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1

>> 丰都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 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初探 中国与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比较分析 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村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与应对措施 畜禽养殖业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及对策 上海市水产养殖业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繁昌县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长兴县特种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发行支持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 论兰坪县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刍议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管理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浅议水产养殖业中病害的防治 “药物依赖”成水产养殖业顽症 太湖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调查 养殖业引发的环境问题 简论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管理的影响因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年4月15日。

由上可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面积规模和产量规模都很大,对水环境的影响巨大,而客观的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而,无论基于水产养殖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还是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规模和地位及其对水环境的重要影响,都要求加强和改善其水环境管理。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

从管理主体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水产养殖户自身管理以及水产品消费者与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监督管理组成。从1986年《渔业法》实施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及其管理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行政管理层面

我国水环境行政管理实施的是统一监督管理和部门分工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环保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渔港监督部门等分部门则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对管辖范围内环境要素进行监督管理。具体到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行政管理,由各级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渔业农业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呈现出“多龙治水”的局面。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现行水产养殖业水环境行政管理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环保部门的职权和职责是履行环境保护,进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但实际情况是,各级地方环保局的管理关系全部在地方,受制于地方领导,所以当经济与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环境保护往往还是为经济发展让路。对于短期内没有引起明显环境问题和民众纠纷的渔业水环境问题,环保部门采取的是“民不报,官不究”的态度。第二,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实行的是多头管理,水产养殖证件、水产苗种是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产养殖水环境由环保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渔药、水产饲料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水产品质量则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经贸、环保、卫生、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责权交叉多,分工不明确,往往出现“谁都该管”而“谁都不管”的现象,导致监督和执法力度效果不佳。第三,许多渔业资源具有跨行政区的性质,因而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就涉及跨行政区的管理问题。按照《渔业法》第七条第三款的规定,跨行政区域的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渔业,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制定管理办法,或者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不同行政区从自身需要出发来决定开发利用和管理跨行政区的水环境,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因此,跨行政区的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中各行政区的管理重叠和冲突的现象以及局部有利而整体有害决策等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

(二)法律法规层面

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结构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法律解释、涉外法等多个层面逐步建立起来。但是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律体系中,与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为中央级别的,如《渔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渔业船舶登记章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中多是关于渔业的一般性规定,单行法规尚不完善,因而造成了相关法律的实际操作性差。

其次,养殖业、捕捞业以及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是相关法律的根本目的和重点,与水产养殖水环境有关的法规几乎空白。《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等关于水质标准的要求和出发点都是主要基于渔业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不是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即使有的法规如《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对水产养殖用水水质作出了相关规定,并要求养殖场或池塘进排水系统分开,其主旨仍然是服务于渔业的经济发展。再者,在现行水产养殖业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和行业污水排放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海水池塘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相对完整,但地方标准明显滞后,亟须健全和完善,仅有少数地方政府如浙江出台了地方标准《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DB33/ 453-2006)。

(三)养殖场主自我管理层面

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和保护水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针对水产养殖户的水产过程出台了相关管理规范。早在2002年,福建省就制定了水产养殖场用药记录管理制度,规定药物使用须由技术人员具体操作或在其指导下进行,并做好用药记录,用药后应妥善处理排放药液废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颁发实施了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管理规范,对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水源水、池塘水、养殖排放水、生活污水等作了明确规定。养殖标准化和工厂化养殖为养殖户提高了管理效率,不仅改善了养殖设施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水产效率,而且改善了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增加了水质调控能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散户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主对生产行为的水环境后果是不重视的,关于水环境的管理是混乱的。笔者在浙江、山东、湖南等地以实地访谈、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到,不执行《养殖用药记录》,使用禁用渔药、消毒物,超量使用渔药,不经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养殖水等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大多数散户没有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水环境管理更是没有概念。

(四)水产消费者与养殖水体周边居民监督层面

随着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的提高,水产消费者对于水产品质量和养殖水环境也越来越关心。从2012年开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通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实时记录和,水产养殖场、养殖环境、养殖投入品、生产过程管理、水产品质量抽检等环节中关系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信息,以便消费者监督水产养殖的生产与环境管理。在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基层养殖地区,各村选派一名村干部担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经过培训后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水产养殖场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每月向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汇总报告各水产养殖场的基本信息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

当然,水产消费者和质量安全监督员都主要是从水产品质量的角度理解和对待水产养殖水环境的。真正从生态环境角度关心水产养殖水环境的群体是另一利益相关者――养殖场周边的居民。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养殖水环境的直接影响。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周边居民对于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后果感到无可奈何。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居民碍于与养殖户的本地熟人情面,对不明显的环境后果选择隐忍姑息;另一方面,促使周边居民对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问题行使监督和维权权利时,一般都到了废水、有毒物质排放长期积累、环境后果比较严重的阶段。

三、国际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问题和不足,反映了与我国水产养殖业地位不匹配的水环境管理现状。纵观全球,我们发现挪威、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先列,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作为世界上最早(于1946年)成立渔业部的国家,挪威各区域内渔政及水产企业质量与环境管理的所有事务都由渔业管理机构派驻的检查官员负责,而不按养殖、捕捞、资源环保分工来设置机构。邵桂兰、刘景景、邵兴东:《透过挪威经验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政府规制》,《中国渔业经济》,2006年第5期。这样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能避免政府部门间相互协调所产生的内耗。类似地,日本设有一个我国所没有的专门机构――由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上组成的、经过严格的步骤选举产生的渔业调整委员会。徐海龙、王海龙、乔秀亭:《中日渔业法律法规及管理对比分析》,《现代渔业信息》,2011年第9期。这个机构负责管理日本渔业相关的包含水环境管理的所有事务。反观我国,省级及以下行政区域中,水产养殖业隶属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又归农业部门管辖,水环境由环境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共管。对此,笔者建议改革水产养殖业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在环保部门中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主体机构。这个主体管理机构由环保部垂直管理到省市区环保厅局,进而垂直管理到地市级环保局;地市环保局再派出县区级环保局。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人员三至五年进行轮换,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防止各种保护主义对企业污染的包庇袒护,防止各类腐败的孳生和蔓延。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有《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基础上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法律体系,尤其是地方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出台。在我国现行渔业法律体系中,关于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专门法律法规还是空白,亟需加紧立法和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在这方面,美国在针对水产养殖及其环境管理的立法过程中广泛吸取各部门和各种知识背景的人员尤其是生态学家的参与,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在水产养殖业过程中,对渔药的监管制度是需要特别重视的。美国水产养殖用药严格遵守联邦政府和州的法令法规、条例和指南等管理规定。水产养殖排放的杀虫剂和其他潜在污染物必须由国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统许可才能使用。而在挪威则根本没有渔药店,养殖户在市场上购买不到药品。当鱼病发生时,养殖户必须经由专业兽医开处方才能获得渔药。这些渔药管理规定使得渔药管理更简单有效,减少渔药对水环境的影响。这一经验体现的预警原则应当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立法得以体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述民众监督只能发生在环境后果发生且严重化、明显化之后。

(三)发挥养殖户主体作用,调动渔业协同管理机能

水产养殖户既是水环境管理的客体,又是水环境管理的主体。作为水环境管理客体,养殖户要遵循法律法规,受政府和相关制度的制约。作为水环境管理的主体,养殖户应当主动承担起管理养殖场、维护水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养殖户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HACCP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这一体系就是要在亲体、幼苗、养成、销售整个过程中对包括养殖场的周围环境、养殖水质、苗种、饲料、水产药物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针对各个重要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并加以控制,确保养殖产品的健康安全性。目前,英国、澳大利亚、挪威、爱尔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HACCP体系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按照HACCP的要求进行养殖和生产活动,不仅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促使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注意水环境的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

在水产养殖业的水环境管理方面,养殖户组织所发挥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十分重要。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系统完善的渔业协会,每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是协会的会员。这些协会以非政府组织的性质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协助政府提高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在质量控制、发展水产养殖、行业自律、水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种协会是一种“自我控制式”的管理系统,能促进养殖户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激励养殖户自发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活动中去。Kwang Nam Lee, J.M.Gates, Jungsam Le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Korean Fisheries Management.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06(49).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各国已有经验,鼓励水产养殖户采用HACCP体系进行自我质量和水环境管理,并发挥养殖户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协调政府共同管理水环境。

(四)提高水产养殖户和相关民众的环保意识

只有从事水产养殖业人员和相关民众(消费者和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对养殖户的监督和养殖户之间的监督,从根源上解决水产养殖业过程中的水环境问题,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免费对水产养殖者进行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现阶段,政府相对重视面向养殖户举办相关的水产和环保知识培训班,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但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同时重视向养殖户和相关民众提供生态科学知识与环境伦理意识的教育。这样的措施不是局限于就水产养殖业水环境问题来谈水环境问题,而立足于建设公民社会的高度来思考水环境问题。赋予与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利益相关者相应的话语权,设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建立参与机制。同时,加强水环境的科学知识与道德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这样,完善的水环境法律体系建立之后,公民才能有效监督,降低公共监管成本且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政策的落实度,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孔祥智、郑风田、崔海兴:《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8页。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1-01

一、引言

水产养殖是发展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存在不科学,效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等缺点,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对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后种种原因导致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相关部分及水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解决。

二、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问题

1.养殖户专业知识问题

不少养殖户相应的养殖专业知识缺乏,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他们并且不太相信科技和专机,习惯凭借自己经验去养殖,方法比较随意。喜欢用蛮办法,最后收益不佳,往往是怨天尤人,但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不会找自身的问题。专业及科学知识以及意识的淡薄严重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

2.专业培训问题

一旦部分水产养殖户因为利用先进技术收益提高,尝到甜头后。其他养殖户也会很快跟进,并且想学习。那么现在就有个问题了,他们该怎么学,从何处学呢?很多养殖户就会去请教会专业技术的亲朋好友,跟着朋友们做,然后因为各种具体情况不同或者细微的差别却导致结果差别很大,此时养殖户们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怎么组织专业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示范区问题

建设养殖示范区为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及提高专业养殖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示范区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

4.销售问题

养殖水产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赚钱,改善自身生活,然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营销及市场推广知识及经验,他们往往凭借最原始的方法,这样产品的销售会成为阻碍他们引进新技术的一个因素。

三、解决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需要定期开展。养殖合作社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常年都按期举办多次的水产养殖技术实用讲座或培训,统一免费赠予各种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设法时成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并且需要强化与学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交流。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始终将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能、提高养殖户的的经济收益为根本,并常年与国内几所顶级养殖户研究高校有着广泛性而深入的合作及交流,尤其是当夏季高温持续、病害频发等时候,合作社立即与各大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方法,确保养殖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2.注意研究养殖的发展趋势及关注养殖户心理

密切关注养殖业发展趋势,适时对养殖户技术的推广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注意掌控好“两性”:一便是养殖业的预见性;简单地说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养殖业需求进行预测,展望养殖业发展趋势,对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或许会出现的情况有深入的把握,时养殖户提前知道获得高效益,减少损失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正广泛兴起和推广名、特、优水产品高效养殖技术,不难想象,病害会慢慢成为阻碍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养殖业病害预告及其防治工作,是养殖户技术培训和推广单位先进及至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主要的公益性任务,其是确保养殖户收入增加的可靠手段,也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使其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且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今后要逐步增加测报点和测报面积,改善测报手段,规范测报程序,使测报速度及水平得到提高,真正起到化解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养殖效益的作用。所以,推广养殖业实用技术应先示范,应理论联系实际,用典型说话,当前普遍开展的养殖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效果尤为明显。四是逆反心里。所谓逆反心里,是指部分养殖户对养殖业技术推广作出的反应,恰恰与我们期望的相反。造成这种心里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失误和片面性造成的,当报刊、广播、电视和某些养殖业技术人员片面地强调和夸大某一技术的作用时,而养殖户采用后达不到所介绍的效果,会认为是被欺骗了,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里,这是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之大忌,要引以为戒。当然,强调研究养殖户的心里,并不是说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要跟在他们后面跑,而是要根据此类情况确定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提前量,选择适宜的时机送给广大养殖户最需要、最适用的注意对新型养殖户的培养研究,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发展现代高效养殖业,关键是新型养殖业。

3.做好示范项目的推广

当前,要继续做好养殖业示范项目的支持以及推广工作,最大程度的将养殖业科技到家这一“惠民工程”利用好,做好科技下乡政策、措施,对新型的养殖户的照顾力度需加大,积极扶持照顾科技示范户,将其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做好大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建设,使广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经营经营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提升养殖产业的产业化和规范化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生物学等各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后由于以上论述的种种原因,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并不很理想。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任重而道远,但相信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其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郝彦周,任中纪,景广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02:30-31.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3

关键词:高职 水产养殖 办学模式 课程体系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4-02

1 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根据行业发展要求确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辽宁水产养殖业主要以沿海的海水养殖业为主,再就是鲑形目、鲟形目等冷水性鱼类为地方特色的淡水养殖。根据行业的需要,专业应体现一专多能,在办学方向上侧重于海水养殖系统技术教学,辅之以淡水养殖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具有从事海水重要品种及部分淡水冷温性鱼类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调配及质量控制、常规养殖管理的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1.2 以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组合课程体系

经过企业调研及专家论证分析,水产行业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素质、鱼类、甲壳类、贝类、特种经济种类苗种繁育、水质化验与调控、病害防治、生物饵料及配合饲料生产及品控、养殖器械的使用与维护、水产品运输与经营常识。在整个体系中又以苗种繁育、健康养殖技术为核心。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基本原则,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

1.2.1 以衔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的基础教学课程群。基础课程的建设,应坚持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的要求,人才素质的培养,对以往不适宜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重组。改革后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养成类和专业基础类两大部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基本素质类课程除水产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外,还开设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多门选修课。此外,通过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理论基础课方面,把相关、相近的课程合并,并对部分内容做了调整更新。将鱼类学、鱼类生理学两门课与鱼类增养殖学合为一门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合并为水产应用化学,并注意其中与渔药、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知识联系;动物营养与饲料与生物饵料培养合并。通过这些课程的整合,减少了内容重复讲授,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1.2.2 完善与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及特色,根据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所设置的技术岗位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由课程实验、实习完成)、阶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从而使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在实施实践教学时,正确处理实训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关系,把理论知识穿插到实际操作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用统一,这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认知和基本操作实训完成,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则要通过生产实践中实现。同时,制订严密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1.3 落实工学结合模式,强化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现场教学就是把课堂搬到生产实地,结合实际讲授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现场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与用三者结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办学效率,造就合格应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3.1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

教学基地的正确选择是教学的基本保障,选择教学基地的基本要求:一是有一定规模,经营管理规范;二是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水平高;三是有奉献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为确保双方履行应尽的的责任义务,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

1.3.2 教学组织方式

将素质课及理论基础科放在第一学年及第二、第三学年的下半年,因为水产养殖行业有一定的季节性,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含量相对于其它养殖环节技术含量要高,一般的育苗时间都在春季的4月至6月份。专业课程与实习安排在实习场地穿行。学生可系统的学习主要水产养殖种类的繁殖及苗种的培育等重要生产技术环节。教学活动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的安排。一般都是先理论,后实践,要求学生按技术规程和规定时间完成计划任务。整个过程,学生可接触到苗种繁育、病害防治、生物饵料培养和水质调控各个学科的实践内容。

1.3.3 实践教学管理

在教学基地实习期间,教师除了完成专业课教学及生产指导任务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管理,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学校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及条件。学生组织及班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学校也制定了管理条例,对教师及学生的教学纪律及有关问题提出了监管要求。

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学互动、学与用相结合,它不仅能把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能将生产上领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仅专业知识得到巩固深化,而且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还能了解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市场运营的完整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也培养了互利合作的团队精神。

2 教学改革成效总结

2.1 达到了教学目标

以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建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等均达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根据追踪调查,前几届专生本的该专业学生,其学习成绩普遍较好,其政治思想表现,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比较好。一些继续在水产养殖一线工作的毕业生,有的短短一年就能在一些企业独立做技术主管或从事其它相关工作,受到企业的好评,就业率连年达到100%。这说明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是成功的。

2.2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在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产学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实现互惠共赢。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规模、生产内容、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外,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分析合作双方内在的驱动力,即利益平衡机制。只有对双方都有力,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有效合作。例如我们与本地刺参养殖的龙头企业合作中,学院通过合作可以利用对方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生产实践条件,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而企业则能通过这些实习学生向市场推广其种苗,也能利用学校的最新研究成果。正是利用这种互惠共赢的机制使得双方合作非常顺利,企业愿意为我们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的教学改革也能得以按计划实施。

2.3 带动了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带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各级部门经费投入增加,专业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社会美誉度逐年提高,2010年我校高职水产养殖专业被列为辽宁省重点特色专业,并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 黄泽钧.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J].2013(3):155-157.

[2] 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8(16):48-49.

[3] 张铁岩.高职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75-78.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4

关键词 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现状;需求;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46-03

按照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和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吉农科字〔2012〕300号]文件的要求,2012年,吉林省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14.6万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6.7万人,农业创业培训1 00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7.8万人[1],其中渔业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300人。

文件中将阳光工程培训具体任务名额分配到各地、市、县及个别省直科研、推广单位,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在这次阳光工程培训中承担渔业职业技能及专业技术培训100人名额,为了实施好2012年渔业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快提升吉林省渔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现代渔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项目调查组,深入到全省渔业主产区,进行了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需求调研。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吉林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地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渔业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水产养殖专业大户以及产业链条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调研方法为到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地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让其介绍省、地区渔业整体情况,到渔业主产区请水产龙头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座谈和填写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吉林省渔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渔民对渔业技术需求现状及技术来源途径、渔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等情况。通过对全省渔业技术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摸底调研,对吉林省农村渔业劳动力培训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渔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实施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该省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吉林省渔业生产与渔业劳动力现状

1.1 吉林省渔业资源

吉林省水域总面积60.1万hm2,在全国内陆省份中位居第8位,人均水面占有量位居第3位。吉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0 km以上的河流987条,100 km以上的河流33条;流域面积在5 000 km2以上的河流18条,它们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2]。现有湖泊191处、水库(含塘坝)2 519座、池塘2.45万hm2,主要渔业水域有松花湖(5.33万hm2)、查干湖(4.00万hm2)、月亮湖(2.00万hm2)、白山水库(1.33万hm2)、云峰水库(1.00万hm2)等。吉林省鱼类140种,既有鲢、鳙、鲤、鲫等广布种,又有大马哈鱼、细鳞鱼、花羔红点鲑等洄游性、冷水性土著珍稀鱼类。

吉林省属于内陆渔业省份,渔业经济总量不大,但是区域特色显著,生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资源分布和市场条件,目前总体形成了东部冷水鱼类养殖、中部湖库池塘名优鱼类养殖、西部大水面绿色水产品增养殖的明显区域分布特点。

据2011年中国渔业年鉴[3]报道,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7.5万t,渔业产值2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50亿元,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7 688万美元。渔民人均收入6 979元,高于同期种植业农民收入。

1.2 渔业生产现状

水产养殖总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10.5万t,至2011年达到17.5万t,产量提高66.7%,平均年产量提高7.4%。池塘、水库、湖泊养殖3个主体产业的产量也分别逐年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4.04万t增加至2011年的6.98万t,水库养殖产量由2002年的2.72万t增加至2011年的5.16万t,湖泊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1.25万t增加至2011年的3.12万t[3],9年间产量增幅分别为72.8%、89.7%、149.6%。

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在逐年增加,2002年水产养殖产量为450 kg/hm2,至2011年达到712 kg/hm2。2002年池塘、湖泊、水库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000、210、260 kg/hm2,至2011年分别达到3 100、510、390 kg/hm2[3]。

水产养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池塘、湖泊、水库养殖以外,还开发了稻田等其他养殖产业。从2005年开始,发展了围栏、网箱、工厂化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养殖产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水产养殖行业体系更为完善。

1.3 渔业劳动力现状分析

全省现有国有水产养殖企业110家,农村集体(承包)和个体养鱼户2.8万户(其中专业户占15%),渔业总人口近20万人,渔业劳动力13.4万人。其中性别比例为:男性劳动力占64.2%,女性劳动力占35.8%。年龄结构为:20~65岁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数的77.82%。受教育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占3.92%,小学文化程度占47.06%,初中文化程度占28.43%,高中文化程度占20.59%。此外,渔业专业合作组织39家,入社会员总人数2 106人,渔民会员1 998人,带动渔户4 800户[4]。

调查还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比例有逐渐加大趋势,这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支柱产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2 吉林省农村渔业劳动力培训需求

2.1 渔业劳动力培训的需求意愿

对全省9个地区的渔民,发放360张问卷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22张,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9.4%,统计结果显示,以前参加过各类渔业技术培训的渔民,75.8%对培训内容比较满意,80.5%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帮助比较大,71.8%认为培训内容符合渔民的期望。渔民希望通过培训增加对渔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实现增效。目前,渔民获得渔业科技信息的渠道不够合理。调查得知,通过广播、电视获得渔业科技信息的占53.5%,通过邻里效应获得渔业科技信息的占23.8%。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距离掌握一项技术的差距还很大,通过参加培训效果会更加明显,而目前吉林省的渔民培训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渔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就渔业阳光工程培训而言,吉林省从2010年开始培训,且当年只培训100人,培训人数只占吉林省渔业从业人员数的0.75%。

2.2 渔业劳动力对培训要素的选择

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渔民倾向于选择本村或邻村,占78.5%;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渔民认为5 d以内更为合适,并且时间安排在渔闲季节,占92.8%;在培训费用上,由于技术培训能使渔民掌握科学的先进技术,能够增加渔民收入,或增加收入的概率较大,有的渔民愿意支付少许费用参加培训,占44.8%,受渔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社会资源和社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渔民不愿意自己承担费用参加培训,甚至要有补助才去参加,占38.3%。也有渔民表示无所谓,说明尝到培训致富甜头的专业合作社渔民、养殖大户、渔产品加工企业老板等新型渔民,对培训有着较大的潜在需求,占16.7%;从培训的内容看,养殖新技术、养殖新品种、鱼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比较受渔民欢迎,占84.8%,渔民期望培训内容是与当地渔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紧密相联的;就培训形式而言,实地实践培训,边看边学,边交流边学,深受渔民欢迎,占78.4%,而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知识培训需要渔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在农村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地方,集中授课也被渔民视为有效培训形式的选择。

2.3 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渔民完全可以学到想学的先进技术,学以致用,增加收入。据调查,参加过各种技术培训的渔民中,均比培训前增加10%~30%收入,并且带动周边的渔民增加收入。渔民培训对渔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在渔业阳光工程培训过程中,所有专业均进行免费培训,使渔民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5]。

2.3.2 提高渔民素质和科学养殖技术。通过培训,进一步挖掘了农村地区的就业潜力,拓宽了渔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参训渔民接受了比较专业和系统的渔业技能培训,相当数量的渔民通过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具有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2.3.3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每个参训渔民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能够涌现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能人,较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促进了渔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培训过程中,专家将成功案例通过学员推广到周围的群众中去,很快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的局面[5],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3.4 具备阳光工程培训的能力和条件。2012年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共由3家培训机构完成,分别为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从3家培训机构的条件、培训能力、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来看,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均有农业部认证的渔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具有多名实践经验丰富、长期在科研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副高级以上科研人员任教,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年从事渔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渔业技术培训方面的经验,历次办班培训都比较规范、正规,深受渔业的欢迎。吉林省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在渔业创业培训上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和条件。

3 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主要措施

3.1 培训前对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对参训的渔民进行技术需求调研,充分了解渔民技术需求,做到按需施教,形成培训课程与渔民的实际需求零距离相对接,以确保培训的质量。

3.2 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机构应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数量,精心地编制培训计划和课时计划,报省阳光办审批后按计划实施,以确保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真正地落到实处。

3.3 遴选培训师资

培训机构加强对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了解农村、熟悉渔业,贴近渔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渔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师资。聘任的专家或教师要有职业技能上岗证书。

3.4 编发培训教材

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内容编写培训教材,教材编写要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免费发放给参训渔民,保证每个参训学员人手1套。

3.5 组织培训考核

培训班结束时,培训机构组织参训渔民进行考试,考试分笔试和实际操作2个部分,对考试合格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4 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实施效果

4.1 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2012年,在吉林省农委的统一部署下,省阳光办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认真开展渔业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通过阳光工程项目的示范培训,带动了渔民各项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渔业阳光工程培训,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渔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了渔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使渔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4.3 深入民心

通过渔业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渔民普遍认为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感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对渔民的关心和支持,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渔民普遍反映阳光工程是“农民满意、政府满意”的惠民工程。

4.4 整合了社会教育培训资源

阳光工程项目较好地整合了面向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特别是许多民办培训机构也能参与进来,基本形成了整合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良好局面。

5 存在的问题

5.1 培训任务下达时间过晚

调查发现,各地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一般都是下半年到达培训机构,并且要求培训机构在年内完成培训计划。而北方渔业生产的忙季是从4月到年未,下半年培训渔民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即使培训内容再新、培训时间再长也很难招到学员。因此,建议每年年初下达培训计划,在渔闲前完成培训任务。

5.2 培训规模过小

根据对吉林省渔民培训需求意愿的调查,渔民对渔业技能培训的希望值相当高。吉林省现有渔业从业人员达到13.4万人,并且从业技能普遍缺乏,2012年吉林省渔业技能培训计划只有300人,仅占从业人员的2.24%,还有近99.8%的渔民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培训,建议国家和吉林省加大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争取大多数渔民都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

5.3 经费不足

《吉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规定专业技术培训人均补助标准100元,并且1年培训2次,标准偏低。由于财政补助经济少,向渔民收取培训费又相当困难,各培训机构只能通过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环节等方式草草地完成培训任务。

6 对策

6.1 坚持渔民需求导向原则,确保培训质量

把满足渔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充分尊重渔民意愿,确定培训内容,选择适合渔民学习特点的时间和地点,采用渔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渔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要有创新,要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训模式为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现场示范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面向渔业生产、经营服务和渔业社会管理等不同对象,根据区域、产业服务和经营管理领域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科学、实用,要大力开展以渔业生产及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渔业技术培训。

6.2 加强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

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开展培训之前可通过调查问卷、沟通交流等形式摸清当地生产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等现状,充分掌握渔民实际需求。按照不同地区的技术需求安排不同的师资,讲授不同的内容,做好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最大限度满足渔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6.3 技术培训与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

在对渔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目标定位上,必须重视具体技术的培训和渔民的综合素质培训相结合,以实现实用技术与综合素质同步提高的目标[6]。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辅助开展以国家渔业政策法规、渔业安全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科普知识等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提高渔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7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2012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EB/OL].(2012-07-05)[2012-09-05].http:///gztz_list.asp?id=1413&action=view.

[2] 谭淑荣,许传才.吉林省渔业现状与发展分析[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2):184-185.

[3]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1-102.

[4] 祖岫杰,刘艳辉,刘铁钢,等.吉林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37-41.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5

近年来,国务院决定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这是党和政府继减免农业税与各项农业补贴政策以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配合。目前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一是精心部署,全面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去年,中央决定在我省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试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8月13日,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纪要,我厅会同财政、保监局等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我厅还组织相关专家,多次深入试点县市,听取基层部门和养猪大户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协调组织及防疫与技术鉴定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加强与财政、保险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提供能繁母猪存量、防疫、免疫、灾害疾病死亡等情况,协助保险机构做好鉴定、标识、理赔工作,协助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能繁母猪每头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30元,省财政补贴18元,农户承担12元。在各级农业、畜牧、财政部门和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基本上做到了能保尽保。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完成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共有1773999头能繁母猪参保。按照保险政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322万元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3193万元,已全部到位。此期间,全省参保能繁母猪共死亡75271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7529万元。通过能繁母猪保险,养殖户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养猪的积极性。养殖户纷纷表示,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提前准备,认真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初,财政部决定将我省纳入水稻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厅会同财政厅、保监局、人保财险、中华联合等保险公司,迅速邀请武汉、监利、枣阳、京山等县市以及大型种业公司和部分种植业大户,就水稻保险的保险金额、保险费率、保险责任、运作方式、理赔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磋商,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省水稻实施方案。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水稻等品种的参保意愿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汇总上报全省意向性参保水稻面积,协助做好基础性工作,会同省财政厅、*保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水稻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水稻保险,每亩每茬保险金额200元,保费14元,费率6%。其中:农民承担25%,计3.5元/亩。县级财政补贴15%,计2.1元/亩。省级财政补贴25%,计3.5元/亩。中央财政补贴35%,计4.9元/亩。据统计,目前全省应保水稻面积为3289万亩,已承保面积为2533万亩,承保率为82%。已受理损失报案3万余件,保险公司支付赔款1.5亿元。

三是迅速行动,大力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我省奶牛数量不多,但发展速度很快,根据我省积极的申报态度和扎实的基础工作状况,财政部同意我省开展政策性奶牛保险试点工作。对此,我厅行动迅速。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在反复征求奶牛养殖业大户、规模化养殖场、畜牧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奶牛保险工作的通知,拟定了奶牛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作机制。省级畜牧部门成立了奶牛保险工作专班,并与省保监局、省财政厅、中华联合、人保财险等多个部门一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为强化沟通、协商,及时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勇于承担责任,开展基础性工作。为了规避饲养户的道德风险,各地畜牧部门对参保的每头奶牛佩戴了专用的识别标志,每县配备了1-2名专职畜牧兽医人员,协助保险公司,参与宣传投保、勘验和理赔工作,还广泛动员各地奶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奶牛保险试点工作。

目前,我省每头奶牛保险金额6000元,保费3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108元,省财政补贴108元,县财政补贴72元,农户承担72元。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9739头奶牛投保,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1万元已全部补贴到位,省级财政补贴资金已安排预算,正在核实中。据统计,此期间参保奶牛死亡776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444万元。武汉市东西湖区每年正常死亡奶牛都在400多头,以前没有任何补偿,今年参保后都获得了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参保养殖户非常高兴,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了更多的奶牛养殖户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四是深入调研,积极谋划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自然灾害是直接影响渔业生产和渔民增收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渔业与农业中其他行业相比,养殖风险更高,灾害更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渔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渔业风险还直接威胁到渔民的生命安全,一旦遭灾,往往船毁人亡、家庭破碎,严重影响渔区社会稳定。在今年罕见的雪灾中遭受重创的农业,保险赔付仅有0.35亿元。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仅水产养殖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68亿元,其中*省水产养殖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但渔业保险赔付为零。

正是由于渔业风险大,渔业保险也充满风险,成为商业保险公司不愿碰的“烫手山芋”,市场呈现“真空地带”。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对渔业保险“望而却步”,是由于“吃苦在先”。资料显示,从1984年至1994年10年间,全国各保险公司共收取1.14亿元渔船保险费,结果赔付了1.14亿元。以人保公司为例,在1993年之前作了10年渔业保险,基本亏损。

渔业保险的业务相对其他保险更为复杂:保险费率难以厘定,损失难于评估,理赔难度大,更易出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其中最易理解的是,成本高风险大,保险公司要做,费率就很高。费率高,老百姓保不起;费率低,又缺乏分保制度,风险集中在保险公司,致使它赔不起。基于渔业“靠天吃饭”的特性与*开展渔业保险缺失的现状,要真正切实的为*渔民系上"保险带",探索建立水产养殖灾害政策性保险机制十分必要,对此,省水产局正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调研,以提供政策性建议,各级水产部门也在围绕水产养殖业保险开展基础性工作(初步建议如后)。

二、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性保险主体是广大分散农户,承保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面临的风险种类多,既有风灾水灾,又有虫害疫病,一旦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点多面广损失大,同时,农业风险责任也很难确定,在推进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我省出现“四难”现象:

一是投保组织工作难。目前,全省农业投保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户,从数量上看,全省有1100多万农户,从遍布区域看,广大农户分散在18.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湖区平原,也有山区丘陵,参保对象非常特殊。同时,农业政策性保险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农户观念陈旧、有关部门宣传滞后、加上目前经营规模较小、农业比较效益不高、保险示范引导不够等等多重原因,农民参保的意愿还不强,认识还不到位,因此,给基层投保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道德风险控制难。种养殖业保险的标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植物,出险影响因素较多,主体因素难以判断,加上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部分保险公司在乡镇还没有实现网点全覆盖),增加了预防道德风险的难度。特别是当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偏低,比较效益较差时,农户很容易出现有灾不救,牲畜有病不治等情况,其目的就是想套取保险资金,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三是查勘定损理赔难。农业生产风险发生极度不规律,同一种作物、同一种牲畜在不同的区域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会不同,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农户之间,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也会不同,尤其是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九省通衢,迁飞性、流行性病害发生频率更高。农业灾害查勘定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比如水稻灾害就有虫害、病害、风灾、雹灾、水灾、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多种,同样是虫害,又有稻飞虱、稻种卷叶螟、纹枯病等多种,确定灾源非常困难,同时,对于损失程度分析也非常困难,比如水稻减产,就涉及到抽样检验、样本分析、常年产量评估、不同品种水稻单产理论与实际产量等多种因素。又如,奶牛死亡后,病因的检查需要专业的兽医和专门的检查设备,往往要到武汉等地的检测中心,费时费力费钱。保险公司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关部门可能高估,保险部门可能低估,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加上外出打工等,保险公司上门理赔也比较艰难。

四是农业灾害预防难。农业既要承受经济风险,也要承担自然风险,在自然风险中,灾害源非常广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险业经营非常有利,但保险公司无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只有依靠农户,依靠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依靠农业系统,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农业灾害的易发性与保险公司化灾能力的不足性,导致农业灾害防治的非可控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成长滞后等,增加了农业灾害预防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支农惠农的又一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

1、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业保险试点品种的补助标准,水稻保额建议由原来的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以上,奶牛保额由原来的6000元/头提高到8000元/头以上,能繁殖母猪保额由现行的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

2、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范围,种植业方面:将我省其他优势农作物纳入保险试点范围,如柑橘、油菜、棉花、小麦、玉米等。畜牧业方面:增设出栏肥猪的保险险种,对我省5000只以上的父母代种禽场,开展种禽保险试点。为了促进全省养羊业的发展,凡与羊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养殖合同的农户尝试开展能繁母羊的保险。目前中华联合已在罗田开展了试点工作,反响较好。水产方面:以开展渔业精养鱼池和网箱养殖政策性财产保险为主,渔民人身安全商业性保险为辅。并建议率先从26个水产大县起步开展渔业养殖政策性保险联保互保试点。保额标准比较复杂,要成立专班进行研究,保费应控制在5%以内,各级财政承担50%—80%。

3、尽快出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是将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政策性农作物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当年度的省级财政预算。二是确定市县二级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我们建议市级财政补贴5%,县级财政补贴10%。三是要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0%,并允许其列入成本核算,尽量减少农民交费额度。

4、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并主动响应政策,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保险工作才能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5、丰富农业保险主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种养殖业大户,突出这些主体的参保地位,提高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这是农业保险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农业保险业务水平,更好地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现实选择。

水产养殖行业调研范文6

一、 村官工作角色三转换

1、从大学毕业生转换农村村民。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缺乏更多的是对农村村务、生产生活的基本了解。为此我第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在村过的,只有衣食住行和村民一样,只有把自己当成这个村的一个普通群众,我才能更快更好的融入他们中,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2、从普通村民转换村民的干部。与他们的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从第一次走访时被拒之门外,到现在拉着我的手请我进门喝茶。从第一次考察鱼塘时迷了路,到现在全村四小村生产队11个大小厂矿,32个鱼塘的位置的熟记于心。我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懈怠,不能偷懒,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好全村基本情况,我才能更快的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村上的老书记有句话“你是不是好干部,群众说的算”。每次走访我都用笔记本记不下他们反映的情况,回去后整理汇报。为此我自创了一套“村民村务数字信息库”,以四村八队为单位,进行信息归类,类型涉及家庭基本信息,特色生产,村容村貌,基层党员等,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收集,更有利科学的开展基层工作。

3、从基层干部转换生产致富能手。“你们村官来基层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老书记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我不是来镀金也不是来镀银,我要用我的知识和青春带领农村致富的。”从第一次在鱼塘分不清鱼的种类,到后来帮助村里人销售鱼产,成立自己的水产合作社。从第一次对全村行可发展调研,到现在制作出全村三年发展规划。

二、 厉湾村务三变化

1、政策宣传墙上挂。

作为大学生入村下乡,是让我们在这里发展自己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才干。我是学艺术设计的,能用精美的宣传海报妆点村里大街小巷,让生动的图片代办的墙字。所以我自己出钱制作了30幅,各式各样的宣传喷绘装饰在村主要道路,并得到镇村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表扬。

2、惠民工程人人知。

本人制作的社区效果图

让群众知道我们这些村官天天在干什么,知道我们如何规划发展群村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群众了解干部,干部了解群众。阳光工程,透明管理。以正在建设的多功能社区楼为例,为解决本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我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并邀请市县规划专家规划80亩地用于多功能社区住宅地建设,该社区结合市里主流社区特点,将商业街、活动广场、车库、幼儿园结合一体。可解决200户人住房问题。第一栋住宅楼明年初就可上房。

3、村委干部新思路。

村官刘尊龙赶到丰县梁寨镇,向全国劳动模范、丰县绿缘养羊合作社社长、高级畜牧师陈家振请教波尔羊饲养技术。

让他们接受我这个新村官,让他们了解新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我从细小环节入手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处理涉村填表事务。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处理好涉村填表工作对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至关重要,作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我自觉担负起了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比较繁杂,主要包括填写和核对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退耕还林、低保五保、扶贫贷款贴息、畜牧档案、母猪保险等的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办理存款折子等事宜。一段时间后我就得到了村委干部的一致好评。为我以后开展工作打开新局面。

三、厉湾经济发展三驾马车

1、村官带头搞创业。

为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农业项目,我抽出周末的时间自费出去参观考察,北到河北张家口,南到常州武进,西到安徽蚌埠,东到新沂连云港。只有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自己亲身考察学习过了,才能放心回去引导群众发展。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两家,法人均为本人。涉及水产养殖和肉牛养殖行业。发展社员40个。水产养殖合作社投入一个月便给增加社员人均收入5000元。肉牛养殖合作社由本人独立出资100万,投资建设50亩基地,养殖规模1000头。基础设施已建成,现有存栏300头。计划明年注册公司,吸引社员入股管理。

2、扶持大户发展。

本身多年经营的产业不能放,所以我与大户合作注册专业合作社,进行社员制度管理。通过合作社,吸引他们加入,科学管理,提供技术引导,供销一体化。让群众最大收益。

3、引导返乡青年搞发展。村上很多返乡青年找我咨询投资项目,他们见过世面有的信心有技术有胆量,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村委的合理引导,熟悉农业政策他们很快就能为新农村建设的贡献更大力量。

四、存在的不足

回顾自己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1、认识不足。刚踏上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实践,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常遇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很多东西要自己去体验,不能纸上谈兵,停留在口头上。只有把各种想法应用于实践,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才能辨别事情的真伪,提高自己的认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

2、方法欠妥。因社会实践少,人生阅历少,处理事情的方法比较单一。有时候,有想法不敢下决心实践,对有些事情犹豫不决,造成事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3、能力有待提升。村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东西没有接触过,加之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方法欠妥,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事情的一面,造成处理的结果与自己想要得到结果存在差异。有时候对某一事情过于追求完美,忽略掉一些因素,经常出现小缺陷,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2010年工作计划

主要工作围绕尊龙水产养殖和尊龙肉牛养殖合作社两个项目来进行。抓住地方特色优势,此地微山湖水产资源丰富,一方水土一方特色,因此致力于提升微山湖效应,做出品牌特色。

尊龙水产合作社推出第一个项目第一步寻找突破口,经过大量调研和利国镇沿湖村镇走访,我选择的是进行鸭蛋加工项目,现在从放养户收集,在合作社进行加工,制作礼盒包装等升级。礼品盒、品牌商标均由本人自己设计,现以在纸盒厂加工,第一批生产5000盒。以鲜鸭蛋为主。进行市场销售尝试。随后申请食品质量认证,成立公司,设计网站等工作,此计划书已得到书记批准,到时购买真空机、高温杀菌机等设备,进行真空鸭蛋加工。加工厂建设用地正与村民协商工程中。将产品推广到超市和网络上销售。

尊龙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月来的走访调研和学习实践,对国内肉牛的品种,产地、市场,养殖加工,消费习惯等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套牛的选购。着手肉牛养殖项目建设,基地占地50亩,牛舍10座,饲料机、割草机等设备齐全。

合作社发展思路:第一年大户+村官+基地的经营思路,由本人出资与养殖大户合作,我方出资建设场地,购买肉牛,提供饲料、人员工资等资金,养殖大户提技术、管理、养殖、培训人员、销售等。通过带头示范,向群众宣传肉牛养殖的可行性。本基地人员20名,均为本村村民,通过免费技术辅导,使他们掌握肉牛养殖技术。

第二年公司+农户的经营思路,由本人成立肉牛养殖公司,公司化经营,提供技术培训、场地养殖、销售一体化,统一管理进行协会经营,统一社员入股,实行股份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