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的构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资源的构成

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1

【关键词】组织结构,扁平化过程,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扁平化是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这种趋势既促进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对其提出了挑战。组织管理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组织具有快速的应变力和很强的适应力,而传统的组织结构只是机械地设置了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不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减少组织层次、提高业务流程的连贯性就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

扁平化组织的特征

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实质在于以工作目标而非职能部门进行组织构架,保持了业务流程的连贯性。扁平化组织的实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动态的、对环境反应敏锐的、决策迅速的组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1.以团队管理为基础。组织的内部结构在剔除各自为政的职能部门后要构造一种新的内部组织基础———团队。扁平化组织运作的本质,就是通过团队的自我管理,不断释放整体知识能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创造和空间的创新拓展。2.面向过程进行管理。扁平化组织的管理对象不是各自为政的职能部门,而是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运作流程。3.加强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面向过程进行管理,使得组织整体与外部环境链接更为容易,能够在流程式的运作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形成联盟,进而分享信息,提高企业的信息吸纳能力。4.组织运行效率大大提高。由于组织层次的减少,使信息的上下传递更加顺畅、快速和准确,有利于不同组织层面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了组织运行的效率。组织结构扁平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与挑战人力资源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因此,充分认识组织结构扁平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与挑战就显得非常重要。1.组织结构扁平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首先,由于横向发展平台扩大,使以工作需要为前提的员工流动性增强,人力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其次,由于层级的削减,信息传递链条被缩短,使基层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从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开放的柔性体系结构还增强了组织对外部人力资源的灵活吸纳和使用,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保持和使用成本。2.组织结构扁平化给传统工作设计带来的挑战。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工作流程被各个职能部门人为地肢解。工作设计强调的是清晰的职责划分,要求员工对工作流程的某一环节、某个阶段都能熟练地驾驭,员工素质要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但这种工作设计却与扁平化组织的工作方式格格不入。而扁平化组织结构以工作目标为依据,以团队或小组为基础,员工仅仅掌握单一的技能已远远不能达到扁平化组织的工作要求。因此,如何招聘适应扁平化组织的人才,如何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此外,扁平化组织的团队自我管理可能导致权责不分,这就要在绩效考核时,不但要考察团队业绩,也要注重个人业绩,建立一套公正、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在传统组织结构中,薪酬等级繁多,决定薪酬水平的是员工的职位和头衔。而在扁平化组织中,决定薪酬水平的是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绩效,因而原来的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的窄带薪酬制度已不能适应组织的需要。组织结构扁平化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转变,是组织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要有效地实现和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适时的优化和改进。首先应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这是优化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前提;其次,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要优化和改进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职能,使其与组织结构的变化相契合。1.转变管理理念。一是转变企业存在的等级文化观念。扁平化组织使纵向晋升途径减少,而这种途径恰恰是传统企业中员工相当看重的,因而人力资源管理要促使员工树立追求技能发展和绩效贡献的思想,淡化职位等级的概念。二是建立以工作单元为基础的工作设计。科学的工作分析与设计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扁平化组织的基础不是以工作岗位的固定化和工作职责的清晰界定为基础的传统工作分析与设计,而是沿着组织的运作流程,以自主结合与自我管理的团队或小组为运作基础,对工作进行重新整合与划分的工作单元设计。这种工作设计是动态和变化的,可使组织更具柔性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因而有利于组织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以工作单元为基础的工作设计,要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按照工作流程分析方法将整个工作分解成多个工作项目或工作单元;明确每个工作项目或工作单元的边界、绩效目标与工作要求;将这些工作项目或工作单元分配给自主组成的工作团队或小组去完成;在团队或小组内部,成员围绕共同的宗旨、绩效目标一起承担责任,通过技能互补和通力协作完成工作项目或工作单元任务。2.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能的优化。一是制定与扁平化组织要求相一致的人员录用标准。候选人应具有完成不同工作任务的能力,因而要求全才,而不是专才;候选人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便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不同的工作技能;候选人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二是实行员工自主选择与指令相结合的人员配置新模式;在企业内部实行人力资源市场化,用市场配置的方式构建员工之间的关系。3.绩效管理系统的优化。扁平化组织是以工作目标的实现来进行组织结构的构建,因而在组织的绩效管理上,一是要设计一个目标管理系统以对工作业绩进行有效评估,使企业整体目标、团队(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都能够很好地实现。二是要建立“内部市场链”的考核机制。单纯的绩效目标考核可能忽视组织整体业务流程的绩效实现,因此,还应建立一种面向过程的横向考核机制。实现这种考核思想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建立“内部市场链”,即沿着组织业务流程的方向,每个团队和员工的绩效评价由他的下游团队和员工来决定。在一项具体的系统工作或业务流程中,员工一方面有权选择其他上游员工的服务,这实际上是对上游员工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必须尽可能地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其他下游员工,这实际上是接受下游员工的考核。4.薪酬管理体系的优化。一是建立以员工岗位与业绩贡献相结合的薪酬制度。扁平化组织强调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在同一岗位等级上,员工的薪酬应与个人的业绩贡献挂钩。因此,建立以员工岗位与业绩贡献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就成为扁平化组织薪酬制度的必然选择。二是实行宽带薪酬制度。与扁平化组织结构相适应,宽带薪酬减少了组织的薪酬等级,增加了同一等级上(横向)薪酬的垂直空间,其薪酬幅度即该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可达400%。宽带薪酬制度摆脱了薪酬与岗位等级牢牢捆绑在一起的传统薪酬制度,使员工薪酬的变动不单纯根据员工岗位的变动,而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可以实现“同岗不一定同薪,不升职也可增薪”的管理效果。此外,宽带薪酬还允许上下等级的工资标准适当重叠,可产生“不同岗也可同薪”的管理效应。5.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优化。一是建立先横后纵的晋升路径。先横是指员工在纵向晋升之前,首先必须在同等级岗位之间进行横向工作调动,员工虽然没有得到职务的升迁,但其综合素质与技能却得到提升,因而其薪酬也得到增加;后纵是指在员工横向资格得到充分积累和成熟后,再给予纵向的职务晋升。这种晋升路径不仅缓和了扁平化组织纵向晋升空间变小的压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员工被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所感觉到的枯燥、乏味而失去进取心的现象。二是完善横向个人发展计划。丰富的横向个人发展计划是实施先横后纵晋升路径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应为员工的横向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如实行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扩大个人的工作范围或增加工作的深度,使个人工作得以扩大化或丰富化,参与不同的团队或小组工作,以提高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等。员工个人也要根据组织所提出的横向发展条件和纵向晋升要求,结合自己的专长和职业发展目标的需要,在与主管领导就其与组织发展目标的适配性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出能够促进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均得以有效实现的个人发展计划。

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2

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

“文化产业”一词的出现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历史背景、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尽管文化产业在不同国家尚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定义,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之定义,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构成文化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由内容创意、生产输入、再生产和交易等环节构成的产业价值链。其中,将各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技术边界;文化内容以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体现,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产品构成了文化产业的产品边界;经过创意构思、生产制作等环节后,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则该空间范围就构成了文化产业的市场边界;作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边界。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渗透,逐渐形成融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逐渐形成新业态、新产业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

虽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有各自相应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和企业边界,但是结合目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在旅游产业中一些专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服务的企业,其本质属于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中有一些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参观、游览、鉴赏和购买产品的企业又发挥着旅游的作用。⑤这表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产业融合现象。

通过前面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分析,可以看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其产业边界不同于界限清晰的传统产业。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非常丰富,导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基础极具开放性、延伸空间非常广阔。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更易发生渗透、交叉、融合等现象。

(一)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Lind指出,产业融合是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边界重新界定。①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和应用,将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又产生了新技术,各产业通过新技术对本产业进行改造,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不断创新工艺,即形成技术融合。产业间通过技术边界的渗透形成技术融合,再通过技术融合形成产业之间的共同技术基础,这样通过共同技术平台的建立为两个产业的融合提供基础条件。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开发技术与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创作与制作技术的结合即为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不断扩散,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创意”,并通过“创意”实现两个产业的技术融合。以创意为基础的技术融合,可以改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流程,在为消费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的同时,降低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消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利用“创意”,可以开发影视旅游、演艺旅游、旅游游戏软件等具有关联性的产品,这样在丰富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原来各自经营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技术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并且成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二)产品融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原本就具有共同的资源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而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工艺、饮食等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作为两个产业的共同生产要素,可以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能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能传承非物质文化,还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因此,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

(三)市场融合。根据“需求呼唤需求”理论,技术创新和融合改变了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市场需求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原有产品的创新,进而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内出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管理等方面来实现。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方式与旅游产品营销相结合,将使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和旅游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改变。如互联网与旅行社相结合形成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传统的文化演出经过全方位的改良后开发成实景演出,吸引到的消费者不仅是当地居民,更多的是外地的旅游者。还可用某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统一涵盖在内,通过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融合,两个产业互相借力提升区域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市场融合将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3

一、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图书馆的作用不仅是对于文化知识的传递,同时也能加强读者思想道德的培育。社会对各界人士以及追求知识的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品德培养和教育力度的加大,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也备受关注,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来源和思想交流的场合,是直接面向社会认知的信息源。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在为人文发展方面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图书馆资源管理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二、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与构成

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有以下几点:(1)图书馆资源是为图书馆存在并被利用的,任何资源失去了可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图书馆资源具有可利用性。(2)图书馆资源各构成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图书馆也具有不可分割性。(3)图书馆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决定了图书馆资源内部联系的特性,所以说它同时也具有联系性。(4)图书馆资源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资源的更新与时俱进,正如图书馆资源从诞生之日发展到今日,其内涵和外延正逐步扩大一样,所以说图书馆资源更具有发展性。

图书馆资源的构成。图书馆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信息资源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与设施资源方面。这种说法也是现今比较大众的说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比较准确地囊括上述多种构成,即在三个大资源下再细分种属小资源,形成一个分类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1)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可供利用的所有信息,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图书馆内所收藏的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源,它又包括印刷型与电子型;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并以联机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包括静态的文献数字化信息和动态的社会信息。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各种人员及由人衍生出的管理方法,可分为图书馆员、读者资源,其中图书馆员资源包括了图书馆理论和方法、图书馆政策和法规、技术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员的智力结晶。

(3)设施资源 包括馆舍、设备、用品。其中的设备是主要资源,其又可分为传统设备(如书架、阅览桌椅等)和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等)。有人将现代化设备称之为信息设施,包括自动化系统、网络,在这里技术与设备已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不少人称之为技术设备资源。但从理论上讲,技术与设备应分属于不同的资源范畴。设施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建设。

三、怎样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读者为本”,就要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全方位地了解、关注读者的感受、需求。在工作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工作要以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判断基准。以此不断推进图书馆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图书馆为人们文化生活当中的作用。

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4

关键词:南阳市;风景型旅游城市;城区风景资源;资源整合;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the planning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landscape-based tourist city of Nan Yang

Abstract:Landscape-based tourist 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eautify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continuing urban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tourism,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a city's image or has the potential of being urban image of the logo in the future. Being face of new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is paper bush to offer ideas for constructing landscape-based tourist city of Nan Yang by the foundation of Dushan scenic area, White River Wetland Park and landscape of the middle of south-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nd integrating other urban landscap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rban character and reputation,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the way of Nan yang..

Keywords: Nanyang city; landscape-based tourist city; resource integration; feasibility analysis

引言

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城市与区域的规划协调,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河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决策部署,特别是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南阳市城区,为南阳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要紧紧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南阳经济的一个有力支撑点,整合城区的风景旅游资源,构建南阳风景型旅游城市,全力打造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的城市风景名片。

1风景型旅游城市简述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是指与其所依托的城市空间交错,功能互补的风景名胜区[1],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城市。而风景旅游城市这一概念国内最早由周玲强提出[2]。本文结合南阳市的现状资源及发展背景,提出建设南阳风景型旅游城市,强调风景资源的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联动叠加效应。

风景型旅游城市就是把以山水、植物、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因素构成的城市自然景观和以雕塑碑刻、名胜遗迹、文化历史、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构成的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以此来带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包括自然、文化和经济三个层面,三者有机统一,并保证各种关系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自然风景是基础,文化延续是灵魂,经济发展是根本,最终实现三者的平衡高效发展。

2南阳市城区风景资源解析

2.1独山风景区

独山风景区是距南阳市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因山产独玉而名。它位于南阳市东北隅,距中心城区3公里处,东临白河,北临南岭高速。“一山突起,隆然高耸”,曾被称为“豫山、亭山”,独山山体浑圆,孤峰峭立,控制面积15400亩。这里青山依城,白水缠绕,山水相映,被誉为南阳的一块“绿色翡翠”、“天然氧吧”、城区的后花园”。

2.2白河湿地公园

白河源出自伏牛山玉皇顶东麓,流至襄樊注入汉水,是南阳的母亲河。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3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在市区形成了风光迷人的白河游览区。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白河游览区定位于南阳市的生态轴、发展轴和景观轴,提出要围绕白河做文章,要把白河游览区建成为南阳的“外滩”。

2.3南水北调中线景观走廊

南水北调总干渠从南阳中心城区西北部穿过,从中州西路的姜沟村―――蒲山南以倒虹穿越白河,全长20公里,共布置各类建筑物30余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市中心城区段景观将建成“绿色长廊、清水走廊、景观长廊”[3]。通过这条景观带,把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融入其间,营造南阳千年源流、南北交汇的多元文化共存氛围,使人们可以与中华文明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全接触。

3构建南阳风景型旅游城市规划构想

3.1景观资源评价

景观资源评价不仅是景观资源合理利用所需要,开展旅游的基础,也是景观保护所要做的工作[4]。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公园和南水北调中线景观走廊都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构成不同的景观特色和功能。三者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连续性,文化特性,功能定位,但他们在景观规模、景观质量及人文历史的表达和挖掘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同时,他们与其他城市类似风格的景区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甚至处于略势。白河湿地公园和洛河公园同为城市内河,功能性质差不多,虽然发展成熟度稍高,但并不能体现其专有性,甚至若干年后这种优势也会逐渐降低;对于南水北调的景观走廊,其他城市同样具有,也不能体现其独特性。因此,如果三者孤立发展,其竞争优势很难得到体现。但是,如果将这种三种资源、三种文化整合,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城市中少有的“二龙戏珠”的壮美景观,那么这种景观的独特性则凸显出来。

3.2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独山风景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北隅,白河湿地公园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南水北调总干渠自西南向东北部穿南阳中心城区而过,两条水系对独山风景区形成合围之势,形成了山水环绕的山水格局,构成了我国城市中少有的“二龙戏珠”的壮美景观,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立和经济发展带来

了契机,及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可能(图1)。

图1 南阳市城区景观结构概念图

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公园和南水北调景观走廊资源具有较强的丰富性,不仅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有现代文明、古代文明,在资源整合上具有互补性。

南阳市城区的生态格局为“山环水绕,绿色贯穿”,保护南阳中心城区的“大、小山水”地势格局,构造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双“人”脉络,构成南阳独特的“天”字型景观结构[2]。因此,以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公园和南水北调景观走廊做为城区的生态格局构架的主体,不仅尊重城市的原有地势地貌,而且保持了城市文化的延续性,也将统领城市的其他局部景观元素。

3.3规划策略构想

3.3.1加强独山风景区与白河湿地公园的空间联系

独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规划面积15540亩,东接白河,规划在独山脚下建设人工湖,规划湖面面积1000亩,随着白河一坝的成功蓄水,水上公园现已基本实现,形成万亩水面,和独山山水相映,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一坝、二坝将建船闸,届时市民可乘船逆流而上直到独山码头,上岸登山欣赏独山美景。

3.3.2打通南水北调景观走廊与独山风景区的景观联系

从南水北调干渠引水到独山风景区,与白河形成连结,强调水文化的延续性。同时将独山风景区的森林植被延伸到南水北调干渠,形成复合的城市景观,与白河湿地公园构成完整闭合的生态系统。

3.3.3增强商业文化旅游功能

打造历史文化名街,构成城区西南方向白河湿地公园和南水北调景观走廊的硬质景观联系。不仅展示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精品,同时作为自然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过渡。同时,作为商业旅游服务型历史街区,也将加强对周边县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3.3.4强化独山大道的视觉通透性

独山大道作为市区的景观大道,起到联系独山风景区和白河湿地公园的交通作用。为了满足更广的发展需求,独山大道应继续向北延伸,直至独山脚下,加强二者的空间联系,并且着力打造为城市的景观轴线,突出二者之间的视觉联系;同时,结合南阳城市人文、自然景观,构建彰显城市特色的景观序列,丰富城市空间层次,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开敞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3.3.5构建山水生态宜居城市

以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公园和南水北调景观走廊做为城区为主体,构建中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南阳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内河环境资源,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护城河、温凉河等8条内河纵横交织,兰营水库、靳庄水库、罗洼水库点缀其间,与白河、南水北调水渠连为一体,共占规划建成区面积的10%以上,使整个南阳城库区相连,山水相通,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突出“六脉皆通水、山水相辉映”的水韵名城特色[2]。通过对市区水系网络的组织与整合,沿岸环境整治与改造,建筑密度、高度的控制,打造内河环境特色景观,将商机引向河边,将城市生活的重心引向河边,达到“水在城中流、人在画中游”的目的,南阳将真正成为北方城市,江南风景。

3.3.6完善城市水系网络

南阳中心城市的内河环境资源丰富,但市内南北流向的河道居多,东西流向的相对不足,因此规划疏通两条东西的河渠,构成完整、协调的城市水系网络,最终形成“二龙戏珠”的完美水环境格局。

3.3.7深度挖掘和开发建设人文景观

市区的武侯祠、医圣祠、南阳府衙、汉画馆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景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景点的保护利用,开发建设等出现问题,不仅与城市现代建筑矛盾突出,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也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要以城区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为依托,深度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处理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并且要增强趣味性,与游人产生互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加强景点的辐射力,形成相关产业群。另外,对于不同的景点,也要处理好其交通、空间、视线等的关系,加强其整体效应。

通过对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公园及南水北调中线景观走廊为骨架的资源整合,及市区内历史街区,景观轴线、水系网络、人文景点等点、线脉络的梳理,打造复合多维的城市景观,整体提升南阳的风景资源形象和价值,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态的共生的南阳风景型旅游城市。

4结语

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国各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活动日益高涨,因此如何彰显地区特色,突出重围显得至关重要。正像南阳籍著名作家二月河所说:“南阳现有资源丰富,都有冲击实力,但都是各自为战,分散了战斗力,如果在营销战略中能够抱成团,集团冲锋,就可能形成合力,打造更响更亮的品牌。”

因此,必须整合南阳城区的风景资源,融合厚重的历史文化,遵循南阳的山水格局,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经验,依托经济的稳步发展,全力打造风景型旅游城市,所谓“擦亮水城名片,彰显城市个性”,将南阳推向全国。

参考文献

[1]王根生,罗仁朝,徐必胜.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探析――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5(2):79.

[2]周玲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1999(10):32-35.

[3]李家峰,王晓梅,庄春波.南水北调穿宛城“二龙戏珠”添美景[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12):9-11.

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5

关键词:资源基础观;营销能力;营销文化;营销战略

战略的中心是企业为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关键的是不同企业的绩效差异。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独特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绩效不同的根本原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从资源基础观来看,企业与顾客互动过程中的营销能力其构成是怎样的?

三、

从的资源基础观看,企业营销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最高层是营销文化。它是企业关于其营销活动、乃至企业活动本身的根本看法和指导思想,是企业理念层次的内容。顾客导向是企业营销文化的主流。事实也表明,顾客导向的理念为企业绩效带来了正效应。

在营销战略上,主要的就是市场定位,这要求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等活动。最初的定位变量主要是产品质量及价格因素,后来又扩展到如顾客关系、服务等无形因素上。而营销运作能力方面,则包括了三种能力,由内而外的能力、由外而内的能力及结合能力。每种能力各自又包含了不同的内容。

这三个层次分别与战略框架中的使命(Misson) 、战略(Strategy) 及战术(Tactics) 三方面对应。在营销能力框架中,每一个下层都是上一层次的具体体现。营销能力是三个层次综合的结果。

从资源基础观来看,营销文化这类理念性的能力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或复制;而营销运作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则要明显一些,易于为竞争对手从外部咨询顾问那里复制, 其不可模仿性要低一些。但营销能力是三个层面能力整合的结果,为了建立和持续优越的营销能力,企业需要从营销文化、营销战略及营销具体运作各层面塑造自己的优势并进行整合,提高它的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等特性。

〔1〕 Robinson ,J .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M〕. London , Macllian press ,1933.

〔2〕 Wernerfelt ,B. From the critical resources to corporate strategy〔J〕.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 5 (2) ,pp :

171 - 180 , 1984.

〔3〕 Grham, H , John , F , Tony , C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 a hierarchical model 〔J〕. Jour2

nal of market focused management ,4 ,pp : 259 - 278 ,1999.

〔4〕 Webster , F. E , 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 corporation〔J 〕.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 56 , Octo ,

pp :1 - 17 ,1992.

文化资源的构成范文6

一、体育营销路线图

从可口可乐的成功经验来看,选择体育赛事、定位活动、设计方案、制定活动衡量标准及执行方案构成了体育营销一个完整的过程,且体育营销应是体育赛事主办方和赛事赞助企业最终取得双赢的活动。

其中,选择体育赛事主要指企业依据想要进军的目标市场及自身的资源优势取得体育赛事赞助的资格,即企业以牺牲可利用的资源(主要指资金)换取体育赛事主办方将某一活动赞助权销售给其他企业的权利,简言之,协调利益。定位活动、设计活动方案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其出发点应放在品牌价值上,品牌价值的提升需要借助体育文化来宣扬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内涵,是联结体育文化和企业品牌文化共同点的过程,简言之,联结文化。制定标准用来衡量企业面临动态的体育环境下贯彻执行方案的能力,同时,执行方案的过程真正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简言之,执行能力。

由上述可知,体育营销可以看作协调利益、联结文化、执行能力的过程。同时,企业的资源、品牌文化、执行力可以看作企业行为,而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体育环境可以看作外部条件。由此,体育营销也可以认为在企业行为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

二、体育营销路线图的设计

构建体育营销路线图目的是为企业开发体育产业背后的商机提供一个理论分析工具,使企业在开展体育营销时通过衡量自身条件做出谨慎选择。

企业体育营销路线图的出发点是假设企业按一定的客观规律开展体育营销活动。这个假设包含如下含义:第一,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企业赞助体育活动不是纯粹的公益性活动;第二,体育营销的目标是一个动态实现过程。即企业开展体育营销要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而调整;第三,企业体育营销要受到企业行为和外部条件的双重制约。

三、体育营销路线图的结构

企业体育营销的目标是在企业行为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可以建立体育营销基本路线图。

在实际体育营销中,运作过程又包括协调利益、联结文化和执行能力三个具体层次,故据此可建立体育营销路线图(如图)。协调利益层次由图中坐标资源X1和坐标体育赛事Y1构成即平面O1X1Y1;联结文化层次由坐标品牌文化X2和坐标体育文化Y2构成即平面O2X2Y2;执行能力由坐标执行力X3和坐标体育环境Y3构成即平面O3X3Y3 。路线图的含义如下:

第一,企业开展体育营销是通过协调利益、联结文化和执行能力实现的。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营销过程。

第二,企业行为和外部条件的基本要求通过不同的具体要求实现。其中,企业行为通过资源、品牌文化、执行力三种方式来实现,外部条件通过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体育环境来实现。

第三,每个层次都要受到相关条件的影响。其中,协调利益要受到资源和体育赛事的影响,联结文化要受到体育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影响,执行能力要受到体育环境和执行力的影响。

第四,在三个层次、六个因素的影响下,企业体育营销有可能在不同的层次、不同部位出现不同轨迹,体现出体育营销的复杂多样性。这些可能出现的轨迹,以及企业对于不同轨迹的选择,构成了体育营销不同的方案。

上图所表示的是企业体育营销过程中三个具体层次是如何起作用的。体育营销路线图刻画的不是体育营销的结果,而是体育营销的过程;不是说明企业进行了什么样的体育营销,而是说明企业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体育营销。此图可用来检验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条件、选择体育营销路径和改进体育营销的效果

四、体育营销路线图的应用

1.选择体育赛事。在结构图中,就是以联结文化和执行能力两个层次的不同坐标为依据,确定企业发展状况在结构图中的位置,参照已确定的企业目标,找出协调利益层次上符合要求的具置点,从而以企业资源为主要依据找出合适的体育赛事。

2.制定体育营销方案。上一步骤已确定了体育赛事及规模,随之也在结构图中确定了几条可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路径。在结构图中考察六个指标的具体内容,以联结文化层次作为制定方案的出发点,选择能够达到企业目标的几条路径,对于每条路径可以制定出一套方案。当然,每一套方案都要求具有创新性。

3.选择体育营销方案。在结构图中,就是结合企业自身的主客观因素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及对应的方案。这里的主观因素主要指企业的执行能力,客观因素主要指企业所预测的体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