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1

1.1“3”的改革

1.1.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实践环节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注重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增设交叉性、前缘性学科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课时比例,特别是全校公共基础课(如《基础化学》、《高等数学》等)。制定符合动物医学专业需要的教学大纲,适当增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增加实验实践课时。以2011级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理论课2090学时,其中选修课297学时,实验实践课1421学时,达到理论课时的40.5%;实验实践课中,在企业完成的专业实习课为720学时,占总实验实践课课时的50.7%,保障了在总学时数不变甚至下调的情况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学时数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例如,将《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统一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统一为《微生物学》,分方向的内容安排在专业课中。特别注重在课程中增加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并侧重与企业合作研究的内容。淡化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界限,以适应现代养殖模式的需求。充分利用研究所这一教学实践平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传染病学》实验项目均在研究所通过实际病例开展,增加学生临床诊断的学习机会。此外,还增设了《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等较新的课程,强化现代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1.1.2邀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专业人员进入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邀请省内外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等来校讲课。如邀请福建农林大学肖天放教授讲授《动物遗传学》;选修课《小动物疾病防治》由深圳瑞鹏宠物医疗机构多名执业医师根据自身特长分别讲授小动物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保定、护理等课程内容。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即进入实习前的1个学期,每周安排2个学时让合作企业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状况和需求以及先进养殖理念。

1.1.3建立教学科研协同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将科研渗入本科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研究、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资源共享。打通教学科研实验室壁垒,坚持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教学中心“一体化”,有意识地将一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创新型实验能力。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动物医学问题,引入科研成果,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基础与前沿、生产实践应用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1.4依托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动物医学研究所不分节假日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在研究所学习。为了实现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所制定了学生实践的内容与要求,把学生的实践多次穿插在理论教学之间同步进行。例如,《兽医传染病学》等课程重新修订了实验项目,丰富、生动的病例加深了学生对《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外科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动物医学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平台、毕业论文平台和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平台,解决了校内外实践环节的结合问题。

1.2“1”的改革

1.2.1严格选择实习合作企业选择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知名度高的畜牧行业企业,通过到企业充分调研,深度洽谈合作事宜,在双方自愿、互惠的前提下,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纲、实习计划、实习方案,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1.2.2采用“双导师制”每个实习企业均有一名专任教师为带队实习教师,带领学生下企业实习,组织实习计划的落实,会同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每周审阅学生实习周记,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开展情况。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同时,企业也可聘请教师为专业技术顾问,参与企业的管理。

1.2.3定期召开实结报告会和企业座谈反馈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与学院的联系,强化实践基地对学生实习方案的落实,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对学院学生实习的认同,讨论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3+1”应用型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定期邀请各实践基地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并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剖析,不断改进实纲和实习方案。

1.3教师队伍的改革鼓励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一线学习交流,同时邀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校企合作为培养“双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途径有:

(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动物医学研究所为平台,鼓励教师进入研究所参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根据需要分批选送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培训,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

(3)支持专业教师在合作办学的企业中担任技术员、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的自学自培,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执业兽医师资格培训考试。

2“3+1”新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2.1推动了教学平台建设

通过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专业发展,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福建省“兽医学一级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与兽医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猪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疫病防控校企合作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微生物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动物医学专业教师队伍也先后获得了“预防兽医学省级教学团队”和“预防兽医学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2.2实习生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经过4年的实践证明,采用这一新型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近1年的企业实践,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从事兽医工作,又具有畜牧经营管理、卫生检验和检疫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具备能下到一线接受任何形式的就业、一生中多次就业和转向就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合作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基础理论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健康状况等皆评价较高。

2.3毕业生就业比例升高

学院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良性合作关系,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经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可自愿留在原实习企业就业。2011年4月、2012年2月和2013年5月分别举办了畜牧兽医专场招聘会,每次参加招聘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供需比约1∶3.5,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机会增加。4年来共培养了3届292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逐年升高,达94%以上。毕业后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不管是走上科研岗位还是走入生产、销售企业,都表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创业才能,用人单位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经用人单位反映,龙岩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5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安心基层、脚踏实地;二是专业实践能力强;三是创业能力强;四是适应能力强;五是综合素质高。

2.4考研录取率明显提高

“3+1”兽医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强化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仍然非常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手并抓。除就业率升高外,考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初步统计,由2011届的1%上升到2013届的20.8%,录取的院校有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且考研录取总分名列前茅,受到录取院校导师的好评。

2.5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动物专业教师队伍学历高,博士占61.1%,但实践技能亟待提高。“3+1”新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强化了教师与生产实践的对接,解决了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历的问题,教师由原先的“教学型”、“研究型”转变为“双师型”,“双师型”教师比例由原11.1%提高到55.6%,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小结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2

【论文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中国编辑整理),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中国编辑整理)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部已经把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力争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预计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辽宁是农业大省,也是养殖大省,“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2009年两年,省、市、县(市、区)政府共投入20多亿元扶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业建设,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业建设超过300亿元,全省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8527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2个。全省农村人口人均猪肉、禽蛋和禽肉生产量均位居全国第1位,牛羊肉和奶类人均生产量位居全国前10位。我省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居全国前列(资料来源于2010年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张喜凡副局长在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暨无疫区评估市级验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一、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即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新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总体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职业岗位对毕业生在职业素质培养上的具体要求;了解和掌握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相关职业岗位保有量状况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依据企业岗位设置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就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本专业人才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二、区域畜牧业发展现状

辽西北地区(阜新市、铁岭市、朝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辽西北三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为1390.9万头、267.1万头、744.2万只、34172万只,比2009年分别增长25.96%、35.78%、33.51%、44.95%;畜牧业产值497亿元,比2009年增长54.78%。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辽宁“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重点加快建设五大特色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聚集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三、畜牧兽医专业职业面向与定位

对畜牧行业企业的岗位群进行归纳、分析统计,确定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是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加工企业等相关企业,初次就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猪、鸡、牛生产企业的饲养员、兽医、配种、产房护理、饲料检验化验等一线岗位。发展岗位群是基层生产技术员、技术经理及企业管理岗。

四、畜牧兽医岗位工作及其能力要求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畜牧兽医专业职业面向的岗位需要必备的畜禽饲养、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生产一线工作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忠诚老实、热爱本行业、不怕脏累,有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忠诚、热爱本专业,能灵活处理各种事件,能正确认清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

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及的建议突出集中在有责任心高素质、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

1.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根据畜牧兽医学生就业方向,通过分段实施、能力递进方式,围绕主要就业岗位,从知识、技能两条线逐步递进提高。

1.2综合专业特点、校内外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宜采用“学训交替”形式实施专业教学。

1.3在教学实施中进度计划中,以“专业教学进程表”为主导,兼顾企业生产实际。根据企业生产需要,确定校企间需求的“时间结合点”,调整专业教学进程和课程实施的计划安排,采取柔性管理。

1.4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职业升迁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建议

2.1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保证专业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

2.2校企合作明确专业核心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打造精品课程,引领课程建设。

2.3将现有实训资源整合新设课程,系统考虑学生的职业训练。从真实生产中提炼工作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真实场景下开展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4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7年后我国高校规模扩张后新成立或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校,目前全国约有270所左右。目前该类院校多处于快速发展期,建校之初的教育基础薄弱、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相对较差等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这类高校多数以招生本二批次学生为主,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诞生的一类高校。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实用型高层次人才,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认清“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性质,坚持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方向

“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和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发病特征及诊断和防制方法,其中诊断是关键,防制是目的。其中诊断和防制这两个节点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非常明显。我校是一所刚刚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专家的解读,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2年以后成立或升格的学校。这类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尤其科研和学术基础与老本科院校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该类学校、尤其是我校主要以教学为主,多数学校尚未有研究生招生资格,作为培养本科生为主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校教育的主线。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

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组织引导,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家畜传染病教学中,对许多动物病症的认知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观察、比较、分析,我们就将学生集中到生产现场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这样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中探讨,农牧场生产一线的认证、比较,从活的动物病例中间疏理传染病课堂教学中的脉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总结体会出一套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规律来。这样将课程的部分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最后完成所设计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书本中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在于取得实践性的成果,了解和体会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并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些教学内容受教学时数所限,以及内容的时空特点,在课堂上难以完全实现教学效果,必须将这些教学内容延伸到生产实践场所中去。比如大型牧场的消毒、隔离操作,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如疫苗的接种计划、抗体水平的抽查与测定在现场教学的效果要远胜于课堂理论教学。

对于一些带有研究性、探索性或综合性的理论和技术,则尽量安排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科技推广项目,使其从中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的内容。比如鸡群不同时期血清抗体的变化要在鸡场实践中观察和测定;病原分离的一些基础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一些基因片段的分析和克隆,除要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外,还要根据在实践中的变化进行周密思考,不断调整方案和手段,最终完成实验的目的。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知识的学习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问题,使专业培养尽可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的重要阶段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并总结前三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组成的预防兽医学,占据了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与内容的“半壁江山”。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80%以上为实验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其中60%的题目要来自于生产实践,即题目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或结合生产实践来完成,所以与家畜传染病学相关的论文题目也大部分需要和生产实践结合才可完成。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和近四十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教学科研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做为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基地。教学基地多为各类养殖场、兽医诊疗单位、兽药饲料生产或营销单位、动物疫病防治所(站)、动物免疫与兽医公共卫生服务单位等。这些基地可有效地保证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科技下乡和科技服务活动,还可供青年教师生产实践锻炼,开展一些科研项目,有些实践基地也作为接收毕业生的就业基地。这样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所选毕业论文题目不同,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分别到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工作岗位去,开展实验,收集数据,为毕业论文准备素材。在实习中间,师生也会帮助企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学校也会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同学做一些技术讲座,辅导一些技术操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互帮互助,为互利共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严格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监控。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基地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由生产单位和学校双方共同产生,学校要求企业委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也派一名指导教师协助指导,并协同组织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两名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生产企业不同阶段的生产情况,协调学生的实习工作。学生在实习基地期间的日常管理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基地期间的工作表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由基地指导教师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

对学生的实习成绩和毕业论文的评定,邀请企业的同志共同参与。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毕业论文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作风、个人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务实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企业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要求其留下来工作。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则获得了包括成绩在内的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利于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践措施。

转贴于

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不久的新建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和老院校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就利用附近老牌大学的教师资源,还利用省农科院、省畜牧兽医站、省市的家禽研究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行业的专家,定期来校为学生做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不仅讲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向学生介绍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案例、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请来的高校的老师则更多地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这个专业当前研究的一些热点或最新进展,把国外已经使用国内尚未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概念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本专业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在课程及专业教学中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

作为本二批次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即顺利“就业”,因此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能力是一个人运用知识发挥智力、借助技能完成一项实践活动的综合体现。在家畜传染病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能力,包括病原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对比较新的或比较复杂的诊断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也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和掌握,以适应学生将来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人的能力结构决定着人才潜在的创造性,强调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如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等。对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来说,应着重强化以下几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就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应突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学产研合作教育;农业;人才培养;区域经济

学产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大批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中国当前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等农业教育的主要任务。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和优化学产研合作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以河北北方学院这所省属综合院校农科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情况为主要实例,总结现行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1.发挥农业学科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及国际间交流合作。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如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积极开展一系列服务地方项目的科研活动,如“冀西北坝下地区坡耕地抗旱补水播种保苗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褐口蘑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冀西北彩色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引种表现研究”、“塞北兔品系性能比较与繁育技术”等,与区域农业发展实现良好的对接;积极与周边地区科研机构、企事业和民营单位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如与中国农业大学、石家庄天同神农机械有限公司等共同主持“苜蓿饲草料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及装备优化研究”等;积极开展国际间农业科学技术交流,如与欧中农业交流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与合作形式。

2.积极开辟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广阔实训平台。积极与周边地区科研机构、企事业和民营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如与北京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北京市农科院信息中心、河北马利食品公司、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天津正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瑞普大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200多个单位签约,建立了长期的农学类生产实习基地。与欧中农业交流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与合作形式,开创了河北北方学院学生及教师赴荷兰、德国、瑞典等欧洲发达国家海外实习和培训交流的先河,创建了农学专业、动科畜牧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海外实习体系,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多元化的实训平台。

3.开展志愿服务,创新和完善服务载体。探索出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志愿“双服务”模式,学校宣传部通过“科技兴农志愿服务团”、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宣传、现场指导、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帮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时将农业科技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根据专业特色、积极利用教学资源优势,探索结合更为紧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三者整合不够。教师往往迫于晋升职称时对于科研项目、论文数量的要求而申请各级科研课题,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为了申报而合作,对于企业、市场需求了解不够,项目对于企业发展促进作用不大,企业积极性不高;科研项目中有些课题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往往顾及科研就无法专心教学,无法做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对于产学研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能力和提升全面素质认识不够,将学生参与企业和科研活动简单地作为完成教学实习的必要途径、完成毕业设计的必须要求,导致学生参与科研主观能动性差、受益不大。

2.产学研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联合,双向介入,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强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虽然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有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对于合作教育增加额外经费、耗时耗力、提高教育成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影响到日常教学以及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顾虑较多。目前的模式,在不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通过校企联合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大、流于形式等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主体-学生来说,目前的模式,在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科研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发挥高校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是区域高校农业的重要使命。目前学校农业课题大部分单纯依靠政府项目拨款,企业参与积极性及投入有限,合作短期化、形式化,科研成果往往是半成品,无法真正做到投入市场和农业活动发挥效益。

基础兽医学就业方向范文6

一、我校和高校联合办学的主要情况

长期以来,党校培训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党政干部的培训和轮训;二是党校系统的函授学历教育。对党校和高等院校联办成人高等教育无感性认识和现成路径可循。校委针对这些问题,切实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在摸索中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办学新模式。

(一)超前谋划多方协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0年,在得知中央党校将在2012年停止函授学历教育招生的讯息后,我校校委认识到党校的学历教育模式将面临转轨的新形势。校委一班人未雨绸缪,广泛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县”战略以及我校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大胆率先提出在地区走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新路子。思想认识统一后,我校扎实按照全县的“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意见的要求,多方奔走,寻求支援,形成了主要领导支持,人事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校委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多次到水家湖农场和县直有关单位,大力宣传联合培养我县实用型人才(乡土人才)的设想和做法,寻求配合支持。2011年8月我校和县人事局联合出台了长人[2011]007号文,文件要求各乡镇、各单位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并对相关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为联合办学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基础。

(二)广泛发动招生先行

联合办学成功的前提是招得到学员。我们以全体教职工为主要力量,以广大学员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主体,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招生广告、报纸电视宣传、进村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对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有关决定及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对联合办学意义的认识。学校专门成立了招生领导组,对全县16个乡(镇、区)实行招生任务包联划片制,由常务副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负责其片区的招生任务落实,教职工负责包联自己比较熟悉的乡镇,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各显神通,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对不同的专业我们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相应办法。如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我们采用了由建设局牵头,召集县内各建筑公司负责人在会上推荐人员参学,毕业后由建设局给予一定补助,激发参学热情;对会计专业,我们选取会计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作为重点对象,由单位集中推荐报名参学,同时我们对全县的在职会计人员采用手机群发短信的方式通知,做到人人皆知;对畜牧兽医专业,我们以县畜牧水产局大力提高全县村级防疫人员的水平为契机,由县局组织,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配合,重点招收我县村级防疫人员和个体养殖大户,做到应学尽学;对中文专业,我们利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之机进行宣传,会后我们派人深入到各完中和各中心小学,服务上门,为报名教师免受往返县城劳顿之苦。另外,为了提高学员参加统考的信心和成绩,我们这几年在全国成教统考前都免费安排了考前辅导班。

由于安排周密,措施得力,2年来的招生工作任务均超预期完成。2011年,我校联合办学的第一个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正式录取了通过全国成教统一高考的96名学员;2012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正式录取通过了统考的71名学员,会计专业录取了47名学员,畜牧兽医专业又录取了30名学员。由于我校服务热情、可信度高,这三个专业还有27名自愿跟班就读(需参加次年成教高考)的“编外”学员;在今年的成教全国统考中,我校新开设的中文教育本科专业有45人达到录取分数线,建工、会计2个专业共有62人达线。现在,新生录取注册工作即将开始,联合办学初步实现了滚动式发展。

(三)强化管理务求实效

联合办学的生命力在于办学质量。为了鼓舞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在2011、2012两年的开学之际,都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2011年,时任市畜牧水产局局长的何杰同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束志高同志及县里有关领导亲临我校开学典礼的会场,何局长和束院长均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市建设局局长纪开学同志对我校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此举在地区尚属首创,对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三县四区很有借鉴推广的价值。”

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在决定办学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上,我校作了精心安排:多次派出教务人员到农大教务部门洽谈所设课程,力求课程系统、实用;在教师选派上,我校和农大严格签订了协议书,要求农大选派的教师由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担任;在面授的时间安排上,我们错开不利于学员参学的农忙时节、月头月尾做帐时间等,妥善帮助学员解决工学矛盾;为了便于教学双方的交流,我们对每位来校任教的教授登记造册,把学员的建议要求及时向他们反馈,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在班主任的配备上,我们精心挑选了责任心强、服务热情的老师担任各班班主任,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在面授期间,我们保证茶水、水杯的正常供应以及教室的整洁安静,并向学员推荐介绍周边比较卫生、安全、实惠的饭店和旅馆等等。学员们对我校的这些做法表示由衷的满意和赞赏,他们说:“一定要珍惜机遇,充实提高自己,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我校走和高校联合办学之路的主要成效

通过2年多来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我校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训人才的模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前景。2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为我县引进了县域以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联办班授课的教师均为农业大学选派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其中部分教师为本专业领域内知名度较高的人才。如安农经济管理学院的吴奇志教授、动物科技学院的刘旭光教授、工业学院的杨智良教授等等,他们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理论学养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我校联办班的学员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知识食粮”和思想享受,启迪了智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方向,满足了他们在家门口上大学深造的夙愿。专家们和学员们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一致认为是党校的联合办学为专家和我县搭建了联系交流的平台,架设了用专业知识支援我县建设的桥梁。

2、为我县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针对我县是畜牧养殖业大县的特点,我校专门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根据我县养殖业的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求,我们精心安排课程,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促进我县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该班学员主要为我县各乡镇的村级防疫人员,共112人,其中部分人员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长为专业养殖大户,还有部分养殖大户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主动报名参加学习。据统计,该班规模以上养殖大户有10户以上,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如下塘镇的学员万发刚的养殖公司,为市级养殖龙头企业,多年来坚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养殖业,今年他又尝试土地流转,新租土地200余亩、投资150万元种植大棚草莓,成功实现了我县的草莓南移,成为能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种养殖示范大户;陶楼乡的学员庄学权开办了市级畜禽养殖小区——裕民水产畜禽养殖公司,开展规范化、规模化养殖,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利润过百万,解决了当地3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庄学权在今年初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采访;岗集镇的学员周帮胜的绿苑养殖有限公司,拥有40亩的规范化生猪养殖小区,现在征地40余亩,开发农家乐项目,引进广西特色品种鳖——黄沙鳖,开发鱼鳖混养,成品黄沙鳖每公斤售价达200元以上,效益可观。这些学员表示: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通过专家的指导,有效地避免了误区。以前对兽药的配伍主要凭师传、凭经验,现在学习了病理学和药理学后,心中有数,提高了治愈率。万发刚说:“参加学习后,可以在实践中探讨理论,在理论中研究实践。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就好比腌咸菜,没有理论指导,就要反复地试,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如果有理论指导,100斤菜放2斤盐就会不咸不淡。我们到党校学习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在这些创业成功的学员带领之下,班上其他的学员也被激发出了强烈的的创业冲动,他们经常在学习之余,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勾勒创业计划,可以相信,我县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大军正在逐步酝酿形成中。

3、提升了我县建筑行业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县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校及时开办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员来自县内外知名建筑公司,大部分学员为公司内管理人员。通过我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训,培养他们逐步成为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建筑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现代建筑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经营决策、营造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知识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队伍。

当前,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新的会计准则相继推出,对我县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开办的会计专业大专班,招收了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70余名会计人员,主要培训目标是使全县的会计从业人员及时贯彻执行会计新法规、学习新制度,掌握财会业务理论,结合会计工作实际,继续深入持久地推进会计诚信建设工作。这一专业还吸引了县内部分中专学校和技校的在校学生前来就读,为他们提供了两边同时深造、同步毕业的高效成才捷径。通过在校两年半的系统学习,将有力提升全县广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

参加学习的以上两个班的学员们深有体会地说,通过专家的专题辅导,大家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明确了,对业务理论和工作技能更加熟练,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4、为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贡献。通过和高校联合办学,安农大等一批高校的领导和专家教授增加了和我县各界人士交流联系的机会。在来校指导办学和传授知识过程中,他们为我县近年来实施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振奋。他们表示会在各种场合宣传、推介,介绍更多的有识之士到这片热土来投资兴业,为的跨越式发展助上一臂之力。在校学员中的成功人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商会友,他们往往利用各种行业协会、产销联谊会等作为平台,他们有比较多的机会和天南海北的社会各界广泛交流,介绍我县各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熟悉。客观上对我县的对外宣传产生了独特的积极影响。

我校的联合办学模式曾被《省委党校报》报道,兄弟党校闻讯后纷纷前来取经考察。如五河、寿县、蒙城等地的相关部门或县委党校先后光临我校,还有部分党校向我们电话咨询办学详情或索要办学资料。他们对我县各方面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和我校的联合办学模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我县及我校业已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表示由衷的赞赏和钦佩,表示要加强和的联系,谋求合作,实现共赢。

三、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和成绩,但同时也逐步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专业生源的可持续性受到限制。如畜牧兽医专业,由于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条件差、风险大、社会地位不高,毕业后的前途及发展空间有限,政府部门对参加学习的补贴不多,个人投入较大,导致部分农村青年对参加畜牧兽医学习热情递减。

二是学员参加学习缺乏财政补贴支持。目前在校学员的学费除县建设局、县卫生局、水家湖农场等少数几家单位给予学员一定补贴外,其他学员的学习费用均自己承担。有部分学员认为:“阳光工程”是免费培训,他们参加专业学习也应比照享受一定的补贴。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相当多的养殖专业户、种粮大户等建议我校开设农学专业,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都很有意义,对自己的生产经营也有很大帮助。他们建议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奖补。

三是受学员自身文化基础差的影响。在校部分学员文化基础较差,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吃力,对培训的效果和办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受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虽然规定了成教毕业生享受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同等待遇,但在毕业就业时待遇能否真正落实,部分学员尚存在疑虑。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部分成年人报考和就读在职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四、对我校今后联合办学的几点思考

新的形势对我校的联合办学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聂书记的批示精神,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充分拓展党校在全县跨越式发展中的职能作用,继续参与实施“人才强县”工程,为提高我县各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村级党员干部“双培双带”的本领和村级干部的“素质提升工程”作出应有的努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1、全县各级领导要继续加大对联合办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我县有关文件精神,村(居)干部要优先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中选拔使用,各乡镇要在实际的干部任用工作中对取得了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表现优异的毕业学员优先提拔使用。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单位、各乡镇根据工作需要,对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以提高我县的各类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

2、借鉴外地经验,扩大培训范围。把失地农民、退伍军人、城镇下岗人员等需要培训后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再就业的人群,分期分批安排进入党校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同时由劳动人事部门从有关培训经费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激发他们的参学热情,为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社会稳定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3、调整我校成人教育专业结构。我们要及时调整有关专业,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从“学校原来有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们需要什么新知识技术,我们就办什么专业”。要适当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的办学层次,发展成人本科教育。

4、加大对授课质量的监控力度。加强授课教师队伍管理,提升教师授课水平,是提高我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前来授课的教师要施行资格预审制,确保授课教师具有过硬的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建立授课效果反馈制。对每位教师的授课效果采用学员评分,我校综合评定后反馈给教师本人及所在高校,以提高授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确保学习效果。

5、拓展招生空间。面向历应届高中(中专、技校、高职)毕业生、下岗、转岗和失业人员,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目前,从我县就业结构看,一方面,传统行业出现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技工短缺的现象尤其严重。面对这种情况,我校应把培训下岗、转岗和失业人员,看成是发展联合办学事业的责任和机遇。应大力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学习时间制相结合。这样,我们既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又会较好地解决联合办学的生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