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1

1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问题

1.1 教和学的失衡

有效发挥师生生命活力的基本前提就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在高中物理课改实验中,教师确实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主动权,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也有所增多.但是我们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把握教材和学情,还要讲方法、讲技巧,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改实验中,“教师主导”式的课堂教学已经有所改善,很多教师采取了“学生主导”式的教学,不断地提问学生.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好习惯,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仓促的回答问题或保持沉默,这是另外一种的“满堂灌”形式.

传统的教学观一直存在误区:“认为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则成绩越好!”导致片面解读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事实上,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有规律.“教”未必能够保证“学”的全然发生,教学的效果可以预期,但是无法精准地达成,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与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关外,更多地决定于学生本身,尤其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境的创设有直接的关系.

1.2 师生关系不和谐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生命主体,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是构成课堂灵动性重要的生态因子,有效的课堂师生关系一定是和谐融洽的,而现实中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所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即使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有了一定的变化,物理教师都积极地学习课改精神,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不过学生的表达还是被框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自由言说”、“创新表达”的机会却很少,师生关系身上依然深深的烙印着“师尊道严”.教师长期扮演着“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严肃的执行教学任务,学生则成为教师的“附庸”,成为教师单向知识的“输入容器”,师生关系处在尴尬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恶性循环中,这种单向作用的师生关系严重的阻挡了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自由传动.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呼唤优化的师生关系,现实中的师生关系生态的失衡,影响到整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的进行.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师生关系、改变师生交流“不畅通”的局面,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1.3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全面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为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把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视为完整意义的人,反对知识与技能的分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解,强调课堂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评价要对完整的人进行评价.在自然情境下收集原始资料,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的了解是生态课堂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学生本身很多方面具有差异性,如在同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策略、主动性,由此带来的成绩也千差万别.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倡导一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使教师能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在物理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掉了队,他们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也有的是因为自身懒惰.

2 以生为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2.1 注重实验和问题的设计

实验是物理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将规律强塞给学生,而应该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从丰富的感性认知中自己寻得理性规律.

例如,对于曲线运动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复杂运动可以采用分解的思想,可以从常规的蜡块实验出发.演示实验:红蜡块在玻璃管内的运动,在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如图1所示)

一个实验,学生的关注点往往是比较散的,为了引导学生集中注意点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上,还得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1:如何确定蜡块的位置?(讨论交流)

问题2:蜡块的速度是多少?

问题3:蜡块运动的轨迹?

从实验现象和问题的探讨出发,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前面的学习与曲线运动的联系,继而很顺地就引出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

2.2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课堂探究时间只有45分钟,此时怎么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对物理学史和线索不是很清晰,对“理想实验”也不是很了解,如果直接灌输效果不是很好,笔者采用了自主阅读加小组讨论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如这节课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自主总结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然后设置了5个讨论话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概念”.

讨论1: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讨论2: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讨论3:牛顿第一定律有没有实际意义?

讨论4: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或者某一方向受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如何?

讨论5:为什么说是惯性定律?什么是惯性?惯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问题 对策

一、潍坊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

自“十五”以来,潍坊市教育局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列入了重点工作项目,并于2009年6月下发了《关于印发〈潍坊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整合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学科整合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并为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关会议提供了现场,全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据调查,潍坊市两级教育科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均成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领导小组,还分别集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学骨干教师,组成了市、县、校三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队伍,各学科分别成立了整合教研小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管理工作机制。

2、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日趋提完善。近年来,潍坊市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抓手,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各县市区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全市各县市区先后实现了“校校通”、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全部接通了教育城域网,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通了校园网,专任教师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的目标。

3、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进一步提高。经过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部门、电教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绝大多数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微机设备及网络。95%以上的学科教师参加过市、县、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或整合培训,60%以上的教师已经具备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及课件制作能力,70%的教师可独立完成简单的课件制作。

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受学校条件、环境、投入、师资等客观因素所限,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还有相当的局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

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了信息技术、播放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就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还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2)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在课堂上播放的课件越多,就是整合得越好,整节课就是在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至于媒体信息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这节课的组织要求、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理论要求等等,则一概不予考虑,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全部抛弃了。

(3)“拿来主义”思想严重。有的教师由于个人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不愿意动脑思考,习惯于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课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而不考虑其是否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和学生实际,“拿来主义”思想严重。

二、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环境下,一堂好课,实质上就是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突破重点、难点,通过教育技术手段的改变,引发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因此, 要首先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2、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一是通过组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系列公开课、说课比赛、基本功比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课件制作大赛、教案评比等形式的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培训形式;二是可以针对当地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水平,组织不同内容的专题知识学科引领性培训。培训应该采用互动式、参与式,让教师们多参与活动、多参与交流讨论,寓教育理论于学习活动之中,在交流讨论和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开拓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技能。

3、坚持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避免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倡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成份,应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现代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的课就是好课,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基17号,2001,6。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3

1.科研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国民的科普意识也越来越强。科研类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纳税人的钱如何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国家也是公众对科研单位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批复》(国函[1996]81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财务监督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指出: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营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同时,事业单位要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监督。国家强调内控制度的完善,要求进行多重监督。但是对科研单位自身执行流程来说,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实际方案来解决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2.科研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领导缺乏内控观念

首先,领导阶层对财务内控的观念意识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事业单位法人要对本单位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在实际工作当中,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出身,业务水平精湛,但对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不了解,对财务内控制度也不重视,认为内控只是针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的事情是次要的,一切都要为科研工作做支持。许多科研单位的领导阶层认为干预财会工作,造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如审批程序,领导签字权限等很难执行彻底,深入展开。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财务内控流于形式,也放松了职工对经济事项的监督和管理,各项签字也只是形式化办公,反而觉得繁冗枯燥,财务内控工作无形中增加工作量,耽误科研工作。

其次,重大经济事项的往来与决策,往往是某一位领导或领导团体进行讨论、决策,认为财务人员不懂科研项目,不懂课题研究,没有必要参与进来。这就导致对财务意见的采纳不足,使得对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甚至不作为。最后决策失误,造成经济事项的损失,甚至造成预算执行的问题凸显。

2.2工作人员主观问题

首先是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财务人员工作繁重,往往关注本职工作已经自顾不暇,容易忽略财务内控工作。一些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履行监督职能,对报销票据的审核,仅限于盯着领导的签字,有签字就放行。科研单位在财务人员配备上不足,科研人员是首要的第一梯队,保证各种职工待遇以及人员配备,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部门的职能部门,只是为了服务科研部门而存在的,所以各种配备不足,导致财务分工不分明,又或者人员配备极少,使得根本做不到分工明确,一人身兼数职。甚至部分不相容职务也没有做到相互分离、相互牵制,这些现象都给内控制度带来漏洞。

其次部分?瓤馗谖蝗嗽钡牟莆褚滴袼?平和道德素质不高,溜须拍马迎合领导,又或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怕得罪人,从而对内控制度落实不彻底或根本不落实,更有甚者编造虚假的会计数据,放行不合规的报销单据,把人际关系带到严肃的财务工作当中。但是,只要有一次不按制度办事的情况发生,以后当其他员工出现类似问题,就很难再按制度执行了。

再次科研工作人员的财务认识问题。就现今而言,我国科研体制内的研究人员基本上都是高精尖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往往在自己的科研领域里是拔尖的,整个精力都用于研究,所以对其他工作领域关注较少,并不理解财务管理过程当中需要诸多的内控手续,觉得只是作茧自缚,妨碍了他们的科研成果的取得,打扰了正常的科研进度,他们会想方设法钻财务内控的空子,为自己的研究项目铺平道路,在发现自己违背了管理规定之后,也不会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以致和财务人员发生不愉快。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科研工作者对财务工作的不理解以及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性造成的,他们把精力大部分放于研究工作当中,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学习。

2.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科研事业单位遵循国家的要求,建立了本单位的内控系统。但是由于经费、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制度的制定并不严谨、科学,并没有形成制衡机制。有的小型科研单位财务职能、内审职能、采购职能都归于财务人员一身,或者其他职能科室不作为,财务身兼多项职能。这样的流程制度,使得许多经济事项都是在没有内控制度的约束下进行。

2.4科研类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多是国家财政拨款,由于经济来源不用自筹,相关领导对资金的来源去向的敏感度并不够。同时,科研类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基本都为研究人员出身,对管理方面,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不求甚解。这两方面促使领导觉得内审或监审部门的设立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许多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就是多出来的一个“办公室”。我国事业单位多采用法人负责制度,所有财务事项只要主管领导批准,可跳过内审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内审部门的设立也显得“鸡肋”,也缺乏独立性,无法对相关领导进行约束、审计,财务内控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3.科研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增强全体职工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根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鉴于科研类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工作知之甚少,应组织各级财政管理或会计主管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及领导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以增强领导的财务内控意识,加强主观能动性,确立“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要促使事业单位领导在了解内控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深入认识,并学以致用,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并以身作则,为基层员工做好榜样。

单位财务部门也要定期组织培训,普及国家新的会计政策,宣传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提高科研人员的自身素质为基础,增强内控意识,端正工作态度,甚至可以设立奖惩机制,以激励科研人员遵守会计政策,配合会计人员工作。财务部门对新入职员工也要进行培训,提升新员工的责任意识,做到自觉执行制度。

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也与财务内控执行力度息息相关。财务工作者应多参加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不仅能学习最新的会计政策,也能掌握严谨的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经验交流。在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建议。

3.2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辅助奖惩机制

财务内控制度是科研单位顺利进行预算执行的基础条件。在实际工作当中,为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执行财政预算,各单位应该制定一系列财务制度。

首先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细致到差旅费、邮电费、办公费等,应有资金来源去向的明细单据,不能以一概全地接受笼统名称的发票,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

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清点固定资产,做到账实相符,严禁账外管理。对资产的处置,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对国有资产的采购要深入执行政府采购的政策,必须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拒绝无预算、超预算的采购,杜绝“暗箱操作”。

再次,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有效性。领导需要的是客观、清晰、准确的数字来进行工作方针部署。领导信任财务,才会支持财务的工作,重视财务工作,财务人员才能更加顺利的展开工作更重要的是,科研类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内控的考核工作。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健全制度的评价体系。遵循评价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制度,从而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严格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的职工进行奖励,而那些不理解、不支持财务内控制度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奖惩制度一经实施,就应该一视同仁,减轻“人情世故”给财务工作带来的冲击。

3.3健全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要发挥纪检部门和内审部门的实际作用,监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内审部门要时刻排查内部控制的风险点,检查内控岗位设置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并提出改善财务内控的意见和建议。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实施步骤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它是师范专业学生必须要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多项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并通过提供学生自我观看、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机会,使学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和调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师范教育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薄弱环节。湖北文理学院《地理学科教学论》一课,自2012年引入微格教学,笔者通过4届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毕业学生的微格训练指导,总结了一些教学体会。

一、微格课程具体实施步骤

1、实施前应强化理论学习

在进行微格训练之前,老师应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规范学生的基本教学行为。培训的内容包括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等,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综合技能。并让学生要明白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面就是将原有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多项容易掌握的单一的教学技能。在训练开始之前还要求学生编写微格教学教案,并观摩具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是观看上届学生训练视频,寻找普遍问题并予以预防。

2、抓住重点,重复训练

微格训练的核心是教学技能训练,十大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组织教学技能。在训练中,将十大教学技能进行组合,选择讲解技能、演示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提问技能做为专题训练,要求每次专题训练中要兼顾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和组织教学技能。五个专题训练完成后,再进行十大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并要求每次上课时学生要运用到十大教学技能中的7-8项。训练中,规定每人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0-15分钟,在一次训练完成后,学生针对反馈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对微格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经过充分准备后再进行第二次试讲。同一个专题,每个学生要保证至少有两次训练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解决训练中的问题,适应教学工作。

3、注重板图训练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和板画,它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地理教学有。特别是板图,它从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DD地图中提炼加工而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板图边讲边绘,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调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板图训练是加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和艺术性的重要手段。训练中要求学生掌握“徒手画圆”、“世界大陆轮廓图”、“中国轮廓图”的绘制。其中“徒手画圆”要求两笔画完;“世界大陆轮廓图”要求用六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表示世界六大洲(南极洲除外),要求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及与赤道、南北回归线等重要纬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正确;“中国轮廓图”要求精确快速。

4、反馈和评价

训练完成后,学生要通过观看训练过程的视频充分感知自己在讲课中的表现,找出自己在授课中的优点和毛病,再由指导教师和全组成员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讨论分析。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抓好反馈评价这个重要环节,才可充分体现微格教学的特殊功能。

二、微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校在4届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学科与课程教学论》一课中引入微格训练以来,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训练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1、微格课程开展时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课堂教学经验几乎是一张白纸,所以在微格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讲述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表情僵硬,目光无交流,声调无变化,这些都容易让台下的学生失去认真听讲的兴趣,影响学生的课堂投入。从而导致反馈与评价时无话可说,影响微格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学生,一些技能如提问技能、组织技能训练就很受局限。而对于试讲学生来说,因为面对的是熟悉的同学,所以会低估真正学习者会遇到的困难,使教师扮演者无法从心理到行为接近真实的课堂。

2、课程编制存在的问题。我校师范学生在进行教学实习之前,只有《地理学科与课程教学论》一课中有机会进行试讲的训练。所以要让学生在真正走上中学地理课堂之前,熟练的转换和运用十大教学技能,《地理科学与课程教学论》中的微格训练就非常重要。该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训练部分,虽然课时由最初的36课时,增加到54课时(36个理论课时,18个实践课时),但是实践课时远远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为了增加学生训练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尽可能压缩理论部分的教学时间。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其余部分留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即使如此也很验证保证每个学生有机会进行充分的训练。

微格教学的实施 ,通过对师范生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培训,使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得到提高,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指导水平、学生参与主动性、训练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训练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詹孝慈 朱守立.高师院校生物微格教学的实践探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NO6

[2]田华.充分利用徽格教学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J].应用研发 教育信息化

[3]韩晋.论微格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14.3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17-02

1 前言

信息技术课程趣味性和灵活性较高,非常强调学生观察、模仿、创新的教学。但是,小学生的特点表现为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时间短,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意志力差。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学模式常难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运用微课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好风凭借力,微课助教学

好的教学再借力微课,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5点应用策略。

课前用微课提高预习效率,初步实现翻转课堂 课堂中学生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可以预见的,往往这些问题并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解决,学生接下去无法继续完成任务;如果花力气去解决,会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教师可以事先制作或收集一定量的微课,在课前以资源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预习寻求解答。

浙江摄影出版社老版教材第15课“小小宣传员”是一个关于PPT设计和制作的课程,而六年级15课之前都没有有关PPT的内容,很多学生忘记了一些基本操作。解决这些问题,肯定要浪费大把的时间。在课前事先准备好关于PPT基本操作的一系列微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微课,课上简单的问题基本可以自主解决,而教师也只需解决个别特殊问题,上课时间充裕,学生完成的作业都比较精美,与传统课(不用微课提前预习)相比成效显著。为了区别成效,以同一教师的不同班级同一课做对比。

课中用微课辅助教学展示,使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会受到硬件和经费的限制,不能提供实物进行直观展示。如果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形式来认识这些物品,可以更形象地把它们“摆”在学生的面前近距离观察,让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浙江摄影出版社新版教材第一课“走进计算机”,全课中心内容是介绍CPU、内存、硬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利用微课,在导入时向学生简单介绍CPU、内存、硬盘;而后让学生观看微课《介绍CPU、内存、硬盘》《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微课以生动语言结合形象动画的形式让导入直观,吸引眼球。

上面提到的两个微课是课前制作的关于新授知识的微课,语言精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3个计算机重要“器官”的功能,并放大各个部分,让学生观察细节。在学生看过一次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简单提问,发现有些不明白的学生,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多次观看,通过有选择的观看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微课可以让课堂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课中通过微课反复呈现,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可能嘴皮子都说破了,学生还云里雾里。利用微课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或技术操作进行具体生动有趣的动画讲解,让学生从反复观看中品味,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特别是对学困生,更是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重难点自然就被轻松突破。

“走进计算机”的重难点是内存和硬盘的区别,即临时存储和永久存储。传统教学法是通过语言v解和文字展示,告诉学生内存和硬盘的主要区别,学生可能似懂非懂,重难点往往较难突破。笔者在上课时出示微课《内存硬盘之争》,动画中一个小女孩正在输入自己的作文(还没保存),突然停电了。提出问题:刚刚输入的作文还在吗?接下去配合动画向学生解释内存和硬盘的区别……

看过一次后,可能有些学生还没理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看微课,看过微课后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练习巩固知识。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多次再现重复的方法轻松突破重难点。

课后用微课巩固知识,使学生复习另有途径 信息技术高年级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已经学过的技能方法等并没有在书中明确指出,学生常常遗忘却无从复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如果有遗忘的知识点,只需在家里打开微课,教师前面教过的知识都能在微课中一一呈现,这样复习起来就更简单了。

课后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对一些感兴趣的软件,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有深入学习的途径。教师在课后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操作更清晰,而且能实现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浙江摄影出版社新版教材关于Scratch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课节和设备的限制,一般学校无法提供外部感应器设备让学生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制作和收集一系列关于Scratch教学的微课,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通过微课自学Scratch软件并自购外部感应设备,。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他们可以选择微课进行学习,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对此新颖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趋之若鹜。

3 微课真给力,送我上青云

激发学习欲望,提升自学能力 笔者在所教学生中选取六年级一个班级进行长达两个学期的使用微课教学策略实践并进行调查。全班有42名学生,其中35名学生更喜欢使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同时对学生自学能力做了定期的评测,通过提供任务和自学微课,然后记录完成率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初步检查。分阶段检测结果表明:26名学生会主动看微课学习,16名学生有问题时会去看微课,6名学生在教师要求时才去看微课;有20位学生表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借助微课或其他途径学习还不会的知识;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通过查找微课培养了搜索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微课制作简单,方法容易掌握,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节省了教师为了个别学生反复讲解基础操作的精力,让教师解放更多时间去解决较普遍存在的更有研究意义的实际问题。通过与不同教师交流微课、共享微课,资源库建立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互相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利用别的优秀微课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及研究。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师可能擅长不同的教学内容,收集多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所长制作分享微课,获得教师与教师之间思想上的火花碰撞。资源库的建立、微课的共享,可以让更多教师受益,也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享受到更优秀的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6

摘 要:微课教学是教育改革中新生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时展的潮流。在F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微课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实践研究表明,微课有着较为突出的主题和明确指向,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针对相关知识点,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教师来讲,可以革新观念,促使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微课;动画;重复;记忆;假想

一、微课是什么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学中,微课所讲述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有“四微”特点: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2.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遵循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4.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得到大道理、大智慧。

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微课的作用:(1)动画性提高课堂的有趣性;(2)重复性帮助掌握知识;(3)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4)记忆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知识体系。最后对今后微课的使用提出一些想法。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利用微课的动画使课堂有趣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情境设计,我们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情境设计是成功课堂的一半,课堂导入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评价情境设计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微课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证明三角形全等(二)”这一课中在微课中录入一个视频:“小孩玩足球,不小心打碎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碎成了几块,问拿哪一块就可以去配玻璃了。”我们知道只要拿有2个角和夹边的碎片就可以去配玻璃了,不需要拿所有的碎玻璃。利用这个微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境设计,明显的实际效果为: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视频的关注度很高,积极性可想而知。讲这一节课的时候用了微课,毫不夸张地说,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欣赏视频。作为教师这样就很成功了,学生只要肯听就有办法提高学习成绩。

(2)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学生都爱运动,特别是足球,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很自然会想、会问拿哪一块就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数学思考能力。

2.利用微课的重复性掌握知识,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在刚接触几何证明题时,经常发现有思路但不知如何下笔。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能保证人人都能完全掌握,对于一些经典例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证明过程不会书写,而作为教师由于时间局限不能全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时就可以使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题型并反复播放给他们看、听,让他们完全自主自由学习,愿意播放几遍就学几次,直到他们弄懂为止。如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时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微课中我从条件分析到书写格式一一讲解,最后得到平行的依据。讲解到位、细致,过程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暂停,可以重复看,更加夸张一点是保存好分享给下届的学生看,可谓:教师轻松,学生方便。微课的重复播放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法,进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3.利用微课的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全掌握一类题

在初三复习中学生要面对大量难题,其实许多难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就是让学生做一题会做一类题。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一道题,然后呈现一系列类似的题目,在微课中我们要尽量呈现题目的内在联系性,让学生形成对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完全掌握一类题。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相交这个基本题型中,出题者可以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和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这两个动点的横坐标相等在上述两个交点之间两动点形成的线段长度。在微课中我们对这类题目讲解之后要对比这一类题同样的题目,可以多问如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等。还有些难题思维跳跃性很大,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要让很多学生能听懂的确很难也不可能实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后要让学生去“悟”。使用微课中的暂停,可以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我们可以多次使用暂停,让学生多次思考,多次去悟,最后我们再完整播放给学生看。使用微课的目的是多次使用暂停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一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利用微课的记忆性帮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章节概念很多,记忆量很大,课时比较长,学生通常都是教师讲到后面忘了前面,比如平行四边形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横跨两个年级,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识别方法到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识别方法,学生要能够熟悉掌握。这些图形的概念的确很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发现这是学生的难点,概念的混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一章的概念按接受知识的过程步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使用微课的记忆概念要注意两点:

(1)每节课上课之前利用微课把前面讲的概念一起复习,让学生做到对概念的温故而知新,让他们正确积累知识。

(2)播放概念微视频的时间可以随意,要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去记忆。如利用课间把微课让学生看,就是不看也可以听一听,就把它作为课间音乐了。总之我们要不断反复利用微课的记忆功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微课在今后教学中的一些假想

1.微课的趣味性与传统教学相比主要体现在声音和动画,它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动的,知识传授是被动的。微课中的声音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如可以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声音,比如学生喜欢的明星和卡通人物等。把一些知识点通过这些人的声音播放出来,让课堂融入多样的声源。可以肯定,学生将会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现在的优秀课堂教学主要看学生有没有调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只有一个就是学生,微课的制作简单到一部手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制作,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些概念去制作微课。

如两个优点:(1)一些有建树的老教师常放在嘴边的教学心得:能把其他人讲懂了,讲课的这个学生就真正会了!制作微课对于学生本人不但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能真正动起来的学生就真的会了且是长久记忆。(2)学生之间制作的微课语言更加贴近学生。教书多年来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声音好像产生了免疫力,他们一听到教师的声音就以为不会从而就不听,我们很是心痛!学生制作的微课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变不懂为会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将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领域是κ学教学方法的一次大胆而有力的创新,它能够用特定的手段和技巧来展现数学上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微课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注重微课的趣味性,要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