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1
现实生活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天文到地理,数学知识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依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家莫奇莱教授和埃克特博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当时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精确计算弹道导弹击中战争需要的目标位置,是为掠夺财产、占领地盘的战争服务的。在其后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利用数学知识对计算机不断加以改进。从采矿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海底作业到人造卫星的发射、从地震和台风的预报到自动存款机等等,计算机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这样的事例,学生们还可列举出很多,如数字手机、数码像机、邮局业务、各种监控设备、医院各种检测仪器等。从对这些事例的分析中,学生体会出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明白了数学知识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消除了对数学的抵触或排斥心理,慢慢产生了对数学的好感和好奇心。这样,教师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由浅入深的上升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从而产生了有效的教学结果。
二、借助计算机专业知识展示数学的“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
美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现实中处处显示着、应用着数学的美。如果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借助于计算机专业来表现,将数学的美直观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思考如何去创造美的事物、设计美的事物,促进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心理,深化学习数学的动机,由此产生出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不断被激发和巩固。
例如,著名的杨辉三角组成的美丽图案,可以用计算机中的程序语言编程来展示它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A+B)N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进行分析,由CIN=CNN+1,而显示对称美。编程过程如下:
CLS
INPUT N
DIM A(N, N)
FOR I=1 TO N
A(I,1)=1:A(I, I) = 1
FOR J=2 TO I - 1
A(I,J)=A(I-1,J-1)+A(I-1,J)
NEXT J
NEXT I
FOR I=1 TO N
PRINT TAB(3*(N-I));
FOR J=1 TO I
PRINT TAB(3*(N-I)+6*J);A(I,J);
NEXT J
NEXT I
END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简洁美、有序美、对称美、奇异美等,借助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对构思巧妙、独特的美来进行各种设计和创作,从而全面展示数学的美,在吸引学生注意、感受、体验、享受数学的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三、借助计算机专业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力量,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师,在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数学知识后,可依据它们的相关性,巧妙借助计算机的专业力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2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术人才要求的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竞争也日趋激烈,切实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是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首先,超前的择业观念。根据我国“加强第一产,提高第二产,发展第三产”的产业政策,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农学农务农,爱工学工务工,为工农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但是,很多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差位,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再选择学农科专业和工科专业,而纷纷拥向第三产业中的一些热门专业,表现出择业观念的超前性。超前的择业观念,使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急剧下滑、生源严重不足,学校面临着停办或转向的危机。
第二,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90年代后期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济转轨能激活我国的经济。但是,经济转轨使企业释放出大量的多余劳动力,从而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以及学校今后的招生。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扩招、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有限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本想能借以谋得一份理想职业,但当这一目标难以如愿时,自然也就不再选择职教,因而导致近几年来职教缺乏吸引力。
第三,社会追求高学历。 由于我们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对教育结构的战略选择,只能是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但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物质承受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许多家长不希望也不需要孩子过早就业,只希望能多读一些书。而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使众多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至使职业技术学校“门庭冷落”。
第四,一些理论、舆论负面影响。8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一直是十分明确的。然而,理论界和舆论界始终对此存有不同观点。但是,如果对某些国外的理论不详加分析地引进来,这很可能构成对我国职教发展的负导向。
二、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
当我们用传统智力理论去观察中职的学生,就会感到其素质低下;去组织教学,就会感到成效不明显。虽然一直以来,我们也在呼唤:相信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在传统的智力理论下,一方面,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智力理论(智商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进而使学校教育主要以测验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为本位的学习,忽视了其它智力的存在,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才能,因材施教也就无从谈起。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中职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的风格,只要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智力强项并创设适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中职的学生会同样出色。
2、转变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上一种行动。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这一教学理念的必然产物就是不断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少数智力相关的知识的考试和筛选,优胜劣汰。一部分人(语言、数理逻辑智力占优的人)获得成功,另一部分人被淘汰。而中职的学生大多是这一教学理念教育下的失败者或亚失败者。如果中职教育继续沿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势必会恶性循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为此,中职教育要从教育理念上,由淘汰式教育向潜能开发的职业素质教育转变。
3、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中职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在类型上区别开来。
一般教材比较注意学科的体系性,但从认识的原理和信息的接受方式上看,却往往是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而这种体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信息的不
同特性。干扰了认知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把这些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必须尽快由书本(教材)为中心,向以实际的应用操作技能为中心转变,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对于中职校学生来说,书本知识只是一些前提准备,应该精简和筛选,并且集中在一、二年级学习;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的操作和训练,有些原理性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补习”,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中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只要明白了课程的应用意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中,从而就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即使有些内容教师没有讲到,但这种认识与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把知识补充得较为完整。
4、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的智力结构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结合中职学生多起点、大跨度的现状,中职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弱项与智力强项,张扬个性化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功效。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解放教师的有限时间,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解决问题。
5、完善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与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不到几年,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来解决,也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些都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等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必需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行,教学质量不高,人才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应是未来需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6、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以传统智力理论为支撑,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的测定为主干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虽然简便、易行、好操作,甚至长期以来被认为科学、客观、公正。而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处于劣势,是这一评价体系下的失败者,也可以说是这一评价体系的最大受害者。为此,中职教育应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为主干,最大限度内给学生以肯定。
7、采用适用的考试形式
中职学校的课程考试不同于中考中的课程考试,也不同于普高生的入学考试,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对于中职生的考核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教中[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田玉芳.加强学法指导提中学生自学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3]刘兰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03.(5)[4]祁柱晓.中职创新办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5]珍妮特.沃斯 《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98年版p364、p401
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3
高职建筑专业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教学质量六西格玛管理一、引言
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岗位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类型和结构。高职教育是培养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能力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建筑业已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些在客观上对建筑施工以及管理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人才空缺与市场的极度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存在。这是由于学历较低的中职生和大量短期培训操作人员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都相应不足,难以胜任相应岗位,而学历较高的本科及以上建筑和工程人才,多以从事设计研究为重点。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分支专业,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为此,要培养符合当前行业需求、顾客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落在了高职院校的肩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让顾客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改革开放,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经济的发展,大批人员的涌入,城市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等因素,使得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智能建筑、大空间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等不断出现,这些都对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地急切。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建筑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在施工管理中拥有精深的技能和技术。为此,为顺应建筑行业发展,满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技能型人才来填补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建筑工程领域技术发展,专业的分工精细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人才在结构上的需求也日益专业和细密化。然而,当前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是既可在生产服务等一线进行工作和管理的高层实用人才,也可以是高工或技师或高级技师类。他们可以将其技术和管理规范直接转化生产力运用于生产服务实践中,因其主要任务是现场实施,因此他们不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准。对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缺口,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设计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体系为前提,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外部顾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好有力保障。
1.高职课程结构设计的趋势
(1)课程结构设计越来越面向产业与行业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结构的设计,均是经过实践研究证实为基础的,从行业、企业收集数据和材料进行研究开发。课程结构的设计上逐步打破学校和产业间的界限,根据行业的特点来设计课程结构,以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课程结构的设计以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以综合能力的形式作为目的,体现出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2)以现代工作体系为基础,将其融入到课程结构中并进行设计
当代大学的课程设计,其知识内容和架构已均与工作体系相对应,即建构主义学习观。从工作体系的角度和程序步骤进行教学,更容易点燃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渴求,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对高职教育与其它层次的职业教育也是有利的衔接。
2.高职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结构对整个职业教育课程论的作用,在于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职业教育阶段课程的学习顺序,可以看出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应当把课程结构的设计作为课程开发的重点项目进行研发。所以,高职课程结构设计定义为,是根据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和课程观,来确定高职课程的门类以及每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式的工作过程。
实践性和技术性强,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因此,我们高职院校课程的设计和分类上也应以建筑工程实际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为基础和依据,以达到和实现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合实践实际和程序,学生职业能力更好地得到培养和提升,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功能。
综上所述,现将对高职课程结构设计类划分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划分,如图1、图2所示。
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有了清晰的划分,就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组织课程内容,本文就以专业能力课程内容组织进行介绍。实际上,传统上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仍以学科为本位思想,导致专业能力课程的内容组织不合理,理论知识过剩,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学以致用,而实践中所需知识有些课程并未涉及,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编写投标的商务标、技术标、图纸会审、技术联系单、中间验收、竣工验收等,课程中极少设计甚至不提,使毕业生难以实现角色担任,从业面临困难。
职业定向性是高职课程教育的特点和目标,而其所教授的内容知识和技能是要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实践技能应用于生产和服务中。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结构设计体系。而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灵活综合运用,就是实际工作能力的外在反映。这表明,我们的课程始终都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互相推动,相互辅助。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的改进
课程结构的设计是以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为目的,以更好的安排和实施教学。
专业课程计划与教学同步。课程结构、课程计划和教学三者是相运而生的,前者的转变后者也必然需相应的变化。因为课程计划中所组织安排好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是否能够完全的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和认知,直接有赖于教学这个中介。
四、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提高教学质量模型
在以建构“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对此,本文通过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对现有的教学流程进行过程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即简称DMAIC流程,并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为成功实施过程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为关键的一环。
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是运用统计学的思想和定量化的手段,在事实和数据的驱动下,定义和发掘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利用强大的质量管理分析工具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促使组织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整个过程的质量。随着研究的领域不断深入,该方法逐步拓展到教育领域。
1.六西格玛以过程流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过程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包括输入、输出、过程实现的途径。运用六西格玛过程流来实现教学质量提高,其思路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分为若干个具体过程,针对每个过程,尤其是关系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过程,识别过程的输入、设计出高效合理的产品实现途径,分析它们对输出的影响,并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便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改进和控制,以达到输出质量的提高。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又由若干个具体过程所组成,且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图3所示。
为使输出的质量达到课程结构设计预期的培养目标,符合行业人才的需求度,满足输出的人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当控制教学服务过程成为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环节。
2.基于DMAIC流程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型
该管理模型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服务过程所设计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
3.六西格玛提高教学质量的DMAIC流程应用
(1)界定阶段(Define):找准顾客需求
界定阶段是六西格玛DMAIC流程中的第一步,教学服务过程中应当明确过程输出的目标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顾客反馈系统或质量屋(QFD)从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与设备设施、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服务质量,学生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把顾客的关键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归纳,确保学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能为学生所接受并满足行业或企业的需求,从而不断阐释教学过程改进的思路和观点。
(2)测量阶段(Measure):对教学服务的水平进行衡量
通过对现有过程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现有过程中的缺陷数,将现有的缺陷数与目标期望(培养目标)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现有的西格玛改进数,从而达到零缺陷目的。
(3)分析阶段(Analyze):运用分析工具查找问题症结
该阶段通过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明确主次影响因素,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下一步制定改进措施做好准备。
(4)改进阶段(Improve):针对问题制定对策措施
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制定出多个改进教学质量的备选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然后拟定行动计划实施,同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保障改进方案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5)控制阶段(Control):进行经验总结并实现标准化
通过对教学质量改进经验的总结,并将其过程整理后标准化,然后加以检测,以实现不断改进的成果。其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要科学,且要与改进目标进行比较;其次,对教学质量改进过程中成败经验进行总结;再次,对实施过程中的改进方法、流程以及相应的细节等标准化的文件记录,作为以后参考总结的依据和标准;最后,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抽样检查,并运用控制图进行质量监控,以发现新的波动源并进行持续改进,以保持顾客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满意,从而达到课程结构设计所预期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找到新的路径,提供新的培养思路。
五、结论
通过在构建课程结构设计体系基础上,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中的DMAIC流程,教学服务工作者体验到了过程教学改进方案的全过程,同时也认同了其价值所在,其目的使得教学服务过程不断循环优化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服务质量水平,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下一步教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70-74.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2.
[3]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21):ll-12.
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4
关键词:自主建构式成长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路径;课程体系设计
一、时不我待: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迫在眉睫
1.职业生涯变数增加: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外部动因
目前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越来越少,换工作、换岗日渐频繁,人们的职业生涯增加了更多的变数。我校264名毕业生中,在专业相关岗位上实习的不到35%;毕业后三年,专业对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60名2006年毕业生中,仅1.7%的毕业生目前仍从事与数控有关的工作,与之相反,却有高达90%的毕业生从事过两份及以上的工作,且多与专业无关。(详见图1、图2)
这使得在校依据所学专业进行的一次性规划的实际作用大大降低,学生出现生存难、职业生涯发展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宗晓武、周春平的研究证明,能力资本积累比知识资本投资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生需要一种应对职业生涯变数增加的能力,以便离开学校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中职生求自我发展: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诉求
2012年上海了我国首个中职生发展报告,结果显示,中职生的整体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但是普遍缺乏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对自己、对专业了解不深,选择往往被动而茫然,对未来的规划意识减弱,对持之以恒获得专业能力缺乏韧劲,直接导致他们的中职生涯所获有限,间接影响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寻求自身发展最深层次的诉求。而Orpen研究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3.缺乏课程体系设计: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现实问题
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拔锚起航,《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强调“以生为本”,《杭州市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中第一个主要措施便是“加强职业指导,提高选择能力”,要求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中职学校围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采取了一些措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请企业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等。这些措施在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但却不成系统,各自为营,类似散打点射,缺乏有力的顶层设计。
我们需要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从稳定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整合各种生涯管理人员的力量,将丰富多彩的平台统一纳入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综合课程体系设计框架。
二、自主建构式成长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1.“成长树”的理论根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概念厘清与结构模型建构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中职生基于个人内部和外部基本信息的搜索与建构,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结合中职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实现目标的教育、培训、工作等可行性计划与行动方案,择其所爱,爱其所择,适应职业生涯,促使自我实现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信息搜集能力、职业生涯知识建构能力、职业生涯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行动能力四个部分。(如图3)
2.“成长树”的基本描述:从土壤到根、干、枝、叶和阳光空气的工程
罗杰斯说:“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感受到自己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时,这样的学习必定是主动,并且身心都投入的。”学生的自我感受越来越重要。要想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就要注重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完成属于自我的能力建构。
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课程体系的设计更加关注生成,构造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培养的主体与主人。提供能力培养需要的大量自我知识与职业知识作为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可持续发展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作为能力的树根;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搜索能力培养课程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建构能力培养课程中吸收的内容作为树干;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培养课程中所获得的内容是开发出来的树枝;职业生涯规划行动能力培养课程中的表现就是成长树的叶片;而学校所提供的自我知识课程、职业知识课程和能力提升综合课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形成了一个立体包围着成长树像水分、阳光和空气等养分一样的资源库,供学生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内容,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成长树的建构。(如图4)
(1)土壤资源系――自我知识课程与职业知识课程
根据认知信息加工理论,金字塔底部的两个部分称为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自我的价值观、兴趣、技能等个人特性;职业知识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方式与机会和职业闲暇。一个人在解决职业生涯问题或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时,都从这里开始。
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5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87-02
目前,建筑技术人才数量上质量上短缺是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必须适应建筑行业用人的需求,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培养出一批能从事城镇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资料整编等符合城镇化进程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2011)确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有8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主要岗位有6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通过社会调研、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目前区域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两类,如图1所示。
(一)初次就业岗位。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初次就业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二)迁移岗位。我国建设行业已建立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和建造师等八类执业资格制度,基本形成以教育评估、执业实践、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继续教育和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高职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务实,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社会需求调研,确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详见表1。
三、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2。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具体如下。一是立足北部湾经济区、面向华南地区,以城镇化建设为平台。二是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实施双证融通,培养企业满意的人才。三是“岗位驱动”。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施工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相关职业岗位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职业岗位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调整,处动态状态,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这些职业岗位应具有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能力递进”。体现在贯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本专业培养过程既有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单设的理论为主课程,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实践为主课程,而是有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手段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真正的“做中学”。“五阶段”培养中学生的能力是递进关系。第一阶段“通用能力培养阶段”,在第一学期进行。第二阶段“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实践课程建筑工程见习安排于第一学期,是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程,专业学习以专业实践知识为起点,而不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起点。第三阶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根据项目化课程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广西建工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工学交替。第四阶段“专业能力强化提高培养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岗位群的共性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就业的不同岗位,开设相应的员级实务课程,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选择2~3个职业岗位进行强化培养,呈动态状。如资料员的培养,就是根据对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到目前建筑行业非常紧缺工程资料整编的人才。学院培养学生达到“面广、技精、灵活多变”的程度,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第五阶段“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提高应用能力。在完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再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五是构建4大保障体系。通过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优质教学资源库”4大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围绕本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养殖业养猪技术范文6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猪养殖业又在畜牧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临沂市是以生猪养殖业作为主要畜牧产业,生猪养殖历史悠久,遍布该市各县各个乡(镇),但规模化、标准化起步较晚,长期处于以家庭散养和小规模生产为主的状态。近年来,临沂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临沂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正在被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替代,生猪存出栏量快速增长,生猪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临沂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市生猪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国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化,国家对生猪养殖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重点扶持规模养猪业的发展。临沂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强化技术支撑,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關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临沂市畜牧业生产特别是养猪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在实际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养猪效益不显著,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
产业链比较短。从产业链各环节看,临沂市生猪养殖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是肉制品加工的企业比较少。并且产品形式多以鲜肉和活猪销售为主,涉及深加工方面的产品比较少,产业链相对较短,目前生猪生产仍处于产业链较低环节。
生产结构不合理。从生产结构看,一方面生猪养殖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饲料转化率高的养殖方式较少。另一方面家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较高的比例。生猪养殖作为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目前并存着家庭小规模养殖、适度规模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等三种模式,虽然适度规模养殖的观念已经被大力的宣传,但是在山地地区家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绝大多数,调查中显示,这一比例约占80%。在平原地区,适度规模养殖所占比例较高,大约占到养殖户总数的70%,而年出栏量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所占比例还不到养殖总户数的3%。
养猪设备不规范,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数养猪场的母猪产床仍然采用钢筋焊接和金属编制网式的床面,对母猪的肢蹄伤害非常大,缩短了母猪的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有的养猪场甚至在床面上铺设木板及利用木板制作仔猪的保温箱,这样既不利于仔猪的清洗消毒,又因为猪合内湿度比较大,木板极容易霉变甚至腐朽,然而这些设备的使用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年就需要更换,既不利于生猪生产又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临沂市生猪养殖业的科技经费与发达地区相比投入不足,使养猪业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大大减弱。
饲养问题
目前,生猪的饲养环境比较差,例如在房屋边的空地处随意搭建猪舍,栏舍结构不合理,非常简陋,并且面积小,夏天炎热不透风,冬天寒冷漏风,严重影响了生猪的生长和健康:有的养猪户养猪,猪粪不及时清扫,有的甚至将清扫出的粪污堆放在栏舍附近或路边,一到夏季,苍蝇满地飞,一到雨季,污物遍地流,并且很多养猪户没有消毒设施或者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猪病发生率增加。
生猪用料喂养不科学,有些养猪户用自家产的农作物粉碎后与预混料进行配比,混合后来喂猪。这种饲料往往营养不全且比例失调,有时甚至会因预混料搅拌不均而引发中毒。有的养猪户甚至不分性别,混群饲养生猪。根据经验,猪只因性别不同,生长发育的程度也不一样,而养猪户一般不分猪只性别、大小、强弱,进行混群饲养,从而导致了同群中的大欺小、强欺弱,互相争食、争水等现象,影响了生猪的采食和生长发育。
防疫灭疫意识淡薄
防疫意识不强。有些养猪户一般不注重疫苗的注射,生猪养殖只是凭行情,靠运气。常规免疫的认识严重不足,造成许多仔猪、怀孕母猪及部分育肥猪不能得到应有的免疫,尤其突出的是仔猪,在购买时不注意是否做过免疫,这是部分养猪育肥大户失败的重要原因等。用药不规范。有些养猪户在生猪生病后,大多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己盲目用药。消毒措施不严。养猪户一般对猪舍及其周围的环境不进行消毒或者在生猪出栏后进行一次消毒,有些养猪大户虽然有消毒意识,然而常常由于消毒前污物的处理、消毒药的选择、消毒方法、消毒药的浓度及作用的时间等原因导致消毒效果不是很理想。
临沂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生猪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临沂市的生猪产业结构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种状况不利于该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亟需对现有的生猪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要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从而实现从散养到专业户、规模化方向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分散饲养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而规模化养殖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规模化养殖,要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及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规模化养殖,要从猪群组成和周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及饲喂方式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生产工艺,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还要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的合理工艺,如采用“全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的设置,采用“干清粪”的方式和相应的设施等。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话养殖已经是大势所趋。
加快生猪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一定要加大养对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首先,根据国家相關的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适当调整农村土地的利用规划,要确保生猪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用地。其次,要把粪污处理设施纳入小区的建设当中,要采取国家政策扶持、地方设施配套、小区农户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筹集用于环保设施建设的资金,通过多种处理方式,实现生猪粪污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同时,养猪场修建粪便净化池、安沼气池等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最后,金融机构要扩大贷款的规模,把规模养殖场作为信贷的重点,财政应安排专项的资金解决养殖场和大户的贷款贴息,逐步扩大小额贷款的规模,简化贷款的程序,改进担保方式,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推行标准化生产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包括肉猪生产场地的环境标准,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生产标准,疫病防治、兽药安全的使用标准及检查检测标准等。鼓励种猪生产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且与各区县的商品养猪场建立集团型的联合体,从而形成安全肉生产基地。要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猪资源、统一生产模式、统一防疫制度、统一品质检测、统一调配商品猪及统一屠宰上市,从而形成半密闭式、一体化的生产销售体系。还要加强对养猪场、专业饲养户的用药管理,尤其是加强对预防疾病使用添加抗生素、违禁药物的监控,从而确保生猪的安全饲养及安全生产。
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建标准化养殖小区。要重点考虑建设人畜分离的安全生产小区,保证人与畜的生存环境不受到污染,同时要加强对猪合环境的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建设生态型的养殖小区,要发展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适合临沂特点的养殖小区建设模式。还要开展环境净化和污染治理關键技术的攻關,目前猪场环境的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猪场环境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及兽医卫生防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所以必须要从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及能源消耗等方面采取综合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设施化。要对那些离居民区较近、饲养条件较差的养猪散户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进行改建或拆离,大力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引导科学养猪。新建较大规模的养猪户则应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新的场址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向阳背风处,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又距离公路1km以上,距离居民区500m以上的地方,猪场的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密闭通风隔热,母猪、保育猪、育成猪舍及净道污道要分开,冬天要遮风,猪舍要有一定的高度,夏天要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屋顶喷淋等降温系统。
生产规范化。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监测控制,饲料采购、配方及兽药的使用等都需要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饲料配方中应该禁用“瘦肉精”,限用高铜、高锌,少用抗生素等,出栏前1个月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严格规范饲料安全和用药安全,同时抓好生猪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饲料成本一般占养猪成本的70-80%,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饲养阶段给予相应的营养水平,应积极补充后备母猪,让猪群质量达到最优化,要从源头上抓好生猪管理和安全生产。
生猪良种化。要选择以高产、成长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及屠宰率高的品种为发展目标,淘汰落后低能的生猪品种,形成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为主要品种生产格局,这样能较好地发挥生猪生产的潜能,提高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养猪户的收入,在实际经验中,广大养猪户也切实体会到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粪便无害化。养殖业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要依赖养殖业,种植业是养殖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求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要有山地的承包,其他养猪户也要有一定的山、农田地来发展多种经营和立体生态养殖,从而消纳所排出的粪污,同时要普及养猪户沼气工程,临沂市目前已建沼气池3300多口,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并且又提供了清洁能源。要逐步推广“人工清扫猪粪-漏缝地板-少冲洗”的生猪养殖模式,减少猪粪的排放,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努力做到种养结合的零排放。
加快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防疫要制度化。在管理上要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限制人、动物、车辆的流动及进场。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日常的定期消毒包括消毒池等,要把定期对水塔进行清洗消毒作为消毒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做好灭鼠灭蝇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引进猪一定要检疫隔离,加强对疫病的检测。在用药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并且必须要根据猪场的实际健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每月都要制定免疫计划,同时做好监测工作,还要做好主要病毒性疫病的免疫工作,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等现有疫病的净化工作。
提高防疫免疫意识。提高养猪户的防疫免疫意识,要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普及预防疫病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生猪疾病,减少疫病对我市生猪生产的冲击和影响。要牢固树立“有收无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的养殖理念。要充分利用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的契机,邀请上级有關的专家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生猪饲养专业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还有省委农办每月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来提高养猪户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树立“管理、环境、饲养都是防疫”的观念,提高饲养和安全生产的总体管理水平,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帮助联系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饲养专业户进行直接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为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技术的支撑,努力营造出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