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护理总结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1-01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新生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其中年龄最小的护士20岁,年龄最大的护士35岁,平均年龄为27±5.5岁。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短的1个月,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最长的17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0±6.5年。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要求护士写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求条理清晰,目前明确。由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汇总、统计、分析,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对20名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通过对20名护士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医院存在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发生损伤的风险、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医疗设备的管理不当的风险、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而这五项的提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和实行保护性的隔离,即搞好新生儿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室内物表和空气的消毒和监测。对室内物品进行妥善的管理,对新生儿的衣服和奶瓶等用物,管理要求一人使用一次后即进行一次消毒,特别是对蓝光箱和新生儿暖箱及辐射台以及复苏气囊等严重进行消毒。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对探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应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注重每个环节的重要性,预防出现交叉感染;对新生儿意外损伤加强防范,即加强对输液患儿的巡视,避免出现漏针,患儿如出现漏针,应使用硫酸给予湿热敷。给予患儿带上防抓伤手套,检查眼罩是否牢固,不能堵住口鼻呼吸后,进行蓝光照射[1]。对患儿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并勤换佩戴的纸尿裤,防止发生红臀,如果患儿已经发生红臀,应给予涂抹蹂酸软膏。注意新生儿程度辐射台的探头发生滑脱,和烫伤,并经常的对血氧探头的部位进行更换,避免发生局部受压。在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时,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和喂奶的方法,防止发生呛奶而导致窒息发生。对患儿的手圈要注意保护,在脱落后在给予及时的补戴;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并转变服务的理念,由于新生儿室收治的患儿均无生活自理的能力,均为特殊患儿,均无家属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一颗极强的责任心,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及意识,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及医德医风建设,使服务的形式表现为多样化和规范化,做到专心工作、专心做事、专心巡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落实责任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患儿均无家长的陪护,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服务的理念进行深化,加强医德建设和医风建设;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护理病历记录属于临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观察和护理实施的原始记录,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存在[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均为从出生至足28天大的婴儿,婴儿的新生儿期是一个由母体环境向外界环境过度的重要阶段,既是胎儿期的一个延续,又是人类正常发育的一个开始。新生儿期是小儿进行生理功能调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的一个阶段。因新生儿期婴儿的生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还不成熟,且其机体的抵抗力较低,所以极易发生疾病,且病情的变化较快。所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已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水平,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高,责任大、难度高、繁琐等特点,而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预见性的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临床护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水平,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制度和实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通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婷旋.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4(2):8102.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2

护理管理难点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因为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婴儿同睡的习掼;产妇及家属缺乏或不重视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

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医院对新生儿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属在住院期间自行将婴儿手圈取下,被及时发现;存在换错婴儿的安全隐患;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病区有多个通道,母婴同室,存在婴儿被盗走的安全隐患;实行母婴同室后,致使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对新生儿的细致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存在延误病情的风险。

管理对策

制定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①病区设置与监控;②制定母婴暂时分离的管理制度;③严格的新生儿查对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儿出院制度。

护理告知书的使用: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告知书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①护理告知方式: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并由监护人签字,告知书随病历归档;我院制定的告知书为《温馨提示》;口头讲解和行为示范告知。②告知的主要内容:实行母婴同室,请夜间尤需注意;防止宝宝坠床和被母亲熟睡时误将宝宝口鼻捂住造成窒息,请不要将宝宝与母亲同睡,医院为您配备了宝宝专用床;防止宝宝溢乳时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的,头肩部抬高20°左右;宝宝手上戴的手圈不要取下,手圈是识别宝宝身份的重要标识;母亲哺乳前应洗手,清洁;探视人员应着装整洁,洗手后才能接触宝宝。③护理告知程序的实施和注意事项: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新生儿护理方法,佩戴手圈的重要性等警示标志;新生儿出生后即由当班护士对监护人全面讲解《温馨提示》的内容并做行为示范。让监护人了解其内容后签全名,并收回归入病历;下一班护士进行指导和巩固,了解监护人对告知内容的认识和施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督促落实并给予指导。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告知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与院方及医生的意见相一致;根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采用能够让监护人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监护人。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护理记录可为“举证”提供客观的法律依据。①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和内容:楣栏为产妇姓名、科室、病房号、床号、住院病历号,楣栏下为表格,表格第一项为日期,依次为时间、面色、体温、呼吸、体重、皮肤、脐部、喂养情况、大小便次数、暖箱温度、护理观察及措施、效果、护士签名。左下角注有可用符号记录的项目。②记录的方法:护士到病房观察护理新生儿后及时记录,有相应符号的项目在相应栏内填写相应的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哺乳、大小便的频次,喂配方奶的新生儿,记录每次哺乳量,单位用ml表示。健康宣教、安全知识宣教、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于相应的栏内。

效果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专科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改善了护患关系,突出了专科特点,为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提供了保障。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3

1.1健康教育的对象

通常情况下,健康教育主要对象为孕妇、产妇与亲属,例如新生儿爸爸、爷爷奶奶等。有时也会涉及到病人所聘用的月子保姆、专门护理人员等。

1.2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例如产妇居住条件、温度调节、喂养方式以及衣物选择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新生儿的药物护理,如接种疫苗、游泳等相关知识。

1.3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现阶段,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包括三种。首先,为借助多种传播媒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传播媒介大量涌现,如微博、网络论坛以及电视等。不仅如此,还可以编制专门的新生儿护理宣传册,并在医院的孕婴专区进行免费的发放。除此之外,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也是十分可行,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宣传内容不能过于深奥难懂,宣传形式要尽可能的简单、易于进行。其次,开办新生儿护理的学习班。学习班授课开始之前要事先了解孕妇的护理知识水平,从而更好的选择授课内容与方式。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等设备的优势,向孕妇展示一些实例图、声音等,使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最后,开设专门的咨询热线电话。在遇到各种护理问题之后,可以及时拨打咨询热线,从而更好的处理护理问题。

2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2.1指导母亲合理哺乳

由于受到了上辈思想的影响,很多产妇都觉得产后2天才会分泌乳汁,而且新生儿正在睡眠状态,不会感到饥饿。还有一些产妇认为处在睡眠中的新生儿不能被吵醒,最终使得新生儿的吸吮次数过少,乳汁疲积,肿胀。与此同时,新生儿会由于营养不足而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必须要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哺乳。同时还要向孕妇传授唤醒新生儿的主要方式,当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大于3小时时,特别是在晚间,必须要将其唤醒并进行哺乳。不仅如此,还要对孕妇及其家属传授乳汁分泌的主要特征与早吸吮的优点。初乳的免疫功能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必须要所有的孕妇都知道。孕妇必须要了解母乳中的哪种物质能够满足新生儿的生长需要,哪种物质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吸收,同时还要尽可能提高吸吮频率。在讲解的同时还要对早吸吮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即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后开始吸吮,吸吮时间保持在半小时左右。24小时之后,可以吸吮8次到12次,吸吮时间保持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除此之外,对于患病的新生儿则是要进行合理的时间延长。

2.2讲解新生儿的特点及生理表现

新生儿的特点主要包括:(1)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十分柔嫩,而且有着多种血管,偏干。上颚中线两侧与齿龈切缘上通常会有黄色点,这是由上皮细胞聚集而成的,人们将其称为马牙,必须要告知产妇不能挑擦,以此来降低感染几率;(2)一些幼儿在刚出生五天内常常会由于母体雌激素的影响而发生乳腺肿大或阴道出血的情况。这一情况实属正常,护理过程中不能挤压;(3)小部分幼儿出生后的几天内有时体温会骤增,有时甚至达到了39摄氏度,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这一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周围温度过高导致的,加之幼儿的包裹过于密实,增加了散热难度。对此,应适当增加哺乳量,并减少包裹数量。

2.3传授育婴知识

新生儿所居住的室内必须要保证空气的自然流通,每日通风次数维持在两次,室温应在23摄氏度左右。新生儿着衣包被要特别注意对四肢的保温,而成长之后则是要慢慢更换蜡烛包,转而使用一些比较宽松、舒适的衣物。哺乳前要尽可能清洁双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温开水清洁。新生儿喜静,要尽可能降低探视频率。如果亲属正处于感冒状态,那么要杜绝与新生儿有亲密接触。淋浴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保温措施,水温保持在43℃左右适宜,擦洗部位应同时包括眼部、鼻与耳后。除此之外,还要及时接种。

3总结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患者共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33周~42周,平均年龄(37.5±0.5)周;对照组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患者年龄38周~42周,平均年龄(40.0±0.5)周。其中新生儿窒息3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40例,早产儿10例,其他12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临床表现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告知患儿一般病情,并要求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做好监护工作。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措施,以新生儿为中心,将新生儿看作自己的亲人,如同弟妹一样地照顾;护理人员要更加勤快地巡查,在基础巡查的基础之上,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组成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实施24h全天监护的值班管理,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时统计分析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护理纠纷等。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人数达到9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新生儿风险事故发生统计分析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前馈性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护理纠纷1例,跌倒患儿0例,风险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中风险发生率为8.00%,对照组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5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次数和时间。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的次数与时间明显减少,两组指标差异明显,P

结论:静脉留置针能避免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损伤,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安全实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12-02

新生儿的静脉较成人细小,且穿刺部位较成人少,头皮针的反复穿刺易对新生儿造成损伤。在给新生儿静脉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和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保护新生儿的静脉,故静脉留置针针已经在新生儿输液中广泛应用1,2。我院在对新生儿的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1200例,其中男634例,女566例,最小的出生20min,最大的出生30d。留置时间1d—7d,平均时间3.5d。将1200例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600例,两组患儿在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留置静脉针的选择。我院选用的是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型号24G静脉留置针。

1.2.2静脉的选择。新生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如前额正中静脉和颞浅静脉。其次是上肢的手背静脉、腋窝静脉、前臂中下段静脉等。

1.2.3静脉穿刺。①准备用物,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操作。②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用50%的酒精进行消毒,备皮。③由内至外用0.5%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6—8cm,待干。④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是否有破损,密封性是否良好,是否过了有效期。打开包装取出针套,旋转外套管使松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插入肝素帽内,排气。⑤操作者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将患儿的局部皮肤绷紧以固定静脉的两端,右手持针沿着静脉的方向缓慢进针,头皮静脉进针角度一般为5°—15°。有回血将针芯稍退,使针芯前端退回到外套管前段0.2cm处,将外套管同针芯一起置入静脉内2—3cm处。⑥缓慢将针芯拔出,按压外套管口顶端,使血管壁紧紧贴着外套管,以防血液溢出。连接肝素帽,调节滴速。⑦用无菌纱布擦干穿刺局部的皮肤,并用无菌3M透明贴膜固定静脉留置针。

1.2.4封管方法。输液结束后,撤掉输液器,从肝素帽内注射3—5ml生理盐水,剩液0.5—1ml时,边推液边将针头拔出,以确保留置针内充满了封管液。8—12h后同法操作一次。

1.3护理方法。

1.3.1无菌操作。全程操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次封管和冲馆及再次输液前,必须认真消毒肝素帽,保证穿刺的部位无菌;及时更换敷料,做好皮肤的护理;拔针后,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针眼的四周,防止感染的发生。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和科学的护理对于减少各种并发症非常重要。

1.3.2妥善固定留置针。输液管道要妥善固定,既要防止婴幼儿的抓脱,又要保证婴幼儿的舒适,防止固定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1.3.3保持静脉通畅。护士应熟练的掌握封管的技术,预防血液回流导致管道堵塞。如发现有血凝块切记不可强行冲洗,要立刻拔管,以防发生栓塞;如发生少许血液回流,要及时检查各个装置的连接有无松动和脱落,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1.3.4加强巡视和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儿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改变,是否有液体渗出和肿胀,静脉是否异常,管道有无堵塞,是否有脱管的现象。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对症处理,必要时可拔管。

1.3.5知识宣教。操作前,护士应当向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意义,让家属了解有关静脉留置管针的护理常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1.4疗效评价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在穿刺次数和时间方面的比较,评价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5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X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当P

2结果

对两组患儿穿刺次数和时间的进行较,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与头皮针相比较,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减少了穿刺的次数,使每次静脉穿刺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了,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患儿静脉的不良刺激,减轻了患儿的不适和痛苦。静脉留置针的套管弹性和柔软性良好,不会出现头皮针导致的局部皮肤红肿和外渗的现象,患儿的家长更乐意接受。留置针可以随时保证静脉的通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静脉留置针不仅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不适,还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的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5月本院新生儿科病房的80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婴19例,女婴21例,平均胎龄(37.5±1.3)周;对照组男婴20例,女婴20例,平均胎龄(37.9±1.1)周。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管理制度: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确保排班合理;组织护理纠纷的经典典型个案分析,并总结护理风险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制订防范措施,制作风险管理小册子,发放予每名护理人员,使其熟知,以此增强护理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各种风险纠纷的能力,避免再次发生;宣传护理模范榜样的事迹,开展学习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严格律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护理人员要严格实施安全制度,即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或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核对患儿腕带,确保每名患儿至少有2个腕带;加强对新生儿出入院、洗澡等环节时的身份核对,尤其在患儿出院时要仔细核对家长的身份。同时,合理利用病房门禁系统,对新生儿病区实行24h的封闭式管理,严禁外人随意出入,以防新生儿丢失。此外,要求护理人员熟知新生儿常规药物药理的应用知识,严格掌握相关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以防用药错误的发生。②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由于新生儿的治疗多数采用输注静脉营养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且点滴速度需严格控制不能过快,长时间予浅静脉置管,可能会导致患儿皮肤出现破损,导致细菌感染,因此,对患儿静脉输液时尽量经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实时巡视,应用留置针输液≤5d,同时科学评估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严防漏液现象的发生;当需要输入钙剂等高渗性药物时,应重建静脉通路,确保通路畅通,尽可能避免头皮静脉注射,以防钙剂等药物外渗,导致皮肤坏死;当发现患儿皮肤破损,及时外涂莫匹罗星软膏,以防细菌感染,保证护理安全;护理新生儿洗澡时,要密切注意水温,在采用热水袋、暖箱、烤灯过程中注意避免应用不当而引发的皮肤烫伤,或在沐浴更衣时的滑倒跌落伤害等。③加强护理记录规范性:本科室相关管理人员制作出标准的护理记录单表格,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书写规则认真填写记录单,保证护理记录有章可循、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护理记录单可依据患儿不同病情设计不同的病情报告单、出入院记录单等,并严格执行新生患儿家属的告知义务,确保家属在相关记录单据签字,不得简化操作规程,以防纠纷产生。依据相关护理记录,可将患儿各项安全隐患找出,提出护理改进意见,加强相关改进措施的实施,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④加强消毒护理:新生儿病房中,要保证每张床占地4m2左右,床间距约1m,保证病房通风次数>2次/d、时间>30min/次,以保证空气的清新、流通。同时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尤其是患有呼吸道、胃肠道等感染病的患者,应暂时调离。此外,护理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前更换消毒拖鞋、穿戴消毒工作服,并按照6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根据流程穿戴整齐方可进入,实施护理前后均应用消毒液喷洗双手,护理及治疗诊断过程中必须实施标准的无菌技术。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必须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并进行标识,给予隔离护理,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患儿使用的所有物品保证一次性使用或专人专用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纠纷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给予观察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得分为(98.8±1.1)分,护理记录合格率为97.5%,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5%,家长满意度为95.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