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1

信息技术 创新意识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关键,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我国课堂教学都是以粉笔和黑板、标准化测验和大量知识的灌注为主要的实现方式,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为实现创新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实现方式。创新需要重组资源,创新需要发现未知,利用信息技术的中学课堂,可以培养开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中学生思维的开放,而开放的思维正是创造的动力源泉。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创新的过程是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创设知识应用的情景和问题情景,让学生直观化地感受到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探索所学知识在真实世界中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真实世界中还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和研究,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2.强化形象化思维,提高创新兴趣

形象化思维是创新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爱因斯坦就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抽象、呆板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学生获得具体客观的影像,形成稳固的形象化知识,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提高不断创新的兴趣。

3.培养直觉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直觉性思维能力。直觉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迅速做出判断和设想的能力,是“灵感”的源泉。直觉不是瞎猜,而是建立在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实践经验越丰富,直觉性思维越准确,成功地进行判断和设想的经历越多,进行创新的意志越坚定。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直接的经验形式,突破有些教材知识抽象、不易理解的难点,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之一。

4.实现混合学习模式,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协作型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这些学习模式提倡交流、讨论、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由探索、自由想象,有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的能力,这些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

通过对创新意识培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编制《中学生创新意识调查量表》,从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四个维度调查当前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编制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查量表》,从当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资源和过程的选择、整合和开发的能力方面,调查分析了当前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现状,同时设计教师对当前创新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端了解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为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2.研究对象

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调查,选取了河南省1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收集数据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共发放量表15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者不认真作答的量表,共收回有效量表1421份。同时在以上15所学校选取了200名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对收集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论。

四、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调研

(1)调查的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于创新要具有一定的动机、情感、兴趣和意志的认知,比较熟悉创新、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等名词,但是对创新意识比较陌生,更不知道创新意识的内涵包括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志。究其根源,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创新教育,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系统地学习有关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创新不是教育的结果,但没有教育是不能有创新的。

从表1中不难发现,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总体情况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不同的调查纬度差异较大。总体来说,中学生对于创新兴趣和创新情感水平比较高,创新动机的差异性比较大,创新意志比较薄弱。

(2)中学生创新意识四纬度现状调查结果

①创新动机的调查结果分析

创新动机的调查涵盖了动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稳定性四个特征。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学生都认识到在中学阶段进行创新方面的培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但中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原因存在一定差异,20%为了展示自我才能,23%是从众心理,27%为了获取学分或者奖励;结果还表明仅有8%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期间参与的创新活动与以后的工作有关,说明中学生认为现在举办的创新活动大多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参与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中学生创新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高,当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投入情况超出自己的预想时,往往会放弃。

②创新兴趣的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创新兴趣比较高涨,兴趣的广度比较大,这与基础教育相关的创新活动类型繁多,学生也认识到参与创新活动能带来一些物质或精神奖励有一定的关联。也正因为类型繁多的创新活动,使中学生的创新兴趣的倾向性不固定,导致中学生不能在某一方面的创新进行深入的发展,对专业学习或者未来的工作没有帮助,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固定自己的兴趣方向;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创新活动“不求多,应求精”,应就某一方向深入发展,这样有利于创新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③创新情感的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表明当前中学生的创新情感是积极的和正向的。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和经历。

④创新意志的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创新过程中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或者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增加的投入超过预期的时候,创新活动往往被终止。原因之一是中学生无法从未来的创新结果中获得与个人发展的实质性联系,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学期间的创新活动只是一种经验,不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其次因为中学生缺少足够的创新教育,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如何解决,或者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这就导致中学生的创新意志比较薄弱,创新意识水平不高。

2.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调查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的现状

量表设计了关于中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的题目,结果显示,15.32%的教师表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60.53%的教师积极性高;从表2和表3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应用积极性和态度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通过分析得出不管是在积极性还是学习态度上,女性低于男性,文科低于理科。

表2 积极性比较(单位:%)

表3 态度差异比较(单位:%)

(2)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的现状

数据表明中学教师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差。如表4所示,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和多媒体制作、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很缺乏。

表4 教师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现状(单位:%)

(3)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现状

在对表5和表6的分析中发现中学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对技术技能方面的学习最感兴趣,关于MSOffice软件的掌握情况比较好,也是该软件在教师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广泛应用的原因。对于其他的课件制作软件和音视频软件的掌握多数教师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但在当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关于这些软件的使用范围正逐步扩大,这也反映了现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表5对常用软件的掌握情况

(4)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应用能力现状

在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发现当前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资源的开发、策略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的掌握程度最低,分别为38.68%、33.40%和40.23%,这也证明了中学教师进行整合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弱。

表6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5)中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选择、整合和应用能力现状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中学教师对资源的收集能力、选择能力和整合应用能力都不够理想,28.63%的教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仅有8.63%的教师熟练掌握了整合资源进行教学应用的能力;能够熟练利用硬件设备进行教学整合应用的能力的教师比例更低,只有7.23%。这意味着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上,基本的资源获取技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关于整合使用各种资源的培养还比较欠缺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信息技术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直接诉诸于人的感觉器官,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必须的技术支撑。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中学生的创新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与问题情境的交互,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问题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能创设出复杂的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兴趣。

2.利用互联网资源,开扩学生的眼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情感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学习的时代,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创新的要求,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创新。互联网上拥有海量的资源,能突破传统教学中教材的局限性,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资源和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的乐趣,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利用交互媒体,增强中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意志

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学信息是单向流动的。交互式多媒体(interactive multimedia)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受众不仅可以看得到、听得到还可以触摸到、感觉到、闻到而且还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它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是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利用交互媒体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信息是双向交互式流动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掌控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动机;同时,通过自己控制的学习过程,在克服学习障碍中锻炼学习意志,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六、结束语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需求,信息技术为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充足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还需要教育同仁继续探索,以期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模式,实现国家创新教育的目标,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参考文献

[1] 姜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 赵红梅,薛荔.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07(4).

[3] 王玉芝.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回顾学习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由于日常工作较多较杂而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虽然学习了,但没有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平时的学习中,看消息新闻、报刊书籍较多,看政治理论及政策法律方面的书籍较少,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三是学习的方法和效果有所欠缺。学习中没有很好的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学习后自我检查深度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把握其规律。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没能抓准问题的实质和根本。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方面做的还不够。

2、工作管理不严,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在处理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中,严重存在“不求做得最好,只要不出问题”的保守思想,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为工作标准,对政府其他同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批评和纠正,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要求不严格。工作中存在小进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不善于开拓创新工作思路,缺乏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由于本人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回避矛盾,不作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工作激情不够高,容易满足现状,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统工作模式,不善于创新尝试。

二、整改措施

通过上述自我剖析,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思想认识上、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与“两转两树”活动要求所不相适应的问题与不足,我要以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大对思想政治建设、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整治力度。现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再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认真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各项措施,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努力完成党支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坚持和全面落实为民服务的各项措施,努力祛除为民服务工作中冷漠粗暴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改进工作作风,不带着情绪办事。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3

兴趣是转化为动力的基础。可以想象做一件事如果缺乏了兴趣你还会愿意做吗?答案当然是不愿意。即使会做也不过是为完成任务而已,缺少了做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同理,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拥有着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这是很好的现象。只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却并不持久,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能转换为学习美术的动力。人的兴趣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有趣、乐趣、志趣。“有趣”为时最短,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追求美,在课堂上表现着对美术的兴趣,但在教学中不把学生对美术的有趣转成乐趣、志趣,也会让这短暂的“有趣”消失,所以若能够将其转变将会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很难将学生引导并加以转变,原因有二:其一是上面提到的课程资源的欠缺,因其欠缺而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远离了美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趣逐渐流失;其二是美术课长久以来被当做副科学习,地位得不到提高,美术的价值得不到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显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不够重视,了解也不够多,兴趣很难得到提升,也就无法转变为学习动力,久而久之美术的教育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存在问题便有解决之道,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改善才能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二、年轻教师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的欠缺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会学习的不够,对教材和学生及面临的问题无法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教学过程容易出现偏差,理论与实践往往不符合。因此,对于资历尚浅的教师要多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让教师可以分享教学心得,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将这些问题落到实处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让教师在上岗前就能够得到培训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教学的磨合期将会大大减少,教师一在工作岗位上便能够迅速的进入角色,美术教学质量也会极大的得到提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每个初级中学的教师是为两到三人,而每位老师在教学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当然也会有不足之处,如果缺少一个交流环境不足之处就难以得到弥补。虽然每所学校都会有教研组交流活动,但学校美术教师人数过少所导致的交流信息不够充足,达不到教师交流的应有效果,因而教师缺少交流平台也是制约着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合作能力

美术教育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注重自身美学修养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以最好的状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通过声色形等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浓郁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潜移默化的接受美术的熏陶。同时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点评能力,教师也可以介绍作品的创作环境,尽量使学生融入当时的创作意境,让学生学会以审美的目光去分析、观察得到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独到的审美能力。学生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鲜事物,而现在正是他们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时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发掘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合作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意与实效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合作学习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合作学习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品质素养。不同的学生思维意识是不同的,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思想火花的撞击却可以使其思维、表达和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4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怕”的方面。自觉服从上级组织安排,执行任务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畏缩心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怕”出错,创新意识不足,有时产生的新想法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二)“慢”的方面。学习步伐偏慢,理论联系实际有欠缺。当前面临改革,心理有些浮动,部分工作比较被动,行动方面有“慢”的表现,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不够高。

    (三)“假”的方面。学习方面不够实,有假的表现,有时书籍偶尔翻一下,没有认真学习,仔细研读,需要不断加强。

    (四)“庸”的方面。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能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对一些收费业务方面知识掌握不足,工作任务一多时,马马虎虎应付,交差就行,存在一定畏难情绪,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足。

    (五)“散”的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但在一些日常性工作中自我放松,散漫心理,抓细节方面重视不够。

    (六)本人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方面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忽视了理论学习,需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学习不够扎实、深入,跟不上时展需要,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工作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够,从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2、主要是缺乏主动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识。工作这么多年,觉得只要循序渐进,按照上级要求处理好平常工作就知足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够。学习放松了、工作松劲了、标准下降了,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意识有了差距。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剖析,使我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增强了我改进不足、提高修养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学习是提高思想理论重要途径,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最新理论。时刻提醒自己,杜绝工作中“怕、慢、假、慵、散”,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同时要提高收费业务上的知识,做到业务精通,思想上合格的党员。

2、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

   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要发扬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及各项“禁令”,引导积极向上的党风正气,以更佳的精神,更好的状态干实事、干好事。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5

此次市局组织开展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对于我大队的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彻底解决思想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等问题,不断提高大队的队伍建设水平和全体人员的执法能力。

参照市局下发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方案》,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个人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作风方面:忽视了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政治理论水平停滞不前,作为一名党员,未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领导方式上,过多的采用过去的一套老办法,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加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思考、研究和解决;科学决策和民主领导在自己身上落实的不够好,更多的是采取大队长的意见和办法,没有完全发挥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过不了人情关,有时碍于情面给熟人和朋友开绿灯,没有做好廉洁自律;作为大队督察工作的负责人,工作中过多的体谅一线弟兄的辛苦,对于小问题视而不见,未能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办理,实际上阻碍了大队建设的不断提高。

(2)、工作纪律方面:存在中午喝酒问题,虽然多是陪同市局领导和招待客人,但在客观上违反了大队规定,在这里做出检讨;上班的时间有时不着装,没有给队员起好表率作用;因为办个人的私事发生过迟到早退。

(3)、执法能力方面:过多的以领导身份自居,忽视了对条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导致自身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停滞不前,对所领导的中队更多的看成绩,对具体执法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不够重视,解决棘手问题过多的采取老办法、依靠一线队员。

(4)、执法形象方面:执法形象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如工作时间着便装接待群众,不着装下一线检查工作,对待一些上访业户态度不能做到文明、亲切等,今后要坚决改正。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系统的学习,直接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停滞不前;二是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因循守旧;三是对自身要求不严,不能时刻以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为了实事求是地改正缺点,下一步从以下措施入手:

(1)、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率先垂范,起好带头作用。

(2)、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加强与班子其他成员的沟通和协作,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

(3)、更好地掌握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做到既有领导能力又有执法水平,更加全面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通过此次活动,我大队的队伍建设水平和执法水平必将大有提高,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增强,真正树立起文明、严格的队伍形象,为龙潭区市容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意识欠缺的原因范文6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而创新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大学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要顺利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现状

1.缺少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产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想要去创新的欲望和观念,就不可能激发出自身的创新潜能,进行有意识的创新探索,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当前的大学生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缺乏探索、行动的决心和信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匮乏。

2.缺少培养创新思维的精神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比较欠缺,这是大学生创新思维缺失的一个原因。而大学生自身也缺乏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精神,这从高校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可以看出一二。当前的大学生对专业、学术的钻研精神不高,普遍缺少深层次思考的研究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大多雷同,毫无个性、新意,没有突破的思维;而且不会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总结的方法与能力,没有另辟蹊径的思维。

3.创新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兴趣的发展可以促使创新的产生,也可以激发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据大学生的兴趣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大学生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兴趣不多,而且深入的程度不够,在兴趣稳定性的回答中,很多大学生说自己的兴趣并不稳定,会随着时间、心情、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对于兴趣的行动力,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口头上说说,真正实施行动的却寥寥无几。可见,大学生对兴趣发展的热情不高,创新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发展。

4.创新的行动力和毅力不够

行动力和毅力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光有好的想法没有行动,那么这个好的创意就只是空想,而有了好想法、也有了行动力,却没有持久的毅力,就很有可能在遇到困难时中止、放弃,那么好的创意也只能流产。虽然很多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往往很难保持持续的行动力和坚定的毅力,最后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5.创新的观察能力不强

创新需要对事物进行大量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创意的点、改进的办法等。可以说,观察力是创新实现的保证。观察能力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包括观察的广度、深度、速度,还包括整体和概况的观察、特定和灵活的观察等方面。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当前的大学生观察的能力并不强,观察的细致性也不够,这使得很多创意无法被发现,创新无法实现。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

1.辅导员的高学历背景可以作为支撑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对大学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对大学辅导员的学历要求已经提高到了硕士及以上学位,高学历成了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在高学历的知识文化背景下,大学辅导员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验,能够独立组织开展研究工作。虽然辅导员的专业与一些学生不同,但是各学科之间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培养具有共通性,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创新意识及思维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各个专业的任课老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在课堂教学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课堂上时间有限,加上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并不多,成效也不大,基本上是学习精神的保持和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及要求。而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具体的教育和管理,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与大学生的日常工作交流中就可以向他们灌输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辅导员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培养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为频繁,他们的教育工作内容、方法、形式等也具有多样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实践性高的特点。而大学校园内外活动的组织者和落实者也基本是辅导员,在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活动方面,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号召力、感染力,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丰富多样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创新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导和促使大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辅导员的作用,使辅导员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引导和开发好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意识的养成是行动实施的前提,创新意识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需要辅导员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作为指导,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1.增强辅导员队伍创新教育的意识

辅导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先行者和具体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应该从自身开始,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新兴教育理念的意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深入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使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困难,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认知水平和能力,不断的突破和超越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平等、自由、积极、信任的环境是创新性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大学应该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创新环境,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条件。而辅导员应该不断的创新工作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主动关心、爱护大学生,帮助他们突破思想意识的保守观念,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安全、自由的发展氛围,从而激发出创新的欲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新、创造的过程中。辅导员还要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视、广播等,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邀请成功人士给学生做演讲,与学生进行交流,运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

3.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在大学中,专业教育是最主要的,但是专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本的知识技能,但是仅仅依靠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实践和拓展。因此,辅导员在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了解所带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发展需求,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和特长,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可以在专业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创新,既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发展创新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展示和锻炼自己的重要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开展和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各种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比赛竞赛、实验创造等,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思考、研究、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活跃创新的思维空间,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大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以及观察能力的细致性也得到提高;在小组的合作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增强,不同小组间的交流,还可以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各种比赛竞争中,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从而激励自己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