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1
关键词: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环境设计
由于核心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广泛被用于各个领域,笔者研究在环境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成虚拟3D环境,使用适当的显示设备,传输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使他们能够体验和交互虚拟环境空间,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游客也可以直接参与各种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
一、传统环境设计方案展示缺陷
目前,中国传统的环境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设计师很难把他们的作品完美地呈现给用户。同时用户对设计本身的体验也很低。传统的渲染和动画允许设计师与用户之间传递相对缺乏完整性的信息。
1、可以反映出更精确的设计、混凝土和建筑基于地形的位置,但这个计划并不直观,形象反映了忠实的效果,也不能允许用户从感性的角度理解外观、结构、颜色、材料。
2、无论手绘或计算机辅助绘图,可以随意用户显示,这是当前环境设计最常见的方法。专业人士倾向于非常现实的渲染图,但静态和特定视角的空间效应,无法准确描述功能空间之间的一致性。
3、建立模型:通过一个微型景观设计给用户,用户可以在模型和不同的角度观看内容,效果更好的提高用户的自主和探索的欲望。但是这个表单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完成,用户无法适应。
4、建筑动画近年比较受欢迎,它结合了人体模型的优点,使用视频显示用户媒介,从脚本特点的角度来看,在特定时间,特定方位,观众可以鸟瞰、俯视、穿梭等方式观看整体设计,还可以模拟各种天气、动物和行人。但是观察者只能根据设置好的摄像机和角度来浏览,不能让决策者在任何访问和观察的设计中,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
二、环艺项目虚拟展示的基本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引入环境设计中,可以描述太空计划的各个部分,实现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强调以人为本。从直觉,身临其境,人机互动理念和超现实主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直观完整的信息传递,从语言表达变为简单的图像表达,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图片传递给它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完整和清晰。从原始社会的结语到历史书,越来越复杂的猜测是计算机信息的记忆变得越来越复杂。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使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获得了解放,改变了传播信息的理念。VR技术将思想与现实相结合,效果比模型或渲染图更好,通过实时演示提高整体效果和完整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人机交互从环境和自然程度的反馈,用户可以操作的空间设施在一个虚拟环境方案中。虚拟现实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任何对象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和体验现实环境,这是成为虚拟显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驱动力。虚拟现实技术使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虚拟环境中变得更加开放,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看到的空间环境,能够展现出完全尊重他们意愿的过程。凭个人直觉不会影响他人的情绪。虚拟数字环境的现实,可以放弃世界纯粹的理想材料束缚在现实中,用户自由漫游在虚拟环境艺术项目中显示内涵非常丰富,符合时代个性化的特点和订购的特点。打破了工作和游客之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提前帮助用户路径规划后续生活习惯等等,这不是普通的显示,这是优势凸显其价值所在。
3、思想超现实,在虚拟世界中寻求真实的东西,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更深动,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比较模糊,前者比后者更具吸引力和超现实的美。环境的概念和超越的目的是把想象放在想象的翅膀上,极大地拓展人类认知的范围。你可以添加不同的样式和功能,也可以把你的立体眼镜带进测试。然后让用户体验,让公众参与更好的管理设计,在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做到更好的规划,更好的安排设施来促进决策的民主化。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和景观的外观设计之前,在未来的计算机设计效果中进行设计。
三、基于VR技术的环境设计方案优势
1、实时渲染:可以确保虚拟系统运行30赫兹图像刷新率,高于目前的3D场景渲染图片,只需要0.3秒,如果使用电脑渲染3D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因为渲染软件是通过计算对象的整个空间信息,如材料质地生存最终效果,一般来说,把一个高质量渲染需要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
2、三维空间场景:传统方式需要数十分钟,甚至几十个小时去呈现建筑动画视频,如果观众想通过其它的视点来观察,需调整相机进行渲染是唯一的方法。但是VR技术在三维场景中,用户可以自由上下左右移动。每秒超过30次的图像刷新率可以替代现场观众,轻松地沉浸在自由游戏和探索的虚拟空间中。
3、自由互动:传统方式花在渲染和构建动画时钟上的时间是被动和不现实的,缺乏与观众互动。从当前市场分析,传统方式的价值越来越低,VR技术价值越来越高。VR技术虚拟显示可以让观众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穿梭和观察,主要是与用户建立虚拟空间,打开一扇门、打开电视、打开壁灯、变换墙面壁纸、木地板体验等都可以随意操作和使用。O计师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将环境设计方案直观展示给观众,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信息,从更多更深更有效的计划理解研究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步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环境设计方案,研究设计方案的丰富性意味着其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强大的交互性,以弥补传统的显示方式的不足。
四、结论
如今,VR技术在环境设计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改善了传统设计的局限性,并且节约了后期因设计不满意而导致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通过公司平台搭接VR技术公司合作交流,将虚拟现实设备与设计集合,使得客户第一时间亲身体验设计样例,置身于相对真实的模拟空间,极大提高客户参与感。设计师们将会把他们的天赋带到能力当中,每个灵感都会带给用户体验的感动。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将会逐渐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2
环境设计专业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教学领域中,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和多媒体技术的介绍,探究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成为推进和改善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环境设计专业
1.环境设计专业的概念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类型。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属于设计学,主要包括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潢设计等。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几乎涵盖了与环境有关的所有内容,涉及美化、装饰的所有设计领域。
2.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改革开放后,环艺专业迅速发展,2012年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学门类下一门独立的专业。随之各类院校广泛开设该专业,并根据开设专业性质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综合类院校以建筑类课程为主体,进行艺术素养的基本训练;艺术类院校重点培养艺术表现技能,辅助增加景观和建筑等课程。
3.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良好文化素养和娴熟专业技能,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必备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二、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进行采集、获取、压缩、编辑、存储等综合的数字化处理,形成交互性的一体化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因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显著特点,在教学效果上往往优于其他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能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清晰地演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PPT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某些课程或者在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中,现代PPT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应以PPT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加快授课进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如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习,通过PPT可以将这些教学元素充分融入课程,将典型的案例效果图插入PPT,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教师的针对性讲述,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如何设计,能够分析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2)Flash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1999年6月,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一款优秀的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即Flash。利用Flash软件这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将音效、声音和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制作出动态网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Flash软件提供的多种教学工具,制作动态效果。如建筑设计制图课程,这门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旨在掌握规范的制图标准和如何绘制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图、剖面图等。通过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态效果,将绘图步骤通过动态效果演示给学生看,可以节省教师课堂绘制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各种动态演示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网络教学视频、纪录片、教学片等较多,教师可大量学习和搜集有用的相关视频,根据课程需求,在适当的理论讲述后播放视频文件。如,对于施工工艺这类枯燥、难懂的课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施工的每个环节,展现施工图绘制的过程,不如通过现场施工的视频,再配上语音的讲述更有效果。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实际的操作流程和制作工艺。如,一些史论性课程理论性过强,知识不易于记忆,教师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PPT、Flash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动态的全新的信息内容及传递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变的认知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2.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表现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凭借其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师准确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将设计直观地展现给客户是最终目标,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能够表现二维、三维的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
(1)AutoCAD软件
1982年Autodesk公司开发了AutoCAD(Auto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主要用于绘制二维平面图和三维设计图等。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和修改命令,绘制简单的室内家具和简单的小品;掌握绘图标准,准确、精细地绘制平面图、立面和剖面图;通过掌握的施工工艺内容,绘制天花图、地面铺装图、节点大样图与施工图等。
(2)Photoshop软件
AdobePhotoshop由AdobeSystems开发,简称PS。该软件主要用于处理以像素构成的数字图像,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地进行图片的编辑和修改,是一款专业用途广泛、易于学习和掌握的设计软件。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主要用于后期平面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的绘制,学生需要掌握平面效果图绘制的审美效果和色彩搭配,掌握局部效果图表现的透视效果。
(3)3dsMax软件
3dsMax软件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软件,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设计和效果图的表现能力。通过掌握3dsMax软件的基础操作,能够真实地表现室内设计的空间效果和场景透视效果。其种类丰富的材质和多角度的灯光效果,能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虚拟设计,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客户实时互动交流,避免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农林院校;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22-02
环境设计专业是由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转变而来。作为新增艺术学门类下的新专业,近年来在“艺考热”和城市景观建设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市场驱动下设置数量大幅增长,范围扩大到工科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以及农林院校。在农林院校开办艺术类专业既有其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优势所在。若一味地照搬纯艺术院校及建筑类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身为农林院校中的环境设计教育,如何构架起既能结合艺术设计学科基本特征,又能充分凸显专业办学特点和自身教学优势,且能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实际问题。
一、农林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盲目,缺乏特色
在进行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农林院校与其他类高等院校相比存在着特殊性:一是发展时间尚短,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上与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校园多离城市较远,缺乏应有的艺术氛围,与相关院校的教学研讨较少。因此,近年来农林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虽然在办学规模上有了突破,在办学方向、专业特色等方面还未完全自成体系,自身优势特色不明显。
(二)属边缘学科,不受重视
环境设计在农林院校中尚属新兴专业,相较于传统的优势学科或重点专业,重视度不够。一些院校仅把开办环境设计专业当作其完善专业和学科结构的举措,投入教育科研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薄弱、课程之间衔接不紧、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一系列负面问题,使得农林院校的专业发展处于边缘且弱势地位,远远滞后于专业艺术院校和一些综合类大学[1]。
二、农林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是西北地区唯一以环境艺术为特色,将生物、生态理论纳入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的跨学科综合性艺术类专业。该专业涵盖环境景观、公共艺术、公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应用性极强[2]。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方向,以园林为基础,以植物形态设计应用为特点,多学科协同,按照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确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农林植物等学科优势,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教学新思路。
(一)培育特色课程体系
作为一所农林高等院校,确立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关键在于教学情况,在于是否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3]。针对大多数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缺少对植物题材的运用和深入表达,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强调了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点和倾向性,通过增设、整合、调整课程的方式,形成了包括观赏植物、植物配置与造景、插花与盆景、植物学综合实习等的课程群。其中基础课程中融入1/4的农林课程内容,即在素描、色彩、环境速写等课程上,用表现植物置换习惯上的静物、人物及人物动态和场景;专业基础课27学分中农林类学科知识占15个学分,如观赏植物学、园林艺术等;专业课12.5学分中农林类知识占4学分,如插花与盆景、植物造型应用等,使整个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见表1)。同时在选修课程中按比例推出一部分自然科学、农林类选修课,如环境生态学、园林插花、植物识别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能力结构中加强了对环境设计的自然属性知识培养以及从自然中获取设计元素和形式的能力,也使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表1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1.改革实训、实习环节。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我们归并、整合了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与应用性的实训和实习内容。在课程中以结合理论学习的实训环节为点,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贯穿学习要点为线,按专业宏观培养目标,安排专业基础认识、专业综合实习形成面。点、线、面相互结合,多元化互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质量。
同时对实习环节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由原来松散和单一的实习形式改革为综合实习模块化,组成了三大综合实习模块项目:(1)以传统园林艺术为主+环境景观的综合实习(I);(2)以居住小区景观+室内空间设计的综合实习(II);(3)以植物识别+园林植物配置的植物学综合实习(III)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4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究分析;应用要点;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16-01
随着当前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人群的居住环境上,当前观念的不断改变已经使得传统的表面上的美观追求逐渐成为过去式,更多地转变为对室内装饰设计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的追求。在我国,地域文化有着相当关键的意义,而在室内设计中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思想观念,实现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增强,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很好地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之中全面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更好地对工作提出相关理念,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模式的革新。
一、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分析
明确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不断整改的关键点。室内设计工作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美学观点的使用,很好地将装饰材料的应用和整个建筑的室内布局形式等进行巧妙的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地域文化应当是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文化,是当前现代化室内装饰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创意的根本性来源,同时也是创新工作的核心原则。在当前对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地域形势的特征,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区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上述地域文化与相关设计思想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应有的内涵和思想。总的来讲在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其不仅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精华,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充分地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室内设计形式。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当前室内设计的多个细节和多个环节之中均有着重要的展现。首先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感受,这一点是当前人性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通过地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美感和思想情感。总的来讲,地域文化的展现应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应当是随着不同区域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所以还应当注重其中的创新,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理念。
三、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地域的风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对当地风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无论是外来的旅游者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对室内设计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感到满足。
对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将这些文化安排在房屋建筑当中,这是一个亮点。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要通过图案与颜色来展示,还要着重强调一些软装饰所能够营造的环境氛围。例如云南丽江的茶马云南的小饰品,通过将这些小物品的点缀更能凸显设计的独特性。
四、结语
地域文化在当前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室内设计过程之中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思想观念,实现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增强,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在当前室内设计之中如何巧妙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基本的工作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的工作理念以及核心的思想原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设计质量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扬我国地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鄢然,刘小洋.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9,(6):112.
[2]兴,杨林林.浅析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191-192.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5
1 老年人生理、生理与养老模式的选择
要创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①姿势控制能力降低。②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年人极易发生跌倒。③视觉方面。老年人判断物体高差和有物体光影变化的能力减弱。因此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社会职务、年龄等变化,心理上也相应的变化。如退休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圈子缩小,有些人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或“退休综合征”,因离退休而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训练能力,往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有广泛的联系,从他们之中寻求友谊、慰藉和互助。
根据我国国情,国家老龄委提出实行“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四结合的原则,采取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集居社会化养老为辅,与社区昂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针对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模式,设计结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及营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尤为重要。
2 老年人居住建筑环境设计
2.1 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选址及相关配套的设置
中小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选址宜与居住区配套设置,大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可独立建设并配套相应设施。
基地应选在地质稳定、排水通畅、日照充足、远离噪声和污染源的地段;基地内不宜有过大、过于复杂的高差、交通便捷、场地周边活动安全;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人的娱乐区;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场地应有足够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2.2 老年居住建筑设计原则
老人住宅,首先要一切从老人的居住生活行为特征出发,应很好地理解老年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身体机能、心理特征、生活结构和具体的家庭与社会养老生活形式,确定合适的设计方针。
2.2.1 要有功用性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家具、器具和设备要配置在便于老人操作的位置。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
2.2.2 要有安全性
住宅内总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注意。特别是地面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坎;在厕所和浴室或协助老人用力的地点,要安装扶手,门最好改为推拉式的。要用鲜明的色彩和照明,以提醒老年人注意。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在老年人判别力、行动力减退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2.2.3 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
2.2.4 要能确保隐私性
老年人害怕孤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不断创造机会加强社会交往之外,还应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当老年人和儿子夫妻同住时,既要创造一个未被疏远的感觉,同时又要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即使到了年老高寿时,也应当保留一个自己的空间,并适当保留更方便家人提供照顾的地方。
2.2.5 要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老人生理将由健壮到衰老,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
3 老年住宅产品的设计原则
由于人口比例中老年人增多,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强,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也渐渐成为过去,同时随着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更多的老年人要独自生活,因此要求有独立的住房设施。我们现行的一般设计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老年人住房。其最大不同点之一是由于孩子们分居离开家庭或由于丧偶而造成的二人户或单人户;二是由于年老身体机能退化必须有专门的设计措施及设备。此外,某些基本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则在老年人住房设计规划时也应遵守。人们上了年纪,通常并不愿割断他们与家庭和邻里的联系,而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生疏的环境里,他们不仅需要个人活动,还要求参与社区的活动。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因此,在老年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尽可能在楼内外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邻里交流、人际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环境;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4 老年住宅产品的外部环境设计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要求,主要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考虑,应做到无障碍、便于到达、容易识别等特点。
4.1 交通安全设计。
从老年人的交通安全角度考虑,人车分流是主要原则,这样的设计原则不仅体现人本思想,而且会给老年人有亲切的感觉。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道要有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这样即使在高峰期间对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新书也是很高的。并且小区的出入口车道应该合理,利于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出行,而且步行道和楼梯的无障碍系统和轻体耗材也要从满足角度出发,限制与机动车无关的穿行路线。
4.2 休闲活动环境设计。
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环境要从人本的角度考虑,第一,安全性的规划。第二,老年人多数有记忆力下降的特点,所以应有显著的建筑外观设计,第三,关于团体的社交设施要完善。
4.3 景观的设计。
老年人的景观原则应该以安全、人本、健康为主。主要是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角度去看的。其中软质景观的设计建议以绿色为主,或者适当的参杂水体设计也是可以的。而硬质景观则包括地坪、园路、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等设施。
4.4 服务设施的完善性设计。
对于正常小区的完善性要求较多,单纯的从老年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最需要的则是医疗和体育等设施的配备。其它的一些如:教育、邮政、金融、市政等实施尽量要配套。
5 结语
我国的老龄城市人口居住环境设计问题,是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的民生大计的事情。必须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情况,规划和建设属于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为营造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雪原.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
[4]郑菲,王珊,李瑞瑞等,浅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J].室内设计,2002,2.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协作学习;学习环境;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8103
0引言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是学习环境可以提供的,这也是学习环境的特色,从而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在交互中建构个人意义提供支撑。因此,在教育技术领域,如何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已日益成为前沿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网络的盛行,为各行各业都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为构建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便利,而建构主义理论非常重视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所以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越加明显,同时发生重大转变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构建学习转变,所以,学习环境的设计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1学习环境的定义
学习环境,是指供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教室等硬件设施、师资和管理软件设施、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教师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以及整个学校形成的校风和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家庭学习环境既包括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工具、互联网、安静舒适的房间等;同时也包括整个家庭为学习者营造的氛围,例如,轻松和谐的家庭关系,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整个的社会氛围,它可以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动力等方面帮助和影响学习者。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学习环境”进行了界定,典型的学习环境定义有以下几种:
(1)国外学者Wilson(1995)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可以供学习者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学习场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使用学习环境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种认知工具,学习者通过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做中学”,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1996年,国内学者开始对学习环境进行研究,朱晓鸽在其论文中认为,学习环境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发生在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过程。
(2)武法提(2000)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从这个定义来看,学习环
境的要素既包括物质条件,也包括非物质条件。其中,物质条件可以是支持学习过程的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非物
质条件包括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等。
何克抗、李文光(2002)两位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既包括学习资源也包括人际关系,是两者的组合体。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人际交往。
(3)陈琦、张建伟(2003)两位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他们周围的各种可能性因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这些可能性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工具、资源、人际关系和情景等4个方面。资源和工具就是指学习者可以用来支持自己学习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人际关系包括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而情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情景、周围所处环境的社会情景、物理环境等等。
根据以上几位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环境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对“学习环境”的定义概括为7个方面:①学习环境严格秉承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即“以学习者为中心”;②设计学习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③学习环境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它与学习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都不是非静态的。它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非物质条件则是指人际互动的因素;④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并不是被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学习者自己主动控制并进行自我检测的;⑤学习环境是一种学习空间,包括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心理空间;⑥学习环境以大量的、丰富的、有条理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等物质条件的支撑;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若干种学习类型,都是学习环境可以支持的范围,能更好地促进这几种学习方式下的有效学习。
2学习方式的内涵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协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都有强烈的主动性和自觉意识,他们的学习目标都非常明确,能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等做出规划,并监督自己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过程,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除了主动性以外,还包括异步性,也就是说,学习活动的进行不依赖于教师,这种学习活动的灵活性更大。
如果说自主学习强调独立性,那么协作学习就注重合作关系。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包括师生互动,也包括生生互动,在课堂上采用协作学习,能够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课堂之外,更多的是生生互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协作学习能让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从属于一个学习群体,整个学习群体有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了这个任务,每个学习者都有明确责任分工,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有良好的学习互助氛围。协作学习并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做出的改变,它是通过改变学习者的座位排列,从而达到让学习者之间建立起有良性循环的相互依赖关系。
探究学习,是抛给学习者一种情景,让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小组的形式或者学习者自己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习者获得相应知识、重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者创新和探索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主张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这显著地培养了学习者发现问题、实践探索的能力,而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学习者自己探索得到的,不同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开放性也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大特点。
3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3.1自主学习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自主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和条件。自主学习就是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所以自主学习环境也相应地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自主学习环境会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去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者主动重构知识体系。自主学习环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环境应该给学习者提供自由的学习氛围,即学习者要能够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并自己指定学习计划,自己监督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指导。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完成后,学习者自己进行检测学习成果,总体来看,就是学习者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全部责任。
(2)重视多种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策略是根据学习者制定的,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认知风格,所以越是多元化的学习策略越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者。所以,为了使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和风格进行选择性学习,自主学习环境应能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策略,确保学习者能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而且既定的学习目标都可以达成。
(3)注重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个别化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对每个学习者个体来说,他的学习过程完全是个性化的。所以,自主学习环境所设置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每个学习者都力所能及达到的,自主学习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技术工具的支撑,尤其是认知工具的支持,也应该是在学习目标可以达成的范围内。
现在网络上盛行的推送工具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很好的支持,如RSS订阅、邮件订阅等都比较符合此类应用。
(4)互动与交流的多形式化。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主动的与个性化是学习过程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意味着自主学习完全独立或孤立地学习。首先,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是学习环境中必须存在的,这可以为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学习计划的修改提供帮助。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提供一定的手段和决策,用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其实,这相当于头脑风暴,可以使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习者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各种侧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而丰富学习者的认知体系和认知结构。交流的形式既包括异步交流,如Email、Blog,也可以包括同步交流,如IM等。
3.2协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1)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认知工具、交流和协作工具、反思和评价工具。它们构成协作学习环境的物质基础。协作学习环境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材料以及交流协作工具,才能使学习者在充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交流合作。
信息环境下的学习环境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和各种工具的丰富性,所以,网络下的学习环境也比较适合协作学习,设计者所要做到的就是将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供学习者使用。
(2)整体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环境包括协作学习的任务、协作组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协作学习共同体。组织环境反映了协作学习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角色行为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协作学习环境强调学习共同体,强调各组成员的关系,所以,组织结构的整体合理性是完成任务的基本保障。
(3)策略环境。策略环境内嵌于资源环境和组织环境之中,包括分组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交流和协作策略、学习效果评价策略。协作学习环境中对于学习效果评价要包括对小组成绩的评价和对每个组成员的评价,这样既能实现对小组合作能力的评价又能看到单个人的努力,使学习效果评价更加合理全面。
3.3探究式学习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1)确保问题情景的真实性。探究式学习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由问题驱动来引导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实际探究中学习所探究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确保问题的真实性,即,学生努力解决的问题所处的情景要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同样的复杂程度,过于简单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过于复杂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只有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似才能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之后有成就感,让知识更深刻,在本质上与旧的知识体系重构在一起。问题选择时,可以考虑选取某些领域里较新的主题或者相似的主题让学习者探索研究,同时要提供和领域内专家互动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有支撑,必要时还要提供相关案例,这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经验学习,让学习者在相关案例中找到相似的经验,锻炼学习者知识迁移能力。在学习者完成一个问题的探究时,可以在总结的时候对已解决的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或者观点,培养学习者思维的发散性,扩充学习者的认知面。
(2)对认知工具进行整体性规划。因为很多领域的特殊性,所以在特殊领域中的认知工具也都具有任务或领域特殊性,这就需要把认知工具放在学习活动中做整体考虑。因此,首先要对整个活动系统进行分析,然后再对认知工具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认知工具的实用性。在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之前,往往需要分析解决问题所需学习活动的结构,比如,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哪些程序、活动和操作,这些行为活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等等,然后在这些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对问题解决过程比较好的支撑工具包括可视化工具、概念地图工具和系统建模工具,而对于这3种工具的使用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3)保证网络学习资源的条理性。如果学习者要构建他们的心智模型、建立假设进而驱动对问题的操作,这大量的工作都需要借助信息资源。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对于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学习者要遵循两个原则,才能够使学习者有效地搜集到想要的信息:①信息资源要能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真正意图;②信息资源要能帮助学习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种资源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要提供条理有效的学习资源。
(4)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网络环境下,用各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支撑,来协助学习共同体中的协作探究学习,这也是目前由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秉承的基本理念之一。正是在这种共同体的文化中才孕育产生了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只有学习共同体吸纳与当前问题相关的各方人士的参与,才能让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更能相似于研究活动,从而培养学习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WILSON B.Metaphors for instruction: why we talk about learning environment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910).
[4]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7).
[5]朱茜.建构主义下的BLOG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