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阅读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未来是一个阅读的社会,阅读会渗透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而设置的目标。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走出课外、走向开放,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合理开发和利用阅读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对新课改的内容、要求有所了解,但是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接受新课改的精神,他们的思想仍然处于传统应试的教学思想上。家长和教师都没有认识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单一的以教室为教学场所,以教材为单一的阅读资料,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校内外的阅读资源几乎没有开发和利用,甚至把语文的阅读教学当做任务一样的去完成,甚至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分数第一”上,占用语文阅读课,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难免流于形式。教学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培养,教学的方式也十分单一,学生就会对阅读不感兴趣。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过于依赖教材,教材内容落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农村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过于依赖和相信教材,有的学校甚至仍在使用落后版本的教材。此外,由于农村的阅读资源和课外文化都十分匮乏,教师和学生在上阅读课时只能借助教材,师生在封闭的教室内可使用的资源只有教材,很少开展有意义的开外实践课和文化课,阅读资源的匮乏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信息封闭,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都不高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也很落后。教材内容的落后使学生更难获取新的信息,了解新事物,视野就会变得狭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就得不到增强。另外滞后的教材内容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个性的发展,这会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创新能力差,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生活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教学观念落后。农村教师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特别是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上。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单纯的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以教室作为单纯的教学场所,使用落后的教材,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来上阅读课,有的老师甚至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占用阅读课,阅读实践课也几乎从不开展。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个性和能力也不能得到发展。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策略
(1)减小对教材的依赖,开发新的阅读资源。农村小学语文的教材滞后而且阅读内容也不够丰富,要想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单纯的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农村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减少对教材的依赖,对滞后的教材内容也不要盲目相信和遵从。但教材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了科学而又有顺序的总结和衔接,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的时候可以科学的利用教材,并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利用新的阅读资源。农村由于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科技信息比较封闭,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发挥阅读的魅力,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有亲切感,从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如田地、森林、河流、大山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农村广阔的天地、自然的事物都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为其带来生机与活力。
(2)创新教学观念。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观念落后,使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今天,教师应该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而是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对事物进行认真的接触、观察、体验我们才能具体真实的描述这个事物,语文阅读的课堂也不能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的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而是要为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阅读资源,开阔视野,增长经验。要注重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激发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不应当单纯的关注学生成绩的进步,更应该注重学生视野的开拓,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增强,经验见识不断丰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产生重要的作用。
(3)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想让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就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乐于接受直观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东西更乐于学习探索。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环境轻松适于学生的学习。农村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单纯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增强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聊,很容易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参与实践。这样的课堂氛围真实、有趣,学生参与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阅读资源要贴近生活甚至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提高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这样学生会对阅读感到亲切,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和有趣,才能积极地参与语文阅读教学中。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课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阅读在语文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语文阅读资源的缺乏和教师落后观念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观念,面向生活,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阅读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庆容,阳义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57.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将平时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文而宜,就文取材,把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形成简单有效的随文小练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语言场,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同时也有助阅读感悟能力的提高,收一举两得之效。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练笔契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的练笔形式,创设与学生心智水平吻合的情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的练笔形式,充分开发学生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应当读写结合,这是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有识之士的共识。“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展,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随文练笔的提出及意义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无序的困扰。因为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觉得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小笔练练。
所谓“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练笔”、“小练笔”,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如何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此中高手,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洋洋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依托文本教材,练在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的课本不仅文句优美,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可成为学生写作的模板。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文本”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
季老曾说过:“好文章离不开模仿和借鉴,特别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模仿和借鉴,更能让他们摸到作文的门道,积累写作的素材。
如教完《翠鸟》后,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如何把翠鸟的样子、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先总写翠鸟的颜色鲜艳。再用三个比喻句写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接着写眼睛、嘴。最后通过神态动作描写突出翠鸟轻快灵活的特点。学生交流后,我让学生模仿该写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突出动物的特点。
三、善用文本空白,练在拓展延伸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
“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①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②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③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
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妈妈说,你把无私的母爱给了你善良的女儿,你会好起来的,因为好人总会有好报的。”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孩子们“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四、捕捉文本动情处,练在情感共鸣点
语文是深情的,它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传达着动人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品味和咀嚼语言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与文本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挖掘出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受到真正的心灵震撼,此时学生进入胸中有情不得不表,有感不得不发的境界。让学生在抒发感情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孩子们用语言表过自己的感情,与文本融为一体。学生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自然会写出真情流露的文章。
五、改写文本结构,练在理解深入处
就是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的改写练笔方式。此方式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深度,又给学生创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实现了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言点训练;挖掘;运用;指向表达
一、探求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进入小学,学习成了主要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变枯燥无趣的学习内容为有趣的内容,培养其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据调查发现,小学生一般对古诗不太感兴趣,因为面对过于精简的诗句,孩子理解起来较困难。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首诗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孩子们很难想到那种辽阔的意境与诗人所追求的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对诗人吕岩的诗作也是陌生的。孩子们对于古诗的关注度往往没有关注古诗背后或是作者的生平兴趣来得高。吕岩,字洞宾,神话传说里的“八仙过海”的神仙之一。笔者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一俗语入手,让孩子们课前搜集关于典故及作者背后的故事,课上让孩子们参与到该诗是在怎样的情景下被创作的讨论中,孩子们兴致很高,搜集整理资料到课堂交流和学习古诗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巧妙安排程序,促使目标推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涵,而语言的内涵便是作者所表之情,所达之意。因此,要保证语言训练的优化,须将语言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交织在一起,通过思维训练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以情感熏陶保证语言训练的趣度。
《跳水》一文中,在孩子遇险千钧一发之际,船长要孩子跳水,使其得救,这是重要的语言训练点。笔者是这样引导的:一是了解行动,寻找应对之策。小孩遇险时船长、水手们表现如何?让学生画出有关的句子。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圈画,找出重点,进行比较分析,从同一场景人物的不同表现中,认识船长的沉着冷静,情感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要镇定,不能慌乱。二是引导判断,陈述原因。你认为船长救小孩的方法好吗?为什么?如果你在场怎样救小孩?为什么?语言训练是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内心来理解船长的机智;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发散思维和比较思维以深刻理解船长的做法;情感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在关键时刻要沉着,才能化险为夷。三是深入探究,升华拓展。这一步的语言训练是引导学生抓住“本来”“立刻”“同时”三个词语体会人物特点,以便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以优美华丽为标准,而是以“准确”“真实”为要素;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联系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情感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机智果断来自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紧急情况的深入分析和现场条件的妥善运用。
三、利用补白续写“点”,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续写也叫补写、补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学习创造性表达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善于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的“点”,有效地利用这些“点”激发起学生表达的兴趣。
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让学生抓住课文片段,父亲经历38小时的挖掘后欣喜若狂: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我让学生思考,这是从父亲的角度,用地震发生后地面上的人们的表现和父亲不顾一切挖掘废墟寻找儿子下落的情景展现了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儿子的角度,用地下儿子和13个小伙伴被压在废墟下的情景来展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呢?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行,并模仿借鉴课文的描述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孩子们想象合理,行文表达流畅,情节设置巧妙,还进行了细节描写,达到了读写训练的目的,孩子们也获得了一些有关地震救援和自救的常识。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4
牛津英语八年级英语上册第2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教师在实际英语教授Reading部分中,如何巧妙激发学生的英语求知欲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本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英国、美国学校的文章的同时,还需比较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并能对自己的学校生活进行描述。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的一个阅读课,在第一课时里,教师已经初步对英、美语体稍做了比较,对以前所学的有关学校生活的词汇、用语也做了收集和回顾。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语境和关键词猜测文章大意;能理解全文并回答有关问题;通过改正一些陈述识别有关学校生活的具体细节。通常在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我会着重于全文的理解,不去讲解任何语言难点,给学生一个阅读、用心思考的氛围,不让他们担心会划重点,背诵句子,而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实际生活化”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阅读中困难的能力呢?笔者本着自己所做的教学课题研究“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化”的有效研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二、案例描述
本课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上一课时的有关图片并用设计好的情景句提示,来复习上一课的词汇。如Can you play football?Do you like watching football matches?What do people call “football” in America? 等来比较British English 与American English的区别。之后,我用有关他们学校生活方面的如“Where do you study?”“Which grade are you in?”“What’s your school like?”“What subjects do you learn at school?”“Do you have any good friends here?”“Do you think he is a great person?” 这几组问题引出课文中要出现的新词汇“senior”“a mixed school”“driving lessons”“Home Economics,sew,tasty meals,buddy,hero(es),admire”,并帮助他们分析较难读单词的音节和读音,进行领读,并以一个match的活动进行检测,看看他们对这些单词意义和读音上的理解。到此为止,学生反应都还可以。接下来,我用“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chool lives in other countries?What subjects do they learn?”等问题引出文章主题: School liv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接下来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两篇文章,回答有关问题。因为现成材料上的问题我在备课时是觉得还不错,虽然个别问题细了一点,所以准备采用。但当我要求学生取出材料进行小组问题讨论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目光集中在英语程度不好的孙学生的衣服上,其实我也没再注意,但当我仔细看他穿的衣服的英文标识“Lin Shuhao”,我灵机一动,马上提出一个问题:Who can tell the story of Lin Shuhao?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将全班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孙学生也积极发言,我心中窃喜:先让孙学生回答吧!全班学生的目光再次集中到孙学生身上,果不其然,孙学生用很流利的英语回答:Lin Shuhao is a basketball player.He is successful.他的回答博得全班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我就顺水推舟:Where is he from?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我的问题调动起来,纷纷举手,接着我就顺势把篮球和足球结合起来,让全班各组进行讨论,同时紧接着把本节课阅读的问题出示在幻灯片上,平常我班上的一小部分学生因为能力和学习习惯差的问题,基本上在这个环节中处于被动,不知从哪里找答案,这时候竟然将答案说出来了。接下来是细读课文,判断所给陈述句子的正误并回答原因,学生没有讨论,自己做,然后由学生读句子,判断说理由;接下来是将图片与文章内容匹配。真的出人意料,这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竟然被全部答对了!
三、课后反思
本教学过程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进行了全文理解,有关问题和细节判断也都进行了,但由于中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位学生所穿的时尚服装身上,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提醒,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学生心理感兴趣的事物,逐步需要对自己形成定势的阅读课堂进行反省。
1.在阅读课上的学生活动设计也要遵循心理暗示和激发兴趣的原则、生活化原则、运用语言知识,培养能力的原则;也应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针对这堂课可做的调整:由于前面复习问题多而细化,文章生词的铺垫做得太细,后面的活动时间肯定会受影响,所以前面的复习和生词铺垫要进行取舍;对于长课文的较多问题,应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这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很有帮助;图片与文章内容的匹配也应属于全面理解,对比的过程应放在细节判断之前进行,并由学生说说两人不同的学校生活,可以让他们运用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让他们有综合表达的机会,使课本上的文字变成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语言。受到课时的限制,我认为当堂完成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于是就没有对个别细节板书。按照省、市教研室的专家所说,新教材必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巧妙灵活处理课堂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对此我对处理这节课是深有感触的!
2.针对课文的初步阅读的问题决不可太细,要少而关键;今后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节课问题的设计上,应从课文本身的关键部位设计问题,并有目的地把应该掌握的useful expressions在这一课时呈现一部分,这样可以避免在下一课时出现难点集中的情况,也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对文章难句难理解的问题。虽然我临时采用了逐个问,等学生找到答案再回答的方式,但对于比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这个时间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充分的,而且我还自认为只要大多数学生能回答出问题,课文的大意肯定就了解了。
3.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必须时刻围绕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来找问题,同时还必须带着“问题和目标”走进课堂,同时还必须针对英语课堂有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和现象”进行巧妙“把控”和有效解决。对于一时不好解决的“课堂问题”,教师还应积极运用巧妙的心理暗示即“弯下身子”的姿态谦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我想这样会更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系列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这样对于今后提高课堂效果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将更具有可操作性!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5
【关键词】思辨能力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 活动设计
一、几点思考
纵观当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以任务型阅读教学为载体,借助多样的活动设计,摆脱了传统阅读教学沉闷的模式,激发了新的生命活力。然而在热闹表象的背后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有效思维活动的缺失,学生对课堂仅仅停留在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上,而缺少自主的思考,更缺乏质疑的思维品质。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则肤浅,学生的收获也是浅显的。透过这种热闹的课堂表象,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
1.把阅读文本看成是单词、短语、句型等语言点的集合体。把阅读目标定位于Reading for information,Reading for language points。把阅读过程理解为学生获取细节信息、掌握语言知识的浅表性阅读和应考式阅读的过程。由于对课堂教学的定位缺乏对思辨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和练习,教学过程主要围绕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只注重机械记忆,思维逐渐确实。
2.阅读活动的设计思维含量低。教师所设计的阅读任务质量不高,通常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呈现,从文本查找信息来解答问题,复述文本内容等。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课堂的深度。长期在这样的课堂浸润下,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不到培养。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被黄源深(1998)称为“思辨的缺席”。缺少思辨能力的人,其创造力,想象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受到影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课堂从浅层迈入深层,突破现有模式的束缚,我们迫切需要在阅读活动设计上重新思索,寻找新的方法,设计思辨性的活动,探索思辨型的阅读课堂道路。
二、理论依据
什么是思辨能力?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索,定义繁多,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思辨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而思辨能力集中体现在认知能力阶梯的应用、分析和评价等高层级;创造能力可以视为思辨能力的最高表现,也可以视为建立在思辨能力之上的最高层级别的认知能力。
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思辨能力的过程。思辨性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运用分析、质疑、创造、评价等技能来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思”和“辨”。这种分析和推理赋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极大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将文本内容、语言知识、思维发展、阅读策略和语用能力处理得恰到好处。所以,阅读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思辨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思辨能力的训练效果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具有重要的关联。思辨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阅读活动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设计要遵循学生思维过程的渐进性。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到高,层层递进。如果课堂活动只停留于理解、记忆和运用阶段,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难以得到更高一层的发展。反之,如果课堂一味为了追求思辨能力而忽视了记忆、理解、背诵等方面的活动设计,教学效果则会适得其反。就阅读教学而言,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学生思维逐级爬坡的梯度,可以从提取细节信息、概括段落大意来着手,逐步提升到推断作者写作目的、分析评价文本内涵等高阶思维层次。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须从蹲下来看学生,遵循学生的语言发展认知规律,拾级而上,由浅入深,分步骤、有先后地进行引导。
2.活幽谌菀有助于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阅读的过程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阅读方式,对学生的思辨能力需求也会不同,学生所需带入的思维视角也不同。在活动设计上,针对文章标题或图片可以鼓励学生作探究式提问;针对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可以鼓励学生作质疑性追问或审问,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进行反复的思辨。
3.活动方式要动静结合,不能只图表面热闹。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希望通过热闹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然而我们也须思考,在热闹表象的背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只停留在了感知。如果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只需接受,无需思考,那么学生思维的碰撞并没有形成。如何设法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将比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烈情绪要可靠得多。因为学生在主动思考、处理文本信息、寻疑解惑的过程中通常是沉静的,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其热闹的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停滞状态。恰恰相反,在阅读过程中,深刻的思维往往发生在学生安静思考的时候。教师既要习惯于享受课堂的热情洋溢,还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深入思维时的“静”界。
思辨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激发思维,活动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均要有助于开阔思维,激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且“思”且“辩”。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6
研究动机:2004年课程发展处公布小学语文课程指引(简称课程指引),2006年六家出版社出版相应的教科书,2010年大部分出版社都修订了这些教科书。教科书是教材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落实课程指引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学的凭借。教科书由助读、文本、练习和知识四个系统组成。本研究是练习系统部分,主要是每篇阅读材料后的练习内容。
语文科与数学科是基础学科,而语文科是基础学科的基础,因为它是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这是语文科的定位,它决定语文科的教学取向。二十一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思维的训练,尤其强调“批判、创意、解难”的高效思维训练。提问与思维训练有密切的关系,思维训练一般可通过课后练习的提问来达成。因此,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研究既可考核它有没有落实课程指引的要求,也有助了解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情况。
研究对象:香港一套现行使用率较高的高小语文教科书
研究意义:1.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科学的体系上;2.深化课改语文教材的建设;3.落实课程指引的思维能力训练要求;4.为将来编写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提供意见。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教学练习系统的练习题:
1.有没有落实语文科的定位:基础学科的基础以及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有没有落实课程指引的“批判、创意、解难”思维训练要求;
3.呈现概况及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
研究成果可供出版社编写教科书及教育工作者深化课改的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法,定性与定量法结合:先处理思维的内涵、性质和结构以建构研究框架,作为定性的依据;再透过内容分析把教科书练习的提问定性,然后定量统计;最后分析、讨论、建议和结论。
本研究主要采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简称布鲁姆修订版)作为练习系统中的思维训练分类依据。由于布鲁姆修正版,已将每个类别定义得很仔细,也增列了许多的例子做说明,但因各学科领域间的差异,在分类上仍有模糊、难以判定的情况,[1]因此,每条题目的定性工作由研究者与系内一位从事教材研究的助理教授分别判断,如判断不一致时则作重点讨论,以求达致共识,否则就另请第三者裁定。
研究限制:要回答一个问题往往很难只以某一种思维水平就可的,它往往需要多于一种思维才能解答问题。例如,假如你是……,你会,为什么?前半部是创作思维的训练,而后半部则属分析思维,我们在定性时就把它归为创作而不作分析思维训练。
你知道哪两个四字词跟“跃跃欲飞”和“按图索鸟”这两个词语相似?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两个词?重点放在“为什么”,因此归作分析,而不作了解思维训练。
二、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是透过布鲁姆修订版的认知分类理论,以研究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练习提问所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研究从语文课程,思维能力训练,学科教学、思维训练与练习提问来建构研究的架构。
(一)语文学科
课程指引的要求;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任务;认知、技能、情意;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课程改革的原则与精神。
这是二十一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本研究是基于这次教改的精神,对现行一套高小语文教科书阅读材料的练习题目,探讨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况。
(二)思维能力训练[2]
思维能力的界定:从思维的形式看,包括聚敛思维与扩散思维。从思维的方法看,包括记忆性思考(recalling)、想象性思考(imagining)、归类性思考(classifying)、概化性思考(generalizing)、比较性思考(comparing)、评鉴性思考(evaluating)、分析性思考(analyzing)、综合性思考(synthesizing)、演绎性思考(deducing)、推论性思考(inferring)。
张玉成归纳为四类:1.认知记忆思维──包括记忆性思考及知觉性思考。2.推理思维──包括归类、比较、概化、分析、演绎、归纳。3.创造思维──想象、综合、联想、问题解决等。4.批判思维──与评鉴思维接近,属高层次认知能力。
上述思维分类都是建基于布鲁姆的认知分类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鉴。后来修订版的布鲁姆认知分类分为:记忆、了解、应用、分析、评鉴、创作六个层次。
(三)学科教学、思维训练与练习提问的关系
思维训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完成;提问是思维训练的基本手段;按学科的特性来进行思维训练;语文科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课程统整最有效全面训练思维能力。
(四)研究架构
布鲁姆修订版的认知历程向度可区分为六个主分类:1.记忆;2.了解;3.应用;4.分析;5.评鉴和6.创造。亦可再细分为十九个次类别:1.记忆又细分为:1.1确认,1.2 回忆;2.了解又细分为:2.1说明,2.2举例,2.3分类,2.4总结,2.5推论,2.6比较,2.7解释;3.应用又细分为:3.1执行,3.2实行;4.分析又细分为:4.1辨别,4.2组织,4.3归因;5.评鉴又细分为:5.1检查,5.2 评论;6.创造又细分为:6.1通则化,6.2规划,6.3制作。[3]
布鲁姆修订版的认知分类理论中,认知历程向度是以动词词态呈现,因此将布鲁姆认知分类理论相关动词及相关问句统整,下表为布鲁姆认知分类理论相关动词及相关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