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25-01
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是读者见之于文本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阅读时,学生往往会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语文积淀和审美感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教师既要珍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同时又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呢?窃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是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受应试的影响,一味地追求短平快式的"师传生受"教学方式,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但使得阅读教学氛围窒息,而且也使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盲从者。我们的老师习惯于根据教参对文本进行解读,然后霸道地把现成的答案喂给学生。他们不会慷慨地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也不会很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阅读心声,更不会机智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去。阅读教学中,他总是牢牢地垄断话语权,学生一发言,一争辩,不是被任意打断,就是厉声斥责,完全置学生个人的体验、感受、理解于不顾。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因此,他们就只能成为课堂的旁听者和旁观者。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言听计从,就是人云亦云者。
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是培养具有自由思想,自主发展的生命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思想权、表达权,以彰显学生个性,完善主体生命,一定要大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敢持己见,敢于质疑,享有充分的心理空间和自我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他们培养既具有自我意识,自由思想,又具有健全人格和富有创造力的生命。
2.构建和谐的话语生态是保证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老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质量观、教材观和教学观,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独霸话语权的局面,重新构建平等、和谐的话语生态。为此,作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2.1 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实现真正的心灵对话。新的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以人格的平等为基础,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师生之间进行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是不能取代的,与学生的对话是双向的,多维的,平等的。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和尊重学生阅读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不能随意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
2.2 树立新的师生观,正确把握角色定位。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但由于思想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的不同,对文本的解读必定会不同。教师不应以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阅读体验和理解是不可代替的。因此,老师不要过分突出主导意识,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自觉地承担阅读的引导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的角色,在关注学生阅读的个性基础上,要充分肯定学生有价值解读途径与结果,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2.3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要被应试捆绑了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缺乏正确的质量观,教学只瞄准考试成绩,致使本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却被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什么阅读教学几步法,什么几段式"标准化"课堂模式等等,使得教学单调、刻板,严重扼杀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老师没有正确的质量观,绝不会形成和谐的话语生态,也绝不会营造让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空间。
2.4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实现有限的多元解读。正确的教材观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应该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在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在保证对文本准确理解,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创造性阅读能力。
3.点拨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关键
语文阅读不同于一般人的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理解水平的差别,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自然会有高低、深浅、正误之分。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阅读方法的点拨,就成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关键。常用的有效阅读方法有:
3.1 情感体验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细地品读,慢慢地揣摩,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律动,领悟文本的内蕴,体验文本蓄积的情感。如教读《背影》一文时,根本不需要让学生去找什么几次背影、几次流泪,只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充分体验,然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即可。如在阅读后可提问学生: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哪一处?试着描述一下你被感动时的真实心态。学生就会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感。
3.2 比较鉴赏阅读法。比较鉴赏阅读是一种的阅读方法。由于中学教材的编排体例,或按题材、主题,或依文体、体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的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如教读《岳阳楼记》时,就可与先学习过的《醉翁亭记》进行比较阅读。如,从思想感情上来看,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欧阳修被贬就是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而致。两文都是写贬谪后的怀世安民的高尚情感。《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都注意了骈散结合,动静结合。《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两篇文章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其很多独特之处,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两篇文章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3.3 质疑、批判阅读法。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惯性的束缚,启发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文本阅读,通过质疑、批判式的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正确的、深层次的"对话"中去,以达到情智交汇相融。如在教读《散步》一文时,当问及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时,有的说是理解宽容,有的说是家庭的和谐,有的说是爱和责任,学生们各执一理,纷纷从文本中找到自己的依据和证言。其实这就是他们的独特理解,创意理解,只要老师作正确引导,学生们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各执的答案有其统一性:有爱和责任,才会有理解和宽容,才会有家庭的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时,学生对文本常常会出现多元解读,老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的解读进行肯定和褒扬,对他们的误读、误解,要及时进行拨乱反正,如果盲目地迁就和放任,那么就会把阅读教学引向歧途,使之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能力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3-02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使语言能力的训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语言能力训练。
一、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途径很多,我们平时的交谈、看广告词、分析商标等都是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不过,这些内容随意性很强,达不到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的效果。预习既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有效平台,也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更是学生课堂学习实践的延伸。因此,在布置学生预习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
二、在初读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初读课文既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又是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初读课文中,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一步学习。这一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主要内容写具体的,各段之间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等,这些是阅读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在精读中引导学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我们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巩固作用。精读这一教学环节是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理解才能运用,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要对理解方法做精心的指导。
1.用换词法理解句子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句,有的词语表面上很难理解,但是掌握方法后却很简单。换词法理解就是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有一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要理解这句话,主要抓住“创举”就可以了。如果用平常的方法理解“创举”的意思,可能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词语,恐怕就不是很难了。教师问:“‘创举’这个词我觉得难以理解,你能换一个词语来代替它吗?什么词语和它的意思最相近?”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上文的意思把“创举”换成“发明”后就很容易理解了。况且,教会学生用换词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阅读生涯中用同样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了。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用角色互换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作品时,不是被动的读,而是在创作作品。因为,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文章的角色中,他们为文中的角色创造着美丽的结局、精彩的人生、美好的生活。角色互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作品中的人物角度出发,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语文生活化,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一教学方法的优点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因为,作品就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的生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其说是教学生怎样读懂文章,不如说是引导学生如何跟随作者体验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理解作品,从而达到解读并且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如果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作品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讲,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学会怎样运用。例如,教学《李时珍》一文时,作品的激励意义浓厚,单纯的语言文字解读打动不了学生们的心,教学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有关的句子。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句子由词语组成,每一个词语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同样,每个句子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例如,《赵州桥》中有一个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理解这句话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分析赵州桥为什么坚固、哪些方面美观,从而体会文中这一句子的具体含义。
四、在拓展延伸中学会运用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3
一、充分体验阅读快乐,有效增强学生阅读信心
1. 由“浅”入手,让学生觉得我能行。先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简短的文段。学生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一定也能恢复他们阅读的信心。而课堂上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也是树立学生信心的重要途径。每次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我都会了解学生英语的基本情况。对一些英语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高的学生,从“浅”入手,适当的表扬,让这些学生知道自己也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大量例子证明,许多学生缺的是信心而不是能力,如果老师善于引导,很多阅读理解的文章,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从“浅”入手,加上教师耐心的引导,是树立学生信心的良药。
2. 善于发掘不同的文段,鼓励学生快乐阅读,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不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应该在阅读中寻找快乐。英语的阅读理解,恰恰能为学生提供了快乐阅读的优厚条件。如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生活小常识、笑话题材等等的文章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那些外国式的笑话,带上了诙谐、黑色的小幽默。学生在看懂后,都会忍俊不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这些文段,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慢慢的提高兴趣,那么树立信心,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方法,普遍只停留在纯粹的“读”,一遍一遍的读,使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提高阅读理解题目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要教导学生使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教导学生识别文体类型
阅读理解的文体,决定了学生的解题思路。阅读理解的文段,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不同的文体阅读的要求与解题思路不尽相同。如记叙文阅读就应抓住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应用文的阅读则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文体,它包括通知、广告、便条、申请书、个人简历,形式多样,题材各异,对这类文体的阅读应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如一则简单的演出广告,通常会包含了演出的时间,不同人群的票价,优惠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关键,为解题埋下明显的伏笔。所以,分清文体类型是关键。
2. 教导学生巧用两个“S”: scan和skim
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scan”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找出答案。善于抓住关键词,如关联词和过度词,以及各句的主谓宾成分中的中心词汇、主题句、篇章脉络和行文主线、段落的逻辑关系等,这些信息都可以让学生在“scan”的过程中很容易地找出来。
Skim是撇除。除了撇除文章中一些没有的和干扰的信息外,还要让学生快速浏览每道题目的题干(试题)与选项,弄清楚提问的方向,标出关键词组,撇除一些无关的选项,很多答案就浮出在文章当中。
3. 教导学生善于分析问题的种类
阅读理解的问题,大致分为直观性、常识性、理解性、推理性。弄清问题的类别,让学生对症下药去解答题目。对于一些没把握的题目,要让学生分析选项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依据等。事实证明,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三、及时调整评讲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阅读理解题目的评讲时,教师应该懂得有效提高评讲的质量和效果。经验告诉我们,逐句讲解并告诉学生课文的内容,告诉学生题目的答案,只会是愚人的教学方式,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善于发现学生错误路径。在评讲练习时,要找出学生错误的题目,分析学生选错的原因,找出学生错误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自己更正。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
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部分,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坏。自主探究性阅读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的。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开始提倡探索性、主动性的学习。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时,要注重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概述
高中阶段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维,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重点位置和中心位置,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开展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前提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渠道,从而激发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趣,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语文探究创新能力水平的增强提供基础支撑。
二、如何使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在了解了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形式以及渠道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1.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丰富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方式方法。当前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教学形式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教师讲解阅读材料,学生听讲。这种阅读教学形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展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丰富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可以将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即将语文阅读课程分为阅读课、演讲课、辩论课以及阅读成果分享课程等,这些课程都是在现有阅读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分化而来的,目的在于丰富阅读的教学形式,也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
2.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重点就在于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创新探究性,因此,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积极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如:在进行语文阅读试卷分析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阅读的标准答案来审视学生自己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进行语文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课下阅读,并要求学生带着类似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章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自我组织进行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3.适当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自主探究性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部分的应用,除了反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之外,重点的内容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语文探索,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小组合作,等等。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语言学科,其中,阅读部分是语文学科中应用性最广泛、可使用性最强的部分,因此,高中运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在《兰亭集序》这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我结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段落的文言文,让小组内的学生自我学习课本内的注释,并进行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含义的表述等方面的讨论,并在课堂上将讨论成果予以展示。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要向自主探究方向改革和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确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从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展开创新,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5
【关键词】网络平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部分的“形式主义”,部分教师将阅读课改为自习课,占用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部分教师给出的理由是“学生阅读效率不高”,“阅读内容与学习无关”,从而取消了学生的阅读课。教师对此可以提高监督程度,指定阅读内容,而不能忽略阅读课的开展。教师可以用网络平台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日益成熟,具有信息量大、传输效率高、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对于教师自身,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广泛了解知识信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对于学生来讲,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质量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以下是我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以供借鉴。
一、教师利用网络,提升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必然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从多方面进行专业学习,定期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落实教研活动
目前,部分学校中的教学研究小组处于“休眠”状态,同学科教师可能会定期坐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案,而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部分教师为了形式而参加讨论,或者一些教师有部分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却不愿意分享给其他教师。教研活动有其形而不具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应当确保教研活动真正、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每周定期进行网络教研讨论会,地点不限。教师们可以在网络平台讨论组中进行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进行互动,提问问题或者进行教学经验分享。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应当保守自己的教学策略,对于缺乏经验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只有这样,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二)整合课程资源
同类科目的课程资源在知识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地方往往是教学策略的变化。不同教学工作者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也不相同。教师应当利用网络,广泛搜集语文阅读教学资源,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从而筛选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进行课文《祝福》的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给出的教学目标中有“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而一些教师提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两者都为教学目标,探索的内容也基本相同,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对后者更容易理解。第一种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空泛,学生只知道自己需要了解什么,却不知到从何下手,对于“本质”二字不知该如何进行探究。而第二种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讲很容易就理解了,让学生既知道学习什么,又知道如何进行。同是课文《祝福》的教学目标,而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前者空泛、抽象,后者简介、明了,教师要学会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查漏补缺,优化教学方案。
二、利用网络加强学生阅读理解
课堂是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目前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有限,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后,还需进行课外阅读,拓展W生阅读量、阅读类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对作文书写以及阅读题的解答有着较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朱自清在写作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由于网络有很强的实时性,其内容较为现代化,因此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有关课外资料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朱自清眼中“父亲的背影”的理解。例如,再多媒体上播放一些网络中为人父母的感人幻灯片,同时让学生想到自己的父母,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这样便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产生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鲜活性。
三、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水平。由于性格因素,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拘谨的状态,教师很难与之进行互动,不容易了解其学习状态。针对该情况,教师可建立网络周末讨论组,方便师生间的沟通。教师可以利用讨论组,进行假期阅读任务的布置与监督,平时教学工作的意见收集,以及学生学习疑问的解答。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学生便可以畅所欲言,将平时不敢或没有及时表达的想法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从语言上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富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从“专业素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三个角度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供广大语文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阅读题解答,语文阅读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本身阅读题目变化多,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阅读题的构成变化又多、我们就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题的有效性具体的一些措施,主要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需要阅读,比如,在看书籍的时候,在和别人签合约的时候等等,都要进行分析和阅读,因此,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预习阅读题
通常在开展一个课程之前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主要是为了课堂授课时师生都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学生能够更好了解课堂内容,学习阅读也是如此,然而,实际中因为教师对于学生预习这块不能很好检查、导致学生预习是泛泛之谈,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就使得学生缺少相对应的管理,从而放弃预习,但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一下接受不了课文内容,当教师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迷茫,学习效果不到位,更谈不上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课堂兴趣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已经采取多媒体设备教学,改变传统授课形式的枯燥单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创设各种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环境,在教学诗歌郑愁予的《雨说》的时候,通过教师整理多媒体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诗人作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雨”对孩子们的关爱,这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色彩丰富的课堂内容充满喜爱,自发的想要去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中的那份关爱,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3.根据教学目标,课型创新
施展各种各样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授课形式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设计单元组合课型,让学生形成小组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多开展阅读活动课,给孩子们看视频教学,多给孩子们看些经典名著,扩展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多欣赏文人名句,丰富知识和内心洗涤,当然,根据不同课程内容改变相应教学方式,例如,类似于江河先生的《星星变奏曲》,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阅读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不管怎么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让学生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读出自我。
4.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将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5.开展情感教学,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服务都是围绕学生,学生教得好也是老师最大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对象是学生,教学模式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有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再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在实施这个过程时,就需要老师和学生搞好关系,平时多关心学生,增近师生感情。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任务。本文只是简要地论述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制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