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工作方案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1

一、总体思路

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在社会人才的选拔上下功夫,在加强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在建立激励机制上下功夫,用3年时间(2020-2022)建设一支数量100人以上,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助力“三个示范县”创建。

二、目标计划

通过社会工作人员持证“双培”计划(即:培养一批持有从业合格证书的社工员和培养一批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队伍。

(一)培养一批持有州级合格证的社工员。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和部门开展社会工作培训,各乡镇和部门要对照《县培训考核认可社工员任务分配表》(附件2)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及州级社工考试,力争在2021年底实现持有社工员从业人员合格证书人数在100人以上。

(二)培养一批持有全国职业资格证的社工人才。通过宣传引导、主动培训、考试奖励等措施,广泛动员社工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全国社工考试。对社工员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社工员考取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力争在2022年底完成100人持证社工人才培养,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培养措施

(一)培养对象。一是社会工作普及及培训对象:各乡镇和部门工作人员。二是专业社会工作培训对象:辖区内社会工作专业学历人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及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服务、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扶贫开发、法律援助、老龄服务、安全科普、灾害救助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三是社会工作专业延伸培训对象:高中以上学历待业人员、在校大学生。

(二)培养方式。采取“内引外联、左右互联、上下通联”的方式,发动组织乡镇、部门优秀青年干部、网格员参加培训,依托县内组织的规模集中培训和第三方专业机构有序开展人才培训,协调邀请省内专家和社区工作者赴县开展现场实训。一是社工员考试考核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方式,由县民政局牵头,协调县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培养对象进行12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并组织参与人员在县参加考试考核,考试考核试卷由州级部门印发,考试合格后,颁发社工员合格证书,持证人员可在州内从事相关社会工作。二是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考前培训。每年定期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重点组织动员社工员参加培训并报名考试(其中具体报名条件、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考试成绩、合格标准以中国人事考试网官方公布为准)。

四、激励机制

一是考取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县级奖励:初级证5000元、中级证10000元、高级证20000元;州级奖励:1000元。

二是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的在职人员,考试期间产生的交通、食宿费,按出差标准在原单位报销。

三是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的籍非在职人员,考试期间产生的交通、食宿费,按每人每天300元标准进行补贴(凭身份证、准考证)。

四是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在职一般工作人员,纳入重点人才计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职称评定。

五是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晋升。

六是取得州级合格证书的籍非在职人员,在县内自主招考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社工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工人才培养培训及考务工作,发挥社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主动性。〔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教体局、财政局、人事局〕

(二)加强跟踪问效。各乡镇和部门要主动加强宣传引导,全力支持配合社工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培训和考试。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要加强督查考核和跟踪问效,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按照目标任务,各单位每持证1人在单位目标分值加0.1分,未派人单位参加培训的按照每人0.1分扣除,派人参加未考取人员按照每人0.1分扣除。〔牵头单位:目督办责任单位:组织部、政法委、人事局、民政局、各乡镇〕

(三)加强经费保障。财政部门要全力支持社工人才培养培训,将社工人才培养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财政局〕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2

“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泰州市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泰人才办〔2021〕2号)精神,制定2021年度人才工作“走进乡间田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紧扣服务“六保”“六稳”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工作重心下沉,走进乡间田头,服务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着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力,促进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力争到2021年底,新培育10亿元级以上产业2-3个,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力量。

二、工作举措

1.梳理需求清单。4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集中梳理,确定2021年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详见附表)。4月底前,各市(区)围绕本地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乡村特色产业核心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品牌及人才、技术需求等情况,梳理汇总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形成需求清单。

2.组建专家服务组。5月底前,各市(区)针对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当地人才办,从乡土人才、科技镇长团以及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培养对象中,遴选涉农人才,分类别组建相关专家服务小组,建立专家服务小组结对服务机制。

3.开展结对服务。6至10月份,按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小组服务一个产业”的要求,组织专家服务小组定期开展“一对一”服务,走进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地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总体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做好各项协调服务推进工作。

2.加强部门配合。专项行动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扛起工作责任,主动进位,切实加强与当地人才办、科技镇长团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3.确保活动实效。各地要高度重视“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落实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要抓紧组织需求调研,组建专家服务小组,建立定期结对服务机制,开展专家服务工作。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切实扩大活动影响,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将定期对各地专项行动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请各地于4月17日前,将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发至邮箱409841966@qq.com。联系电话:86893949。

 

    附表: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附表:

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市(区)

产业名称

靖江市(2个)

休闲食品、草莓

泰兴市(4个)

生猪、肉鸭、江沙蟹、苏翠梨

兴化市(5个)

香葱、大闸蟹、稻米

海陵区(农业开发区)(2个)

种子种苗、罡杨鲜花小镇智能花卉

高港区(1个)

鲜花园艺、动物疫苗

姜堰区(2个)

特色菌菇、溱湖簖蟹、肉鸡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3

关键词:方案;工作过程;职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而更强调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这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更要体现出这种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理念、流程和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理念

(一)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结构构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回答。其职业性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些在人才目标定位上,高职应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总体品质与规格,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在高职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更强调是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要能够适应职业环璄的变化,同时又能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点对于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综合的职业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劳动组织中旨在实现其确定目标的全部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1]。也就是指在企业里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要做的整个过程。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显得更加重要。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中获得,也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工作过程知识与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的关系。(如图1)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步骤与内容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从企业岗位要求出发,围绕“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和方法、考核评价”等五大要素,归纳总结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步骤与内容。(如图2)

三、按职业成长逻辑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室内设计;高职高专

新的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并非不要知识而是按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重新排序。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

我认为体系的构建核心工作是把传统体系的多讲少练改为精讲多练为核心的体系。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开始了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课程内容由原有的章节课程体系改为项目任务式的内容,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每个项目任务中。

1 专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1.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年工程产值总量由2005年的1.15万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1万亿元,总体增长82.6%,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水平近3个百分点;总的来讲,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是一个资源永续、业态常青的行业。而且在未来20年中,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其特点主要是:有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高强度的社会投入,高增长率以及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盈利水平。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

1.2人才需求分析

按全国行业从业人数1200计算,受过系统教育的约占10%,主要集中在设计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面,按照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主要需求是有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专业建设基础

2.1专业现况

我校多年来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对建筑装饰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积极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途径,在国家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专业办学特色。

2.1_1教学改革

坚持走依托行业合作办学的改革创新之路,与牡丹江地区装饰集团长期合作,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创新上,取得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成果,创新工学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即4学期在校学习,1学期进行单项基础技能实训,1学期到企业岗位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实训。构建了以室内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和装饰构造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两条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室内设计》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创新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承担国家级教研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主编教材5本,参编教材8本,50余篇。

2.1.2实训条件

打下了稳定的产学研、开放办学的基础和规模。校内实训基地初具规模,现有设施齐全CAD实验室、家具与装材料展室、室内设计实训室、装饰结构与构造样板间等实验室、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实训场,现有设备总值160万。与市内多家装饰工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4个。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创造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专业技能实训环境,基本保证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的新职教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满足了学生技能实训需要。

2.1.3专兼职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不断壮大,骨干专业教师多数参加技术服务,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有的在牡丹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担任专家理事,为专业建设和利用行业教学资源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聘请6名企业家和资深的室内建筑师与专业骨干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建筑师1名,助理讲师3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以上,院级名师1人,硕士1人。根据第5、6学期的实训课程安排,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1_4毕业生就业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显著了成效。

2.2办学特色

构建了以室内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和装饰构造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两条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对有设计天分的学生着重培养室内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对没有设计天分的学生着重培养装饰构造技术应用能力,因材施教,瞄准岗位,互有兼顾。

3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3.1总体目标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与牡丹江地区及省内知名的装饰集团合作,探讨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理事会及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对接,按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工学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

3.2具体目标

校企融合,共同参与,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室内装饰装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按照工学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式,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融入二级建造师、室内建筑师职业资格标准,导入黑龙江省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艺标准和相关企业的标准,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开发完成8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教材或讲义;通过3年建设,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

4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4.1推进校企对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跟踪装饰行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轨迹,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依托,通过企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营造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加大工学结合的深度。在顶岗实训中注重过程管理,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其次加强组织纪律管理,要使学生牢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价;最后由学校和企业按教学和生产的双重标准对顶岗实训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4.1.1专业带头人培养

聘请主持过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建筑装饰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在省内外装饰行业中有较高声誉的企业专家1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对现有专业带头人采用外派出国学习、培训和企业锻炼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

4.1.2骨干教师培养

确定4名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具有5年以上高职高专教学经历,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引进2名骨干教师,根据骨干教师的岗位任职标准进行修改化培养。

4.1.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使青年老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丰富其企业工作经历,其中4位教师下企业半年,其他专任教师每年要有一个月下企业工作经历,直接主持或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不少于1项:专任老师积极考取注册室内设计师、注册建造师,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老师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

4.2转变培养方式,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组建一支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以室内装饰装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分析为出发占,打破学科界限,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重新构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5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

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

四、建设内容

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

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

3.改革?n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6

一、基本情况

根据《运城市关于开展2019年精准脱贫攻坚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印发了《盐湖区脱贫攻坚专家库组建工作方案》,结合盐湖区实际,组建了脱贫攻坚专家库。2020年共计划开设培训班3期,包括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扶贫系统干部培训班和贫困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党员干部500人次。组建了脱贫攻坚专家库,共包括10个单位,15个专业领域,17名专家和17名具体业务负责人,建立了长效绩效考核机制和推荐、审核、入库程序。

二、主要做法

(一)干部培训计划落实

区委组织部、扶贫开发中心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配合,统筹组织实施。要加大各级财政对扶贫干部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对所有扶贫干部进行分批次、小规模、互动式、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帮扶干部“遍访”行动,按照“五看六问三评估”要求进行逐户排查,建立贫困退出有效机制;组织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通过巡回指导,强化基层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政策知晓度,规范了线上信息和线下资料,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要求,盐湖区2020年共计划开设培训班3期,包括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扶贫系统干部培训班和贫困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党员干部500人次。

(二)人才库建设

按照《盐湖区脱贫攻坚专家库组建工作方案》(运盐脱贫攻坚办〔2020〕5号文件)要求,组织各部门申报,统计了政府职能部门脱贫攻坚政策的制定者、组织实施者,及部分来自基层的专业型实践型人才。共包括10个单位,20名专家和25名具体业务负责人,建立了长效绩效考核机制和推荐、审核、入库程序。

三、存在问题

(一)干部培训存在延伸到基层力度减弱现象。盐湖区结对帮扶干部有1700余人,乡村两级干部有500余人,无法全部进行针对性培训。但是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就会存在有些村组干部和基层结对帮扶干部认识不到位、培训不彻底、力度减弱等现象。

(二)乡土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些乡土专家,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个人事业,也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但是因为自身素质有限,无法将自身的成功经验和优势技能有效的加以转播推广。

四、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