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服务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构建;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52-02

现代服务业是指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用新的现代化的业态、技术和服务方式对于传统的服务业加以改造,根据消费者需求,向社会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生活和生产的服务业。

一、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居民生活业层次较低

目前四川的酒店餐饮、美容美发、按摩保健、茶楼水吧、家政服务等居民生活业模式较为单一,水平相对也比较低,还停留在以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上面,没有较好地适应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服务需求层次的提高,并且这些行业好多还存在着分布散乱,规模较小等特点,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造成居民消费不安全、不放心。

(二)现代服务业种类相对不均衡

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其他的部分服务业发展则较为迅速。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还存在信息化水平较低,功能结构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合理,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四川现代服务业体系的不均衡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城乡结构不合理

由于四川地缘特征的特殊性,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四川现代服务业城乡结构和发展不合理,不平衡。

(四)现代服务业缺乏较好的发展环境

由于四川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这些地方的某些部门观念还比较落后,仍然坚持发展工业,没有意识到现代服务业在增强产业竞争力上面的重要作用,甚至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人为设置障碍,削弱其在信息化、广泛化等上面的投资,影响整个四川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完善。

(五)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

目前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还较小,服务内容以建筑承包、劳务输出、旅游会展等传统项目为主,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较少。

(六)现代服务行业服务水平较低

由于四川农村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人员数量较多,这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她们却是目前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她们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了服务水平较低。另外,最近几年由于受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吸引,四川具有专业技术的现代服务人员流失率比较严重,造成了高技术、高水平服务人才的缺失,这已经成为影响四川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提高的首要因素。

二、构建四川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

现代服务业是四川经济发展和提升的希望。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四川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扩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范围,调整现代服务业的结构水平,对于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降低资源能耗指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四川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

(一)围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大发展生产业

1.加强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协调城镇与乡村之间,省会与地州之间物流体系的构建;加快物流总部,物流工业园地的规划与实施,在全省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物流资源配置。改善和降低物流环节增加物流费用的因素,提高现代物流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2.强化金融投资业的建设

加快发展金融业。进行金融体制的变革,优化金融行业的竞争环境,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金融行业的现代化能力。通过与先进地区和国家的金融合作,引进金融人才和资源,推广多种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

3.提高信息技术业的水平

完善信息服务业。坚持以信息科技为主的观念,加强讯息基本设施的构建,提高信息科技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信息科技产业化水平。

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核心作用,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跟企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的应用和创新能力,鼓励推广创新型、专业型、科技型的产业构造、管理服务、教育发展、技术更迭、绿色环保等现代服务业。

(二)立足地方特色大力推进旅游业

1.合理发展,大力开发符合四川特色的旅游项目

一是休闲性度假旅游。以特色鲜明的休闲形式和休闲内容,围绕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等挖掘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针对以休闲体验性旅游为目的的度假,实现旅游与生活的完全融合。二是观光性精品旅游。组织不同景点的联合,进行合理建设,深度开发,增加创新,以生态自然类为基础,并逐渐衍生到历史文化类的观光性的精品旅游,形成小而精的模式。三是专题性综合旅游。进一步发掘地方特色、结合四川特有的人文风土和少数民族各种节日的庆典旅游,结合四川白酒文化和餐饮文化的传承、发展的文化旅游和四川三星堆,古金沙等史前科普旅游。

2.开拓延展,深度挖掘四川旅游的相关产业

加快旅游餐饮相关配套构建。扶持景区周边城市和景区内部等中高端餐饮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餐饮行业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建设,提供吃,住,玩为一体的综合性餐饮设施。

扩大旅游住宿设施规模。根据不同档次和不同需求,一方面大力支持兴建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星级宾馆,另一方面,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旅店、青年旅馆、汽车酒店和露营宿地等设施的建设和推广,形成消费层级构成完备、经营方式各具优势、综合竞争力较好的旅游住宿网路。

3.引导扶助,全力支持乡村旅游的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发展乡村旅游。整合各方资源,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四川不同地区结合当地乡村优势,全面普及和提升乡村旅游,形成具有地方特点,地方风情的乡村旅游。

(三)保障民生生活,大力发展生活业

1.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

以成都为中心,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体制创新,着力提高现代服务功能,使成都成为联络川内其他城市的重要现代服务平台。大力拓展商务信息、科技文化、金融投资、地产基建、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增大就业岗位供应量,扩展就业服务范围。

2.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

将基础性教育和义务教育放到新的高度,深入贯彻教育公平理念,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稳定和提升教师水平,增大贫穷和困难家庭子女免费接受教育的比例,落实保障弱势人群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贯彻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充分发挥失业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等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构建低保信息数据库,切实保障群众所应有的基本生活条件。

强化社区服务业发展。根据居民需求,以居民服务为核心,进一步规划社区服务业的结构,设计成立社区便民服务站,快速构造便利店、邮政、维修、育幼、养老、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等多功能,完善性的社区服务网络。

3.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规划完善商品房市场,确保商品房的供给和调整。健全以廉租房、公租房等为核心的房屋保障系统,进一步对中等和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的改善。提倡“自然建筑”,提高建筑科技水平,加强建筑环保节能。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完善房地产市场资源体系和预防报警系统,促使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四川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构建和发展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破除体制

各级政府要围绕严格按照四川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尽快出台促进和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制定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法规,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二)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加强现代服务业的角逐力

结合四川省各地市实际情况,优先破除重难点行业的壁垒,才能尽早完成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立足四川的现实状况,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特色定位、错位创新、差异体现的原则,根据地区自身的资源、产业、和文化等特色,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面对经济发展的不断升级,必须加快以基地经济、网络技术、金融投资等为重心的多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为第一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构建厚实的基础。要加快提升四川的自主创新能力,科研技术能力,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扩大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影响力。

(三)加快加强人才培养和支撑,扩大吸引现代服务业人才

现代服务业延续成长的关键是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四川现代服务业人才总体质量不高,尤其是改进型、领导型、标志型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管理研究,商务零售,网络科技,物流商贸等等知识集群型的高端专业现代服务业人才极其缺乏。因此必须加快强化人才培养,把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首要位置,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等优惠政策,大力改善人才各方面环境。全面推行现代服务业执业资格认证,强化其岗位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大力引进市场营销、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行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造坚实的基础支撑。

(四)扩大对外窗口,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全球市场结合

四川现代服务业一定要具有全球眼界和创新思想,通过现代服务业对外发展的放开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快速,更高效,更全方位的与世界经济接轨。更要进一步密切与国外大型先进、现代化服务企业合作,借力发展。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合作力度,集中全省优势资源,以其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设定多样化的引资方案。同时鼓励川内企业扩大出口,增设世界工厂,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的区域,甚至全球服务企业。

(五)改革政府机能,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指引和扶助

目前四川现代服务业管理职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加快改革政府机能,改进政府管理方法,提升政府运作效率。要深化规划指引,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和要求,根据省内城市自身的特色和需求,有效地将城市设计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进行融合。加强政务服务环境的营造,约束完善行政执法,全方位的检查和消除没有依据,胡乱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深化改革行政审批流程,大力推行网络技术,简政放权,增加效力,提高阳光度。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行业协会的能力,让其在制订行业规范,增强行业约束,维持市场体系,交换行业资源,疏通政企纽带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中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J].天津人大,2012(5).

[2] 梁吉充.加快推进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4).

[3] 杨永生.云南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报,2006(5):123-129.

[4] 王 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策研究[J].中国集团经济,2012(15)

[5] 常宏建,吴 彬,邢蕾.山东省商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1(3).

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2

传统企业观念的出发点是企业,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考虑到顾客的利益,常常和顾客达成的是交易,而这些交易是不长久的,易于变化的。顾客对企业不忠诚,往往去尝试新的产品与服务,这样顾客的风险也比较高;而同时企业保不住老顾客,只好去开发新顾客,企业的成本也高。这样的企业营销观念导致了企业和顾客的双输。

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出发点是顾客,企业把自己当作顾客,用顾客的体验来设计企业,企业奉行“我们来到贵地,并不是来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而是来做你们要我们做的事情”,最后的结局就是顾客成为老顾客,减少了尝试新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企业也减少了开发新顾客的成本。结果企业和顾客是双赢。现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同时具备个性化的营销能力和一种能够将互联网、信息和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

二、现代企业外部的营销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营销服务体系建立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上程,需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首先应该完善基础性工作,比如说法律的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等外部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然后再经过试点和探索,成功之后逐步推广,并且不断总结和完善。

2.分权化原则

企业司与省级政府不能大权独揽采取“自上而下”强行推广一种现代企业营销服务体系建立模式,而是应该充分放权给地市级的企业局或企业服务中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比较大,采用同一种模式肯定不行,没有一种模式是适合所有的地区的。

3.资源整合原则

现代企业外部营销服务体系建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将现有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志愿团体、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纳入到营销服务体系中来,而不是让所有的服务主体另起炉灶,重新建立。

4.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是指建立企业营销服务体系过程中始终要认识到营销服务体系只是企业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撇开企业服务体系,而去另外搞一个服务体系。有关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其他服务体系和其他服务功能共同存在的,甚至是同一个机构、同一批人员、同一个系统。

三、建立完善的外部营销支持体系

1.建立完备的企业法律支持体系

法律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所有企业获得均等机会和经济平等,其核心是社会公正。现在已经制定了一些企业法律、法规,如《企业促进法》、《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但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政府采购、中介服务机构、出口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法律,为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2.构建统一的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机构非常多,有企业司、乡镇企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委等,他们分别从所有制类型和行业分类对企业进行管理,形成了行政多头管理的模式。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因此应该把现有的企业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统一集中到企业局,建立统一的企业管理机构,由其负责对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3.培育和支持中介服务市场

企业营销服务体系中承担大量具体服务工作的是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没有发达的中介市场,营销服务体系根本无法建立。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是不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一切都是由政府控制和管理。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以间接的管理为主,不再与单个的企业发生直接关系,这就需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有一个中间媒介,以协调双方的关系,并承担一些原政府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能。

四、形成多层次的服务主体

1.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在营销服务体系中起着核心机构的作用:一方面向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培训、市场信息及营销诊断等服务,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行业和市场需求变化,提供预测研究报告;另一方面做好营销服务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指导、统筹和协调其他服务机构做好营销服务上作。企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免费的或者尽量少收费。

2.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一般是营利性的,为了引导他们为企业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转包和财政补贴等办法扶持他们的发展。政府可以选择许多中介服务机构(比如通过招标的方式),提供其他方面不愿或不能提供的营销服务。

3.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

他们的经费来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会员交纳的会费,提供服务的收费,企业和个人的捐助。自律性组织分为两类:一是专业性的协作组织,如管理协会信息协会和销售协会;一是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信息、营销经验交流、市场信息等服务。

4.民间志愿团体

民间志愿团体一般是非营利性团体或组织,免费为企业提供营销服务。民间志愿团体有:由退休和在职的经理组成的“退休和在职经理团”;由大学教授、研究生和大学生组成的“大学服务团”;各类志愿者组成的“企业服务团”。政府应该对民间志愿团体提供一些资助来扶持他们的发展,从而间接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五、提供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营销服务

1.营销咨询、诊断服务

针对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可以向企业服务中心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内容包括:推广和普及营销观念和方法;分析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帮助制定营销战略及开拓市场研究;制定市场调查、公关和广告宣传策划;设计销售渠道;制定价格和竞争策略等。

2.营销促进活动

帮助企业扩大对外合作的渠道,寻找更多商机。主要内容包括:促进企业与国际企业的配套协作,引导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向专业化发展,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建立专业化市场,让企业在家门口销售产品;为企业组织产品交易会、展示会、订货会;帮助进行营销策划和实施的指导,帮助推广和宣传企业的产品。

3.营销培训

营销培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营销知识的培训。对所有的营销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普及推广现代营销理念,使其掌握和了解制定营销战略,掌握营销组合(4P)、市场调查、客户管理的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动态,分析经典营销案例。二是对营销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包括对新销售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业务知识、销售技巧和销售知识;对有经验的销售人员的培训,改进他们的销售技巧,更新销售知识。可采用讲解-示范-操作-回顾的销售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法。

4.提供营销信息服务

通过企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等组织和机构向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市场信息、需求信息、竞争分析等营销信息;政府应该建立企业信息网,使企业既可以从网站及时了解所需的各种市场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在网上展示、销售产品和服务,开展网上用户沟通和调查。

5.提供出口服务

政府应授予更多的企业出口权,使更多的企业能进入国际市场;为企业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等融资服务;提供出口咨询,传授国际贸易的知识;帮助培养国际贸易的知识;定期向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研究和报告;组织出访贸易团和交易会;开展经济外交,排除贸易壁垒;成立出口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寻找出口商、制定出口计划、帮助申报出口信贷等。

六、结论

建立现代企业外部的营销服务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体制的理顺、机构的重新设置、法律的完善、政府的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各种行业组织的成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逐步构建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运作,待取得经验后再推广,逐步建成我国现代企业外部的营销服务体系。

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3

一、跨界跨部门的利益协调功能

多年来,教育、劳动、产业等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瓶颈,不同部门、单位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乃至利益冲突,需要一个介于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构。职教集团的建设与集团化办学的开展,使集团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多方协商,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办学的更多利益结合点;政府部门可通过集团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协同指导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工作,有力推进行业区域产业发展。

二、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按照集团章程及相关制度明确成员单位的权利义务,在不改变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资产归属、人事关系等前提下,采取合伙性质的共建共享或合资性质的共同投资等途径与方式,在校舍、设备、实验实训条件、师资等方面,集聚各方资源推进教学建设,共同使用资源提升利用效率,不断增强集团成员对合作结果的可预知性,减少合作的阶段性与不确定性,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可有效突破阻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

三、人才系统化培养的服务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强化教育、人社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在推进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的同时,加强在职人员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推进高技能人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通过职教集团中高职成员院校之间的合作,畅通中高职之间的升学途径与通道,推进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从而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利用集团化办学的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为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发挥作用。

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4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实现路径

现代农业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可以扩大农业产业覆盖范围,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标志。但从当前看,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导致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关系

农业服务产业包含农、林、牧、副、渔各个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具体运行,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对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作用十分明显。现代服务业是用现代经营理念与新的服务方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现代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有机结合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特点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现代农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建设同步,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现代服务业给予相应的支撑和帮助。从当前看,我国现代农业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化农业、农业网络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农业自身的发展,还需要与多个产业融合,实现现代农业的多层次发展[1]。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耦合,以更为紧密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现在服务业参与农业发展,能够确保农业科技研发等相关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现实路径,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二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能够构建更为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能够构建更为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的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二)现代农业是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动力首先,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农业产业不断升级所需要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特别是第三产业大量地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现代农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城乡之间关系看,农村服务业要相对于城镇还很落后,大量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逐渐被边缘化,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低水平状态。随着城市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也遇到了自身瓶颈,诸如劳动力稀缺、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这就需要服务业不断扩展发展空间,逐渐向农村拓展,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再次,现代农业发展也能够为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包含通信、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现代服务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对现代农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作用促进方面:一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技术和信息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是凭借其自身信息和技术优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现代服务业可以为现代农业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2]。二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了生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在现代农业、金融、旅游、保险、物流等多个领域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助于农业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三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对农业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在人力、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农业价格的竞争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这就需要现代服务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耦合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但还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地区差异问题、科学技术运用问题和业态创新不足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越来越紧密,但当前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还缺少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层面,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村金融体制不够完善,政策支持不足,导致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无法推广。从另一个层面看,由于现在服务业的体制机制落后,也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还不够充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龙头企业带动,但由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能够为农民创收的能力也相对不足,很难依靠单一主体实现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可以说,正是由于体制机制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耦合。

(二)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投入主要在农业生产前期和中期,农业生产后期的相关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很多农业龙头企业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在具体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加之相应的员工素质有限,很难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服务,也很难对市场上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导致农户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近年来,我国针对农业领域的服务机构不断发展,但由于多数机构人员单一,服务内容也较为传统,很难为现代农业提供有效信息和服务支撑。当前我国农业仍然属于传统发展模式,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效果。

(三)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业态创新不足农业现代服务业务和发展是农业新业态出现的必然结果,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信息服务业、农业物流服务业、休闲旅游农业和农业科技服务业等等,但这些服务业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更多集中在城市周边农村,由于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在二者耦合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但由于我国多数地区还不具备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业态创新条件,因此也很难催生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业新业态。

(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运用不够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耦合过程中需要科技创新为其提供原动力。但当前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在耦合过程中关键的科技创新动力还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相对较少,导致很多科研项目与现代农业发展严重脱节,加之现有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很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发展,需要从现在农业发展的实际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的现代服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符合农业与服务业相互耦合的发展路径,实现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完善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现代农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耦合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金融支持体系。首先,推进农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主体的现代化,在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应该推进多个主体的协调发展、同步发展,不能只关注个别主体的发展,而应该从农业、农民、农村三个主体入手,构建更为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农业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要从现代农业角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装备水平,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装备供给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应该完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农产品顺利销售创造有利条件。农业服务化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农业服务业的比重,通过农业服务化的水平提升,扩展农产品的增值空间,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降低农业发展风险,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3]。现代农业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应该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耦合,形成新业态,更好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其次,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从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发展的现实需要角度出发,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敢于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的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支农惠农体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为现代农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改变农村现有的支付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提供相应的融资平台,完善农村金融生态发展路径,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的信贷资金范围,通过加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应该对原有的农业项目申报资质限制进行创新,从当前现代农业建设的实际角度出发,为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在招商引资方面应该引入新项目、新业态,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民间金融作用,引导和鼓励外资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二)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当前,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极不协调,已经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从多个层次推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从物流、信息科技、农业科技、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入手,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水平。要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要素市场机制,改善农村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要重点推进特色服务业发展,在提升现代农业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本地化,通过本地化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惠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推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发展。当前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随着现代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很难完成现代农业专业化发展的。如果地方政府对于现代农业干涉过多,不仅很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会制约业服务产业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文件等方式引入合适的竞争机制,推动农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水平[4]。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对农民进行系统培训,对农业技术进行开发和推广,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服务投入体系和机制,同时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因此在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该既注重整体规划也要有所侧重,有效协调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5

关键词:服务业 政府职能 行业协会 法制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80年的21%上升至2010年的43%,上升了22个百分点。而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则达到70%以上。这表明虽然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比重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而且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管理不到位、行业管理落后以及法治水平较低。笔者认为,要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加强现代服务业管理。

转变政府职能并加强政府管理

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外,政府职能不清是影响服务业转型的根本原因。要消除服务业发展体制,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首先,政府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混乱、企业信用度差是现阶段我国服务业市场存在的一大问题。现代服务业中许多行业是新兴行业,缺乏成熟的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如在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中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与现代服务业及其市场运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消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其次,要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如统一区域性的、各自为政的财税政策,加快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在增值税尚未全面征收前,应进一步完善营业税制;规范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内外有别的税收制度,让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二)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人力资源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政府必须从某种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速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信息资源,结合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在培养服务业所需各类人才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服务业提供所需的各类人才。其次,要建立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放宽户籍以及就业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另外,要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的教育。全面建立起以市场准则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

要抓住服务业转移的机遇,统筹国内外发展。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要求我们既要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也要努力成为国际服务业中心,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的同时,还要支持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具有许多承接服务外包并直接开拓境外服务市场的有利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丰富、传统服务产品多种多样,如武术、中医、园林建筑、文化艺术等,同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兴产品也逐步增多,如信息、软件、金融、电信、科技、教育、体育、电影、出版、特色工艺等,这些服务产品都可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四)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

加大投入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保障,在适度增加现代服务业政府发展基金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发展服务业必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应形成灵活弹性的现代服务业机制,从投资、财税等方面向现代服务业提供政策倾斜,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多渠道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以大投入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积极探索用少量政府资金引导、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筹集资金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对服务业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可采取贴息的办法,积极向服务业项目发放贷款,促进其尽快成长;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范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外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五)建设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服务业产业集群是指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等相关联的服务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形成的空间集聚现象。服务业集群发展是现代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现象,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政府应当从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结合城市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积极推动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最终构建自主的城市服务业发展体系。

促进行业协会建设并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行业协会可以把不同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同行企业联系起来,形成真正的行业管理。行业协会在我国服务行业的经济治理中已经开始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其中一些协会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管理体系。因此,完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管理是实现服务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建立行业协会法律体系

确定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是完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的第一步。行业协会如果想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对行业协会进行法律定位。否则,将会严重制约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制定行业协会法,以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现代制造业 态势 融合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特别是指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而现代制造业则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

目前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逐步建立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内在联系,显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既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让企业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又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其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层次:

(一)企业内部的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制造和服务功能已逐步融于一体,作业管理也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一些企业已经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在许多著名的公司中,由于其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很难判断它是否还是一个制造企业,还是应重新划分为服务企业。

(二)产业链上的融合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而这些阶段正是现代服务业的覆盖范围,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效率影响越来越大,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加依靠现代服务业,二者在产业链上逐步融合,既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又使现代制造业能够集中可以动用的各种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

(三)区域内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其在特定地域内的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区已出现产业集群现象。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将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要将金融、保险、物流、培训等生产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紧密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构成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一)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成加速趋势

一方面,现代制造业非主营经济活动的外包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制造业营销网络的形成过程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产品研发、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随着新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在现代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制造业的部门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许多原来的制造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现代服务业来整合其原有的业务,从而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在我国,大城市往往是高新技术的密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区。同时,大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究其原因,因为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者——现代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也正在流向城市;另外,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向大城市集聚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体现出国际化特征

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也相应地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国际转移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项目外包。即把企业的一些辅助型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人力资源等成本较低的国家;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能够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的新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的服务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国际化自然导致其融合发展具有着国际化的显著特点。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要素整合和利用能力较弱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强,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生产要素并不是很丰富,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已经具有很多好的生产要素。但是,我国生产要素的整合和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各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融合。

(二)服务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整体结构不优、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产前研发、设计,产后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缺少完善的服务体系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其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