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软土处理;施工方案;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建筑不得不建造在较松软地基上,因此地基加固课题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真空预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加固软土地基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运用,而且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1 项目概况
M市政道路为城市Ⅰ级主干路,四幅路,双向6车道,道路设计时速60km/h,道路红线宽度60米。道路设计路面使用年限为15年内工后沉降不大于30cm。文章以BK0+000~BK0+400段为例。此拟建市政道路沿线主要为鱼塘、滩涂、河涌及局部填土段。从地质剖面图中可以得到本段地质主要为淤泥、填土,厚度在19~23m。
2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设计
2.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机理
真空预压是在通过抽真空来对加固区域施加压力,除真空压力外无其他外荷载。真空压力通过作用于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内的孔隙流体上,并排出水和气体,使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这样竖向排水体与需加固土体间形成孔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可得,由于总应力维持不变,孔隙水压力的降低值就是有效应力的增加值,被加固土体施加在土体上压力差的作用下逐渐排水固结,土体强度增强。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是,孔隙水和土体空隙承担了上部堆载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隙水压力慢慢消散,孔隙水排出,从而使土体排水固结,强度得到明显增长。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叠加效果,由于抽真空的压力和堆载土荷载作用,使土体中产生水压力差,从而土体中的孔隙水和空气排出,土体得到固结,进而达到地基土加固的目的。
2.2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案比较
项目所在区域地质以灰黑色淤泥、淤泥质土为主,土层中夹薄层砂土或淤泥质砂,软土层的厚度一般情况下都在10~49.5m之间,具有近山薄、近河厚的分布规律。
依照软土层的不同情形,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也比较多样,有浅层处理法、复合地基法、排水固结法等。浅层处理法有换填、抛石排淤等,适用于软土层埋设浅、厚度小的情况。复合地基法有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及控沉疏桩(CFG、PHC)等,施工所需周期相对较短,施工便捷见效迅速,中等厚度软土适合采用此法,加固深度一般小于15m,相对来说造价较高。堆载预压法常来处理比较厚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排水固结法用于处理深度大的土地基,软黏土特别适合用此法处理,造价也比较合理,且对日后开挖市政管网也比较便利。只是,处理过程需要有预压期,预压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预压的土方量也较大,工期相对较长。M新区示范段路基工程软土地基主要以饱和流塑淤泥为主,这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都较差,具有含水量高(60%)、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强度低及厚度深的特点。
按照该市政道路所在区域饱和流塑淤泥的特性,综合空旷的周围环境,经过各方面对比,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施工最为适宜。在软土层地带,尤其是在深厚软弱土层的地区建造高速公路,真空排水预压与自载预压相结合的联合加固方式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作为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的改进方法,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基础上叠加真空效果,具有处理深厚淤泥效果好、造价低、相对堆载预压时间短的优点。在天津地区采用真空排水预压法处理软基的工期,要比堆载预压的工期要节省三分之一。与M新区一河之隔的新区保税区软土地基处理为堆载预压,且已经有成功的软土处理工程案例存在。
3 施工控制
施工区在平均高程为-0.4m的河塘区域,吹填海砂至原区域高程为2.0m,再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进行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主要工序为:平整场地(吹填砂)、铺设砂垫层、打设塑料排水板、粘土密封墙施工、埋设检测设备仪器、铺设真空滤管、铺设两布三膜、抽真空、真空稳压、土方堆载、静压、卸载。膜下真空度需稳压在80kPa以上、粘土密封墙的密封性能、排水板打设深度、排水板通水性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堆载时必须保护密封膜防止漏气,以及在真空堆载阶的对沉降、孔隙水压、水平位移、真空度的监测,这些因素都对软基处理的质量保证十分重要。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系统包括:水平排水系统、垂直排水系统、密封系统、抽真空系统、堆载土系统、监测系统。
4 施工效果分析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基卸载后,对处理过的地基需要进行土况检测,检测项目有:十字板剪切土体强度、土体含水率、孔隙比、粘聚力等。对加固前后原状土进行室内试验。通过土体加固后的检测参数,与加固前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软基处理的效果。
4.1 十字板试验结果分析
M路BK0+120断面与BK0+270断面十字板剪切土体强度试验,采用加固前的原状土与加固后的原状土的剪切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后的软基土体强度前后变化值。
结果显示:BK0+120处十字板试验强度加固前平均值为5.82kPa,加固后平均值为29.26kPa,强度增长了大约5.03倍;BK0+270十字板试验强度加固前平均值为3.62kPa,加固后平均值为26.84kPa,强度增长了7.4倍。由此可见,土体经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后强度增长值明显。
4.2 钻孔取土试验结果
钻孔取土检测分为软基加固前和加固后土体的各类土工参数进行比较来确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基的能力。进行比较的参数主要有:含水率、孔隙比、直接快剪粘聚力。BK0+120段面处的含水率加固前平均值为58%,加固后平均值为50.8%,加固后降低了13.6%;空隙比加固前平均值为1.573,加固后平均值为1.388,加固后降低了11.8%;直接快剪粘聚力加固前平均值为5.8kpa,加固后平均值为12.2kpa,加固后增长了110.3%;BK0+270段面处的含水率加固前平均值为57.2%,加固后平均值为46.8%,加固后降低了18.2%;空隙比加固前平均值为1.296,加固后平均值为1.238,加固后降低了1.0%;直接快剪粘聚力加固前平均值为7.7kpa,加固后平均值为15.2kpa,加固后增长了97.4%,见表1。
表1 BK0+120与BK0+270断面取样土含水率、
孔隙比、粘聚力统计表
4.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后主要效果
M路BK0+00至BK0+400路段经过十字板试验与钻孔取土试验检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从十字板剪切强度可以看出在加固深度12~13m以下加固成效明显减弱。所以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有效处理深度大概在12~13m。
(2)十字板抗剪强度有加固前的3.62~5.82kpa,加固后增长到
50.60kpa~6.9kpa。平均增长了7.70~13.20倍,土体强度增加成效十分明显。
(3)本工程两个密封段从开始抽真空到最后卸载共计经历了11个月,两段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612m和2.936m,真空卸载是固结度为91.3%和94.0%工后沉降量为0.249m和0.243m,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工后沉降都小于30cm,满足道路设计的要求。
含水率由加固前的47.2%~58.8%,降低到加固后的46.8%~50.8%,加固后比加固前含水率降低了18.2%~13.6%。
孔隙比由加固前的1.296~1.573,降低到加固后的1.283~1.388,加固后孔隙比比加固前降低了1.0%~11.8%。但是经过处理后的地基孔隙比仍然处在1~1.5之间为淤泥质粘土。
直接快剪粘聚力由加固前的5.8kpa~7.7kpa,增长到加固后的12.2kpa~15.2kpa,加固后直剪粘聚力增长了97.4%~110.3%。
在经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之后,土体的压缩模量由加固前的2.54~2.15Mpa提高至3.68~2.51Mpa,土体压缩模量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加固前与加固后的比较,软土的抗剪强度和粘聚力都有十分明显的增长,土体的含水率和孔隙比都明显减低。且通过表2中通过分析固结度与工后沉降值,软基处理效果满足道路设计的要求。从而可以看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淤泥土软基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可以大幅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满足道路路基的要求。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淤泥土软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维炳.排水固结加固软基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23.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2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和设计过程中,为了便于基础选型、支护、加固或者爆破方案设计的进行,常常需要评价场地的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岩土体的力学参数以及地质构造等,然后再进行取值。但是岩土工程的性质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其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与其他材料相比,岩体和土体不具有确定的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能,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气候条件、岩土体力学参数、地质构造、开挖形式等因素都会对岩土的力学参数和性能造成影响,基于岩土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场地内的工程地质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存储和分析时,可以对信息管理技术进行综合运用,通过不同形式的信息反馈,可以为对该区域后续的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指导。通过对场地内的岩土工程信息(如地形地貌、地下水分布情况、岩土体土工力学试验数据、地质构造、地下管线分布、地震背景)进行搜集和整理,并以当地的经验和理论公式为依据,管理和存储各个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能等信息,然后进行建模分析和评价,这样就可以得到该场地内的工程地质剖面和平面图,对各层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评价,使其地基承载力得到确!定,从而对基础类型、各项支护和防治方案进行相应地确定。通过对工程地质信息进行不断的积累,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大,覆盖的区域也更加广,这样有利于工程参数、支护、防止方案确定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如图2所示。
2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方案中的实现
对岩土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就是岩土工程施工,工程孔施工、地基处理、以及开挖、爆破施工等都是岩土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当前,我国多是通过现场技术人员凭借既往的施工经验、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图纸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其管理和监督多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但是在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或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与设计方案不相符合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那么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难以保障,在岩土工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岩土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
2.2监测信息反馈和信息化施工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中,监测信息反馈技术和信息化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岩土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进度、资金出入状况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了解中央地方的各种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各类资源,为管理者提供更合理的决策。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每种方案所需的经费以及预期取得的收益进行考虑,并对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出经济效益好、对环境污染小的设计方案。我国岩土工程的评价主要是计算经济效益费用比、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报年限等指标的期望值,并据此进行方案优选。但是由于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使得每种方案的效益和经费都是不确定的,效益和风险并存。不确定性指的就是问题的结果不确定,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带来的后果必须做出相应的分析,对风险做出定量的估算。一般风险管理有以下五个步骤:(1)风险的鉴别:鉴别风险的来源、特性及与行为或现象有关的不确定性;(2)风险的量化与度量:利用概率论等数学知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找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值,找出风险源,并理清楚各个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3)风险评价:使整个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过渡阶段。(4)风险接受和规避:这一步代表“风险决策”。对每一个决策,通过对成本的评估、对效益的估算、对风险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风险的可接受程度。(5)风险管理:这一步代表在(4)基础上进行的“执行”过程,
2.3岩土工程施工中信息管理技术在的优点
使施工记录的集成化管理得到有效地实现并全程跟踪和记录施工过程是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中的关键作用。在岩土工程的施工中,信息管理技术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岩土工程的施工信息进行集成化记录和管理,可以对比分析当前施工的信息和已建工程的信息,尤其对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度高、突发事件容易发生的岩土工程进行施工时,可以以施工场地内地下水位、水质的实际情况以及岩土体变形、压力的变化情况等信息为依据,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地调整,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案。(2)在岩土工程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有助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更加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因为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可以使施工记录的录入和提交更加及时,并且不能随意更改提交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等违规作业现象。(3)在岩土工程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为后期施工记录、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的提交和归档提供了方便,并且促进了施工记录由纸质向电子化方向的转变。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最近几年建筑施工行业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了重要的结构组成。而沿途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岩土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等开始形成庞大的产业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在施工时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仅给施工作业带来了难度,也降低了岩土工程质量水平。此外,质量事故导致整体建设工程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情况严重时也会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1 施工前期的准备
1.1 熟悉现场
在施工之前要安排作业人员分清任务,对施工现场进行熟悉了解。工程负责人要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好安排,项目经理接到岩土工程施工任务对施工队伍合理划分。
1.2 设计安排
设计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和现场负责人广泛交流,对项目施工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以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设计交底工作既可以委托其他组织完成设计,也可由施工单位自行安排人员设计处理,但每种方案都必须要能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
1.3 制定规章
工程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可以引导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避免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一般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对岩土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件包括两大模式:首先,投标用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用于对甲方显示此次施工作业的具体规划方案,其参与投标、接受甲方审查;其次,施工用《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在中标后乙方严格按照标书文件要求施工,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类文件,保证了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进行。
整个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将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点文件,根据文件中的规章准则进行工程管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可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让每个作业人员掌握必须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作业流程的科学性。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设计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对施工图纸、机械设备、人员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后期的正式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1.4 技术调整
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对于不同的项目施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完成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施工准备阶段需安排设计人员对工程技术人员交底,这样可以向施工单位获得施工图纸方面的信息,以尽快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方案。另外,技术人员之间也需广泛交流合作,对同一个项目运用的技术方案更新调整,保证每个小项目都能顺利完成。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的藐视,让每个人都能明白具体运用的是哪一种技术,在使用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当技术交底工作结束后经批准才能投入实际施工,在技术交底时必须对尺寸、工艺深入分析。
2 施工阶段的控制
2.1 控制质量
工程项目正式实施后,工程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保证各项操作流程能满足实际标准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重点为工程质量,这直接影响了施工方案的变更调整。对于一些特殊阶段的施工,更应该掌握严格的控制方案,对重要过程需遵守ISO9001标准加以控制:
2.1.1 一些质量要求高的施工处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完成,特别是施工质量问题更要认真对待。
2.1.2 施工期间要做好不同参数指标的掌控,当参数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则应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2.1.3 各种机械设备的运用或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出现问题后可根据记录信息追究责任;
2.1.4 各项岩土工程的施工都要把握好操作过程,负责人要对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进行协调。
2.2 控制设计
从目前的施工作业情况看,岩土工程施工常会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原先制定好的设计方案变动,对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变更调整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一旦某个方案需要调整之后,工程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协调交流,保证制定的设计方案能够达到实际操作需要。设计方案控制的重点在于对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进行修改,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材料、工艺、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协调,以让最后的施工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2.3 控制设备
机械设备是岩石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控制设备需要从维修、养护、监测等方面进行。工程单位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具体工作安排可从以下几点进行:1)根据施工需要制定管理方案,同时落实到每个环节里;2)为每一台施工设备制定有效的维护方案;3)参照标准对施工设备实施维护、保养;4)设备用完后需尽快填写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维修记录。工程单位要定期做好设备运用的维护,协调好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
2.4 控制检查
岩土工程项目实施后,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1)进货方面。重点对承包产品、采购产品多方检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使用需要。2)过程方面。施工阶段应对现场的各个施工质量严格检查,参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标准完成检查目标。3)竣工方面。岩石工程结束后,也要对现场进行综合检查,如:硬件产品的检验、软件产品等都是工程结束交底的重要内容。
2.5 控制记录
岩土工程施工记录不仅能反映项目实施的进度,在出现各种工程问题后也可以将此作为处理参照。因而,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和保存质量记录,这样可以让各个环节的施工情况记录在案。例: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志、施工记录、检验记录、设备运行和保养记录等,记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做到填写及时、真实、清楚、有效,对质量记录要安排专业人员保管,在需要使用时将其拿出。
综上所言,对岩土工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案是提高施工质量的保证,而过程控制是整个项目控制的重要阶段,工程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1]杨俊峰.岩土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J].中国勘察设计,2009.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勘察;岩土工程;工民建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作为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主要程序之一,必须要走在设计和实际施工的前面,有效地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建筑的基础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岩土参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对象是建筑物所在的场地,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地质与环境的这些变化,对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工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的勘察工作的资料不足
为保证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前要搜集有关的资料信息。这是展开勘探工作的前提,也是帮助提供施工方案、设计手法的有效途径。就目前市场中的设计情况来看,工程中对于勘察工程的布置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样就降低了勘察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例如:一些勘察单位仅凭借业主的叙述就下达勘察结果,不进行实地的勘察;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实地的勘察时不结合施工标准操作,在最后提交的勘察报告中有不符合实际的内容。
2.勘察报告内容失真
我们要在完成勘察之后制定详细的勘察报告,提交给工程单位研究、分析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但是有一大部分的勘察报告的编写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勘察报告中没有任何的科学理论基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关设计施工的具体工作不是内容不全,就是有关内容不准确,这些都给建筑施工的后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勘察报告内容杂乱,缺失一些重要的勘查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勘察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3.勘察效率、质量降低
在进行勘察工作中需要及时对户外和室内测试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勘察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统计概念不清,对岩土参数的统计与研究时产生的异常值没有进行分析,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统计划算,使得后期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大,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2)对勘察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指标掌握不清,这对于工程后期作业的岩土参数的取值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岩土参数值的标准值控制不准确的话,就会使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与要求不符。各方面的数据质量下降,对于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工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问题的策略
1.对工程勘察采取监督和管理的策略
根据目前工程勘察的实际情况,采取监督和管理的策略,加快推广先进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严格审查勘探合同、勘探纲要,注重所递交勘查报告的质量,避免在其中出现数据问题。还要详细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层性质,可以适当的调整地质性好、埋藏厚度大的地区,以便将勘探间距扩大。还要关注野外地层的划分情况,结合颜色、状态、湿度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案。
2.选择适当的勘察方法
勘探的方法有许多种,各自具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结合勘探装备、手段和取样方式等情况进行选择。不能因为要节省工程的成本,在勘察时就随意选用勘查设备,这会使得选择的勘察流程与现场的设备不搭配,不利于勘查工作的展开。由于勘察场地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岩土特征、勘察要求,在编制勘察报告时要灵活运用,既要显出勘察的重点,也要保证编制内容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
3.科学合理的进行资料的编录与整理
在进行完工程勘查后,对原始资料的编录与整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和现场测试、拍照,要逐一进行比对,这可以帮助发现信息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是保证资料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手段。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勘查技术的标准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整理完成后不但要经过技术员的审核,好要通过有关人员的二次审核。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岩土工程;测试方案;存在问题;方法;分析;研究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对于岩土工程更加关注,在整个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证岩土工程测试的质量,因此,岩土工程中测试的提高以及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就对岩土工程中测试要点进行分析。
一、投资决策阶段中岩土工程测试要点
我国一直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中,岩土工程行业一直都拥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岩土工程项目效果以及岩土测试工作质量要求都不断的提高,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对岩土工程测试工作的要求不断上升,在我国岩土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对岩土工程中测试工作进行完善,在整个岩土工程测试要点分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对需求进行满足,必须要将这些需求转化成为一种具有某些特性的特定的指标,原因就在于人们的需求往往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岩土工程中测试必须要将测试质量特征非常多的反映出来。在整个岩土工程中,人们对测试质量管理标准满意度提高的同时,将岩土工程质量经济的特性加强,要同时抓起这两个标准,质量经济和人们要求必须要同时达标,成为了对整个岩土工程测试评定的标准,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要找到岩土工程中测试要点和人们要求之间能够相互满足的一个契合点。
众所周知,在岩土工程测试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岩土工程中测试项目的管理,所谓的岩土工程测试项目就是指决定和选择测试方案的整个过程,在进行岩土工程中测试书编制阶段,我们通常都认为这是进行测试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岩土工程测试地点、岩土工程地区、测试设备、测试方法及测试手段、岩土工程测试执行标准等等来进行确定。而可行性的研究阶段已经分为了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主要是对岩土工程中测试拟建的技术、效益以及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岩土工程企业要委托测试单位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笔者认为,对于岩土工程的估算并不是估算的越低越好,岩土工程估算需要我们根据十分可靠测试数据和资料并且要采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细致合理计算得出来的,只有这样得出来的岩土工程资料才是可靠、合理的。
二、项目设计阶段中岩土工程测试要点
虽然在测试规范技术要求以及规程要求已经十分全面,而且岩土工程的等级划分比较明确的情况下,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十分薄弱,资质等级也不能够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在岩土工程的设计阶段中,越级进行岩土工程的设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仅仅有一两个具备岩土工程设计专业知识的人员能够进行大型的岩土工程设计任务,这样也就导致有些岩土工程设计存在着粗制滥造的现象,他们对于各种支护工程、人工地基以及天然地基方案都不了解,所以要求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管理。在整个岩土工程测试的实施和完成过程中,方案的管理和确定都必须要得到保证,岩土工程测试的设计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就是初步设计阶段,同样也是整个岩土工程测试构思基本上能够很好形成的一个阶段,要求我们必须要按照相关的岩土工程测试项目工程所在地自身价格的水平来进行测试方案的编制工作,将其作为考核岩土工程测试经济合理性以及测试管理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岩土工程项目主要由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岩土工程说明以及岩土工程测试成果一览表等相关资料所组成的,因此,岩土工程测试一定要按岩土工程设计要求来进行测试工作。岩土工程测试设计阶段工作主要的方法包括:推广标准测试以及采用优秀的岩土工程测试标准、应用岩土工程测试方法和原理来进行设计目标关系的协调工作、通过应用技术经济来分析和确定岩土工程测试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将岩土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和降低的措施、完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技术手段的设计和优化等等。
三、项目实施阶段中岩土工程测试要点
岩土工程一直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要求我们必须要保证测试的质量,当测试出现了质量问题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处理,要求我们首先要拟建一个测试要点,如果我们从岩土工程测试要点进行实施整个过程来看,岩土工程测试设计阶段以及投资决策阶段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岩土工程一直都是我国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工程,岩土工程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艰难性都要求我们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对岩土工程测试的实施阶段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实现测试价值最为主要和关键的阶段,因此,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实施阶段中,进行测试要点编制和管理这一个任务要求我们通过对测试要点进行控制,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对于岩土工程测试过程中所检测的项目要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要将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计量认证,以便能够真正的做好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实施工作。岩土工程测试工作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岩土工程测试自身和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动态的控制都是具有层次性的,并且都是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合同控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岩土工程测试整体的实施。
结语: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投资决策阶段中岩土工程测试要点、项目设计阶段中岩土工程测试要点以及项目实施阶段中岩土工程测试要点这三个方面对岩土工程中的测试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将岩土工程测试要点分析这一个理论知识应用到岩土工程工作领域之中去。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深基坑支护 深基坑工程
中图分类号:TV5511.4 文献标识码:A
1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1实际地质的多样性
对于深基坑支护,其安全度受到外界土质压力的影响,由于目前的技术有限,再加上土质的多样性,并不能够精确的计算出所承受土质的压力数值,而且土质是多变的,其内部的含水量、土质密度都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空气湿度大小就会影响到土质表层的含水量,使其迅速变化,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压力数值产生误差,所以,预计算的深基坑支护数值参数与实际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岩土工程实施过程中,就会一直存在危险性。据目前而言,想要计算出精确又或者说是误差极小的数值参数,是极其困难的。
1.2土质取样的随机性
在深基坑支护的结构设计前期,需要对地层土质进行实地取样分析,国家要求,在深基坑支护施工需要开挖的区域范围之内,规范化标准化的进行钻井采集并提取样本,但是样本的提取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因为地层土质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和掺杂性,所以少量的样本并不能完全反应施工工程所处的地质构成,这样,就会使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偏离实际情况,增加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负担和风险。
1.3深基坑的不稳定性
据实际资料数据表明,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会因为受力不均匀,而产生位置移动,而当采取深基坑支护时,在空间上不能对应起来,如果开挖的深基坑是侧重于长度的细长型,或许稍微的空间移动,不会对实际的工程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深基坑是个近似正方形的空间,就是演变成了非常难处理的技术问题,所以在开挖深基坑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护设计,而这种实际的偏移情况是很难完全被处理的,这就需要在空间问题上进行多次测量处理。
1.4深基坑开挖后土质的不完整性
本身土层地质是完整的,因为岩土工程的建设,需要开挖深基坑,由此,破坏了地质土层的完整性,使原本处在受力平衡状态下的土层结构呈现受力不均匀的状态,深基坑支护是以框架或排桩的形式发力,代替被开挖的土壤,实际地质土层还是有一部分是在单方受力状态下,从而导致土壤结构慢慢松弛、流失,土质的不完整性使得深基坑支护的保护力度下降,实际与理论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此,依然不能保持双方的相互平衡状态。
2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的防治措施
2.1 重视变形观测,并注意及时补救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地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
2.2 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2.3 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需要熟悉当地的地质资料,本次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另外,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
3结束语
基坑支护方案繁多,应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地层性质,综合考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选取最优的支护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些重要经验参数必须做试验,取得可靠的现场试验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使设计更接近实际。深基坑支护设计应严格把握“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设计原则。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把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这是深基坑支护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