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发展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发展研究范文1

目前,虽然山东武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山东武术产业管理体制还不够规范,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管理权责不分,而且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保护,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够,存在一定的垄断、保守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东武术产业的发展,导致武术产业的发展明显地滞后于武术运动本身的发展。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东武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建议

我省要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传承发展,科学统筹发展”的原则,积极开拓思路,创新观念,围绕大文化观、大武术观的发展方向,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手段推动山东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快我省武术产业发展应重视武术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尽管武术在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已被列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程,但学校领导对武术课不重视,开课率低,据调查得知“目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只有22.4%的学校非常重视或重视,大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导致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过武术课”[3]。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山东省有400多所中小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但是,武术非遗项目所占比重较低。所以山东武术“非遗”项目应进入大中小学,学校可以聘请相关的民间武术传人来校授课,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武术与文化的结合度,而且能使这些民间武术传人通过教学工作而有收入来源,解决其生计,使其能更加专心于武术的传承与教育研究[2]。

2.2树立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大对武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产业化发展政策理念,通过宏观调控,给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优厚、宽松的政策,规划和引导武术产业化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根据武术产业的动态变化特征和产业竞争政策,打造武术产业集群品牌企业,鼓励和支持具有我省品牌的武术用品发展,打造原创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品牌赛事,比如“山东好汉”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山东省首届螳螂拳锦标赛和“笼行齐鲁”笼斗赛等,适时调整武术文化资源的配置和产业结构。设立“发展山东武术产业专项资金”,按照“以项目为依据”、“以成果为依据”、“以形成产业链为依据”、“以原创产品为依据”作为政府财政扶持武术产业的基本原则。尤其突出对原创产品和拉动武术产业链的项目进行奖励。

2.3充分发挥市场在武术产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对武术文化进行设计和规划。目前,山东已有60多万户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280万,注册资本1.7万亿元,为全省提供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对经济贡献率超过50%,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对山东省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可以促进山东省武术产业的发展。政府要降低武术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武术培训等武术服务市场。如像与教育结合的山东莱州中华武校;与视频传播产业结合的搏击赛事;与服装服饰产业结合的武术器具与服装等等。

2.4重视武术经营人才的培养。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的经营管理和创业能力培养,加强从事武术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培养,构筑武术产业人才发展的平台。例如,在山东省部分高等院校中改革课程设置,对经济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加强武术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对体育类专业学生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和经济、营销、策划等课程,在山东体育学院中开设体育经济专业,把体育学(含民族传统体育)与工商管理类课程相融合;另一方面要人尽其才,给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和空间。以可持续发展的目光,从根源上解决武术经营人才,进而提升武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能力。

2.5建立和完善武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相关产业。前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任李杰曾指出:“武术走市场的路子,就是要把企业管理的方式引进来,经营开发武术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武养武,是武术的根本出路”。由于武术产业的特殊性,政府部门应转变管理体制,由管理向服务转型,做好长远的规划和服务,认真把握市场脉搏,研究武术的本质特征,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在管理模式上,要以间接管理为主,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现武术的市场化运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产业。

2.6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及拓展发展空间。山东武术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树立进入国际市场的信心。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机遇,依托孔子故乡这一地域优势,积极与孔子基金会合作,依靠孔子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5]。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在孔子学院下设武术学院,在山东成立专门的孔子学院武术教练员培训基地,定期向国外派遣武术教练进行国际交流与传播,还要邀请国外学员来华接受武术培训和文化交流、在国外策划武术表演活动、举办夏令营、合作开发外派教练员培训项目等;经常组织一些国际性的交流赛或对抗赛,如泰山国际太极拳邀请赛;积极推出国外国内的武术竞赛表演等。从全方位展现山东武术的魅力与特色,为世界人民所了解接受,从而进一步拓展山东武术产业的发展空间。

3.结语

产业发展研究范文2

【关键词】印度动画;宗教;国际合作;政府扶持

随着2013年动画电影《阿俊:勇士王子》首次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印度动画逐渐依靠特色鲜明的宝莱坞式歌舞元素与本土宗教神话题材,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同时,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完备的动画软硬件设施,大量的动画代工订单开始涌向印度国内,成为近些年印度动画快速腾飞的缩影。回溯其动画的发展轨迹,从诞生至今虽有百年,但真正实现产业化却不足二十载。如今几经浮沉的印度动画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实现了外包服务与民族原创动画的双引擎发展,在当今世界动画市场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印度动画的历史溯源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印度,其文化辐射影响了南亚的广大地区达数千年之久。虽然古印度有着多舛的历史命运,但几千年的积淀还是给当今印度留下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电影技术的发明而产生于20世纪初的动画片,其内容和审美与发祥于人类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一脉相承。法国考古学家普鲁多莫研究发现,早在两万五千年前,阿尔塔米拉山洞岩壁画中就出现了长着八条腿的野猪奔跑图,这可算作是人类首次尝试把动作分解描绘在一张图画上。而在大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阿旃陀石窟中,很多洞穴壁画也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叙事,只不过动作分解的图像被故事情节所取代,比如在同一张壁画中就呈现了国王陷入困境、纳言、退位和离宫四个故事。当把这样的故事内容从洞穴墙面挪移到可以随身携带的木板之上时,一种带有图像叙事功能的装置便由此出现,这就是印度所独有的卡瓦德(Kaavad)神龛。拥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卡瓦德神龛最初诞生于拉贾斯坦邦,神龛是一个可折叠成两块龛门的“柜体”物件,多块铰链链接的木板可以向外翻折展开。讲述者正是凭借逐步展开的木板,按照情节顺序口述故事,与此类似的还有出现在西孟加拉邦的帕图亚(Patua)卷轴画。

不满足于用静态画面讲故事,历史上的印度人还通过皮影与魔术幻灯对动画进行有益尝试。印度皮影艺术在各地广泛流行,特点不尽相同。比如奥里萨邦皮影就一直保留着无色彩、无活动关节的古老形状;安德拉邦皮影的关节则相对复杂,个头也大过其他地区的,其演绎的内容通常包括民间故事和《摩诃婆罗多》这样的民族圣典。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印度皮影,魔术幻灯则大概于19世纪下半叶由西方传入印度。一经传入,很多艺术家便开始利用这一当时十分先进的投影设备进行本土化创造,马赫德奥•帕特瓦尔丹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创造性地运用植物染料把印度古老的故事绘制到了幻灯片上,并于放映的同时,添加对话、叙述、歌词与背景音乐等元素。其中一部名为《哈里什昌德拉国王》的动态故事甚至还影响了照相师巴尔吉,巴尔吉于1913年创作完成了同名电影,开启了印度电影的历史,而巴尔吉本人也被后世尊为“印度电影之父”。

二、国际合作的模式探索

印度动画与本土电影几乎是同步诞生的。继创作了印度首部电影后,巴尔吉又于1915年完成了该国第一部动画短片《火柴棍儿的游戏》的拍摄,之后这位印度电影先驱又先后创作了《会动的硬币》和《无生命的动画》两部定格动画。这三部作品的推出,填补了印度动画的空白,激发了更多人对于动画创作的兴趣。然而,随着印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深陷战争泥淖,本土动画日益式微。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迪士尼动画大师克莱尔•威克斯的到来,才扭转了印度动画创作停滞不前的状况,同时也拉开了印度对外合作的序幕。在电影局旗下的孟买动画工作室里,威克斯指导并与本土专业人员一道完成了动画短片《菩提鹿》的创作,但是这样一种合作仍是建立在边学边制的基础之上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还要从1992年“印度动画之父”拉姆•莫罕执导的《罗摩衍那:罗摩传》说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受到本国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家电影局几乎陷入停滞,越来越多像莫罕这样的专业动画人才开始自创工作室。可是本土动画需求不旺,且相关扶持资金匮乏,很多工作室处境堪忧。此时莫罕带领着他的团队与日本动画公司合作完成了动画电影《罗摩衍那:罗摩传》,吹响了印度动画参与国际合作的号角。

对这样一种模式的探索,莫罕认为:从印度的实际情况来看,为海外市场加工动画是让年轻人有一个成就事业的机会。艺术家的机会很少,与国际合作至少可以开辟出大量就业岗位。1993年迪士尼印度公司成立,标志着印度成为这一动画巨头乃至整个美国动画业的制作工厂。凭借着低廉的制作成本与英语的便利,印度的动画外包服务得以迅速扩展至更多的海外动画公司。当一边的动画服务业绩呈指数增长时,另一边的本土动画人却开始警惕因此产生的民族性缺失,于是国际合作的另一种联合生产模式便由此而生。到目前为止,印度政府已经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签署了电影联合制作生产协议。在此模式之下,印度动画通过借力发力,把本土元素很好地融入作品,并且通过这一模式获得了海外众多给予联合制作动画项目的基金支持,其中提倡“西方身体—印度灵魂”创作观的印澳电影基金就颇具典型性,另外还有比利时弗兰芒音像基金,该基金旨在资助与弗兰芒地区的动画公司合作展开创作的企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本土设有动画奖项的电影节大约有十多个,特别以孟买国际电影节、斋浦尔国际电影节、浦那国际电影节和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为代表,当然还包括FICCI-BAF国际动画节、Anifest印度动画节和银盐动画节在内的动画专项大赛。以这些大型比赛与产业博览会为依托搭建起来的沟通动画创作思想、探讨共同制作与销售可能性的专业平台,为如今印度与各国动画展开国际交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本土特色的吸纳呈现

巴尔吉在推出印度动画史上第一部作品之前,其实就已完成了一部并未公开的记录豌豆成长的定格动画。豌豆作为印度人的日常主食,也成为早期动画人创作的灵感来源。在格纳莫伊•班尼杰执导的动画《豌豆兄弟》中,就讲述了五粒豌豆仁从豌豆荚里滑落后变作玩具闹成一团的小故事。这部作品虽然缺乏情节性,但是把豌豆这一深入大众生活的日常符号置入片中,也是印度动画借鉴本土特色的一次早期探索。1958年,印度国营电影公司动画部推出了一部名为《拉达与克利须那》的作品,该片取材自印度教神话,讲述了英雄克利须那与平凡放牛姑娘拉达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导演尚缇•威尔玛和杰汉吉尔•伯丸格瑞创造性地采用了帕哈里派的细密画技法,使得影片在展现印度宗教文化的同时,还成功扮演了输出本国绘画艺术的角色,堪称印度动画的经典之作。还有一部动画作品也颇具代表性,这便是2010年由玛雅数媒公司出品的《罗摩衍那:史记》。这部作品改编自同名史诗,选取了原作前六篇内容,讲述了拘萨罗国国王之子罗摩从降生到战胜十首魔王罗波那的故事。动画中人物的设定融合了宗教绘画元素,王宫的设计沿袭了莫卧儿时代的建筑风格,动画本身也很好地传达了原著作品的道德价值理念。

作为宗教大国,印度拥有丰富的宗教文本,能够为动画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同时,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宗教故事的选取,不仅扩大了受众的年龄定位,还可以通过在境外的传播,凸显印度的本土特色。当然,如今印度动画对宗教文本也已经不再停留于原封不动的还原式创作,现代主义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其中。比如在《罗摩衍那:史诗》中,重要的男性角色依据现代审美都被设定为拥有六块腹肌和清晰人鱼线的完美身材;《哈奴曼归来》里可以看到关于当今社会与政治的内容,影片中有一插曲桥段,主人公在海中碰到吞食小鱼的鲨鱼,鲨鱼的形象其实就是对美国的一种隐喻,暗示了其在当今世界的统治力;《我的朋友伽内什2》的主人公则拥有与印度教神话里的伽内什不同的现代思想,教义里他对父母满怀谦卑之心,而在动画中他可以对父母提出质疑。印度动画除了在情节构筑上突出了本土化,在视觉风格呈现上也大胆借鉴本土艺术形式。《穆坎德和里亚兹》出自动画家妮娜•萨布内尼之手,作品采用了古吉拉特邦特有的棉贴花工艺,实现了丰富且质感十足的视觉体验。被称作印度版《皇帝的夜莺》的短片动画《自由之歌》是纳拉扬什的代表作品,该片凭借一则与环保主题有关的故事和在印度享有盛名的马杜巴尼绘画风格,获得了包括孟买国际电影节金海螺奖和日本野生生物影展最佳动画在内的诸多国际奖项。另外一位艺术家尼延•多德则把视线移向传统部落艺术,创作完成了动画《金罐子》,这是其“动画与部落艺术”系列中的一部作品,作品充分结合了瓦利部落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部族文化。

四、多方合作的推进发展

据印度工商协会联盟(FICCI)与毕马威(KPMG)共同的资讯报告显示,2016年印度动画产业收入150亿卢比,较前一年增长八个百分点,实现了过往五年的连续增长。如今从政策制定到资金支持再到人才培养,多方合力推进印度动画产业发展的态势已然形成,而政府在这中间起着主导性作用。FICCI在其2015—2016年度前期预算备忘录中表示,要对动画产业实行一系列政府扶持措施,包括十年税收全免政策,取消原创动画开发企业的服务税,以及为参与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提供一半的报销补助等。在地方层面,各邦结合动画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制定出了不同政策。安德拉邦政府正在努力建立风险投资制度,辅以财政激励,为动画企业提供生产成本、租赁、税收和人员奖励上的报销补助,并于海德拉巴市建立起名为GAME(Gaming,Animation,MediaandEntertainment)城市的孵化中心,提供给动画初创企业一个“步行上班、即插即用”的宽松环境。卡纳塔克邦政府则联合相关行业协会于2012年制定出扶持AVGC(Animation,VisualEffects,GamingandComics)娱乐产业发展的政策,拨款五亿卢比建设配套卓越中心,同时采购先进制作设备,给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孵化服务。马哈拉施特拉邦则通过信息技术服务政策(ITES)扶持当地动画产业发展,在最新修订的年度政策中强调:在当地制作和发行的动画电影将免除缴纳娱乐税,并获得相当于电影生产成本一半的资金补贴。从政府层面的政策和实际执行来看,其主要援助资金都流向了动画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至今并未推出具有官方背景的基金项目。企业主导的电影基金项目成为如今一些动画公司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2008年3月,印度领先集团和维斯塔创司率先共同打造出本国首个电影基金——VistaarReligare电影基金,该基金致力于资助那些具有娱乐性、挑战性的并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作品。CinemaCapital公司旗下的创投基金则通过公司一支经验丰富的媒体和娱乐业专家团队,协助评估和确立投资影片。名为“第三只眼”的电影基金,则把投资触角伸向了包括生产、推广和影片分销在内的各个环节,并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产业发展研究范文3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1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相关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中药材涨价的浪潮中,由于链条长、涉及行业广、科技含量高、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中药产业链暴露出许多不协调的现象。如何构建科学的中药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和学界研究的重点。在国务院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下,如何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山西省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值得相关管理层思考的问题。笔者现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山西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产业链升级的途径,以推动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 中药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的生产链条[1]。中药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事中药的研究和经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部门,由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业组成[2]。因此,中药产业链可解释为,围绕人们对中药的各种需求进行分工和合作,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涉及的各种环节而形成的产业链条。产业链结构见图1。

根据中药产品的不同形式(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产业链主体环节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流通与销售等,辅助环节包括与中药有关的研究开发、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政策监管等中药知识产业,各主体环节间通过信息流、价值流、实物流相互依存与制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1041072-02)

约。中药产业链按照中药产品的最终使用形式不同,可分为初级层次(中药材种植)、中级层次(中药饮片加工)和高级层次(中成药生产)。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中药产品附加值增加,带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增强,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在中药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产业,因此,中药产业链是一个由多个相互连接和互相影响的产业所构成的完整的链条。

2 山西中药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几年,山西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18.8%,形成了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中成药、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加工、医疗器械、药包材等门类齐全的医药产业[3]。山特的地理环境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中药产业发展缓慢,中药产业链整体绩效水平不高,已成为影响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产业链各主体环节发展不平衡

中药产业链涉及农业、工业、商业三大产业,中药产品使用形式多样,加工和流通环节多,研究开发难度大,产业链源头――中药材的生长受到自然因素制约。各主体环节发展速度不平衡,主体企业发展水平不对等,产业链发展态势呈现“锥形”。

数据显示,山西省内现有中药材1116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4000余种药材的25%,大宗药材就有67种,尤其是党参、远志、连翘、黄芩等单品种产量占全国40%以上。全省虽有3家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但大多以散乱的小规模农户种植为主,面临“北药”其他种植省区的挑战,如内蒙古黄芪、甘肃党参和柴胡、河北黄芩等[4]。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政策支持,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尚未形成结构合理的中药材种植体系。中药饮片加工环节薄弱,缺乏对中药材的深加工,导致中药材附加值低,每年有超过70%的中药材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等药材批发市场,成为资源输出型省份。中药制药产业发展迅速,拥有生产12个剂型中成药的能力,形成大同、太原、晋中、长治、运城、侯马等6个中药产业集群,并出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药品种,如亚宝药业的丁桂儿脐贴、山西振东制药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太行药业的清开灵注射液[3]。中药产品的流通主要依附于医药产品的销售体系,山西省还未建立大型中药材销售平台。中药产业链呈现出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业组织化程度低,制药工业大规模生产,商业缺乏特有的销售体系的态势。

2.2 产业链各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产业链各主体环节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准则,忽视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沟通和政府政策指导,经济利益的实现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整个中药产业链中,种植、加工、制造、商业推广、研发基本处于分散状态,行业集中度低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由于中药材种植周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导致中药材价格和产量不确定性强。各利益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部分中药商业主利用游资炒作中药材,致使中药材价格飙升;而中药制药企业在政府降价政策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亏本生产,有的甚至被迫停产或减量生产;中药材种植农户为获取经济利益,根据药材价格盲目种植,但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正确判断,种植药材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出现了亏本现象。

2.3 中药知识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山西省有公立中医药科研机构9所,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132所,有18家中药生产企业设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中医药从业人员41300余人。山西医药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2%,与全国5%~8%的研发投入有较大差距。由于研发能力薄弱,专业人才短缺,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不足10家,进入全国制药企业百强的仅有亚宝、威奇达两家。同时,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优势品种少,大多为普药和低端品种[4]。

2.4 产业链信息流不通畅

伴随中药产业链的延伸,保障各主体环节间信息流、价值流、实物流的畅通才能实现产业链整体绩效的提高。中药产业链随着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及其他相关产品实物形式的变化,价值递增。然而,各产业之间以及中药知识业与各产业的信息流通不畅。目前,我国中药知识业尤其是研究开发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部分企业研究部门,缺乏与市场的对接,因此,研究开发成果市场化过程信息沟通不畅。中药材种植户小规模生产,缺乏市场信息,信息获取成本大,农户只能依靠中药材价格的涨跌盲目跟风,难以形成理性决策,导致中药材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脱节。同样,山西省也受限于中药产业链各主体环节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平衡及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传递失真、滞后或受阻,导致中药产业链整体绩效不高。

3 山西中药产业链升级的途径

中药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环节多、产业带动性强、市场需求大、提供就业机会多等特点。中药产业链的升级必将促进产业链结构更加合理有效、联系紧密,进而促进产业链运行效率和价值提高。

3.1 延伸中药产业链

现代中药产业链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涉及三大产业,具有广泛的纵向延伸性和横向拓宽性。中药产业链过窄过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药产品的获利空间。围绕中药材种植,可为种植农户提供中药材种植相关的科技、信息、金融、中介等服务,提高个体种植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可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的生态旅游;围绕中药饮片生产,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保护药材资源、提高饮片的生物利用度、满足患者便捷服用为目标,开发新的现代中药饮片;围绕中药商业,建立中药商贸流通体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强产销对接,提高供销信息的透明度,防止游资炒作。

3.2 拓展中药产业链

中药产业链的拓展主要指改善产业链中产业结构,提高各环节主体的技术含量、资本密集度和提高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提高中药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对于提高中药产业链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首先,改善现有的以企业为主的创新研发体系,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制定中药产业的扶持性政策;其次,山西省应加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质量标准、中药现代制剂技术与名优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改变中药剂型以传统剂型为主和具有山西特色的定坤丹、龟龄集等名优产品品牌美誉度与销量不符的现状;其次,加大对中药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3 整合中药产业链

整合中药产业链是指根据社会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合理配置各环节主体间生产要素,提高其联动性,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使产业之间发生聚合效应,理顺中药产业链,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首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中药产业链。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与中药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牵头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和生产。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中药大企业集团,打造“晋药”品牌,促进山西中药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其次,建立高水平的中药交易电子信息平台,提高种植户和企业在中药销售、定价及其他交易活动的主动权。避免出现作为山西的道地药材――潞党参省内交易价格远低于国际贸易市场价格的惨状[5]。

第三,利用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的契机,整合政府、科研院所、中药制药企业、医药物流和流通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各方资源,完善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制剂、生产、流通等规范化体系,针对影响中药行业协调发展的瓶颈,制定切合山西省省情的中药产业政策。

4 结语

作为山西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中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改善各组织、人员和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分散的行为变为集体的行为,无序的行为变为有序的行为,冲突的行为变为合作的行为,以保证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产业链角度深刻认识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便为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 22(11):35-42.

[2] 闫希军.现代中药产业链管理系统研究[M].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32.

[3] 赵光国.加快实施“晋药战略”促进山西医药产业转型跨越发展[J].前进,2010,19(12):19-20.

[4] 周然.振兴中药科技产业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N].山西日报,2011,5(23):C2.

产业发展研究范文4

摘 要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总值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但由于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自身文化产业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受到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调控、各种政策及制度的制约。本文从安徽省文化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较为客观的分析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安徽省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在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方面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状态。本文进一步指出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巩固各方面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从观念和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资源配置 优势产业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国内的文化产业已经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已经凸显其重要性。“十二五”计划中指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扶持,包括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政策的完善。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其发展程度已经初具规模。本文根据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弊端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根据自身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改进和发展对策。

一、安徽省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总值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并且产量也逐年增加,无论是影视服务业、出版发行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还是由文化产业所带动的文化用品、设施方面的产品具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安徽省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从完善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着手,进而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目前,全省影视服务行业和新闻文化行业发展突出,加强巩固影视和新闻文化人才的培养,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注入具有专业水平的新鲜活力人才。安徽省广播电视产业也具有着丰富的资源,其下属省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和企业为省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播电视业也带动了旅游业、广告业等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在注重事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安徽省在文化出版方面也异军突起,在出版行业中形成较大的飞跃,存在着以老子和庄子等思想家为代表的文化资源。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理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文化旅游正迅猛发展。而民俗文化满足了游客的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因而它能带动整个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兴盛和发展。此外,有着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这为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好安徽省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不明显

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不明显,无疑阻挠了其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对附属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出版业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发展上相对较为落后,还不具备区域性影响力。相比较湖南卫视和香港凤凰卫视而言,安徽省文化产品的题材选择明显趋于单一化,没有体现出安徽特色,并且文化品种过于单一和分散。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和安徽省现有旅游文化资源相协调发展。这都不利于安徽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2.安徽省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着产量小,资源分散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安徽省的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难以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使之停留于表面层次。许多文化企、事业单位还处于自负盈亏阶段,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组织方式相对落后。另外,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文化产业的城乡差异显著,大部分文化产业都集中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地区,而乡镇等地的居民文化生活发展相对滞后,并较为单一。此不平衡发展现像主要在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完善所导致。

3.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制约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总体上来讲,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娱乐和消遣,而是逐渐向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市场进军,由此衍生出大量的音乐厅、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展馆。但是民众的文化消费水平所占比例并不占优势,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文化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素,无疑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4.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我省的文化资源丰富,但难以做到推陈出新,使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长期以来,我省的文化产品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以影视题材和动漫题材为例,难以结合我省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来进行创作,作品所展现的创造力不足,并且缺乏原创作品。另外,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省文化旅游业虽然属于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在旅游文化业方面也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的局面。因此,把我省令人羡慕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由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资源配置问题来看,安徽省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利益来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1.加强文化产业重要性的宣传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今我国社会物质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逐渐重视文化生活的发展。安徽省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进一步提高大众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可以将出版业、新闻业和电视产业结合起来做普及和宣传,加深公众对文化产业理解和重视程度。进而根据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文化市场。让文化产业深入民心,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紧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更好的对公众进行服务。

2.政府应大力推行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要想改变安徽文化产业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首先应引起政府的重视程度。适时加大政府对产业文化发展的决策及监管力度。另外,发展文化产业应从提升公众文化产业建设意识着手。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对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文化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开发。

政府政策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根本所在,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根据本省文化产业的结构,出台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应放宽对文化类企业的相关政策。采取税收鼓励政策,吸收各类资本的投入,迅速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如音乐厅、民间戏曲艺术馆、艺术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逐步建立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文化产业形式。与此同时,政府应根据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整文化布局结构,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以及合理化。

3.深化文化产业内部的人事改革

人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对任何产业或企业的发展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事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从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建设。首先,在我省较为薄弱的出版业和新闻影视业方面尤其应引起重视,加强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并对原有的员工实行培训制度,进一步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来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中的管理更为重要,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高效的管理队伍来协调其内部发展。使文化产业的专业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4.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主体作用

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已经初显规模,由于本省的地域和经济发展情况的限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局限性,但文化旅游业尚存较大的发展空间。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扬长避短,在巩固各方面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更应致力于开发文化旅游业。

安徽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不乏自身特色。其中徽州文化在内涵和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并且对中原一带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通过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文化旅游正迅猛发展。而民俗文化满足了游客的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因而它能带动整个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兴盛和发展。通过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演、展览以及传承人现场展示活动,展示原生态民歌、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节庆风情、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等。在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能够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加大对独特景点的开发力度,发挥地理优势,使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进行结合,进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进行旅游观光。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成为安徽省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安徽省的文化旅游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对于地域的经济发展能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成武,杨洁,杨晨,汪莉,华兴顺.安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思考.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5(28):7-9.

[2]束俞俊,汪传雷,汤楠.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皖西学院学报.2008.6(24):47-51.

[3]沈跃春,刘永弘,何平.安徽民营演艺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7):14-18.

产业发展研究范文5

一、梧州市加快生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推动梧州市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梧州市的经济社会有较快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需要生产业做支撑,需要加快生产服务业中研发、设计等部门的发展,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步伐。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中的知识经济、新经济等生产业,逐步改变粗放的工业化进程,走上现代化工业道路。通过生产业做支撑,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才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服务创造价值、降低成本、降低资源消耗、提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贡献,促进梧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有利于增强梧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业经济建设活动,梧州市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但是仍面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附加值低等矛盾。同时梧州市经济发展不仅面临内部的资源、环境等条件制约,也面临日益增加的外部摩擦。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业,对于增强梧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研发等生产业,有助于加快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的交流与传播,加快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中试和推广,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金融保险、风险投资等各种生产业,能够减轻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压力与风险。同时,生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支撑作用,也将推动创新成果在各个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升创新对各行业领域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转变梧州市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梧州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近年来,随着梧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梧州市加快发展生产业特别是商务服务业,可以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可以推动生产供给的优化,提升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非价格竞争力,从而摆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二是可以推动需求结构的改善,从而实现内需、外需平衡发展,减轻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三是生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将有力推动梧州市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

4.有利于梧州市走新型工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作为广西著名的轻工业城市,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梧州市加快生产业的现代化,有利于摆脱以往的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中间投入,占领经济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二是有利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再生产过程的应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是创新和效率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升级,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从而有利于梧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梧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现状

由于受工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梧州市生产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随着梧州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产业发展的速度有所加快,生产业增加值不断增加,2012年,生产业增加值约95.8亿元,占梧州市第三产业的47.3%。生产业的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产生了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越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行业,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计算机服务和商务服务业的效益尤为明显。

三、梧州市生产业存在问题

虽然梧州市服务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梧州市的生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1、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进步,制造业的生产是服务业生产的产品重要的需求来源,只有发展了制造业,才能支持生产业巨大的消费需求。梧州市制造业近年发展较快,但是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此外,梧州市农业比重偏高,而且专业化程度低,这都抑制了生产业的需求。

2、行业结构欠优。随着信息技术等大量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及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梧州市生产业中产生了一大批新兴行业,有效地改善了行业内部结构。但是梧州市服务业仍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为主。高新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虽然今年取得一定发展,但整体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金融业、软件业、证券业等新兴行业为主的生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反差。

3、技术水平不高。梧州市从事生产业单位较多,但是以小企业居多,科技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提供的只是知识和技术服务链上的低端服务产品,未形成集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推动者、使用者和传播者于一身的良好运行机制。

4、中高端人才缺乏。生产业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对人力资源有较高的要求。技术推广、软件开发、电子商务、金融创新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目前,梧州市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高素质、高层次的服务业专业队伍尚未形成,生产业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所以发展滞后与市场和环境的发展变化。

四、加快梧州市生产业发展的对策

1、确立梧州市生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梧州市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确立梧州在西江经济带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其战略选择之一。因此,在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重生产、轻服务,重视制造业发展、忽视生产业发展的错误做法。充分认识生产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的特点,通过加快生产业的发展,实现梧州产业结构提升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稳步推动生产业对内对外开放。梧州市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局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服务业同一行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加大生产业领域的战略引资力度,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跨国公司来梧州设立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等。

3、加大对生产业的扶持力度。梧州市要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产业、涉农服务业、金融业和新办服务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所得税抵扣优惠。梧州市要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优先安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生产业项目。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生产业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4、加快生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生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特别是金融服务、软件开发等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梧州市必须要加大对生产业人才的开发、培养。鼓励梧州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开设与梧州市特设生产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如宝石设计、物流、科技服务、休闲养生等专业。与国内一流的服务业管理院校签订生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选派人员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管理培训。采用多措施促进海内外高级服务业人才落户梧州。对符合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 在工龄计算、职称申报、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与支持。可考虑建设梧州市高级人才公寓或专家公寓, 以优惠的价格出租给引进的高级服务业人才、研发人才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1(12)

[2] 邓丽姝.北京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路[J].特区经济,2007(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项目号:SK13LX474),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产业转移中心,梧州学院国家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梧州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D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欧建峰:(1980-) 男,汉族,湖南岳阳人,梧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吴启贤:(198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梧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产业发展研究范文6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策略;滑雪

冰雪旅游产业并不是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一些欧美以及日韩国家早就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起初因为地域环境的关系,冰雪旅游产业在黑龙江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黑龙江人民也借助这一特点积极的建设了许多大型的冰雪旅游景点,黑龙江因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冰雪王国”。但是随着冰雪旅游产业的热度,许多地区都开始增设冰雪旅游项目,甚至还有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都选择去体验国外的冰雪旅游项目,所以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遇到了瓶颈。

1.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因为地域环境的关系冰雪产业一直都是黑龙江人民主打的旅游产业,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从冰雪产业的打造开始便大大小小的吸引了许多游客,甚至还有一些国外游客慕名而来,黑龙江省在这样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冰雪王国”。但是随着各大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黑龙江旅游产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旅游资源方面

黑龙江省之所以冰雪旅游产业如此发达,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该省分所存在的天然地理优势,因为黑龙江的冬期比较长,它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冰雪资源,而且冰雪还与广阔的山地结合起来,呈现出“雪山景观”,而且黑龙江冬天时气温十分低下,所以在制作冰雕等一些冰雪景观的时候有着其他地区没有办法比拟的绝对优势。但是黑龙江的自然地理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黑龙江冬天的时候气温过于地下,所以导致许多雪场上的冰面质感过硬,这样就不利于制作滑雪场。而相对于吉林省多个地区来说,他们的积雪时间比黑龙江省要长很多,而且雪地的质感也非常合适,所以在滑雪场这一块黑龙江便打下场败仗。而放长眼光与外国相比,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也甘拜下风。像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山丘数量十分丰富,而且坡度也比黑龙江的更有幅度,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和韩国属于大陆性海洋季风气候,所以它的冰雪资源要比黑龙江好得多。从上诉的分析我么可以发现,黑龙江虽然占据了我国大部门冰雪产业,但是在冰雪旅游资源这方面却输于许多附近的省份,而且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冰雪产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2旅游产品方面

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最有名的几大旅游产品包括“冰雪主题公园”、冰雪艺术展以及一些滑雪场等等,其中冰雕、雪雕以及滑雪场是在国内外都出了名的旅游产业。但是想对来说,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仍然比较匮乏,游客感觉在这里享受不到全面的冰雪体验,进而导致许多客源都被其他冰雪旅游地区抢走。在旅游产品这一块许多地区都已经学会利用当地特色的资源优势来进行建设,例如吉林省利用当地的雾凇资源和滑雪产业精妙的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了更为刺激的化学体验;而许多地区还借助地下水资源的特点推出了“冰雪温泉”等众多新颖的旅游项目。而相比国外的冰雪旅游产业更加完善,许多新奇的雪地摩托车、雪地滑翔以及动物雪橇等项目赚足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眼球。

1.3旅游设施方面

据数据调查和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大大小小的构建了上百个滑雪场,不同类型的滑雪通道更是高达数百条,而且大多数的滑雪场都已经结合了索道、食宿等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与其他地区的旅游产业相比这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冰雪发展优势。但是随着黑龙江临近省份冰雪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许多省份都开始加大对自身旅游产业设施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地区的设备和建设质量已经开始紧追黑龙江的尾巴。而与国外相比,黑龙江省还是毫无悬念的打了一场败仗。就拿黑龙江引以为傲的滑雪场来说,但是光日本高端滑雪场的比例就已经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还结合了吊箱索道,进而让许多前来滑雪的游客免收寒风的刺激,由此看来在旅游设施方面黑龙江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黑龙江冰雪产业的服务质量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许多人选择消费不光光只是看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对服务态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因为前来旅游的人大多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或者是国家,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快乐,如果服务质量太差那么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消费者的心情以及消费意愿。在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管理太过于粗放,许多服务人员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服务顾客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使得许多顾客来了之后因为对服务态度非常不满而拒绝再做回头客,这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冰雪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国外的冰雪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他们往往都有一定的服务工作制度和体系,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旅游产业服务的质量。

3.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对策

随着世界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因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这基础上必须要针对现阶段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不足和弊端展开优化和改善,积极的利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来不断丰富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这样才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该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借助新颖的旅游产品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3.1打造冰雪旅游产业链

黑龙江省丰富的冰雪资源是该省旅游产业发展最引以为傲的优势,在这基础上,围绕冰雕、雪雕和滑雪场这些现有的旅游产业项目还可以打造食、住、娱乐、购物和运动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以此做到充分利用冰雪资源来全方位的丰富旅游项目,以此不断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服务和旅游体验。例如,在购物方面,可以新增一些冰雕、雪雕甚至是滑雪场的宣传模型,而且因为黑龙江气温较低,也可以主打羽绒服卖场,让前来旅游的顾客可以在这里淘到一件温暖的大衣;而在住这一方面,因为黑龙江天气严寒,所以酒店的保暖设施一定要十分充分,这样才能让投宿的顾客感受到温暖。

3.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黑龙江省是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它却开始停滞不前,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资金的匮乏以及许多冰雪旅游从业者经营理念的落后。作为一名冰雪旅游产业的经营者,首先必须要意识到旅游设施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最根本的因素。而针对建设资金匮乏这一个问题,经营者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筹资:①大力发展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赢得政府扶持;②组建冰雪旅游产业投资项目,吸引更多社会上企业家前来投资;③利用一些消费渠道如购物、住、行的方面来凑集资金。

3.3打造特色冰雪旅游产品

要想打造好旅游产业那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吸引游客的眼球,所以可以说游客的需求是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最根本的走向。在这基础上经营者必须要结合游客的心理充分的学习一些国外冰雪旅游产业发达国家的经营经验来引进一些雪橇、雪上摩托车等一些运动竞技性较强的项目来吸引游客。

4.结语

总的来说,要想将旅游产业发展成功那么最重要的便是要激发游客的游玩兴趣,在这基础上除了不断丰富冰雪产业的设备之外还必须要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以此给游客更加愉快、温馨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冯秀梅,徐淑梅,陶涛.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完善分析[J].冰雪运动,2008(2):86-89.

[2]徐淑梅,张德成,李喜娜.欧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6):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