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渔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渔业研究

海洋渔业研究范文1

关键词: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滨海新区;天津市

海洋渔业是滨海新区经济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成上升趋势,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多重约束下,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上升势头有所下降甚至倒退,渔业产量下滑影响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渔业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优化。

一、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渔业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进

2014年底,天津市海洋经济总值达到5027亿元,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为13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0.26%。2014年天津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0.90万吨,较之2013年增加2.36%,2013年水产品产量为39.86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9.2%,水产品产量逐渐稳步增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到23.9299亿元,其中渔业生产总值(现价)为10.9960亿元,占滨海新区第一产业的45.95%,所占比重较大,与2011年相比而言,农林牧渔业增加了9.3790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4.1981亿元。与全市相比,2012年天津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75.62亿元,渔业生产总值为61.66亿元,其中滨海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市6.4%,渔业产值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17.83%。到2013年,天津市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412.36亿元,同比增长3.8%,渔业产值达到73.20,同比增长5.4%。

(二)渔业结构比重逐渐上升

2011年天津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349.48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79.87亿元,2.46亿元,98.52亿元,58.61亿元,10.03亿元,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15:0.007:0.282:0.168:0.028,2012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22:0.007:0.28:0.164:0.027,2013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3:0.075:0.263:0.178:0.025,渔业产值结构从2011到2013年分别为16.7%,16.4%,17.8%,渔业比重稳中有进,渔业结构在数量关系上呈上升趋势。与天津市整个地区相比,滨海新区2012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3.9299亿元,农林牧渔产业结构比为0.27:0.002:0.273:0.46,其中渔业产业结构占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海洋渔业总量逐渐上升,海洋渔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滨海新区海洋渔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天津市海洋渔业水产养殖面积4.13万公顷,海洋渔业生产总值为7.9亿元,与全市相比,滨海新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0.89万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22%,其中塘沽水产养殖面积为2014公顷,汉沽水产养殖面积1129公顷,大港海水养殖面积5733公顷,淡水面积为5107公顷,水产品产量5.3090万吨。到2014年末,滨海新区已兴建了10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业,石斑鱼,大菱鲆等水产品年产量可达万吨,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为例,该镇以打造新区水产集聚区为目的,加快发展工厂化水产品养殖,目前已有水产养殖面积9800亩,海水养殖面积6600亩,淡水养殖面积3200亩,海水养殖占比较大,设施养殖企业达41家,主要从事海水产品养殖,海珍品养殖,及育苗孵化作业。渔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捕捞致使近海资源衰竭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存在着衰竭的现象。由于近30年来渔业资源开发几乎是消灭特种式捕捞,导致大量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获物常年处于低劣化状态。

过度捕捞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起初捕捞的目标是海域中个体大、价值高的鱼类,当系统中这类的鱼类资源枯竭时,捕捞的目标是转向相对价值较小的物种,而当这种资源也消耗殆尽时,捕捞的目标则转向下一级。这样海域中所有的资源都趋于枯竭,渔业资源等级退化。

如今海区的鱼群分布密度日趋降低,比20世纪50年代降低了80%。获取的鱼类中传统经济鱼类日趋减少,日益衰退趋势加快,较之前年份更多为个体小、价值低的鱼类,原本优势鱼类转变为稀少物种。

(二)海域环境日趋恶化

海域环境是近海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环境。海域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海洋渔业的前景与发展,而我国日趋恶劣的海域环境,严重限制了渔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天津市滨海新区近海海域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的未经处理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废物是造成海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度天津市1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陆源排污口达标次数仅占监测次数的8.5%,低于2013年,达标率较低逐渐下降,排污情况严重,对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入海排污口排污监测数据表明,氨氮超标率达50%,铅超标31.8%,石油类和泵超标率均为27.2%,对海水污染较大,滨海新区近海水域环境不容乐观。第二,目前新区大面积、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格局也造成了对海域环境的严重破坏。近海水产品养殖以高投放、高施肥为主要方式,未被吸收的饵料以及鱼虾粪便、残骸沉入海底,滋生大量细菌病毒。加之养殖密度大、海洋自净能力差,污染得不到控制,导致滨海新区渔业资源的衰退。

(三)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渔业信息化是指将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渔业生产活动中,推动渔业现代化进程,对渔业增长起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通过提升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来推动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是海洋渔业深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的相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综合能力差;相关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快速、准确地发现、解决问题;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脱节;相关技术推广较为滞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着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成本等因素限制,养殖业遥感技术监测不能大面积实施,渔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都阻碍了海洋渔业信息化发展,因此,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对于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从以下五个角度探讨:明晰产权,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加大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以渔业科技园区发展来带动海洋渔业经济进步;发展现代远洋捕捞渔业;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

(一)明晰产权,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制度

产权不明晰是造成海洋渔业捕捞“公地悲剧”的原因之一,由此而引发海洋生物性递减,资源衰竭等问题,首先,要明晰海洋捕捞产权,将海洋渔业资源的使用权和拥有权分离,使渔业资源产权实现市场交易,尽可能的达到渔业资源最优开发利用。其次探索个人可转让配额制度,防止过度捕捞。第三,按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来制定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与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海洋渔业管理制度体系,使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保护,增殖,开发和利用等有法可依,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第四,严格制定科学的捕鱼量,建立合理的休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及鱼苗的生存,降低渔业资源的总捕捞量。

(二)加大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要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减少渔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污染排放,为海洋生物生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从制度角度限制人为的污染海域环境的行为,减少海洋渔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海域环境污染。第二,建立滨海新区涉渔工程项目的生态补偿机制,降低对近海水体的污染,加强对海域水体的检测,提高应对海洋渔业事故的突发应急能力,比如石油泄露,赤潮等灾害,提高预防控制能力,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此外,建立涉渔生态保护区,充分发挥滨海新区近海资源优势,推广生态海洋渔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及海洋休闲渔业

伴随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装备的级别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提高海养鱼业产值,提高海水产品产量,发展匹配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海洋渔业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的方向和领域。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完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不断提升和改进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从外部硬件设施上提高海洋渔业装备信息化水平,加强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装备和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海洋渔业养殖、捕捞效率。从软件条件上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创新海洋渔业发展方式,销售模式,提高R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作用。

其次,海洋休闲渔业将旅游、观光,休闲协调起来发展,实现了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创新了海洋渔业发展业态及模式,对于提高渔民收入,壮大滨海新区渔业经济作用巨大。首先,通过海上垂钓,海底观光,水族馆观赏,渔家乐等休闲活动与渔业作业生产相互渗透发展,激发海洋渔业发展的潜力,推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其次,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带动新区海洋渔业结构升级,促进渔村环境整治改善,加快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打造滨海新区海洋渔业经济升级版。此外,大力发展新区海洋休闲渔业还必须发挥新区资源优势,突出新区特色品牌;提高新区渔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等进一步实现滨海新区海洋渔业高质量高层次发展。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将滨海新区海洋休闲渔业服务,渔家乐,渔业景区参观等项目进行网络营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消费,既带动了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也有利于形成滨海新区新的产业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权锡鉴,花昭红.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王淼,刘勤.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外部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7(09).

[3]中国政府网站.2014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http:///tjep/ConInfoParticular.jsp?id=56430,2015-05-18

海洋渔业研究范文2

一、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取得的成绩

(一)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施“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的战略,辽宁、山东两省充分发挥地处辽东、山东半岛和北黄海、渤海湾的优势,利用浅海、滩涂积极发展水养殖业。1996年,辽宁、 山东两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259.7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43%和54.5%。 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两省又积极开发海水增养殖业,实施了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辽宁省自1985年开始生产性放流以来,共放流1~3厘米幼对虾125亿尾,回捕产量达1.9万吨,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 社会效益达2.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0,居全国领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生产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大连市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全县底播增殖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杂色蛤、魁蚶等品种,产量共达8万多吨, 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底播增殖为主的海底庄园。山东省长岛县的海水养殖区现在已由近岸浅海扩展到深水大流海区,养殖品种由传统的海带、扇贝扩大到鲍鱼、海参、虾夷扇贝等海珍系列养殖,养殖形式也由单一的筏式养殖转变形成为海上筏养、海底播养、陆上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岛周围70万亩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的“蓝色牧场”。1996年全县海产品产量3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20.87万吨,养殖收入6.58亿元。 浙江省在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之后,也确立了以养殖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海水养殖取得显著发展。1996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5.82万亩,产量达39.51万吨,列全国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渔业公司和象山港渔业公司,分别从福建省引进欧鳗和大黄花鱼种苗,采取大面积海水人工养殖,并获得成功,由于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将会有更大发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捞机制,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浙江省濒临东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达34050万亩, 是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两倍多。著名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342.1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259.72万吨,居全国首位。针对我国近海传统鱼种结构的变化,浙江省积极采取对策,使海洋捕捞结构从以沿岸近海为主,初步实现了向外海发展的转变,远洋捕捞作业已发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外海渔获量已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1%。远洋渔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具有了一定规模,去年产量达13.4万吨。

(三)积极开发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辽宁、山东、浙江三省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本省水产品保鲜加工业的迅速掘起。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今后海洋经济增值的发展方向。为瞄准国内国际市场,浙江省首先发展冷冻小包装和方便食品,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海洋药物等产品,使水产品获得显著增值。1996年,全省水产品加工总量达60余万吨, 加工产值63.8亿元,水产品加工综合能力列全国前茅。

二、对我国水产品需求潜力和海洋渔业资源潜力的分析

据农业部渔业局测算,1995年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0.5公斤,人均消费量为11.6公斤,但消费极不平均,沿海地区有的高达40公斤,而内陆一些地区人均消费不到1公斤, 所以内陆地区水产品的消费潜力是很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食鲜味美的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按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水产品消费来计算,5年就需要增加600 万吨的产量。 而根据有关部门预测, 今后几年每年人口将净增加1400万左右,满足新增人口对水产品的消费就需增加水产品产量16万吨。因此,应充分挖掘渔业资源的潜力,以满足人民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提高养殖单产的增产潜力

我国海水养殖单产整体水平不高。“七五”期间,海水养殖单产平均为442斤/亩;“八五”期间,海水养殖单产已提高到677斤/亩。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迅速发展,相应的良种体系、渔用饲料体系、病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优良品种的引进及池塘改造等,“九五”期间,我国海水养殖单产达到800 斤/亩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扩大养殖面积的潜力

我国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约为2亿亩, 按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可进行人工养殖的面积为4000万亩。到1995年止,已利用的浅海和滩涂面积为1074万亩,仅占可养殖面积的26.8%。由于养殖技术、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于养殖的面积将不断扩大。如:山东省长岛县就已在30~40米水深的海域进行养殖,并获得成功。另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我国近海30米等深线所围浅水面积为4.8亿亩; 40米等深线所围浅水面积6.2亿亩。由此足以说明, 我国扩大海水养殖面积潜力是很大的。

(三)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资源的潜力

据资源调查,我国部分外海还有一定的渔业资源蕴藏量。仅南海外海海域就有近100万吨。稳定近海,调整远洋捕捞结构已势在必行。 外海海域特别是公海海域渔业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同第三世界国家渔业合作的日益发展,远洋渔业产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资料,预计到本世纪末,远洋和外海渔业产量将增加50万吨。

三、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近海捕捞过度,造成渔业资源渐趋枯竭

近海捕捞是一项投入高回报率也高的产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我国渔业生产管理机构的执法力度又相对薄弱,因此海洋捕捞出现了无度、无序的现象,造成我国海洋渔业传统资源渐趋枯竭。以舟山渔场为例,大、小黄鱼和墨鱼等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带鱼也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如1996年冬汛结束后, 在捕获的带鱼中, 每尾在100 ~150克的占一半左右,而且渔业总产量中带鱼比例与1995 年同期相比下降一成多,比上年减少4~5万吨。

(二)渔业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受综合因素影响,海区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渔业病害日趋严重。对虾、扇贝、鲍鱼、海带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病害影响,且危害品种有扩大蔓延之势。1993年爆发流行性虾病后,全国对虾产量由1991年的22万吨锐降至1994年的6.4万吨,养殖、加工、 销售等环节累计经济损失年均达100亿元,对虾养殖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极大地挫伤了虾农养殖积极性。虽然一些地方坚持以防为主和以混养为主的方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大面积对虾养殖病害的防治,至今仍没有某个地方或单位研究出彻底有效的解决措施。渔业病害已经愈来愈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我国近岸海洋污染日趋严重

渤海、东海、黄海近岸海域都不同程度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污染。其中,陆源污染占整个海洋污染的80%,船舶污染占15%,海水养殖、海洋矿藏开发造成的污染占5%。污染造成的后果是海水富营养化, 诱发赤潮。如辽宁省1996年出现赤潮32次,每次最长时间达7~8天,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严格执法,加大实施休渔制度的力度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应加强对海洋渔业捕捞的管理,严格划定我近海休渔区域,建立健全休渔制度。据了解,浙江省舟山渔场在对带鱼实行了两个月的休渔期后,今年捕获的带鱼普遍比往年大出一指宽。辽宁省今年比往年晚一个月捕获海蛰,增收5 亿多元。这充分说明休渔制度有效可行。因此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执行休渔制度,以确保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组织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加强渔业病害的防治研究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面积的海水养殖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找到立竿见影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建议国家科委与沿海省、市、县各级政府,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积极扶持科研院校加紧进行渔业病害防治的基础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计划,以确保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从大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用于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良种的1亿美元专项经费, 划出一部分用来支持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

(三)在黄海北部海域建立渔业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海洋渔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海洋特色;专业市场;群岛新区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2013)06-0095-04

一、专业市场的相关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对专业市场的研究和界定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提法,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专业市场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从市场成长的历史角度出发,认为专业市场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经营者、以一种或几种有连带性的商品为主要交易对象、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方式,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商品交易场所(孙家贤,1992);从产权特征和产品特征出发,把专业市场定义为一个由市场所有者提供销售场地及有关服务,有许多货主销售具有互补关系的一大批商品的场所(陈理元,1996);强调专业市场现货销售的特点,把专业市场定义为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工业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替代性工业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郑勇军,1996)。

二、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海洋特色专业市场的优势

(一)政策机遇

任何专业市场的建设与开发都要紧跟区域产业政策的调整,如果跟不上区域产业政策调整,那么专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堪忧。现阶段,舟山培养和发展海洋特色专业市场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区域政策机遇。从国家层面上看,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新区,是我国首个群岛新区也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程度最大的海关特殊的监管区,其总体定位为利用综合保税区特有的功能及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生产区的重要载体。从浙江省的整体规划上看,舟山群岛新区在功能定位上被定位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资源优势

舟山作为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根据统计,舟山全市拥有岸线2444公里,港域内适宜开放建港的深水岸线54处,总长282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5米的岸线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107.9公里,舟山海岸线占全省35%,深水岸线更是占全省的55.2%(袁甲,2011)。丰富的岸线资源为舟山发展临港工业、港航物流等提供了优良港口物流条件,特别是大宗商品的集散,为舟山培育和发展海洋特色专业市场提供优良条件。另外,舟山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品位高,有集海岛风光、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突出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据统计,2011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24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13.4%和179.5%,年递增率为16.4%和22.8%。境内外旅游人数的增长能刺激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扩展专业市场的辐射范围。

(三)区位优势

专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物流环节,因此,发展好的专业市场往往出现在物流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舟山市位于长江口南翼,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东临太平洋,南与宁波市象山县相望,西连杭州湾,北接大西洋,处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最前沿和沿海开放带的中部,是南北海运与长江水道“T”型交汇口的咽喉要冲。另外,随着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与杭徽高速、浙闽高速、浙赣高速等高速通道建成开通,舟山将共享大陆集疏运网络资源,其直接腹地将由目前的舟山市属地扩展为长三角区域,经济腹地将由目前的长三角拓展为整个华东地区及长江沿线的广阔区域。舟山所在的区位,能充分发挥其水水中转、海陆连运等优势,为培育和发展特色专业市场提供优越物流条件。

(四)海洋产业基础

目前,舟山临港工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龙头,形成极具特色的船舶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浙江现代产业集群的示范基地。据统计,2011年舟山的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值666.4亿元,比2010年增长21%,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4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93.2亿元。同时,全市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与配套企业超过60家,船舶工业已成为舟山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另外,以远洋鱿钓为特色的远洋渔业发展迅速。目前舟山是全国最大的鱿鱼捕捞生产基地,更被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鱿钓渔业第一市”的称号,鱿钓产业已成为舟山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2011年全国远洋渔业产量达115万吨,舟山市远洋渔业产量达21万吨,产值21亿元,远洋渔业产量占全国的18%,鱿鱼产量则占到全国的70%。同时,舟山拥有远洋渔船350艘,其中从事鱿钓的渔船300艘。从上述情况看,舟山相关海洋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为其培育和发展专业特色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特色专业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水产品交易市场

1.市场现状及特点。(1)从区域布局上看,主要集中在普陀区。据2011年统计,舟山水产品交易市场有7个,其中4个集中在普陀区,营业面积上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只有2个(见表-1)。(2)依托于传统渔业产业,市场发展稳中有升。舟山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水产品年产量130万吨左右,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10万吨,约占全省的35%,全国的10%,从而成为水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发展的坚实有力的产业基础。从水产品市场的交易量来看,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以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例,近两年来市场交易量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见表-2)。(3)积极开拓以远洋鱿鱼为交易对象的网上交易平台。2011年末,水产品网上电子交易平台——舟山群岛新区水产品交易中心运行,预期市场功能定位包括在5个中心、1个服务,即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物流中心、质检中心和金融服务。至2012年上半年末,该市场主要采用现货卖方挂牌交易方式,交易商品品种主要是鱿鱼,自运行开始交易额迅速扩大,参与交易商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市场影响的范围在逐步提高(见表-3)。

2.市场存在的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条块分割明显。南于政府目前缺乏对市场的统一规划,出现了诸多部门和企业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局面,重复建设尤为突出。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城区的4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均集中在普陀区,而且有2个上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的交易市场,并且这些在同一区域的市场功能相似,缺乏细分功能的区别。(2)小规模市场的功能不全,季节性强。以岱山、嵊泗的3个交易市场来看交易规模小(详见表-1),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较为简易。同时,市场无法形成连续交易,只提供渔船回港时进行集散买卖交易的场所。而且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休渔期的延长,使这些市场的持续集散的基本功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3)大规模市场的功能较单一,盈利空间有限。以规模最大的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国际水产城)为例,目前市场还停留在集散、交易、初级加工这些传统的基本功能上,而对于展示、配送、价格、金融服务等深层次的功能提供上明显不足,这也导致大多数水产品交易市场的盈利空间比较单一,基本上靠场地租金及交易费。(4)交易方式落后,缺乏价格导向功能。目前,舟山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大多仍是采取即期现货交易方式,远期交易、拍卖、网络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几乎没有,导致整体市场交易效率低。同时,这种原始交易方式下产生出来的价格信息对引导水产品供求的导向功能滞后,也会给经营者带来很大的风险。(5)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参与水产品交易的绝大多数经营业主销售行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能够真正帮助、组织商户进入市场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中介组织。同时,市场交易中产品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二)船舶交易市场

1.市场构成及特点。目前舟山船舶交易市场有l家,即浙江船舶交易市场。该市场成立于1998年6月,市场原名为舟山船舶交易市场,于2003年底经省经贸委和省工商局批准更名,是由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独资组建的国有航运服务企业。历经十几年发展,该市场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市场规模发展迅猛。随着舟山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船舶交易市场的持续火爆。从历史数据看,2002—2005年市场交易额经历了集中爆发式增长(见图-1),年平均增速达64%;从2006-2011年市场交易额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速11%,至2011年底市场交易额已增至55.53亿元。同时,从全国范同上看,该市场2011年交易份额占比达30%,领先于其他船舶交易市场(见图-2)。(2)市场服务功能较齐全。该市场形成了包括船舶拍卖、国有产权船舶公开转让、船舶买卖信息平台服务、船舶评估、船舶勘验技术咨询、船舶进出口国际贸易等六大功能。同时,浙江船舶交易市场还积极与银行、保险、检验、修造等相关服务机构合作,完善新的市场服务功能。(3)专业价格指数,增强市场话语权。浙江船舶交易市场于2011年3月12日正式对外国内首个“中国船舶交易价格指数”,指数以2006年1月1日前两周为基期,每两周1期。该指数的填补了国内船舶行业价格指数的空白,凸显了船舶交易市场的服务功能。

2.市场存在的问题。(1)竞争加剧,市场分割严重。如图-2所示,全国主要的船舶交易市场基本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易额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市场数量增多加之市场差异化程度低进一步加大了行业内的竞争强度。同时,由于交易市场间缺乏信息沟通,市场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船舶交易的高效、有序。(2)相关服务业不发达,市场专业化延伸服务有限。在国外,船舶交易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船舶交易经纪人十分活跃,而浙江船舶交易市场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还较低,具有资质的船舶交易经纪人数量有限。另外,从推出船舶保险、金融衍生品、海事仲裁等配套延伸产品来看,目前该交易市场还没有开展实质。(3)市场的影响力有待挖掘。中国船舶交易价格指数的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提升了市场的国内影响力。然而,目前的指数跟国际上著名的指数(波罗的海指数)还是有一定差距,反映的多是国内沿海营运船舶的价格走势,对国际市场上的船舶价格指导作用还很有限。

四、提升海洋特色专业市场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规划及引导

1.舟山要紧抓群岛新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尽快出台特色专业市场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减少同一区域内不同行政归属相同或相似市场的重复建设,集中整合规划本区域内的专业市场,减少资源浪费,实施差异化匹配。舟山目前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就需要打破行政归属的局限,从全市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布局,通过整合一批小而散的市场,避免盲目建设和市场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的状况。

2.通过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税收、用地等优惠措施适时的引导和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市场建设,如:在舟山可以设立关于海洋特色专业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每年从财政上拨出专款专用,从而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吸引各类的民间资金投入市场建设。

(二)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

舟山的船舶工业基础虽然已经形成,然而发展模式依然在造船的传统工业模式上,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航运业景气度的影响,行业波动大。未来舟山船舶工业的产业链还需向纵深发展,形成“链接-集聚-经济规模”效应,实现产业基地要素市场的发展模式。产业链的延伸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如船用柴油机、船用锅炉、螺旋桨、传动连接器等船用动力装置;二是加快发展船用原材料市场,根据造修船发展需求可重点发展船用钢板等配套原材料;三是抢抓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大好时机,发展以海洋钻井平台、海洋辅助工作船等为主要产品的海洋工程装备集群。

(三)丰富市场功能,推动市场升级

1.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网上网下市场对接。可以从现货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着手,引进现代化交易方式,改变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的交易模式,鼓励市场经营者开展现代交易模式和结算方式,从而提高交易的规模、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

2.积极开展各项会展,提升市场的品牌效应。会展与专业市场固定场地、固定商位、常年洽谈销售的模式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的交易成本,并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人气、商气、财气,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的品牌效应及扩大其行业影响力。在舟山进一步扩大开展诸如舟山群岛国际船业博览会、中国(舟山)渔业博览会等类似的会展活动,扩大其专业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推进仓储、物流等支持体系建设。鼓励大型特色专业市场举办配套的仓储业基地,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优先对仓储行业用地予以规划,鼓励发展市场周边仓储力量。进一步加强市场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与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市场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四)提升市场管理及服务水平

海洋渔业研究范文4

【关键词】莱阳南海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9年6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2010年6月2日,烟台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关于加快莱阳南海新区发展的意见》。莱阳市委市政府按照烟台“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南海新区开发工程”,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项目引进主攻方向,加快南海新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推动莱阳经济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网上查询、访谈、座谈等形式,对莱阳南海新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建议。

一、莱阳南海新区发展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涵

产业,是新区发展的基础,影响着新区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莱阳市在《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不断提高先进技术对海洋产业的渗透能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优势高端产业。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集聚区,提升全市蓝色经济整体优势。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理论上讲,关键把握三点:

1.高端低碳。即培育新兴产业,包括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这就要求:一是关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校等,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实体,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凝炼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三是建设创新平台。依托优势技术领域,支持企业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高效集约。一是高效用地。建设新区首要解决的是粗放、低效利用土地的现象,运用经济手段,促使节约集约高效用地,通过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收缴标准等增加土地使用权取得成本,从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二是集约经营。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3.特色突出。通过先进技术对优势产业的渗透,构建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抢占引领半岛地区率先发展的先机。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需要处理好与建设胶东半岛沿海高端产业带的关系。针对可能出现的产业园区建设雷同、产业同构问题,必须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协调与合作。

(二)发展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路径

产业高端化,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来实现。一是引入高端产业。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他人成果和经验带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不仅可以用较少的探索时间和成本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且能比较有效地带动本地区相关高端服务行业的发展。二是催生高端产业。主要是依靠技术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是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即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二、莱阳南海新区发展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必要性

发展海洋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基本方向。莱阳南海开发是与世界海洋经济接轨、对接了中央和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对莱阳社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1.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莱阳市的中心城布局是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基础上逐层外溢的单核+“马路经济” “摊大饼”型拓展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较好地支撑了城市的经济和发展空间,但辐射力低、发展空间有限。特别是南部地区由于离市区较远,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按照南海新区规划,将通过5年的努力,把南海新区打造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胶东半岛城市副中心。这就有效拓展了莱阳市的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了区域均衡发展。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莱阳市从90年代初,食品产业占经济总量的35%以上,最高时达到60%,到2011年底仍达57%,是莱阳的主导产业。但食品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财税政策实施及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对财政贡献增长缓慢,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等许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而南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轻型的、环境友好型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目前的旅游业产业格局已初具规模。这些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伸为莱阳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调整提供了高端发展平台。

3.实现生态保护发展。莱阳的南海开发一直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的原则。一是吹沙造海保护海洋。莱阳的吹沙造海是用管道抽取海底淤泥吹填养虾池,用治理五龙河疏浚清理的泥沙回填造地建海滩,不仅扩大了海域面积,提升了海岸高度,而且兼顾了海堤建设、滩涂绿化和水利设施建设等,达到了保护海洋生态的目的。二是五龙河治理保护环境。莱阳投资25亿元实施五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将保护该段河道防护区内的3.6万人,6万亩农田免受旱涝危害。经过近年的修复和保护,于2011年获批五龙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五龙河口滨海湿地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4.融入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建设。莱阳是烟台威海通往青岛必经之地。建设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如果说青岛是龙头,那么莱阳就是龙喉。新区内滨海大道、青荣城际铁路建成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路,将海岸沿线的港口、旅游景点、重点企业和卫星乡镇串联在一起,连通青烟威的滨海公路体系,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带,成为蓝色经济区的滨海大动脉,加速区域经济的融合。

三、莱阳南海新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可行性条件

(一)区位优越。高端产业聚集区所在区域应当具备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要求。高端企业选址一般都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战略要素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海上半岛是山东地理上最大的特色优势,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而莱阳处于胶东半岛腹地,新建的南海新区东临烟台,南靠青岛,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青威高速、青石公路与莱青路、莱高路、莱羊路等5条公路在南海新区纵横交汇,规划建设中的青龙高速、烟海高速建成通车后,南海新区距青岛、烟台均在1小时车程内,可有效融入两大城市的“1小时都市圈”。因此,南海新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交通便利。

海洋渔业研究范文5

关键词 广西 海洋化工 专利信息分析

1.引言

海洋化工业是指以海盐、溴素、钾、镁及海洋藻类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的一次加工产品的生产活动。据科学家测试,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含量最大的11种依次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溴化物、硼酸盐、氟化物、钠、镁、钙、钾、锶等;在80多种元素中,其中有17种元素是陆地所稀缺的,其数量比陆地储藏量要大得多,对提供人类能源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2.我国海洋化工产业专利信息分析

2.1海洋化工产业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分析

任何现代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该领域的技术发明创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兴起到衰退,总是伴随着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基于专利申请的数据分析我国近10年海洋化工专利申请,对把握海洋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有指导作用。

图1 2002-2011我国海洋化工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见

从图1显示,10年间我国海洋化工专利数量增长呈现出典型的朝阳行业曲线特征,合我国海洋化工作为新兴产业的技术特点。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从2006年开始的大幅增长,与我国2006年《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跨越式的发展,各沿海省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展科技兴海,取得了初步成效,也证明了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对于海洋产业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海洋生化工业用酶专利分析

图2.1 海洋工业用酶申请与公开趋势图

海洋工业用酶专利申请在2007年以前不足每年5件的申请量,说明该时期以前对海洋工业用酶的研发投入不够重视,2007年开始增长,说明申请人的相关研究已开始有所突破并企图抢占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5项外国发明专利均在2008-2011年申请,说明该领域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说明海洋工业用酶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拥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我国在海洋工业用酶专利申请排名前五名的分别为山东 26项发明专利,江苏 6项发明专利,浙江5项发明专利,辽宁4项发明专利,安徽 3项发明专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专利申请占了总量的近10%,说明国外科研机构已经开始重视我国海洋生化工业用酶领域,我国应加大力度发展自身技术,做好国外申请专利的相关准备与应对措施。

图2.2 海洋工业用酶申请各省分析

综上所述,在海洋生化工业用酶领域我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各种理论技术发明多由相关研究所完成,在技术生长曲线中处于萌芽期阶段,相关参与研究和开发的人员相对较少,在获利能力方面短期内难以见成果,需要在技术科研相关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在产品方面得到突破与创新。

2.3海洋精细化工专利分析

专利公开相对于专利申请具有滞后性,故专利公开数据与专利申请数据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专利申请量最多,2011年仅次于2008年,专利申请量6件,而2004年未有专利申请;其余年限专利申请量比较稳定,保持在3件或4件。总体来看,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方面的专利申请比较稳定,但每年的申请量较少,与我国拥有大面积海域的地理优势存在不和谐之处。

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专利申请数据最多的省份为天津市,且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其次是山东和辽宁,分别申请专利有3件、北京和广州、四川专利申请各有2件,江苏、台湾和河南省也均申请有专利。如图:

图2.6 海洋精细化工领域各省份专利申请量图

综上所述,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少,且针对支持提溴、提钾等新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溴系列制品、苦卤综合利用制品、精细化工等产品的专利更少,专利技术尚不成熟,从侧面也表明我国在海洋经济化工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

3 促进广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进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革新,加快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广西作为临海大省,占据着明显的地理优势,在海洋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并未有突出成就,为加强广西该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尚需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基于广西现有海洋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广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

3.1增强海洋资源开发意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建设国家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研发和生产基础,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产业技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是推动广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

3.2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我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队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借鉴山东福建等省份的先进经验,广西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上,应以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新型海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造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重点人才的良性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梯队,以尽快缩小海洋科技水平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差距。

3.3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我国海洋新兴产业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一方面产业相关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研技术的支撑,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利苦于缺少将专利成果付之产业的渠道,导致相关专利发明寿命普遍较短。因此,广西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以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推进广西海洋开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成和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近十年我国海洋化工专利申请数据的时序曲线充分显示着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趋势,广西政府把加快海洋化工新兴产业建设列入“十二五”科技规划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广西需要加强海洋化工产业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海洋化工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海洋化工技术科研水平,力争建设成全国优秀的海洋化工基地。

参考文献:

海洋渔业研究范文6

关键词:海洋渔业 海洋生态系统 影响分析 管理措施

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对于海洋渔业管理来说,所采用的生态系统方法应成为了海洋渔业管理的未来发展必然。在海洋渔业活动的影响下,就会造成海洋物种品质出现下降的现象,从而也就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数量,对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产生出了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提高管理的效果,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发展。

一、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世界上的渔船总数已经超过了400万以上,从而也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捕捞活动,但是在这种大规模捕捞活动的影响下,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出了一系列的影响。如对渔业资源的栖息地等造成破坏、降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等。也正是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下降,最终也就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一)对目标种造成的影响

捕捞活动会对目标种的资源量产生出直接影响。且在商业性捕捞的影响下,一些目标种的资源量开始不断下降,甚至还出现了枯竭的现象。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商业捕鱼活动开展以来,世界上的大型鱼类资源已经减少到了90%左右,在资源量不断下降的影响下,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群落结构等方面也产生出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渔获种类的结构来说,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向着逐渐下降的趋势不断发展。

(二)对非目标种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捕食与竞食关系对非目标种所造成的影响。在海洋生物中存在着捕食与竞食关系,如果对目标中资源进行捕捞,势必会对其他生物资源产生出直接的影响。一旦出现过渡捕捞,就要造成某一目标种资源出现大幅度变化,且一旦资源量下降到不能实现自我恢复,就会对群落的稳定性产生出直接的影响,从而也就出现了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的现象。

其次,是兼捕与弃鱼对非目标种所造成的影响。在一些海洋捕捞作业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兼捕现象,如对金枪鱼进行延绳钓作业中很容易对海鸟等进行兼捕等。对于海洋哺乳动物与鸟类来说,大多处于海洋生物系统中食物链的最顶端,加之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在直接捕捞或是兼捕影响下,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出了直接的影响。在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每年在渔获量中存在着大量鱼获兼捕后备丢弃的现象。所以可以说,兼捕与弃鱼对非目标种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海洋渔业的管理现状

首先,就国际上的管理来说,在八十年代以前,往往采取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对单一的物种进行管理,并将目标种独立于生态系统中。由于海洋渔业对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促使了渔业管理采取了生态系统的方法。

其次,对于我国的管理情况来说,现阶段中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渔业管理方法,虽然制定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却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中去。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海洋伏季休渔与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等都成为了生态系统范畴中的一部分,其他措施如炸鱼、毒鱼等也是严格禁止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护好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不断的退化与衰退,使得兼捕弃鱼等问题对生态系统还有着严重的影响。

三、海洋渔业管理措施

虽然在海洋渔业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发展与实施等方面也依然处于早期的阶段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完善生态系统方法已经成为了海洋渔业管理应用中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也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进行创新,实现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

(一)做好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

在实际中要对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离开促进渔业与生态系统的发展。且对于渔业与生他系统来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不断做好研究与发展工作,其中也就包含了对生态结构以及成分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渔业与生态系统间存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实际中还要从生态系统的参考点上出发,建立出可持续的指标。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进行了基础性的科研工作,但是由于受到科学研究与信息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生态系统的方法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不断获取最佳的信息资源,完善科学调查工作。

(二)将生态系统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中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其中也就包含了对基本概念以及原则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掌握好生态系统的方法与内涵,来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对我国运用生态系统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你分析,以实际应用为基础理论。通过对实践进行研究,找出可以真正促进生态系统的方法,在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上实现更好的运用。

(三)积极开展多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对生态系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边界与生态边界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同时还要提提高国际上的合作效果,以此来为实施生态系统方法创造出条件。对于部门之间的合作来说,其中包含了渔业管理部门与海洋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合作,所以就要不断探索方法,加强合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是促进海洋生态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实现多元化的管理,满足海洋生态系统发展的需求,促进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实行监测管理计划,完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唐议.邹伟红.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管理的探讨[J].海洋科学,2009

[2]赵淑江.朱爱意.吴常文等.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