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1
关键词: 化学专业 心理教育 讲座课程 结构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为一门典型的实验科学,其理论成果都是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或者由实验来验证理论成果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化学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问题在于:化学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材料是易燃、易爆,甚至有毒、致癌的试剂与药品,即使是一些极常见的试剂(比如乙醚、丙酮类的试剂)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毒性。当中学生考到大学化学专业的时候,由于开始面临大量的化学实验,接触到大量的化学药品,其中不少人就可能对化学实验不由自主地产生惧怕感,缩手缩脚地,甚至不惜代价地要求转专业。有的学生即使转不了专业,在毕业时也尽可能地改行,反正是不愿意直接接触化学物质,甚至去考别的专业的研究生。这种现象已经直接影响到化学人才的培养,甚至可能导致化学专业后继乏人。这使得以培养化学人才为己任的高校化学专业老师不禁对化学这一门基础学科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忧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如果只是强制性地硬塞给学生们相应的化学专业知识,而不去了解学生对学化学的恐惧和对以后从业的担忧,那么又何以做到“解惑”二字呢?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应该要注意激发化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知识和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要激发并维持学生对化学的稳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如果学生对化学专业产生兴趣,而不是惧怕,就不用愁培养不出来化学专家。如果做某项事业的人不是惧怕而是热爱其事业,必将少走弯路,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也是对社会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高校中也还有一些专业,例如物理、生物、地质等专业,由于需要实验或实习而引起学生的某种畏难情绪,但是这种畏难情绪都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自然化解。只有化学专业的实验,随着实验材料的增多,会增加学生恐惧感,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切实有效地为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击退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因此,在大学里为化学专业的学生专门设置“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这门课程就显得突出重要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构想至今也并未在相关资料中被提及。在国内外化学专业课程中,从未发现哪所学校采取了设置“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讲座课程作为优化化学课程体系的措施,说明社会各界都还没有充分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从有效地打消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的疑虑着手,到有效地培养学生们勇于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都必须以开设“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这个讲座课程起步。这是国内外化学专业教学实践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共同议题。
二、解决症结的办法和具体内容的设计
建议“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课程应该作为化学专业或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且应该安排在低年级。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消除学生们心中的恐惧感和增强对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从事化学实验的兴趣,使其有勇气进行科学研究的追求。
这门课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其内容设置与准备:
(一)强调危险无所不在,并非化学专业所独有,以降低学生心中对化学药品的恐惧度。
从生活常识谈起,不作理论空谈,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可。比如举一些真实的例子来佐证:走在大街上应该够安全的,可是都有可能被天上飞来的广告牌砸死或砸伤;坐在家里应该很安全了,可是都有可能被雷雨天的闪电击中;今天人还好好的,明天医生可能就会说某某患了绝症,谁都不可能说准自己将是什么时候死,等等。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说过的事例来说明人生虽然充满着变数,可也难免时时充满着危险的论点。
这样说是不是会导致学生觉得我们生活得惶惶不可终日呢?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用事实论证了以后,学生们就会想:“哦,原来生活本来就可能有危险,并不是因为学了化学才有危险的!”不学化学,要倒霉的时候照样挡不住,不倒霉的时候照样活得很好。并不是学了化学才使我们处处身处危险之中,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自然会感觉并不那么危险了。
人类的祖先有善于掌控“火”等危险状况的勇敢特质,正因为掌握了“火”,才使人类生存了下来。我们应该学习和秉承人类祖先的优秀品质和敢于去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不要惧怕学习化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控安全操作而可能遇到的危险。
(二)强调正确的操作是人身安全的保证。
比如举一些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例:在家里做饭使用高压锅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当,在压力锅里还存在着压力的时候就打开锅盖,显然就会酿成悲剧;在开汽车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当,使用不熟练,在该刹车的时候却踩了加速油门,这也必将酿成不可逆转的惨剧;不熟悉燃气热水器的使用规程,因而导致煤气中毒事件。以这些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事故来说明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遵守一定的规章或法则,否则就会招来祸端。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学生自然会理解和接受科学领域的安全规则。
在化学实验中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当然也是同样的重要。不学化学,同样也得要遵循一定的安全规则,但是学了化学专业,只要我们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我们的安全一样可以得到保证。
防患于未然则是杜绝实验室灾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化学实验前就要查阅好所使用的一切药品、玻璃仪器和实验设备的安全准则,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我们即将要接触的事物进行熟悉,摸透药品的脾性和熟悉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或通过先进的实验室安全网站系统进行学习和考试,掌握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后再进行实验;在化学实验中,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上化学实验防护服以保护日常穿的衣服,带上防护口罩和防护手套,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直接的皮肤接触;化学实验室里要有很好的通风橱设施,以便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有毒的气体不被人体吸入;化学实验中则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一步步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不能偷懒;化学实验结束以后,则要做好实验垃圾和废液废渣的处理,避免给下次实验造成隐患与危险。
据调查,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错误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往往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与防范意识不足有关。如果我们有意注意与防护,危险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就更进一步地消除了学生们对化学实验可能存在危险的忧虑。
(三)强调现代化工企业更多地采用相对安全的自动化操作或半自动化操作。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条件较好的公司、化工厂等单位去参观实习,实地感受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而实际往往是这样,大学生们被派驻去的一般都是自动化操作的岗位,真正接触到化学药品的并不多,即使有的企业要求接触化学药品,也都是有劳动保护的,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如果真的有缺德的企业让毕业生接触有毒物质又不进行劳动保护,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进行劳动保护是违法行为,要做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动。
因此,实际上学生们经过这样各方面的学习后,内心对化学的本能恐惧自然就会降到最低点。
(四)强调化学这门实验科学的趣味性。
自古以来,魔术就是建立在化学这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魔术的魅力众所周知,趣味性是化学最古老的特性。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的颜色让人置身于梦幻之中,化学变化的趣味性也可窥一斑。
当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能够有条件以参与实验的形式亲身感受的话,相信学生强烈的记忆和感官刺激会使自己掌握知识越加牢固,而这反过来会使自己更加热爱化学这门实验科学。那样,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足以使一个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化学工程师或者化学家。学生们这时对化学将不再惧怕,而是满怀希望和心存美好憧憬。
(五)强调化学知识广阔的未知性。
化学,作为数学、物理科学的兄弟学科,都是基础理论学科,其知识领域同样是宽广的。人们不断奋进、挖掘瑰宝的欲求在化学这片天地肯定能够得到满足。化学科学领域的广阔性,使任何一个肯学的人能够有所发现。而化学知识的未知性更是让充满挑战精神的人类具有永远的研究热情。
(六)强调化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广阔性。
化学专业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化学息息相关,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哪行哪业敢说与化学无关呢?学化学无疑是增加了自身的学识与修养,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最好的手段。学化学专业,人们将更加睿智,更加身手灵敏,是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统一。深可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浅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化学工作者,就业的广阔前景使人心驰神往,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化学专业者的人生舞台。政府科技工作、化工环保行业、化工生产行业、化工销售行业、化学教学工作等领域或岗位,都是化学专业者挥洒青春、肆意驰骋的空间。学生们这时便不会想着转专业或者弃学之事了。
三、课程的展望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建议讲授“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讲座的教师应该是修读、钻研过有关心理学知识的化学专业老师。在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与学生不断交流、并不断反馈信息,通过民意统计等手段,得到总结的成果,甚至最终形成有效的课程教材形式,以便让更多的化学同仁受益。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则应该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这门讲座的开设将使化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得到很好的优化,是学好化学科学的必要补充。
当然,这一课程的开设,应该与人生理想教育相配合。科学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才有希望登上科学的顶峰。居里夫人从多少吨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镭,诺贝尔为合成TNT炸药而受伤,他们是为人类、为科学义无反顾的英雄。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在理想的照耀下前进,化学实验那点可以避免的危险又算得了什么?
综上所述,从这几个方面去强调化学科学的这些实际情况,并在低年级有效开设这门“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讲座课程,的确将可以很好地优化化学专业课程结构,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士气,去揭开化学这一门古老科学的神秘面纱。毫无疑问,这将是对所有化学学子百益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课题项目资助:
淮海工学院2011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设立‘化学专业心理教育’讲座课程的研究”(编号GJ2011-26)。
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2
【关键词】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 探究
一、学科的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专业性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综合性高校和师范类院校则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进行建设,其他高校则将之作为公共课的一部分,属于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有效舞台。正是有了这样的舞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认知、认同和遵守,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优秀品德才能在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中坚分子中得以宣扬和接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思想才能在优秀青年中得以普及和拥护。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一个学科或一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接收其他学科和课程的精华。思想政治教育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的思想和思维的规律性问题,是人的思维意识方面的规律性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心理和思想方面的问题,人的思想活动过程就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心理支配,这与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的心理学有交集的地方,这种交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成为必然,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心理学的理论解决自身发展方面,同时也增加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一味地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还不如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他们乱扔垃圾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引导他们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心理上主动接受,从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在的发展需要,心理学相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使学科建设朝着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学科的现状
正如心理学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起步也比较晚,但它们都发展很快,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心理学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这一学科的发展相当重视,并予以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和国家科研部门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实验室,开展了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心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也就是说在教育内容上采用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等技术手段,许多高校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有效地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动态跟踪,并加以引导。应该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心理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科学化、正规化水平不高,有待为之而努力。咎其原因,一是学科起步晚,方法和内容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二是学科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融合,系统化、科学化程度有待提升;三是社会上对学科发展的认识有偏差,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暗潮涌动,部分人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抵触情绪;五是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实验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许多高校没有开展该项目研究。
三、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高校专职从业人员问题。一方面是高校专职从业人员缺少,学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没有足够重视,人员配置和学生数不匹配;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不是该专业毕业的,很多是别的专业改行过来的,在知识积累和理论水平上与该专业毕业生相比存在差距,而学校在这方面的培训投入不足;再就是心理教育服务程度不高效率较低,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很少求助心理教育工作人员。
(二)专业化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高校在心理教育方面使用的技术和工具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心理测量方面,未能象发达国家那样普遍使用科学量化表及高级测量工具以及科学手段,在心理咨询方面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
(三)学术交流渠道不畅问题。学术需要交流,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自我封闭、单打独斗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状,各高校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成功经验和学术成果得不到普及和应用,对国外心理教育方面的成果和信息关注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科的内涵建设。
(四)学科应用实效性不高问题。学科实效性能真实反映应用现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效率偏低,实用范围虽然广泛但效果不佳,该学科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看似繁荣,但实践应用存在大量难题,发展质量难以提高,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四、学科的发展
学科建设需要人、财、物方面的投入,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和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负起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各方面力量予以帮扶;另一方面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因地制宜,主动承担起建设任务,加强对专职从业人员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心理教育服务活动,解决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
(一)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1.成立思想政治心理教育服务平台。目前,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服务窗口建设比较重视,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心理学研究开展得比较晚,应用心理学发展不成熟,服务意识和服务范围上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服务机构, 学校应建立该学科的服务平台,一是要有专门场所和专有项金;二是要有必要的技术设备;三是要有一支专职从业人员队伍;四是要有工作制度的考核机制;五是要积极开展该项业务。
2.加快对专职从业人员的培养。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缺乏专职从业人员,一方面是人员的数量配备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师生比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是人员的总体素质和水平不高,该学科毕业的专业人员缺乏。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对该专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在量上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3.加强学科教学创新。我国该学科主要是通过课程建设来促进发展,是否要课程化的本身存在争议,因为课程化只能发挥知识和理论传授功能,课堂上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其他教学形式加以补充,需要对学科教学进行创新,课堂教学引入情境化教学模式或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来加以丰富。
(二)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的扶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的资源可以为学校解决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我国该学科的发展现状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设备上的大力支持,因为光靠高校本身的经济力量无法完成建设对资金和设备方面的需求。同时,在政府的主导和倡导下,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通过全社会之力来扶助学科的创新发展。
(三)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激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本质是对人格的塑造和完善,是解决人的思想、心理及思维的问题,其教学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完全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具有创造和解放动能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化人格的一门智慧性强的学科。所以,在学科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完全参与,如果学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本质上来看待该学科,就会从思想上心理上主动接受,消除了被动的消极对待的行为,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我完善、主动上进的动机和热情,帮助他们树立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创新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必须采取多元化方式,改变灌输、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自我完善能力,由传授转变为自主学习,在教学环节中运用更多的教育工具和实验方法。
五、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社会对思想政治心理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在政府的主导与各社会的支持下,通过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凯,荣复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3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93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68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2001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99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99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 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98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93年、98年、2000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99年被评为综合化。
3、98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98年、99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指导各县(区)示范校开好现场会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以作用争地位,提高农业技术课教师待遇。、
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4
随着素质教育从一种思想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大城市中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心理疾病的防治和心理使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学生的各类行为问题。原来被认为是思想品德的问题,现在被认为是心理障碍。可以说,正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诱发了学校心理服务的广泛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然而,它不可能涵盖中小学整个心理服务的范围。如果我们仅仅把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服务狭隘地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势必会导致以偏概全,妨碍学校心理学的深入。本文试图结合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的建立过程和我们的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索国内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先天不足
近些年,我国的学校心理学服务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教育部门在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学工作时,强调要设咨询室,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一张桌子,几个沙发和一台录音机,挂一个牌子,心理教师等着学生前来预约了。这间房间很容易使人想起中的心理门诊室, 心理教师希望学生把心中的痛苦说出来。利用交谈的方式,排解学生的心灵痛苦。而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许多都是与青春期身心健康有关。更多的内容涉 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等,教师所举的例子甚至是个别虐待父母的事例,这些事情毕竟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医学的模式,因此“有人批评前几年的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化,咨询化模式就是没有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去开辟心理教育途径。” 当我们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有一些假定为前提:
第一,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什么是心理疾病及相关因素有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十分复杂的,世界上存在着2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一般必须受过医学训练。从这些条件看,学校中心理教师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
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5
我19岁高中毕业(68年7月),担当民办教师。70年11月份考入乾安师范学校,71年年底毕业。72年3月份正式调入乾安一中任教,任两个班语文课并担当班主任工作。82年10月调 入职业高中,任语文课、担当班主任。85年3月提升为教导处主任。89年3月份调入乾安县教委督学室。93年5月份调入松原教育学院。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工作。
本人学历:79年—83年在白城地区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中文专业,83年大专毕业。调入学院后,94年—9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系。97年4月份本科毕业。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93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68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2001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99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99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
1、撰写两篇论文:94年12月份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因地制宜,灵活施教》文章。99年2月在《松原教育》上发表《浅谈劳动技术课与并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文章。
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 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98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93年、98年、2000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99年被评为综合化。
3、98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98年、99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
我市初职14所,专业课教师350多人,学生数12000多人。
(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讲座范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强调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人的一切言行都有社会基础,人的思想观念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这和许多学说抽象地谈论人显然是有本质不同的,因此,进而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这些关系。这些关系的背后有一个总根源,就是利益的权衡,于是便需要人去奋斗,而奋斗要有一个宗旨,就是努力改变你所处的社会现状。马克思讲过:“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最讲“处世哲学”,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主要讲处世哲学,就是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孔孟老祖宗那时起,就是主张处事应按哲理为之,一部《论语》大都是谈处事的,而据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深知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接人处事不谙熟。于是不论学文学理的大学生,统统对讲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书籍知识求学若渴,大到处事格言,小到礼仪要旨,凡有此类书籍,一定借阅;有此类讲座,均座无虚席。有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证:对“你最想掌握的知识”,选择“处世哲学”的达到65.2%。一时间,丁远峙专门论述处世哲学的《方与圆》成了畅销书,随之,《纵与横》、《得与失》、《点与线》……等等一大堆书扑面而来。这都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一方面大学生又急需这方面的指导。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人生活在社会中,如何处理好各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成为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从进大学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过关系紧张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人生环境,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会直接冲击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理成熟度落后于生理成熟度的“问题年龄期”(18~23岁),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力弱,产生矛盾困惑不善于或不能及时调适、化解。加上独生子女较多,无论家庭条件的好坏,都会受到父母的爱护,有的甚至是溺爱,导致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办事情没有主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产生心理障碍;有的由于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这种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排解的难度比较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困惑和焦虑。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关注自我过多,关心他人较少。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自我。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2)个人性格。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得很冷淡,对任何事情沉默。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个性特别张扬,奇装异服,却不关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3)家庭因素。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差,或者因为外貌、成绩等因素,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有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好,但气焰嚣张,看不起其他同学,也导致人际交往有问题。
3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等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工作中需要灵活掌握方法。
谈话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很好了解谈话对象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变化,使谈话顺利进行。在谈话过程中更要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和不同个性的大学生谈话过程中,对谈话对象的态度、语气、表情、动作是不同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经常给大学生鼓励和帮助,尽量避免埋怨和指责,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尊、自信。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要如此。
大学生较强的模仿心理使他们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并模仿自己所敬佩的人和事,所以典型事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尊重理解人、关心人,心理换位是促进理解的有效途径。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们处理好同学、师生、男女等各种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