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1
手足口病是目前影响小儿成长发育、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 由肠道疾病导致的急性传染病, 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则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病情进展快, 死亡率高[1]。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期间, 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儿的恢复起到显著意义。现作者以95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手足口病患儿, 经诊断与《实用儿科学》[2]中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相符;男61例, 女34例;年龄6个月~7岁;患儿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 直径0.1~0.5 cm, 数量不一;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患儿经抗病毒、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 以阿昔洛韦软膏涂擦皮肤疱疹, 以双料喉风散涂敷口腔内水疱、溃疡。
1. 2. 2 护理方法
1. 2. 2. 1 心理护理 护士需重视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变化, 患儿因疱疹疼痛刺激及陌生环境, 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无法安静接受治疗和护理。护士需及时加强家长心理护理, 告知家长要安抚患儿, 同时根据患儿心理特点, 以音乐、游戏、图画及肢体接触等语言使患儿逐渐放松, 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 2. 2. 2 健康宣教 患儿在入院后, 护士要及时加强家长和小儿的健康宣教, 叮嘱家长要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使家长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叮嘱家长要密切注意小儿病情变化, 若出现呼吸急促、高烧不退、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 需立即告知医生并处理。
1. 2. 2. 3 饮食护理 患儿在发病7 d内需多卧床休息, 多喝温开水, 治疗期间注意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补充机体丢失的营养, 提高机体免疫力。患儿治疗期间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 因此需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口腔疱疹者以流质食物为主, 避免刺激性食物, 以高营养、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若意识障碍者需禁食, 以鼻饲为主。
1. 2. 2. 4 基础护理 ①口腔护理:患儿在进食前后, 护士和家长需及时以温生理盐水漱口, 口腔溃疡需以思密达加生理盐水涂擦。②皮肤护理:患儿需穿宽松、柔软衣裤, 及时更换,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小儿双手指甲需剪短, 必要时包裹双手以免抓破皮疹。若有感染者, 需涂抹抗生素软膏。臀部皮疹患儿, 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
1. 2. 2. 5 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具有严重的传染性, 如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杯子、毛巾等, 患儿在确诊后需立即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病房要定时通风换气, 空气消毒, 房间内所有物品、地面等均做好消毒措施, 物品专人专用。接触患儿的衣服、床单、玩具等物品都需要消毒, 严格按照传染病类物品处理。加强严格的床边隔离措施, 限制患儿和家属出入。家属和医护人员在进入病室时, 需戴口罩、穿隔离衣, 戴一次性手套, 与患儿接触的人员立即在流水下洗手, 并用含氯消毒剂泡手3 min。
2 结果
95例手足口病患儿经针对性治疗和有效护理后, 均在3~12 d后痊愈出院, 治愈时间为3~24 d, 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包括肠道疾病毒71(EV71)、柯萨奇病毒A16(CA16)等, 多见于婴幼儿, 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属于可防、可控、可治的传染性疾病[2]。若未及时采取处理, 病情进展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病情复杂, 通常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会合并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心肌损害、循环衰竭、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病死率高, 因此在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期间采取必要护理措施, 重视住院期间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注意患儿家属的护理工作, 加强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 使家属在陪伴期间能够密切注意小儿变化情况, 并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并叮嘱家属在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 叮嘱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注意卫生清洁工作[3], 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本结果可以看出, 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利于患儿病情改善,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儿治疗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通过消毒隔离措施避免病情进展, 同时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避免病情恶化, 与此同时正确合理的饮食方案可显著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 促使患儿较快康复。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2
【摘要】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 对379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及对其中131例收住儿科病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隔离措施。结果 对379例患儿,特别是16例重症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且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尽快掌握手足口病护理要点;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可以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隔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院本组病例为2008年4月10日—2009年9月20日共379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248例收在医院另设的隔离区,由于2009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通知手足口病可收住儿科病房,所以其余131例手足口病收住儿科病房。379例中重症16例,无一例死亡。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4月10日—2009年9月20日共379例,男273例,女106例,3岁以下178例,3~5岁135例,5岁以上66例,其中危重病例16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宣教 手足口病家属因对本病不甚了解,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耐心向患者家长交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患儿多有恐惧心理,哭闹不安,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片、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182例在就诊前1~2天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对住院患儿建立床边隔离,密切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2.3 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379例病例均出现皮疹,2天内出齐,2~6天后消退。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患儿的不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臂部有皮疹时保持臂部干燥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感染。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儿喂奶的前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愈合减轻疼痛。139例因为口腔疱疹抗食的患儿涂蒙脱石散第2天就能进食。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以EV71型病毒和柯萨奇A16型病毒为主,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为EV71型病毒[1]。
2.4.1 神经系统 16例重症患儿1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1例有肢体抖动,1例高热后出现抽搐,1例先嗜睡、颈硬、昏迷。密切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发现患儿有肢体抖动,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立即报告医生,如有呕吐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导尿,严禁按压排尿,以防脑压增高引起脑疝。保持大便的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
2.4.2 心肺衰竭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快、呕吐咖啡样物、吐泡沫样痰等,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路输液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必要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h出入量。
2.5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发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菌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3]。
2.5.1 隔离 第一步护理人员应分开护理病人,病区内护士每天分两组,一组护理手足口病人,一组护理非手足口病人。病区内拖地板的工友也是分开负责手足口区与非手足口区卫生清洁工作。
2.5.2 清毒 EV71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因此病室空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2h。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医护人员做诊疗前后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后方可收治病人。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消毒。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应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酒精擦拭,体温计含氯消毒浸泡。病区内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仪器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2.5.3 患儿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处理 患儿大小便需经2000mg/L有效氯浸泡处理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患儿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用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5.4 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在院内使用的物品尽量遗弃,因病毒在50℃可迅速被灭活,个人衣物更换后用50℃以上热水洗涤或熨烫。也可在阳光下暴晒2h。
2.5.5 加强隔离宣教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因为病区里还有大量非手足口病患儿,为防止引起院内感染,必须对手足口病家属及非手足口病家属做好宣教,禁止手足口病患儿离开隔离区,禁止非手足口病患儿进入隔离区。不仅口头做宣教,病区还贴大量的醒目的标志让家属一目了然哪里是手足口病隔离区。对非手足口病家属更要做好宣教,跟他们说明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是省专家的意见,我们已做好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不会引起传染,以免引起家属的恐慌。经过我们的宣教没有一例非手足口病家属表示不满。
2.6 饮食与休息 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如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更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对于因抗食、厌食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及时补水纠正酸碱失衡。
3 讨论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只要落实好隔离措施,加强宣教,就不会发生院内感染,更有利患儿的康复。16例危重病例有11例出现肢体抖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儿科工作经验很难发现,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抢救可防止病情的近一步恶化。手足口病收在儿科病房不仅有利于病情的观察,且在治疗及抢救重病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手足口68例临床分析.少儿急救医学,2006,12(6):559.
2 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45.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传播常见于夏秋季节。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是柯萨奇A类病毒[1],和肠道病毒。疾病通过飞沫及呼吸道传播,因此容易播散,在医院内也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一次对于医院内感染的防控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即针对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的防控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4±2.2)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1.5±1.1)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门诊干预在门诊病房就诊时,将症状较轻的患儿隔离,以免被重症患儿传染,使病情加重。对于症状严重的患儿,如产生生命体征变化者,及时送入住院病房,防止传染他人,进行隔离。这是对于医院内感染防控重要的措施,却常常被忽略,应予以重视。
1.2.2住院干预①患儿入院之后,对于患儿陪护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的相关医学教育,使其了解疾病发病的原理,传播途径,在陪护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②医疗器械的消毒:对于检查患儿的医疗器械,须经过严格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如使用一次性的压舌板;体温计一人一支,避免交叉使用。对于非一次性的护理用具需定期严格消毒。如床单、橱柜灯,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洗。③病房内的消毒:患者所处的治疗环境,病房内的消毒与隔离,对于患者痊愈有重要影响。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诊室、病房等接触表面,避免交叉感染。④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患者处于传染期,分泌物、排泄物中有大量病原体,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于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1.2.3护理人员培训护理操作需遵循严格的操作标准。在护理患者是,如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需要严格的遵守操作标准,避免自己以及对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需严格的洗手、消毒。
1.3评价指标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痊愈的标准:连续三天体温测量为正常;咽拭子检查柯萨奇A类病毒等病原体为阴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前后差异比较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为(3.4±1.5)d,对照组为(5.9±2.7)d,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今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等。若病情发展严重,则可导致中枢系统病变,如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甚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手足口病常由柯萨奇A病毒等感染引起,常由呼吸道及飞沫传播,容易播散。可见,手足口病易传播,且并发症严重,临床上对其诊治及护理应重视。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为(3.4±1.5)d,对照组为(5.9±2.7)d,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门诊应对患者进行分诊,将重症与轻症的患者在候诊时分开,有效的减少了重症患者对于轻症患者的影响,减少的交叉感染[3]。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先不住院,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多可好转,若病情加重,再送至医院。对于重症患者,立即送入病房,并进行隔离,可及时得到诊治并且避免传染他人。入院后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遵循医嘱,如按时服药等,药物治疗是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因此十分重要[4]。对医疗器械及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可有效的减少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训练,规范化护理操作,减少因护理操作失误引起的交叉感染等。如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要严格洗手消毒等,以免自身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必要时,护理人员需穿隔离服。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采取防控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门诊时分诊、住院后隔离、医学教育、护理人员培训等,可以加速患者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春.手足口病留观患儿1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03-404.
[2]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68-04
国外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1次,国内多篇报道护理该类疾病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对症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做好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EV71常见)引起的传染病, 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较为多见,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和发热为主要症状,多数患儿症状较轻,治疗后预后良好,年龄越小的患者病情进展越迅速,易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常在发病1~5 d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及相关并发症,能早期诊断及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的机率[2]。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手足口病患儿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4岁,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诊断标准[3]。
2 病例特点
50例患儿咽拭子外送检测均确诊EV71感染,均有发热,在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持续高热不退>3 d, 有精神萎靡、呕吐、疲乏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抽搐、烦躁、躁狂、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例患儿出现呼吸急促,两肺广泛湿罗音、口鼻粉红色泡沫样痰;25例呼吸、心率明显增快;15例血压异常。
3 治疗措施
50例患儿均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甲泼尼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降低颅压。1例应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予以降低体温、预防感染、镇静解惊、监控血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手段。
4 护理措施
4.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常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有效阻断本病的传播,指引患儿经隔离通道直接进入隔离诊室诊治; 并进行相关的消毒处理, 终无交叉感染的发生。
4.2 病情观察
4.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予持续心电监测,血压上升为病情变化的早期征兆,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心率明显增快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4]。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向医生汇报,同时积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对患儿采取必要抢救措施。
4.2.2 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和精神神经状态变化 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烦躁、谵妄、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精神萎靡、疲乏、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观察患儿上述临床症状的演变情况,及时测量血压、瞳孔等,通过疼痛刺激来判断其精神意R状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完善护理记录,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参考。
4.2.3 观察患儿末梢血液循环 肢端湿冷、苍白、青紫,说明患儿末梢循环不良,预示患儿病情危重,提示患儿随时有病情恶化的危险。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观察其肢端颜色,触摸患儿手脚,感受其温度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其循环不良。该组有4例患儿出现肢端发凉、汗液湿冷、心率达150~200次/min,这些症状是患儿出现循环衰竭的前期临床表现,护士需立即开放静脉通道,为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备好抢救的器材,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观察患儿用药后病情变化。
4.2.4 观察血糖、血象变化 血糖、血象的变化,是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危重与否的重要指标。因该病为病毒感染,大部分病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异常,部分重症患者,肌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导致血常规异常,白细胞、血糖的明显升高,临床观察发现,病情发生变化,多伴有血糖的升高,其窗口期约2~4 h,患儿血糖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血糖升高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如血糖正常的患儿[5]。因此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需要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进行有效干预,可阻止部分患儿病情进行性恶化,但对于高血糖的诊疗标准,暂无统一标准,针对血糖升高达8.3 mmol/L以上者,特别是伴有急性驰缓性瘫痪的患儿要高度警惕出现急性肺水肿可能。手足口病合并血糖增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多与脑干损害和患者危重情况下应激增强有关[6],还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后肾上腺素升高导致血糖升高有关。
4.3 并发症护理
4.3.1 肺水肿肺出血观察与护理 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提示患儿病情危重,出现此类最重并发症,需及时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有效呼吸在抢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时,立即报告医生,予正压通气,初调参数:吸气峰压(PIP):20~30 cmH2O,PEEP:5~10 cmH2O,呼吸频率20~40次/min,吸呼比为1:(1.5~1.8),吸氧浓度上机初80%~100%,潮气量6~8 L/kg,根据血气分析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若肺出血未控制或血氧未改善,可每次增加PEEP 2 cmH2O,一般不超过16 cmH2O[7]。避免因吸痰引起的肺部塌陷,随时肺部听诊并密切观察痰液颜色。
4.3.2 心功能不全的护理 所筛选的病例中,有6例患儿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动过速,3例T波和(或)ST段改变,2例心脏彩超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或伴二尖瓣轻度反流,3例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低于正常。遵医嘱予以米力农持续泵入,用药期间持续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心律、血压变化,依据患儿病情随时调整泵入药物剂量。
4.3.3 脑炎、脑干脑炎的护理 护理该类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时,为促进颅内血液回流,应保持患儿头部抬高15~30°卧位;呕吐时,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及量,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警惕窒息的发生;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禁止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易惊患儿遵医嘱予解惊镇静处理,予20%甘露醇静脉输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保持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因甘露醇等脱水剂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发生并发症风险相对较大,所以要求甘露醇的使用剂量需严格控制,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尿性状的变化,发现肉眼血尿及尿量的大幅度改变时,报告医生,及时对所用药物进行动态调整。
4.4 高热护理
高热时脑组织代谢加快,脑缺氧的风险增加,所筛选的患儿发热症状明显,热型不规则,护理过程中以物理降温为主,配合安乃近注射液滴鼻,消炎痛栓塞肛,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者,给予冰袋降温,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被服,床单元保持整洁,病室开窗通风2次/d。
4.5 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疼痛,疱疹,流涎等症状,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否则加重创面使患儿发生疼痛[8]。
4.6 皮肤护理
保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指甲修剪磨平,防止搔抓皮疹处皮肤引起破溃而导致的感染。
4.7 心理护理
陌生的医院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及行为的退化,在护理的过程中,需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在患儿不知不觉中,进行病情的观察。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采用患儿及家长易于交流的方式,随时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安抚家属,达到医患共同参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目的。
4.8 健康教育
患儿年龄小,父母为其生活的主要照护者,对于患儿疾病的观察,更为准确和及时,所以住院期间,与其父母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需要加强对其主要照护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既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又可让家长对患儿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结果
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甄别危重病人,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在呼吸机正压通气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避免了低氧血症、肺不张的发生。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该组患儿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49例,死亡1例。
6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越早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患儿的治疗的成功率,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9]。所选病例中有1例患儿入院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抢救无效死亡。说明尽早进行机械通气重要性,对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双水平正压通气尤为重要,可减少肺部渗出,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的发展,对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重要[10]。
手足口病属于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当出现以下指标时,提示可能由普通型病例发展为危重型:①高热持续不退,体温>39℃,常规退热治疗效果不佳;②神经精神表现:精神萎靡,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乏力,站立不稳;③呼吸异常:呼吸频率增快、减慢或节律不齐;④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肢端湿冷、皮肤花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⑤血糖>8.3 mmol/L,当患儿病情进展致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时,其治疗关键是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识别、早期发现危重症手足口前期症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手足口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孙秋格[11]关于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显示:42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6~14 d,平均10 d,4例经过治疗后出院,8例病情好转后出院,该次护理探讨结果与其一致。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都是急性发病,潜伏期3~5 d,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 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病情发展快,死亡率较高,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同时注意皮肤、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该研究中大部分的患儿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患儿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面色改变和肢端血运情况;加强生命体征观察,监测中心静脉压、指脉氧和血糖密切观察及严密监测,及早的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的整体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手足口病疫情再次发生时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减少了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率,对于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心肺衰竭,发生严重肺出血的患儿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廖红.346例小儿手足口病门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 6(2):242-243.
[2] 沈云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 11(30):2817-28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M].2010:4.
[4] 何时军,陈栋,郑晓群,等.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首发肺水肿肺出血3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13-516.
[5] 林友青.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监测的意义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7(12):1622-1623.
[6] 冉旭, 杨静,吴玮.手足口病病例早期血糖监测及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39-40.
[7] 朱明.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4):83-84.
[8] 李海燕. 68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A3):236-241 .
[9] 黄舒华,谢忠华.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4):528-530.
[10] 黄妍妍,徐南平,朱庆雄,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 10(9):808-811.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 对照组出现2例脑炎, 2例心肌炎,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无1例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 ]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 ]
2.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97.2%) 较对照组 (80.6%) 更为理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潜伏期通常为4 d左右。多数患儿早期症状不典型, 仅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厌食、精神不振等症状。而随着病程的延长, 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可出现皮疹症状, 严重者皮疹甚至会蔓延向全身[4]。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均为充实性丘疹, 数量不等, 大小存在差异, 形状有椭圆形、圆形, 且疱疹周边组织红肿, 疱疹内所含水分不多, 破裂风险低。但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或受外力作用影响下, 会出现结痂现象。多数患儿经对症治疗后1周内可痊愈, 但病情较为严重者会引发较多并发症, 如脑膜炎、肺水肿等, 需要临床采取积极措施, 寻找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帮助患儿尽快缓解临床症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5,6]。
表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n (%) ]Table 3 Two groups of family members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n (%) ]
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且护理质量的高低, 不仅会直接影响患儿临床疗效的巩固, 还在提升整个医院治疗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但是,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常规护理仅重视对患儿进行疾病护理, 忽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干预。整体护理强调在护理过程中, 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 为患者提供整体性、综合性、个体性的护理服务, 能改善护理质量。
多数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自制力差, 加上受病痛折磨, 极易诱发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 出现哭闹、挣扎等行为, 且难以控制[8,9]。整体护理强调对患儿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 采用儿童化语言与之交流沟通, 疏导患儿心理, 使其免受伤害。多数患儿入院后需进行集中隔离消毒, 并严格限制病房内家属探视次数, 会导致患儿出现陌生感和不安感。而实施环境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 在病房内摆放患儿喜欢的物品, 配备电视机, 指导患儿在观看电视、玩耍的过程中缓解不良心理。此外, 每天定时以紫外线照射杀毒, 及时清理和消毒患儿物品、玩具、剩余食品等,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皮肤接触是小儿手足口病的一个常见传播途径, 尤其是患儿疱疹破裂后, 传染风险提升。护理人员实施皮肤护理, 及时使用温水对患儿皮肤进行清理, 避免损伤皮肤, 定期修剪指甲, 指导患儿避免抓挠疱疹[10,11]。出现皮疹破裂后, 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此外, 饮食和口腔护理能帮助患儿充分补充营养, 保持口腔卫生, 减少口腔疱疹、溃疡的发生。并发症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常见并发症包括脑炎、心肌炎等, 强调护理人员做好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预防。本研究中, 整体护理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护理组短 (P0.05) 。提示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实施整体护理, 能缩短疗程, 促使患儿症状尽快消退。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考虑与整体护理充分重视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预防有关, 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为理想 (P0.05) , 凸显出整体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 能促使患儿症状尽快改善, 降低疗程时间, 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淮涟, 谢美, 王爱春.护理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2) :202-203.
[2]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 (2) :144-146.
[3]徐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 (15) :1904-1906.
[4]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0) :138-140.
[5]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13) :125-129.
[6]张梓童.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 (14) :200-202.
[7]张小艳, 王丽.综合全面性护理对手足口病患者溃疡愈合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 (18) :2202-2204.
[8]朱宏璐, 姜玲, 赵艳竹.强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 (2) :118-121.
[9]曾慧, 杨丽, 王勇, 等.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7, 31 (21) :2640-2641.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18-02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指的是一种因多种肠道病毒导致的临床急性传染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疱疹、斑丘疹[1-4]。本文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6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对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护理治疗,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2例。男35例,女27例;患儿年龄9个月~10岁,平均(4.25±2.46)岁。将6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消毒隔离、病情观察、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教育宣传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疗效。采用自评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31) 19(61.29) 12(38.71) 0 34(100)
对照组(n=31) 5(16.13) 22(70.97) 4(12.90) 27(87.10)
P值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31) 15(48.39) 9(29.03) 6(19.35) 1(3.23) 30(96.77)
对照组(n=31) 10(32.26) 8(25.81) 5(16.13) 8(25.81) 23(74.19)
P值 0.05 >0.05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现代医学证实,引发幼儿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临床中常见的病理感染类型为柯萨奇病毒A16以及EV71感染[5-8]。这两种病毒感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手部、足以及口腔出现大量疱疹,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部分患儿不会出现皮疹。该病进展速度快,发病猛烈,致死率高,是世界范围内要严密防范的病症类型。手足口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病毒传播方式多样,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皮肤接触、体液传播、蚊虫传播、食用或者引用含病毒的食物等[9-11]。
3.2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通常情况下4 d,患儿在患病初期病情较轻,一般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厌食、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皮疹,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足、口腔等位置,病情严重者甚至会蔓延全身。疱疹数量不等,大小也有一定差距,但都为充实性丘疹,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疱疹周边组织红肿,疱内水分较少,并且不易破裂[12-13]。如果经外力作用或者自然生长也会结痂。患者一般伴随有食量减少、精神萎靡、流涕等症状。病情发展会向多方面发展,较好的情况是疱疹性咽峡炎,通常1周之后痊愈。严重的则病情发展迅猛,引发脑膜炎、脑干炎、肺水肿等各种严重疾病,甚至引发死亡。
3.3 手足口病的护理
3.3.1 集中消毒隔离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医院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应采取集中收治的方式避免引发交叉感染[14]。将患儿集中控制之后,对症运用科学的消毒措施避免疫情的扩大。此外还应该在病房门口设立标识牌,安排专人看护病房。为了降低病情危害,应尽量减少家属探视次数,如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防感染措施。注意保持病房内部干燥通风,每天早晚分别用紫外线照射杀毒,1 h/次。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后要尽快消毒,和患儿有紧密接触的人要保持隔离8 d左右。隔离期间严密观察患儿体征,如果患儿体征恢复正常,疱疹结痂脱落,诊断后可以考虑接触隔离。
3.3.2 密切监视患儿体征 多数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并且预后良好,但是部分患儿病情发展成严重,甚至引起脑炎等恶性疾病。为了降低该病的影响要严密观察患儿体征,对呼吸情况、体温、精神状态等定期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3.3 皮肤护理 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接触,特别是当患儿疱疹破裂之后更容易增加传染的概率,因此要加强患儿皮肤的清理。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儿床铺进行及时的整理,保持干燥整洁。定期给患儿剪指甲,洗澡,并提醒患儿切勿抓挠疱疹。如果疱疹出现破溃,可以在皮肤组织涂抹抗生素,防止发生炎症。患儿离院后要及时对床上用品进行严格的消毒。
3.3.4 心理护理 患儿情绪难以控制,在受到病痛干扰是极易出现哭闹状况,平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其心理的干预,为其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避免患儿心理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即针对患儿的实际病情和生理情况,给予其全面的、综合化、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治疗。经统计显示,在本次抽检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100%)以及总有效率(96.77%)方面,较之常规护理患儿(87.10%、74.19%)高,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融洽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因此,应该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广泛应用和推广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洪霞,劳丽芳,苏环英,等.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12(5):1824-1825.
[2]廖蓉.34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24):3258-3259.
[3]陈娟.31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3(2):1184-1185.
[4]李碧清.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7(11):113-114.
[5]邓明映,郑肖玲,马燕鹏.小儿手足口病128例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9(4):1780-1781.
[6]王红,孙丽华.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89-1790.
[7]徐西林.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25-1526.
[8]邢彩英,徐兵,蔡娟,等.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2774-2779.
[9]李英琴.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954-958.
[10]梁红玉.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4-15.
[11]李丹,雍建香,周礼.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7):455-456.
[12]彭向阳,黄穗芳,徐会红.西瓜霜喷剂联合碘甘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38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4512-4516.
[13]孙俊杰.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