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1
Shallow talk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Wang Yongfa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i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basically has the following four: creating study atmosphere, creating innovative environment; Build the student innovative ideology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Arouse curiosity,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desire, etc.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Cultivate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创新环境;营造学生创新意识的心理氛围;数学教学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调动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等。
1 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创新环境
宽松和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把学生引进愉快积极的思维境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个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程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有充分表达机会,另一方面,应适时应运激励性?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赏,让他们在克服困难后满足和喜悦,维系创新热情。
2 营造学生创新意识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创造活动的一般发展是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所以在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要做到:(1)提供想象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让学生在猜中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我先让学生复习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大胆猜测,并进行验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他们,把学生的创新有效地发挥出来;(2)要多提供非常规问题,让学生在求异中思索,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设想,敢于质疑问题对那些用不平常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数学教学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例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创新,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一是要加强数学培养,形成创新技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古人亦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一个学生只会按讲授和书本知识定向思考和处理问题,是无法形成创新能力的。二是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地想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三是要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美国学者阿瑞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能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态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4 调动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新授课中,练习课更需要讲究方法。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线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用消防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小明从家到学校的线路结束,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学困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困生就好象公路上的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营造和谐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热爱、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对学生少训斥多鼓励;对学生质疑,能以平等的态度耐心地启发指导,做到不责备;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谈,营造一个民主、生动、轻松、和谐的环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在此环境中社会异常活跃和丰富。
二、经历创新意识,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些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并不困难,但是在综合测试时成绩往往不理想,包括平时解决过的题型都不一定会。一些综合题他们一听就懂,但自己却想不到从何入手,更不用谈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学生方面:(1)听课时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知其然,未思考其所以然,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认真地参与思维活动。(2)平时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解题过程中模仿成分较多,分析、创新思维较少。(3)知识点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合理、有序的认知结构,故不可能灵活运用。
教师方面:(1)教学中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暴露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对他们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培养。(2)课堂上教师分析讲解多,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少,不能很好地激活与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剥夺了他们的主观能力性。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数学作为一门课程,远不止是传授一些已有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教学中要努力探索思维的情境和氛围。凡学生经过思考能得到的东西,就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取,老师不必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走弯路,而让学生在迷惘、挫折甚至失败中学会思考、寻找捷径。教师此时的任务是启发、引导和激励,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顽强探索的优良品质。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及时将知识点归纳整理,比较加工,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有机网络机构,方能灵活调用。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可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探讨各种解法和思路,剖析思维过程,鼓励求异思维并作归纳小结,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开放练习,促进学生创新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在教学新知识时,除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以外,还可以设计开放型练习,促进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题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尝试用多种解法,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师要悉心呵护学生求异的思维火花,要鼓励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从而形成创新性思维。通过学习,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造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强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练习注重层次性
首先,练习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思维,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应适时、适度,切不可拔苗助长,不能让学生感到望尘莫及,而要让学生感到只要动脑思考、积极探索,就可获得成功。其次,要循序渐进,并做到前后衔接,使练习始终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根本宗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之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最基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中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具备敬业精神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并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从而使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力量的源泉,也就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主动钻研,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要使学生的创新直接兴趣转变成稳定的创新动机,教师应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创新兴趣,启发学生用心灵去感知创新,努力让这种直接兴趣能转化为创新动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剖析每一个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学生创新心理的状态变化,及时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从内容上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和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等。用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加工,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求得最为简捷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问。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发言,课后不敢提问,原因多半归于“怕”。怕自己回答错了,同学们笑话,怕自己的问题太“幼稚”,让老师觉得不值一问。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让学生体验多发言、会提问对自己是绝好的锻炼机会。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或者让其看到多发言者实实在在的进步;或者对提问题多的同学予以某种“奖励”。或者采用定期让学生当“老师”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兴趣。
3.课堂教学中注重变式教学,训练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将课本中的公式、定理、图形作变化处理。如公式通常情况都是从左向右运用,能否从右向左看呢?图形的画法除常见的形式,能否上下颠倒位置,或者左右交换位置来画?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教会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精神。
4.适时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诱导学生大胆想象。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创造性既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生,也不同于成人。教师对学生稍有创新的想法所给予的点滴肯定,都会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燎原之火。在数学学习中,中学生创新意识可表现为对已有解法的超越、或者是对问题已有解决思路的再加工以寻求新的思路,也可以表现为对未知问题长时间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等。
四、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为教育提供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不仅能处理数字和文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形、图像、声音以及二维及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和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得简单起来。通过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视听信息符号,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常规媒体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补充了对学生右脑功能的开掘利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应用软件,不仅能制作图片式的、阅读型的、程式化的课件,还能制作出当场可灵活变化的,并能按变化当场进行计算、推理和作图的课件,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变成了“研究”数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结语
素质教育中,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强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闰立钦教授[J].教育研究,1999,(7).
[2]张奠宙,孔企平.未来展望:2010年的中国数学教育[J].数学教学通讯,2001,(1):1-5.
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4
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主动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动力。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是这样导入的:“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食品,来到乐乐超市选购食品。它看到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48个,买了25个,请你想想:在柜台上还剩几个?”学生年龄小,都想争第一,纷纷抢着最先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迅速点燃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火花。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和用处,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主体意识是其决定学习成败关键的时候,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地要求发展进步,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二、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议、思两个方面给予指导。
1.鼓励学生多“议”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2.引导学生勤“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另外,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3.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思考毕竟有其局限性,集体的智慧总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一个问题,当众多人去思考时,常常因人思考角度不同,得出解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很常规,有的可能很巧妙,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通过讨论、提问的方式,让同学集体研究一个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又能使每个同学的思维得到启发,教师也收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另外,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大家彼此协作,互相帮助,共克难关。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他在中国讲学期间对中国数学老师说过,应该允许学生发现自己的标准,然后在一定的指导下,探索能达到这个标准的道路,而指导多少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而定的。对于这个策略赞成与否,存在着一些合理的教学方面的争论。首先知识和能力,如果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就比别人强加的要掌握得更好,也就更具有实用性。其次,发现是令人愉快的事,所以通过创新进行学习是具有促进力的。
4.发挥多媒体魅力,激发创新能力
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独有魅力不言而喻,适当地结合于中学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可以为教学的进步和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提供新鲜的活力。详细一点来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国际象棋的起源的故事放映出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1颗麦子,第二个放2颗,第三个放4颗,第四个放8颗,以此类推,直到放到第64个格子,我需要的就是这些粮食。放映完这个小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算算国王究竟能不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从而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被大大地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其创新能力的锻炼埋好伏笔。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的作业、优秀解题思路展示、小组成绩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开拓思维,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唯有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覃海兰.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2.陈学蓬.浅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5
一、创新能力及其特征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现状
第一,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依旧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当有限.
第二,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是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一种抑制和抹杀.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满足中等水平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出现不愿听的情况,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因为听不懂而不想听,最终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咀嚼式教学和一站式教学等,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当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且浪费教学资源.总体来说,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且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因素,亟待创新.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灵活的学科,而不只是几个概念,原理和公式而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既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教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向“引导者”,由重教学的“结论”转向教学的“过程”,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大多数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假如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受到鼓励,学习上更加自主,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我们可以吸取国外好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阶段的数学是抽象的以及枯燥乏味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它的抽象而对其失去兴趣,也有的学生会因为题目的复杂做不出来,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使老师的教学顺利地进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提高.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安排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不但能充分地表现自己,同时能够开放他们的思维.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一道数学题,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去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对这个题目进行解答,看到底有多少种解题方法,这样会充分地开拓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所长,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在这种比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充分地表现自己,让他们充分地得到满足感,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还可以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前,给学生讲解发明出这个理论和公式的那些伟人的传奇故事,这个阶段的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其产生崇拜和敬仰,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学习函数和几何的时候,可以通过画出优美的线条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就会比较热衷于几何图形的图案,有些学生比较热衷于逻辑思维,因此,增加学生的兴趣对于他们学习数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6
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是综合性、多样性的课程,它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用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独立地发现了他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或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法,作为教师就要深入分析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数学教学的思维规律,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三角函数”这节中:有一块半圆形的空地,假设以O为圆点,在这块空地上开辟出一块绿地,假设为ABCD的矩形,使其中的一条边AD在半圆的直径上,另外的两点B、C在半圆的圆周上,如果半圆的半径为r,那么怎样选择以点O对称点A、D的位置,才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利时机,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其问题进行实际考察,然后运用抽象的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使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真正让学生明白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教学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教学的发展,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利用一支粉笔一张讲台,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没有主动权、发言权。可是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还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和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展示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他们的探索意识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展开与折叠》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的形状(柱体),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该图形的形状,学生的气氛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是争先恐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下得出下面几个结论:
该图形的侧面都是长方形的,上下的两个面都是平面的,上下两个面也是互相平行的,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是相同的等等。
这时我又问学生:“改柱体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改变授课方法,使学生形成新的基本技能,
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这样才能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应成为学习的“模仿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学习者,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仍不会”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包揽课堂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具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课外实践活动是这一教学的有效补充,因为它的内容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其形式也生动活泼,因而学生积极性高,自主性强,成为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使数学知识得以理解与升华,激发他们创造发明的源泉。例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量”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等问题,都是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完成的。还有学习了面积单位计算方法后,我组织学生测算教室、课本、黑板的面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数学的能力,又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时,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设计一些简便的用具,使他们各显神通,把学过的几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