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范文1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肺炎产生原因和多况的分析,总结出如何进行有效护理的方法和进行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重点。方法:通过对所有68例新生儿肺炎病例进行详细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观察与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喂养和抗感染护理,同时还对其心跳频率和呼吸状况进行了严密的监视,总结和归纳出在进行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结果:在针对症状合理选择护理方法和重点之后,明显缩短了患儿痊愈的时间和减轻了患病症状,有效的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和妈妈烦躁的心情,其中痊愈的患儿为46例,转好20例,放弃治疗的为2例,有效率为98%,同时也为如何改进和提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结论:新生儿肺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且根据新生儿体制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或轻或重,而且新生儿肺炎的死亡率也很高,所以在进行护理时一定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心和呵护,减少和降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病理分析;护理体会

对于新生儿的定义从医学角度来讲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的28天,由于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各个系统脏器还是免疫功能都处于尚未发育成熟和功能较差的阶段,所以在护理时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和细心,这一阶段也是肺炎、黄疸病等的多发时期,而且由于新生儿本身的生理特点,这一时期患病的死亡率也较高,一定要注意观察和及早治疗,降低死亡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根据我院2011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中随机抽取的68名新生儿患者,所有的患儿中男性为44例,女性为24例,年龄分配为1天到27天不等;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比例为17:2,所有新生儿中出生体重大于4kg的为1例,介于4kg~2.5kg的为59例,介于2.5kg~2kg的为6例,小于2kg的为2例。按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吸入性肺炎也就是羊水或者奶汁吸入等为8例,感染性肺炎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三种共为32例,窒息病例为6例,低温症患儿为3例,并发症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败血症病例为11例,硬肿症患儿为7例,化脓性脑膜炎为1例。

1.2 诊断标准

对于新生儿肺炎的病情诊断可以参照《儿科手册》中对于该项的描述和判定。

1.3 治疗结果

在针对症状合理选择护理方法和重点之后,明显缩短了患儿痊愈的时间和减轻了患病症状,有效的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和妈妈烦躁的心情,其中痊愈的患儿为46例,转好20例,放弃治疗的为2例,有效率为98%。

2 症状观察和控制

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8名病例中,分别对其发病时的体温、肤色、呼吸节奏以及肌肉张力和尿便颜色与次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测量的频率为每小时一次,对于重症需要使用监护仪的患儿更应该严密观测和记录其特征以及机器的运行情况,对于呼吸和心音的观测分别是15分钟和30分钟一次,此外如果新生儿出现心律超过180次/min或呼吸超过60次/min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病房温度的控制应在24~28摄氏度之间,这样有利于降低患儿的需氧量有效避免呼吸困难情况的发生,对于患病期间体温不正常的患儿,可以采取放入暖箱的办法来进行体温的恢复。具体的操作如下,当患儿的体温偏低的患儿可以采取将其先放于高1~2℃的暖箱中并以每小时提高1℃的方式进行复温,体温恢复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4小时以内,对于体温偏高的患儿可以将其放置在预热到30℃的暖箱中根据其体温恢复的情况在6~12小时内进行恢复。

3 护理重点及体会

3.1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重点

保持呼吸的平稳畅通是新生儿肺炎护理的重中之重,要保持呼吸的顺畅首先应做到及时的清理和排出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避免造成堵塞现象,当气管内出现粘痰需进行吸痰时,一定要遵循无菌的原则避免早晨二次感染或者不必要的伤害。在进行吸痰时还要注意时间的次数的把握,避免出现过多的无效吸痰而且时间应该控制在15秒钟左右。在吸痰前还可以通过向气管中加几滴化痰剂或超声雾化湿润的办法来使气道中的分泌物易于排出,吸痰时应该两个人共同合作进行翻身和排痰。对于呼吸严重困难的患儿还应该以每1~2小时进行一次更换的办法来减轻其缺氧的状况,同时还有利于缓解其肺部的炎症和淤血。

由于新生儿的肺部组织发育不成熟和自身生理特征的限制,患肺炎后的小儿通常以加快呼吸平率的方式来增加吸氧量,所以如果在护理时出现节律明显加快或者鼻翼煽动,口唇或四周发紫的现象时应及时给与吸氧护理。由于缺氧会导致新生儿的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产生痉挛现象,这样会导致肺动脉的血压升高直接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心肌损害或者心动过速为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在进行吸氧时对于缺氧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浓度为40~50%的氧气,如果发紫或者呼吸频率过快的现象仍无法改善可以短时间给纯氧。对于一些日龄较大的患儿鼻导管法是最舒适便捷的吸氧方法,但对于躁动不安的患儿不适用。

3.2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心得

在长期的护理中积累了下面一些护理心得希望能够对日后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首先对于病情好转且相对稳定的患儿可以初步进行一些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如对其的视觉或者听觉进行适当的刺激,在一定程度给与其抚摸或身体接触等刺激使其感受到被爱的需要,同时适当的进行一些被动的运动操也可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恢复。其次一定要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要加强病房的消毒和处理工作,在进行消毒时应该使用紫外线且进行隔离。所有的护理人员应该统一的穿着清洁工作服和工作鞋,对于监护治疗仪器也应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感染的风险。最后是同家长的沟通和指导,在住院期间应该最好母亲的心理调解工作,对于出院的患儿应该告知其坚持母乳喂养和合理增加辅食。

4 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新生儿患肺炎的机率和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其的发病特点也较难察觉和发展迅速,此外新生儿的肺炎不仅容易造成肺部的伤害同时还易引起其他器官的损害,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所以对于这类患儿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时不仅要做到尽职尽责还要做到对症治疗,而对于处于恢复阶段或者痊愈的患儿也应施以妥善的保护和处理。

参考文献

[1] 戴年春、罗旭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1):69-69.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范文2

我科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治疗仪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等,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科新生儿监护室(PICU)应用鼻塞式CPAP仪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等患儿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0天~1岁,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制定的小儿危重病评分标准进行危重度评分,分值70~90分,平均80分,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及充血性心力衰竭1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重度发作1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3例,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良鼻导管吸氧下(氧流量2~3升/分)患儿神志清楚,但仍有呼吸急促(45~70次/分),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口唇紫绀,经皮氧饱和度(SpO2)

1.2 方法:应用美国进口的婴儿流量系统进行CPAP通气。根据患儿病情调节好氧流量(Flow)、压力(PEEP)、氧浓度(FiO2)等,采用合适型号的鼻塞连接患儿鼻腔,同时用呼吸机专用婴儿帽固定鼻塞。根据病情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防患儿躁动不安,增加无创机械通气的依从性。并按需使用安慰奶嘴让患儿吸吮,以利于控制漏气,增加无创通气的舒适性。

2 结果

本组23例患儿应用鼻塞式CPAP呼吸治疗仪时间为1~4天后,均顺利撤机,除1例先心(室间隔缺损9 mm)病患儿撤机3天后因经济问题,家长要求出监护室后病情出现反复,重新上机后又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余患儿均顺利出院。所有患儿在上机1小时后,口唇渐转红润,吸气性凹陷减轻,SpO2>90%,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3 护理管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持续心电、血压、呼吸、SpO2的监测,注意患儿的神志、末梢循环、呼吸困难及缺氧状况等有无改善,并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血气分析及患儿情况适当调整参数。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的一环,吸痰时结合翻身、拍背等,有助于痰液的排出。保证气道的湿化,充分利用加温湿化器,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将蒸馏水加热产生接近于体温并含有近饱和水蒸气的吸入气,保护气道黏膜,减少机体耗氧量。但应注意湿化温度不宜过高,一般35~36 ℃,相对湿度50%~65%,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痰液过于粘稠者或咳嗽气喘明显时,及时进行雾化吸入或气泵吸入等化痰止咳平喘治疗后再吸痰,并加强鼻部护理,使患儿感觉舒适,以增强无创通气的效果。

3.3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时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 冷凝水收集管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及时清理冷凝管及各管道内的积水,防止逆流。湿化罐内蒸馏水及时添加,每日更换。使用后的管路、鼻塞、集水瓶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用冷开水冲净后晾干备用。做好监护室的空气及物品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消毒物品,预防和控制感染。

3.4 加强舒适护理的管理:尽量为患儿提供舒适护理,提高PICU病房的舒适度。PICU室内的壁画、窗帘、婴儿病床及床上用品等均为婴幼儿喜欢的卡通图案,色彩是淡蓝色和粉红色,护理人员的工作服也是柔和的粉红色,病房内还有背景音乐设计,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护理人员操作时温柔地与患儿沟通交流,给予鼓励与支持,增强与患儿的亲密感。当患儿病情相对稳定,给予讲故事,为其提供适宜的玩具。撤机后可以给患儿沐浴,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1],促进皮肤的舒适度,满足舒适需求,使其在治疗环境中仍然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增强患儿对我们的依恋感,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增强治疗效果,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疗护理新理念。本组23例患儿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而且在使用时不影响患儿的咳嗽、咳痰、进食等功能,使患儿有较好的舒适性和依从性。

4 讨论

4.1 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有创机械通气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有了深刻的认识,呼吸机相关肺炎、气道屏障丧失、插管并发症等严重影响了机械通气的疗效,所以既要发挥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又避免人工气道的副作用,显示出两者兼顾特有的优越性[2]。

4.2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为患儿进行鼻塞式CPAP治疗时,医护人员要有细致的观察力、良好的耐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无创通气是不能取代有创通气,当无创通气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病情骤然发生变化时,必须做好随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等有创通气的抢救准备。

4.3 鼻塞式CPAP治疗适宜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使用效果较好,能使萎陷的肺泡扩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肺内静脉分流,提高氧合能力,改善换气功能,升高PaO2;还能克服气道阻力,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功消耗,在一定条件下改善通气功能,降低PaCO2。无创通气使一部分呼吸衰竭患儿免于气管插管[3],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则明显缩短有创通气的时间,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而且有创机械通气对患儿的损伤较大,费用较高,经济困难的患儿家长也难以承受。而婴儿流量系统具有无创、方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经济负担相对较小,这样就让患儿及家长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龚 梅,王珏,徐 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B):96.

[2] 刘光华,叶 红,李国凯,等.早期使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预防婴幼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作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6):41.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性健康教育;生活质量;心理状况;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1(b)-0146-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tic role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124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in Yiwu Cent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June 2013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6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9 case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systemic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 George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 was used to evaluat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was used to evaluat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The acute exacerbation rate during follow-up, re-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Results SGRQ scale in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ctivity, psychosocial scores were (41.06±8.92), (30.26±5.52), (27.15±5.49) point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quality of life [(56.24±10.59), (40.89±6.98), (32.58±6.22) point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CL-90 scale of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paranoia scores were (30.15±4.34), (21.56±4.45), (26.37±4.49), (24.36±3.45), (19.64±3.56), (12.13±3.35) point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6.92±4.45), (25.67±4.88), (39.94±4.46), (40.26±4.45), (19.36±3.35), (20.65±3.75) points] (P < 0.05). The exacerbation rates, readmission rates and mortality rat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18.46%, 12.31%, 0.00%,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9.15%, 45.76%, 5.08%) (P < 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for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life behavior guidance,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assistance in the form of groups will help to improve health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reduce adverse outcomes occurs.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ystemic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Progno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缓慢,反复发作,不仅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还可以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或加重其他疾病严重程度,急性发作可能导致患者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控制稳定期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是治疗的目标,而稳定期的控制不仅依赖药物等治疗手段干预,患者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行为及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和预后都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修订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1];肺功能分级Ⅰ~Ⅲ级;本地区为长期居住地,便于随访;自愿配合健康教育。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其他系统疾病;合并运动障碍需长期卧床;合并恶性肿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退出标准:治疗或随访期间初诊恶性肿瘤、发生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死亡、失访。纳入124例,男98例,女26例;年龄39~74岁,平均(57.39±8.32)岁;肺功能分级Ⅰ级45例,Ⅱ级59例,Ⅲ级20例;病史3~15年。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剔除退出病例,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年龄、性别、肺功能、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干预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具体包括:①疾病知识强化宣教:本研究患者均有较长病史,具备一定程度的疾病健康知识,但通过临床沟通了解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故通过交谈、询问掌握患者突出存在的疾病相关知识欠缺点作为“宣教热点”,住院期间每周1次系统性健康知识小课,主要采用简单易懂的幻灯形式,每次以相关“宣教热点”进行强化宣教,并采用中老年人易于接受的“顺口溜”将热点编排成文传授。②心理辅导:通过床边沟通倾听及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再以聊天倾听开解,推荐书籍、音乐或影视作品,分享病友心得,出院后采用电话、邮件定期询问等形式,主动针对患者心理症结,提供心理疏导,指导自我心理调整,缓解患者各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疲倦、失望、沮丧、抑郁、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并建立个人心理辅导记录,动态观察患者心理问题和解决的情况。③生活行为指导:详细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作息、吸烟、嗜酒、运动、人际交往)、生活环境(住房地域、楼层、小区环境可能存在的粉尘或空气污染),对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仍吸烟者重点进行戒烟干预,指导科学戒烟方式或推荐到戒烟门诊接受专业干预;帮助改善患者生活环境中存在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如家人吸烟、粉尘污染等为其提出改善建议,如建议家人戒烟或避免在屋内吸烟,选择通风良好时段开窗通风,出门带口罩等,并与家人充分沟通获得理解。④康复训练教育: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学习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床边面对面教授,分为护士示范、患者实践、护士指导纠正等过程确保患者能充分掌握呼吸训练技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兴趣爱好指导选择有氧耐力训练,如散步、慢跑、快步走、起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推荐合理运动强度及时间,原则以达到有效有氧运动目标心率=(200-年龄)×(60%~80%),患者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准,每周3~5次有氧运动。⑤建立健康小组:同期入院患者组成4~5人一组的健康小组,自行选一位小组长负责联系各组员,通过相互沟通,及时通知出席出院后健康知识小课时间,监督生活行为和运动锻炼,积极参与健康知识小课期间的“宣教热点”讨论,出院后相互协助支持等形式,提高患者管理的效率,为患者提供心理归属和支持。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疾病知识、治疗知识、生活注意事项等宣教,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出院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观察患者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反映3个月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评价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大症状因子,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 < 0.05)。干预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改善更为显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 0.05);干预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更为显著。见表3。

2.3 两组预后比较

随访12~22个月,平均(16.34±3.22)个月,干预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预后更好。见表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多数患者已对疾病有所了解,但本研究临床前期了解发现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仍存在片面或者误解,而这些情况极易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不确定感,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忽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善,本研究纳入患者病程均在3年以上,仍有患者继续吸烟,并大多存在自行暂停治疗的情况,极易促使病情进展诱发急性发作,在以往多项临床调查研究中也有相似的情况[4-5]。可以认为对非初诊的患者进行强化健康宣教尤其是加强易忽略、混淆、遗漏、误解的“宣教热点”教育需求十分迫切[6]。鉴于此,干预组在干预之前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欠缺点进行临床摸底,对反映突出的问题设为“宣教热点”,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小课中以相关“宣教热点”作为重点,重塑患者疾病健康认知,强化认知的科学性,减少由于认知欠缺导致持续的不良影响。宣教方式是健康知识是否准确达到患者的重要介质,幻灯图文并茂,有利于患者获取宣教要点,但仍存在知识点多、患者难以迅速整理归纳的问题,我院适应中老年患者接受特点,采用将热点变成短小易读的“顺口溜”教给患者,使枯燥的知识点更具有趣味性,朗朗上口使归纳后的要点易于接受。本研究开展期间患者反映良好,并持续对医务人员提出所关心的问题,使健康小课成为互动的平台,患者可以更自主地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获得专业性的解答。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健康宣教更适合慢性病长期患病的患者教育,避免传统宣教程式化的简单重复。

呼吸系统症状是对患者生活和生理影响最突出的方面,由于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哮喘等症状会给患者心理带来较大的打击,而呼吸困难的持续往往伴随濒死感及绝望感[7]。有研究显示,不确定感、无助感是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抑郁、焦虑发生率高[8-12]。心理辅导一直是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辅导效果,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施方法也莫衷一是。干预组采用的是通过床边沟通倾听,与家属沟通主动获取患者心理需求,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特点进行面对面开导,推荐书籍、音乐或影视作品,分享病友心得,出院后电话、邮件定期询问等形式,主动输出帮助的方式进行。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基础,也是拉近护患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前提,而此后应为患者提供多种有效疏导手段以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笔者认为书籍、音乐或影视作品是较好的一种非直接干预型辅助工具,利用轻松、励志的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感染患者,为其提供排解情绪的出口[13]。

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是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稳定期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增加呼吸肌力量,肺通气质量,提高血氧饱和度[14-15]。但患者长期患病反复发作,运动意愿往往不强,需要配合健康知识宣教激发患者自我管理的意愿,采用榜样经验分享可以为患者提供参照和激励;教授呼吸训练时关键是中老年患者真确掌握训练方式,此后通过小组相互帮助监督坚持进行;有氧训练不仅提高身体素质,通过户外运动还有利于患者融入社会,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16-21]。生活行为和生活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影响,尤其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极大,临床接触中发现患者及家属对之有所了解,但并没有好的改善手段,因此提供科学改善方案需求较大,需要跟家属充分沟通,让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共同完成不良行为和生活环境改善[22-2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实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传统常规健康教育效果,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尤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不良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症状控制效果更好,预后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通过综合心理辅导、生活行为指导、康复训练和团体互助形式有利于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 顾靖华,邱宜军,陆亿华.生活质量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 [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2):207-211.

[3] 江莲,陈建波,王兰,等.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7(10):1486-1487.

[4] 俞彩仙,诸海英,王延,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11):1002-1003.

[5] 邓敏,邱学英,苏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护士认知差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7):781-784.

[6] 张恭祖.健康教育并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622-624.

[7] 罗晓华,马宇,张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8] 徐传芹,何远强,郑玉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59-61.

[9] 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教育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2):136-138.

[10] 杜舒婷,邢彬,丁连明,等.呼吸操及肌力训练联合支气管舒张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15-119.

[11] 应少聪,周向东,刘益琼.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33-336.

[12] 王.有氧运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62-1063.

[13] 庞琪,刘晓菊,施凯,等.香烟烟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2):895-898.

[14] 洪涵涵,凌楠,徐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4,(11):19-21.

[15] 赵梁燕,陈华良.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90-92.

[16] 吴海蓉,韩红梅,罗慧玲,等.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156-158.

[17] 焦涛,王萍,于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环球中医药,2013,6(z1):42-43.

[18] 张玉芬.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3,6(z2):38-39.

[19] 王素玲.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后健康状况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146-147,153.

[20] 杨勋,胡红玲,赵苏,等.固肾定喘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283-286.

[21] 杜丽娟,李风森,杨惠琴,等.平喘敷贴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19-322.

[22] 区利娟,刘宇霞,林凤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