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1

第一阶段:拟写倡议书――第四单元学习建议

一、组建《三国演义》《红楼梦》兴趣小组。按作品分成两个大的个研究小组,根据自己兴趣到课代表处报名,可重复报名。请各班课代表在本周三上午课间操时将名单送到办公室。

二、课代表把小组名单统计好,在班内公示。每个名著研究分课内研究小组和针对文本的拓展小组。课内研究小组研究成员不少于6人,其他同学负责课外拓展(内容自定)。同学们推选出自己所在小组的学一人,负责本组人员的协调。组长工作包括:带领小组成员讨论第四单元所选课文《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宝玉挨打》的学习目标,成员根据学习目标分工。课外拓展小组最好有新的研究,新的发现。

三、对课内文本研究小组的建议:

仔细研读文本,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设计问题,研究思考问题的角度并设计具体问题和答案,形成文字稿。文字稿提前和老师沟通。根据所设问题的层次,组长组织上课时的顺序。讲课人要提前熟悉发言内容,争取脱稿,并调动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要有课堂互动。每节课要完成学习目标,课堂要有总结,要达到全体同学都要有收获的目标,激发同学们阅读名著的热情。

对课外拓展小组的建议:可以参考资料,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有的同学能够查阅《三国志》《汉代风云人物》等。

四、本周大休,每个同学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利用假期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划分学习小组,形成文字材料。

这一阶段老师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有阅读的时间,在方法上也要给以指导,要求学生写出讲课时的具体步骤,这样做学生在读作品时就有方向感和任务,也就会做到精读。

第三阶段:教学展示

下面展示的是学生写得不错的教案

(一)课题:诸葛亮的出场

教学目的:了解课文如何制造诸葛亮的出场

重点难点:作者安排人物出场的特点

小组成员:肖康,赵剑龙,张逸超,宋晓龙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语: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直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屡出奇谋,用兵如神,是刘备的重要谋臣,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作者如何安排这位传奇人物出场。

背景:徐庶在走马荐诸葛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他把自己比作奴马,把诸葛亮比作麒麟,把自己比作寒鸦,把诸葛亮比作鸾凤,把自己比作莹火虫,把他比作明月,又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那么请同学读古代小说101页第一段,找出司马徽是如何推荐诸葛亮的?

探究结果:司马徽又一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而自己将他比作兴州八百年的姜子牙与王汉四百年的张良,这是第一次出场,是以第三者推荐与名人对比来安排他出场。可以总结为:未见其人先闻其人,作者借名人的口把诸葛亮描述成一个旷世奇才,也正是这些名气促使刘备拜访诸葛亮。

第二次出场是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途中,听到农夫唱诸葛亮写的歌,再次说明诸葛亮名声在外,所作之歌已在农夫之间广为流传,而且歌中隐隐透着诸葛亮胸怀天下的气概,他把天比作园盖,把陆地比作棋局,无不浸透着他的才气与胸襟,这些也必然增加了刘备请他请他出山的决心,第二次出场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正式出场是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第三次,作者先描写了诸葛亮的外貌,形容他有神仙之概,后来诸葛亮分析了曹操孙权的割据势力,并给刘备建议,诸葛亮身虽在茅庐,天下变化尽在他掌中,可见谋略之高,眼光之远。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2

小学教师课外阅读活动实施方案(草案)

一、活动背景

调查一: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

这项调查是在上海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中进行的。结果表明: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不过,他们读书量差异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52%的教师每年读书量在5本以上,最多的一年可以读72本。

 调查二:前几年,上海、西安、长沙、厦门等4个城市对2316名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教师阅读有喜有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获奖层次越高,其每天阅读的时间、购买书籍年支出、购买报刊年支出、个人藏书量越多。

 全部调查者的每天阅读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2.43%,购买书籍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79%,购买报刊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25.90%,个人藏书量在200册以上的比例为34.45%。

2316名被调查者在谈及经常读书的原因时,46.16%选择了工作需要,73.27%选择了充实自己,38.21%选择了休闲娱乐。

调查三:中小学教师在“读什么书”?在13个选项中,根据选择频度排序,它们依次为:教学参考、现实题材小说、教育理论、文史类、时事类、历史题材小说、言情小说、政治理论、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和经济金融类书籍。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读的最多的是教参、教辅类读物,其次是报刊、小说。调查中报列的《爱弥尔》、《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论教育》等十部教育经典只有20%的教师读过,有12%的教师甚至未听说过其中有的书名,对于国内的几家专业教育学术刊物,如《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探索》、《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只有38%的教师经常阅读。从阅读动机看,大多数教师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的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少部分教师则纯粹为了消遣。从阅读方式上看,随意阅读者多,系统阅读的少,偶尔阅读的多,每天坚持阅读的少。从阅读效果上看,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用以指导教育科研的不到30%,根据阅读确定学科研究方向、方法和理论框架的不到10%。

这样的结果,我们追寻原由有三

1、教师想读,没时间。这确是事实。现在,教师的压力不轻。小学教师一个人教好几科,大量时间都泡在课堂上,课后要写教案批改作业,还要管理学生的“吃喝拉撒”——负担非常重。课余要参加各种培训。再有,小学里女教师特多。学校搞读书沙龙大多是下班的时间,有的教师就要回家做家务,要经营自己的家庭,要管理自己的孩子,就自然而然挤占了读书的时间。由于女教师的生理变化快,在那么大的负担当中,还要迎接教育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读书,即使知道是件好事,但确实精力、能力达不到。所有的时间都被挤占,如果有一点时间,那就想睡觉!

2、缺乏良好的读书心态。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读书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就会成为借口,读书自然成为负担。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想读的时候、想买书的时候,收获的并不直接,特别是有些西方书籍给予教师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能直接面对中国人的心理学、中国人的教育学。而西方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教育的认知等等,作为中国人来讲,这些书看的时候收获的总是不“塌实”。这些书,老师可能会学些皮毛。那些时髦、没见过的词汇,如“生成”、“范式”成了评课、写文章的术语,那些国外的经验,充其量成了写作发言的“引子”或试验的依据。时间长了就厌烦了、麻木了。

3、缺乏读书能力。教师阅读力的差,收获不大,原因是教师知识结构有问题,达不到最高的阅读层次。教育理论书籍枯燥乏味,有的内容深邃,也有的由于翻译的语言造成了教师阅读的一些障碍和一种不自然的排斥。好多中国自己的教育教学书籍不是内容艰深,就是文笔艰涩。

二、活动主题

我读书  我成长  我快乐

三、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相关《阅读书目》为参考,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语文教师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活动目标

1.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

2.探索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

3.构建学习型年组,书香型校园,营造高雅的读书环境。

 

五、阅读内容

第一类书:教科书。教科书是最好的读物,它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是构建教师精神的最主要的元素,书上的内容我们过去都学过,但今天我们的眼界发生了变化,会有新的感怀和收获的。

第二类书: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办得好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教师思考和探索。

第三类书:阅读儿童文学和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

 

五、阅读建议

1、教师需求的东西是形象的东西,是直接能拿到的东西,再加上没时间,老师需要的效果是“短、频、快”。如:《陶行知教育名篇》。

2、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来说话,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学能用的。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理清了一些混沌的现象,澄清一些教学事实,讲清了今后如何实践的步骤。

3、教师需要在一线教师的随笔中确确实实找到“阅读自己”的感觉。如《不跪着教书》、《教育的十字路口》等,这些可知可感的内容和教师的思想和认知能够很好地链接起来。

4、教师需要读书指南,用精炼、短小的介绍语帮助其筛选书籍。那么《中国教育报》不错,特别是“读书周刊”这个栏目会提供阅读指南。(见附件)

现在都在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实践,读书就是最好的营养。这是看不见的,盐在汤中的养分,这是长期的内养,不是维生素加钙片。因此,必须让教师们读起来,思考起来、实践起来。

 

六、保障措施

1、实验学校以“不加重教师负担、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原则,提供阅读书本,保证教师阅读场地和校内阅读时间。 

2、实验学校承担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探索“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最佳方法或途径”,或上课或研讨或交流,通过次类活动分享活动成果,进而辐射全区。

3、建立区级互动交流网络,开展论坛活动,构建阅读“同人圈”。

4、聘请著名作家做相关阅读讲座,提升教师阅读品味。

    5、活动安排表

   

主题

时间

内容与形式

承办

单位

参加者

论坛

活动

3-6月

网络交流

(专题讨论、好书推荐)

悦读小镇QQ群

自愿者

儿童阅读点灯会

三月

20分钟儿童阅读推荐课

董宏猷老师专题讲座

傅家坡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3人及校长和教学副校长

四月

专题活动展示:

引领学生课外阅读途径初探

中华路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五月

“蒲公英悦读小站”展示

专家讲座。报告人:罗昆霞

八铺街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六月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教师读书故事交流活动

四美塘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3

第一,以“教学案”教学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阵地,以自主、合作探究,生成快乐、高效为核心,以明确目标,展示提升,精讲释疑,反馈检测为流程,建立以学定案的机制,遵循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的本质规律、让师生在互动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知识,增长智慧,享受快乐,还课堂以朴实、高效的本真,从而获得数学新知。

第二,一方面,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的是考虑老师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无益的。另一方面,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一是放而无度,教学秩序混乱,老师放任自流,或局面失控,变成“放羊式”的教学,一堂课热闹过后,多数学生收获甚微;二是干脆不放,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走走形式,或草草了事,把整个课堂变成老师处理练习的一言堂,课堂重新陷入沉闷的境地;三是教学无计划,学情把握问题预设不够,患了学生自学,老师教学双盲症,教学进度跟不上,课堂教学无实效;四是研究教材不深入,习题设计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或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问题设计的无效导致教学的无效,为适应课堂改革的需要,我们学校教科主室提出了教案、学案既分又合的“教学案”模式。

第三,什么是“教学案”导学?它是指以教学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让老师教育艺术的创新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机结合,彰显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

“教学案”既改变了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高付出、低产出的教学状态,又改变了课堂死板沉闷不协调的尴尬状态,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老师可以胸有成竹、有计划地精心指导学生自学、合理安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适时进行精讲释疑;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部分,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学案”是一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教师有计划地导、学生有计划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显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导学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四,通过“教学案”导演,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了初步尝试,同时参照小说情节似的结构,去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什么是小说情节结构呢?即: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1.序幕――课前预习: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双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为便于指导自学,争取教学时间,一般放在自习期间较为恰当,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部分,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看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开端――明确目标:课前,教师要明确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课中,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合作要求。这个过程要“快”。

3.发展――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个过程要“慢”。

4.――理解应用――展示提升:将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适时进行展示,提高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个过程要“透”。

5.结局――精讲释疑――归纳总结:精讲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归纳总结。这个过程在于“精”。

6.尾声――反馈检测――课后反思:这是教、学双案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这个过程注重“练”。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4

一、“三高”课堂的理论依据

“和谐高效”课堂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我们的“三高”课堂承续此脉,与之相契。

实施“三高”课堂最有力的理论支撑就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内涵要求与实施策略。“三高”课堂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这一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具体落实“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课堂中“五还”教学策略的要求。

二、“三高”课堂的理想境界

“三高”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理想的课堂形态,是对“和谐和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意图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思维对话”的新课堂,发挥四十五分钟的最大效益。

我们对“三高”课堂寄予的理想境界是:实施最大限度的开放。概括说,就是落实“三全”,实现“三自”。“三全”――全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全程:体现每一个环节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有选择的开放;全方位:打通多渠道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实现“三自”:学习内容的选择是自愿的,学习过程的推进是自主的,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

三、“三高”课堂的实验之路

(一)完善制度保障,引导教研热潮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三高”课堂教研活动,云峰中学建立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研教改制度》、《教研活动要求》、《领导听评课工作意见》、《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等。在“三高”课堂教学研讨中,校长指导、语文学科负责人主持,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教研制度的落实和激励,有力地促进了“三高”课堂的发展,教师的教研行为逐渐由盲目无序变为理智有序,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投入,由懵懂肤浅变为清晰深入,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二)强化集体备课,深入专题研究

集体备课是我们打造“三高”课堂的最有效途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在于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再度创造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张扬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风格,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本着“个人先有思路、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实现的。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修正(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教案共享(三度设计)。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备课组做到“三个一”: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设计哪些教学环节、优化什么样的课堂练习等等;三是研究一些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形成资源库文件。

高效课堂应该是快节奏、大容量、立体化的课堂。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成为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向。集体备课中,我们对几个教师备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专题一:如何解读使用教材和教参

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教师完全依赖教参,照本宣科,对于课后题的解答,不加思考,全盘托给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解读和领悟,往往一个答案记两三百字;一种是完全脱离了教材教参,为了追求别出心裁,教师从网上下载了各种教案,把几个教案中感觉新颖的东西复制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课堂上。这两种行为对教材、教参的认识、使用都存在偏颇。如教读《故乡》一课,大多数教师注意到了解读“杨二嫂”、“闰土”的形象,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解读小说人物中“我”这一形象。“我”能不能忽略?让我们一起看看教参的解说:“我”飘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在文章中是一个叙述人,是带有作者影子的。

如果去掉了“我”,小说的主题从何而来,如果去掉了“我”,悲凉的世界里哪有希望而言?从主题表现来看,“我”不可删。

再让我们一起看看课前的阅读提示:理想的故乡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在朦胧中,寻求未来的希望。

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像,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从课前提示和课后题来看,“我”举足轻重,不可忽略。

经过集体研讨,教师们形成了一种共识:我们提倡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的设计,但前提是要读透文本,弄清“是什么”;其次要超越文本,弄清“教什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课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题,这样我们的授课重点才不会剑走偏锋。

专题二:揣摩简约的教学设计

所谓简约,就是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的内容,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教学的环节应该一枝一叶总关情,减去复杂的结构,去除冗余无当的训练,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为深入的对话,深入浅出,以约驭博,以少胜多。

在研讨中,我们确立了以读带动阅读课教学。例如:对于文质兼美的古文,我们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读”作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以《小石潭记》为例,在课堂评价的展示中,我们推出的教学模式是四读法:一读:雅音雅韵读得准,正音轻诵入文来;二读:熟读深思析文意,寻踪觅景画中来;三读:奇文妙语共赏析,千万孤独后人悟;四读:山水凄清悟心境,千古绝唱小石潭。

四、创新两种模式,推增“三高”纬度

在集思广益中,我们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有了一些认识。云峰中学语文组“三高”课堂的探索分为两个阶段:“板块式”课堂教学和“问题提领”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哪类课型,哪个教学内容,我们都会在每一堂课高扬同一个主旋律――学生自主意识的唤醒和强化。

第一个阶段:采用“板块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三高”课堂实施初期,我们采用了“板块式”课堂教学,即余映潮老师戏称的“傻瓜式”教学思路。课堂流程由几大板块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每一小板块又自成体系,每个板块的标题中都由学生“我”做施动者。基本环节是:导入、整体感知、重点研讨、拓展提高。

比如小说阅读教学流程大致是:预习成果我展示、学习目标我定夺、朗读课文我最棒、文章情节我把握、人物形象我解读、质疑问难我交流、作业套餐我选择。

作文教学“五步法”。作文技法讲授“授之以渔”:厚积薄发――引入生活的活水;你说我说――写作技巧汇总;沙里淘金――写作方法提炼;活学活用――口头创作交流;妙笔生花――再构完成佳作。

这些环节,以“我”来带动课堂的进程,以“我”来构建课堂的各个环节,彰显了学生的独特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板块式”教学模式,贯彻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大讲特讲,而是让学生忙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第二阶段:采用“问题提领”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呼唤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的自主探索的崭新境界。这一阶段我们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给学生五种权利:第一:自主选定学习内容和目标的权利。第二、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第三: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第四、对练习和作业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选定的权利。第五、对学习结果和课堂学习状态进行自主评价的权利。让“以学为主”贯穿课堂整个学习过程。

如《变色龙》一课,我们把提问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前安排组长收集问题并分类整理,然后交由老师进行合并、分类,集中一些热点问题,作为课堂研究的重点。试图做到学生想学什么我们课堂就学什么,学生在哪里有疑问就解决什么。当然,四十五分钟对于这篇小说来说不足以展现和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对于个别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课后可以个别解决或是个别辅导,这样双管齐下,做到兼顾所有的学生,做到问题提出的全员性,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对于一些自读课,或者是文本很长的文章,一般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

五、借助媒体优势,提高实验效率

我校是莱州市最早实现“班班通”教学的学校之一,借助这一优势,我们的“三高” 实验得到了提速发展。

(一)借助内网,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的整合。集体备课的教案共享就是最鲜明的体现,每个教师都可以直接到学校内网上直接下载、借鉴;其次,如单元略读课指导,在大阅读课上,进行级部内联式直播,一位教师主讲,全年级在教室内统一收看。

(二)借助外网,寻求实验合力。我们在学校外网上建立了“陌上花开”语文学科主页,设立了一系列栏目, “云峰书简”、“课堂观察”、“教改前哨”等,吸引家长参与语文课改,献计献策。网站经常有志同道合的家长和外校的教师浏览、留言,开拓了实验的范围。今年“陌上花开”获得莱州市学科主页设计比赛一等奖,现已报送参选“山东省优秀学科主页”。

(三)借助“班班通”,进行校内覆盖式播放。一是“名师大讲堂”视频授课。我们精选学校首席教师、骨干教师进行读写讲座,先后进行了“话说名著”、“走近鲁迅”、“聆听孟子”、“触摸唐诗宋词”等专题课内阅读指导。二是社会热点录播。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每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节目,我们都在全校播放,并指导学生写观后感,以教师的高视角提升学生的宽眼界。三是“语文茶楼”、“学子讲坛”。请在读书、写作、演讲、语文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学习经验,用身边真实的榜样,激励学生参与语文“三高”课堂实验的兴趣。

六、“三高”课堂的实验成果

“三高”课堂的建设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两年,云峰中学在两年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的三种意识增强。勤于发现:以学为主的课堂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敢于质疑:在课堂中学生有了敢于质疑的勇气,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思考:面对课堂中的典型问题,学生能动脑筋,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办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三高”课堂的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兴趣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高,学习的质量有提高。烟台市、莱州市教研室多次把评选市优质课的会场设在云峰,仅2010学年度,就有烟台市语文、数学、实验优质课及山东省体育优质课在我校举行,学生们大胆质疑,思路敏捷,表达流利,见解独特,整个课堂在师生的思维对话中,达到了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振,“三高”课堂实验效果可见一斑。

2、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速。“三高课堂”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在研课、磨课、交流、学习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2008年11月,刘浩老师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奖;2009年,李秋平老师获烟台市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秋天,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中,为烟台市语文教师提供示范研讨课,2011年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奖;2010年,娄山涛老师获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优质课,锁玲玲、杨妮娜老师获莱州市语文优质课奖,并正在参评烟台市语文优质课评选。我校教师多次送课下乡,并连续多年为全市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公开课、示范课。2010年,五人次获烟台市教学设计奖;十余人次获莱州市教学设计奖;十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语文教研组也被莱州市教研室授予“先进教研组”的荣誉称号。

3、课堂模式趋向成熟,几种课例初步成型。作文课、阅读课、自读课、文言课,都有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在校际联谊活动、送课下乡活动中,学生的精彩表现、教师的精到设计赢得了极大的赞赏。在莱州市语文研讨会上,我校教师执教的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几种课例被老师们自动借鉴,得以推广,在莱州市优质课评选中,几乎每节课都能找到云峰中学“三高”课例的影子。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案教学; 认识; 实例; 反思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课程改革主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理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指出:传统的“指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而“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对此作了反拨和颠覆,这个教育理念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坚守对话态度和人文情怀。这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形式不再是为了建立教师的权威,不再把学生当成听话的工具。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转变刻不容缓,只有改革,才能让语文教学重焕生机与活力,才能让学生真实地成长。

一、对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

所谓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老师既定的学习方案指导下,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性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总之,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学案式教学”与传统语文课模式相比区别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案式教学有着质的区别:前者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前者主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截然不同。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案教学模式示例

“学案式”教学,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其特点应该是“多边互动、师生有效指导、自主创新学习。”

下面我以《边城》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试一试,看谁字音读得准。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碧溪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蒿艾 角隅 胡诌 茨滩 碾坊 茶峒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节奏划得明,课文读得好。

朗读第四部分与尾声段落——翠翠与傩送的见面;引导学生模拟朗读,读出语气。意在涵咏文章,揣摩细微

活动三:寻一寻,看谁美点找得多。

1、分析风景美:学生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内容;学生诵读,描述找出的内容。

2、勾画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回答在本文中“青年男子”“妙龄女子”分别指谁?围绕在他们身边还有那些人?划出人物关系图。

活动四:体会人情美,人性美。(小组讨论)

1、写了什么

(1)指出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

(2)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

明确: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

(3)这些“爱”中所突出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

2、怎样写的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划分情节脉络。

明确: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2)“薄薄的凄凉”——隐约的内心波动,无法勃发。

“胡思乱想”——摆脱不掉的情思,莫名其妙。

“忽然哭了”——无处言说,人情质朴。

心里沉重——入情渐深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范文6

本学期,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依旧是19位成员,老中青结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教师,这为备课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故本学期本备课组的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工作顺利,现将本期所做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教材,狠抓常规,突破课堂,寻求教学的高效

据此,落实了以下工作:

1.狠抓常规:(1)学生方面: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堂笔记、作业完成、课外积累以及课外练笔等一系列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要求及落实措施;(2)教师方面:预习的设计、教案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以及听课学习等方面,都按教导处及教处要求认真落实。

此外,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形成备课组教学自控机制。

(1)每周四集体备课固定时间,定人定课交流备课设想。

(2)组内经常轮流听课、评课,做到目标明确,研讨有效。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突破课堂:(1)精心设计、科学实施高二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结合短篇小说教材,在四月份有效迅速提前开展了一轮复习,为高三提前铺路。(2)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发扬学校提出的全人教育。

二、夯实基础,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1.夯实基础,配合本学期的先秦诸子和经典文化研读两本教材,强化古诗文和文言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具有进一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写作上着重培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和初步的文学创作能力,大家在落实常规的同时,积极在教学研究上进行探讨,设法增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再以写促读,以读促写,从阅读与写作两大块来改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以求学生在进入高三前,建立一定的读写基础,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就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策略而言,具体的教学方案如:

每周的时评热点编写成文作为学生写作材料的储备。两周一次的随笔有主题,有重点,有批改。每节课的课前演讲内容丰富多样。定期进行“学习写作”策略教学的讨论,围绕具体的作文篇目,大家共同商榷怎样的写作思维教学最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