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1

【关键词】地铁施工过程;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0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增加迅速,国家加大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工程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行业标准来规范建筑市场,但是由于受社会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安全事故仍然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难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狠抓工程安全势在必行,尤其是工程安全管控措施。

1 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地铁建设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而且地铁建设工程车站、区间涉及面广大,一般在城市人员密集地点施工,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地铁建设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且后果比较严重。如施工工艺落后、管理落后、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等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

2 对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控制的方法

(1)建立组织机构,确定人员职责,并责任到人。

(2)制定安全方针与目标。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4)积极建立风险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平台。

(5)建立监管制度,加大检查力度。

3 地铁施工过程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3.1 优选参建人员,并定期培训

地铁建设工程安全与否,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息息相关,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安全,就要优选参建人员并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按照全面安全管理的观点,参建人员应当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3.2 严格控制材料,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施工原材料的应用须按照合同要求的物质采购程序中的条款执行,如果原材料不合格,在精湛的施工工艺也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因此说把好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关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实行原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

3.3 对设备进行安全备案,并保养、维修及更新

施工单位进场时,建设单位实行设备进场验收制度,确保设备进行安全备案并进行年检,保证其使用安全。

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保养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能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台设备经过多次修理,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使用,这样长期使用设备不进行更新,没有技术进步,将影响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使装备水平越先进,现代化程度越高,安全性能越好。

3.4 施工大环境

积极分析施工项目的地缘政治,人员密集或稀少、周边建筑物情况、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情况;是否有周边居民上防,阻止施工;针对恶劣天气、上访等因素,制定安全预案,并专人负责。

3.5 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过程控制

在地铁施工采用明挖时,严格遵循先探后挖,及时支撑等原则,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方针施工,或者对某些施工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出现开挖效果差、支撑架设不及时、、涌水涌砂等;盾构掘进时,掘进速度过快,盾构姿态不好,地面建筑物变形严重等;等等,均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力量及足够的设备投入,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前提。

3.6 施工监控量测

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施工实践均表明,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同时也会对地表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这种位移和影响超出一定范围,必然对结构产生破坏,并影响到上方地表和临近建筑的安全使用,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依据监测数据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

3.7 防水施工是安全的关键

地铁工程防水施工关系到整个工程成败,是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要控制好防水施工质量,防止涌水涌砂。首先要提高防水施作人员专业施工水平,只有技术过硬的人员才能干出优质的防水工程;其次是要加强防水施工的过程控制,严格遵循三级隐检,施工及监理单位层层把关,才能使防水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达到地铁防水设计要求。

3.8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应用

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全面、系统的记录。此系统通过远程视频图像、监控量测数据、现场巡视信息对施工现场风险源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现场的风险进行安全管理。

4 结束语

施工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强化安全体系基础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施工,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段绍纬,金淮,杨秀仁.地铁土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筑科学.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2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针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寻找最有效,也最贴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实际矛盾。综合众多的观点和看法,普遍认为只有从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入手,明确公共空间的具体定位和规模,强调空间的个性化和内涵的体现,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实现人性化设计。加强对环境生态、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城市的综合情况,才能确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框架,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库,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相互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或以偏概全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深入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间的必然联系。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命题,力在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关联。当然,现在提倡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各种需求以及与人相关的不同要素,将人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应,它涉及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人文、艺术设计、政治经济、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广泛领域,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时刻感觉到世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正如某些宣传词所强调的“沟通无处不在”。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中西结合”、“古为今用”这些观点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思想领域的交流与联系。设计是从使用目的与形式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那些忽视根本单纯追求形式表现的做法,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强调所谓的艺术性,而是把人与环境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混然一体。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城市空间建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诸多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像高度统一的生物体那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具有物质性和具体形式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地理论联系实践,将客观实际与社会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合理规划,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使民众对公共空间(下转256页)( 上接211页)提出了更高的审美与评价标准;而经济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城市规划将公共空间列为设计重点,视其为展示城市文明与经济技术的窗口。尤其是近些年,为配合城市的扩张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拆、改、建,市民广场、开放型公园作为服务民众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大量出现,作为空间的使用者,民众考虑更多的是这些公共空间使用起来是否便利、配套的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等实际问题,他们往往对使用功能和城市文化有更为切实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更具实用和参考价值,这些都是用实践经验和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的实际体验,尊重民众的意向,结合专家的分析和意见,总结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建立合理有效的设计体系,针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进行经济合理、具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要体现城市的发展规划,又要符合大众的需要和审美。通过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不仅能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体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能确立更为实际的设计标准和目标,增加公共空间的亲和力。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中的失误和遗漏,让设计决策更加全面具体。再次,还可以给大众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设计与规划部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意,使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从客观条件与实际使用出发,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设计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耐人寻味的空间作品。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中国古代的《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为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改变,也就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也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产生和推动运动的原因。生产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个时期的设计与审美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设计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形式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它的形态总是变化发展的。对传统元素和形式语言的简单模仿并

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不同文化中蕴涵着的智慧与情感,这些都是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是设计产生生命力的根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和活跃的思想,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就越多,设计的创意点与发展空间也就越多。因此,单一的思维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不适于设计这种创造性工作。设计思维要求将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分析和归纳、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创新等用辩证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空间设计,而发展的观点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艺术表现、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3

中运用的意义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闻、广播、广告信息每天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中“流”过,却很少被人记住。对于现代商业空间的设计者来说,怎样在空间布局、色彩等艺术手段上加强空间艺术的表现力,提高受众的感官享受,让人过目不忘,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商业空间设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快速扩展,众多国外的不同设计风格蔓延到中国,为中国的商业空间设计提供了众多新的元素。然而,在当前的商业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面临的难题是通过设计使消费者的动机与消费行为整合起来,营造一种独特、新颖的商业展示空间,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体验。21世纪以来,新媒体艺术兴起,它作为一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手段,变革着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正逐渐渗入现代商业空间设计领域,对商业空间的设计方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新媒体艺术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商品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性。

二、新媒体艺术的类型及特征

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分类,就其使用和展示的主要领域及相关范畴,大概可以分为数字艺术、移动艺术、网络艺术、互动艺术、装置艺术等。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互动性新媒体艺术本质上是信息的双向传播和交流,新媒体艺术借助科技手段,改变了传统媒体艺术中受众被动接收传播信息的单向传播方式,让人与物化的传播媒介相互影响和交流。受众可以通过对媒介的触摸、身体移动、发声改变作品的进程、造型甚至意义。这种互动特征使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受众在面对新媒体艺术作品时,主动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才能真正完成对作品的欣赏。

2.非线性非线性的编辑方法是新媒体艺术在信息编辑形式和创作理念上的一种灵活多变、动态的信息编辑形式。新媒体艺术的叙事打破了传统叙事线性的局限,引入了开放、能动、可变的时空语言。新媒体艺术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即时性、游戏性的开放结构。在这种叙事结构中,艺术设计者、参与者被允许在一个平等共享的语境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甚至是建构艺术作品的叙事关系。

3.虚拟性新媒体艺术凭借数码技术实现了受众对现实环境的虚拟重构。虚拟性使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生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一种视觉、听觉、触觉类似真实场景的虚拟时空环境,为受众创造一个以人为主宰的,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三维信息空间。

三、新媒体艺术在不同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新媒体艺术在商业舞台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在舞台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运用革新和突破了传统舞台艺术设计的呈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新奇、多元化,为观众营造了现代科技和超凡艺术魅力兼备的视听盛宴。新媒体艺术在商业舞台设计中运用的主要形式有LED技术、3D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LED技术主要运用于商业空间的背景屏幕的艺术建构和创作,它的展示方式灵活,使得舞台设计更加方便和华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3D技术越发融入人们的生活。舞台空间的3D技术可以凸显舞台设计的立体感和景深感,可以为观众营造极强的时空沉浸感和场景构想感。基于虚拟互动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舞台空间设计得到更大的拓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商业舞台空间中的运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与舞台现实环境相得益彰的混合时空,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性。近年来,舞台空间设计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

2.新媒体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公共空间是涉及衣食住行的日常空间。城市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审美的文化表达。新媒体艺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迅速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在丰富人们视觉空间的同时,也增强了大众的参与性,成为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其表现方式主要是装置艺术、多媒体和互动技术。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型城市空间;建筑设计;多种因素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相关产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城市空间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城市建设应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城市建筑设计应与城市开发建设和谐发展。

1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

在传统的城市空间发展中,城市空间的定义相对落后。传统的城市空间通常仅用来满足空间内的商业交易行为,用以进行贸易商品的交易和运输。在公共场所,人们进行问候、交谈与约会,并且在此过程中,城市的景观得以适当利用。当自行车和汽车被引入城市生活后,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得到有效增加。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目的也逐渐改变,但是其传统的使用功能并未被完全摒弃。早期城市空间的发展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并不显著。直到上世纪初,人们开始在街道上出售商品,商店开始出现在城市空间中。20世纪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市场开始出现在城市空间中。人们的活动属性由传统的交易活动转为购买与娱乐活动。电子通讯技术使得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更为便捷;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与传统的城市空间相比,现代城市空间是较为先进的公共场所。但与新城市空间相比,现代城市空间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在现代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交通便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城市道路和停车场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汽车废气和噪音降低了公共空间的质量,人们的公共活动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空间被不断侵蚀,城市空间的质量开始下降。当城市公共空间仅限于服务发达的交通系统时,城市公共空间很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其次,一些城市空间在开发过程中被遗弃。有些情况下,相关部门过多关注新城市的设计和发展,忽略了一些旧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结构并不完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再设计和改造。从1981年开始,许多国家开始重视规划建设新型城市空间,放弃传统的城市空间设计方式,对城市进行生态可持续的规划设计,以一种绿色生态的设计方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此外,一些国家开始对城市进行大规模改造,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活力和激情,更好地协调了城市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在新型城市空间中,街道空间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场上也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土地的有效利用作为城市设计的关键,以实现有效节省土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在在这些公共空间中,居民不仅能够增进交流,同时可以举行小规模的聚会及大型活动。参照外国新型城市空间的发展,国内的设计师和决策者也开始关注在新型城市空间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如何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构建新型城市空间系统。

2新型城市设计背景下的建筑设计

在新型城市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与决策者应关注与建筑、环境相关的多种因素,在这里简要提出以下几点:(1)关注光环境设计新型城市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中的光环境设计。日照是控制城市建筑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下一些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建筑密度较高,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设计师应合理控制建筑间距,使建筑及公共场地获得充足的日照。可以尝试在建筑立面中使用玻璃幕墙,利用玻璃的反射性能,补充其他环境的日照条件。但是在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光反射角度的设计与控制,避免反射光线影响司机和行人而导致交通事故。此外,相关部门应重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其他建筑的融合,避免突出建筑对城市原有建筑特别是古建筑的遮挡,尽力保证原有建筑光环境的完整性。(2)关注建筑选址问题在新型城市空间建设中,应重点考虑建筑的选址问题。选址过程中以下几点应重点考虑。首先,高层建筑应尽量设置在城市的不同区域,避免因过度集中造成城市空间问题;其次,在选址中应充分调查和讨论高层建筑对周边环境的作用,避免其对周边区域的不利影响;第三,选址中应注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科学合理的选址的基础上,关注城市空间的有效性,实现城市空间建设与经济发展可持续协调。(3)关注建筑形体设计在新型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应科学设计建筑外观,理性控制建筑形态,注意其对于城市整体形象的影响。应积极收集城市空间内建筑参数,利用空间分析软件(如空间句法)分析建筑空间内各部分比例。在满足光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建筑形体的设计应尽量满足使用者日常的精神需求和空间审美,为城市空间的美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改善相关评估体系在新型城市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融合应该得到有效保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完善有关的评估体系,对城市空间设计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评估不但能够提高方案设计的质量,同时能够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为了满足相关设计要求,评估标准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体系中应侧重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融合以及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作用;其次,对于满足评估标准的设计方案,应对设计者及投资方适当鼓励或奖励,促进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再次,评估机制应保证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及空间环境设计、使用者要求等各方面评估同步进行,权衡利弊,综合分析。(5)抵制盲目追求目前,在城市设计中,一些城市要求设计师为城市设计标志性建筑物。一些设计者盲目参考国内外其他既有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方案的受欢迎程度。这种方式产生的建筑形态可能会对城市形象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盲目追求效果下的城市建设成本会大量增加,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该重视设计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注意控制建设成本,抵制以不合理效益为代价地对标新立异的盲目追求。城市建设中,建筑应与城市环境和自然景观理性融合。

3结语

新型城市空间有别于传统城市空间与现代城市空间,其内部建筑与环境的合理融合使其具有显著的优点。在新型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居民营造舒适、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

作者:乔一迪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代云,杜闯闯.高层建筑设计及城市空间的利用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宋敏,梅耀林,张琳.新兴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以济南市泺口片区为例.华中建筑,2009(6).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5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开放空间;业态规划

前言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研究学者对屋面利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屋顶花园与屋顶绿化等方面,很少有研究学者对商业综合体这类建筑的屋顶开放空间进行探究。我国商业综合体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屋顶开放空间的设计有较大的潜力,值得研究学者进行深度挖掘。因此,对于商业综合体这类建筑进行屋顶开放空间设计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城市商业综合体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的成功案例

笔者将日本大阪难波公园的屋顶开放空间设计作为成功案例,对商业综合体的屋顶开放空间设计进行探析。难波公园建造于 2003 年,位于日本大阪的传统商业中心区,建筑面积约为24 万平方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难波公园的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第一,空间布局,难波公园分为综合商业区、办公塔楼和住宅塔楼,商业综合体内有一条 8 字形的峡谷通道层层推进,将商业区、屋顶开放空间以及绿地广场等建筑进行有效融合,每一层的屋顶空间都设计了不同的主体,并设置了溪流、绿地、池塘以及岩石等多样化的景观。第二,业态组合,在难波公园中,餐饮与商业零售占据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屋顶开放空间中,包含很多的咖啡厅,所以难波公园的零售业态较为丰富,更配备了医疗功能,医院包括皮肤科、耳鼻喉科以及妇科等多个科室,为附近的大阪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第三,交通流线,为了保障人群能够顺利进入游憩型屋顶花园,设计人员通过分层大台阶和坡道引导人群进入高处,就像城市中存在峡谷,使建筑和绿化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室内外空间的连接,设计人员还设置了视线廊道,在视线能够看到的视线处,设计了多种景观。

2.城市商业综合体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的方法

2.1 空间营造

对于屋顶开放空间的营造而言,分为空间形态设计以及空间划分这两个方面。大多数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塔楼都是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常见的平面形状作为基础,并在垂直方向上尽量进行突变或者逐层递减等变化,所以,在进行空间形态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将塔楼的平面形状和建筑的垂直变化结合在一起,为屋顶开放空间活动的人群带来视觉冲击和丰富的空间体验。屋顶开放空间能够通过植物、公共设施、地面高差、地面铺装以及构筑物实现空间的划分,满足消费者对亚空间的不同需求,亚空间划分最常用的方法是高差设计,通过从上至上的阶梯状退台设计,在分隔开放空间的同时,保持亚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提高空间的价值。

2.2 界面处理

屋顶开放空间中的界面处理包括垂直界面设计以及类地面设计这两方面。其中,垂直界面能够通过对比处理的方式,通过大小、颜色、虚实以及高低等方面的对比,体现出商业综合体屋顶开放空间的开放性和渗透性,比如,成都万象城的垂直界面,应用的是玻璃墙,为消费者观察高流量业态提供便利,

192 建筑建材装饰提升消费的概率;类地面设计有以下注意事项:选用防滑材料进行地面设计,避免出现路面积水现象;避免使用反射材料,使得邻近建筑中的人们出现眩光现象;在屋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选择最佳的铺装材料,保障商业综合体的多样化需求,比如素混凝土和彩色混凝土的配合应用。

2.3 业态规划

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而言,业态规划的内容包括业态组合、目标人群以及主题特色等方面,主要由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总体规划所决定。对于屋顶开放空间设计而言,其业态规划可以通过差异化经营或者多种业态组合协同来实现,以此满足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多样化功能需求。比如,如果屋顶广场具备较高的流量业态,在进行开放空间设计时,需要进行吸引人群的设计,设置更多的公共设施以及景观小品,吸引人们驻留在高流量业态区域,提高商业综合体的经济效益。另外,如果屋顶开放空间具有较大的硬地面积与尺度,交通也十分便捷,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外围的商业业态进行较强开放度及参与度的商业活动,比如,露天影院、户外运动以及创意市集等活动,以此提升商业综合体的带动性,还有可能成为商业综合体的特色。

2.4 交通组织

通常来说,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交通组织包括外部交通组织、内部交通组织以及入空间这三部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到商业综合体,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通组织的设计:第一,保障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便捷性,进行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的商业综合体需要与城市道路相邻,如果与地铁站邻近则更有优势;第二,入空间的便捷性,设计人员需要在保障车辆不影响交通组织的基础上,使驾车人群在停车之后十分便捷地进入建筑,并设计相应的入口引导步行人群进入,一般来说,商业综合体的入口和出口都要面向地铁站、公交站或者通道等位置,为步行人群提供便利;第三,内部交通组织的便捷性,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街道层和屋顶开放空间的连接,引导人群进入到屋顶空间,比如,成都来福士广场就将屋顶广场的入口设置在商场主入口附近,通过景观楼梯进行连接。

3.结论

综上所述,屋顶开放空间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商业综合体整体效益的提升。分析可得,通过对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的分析可知,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屋顶开放空间的空间营造、界面处理、业态规划以及交通组织这四方面的内容,将商业业态和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有机集合。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6

关键字: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商业建筑设计入口空间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商业建筑的发展是与城市的建设规划共存互通的,是一个生活需求和商品买卖的多元共享空间,在我国现阶段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存在以下几点现状问题。

(1)入口空间设计缺乏与城市空间体系相结合

多数大型商业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车流人流较多,交通拥挤堵塞严重。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环境,把建筑与城市联系孤立起来使我们的设计不足。从而使得商业建筑入口环境从整体规划上设计不到位.在步入商业建筑入口的过程中,设计者对这种单一而重要的空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设计好层次的变化关系和空间的序列变化,出现了单调,枯燥,在空间变化感受上缺乏层次感和序列感。失去了艺术氛围。淡化了商业建筑入口的标识性。因之,在这方面应该制定一套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入口空间与相应环境空间比例失调

入口空间的尺度是顾客在建筑空间中的感受问题,常常要以人的尺度模数为衡量标准。最近在一些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事例中,我们发现有些建筑入口尺度没有很好的把握,设计过于庞大,给人一种空旷、冰冷、单调的感觉,缺乏亲和力。但是还有一些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建设尺度过小,没有达到围合一个完整的入口空间。主要原因是建筑商和设计者没有组织好入口外部空间,缺乏创新意识。

(3)入口空间缺乏人性化的设计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要以人为本,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尽量为人创造舒适、出入方便的条件。然而商业经营者不能正确认识建筑的形态,抱着往日商业空间“寸寸金”的心态,只考虑商店自身的气派或经济效益,加大场地的营业面积。

2、商业建筑设计入口空间的策略

(1)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之严格执行相关设计规定

大家都已经熟知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个道理,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这一项工作必须要遵循这一个重要的原则,要求我们根据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合同的文件和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且要按照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想要保证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质量,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科学的进行设计管理,规范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技术,严格控制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质量,任何一个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在设计之前都必须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计划,在做好相关的审查工作以后,再进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拥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根据相关的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标准来进行设计,不能够不经过相关人员的同意就对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方案进行更改。

(2)整体性和协调性

整体和协调意识在当今城市建筑活动别重要,建筑是由多种元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建筑入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建筑入口空间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形式上,都要和整体空间结构相统一。事物的存在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同样是需要相互融合的,城市和建筑的发展需要维持着一种互生,互变和共生的动态平衡关系,入口空间作为商业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结合点,正是这种融合共生的哲学观在建筑中的集中体现。

(3)强化视觉形象

入口是商业建筑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它影响到人们对建筑以及购物的整体印象。平凡简单的建筑入口,往往淹没于城市的繁华之中,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商业建筑都将入口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入口的形体和装饰上,都进行了强化处理,希望通过入口的成功的设计,吸引更多的人流,给带来更多的商机。丰富的外部空间层次还能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充实感,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在停留在多变的复合空间内。丰富的层次,可以是空间的组合、入口构架的层次组合,也可以是虚实的变换、视觉元素的反复强调,等等,具有丰富层次的入口,体现了建筑形式的多样和饱满,给人以一种源自东方哲学的技巧,是一种含蓄的,渐进的对美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的入口形式都是以追求建筑美为最后效果和目的的。

(4)多样性

城市是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商业是城市中最普遍的现象,承担商业功能的商业性建筑更是丰富多样。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发展趋势是以商业为中心,综合多种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地区。商业环境总是处于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中,成为容纳不同功能和行为的综合体。城市商业入口空间环境的设计需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保持功能与空间特色的多样性,强调不同商业功能规模的混合、不同审美意向的混合、多样的商业公共空间环境以及能够积聚各种人和各种活动,恢复自然有机的城市状态。我们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它对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生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要杂而广,因为只有纷繁的商业环境,才能具有最大的包容性。

(5)人性化

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商业建筑的入口如何进行宜人化设计,为人们提供尺度上的舒适性是涉及成功的关键。根据人的空间体验,视觉尺度来确定入口空间的精神氛围,造型尺度:加强建筑的细部造型和饰面材料处理,引起人的强烈的视觉感受;利用小尺度的构件如门廊,楼梯和装饰来降低空间的感觉;利用绿化,庭院,座椅,栏杆等建筑小品,创造浓缩的生活气氛;空间为人而设,空间因人而活,没有人愿意光临死水一潭的空间。商业建筑的入口设计要以人为本,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尽量为人创造舒适方便的条件。无障碍设计的最早提出是在 20 世纪初期,由于人文主义的呼唤,当时的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一一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创造一种环境条件以能够支持他们独立的活动,以达到不需别人的帮助而能完成和参与各种日常活动。

(6)尺度与规模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商业创造“摩肩接踵”的商业气氛应保持一定的人流密度,以形成热闹的商业气氛。但是,过高的人流密度却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反的作用。创造合理的密度,要充分考虑个人的需求。对于合理规模的定义,由于入口空间的位置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很难给出具体的定义。

如果商业建筑外部入口空间面积的绝对数值不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开放空间的方法加以改善。底层建筑的后退或者架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底层的后退架空或者设置长

廊,增加开放空间面积的绝对数值,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减小人流密度。这样处理的同时

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开放空间,增加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质量。对于大型商业建筑的入口开

放空间,应该被划分成若干亚空间以分散人流,降低局部人流密度,鼓励均衡使用。没有植物和设施的大型的开放空间是难以引起顾客兴趣的,亚空间的创造应该清楚而微妙,否则顾客会感到特意被置于某种特殊空间而感到不适。

(7)防火要求

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十分重要,对于入口来说人员疏散更是重中之重。首先是疏散时间体系进行合理设计,使人员能在安全的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区域。虽然在规范中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是疏散体系中的两项重要指标,但其实质是人员疏散时间的控制。安全疏散允许时间除估算外,目前可以运用性能化评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其作科学的预测。再者就是疏散宽度现行的防火规范,为达到安全疏散日标常采取以控制安全出口宽度和数量以及疏散距离的方式来实现,疏散宽度以百人疏散指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