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1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所以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的实行的语文教学模式是采取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办法来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这种“填鸭式”的做法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被动式的灌输容易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上,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今后阅读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关键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按照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积极施行了新课改政策,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下的中国教育对于人才的选拔机制仍旧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会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以接受程度的好坏。由于应试教育背景下是以考核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所以这就导致许多老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学的目标也只是以学生能够更多的提高学习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难以开展。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小学中年级语文的内容相较于低年级的语文来说,在内容种类和难度上又有了提升,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次、有条理的制定教学计划,然后开展教学目标。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则是,许多老师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制定教学目标不够重视,只是按部就班的根据教学内容实行教学。

(2)教学内容不够规范

中年级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重点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课文中所需要背诵的部分往往是老师强调的重点,这种方式就容易使学生难以把握对于文章整体性的理解,一昧的强调对于死记硬背也会使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厌倦甚至抵抗情绪,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学方式尚需调整

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学习内容和层面比较多,而老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也会产生直观的影响。目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成绩好坏成为了评判老师教学质量好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所以这种背景下老师的教学主要是机械式的按照课本内容开展教学,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积极性。

三、关于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的举措

(1)学会导向与激励,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纪小的缘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将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第一要义,要改变传统的老师单方面讲学生单方面听的形式,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对后面的部分进行阅读、理解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回答也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增强他们对于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是提高他们今后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注重精讲与指引搭配,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实行的讲读教学法越来越与今天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要求相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时语文教学更多的只是针对课本的内容和考试的重点进行讲解,造成了学生对于文章理解的片面性。所以要改变语文教学中以老师讲授为主的现状,在文章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和中心句的部分,利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配乐朗读以及相互评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2

一、总分式段落教学

三年级的重点是抓好自然段的训练,扎扎实实地做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三年级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在训练中,要特别关注这个段落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主题(或事物、景物)按一定顺序具体地表达(或描述)出来的。

例如,《秋天的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自然段(总分段式)的教学。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把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那句话画出来。学生找到后,我又追问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接着我让学生去发现第一句和后面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有的说:“像队长与队员一样。”有的说:“第一句就像个QQ群的管理员,后面都是群里的成员。”……接着我总结:第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中心句(板书)。围绕中心句作者又从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五个方面,具体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第一句与后面的几句话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板书),这样的段式结构我们叫它为“总分段式”。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下课了,操场真热闹啊”说一段话。一开始,学生受二年级写话的影响,说得较为简单:“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赛跑,有的跳远、还有的打球……”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你能给大家具体描述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这一提醒,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畅所欲言,不断补充完善,再现快乐的活动情景。

这样,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物”,学生对“总分”段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对这种自然段的教学方法也了然于心。熟悉了“总分”结构,还可以告诉学生,中心句可以放在前面,还可以放在后面,如果放在后面就变成分总结构,还有的段落是总分总的结构。我们可以找几个类似的片段给学生读,也可以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去发现这样的段式,加深印象。

二、过渡式段落的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一课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典型的过渡句式,将前后内容清楚地分为两个部分。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过渡句,将其掌握,对全文的理解与把握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我就通过对过渡句的剖析来组织语言训练,第一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哪几个方面;第二步,找出过渡句并分析这句话有几个意,思考这两层意思与上下文的关系;第三步,根据过渡句双向扩展。学习上文,讨论“从哪里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这个问题;细读下文,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赵州桥的美观”;最后朗读全文,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一般老师这么教学就结束了,我却发现还有不少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找不出过渡句,或者不会利用过渡句来概括段落或文章的内容。于是,我设计这样两种巩固练习:一是出示一个过渡句,让学生先根据这个句子,推测上下文的内容,再出示原文,对照验证推测,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是出示内容并列、递进或转折的两个段落,请学生根据意思补写一个过渡句。通过以上练习,既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过渡句的规律,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了过渡句的运用。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3

一、领会教材编排特点。明确作文指导目标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不写开头、结尾,也可以不拟题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随意,目的是降低作文难度,使学生放开胆子作文。中年级作文以写段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段是介于写句和写篇之间的一个作文训练阶段。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本应主要练习写片断,升格成写篇的作文,导致年级训练目标过高,训练不扎实。

中年级的教材,循序渐进地编排了“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等训练重点及与之相应的课文和思考题、练习内容等。教师要充分使用教材,明确年级训练重点,对中年级作文训练心中有数。

二、精讲典型段落,建立清晰的结构段概念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完成词句的理解,还必须从“写段”训练目标出发,精讲课文中的典范段落。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写什么”,还要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并从中领会构段规律,认识构段方法,进而把这种构段知识迁移到写段训练中。

如第五册第19课《赵州桥》中写“赵州桥非常雄伟”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段式。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阅读:这段话写什么?这段话从几方面写赵州桥的雄伟?通过阅读,学生知道这一段第一句话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二句写赵州桥的长度、宽度;第三、四句写建桥的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通过对具体段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了总分结构及其构段方法。接着向学生介绍总分结构的其他形式,可以先总述,后分述;也可先分述,再总述;还可以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述。

学习本段后。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三段,再仿写总分结构的段落。教师可提供一些中心句、总起句,如“这只小狗真调皮!”“我们的教室特别干净”等,让学生围绕这些中心句、总起句,进行有目的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或写一写。

三、落实结构段训练。掌握各种段式的写作方法

中年级教材中出现比较多的构段方法有:总分、并列、承接、因果关系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作为“训练场”,侧重从语言形式人手对学生进行训练,针对各种构段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并仿写、改写。目的是把篇的训练化小,把写篇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分别放在写段的过程中去加强锤炼。

如教第六册语文园地中“写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这篇作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最熟悉的文具,分别从文具的“外形、结构、颜色、用途”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说话训练,最后再写“我最喜欢的一件文具”或其他东西就容易多了。经常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一种段式的写段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再进行另一种段式的训练。这样做,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起来较容易,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容易得多。

四、创设训练的多种形式,扎实练就“写段”基本功

叶老在谈及训练时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一暴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提出要求,加以指点,引导学生通过思索、实践,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

1. 乱句重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下列方法进行乱句组段。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如几个错乱的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②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排列。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中午、过了一会儿、第二天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③按总分的顺序排列。句子中往往有一个中心句,其他的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④按空间变换的顺序排列。“空间变换”即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句子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也有好处。

2. 观察写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校里的一景一物,观察生活中的一人一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等,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人、事、物用一段话写下来。如描写一个人,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人给你总印象是什么”,接着让学生从这个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分别描述,再把这个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说一说,最后自选合适的结构段写下来。

3. 活动写段。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寓“写段”于活动之中。如可以开展一些“男女生挑战赛”、“猜谜游戏”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把活动中闪现的精彩镜头相互分享。师生共同讨论适宜表达的构段方式,学生再练笔。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培养习惯;识字教学;方法;实践;朗读

一、充分信任学生,善于放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已经获得一定的方法技巧,如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基本方法,以及查字词典的方法,这些为中年级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主动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独立识字。对于易错易混的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辨析,适当指导,但大多数生字应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解决。

二、随文识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把生字与词语、句段联系起来

随文识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的识字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生字、新词与句段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这样既把生字的音、义、形融为一体,更能体会用词的精彩,形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识字教学要与大量的课外阅读及写作结合起来

对于教材中规定的要认识的字,不要强求一一记住,只要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识字量就会有保证。识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而中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才能有效提高。因此,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注音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四、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一是重视硬笔正楷字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强调笔顺笔画的教学,只有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才能把字好看,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书写汉字的快乐。二是重视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深厚的书法文化,使学生知道书法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同进在加强习练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临摹的基础上对于喜好书法的学生还要给以个性的、提高的指导,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君.创新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学识字[J].宁夏教育,2010(3).

[2]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3).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5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读”,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想法,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

2.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要增强“课标”意识,自觉地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语文教学,自觉地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进行教学,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克服在教学目标上“不达标”和“超标”的问题。低年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目标落实不够;模仿中高年级把分析课文内容当做主要任务,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分析课文成了教学重点。“课标”讲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识好字、写好字;读好课文;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中年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高年级几乎没有区别,重点抓“篇”的理解,而且主要是分析成篇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中年级要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中年级前期,要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归纳段意、理清段序、揣摩写法的能力。

高年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分题材、体裁,习惯性地采用单一的以分析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语意而轻语言。按照“课标”的要求,高年级阅读教学不仅要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更要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即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掌握阅读不同文体作品的基本方法。总之,要深入研读“课标”,吃准年段教学目标,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3.教师提问少一点,学生质疑多一些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方式,遭到教育界内外人士一致的口诛笔伐后,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满堂问”。这种无效提问甚至干扰提问比比皆是,无法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木偶人?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但为什么课堂上却很少看到学生的质疑呢?一是学生没有质疑的条件和时机,因为整个课堂充斥着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不会质疑,不知从何质疑及该提些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后者。因此,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让学生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然后问:“读了这三句话,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从读的体会出发来提问题:(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事?(2)“他们”指的是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4)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生动地读句子,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并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他们围绕中心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质量。诸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定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使其变被动式吸收为主动式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

4.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4.1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4.2“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6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标新立异的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上下足功夫,要么是将细致的讲解做的很多,要么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以议代读,要么就是将表演、情境创设等新颖的手段过多地引入课堂,从而偏离了教学目标和本质,走上了追求表面热闹而忽略语文实质的错误轨道,忽略了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淡化了让学生自己读书的体验。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牢牢抓住读书训练不放松,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通过自读感知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二是阶段性不清,学段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对朗读感悟、词句理解、积累迁移运用等,缺乏不同的年级的不同侧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事实上,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整个小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比如就读的要求来说,低年级主要是朗读,而到了中年级除了要朗读,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默读能力的培养,到了高年级还有浏览、速读的要求。就词句理解来说,低年级主要是理解词句意思,而到了中年级就要求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到了高年级要求就更加高了,要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感彩等等。在教学中,既要有看到前后的联系,又要考虑学段的差别,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螺旋式地一步步提升。

三是拓展、综合过度,削弱基础能力培养。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课上一味地拓展、综合、延伸,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语言积累贫乏,对情感的体验表达不准确等,学生的理解、体验、积累、表达能力亟待提升。事实上,教师应该在严格遵守《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各阶段字词语句、理解感悟表达等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拓展延伸,从而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学习表达的技巧方法,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各取所用,各尽其能。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根据学段目标,创设合理、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地做好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工作,完成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不是要一味的讲解,而是要通过设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民主、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把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给足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主性,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关键处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方面来讲,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其主体性。要重视让学生朗读、默读,多读、多思,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想,通过读、想,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谋篇布局,学习表达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