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监测

0引言

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生存活动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自然的地质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产生了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突发性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也包括渐进性的,如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和土地荒漠化等。为了更好地获得地质灾害信息,预防灾害的发生,技术人员采取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预防等工作,通过遥感技术,我们能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遥感技术不需要实地采样,也不需要人工留守观测,只需要计算机控制技术变能完成工作,而今,这已经成为监测地质灾害,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实现灾前预警、灾情监控、灾后评估的重要手段,它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减少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

1遥感测绘技术在地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总的运用要最早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最开始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日本利用遥感图编制了1∶500000的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国家则在大量滑坡、泥石流遥感应用基础上对遥感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和泥石流所需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分类方法,可以用GPS测量及雷达数据,监测到地质灾害可以达到的程度。

遥感技术在滑坡灾害的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滑坡区域的调查和监测都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遥感技术应用于滑坡调查研究,多使用航拍照片和陆地监测数据,以目视解译为主,如日本利用黑白航片编制了1∶50000全国滑坡分布图,我国的研究人员利用ETM影像对青藏公路和铁路沿线1∶100000的滑坡以及其滑坡情况进行了调查。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旦发生将给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对环境、资源也有很大的破坏性。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而如何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问题就成为我国地质工作者要面临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风险区划,为国土规划、减灾救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危害性严重的地域要加强调查监督,以便避免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遥感技术将在这一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且各有特点。但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有两类,即物源因素和动力因素。直接利用卫星遥感(TM)图像解译可获取植被盖度、坡面裸露松散物量、岩石类别、构造发育程度、人为活动、汇水区大小、流域平面形态、山体坡度、沟道形态等9种影响泥石流发育的基本因素。降水强度、过程和形式则不能由遥感图像解译,沟床坡降可采用地形图与遥感图像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利用卫星遥感图像(TM)判断泥石流隐患区,是以隐患区与已发生区存在的共通性特征为基础,结合地理分析法,运用形象思维,建立起泥石流隐患区遥感图像特征,然后综合考虑这些特征,对一个小流域是否是泥石流隐患区作出判断。

2地质灾害的治理

地质灾害是一种不良的自然现象,常伴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有时这些灾害个体是组合发生,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对于崩塌、泥石流、滑坡等都能在遥感图像上现象出来,技术人员也能直接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我们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释,可以对目标区域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分析,查明其分布、规模、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和影响因素。然后划分出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曲艺,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建立监测指南提供依据。

2.1灾害的营救

虽然地质灾害不是突发灾害,但一旦有地质灾害发生,营救工作则成为必须及时开展的重要工作,加上营救工作需要详细充足的资料作为依据,遥感监测数据对灾害营救来说也非常重要。由于营救人员很难进入灾害现场再勘查,同时要抓紧时间进行救援,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受灾地区进行勘测,及时有效的了解灾害的情况,为救援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依据。发生灾害后,时间就是生命,失去一秒钟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生命,遥感技术周期短、精确度高的特点,能为营救工作提供快速有效帮助。遥感技术通常会为我们提供,灾害区域、灾害范围、建筑的破坏情况、道路的毁坏情况、气候变化情况等。目前,主要是利用灾害发生前的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信息与灾害发生后的高精度影像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影像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2.2灾后重建

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布局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的治理规划。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清楚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就无法开展下一步工作。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区的很多原始情况都会改变,若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勘测方式,就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对这些地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彻底摸底调查,将会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加强利用遥感技术,工作人员能迅速有效的掌握灾区的情况,或者纠正以前的规划中存在的失误。根据遥感数据的监测评估结果,同时结合国家政策的总体规划与地方的具体实施方案,为灾后治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提高治理质量。

3展望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预测、监测和调查研究是一项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援建等方面。遥感技术在减轻自然灾害损害,提高治理效率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遥感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分析、决策与应用等环节是一项宏伟而专业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技术予以支持,今后,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灾害将更趋向于使用陆地卫星、测地卫星、定位卫星、气象和通信卫星等多种卫星系统,并辅以航空、地面等多层次的监测,采用可见光、红外、微波、激光等多遥感波段,进行全天候、多时相的连续观测。只有这样,才能让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取得更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预测和治理方面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而今,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以及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是要全面推广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技术缺陷,有待于广大遥感工作者和地质灾害工作者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珺,贾明.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

[2]黄小雪,罗麟,程香菊.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4,(06).

[4]李志勇,陈虹,卢汉民.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 2010, 12(1).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2

1.用于勘探地质和评价资源地形图作为煤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对煤田地质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传统的地形图数据已难以与地形实际情况相吻合。而运用遥感技术通过全球覆盖、实时探测快速获取直观而精确的遥感图像,经几何纠正、数字镶嵌、格式转换、要素表示、矢量编辑、地图整饰等操作,便可得到理想的地形图;同时基于对遥感图像的科学分析和处理,借助雷达、热红外、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以及对比、解译等方法,可获取地形特点、煤层结构、数量厚度、分布规律、水文环境、资源成分等煤田地质和资源信息,以此为煤田的合理规划、资源的优劣评价和高效经济开采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其中煤田的含气量、渗透率等煤气信息主要是借助遥感图像解译、地表分析、地下裂缝观察、计算机技术完成的。

2.用于调查与评估地质灾害煤层自燃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生态灾难,故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平台,利用遥感技术,获取较大范围内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全色波段信息,以此探测热异常场,同时结合地物辐射温度与热红外DN值,构建地面温度反演模型,并经地面测试和地质调查,实时监测和跟踪火区分布范围,以此为防灾灭火提供重要依据。由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植被覆盖、构造展布、大气降水等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而借助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大的遥感技术获取并提取地质信息,用于识别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图像,并通过危险程度评估和等级划分,寻求合理的防治措施,进而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

3.用于监测和保护生态环境若结合使用地上监测与遥感技术,以调查地面现场数据并与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得到与煤田区域相关的信息,以此形成系统、完整、详尽的环境资料,从而为解决煤田环境污染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经分析高精度、大比例的卫星图像,结合区域地质地貌、土地利用、裂缝、废弃物、植被环境等信息,对其做出合理解译,以此科学预测酸沉降发展趋势,并对区域环境和土地利用等加以重新规划,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遥感技术在煤炭地质中的应用实例

1.在煤田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实例对于煤田地质领域而言,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湘西煤炭勘探便在地质研究中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的特点优势。具体而言,其综合利用了电磁波、磁力场、重力等物理场以及声呐等遥感技术,结合先进可靠的传感装置,信息传输、处理、提取、应用技术,以及目标信息特征测量与分析技术,得到了所需的遥感数据。其中在湘中煤田区域,相继找到了10个被土层掩盖的煤层分布点,而且对黄亭市、邓家辅等为圆环影像特点的隐伏岩体和重磁异常研究有了新的发现,而且还获取了有关娄底-宁乡-泪罗一带断裂带区域的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等以往资料没有提及的重要信息,这无疑为该区域煤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奠定了有力基础。

2.在煤田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实例就当下而言,雷达遥感技术是煤田地质灾害调查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其中成像雷达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穿透性好的工作特点,对煤田地质灾害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干涉雷达技术可获取高精度的三维信息,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下面就其应用实例加以分析。山西省大同煤田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地层构造均较为复杂,故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为实时、动态监测其地质灾害情况,首先借助遥感技术获取了区域影像,并几何校正和彩色合成完成了对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随后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得到了多平台、多时相、多种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而发现该煤田区域存在8处崩塌,25处不稳定斜坡和167条地裂缝等灾害隐患,而且在InSAR测量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84处开采沉陷变场。其中多见于山坡陡壁、沟谷、山区道路等位置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边挖边开、降水开采等因素造成的,而且以坡度大于60°不稳定的中小规模崩塌为主(具体分布见图2),如若受到振动作用或雨水冲击等影响,随时可能出现危害性大的崩塌灾害。不稳定斜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基础条件,但也会在风化、降水、地震等外力的干扰下加重不稳定性,进而加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经分析遥感图像后,得到了图3所示的分布规律,其中3处为危岩。地裂缝作为该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如图4所示的分布特点,且一般是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开采、采空面积等影响发生开采沉降造成的。后经全面分析和科学权衡,当地政府对减灾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如强化矿井建设管理、逐步恢复煤矿采空区、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等,为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遥感技术;特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J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720095-01

前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和民族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遥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它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从航空时代进入航天时代。由于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伴随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新一轮遥感应用的热潮。现在,卫星应用覆盖了减灾、健康、环境监测、能源调查等,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许多领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有着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

1.遥感技术的涵义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2.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3.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3.1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段,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为此,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课题,经过近20年的实践,已摸索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在“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3.2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世界所面临的发展瓶颈。遥感技术应用于宏观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具有视野广阔、获取的信息量多、效率高、适应性强、可用于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同时其技术方法成熟。为此,采用卫星遥感这一面向全球的先进技术,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面积、全天时、全天候的环境监测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提供常规环境监测手段难以获得的全球性的环境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我们进行环境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其从空中对地表环境进行大面积同步连续监测,突破了以往从地面研究环境的局限性。

如赤潮遥感监测。1995年至1997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展了“海洋水产养殖区赤潮监测及其短期预报试验研究”,该项目成功地监测和预报了1997年11月发生在广东沿海和1997年7月发生在浙江的赤潮。开创了国内赤潮卫星遥感实时监测和预测的先河。

3.3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对气象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绘制更加清晰、形象的气象图;进行气候资源监测评价;气象灾害评估;气象灾害预警、气候分析评价等等气象服务;建设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支持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开发;利用气象数据,结合GIS背景资料对危害区域、危险程度、受害作物面积进行分析、计算、评估,预测洪涝灾害的演进规律,提供受灾区域、受灾人口与损失估算报告,并根据已有的抗洪措施形成后期应急反应方案以及防灾系统建设方案。

3.4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海洋渔业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内外各渔业相关科研单位和大学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具有大面积观测和实时动态监测的优点,可以获取多种海洋环境要素信息,对预报渔场渔情信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手段。

3.5遥感技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及其相关分析技术为流行病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周晓农等人利用1989年与1995年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资料和我国黄河以南1∶100万数字化地图建立了我国钉螺分布的GIS,显示了我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强度、分布范围、数据来源及时间等。

为应付未来突发,可利用遥感技术提供目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疾病预测资料,以制订卫勤保障计划,保障部队战斗力。美国军方从1982年以来就运用遥感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他们以降雨量和气温以及从LANDSAT-3MSS获取的数据为参数预测了菲律宾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分布,并用来计算美军军事演习期间可能由于血吸虫病而导致的潜在伤亡数;另外还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战争时区别自然状态的疾病暴发与由于使用生物战剂引起的疾病暴发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日臻完善,遥感技术必将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侯春红.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遥感技术,中国减灾2007,3.

[2]刘爱容.GIS支持下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科技资讯,2007(7).

[3]郑锦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技术,福建气象学报,2001(2).

[4]周金星.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述评,山地学报,2001(19).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无人机;地质灾害;监测;测绘

1 无人机现状

无人机,全称为无人驾驶飞机,种类繁多,包括固定翼机、无人飞艇机等等,无人机最主要的特点便是不需要人为驾驶便可以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完成飞行任务,从某种角度而言,无人机又可以被称之为“空中机器人”。我国无人机发展的热潮时期为2006年至2010年这四年间,在这四年间,我国国内出现了大量的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无人机产业已经踏上了快速发展轨道。当前,我国出名的无人机公司有大疆创新企业,国外著名的企业有Parrot和3DRobotics,三家企业中,大疆创新企业或许在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在美国硅谷,大疆创新企业却是能够和苹果公司相提媲美的知名企业,由此可见,我国无人机产业在世界舞台上也是能够起到龙头作用的。步入2015年以来,我国无人机产业便快速延伸至各行各业,互联网、农业、重工业、钢铁、环保等等,而本文讨论的则是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2 无人机在地灾中的实施方法

当前,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的实施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航拍影像。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一集装箱码头发生了剧烈爆炸,爆炸事故最后造成了165人死亡,失踪8人,图1是一副新华社新闻无人机队在天津爆炸后用无人机在爆炸现场拍摄的一组照片之一。因为爆炸现场当时存放了数量庞大的危险化学品,经过爆炸,现场空气内弥漫着大量的有毒气体,所以救援机构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人工采集图像手段,最后,山东总队8架消防无人机对爆炸现场进行了第一次地拍摄,获得了宝贵的高空、高清灾害现场图像,为后续救援力量提供了救援数据。无人机航拍主要是通过快眼系统,采取高分辨相机,对地质灾害发生或者预测发生的地区进行遥感影像拍摄。在飞行的途中,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让后方机构能够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第一手资料,保障了灾害的救援力度能够快速有效地展开。

其次,航空影像处理。在无人机对灾害现场进行拍摄之后,后方数据处理人员还需要对传回来的航空影像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是DPGrid航测处理软件。处理过程为:第一,用专业图像调整软件将传输回来的航空影像资料进行重新搭配;第二,使用ArcGIS软件对搭配好的影像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进而输出到平台上。

最后,遥感解释。在处理好航空影像之后,还需要将这些影像资料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比较,按照实际要求,对该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评价。其流程是航片预处理、分析资料、人机交互结合进行遥感图像初步解释、外业复核、详细解释修正初步解释成果和综合分析解释成果进而输出。

3 无人机在地灾中的优缺点

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应用的优缺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优点。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的优点有几点:首先,无须驾驶员,机体小型化,飞机重量小,基本成本低;其次,全天候、全时段操作作业,适合危险作业,能够减小人员伤亡;然后,能够适应一些恶劣的飞行环境,只要遥控人员稳定,那么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将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最后,在维护方面,无人机的维护因为无人机的构造比较简单,所以维护成本低,训练成本也相对较低,操控员只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便能顺利操控无人机。

第二,缺点。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的缺点有几点:首先,无人机在飞行途中容易受到无线电和其他人员因素的干扰,一旦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那么无人机的飞行就会发生重大事故;其次,一旦需要测量数据较大或者传输数据受到干扰的时候,无人机的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延迟性,这将会拖延救援黄金时间。

4 目前应用实例

2015年5月,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公格尔九别峰北峰冰川发生了冰川滑坡地质灾害。对此,在得到相关方面方面的申报后,中国新疆生态研究所立即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派遣无人机调查小组进驻冰山滑坡发生地点,东侧山谷进行航拍。此次航拍高度为3400米-7000米,航拍机型为国内较为常用的两款无人机,FREEBIRD和QC-1型号。无人机在进行6次飞行任务之后,顺利完成任务,测土总面积达到了18.2平方公里,图象分辨率提升到了20cm。

图2为冰川滑坡整体航拍效果图,图3和图4是东侧山谷畜舍和民居房屋受损航拍图。经过整理,受损房屋一共为149处,被地质灾害完全破坏的民屋有12处。受损房屋多数集中在冰川滑坡的左侧区域,从图2和图5中都可以看出,发生冰川滑坡灾害的区域主要在左侧冰川区域,冰川冰体受损严重,没有出现冰面湖的现象;较之左侧,冰川右侧冰体保存良好稳定。在经过高分一号卫星的相关数据结合后,新疆生态所对这一次冰川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归纳:

主要原因是冰川滑坡灾害发生后,左侧冰川的下滑遇到了一些阻碍,中下部的高度开始快速提升,促使原本低于岸边房屋的冰川一下子超出了冰渍岸70米,由此引发了倾倒现象,冰块和石块的掉落促使岸边的一些民居房屋严重受损,除此之外,在隆起的冰川中下部位置形成水流冲击,再次造成了3次次生灾害,最后判定此次冰川滑坡为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

得到相关的分析后,新疆生态所立即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在相关地点构建监测系统,完善预警体系,切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增长和革新,无人机技术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地质灾害中无人机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电磁干扰防御能力弱、特殊地质灾害飞行环境适应能力差等等都需要我国相关科技部门的注意和改善。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的地质灾害救援中,无人机的扮演角色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燕波,罗伟,李名勇,杜军,薛重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矿山开发监测研究[J].热带地理,2011(04).

[2]谢慧芬.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3).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土地使用单位;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26

引 言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我国先后引入了多种测量技术,这其中遥感技术的引入则最为成功。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将土地各项信息的变化及时掌握,还能给土地资源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可以说现如今土地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1 遥感技术使用的具体要求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为了更确切的测量土地范围可以采用精度准确的椭圆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机计算调整,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性。目前我国医用遥感技术时,选择采用的是确定5100控制点,接着利用精确度极高的先进卫星将其中560个大型校正放大点进行校正,然后1/250000规模的卫星将土地用颜色进行分类。对土地利用较高的国家和区域进行一级的测量,其中有15区测量时同时采用映射和统计数据2种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全国地理面积的相对误差保持在10%以下,其中森林和农田不大于5%[1]。

2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中利用遥感技术不但可以获得更为详实的数据,而且可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

2.1 动态监测方面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给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在遥感技术支持下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说是最为完整可靠的本底资料[2]。例如我国国土资源部自1999年组织的国土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利用先进的卫星监测1998~1999年一整年间全国超过50万人口的66个大城市占用耕地的具体情况,后来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体系。

2.2 矿产资源方面

20世纪9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技术在全国开展了多项关于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的项目,基本上将监测地区不同矿产资源的现状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给国家政策制定以及矿产开发治理提供资料支持。

2.3 地质灾害方面

地质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但遥感技术却可以大范围进行观测,并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出去,因此在预防地质灾害方面遥感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唐山地震后就曾利用机载遥感数据,利用航片完成了唐山震害图的编制工作[3-4]。

3 剖析土地流转监测中遥感技术的使用

土地流转监测过程中主要是遥感影像利用“色、形、位”3个特征体现土地流转等相关信息。

3.1 色调区别

农村土地的种植种类及播种时间都是存在差别的,可以说植物不同生长期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色调也是不同的。比如5月的冬小麦呈现深绿色而春玉米则表现为浅绿色。一旦土地出现流转,斑块破碎度就会降低,监测部门就会发现问题[5-6]。

3.2 目标物的形

不同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形状等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多期遥感影像上大面积农作物的“形”,进而提取到土地流转面积的大小。通常情况土地流转前大部分呈现小斑块,流转后、则会出现大面积斑块区域[7-8]。

3.3 空间位置

遥感影像上目标地物呈现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布局就是“位”。可以提取大面积耕地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相临近土地利用类型,可以给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的理论及水平将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中对遥感技术的倚重比例将会不断增加。这样可以加快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理准确度,为推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兵,崔希民,赵彦博,袁德宝.基于High-1卫星影像的土地整治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与实践[J].农业工程学报,2015(20):98.

[2] 江国兵.遥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5(04):123.

[3] 刘营.测绘技术在国土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5(14):45.

[4] 王贺,余裕超,王帅,朱雅君.GNSS-COR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25-27.

[5] 毛迎丹.GIS遥感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5(03):45-47.

[6] 孙张涛,范景辉,王如意,赵红丽,梁源川,刘广,Ady Ruchiatan.基于高分辨率SAR数据的地面沉降监测――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为例[J].地质通报,2015(10):29.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测绘工作;遥感测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遥感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当前的遥感技术不再局限于人造地球卫星,多种专门用于环境、资源监测卫星的发射与运转以及航天飞机等都为其信息获取提供方便。当前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地质勘测以及资源测绘等,而遥感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在测绘行业中受到越来愈多测绘工作者的青睐。

一、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遥感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相关设备对被监测事物进行遥远的感知而获取相应监测数据的一种测绘手段。其最关键的装置在于传感器。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并且获取信息数据,再利用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地面,利用计算机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对所要监测的事物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从遥感应用上看,遥感技术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它的学科基础是建立在空间信息技术上,同时将测绘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因而遥感技术综合了当前各学科的优势,是一项先进的测绘技术。

二、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而且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在拓展。但是就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范围不够广泛,遥感技术在当今依然是一项不为人所熟知的测绘技术。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测绘工作,比如地形地质勘测、工程勘探等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对于遥感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应用就更加受限制,观念上的制约以及对遥感技术的不熟悉制约了遥感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也不利于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价高

遥感技术在工作中价格较高也是制约遥感技术进一步普及应用的重要问题。伴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正在从实验阶段走向技术应用阶段,其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灾害监测、环境资源检测的功能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反观当前的各项测绘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反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角色。主要原因就在于应用遥感技术花费太大,造价太高,因而我国应用遥感技术的领域主要是在重点部门的重点科研项目,比如说运用遥感对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勘探等进行测绘,而一般的工程地质检测、煤矿开采等应用不多。

2.3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测、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的优越性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的地质灾害研究事业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因而提高遥感技术信息源的空间分辨率,对于加强数据、的准确性、拓展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测量水平是极为有利的。

三、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不断普及,遥感信息技术的一些弊端和漏洞也逐步显现出来,而有效提高遥感技术的技术水平,加强其技术推广,是完善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的重要举措。相关人员要明确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与传统测绘工具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测绘工作的弊端。

3.1.1遥感技术覆盖范围比较广,能够全面了解所在区域的地理情况,获得全面的资料数据。

3.1.2遥感技术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实时的检测。这是遥感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遥感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作支撑,完成空间导航和定位之后,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所检测区域进行动态实时的检测,比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检测,可以获取全面动态的检测数据和画面,从而为矿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研究数据。

3.1.3遥感技术受人为干预比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所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传统测量手段受主观因素干扰比较大,因而测量的数据会出现误差累积、偏差较大等问题,但是运用遥感技术会有效规避人力测量的劣势,误差不累计,测量数据精度较高。例如在矿区资源监测与定位上,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资源所在范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不科学开采导致的生命安全问题。

3.2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3.2.1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遥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比如,利用政策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在开展测绘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从示范性试验阶段推动到大范围应用普及阶段,使遥感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测绘手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开创。这将会大大推动遥感技术与实际测绘工作的联系水平,不仅有利于遥感技术发挥其测绘水平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掘遥感技术的弊端,从而推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2.2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相关研究部门要重视现代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观念意识,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研究者深度研究遥感技术,解决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性问题,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3.3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遥感技术只有在大力推广中才能显示其技术的活力和对测绘工作的广泛适应力。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凸显出其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力,比如,能够适用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工作,能够实现对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过程的实时检测,动态获取相关数据,为开展灾害研究和建立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便利等,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遥感技术,提高普及程度。

3.3.1相关人员要从降低遥感技术工作造价出发,通过降低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绘的资金花费,来实现各行各业测绘工作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只有减少资金预算,才能促使更多的行业选择应用遥感技术,而不仅仅集中于少数几个重点行业的重点项目。

3.3.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会大大拓展,遥感地质、环境资源监测、气象、灾害检测乃至工程矿区勘探测量中的遥感应用也必会进一步拓展,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2] 曾庆斌,韩金芳,马丽新,刘丽.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A].

第二届 " 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 论文精选[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