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日语阅读 特点和重要性 理论 方法论

一、日语阅读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日语阅读教程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时代的文章,可以不受文体的限制。广泛阅读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广泛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了解日本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新动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选择上要尽可能“新”。同时日语阅读课程教学着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要下工夫。

二、日语阅读教学理论

在日语教授法中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教学处理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本所写的句子、语句意思和语法关系逐一进行分析来把握整体就叫自下而上的模式,即“字―词―句―文―段落”,这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对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文章,通常用于精读。而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常识、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推测、预料而确定假说,然后对教材进行摸索并确认假说的处理,即“推测―文章―文字”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去阅读文章。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因内容多、范围广,所以笔者都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在词汇教学时,也会结合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法的一些优点。

三、日语阅读教学方法论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阅读作为一种知识的教学,就整体而言,以往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其重点都是落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就现状来说,学生不是缺乏理论,需要的是强化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1)精简语法、单词,淡化理论色彩。

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及单词、词汇,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法项目没有必要作毫无意义的讲授。并且在教学中要尽量淡化一些理论色彩,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理论之外,应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2)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应用。

学习语言规律,如果只停留在概念的辨析和规则的认识上,不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结合,就很难使学习主体真正掌握这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规律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实际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而且必须得反复进行这种实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验证才能加深印象。所以必须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强化具体运用。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静态的阅读教学,是指以脱离具体的语言背景和语法结构作为分析对象的教学。动态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及相关的社会实际,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两者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多是一种静态的教学,应该说这种教学是必然的,但静态教学本身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加强动态教学。那么如何加强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教室的利用。

笔者认为阅读理解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课堂上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只是问题的设定者,理解问题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完成。所以对于教室的利用应该是教师要尽量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四五个人围成一桌,便能轻松地观察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加入其中。这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有的放矢地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2)教材的选编。

阅读教材的选定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题材的广泛性;B.题材的切实性;C.题材的趣味性;D.题材的交叉性。交叉性是指从“纵”和“横”两点来开展的。所谓“纵”即从社会不同的层面来运用,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社会;所谓“横”即从报刊的各个栏目选出。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授”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消极地接受信息。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强调要激活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输入”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反馈”。教师要从主讲人变成启发者,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换意见和互相提问。教师只需对阅读文章的难点、疑点进行设问,无需对文章的词汇、语法进行大量的准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流程。

对于文章的学习,笔者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阅读文章之前,应积极启发学生读解知识的能力,如何启发学生的读解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个尝试:A.就读解的题目跟学生进行交流;B.对难解的重要词汇进行重要讲解;C.对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D.对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第二阶段:阅读之后,对于文章中难懂的词汇由学生分组提出,并由教师统一讲解,最后针对文章设定问题。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让学生概括大意,找出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B.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提问;C.对于难理解的单词,句子进行提问。

3.纠错与示正相结合

中外语言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示正与纠错相结合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纠误”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使用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而我们教师都喜欢用一个非常长的复句作为例子让学生去理解。要理解正确,这个过程很艰难,会错误百出,而学生的阅读理解错误不但数量多,而且式样多,一味地纠误不一定能够完全奏效。因而除了纠正学生已犯的错误之外,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正确理解的意思。错误的理解千奇百怪,而正确的却有一定的轨道可循。“一正辟万邪”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示正。如果只是从消极的方面讲怎样理解是不好的,而没有积极地去讲该如何理解才好,那么会容易把学生引向谨小慎微、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路上去。纠正学生阅读理解的错误,还是应该从正面讲解和练习入手,多讲解如何正确地理解,告诉学生多练习错误自然会慢慢地减少。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2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选择英文绘本需注意的事项

1.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英文绘本

在选择英文绘本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保证英文绘本的生活性。合适的英文绘本便于小学生快速地接受,大大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再加上英文绘本中融入了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学生在欣赏绘本时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西方国家的文化,这就为小学生日后学习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能力,选择难度适宜的英文绘本

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这门学科,他们的词汇量、语言能力等仅仅停留在起始阶段,为此,教师要选择难度适宜的英文绘本。通常来讲,绘本中的生词量应低于总词汇量的3%,故事结构不要太复杂。有部分绘本中蕴藏着较强的文化意识,所以,教师要事先考虑一下学生是否能无障碍地理解这些西方文化。另外,由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针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选择以童趣为主的简单绘本;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选择以有趣为主的复杂绘本。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英文绘本的策略

1.阅读前运用英文绘本,激l阅读兴趣

在阅读之前,教师要采取游戏与绘本或者歌曲与绘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本节课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绘本与游戏或者绘本与歌曲等的结合,便于学生快速地进入到阅读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以“Let’s celebrate”这一阅读教学活动为例子,在本次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要借助卡通漫画,即Eddie和Hobo之间简洁、有趣的对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阅读中,了解此次阅读的要点。当然Eddie和Hobo之间的对话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了阅读课堂的氛围。在学习新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生词,如节日的表述: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Thanksgiving、Lantern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Easter等,还有固定的短语,如:get together、potato、mark、sweet、luck、riddle、honor、send、believe等。这些生词和陌生的短语阻碍了学生阅读的步伐,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困难,要想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难,教师要在阅读前引入英文绘本,将生词和陌生的短语形象化,通过图片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含义,这样做大大提升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2.阅读中运用英文绘本,降低阅读难度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将英文绘本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掌握故事的大致内容。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这些生词导致学生无法继续阅读下去,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上下文、故事情境和英文绘本来推测生词的大致意思。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借助肢体语言,启发学生思维。在整个阅读教学中,阅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我们以“What a brave young man!”这一阅读教学活动为例子,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借助英文绘本和关键词,让学生猜测语境,初步掌握整个故事情节。英文绘本借助几张不同的图片,如:张华见到火灾的反应、张华灭火选用的工具、张华灭火的步骤,以及少量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猜测出张华灭火的过程,在观看英文绘本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无形之中掌握了日常用火的安全知识,懂得如何在火灾突发时进行自救和救人。英文绘本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成年人张华勇敢救人的故事,还激发着每位学生积极帮助他人。

3.阅读后运用英文绘本,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阅读后运用英文绘本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学生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其实是慢慢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上。由于每位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着差异化,所以,教师要为其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当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续写故事,又或者改编故事。英文绘本的引入,让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220-02

1.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英语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陈旧。许多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就不强,缺乏先进的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所以就不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往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背景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及阅读技巧。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是文章――语法――翻译――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高三,只注重题海式的应试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于畏惧心理,许多后进生,每次一看到阅读理解题,有的连原文都不读,就乱标答案,阅读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1.2 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了解和运用阅读策略及技巧的态度不积极。阅读习惯不良,表现为指读,用手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词一个词的读;回读,反复读没有读懂的一句或几句话;通过逐句翻译来理解文意,靠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生词,不会猜测生词,不会推敲判断,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同时词汇量少,缺乏构词法,猜测词义法等方面的能力;而且知识面窄,跨文化和背景知识匮乏,最致命的是没有一点解题技巧方面的能力。

1.3 农村英语教学的条件相对比较落后,阅读资源匮乏。和过去相比,农村的生活条件虽然改观很大,但是跟城里的学生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许多家长没有条件或者不重视家庭教育,更谈不上英语方面的投资,他们要么自己没有能力,要么没有经济条件,大多数家长往往长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几乎为零;农村学校的条件也非常有限,好多学校连汉语阅览室都没有,更别说是有一定的英文藏书了。学校的电教设备,音响设备等方面也都跟不上,大多数农村学校至今仍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也跟不上,好不容易培养了几个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之类的,由于农村条件不便,许多教师都争相进城了。据说有些班三年能换五六个科任老师,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生还能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阅读技巧吗?

2.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影响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因素,我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1 农村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跟上时展的步伐,同时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充电,加强专业课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自己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归纳的能力;借助教材,注意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利用好课本,正确处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试题材料之间的关系。

2.2 教师要持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尽量避免教师的"满堂言",加强学生小组练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过程指导,一般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几个步骤。

(1)阅读前,这时就阅读材料应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其思考,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一会儿后,让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在小组内选出代表发言,这些做法都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背景知识,从而掌握文章大意。

(2)阅读中,通常运用的方法有skimming (略读),用于寻找文章主题句或段落大意,scanning, (扫读),常用于广告类文章或表格等,word attack(猜词义),利用前后缀,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猜测词义。利用这些方法就能很快的掌握主旨大意,抓住关键词,解决细节问题。

(3)阅读后,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有效的手段通常是让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所以阅读方法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目的设置中不难看出,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浅层理解问题,更要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透彻理解全文并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甚至对文中未提及的情况进行推理想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方法的传授就很重要,常见的有:

(1)计时阅读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不至于做不完题。

(2)抓关键词法,关键词通常为两大类,一类为名词动词等实词,另一类为情态动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一般来说,句子的一半给出句子的主要内容,而另一半多会给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等,通过抓关键词,就能抓住作者意图,迅速解决问题。

(3)猜测词义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的词义的方法。这也是阅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4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重视课文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动因,在逐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下,注重精神熏陶和情感激励作用,注意阅读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层次反应,让学生在阅读以后把各自的体验和感受说出来、写下来。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探索最佳方法和有效阅读途径,只有在把握了正确的航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可以实施广泛阅读训练,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大量吸收思想精华和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课文阅读是一种常规教学内容,但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常用的阅读形式和方法需要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学生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训练,并且注重反馈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接受效果,探索符合学生各自实际水平的阅读方法和思路,使阅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阅读的内容自主把握,阅读的方法自主选择,并且根据阅读教学的长期和近期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避免教师把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范围控制在教师自己的兴趣上。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要指导精读,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二、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了饱满的人物形象,有各式各样的成功人物、英雄人物,有在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先进工作者,他们超前而成熟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歌可泣的故事,感人肺腑的事迹……无时无刻都在激荡着每一个青少年的胸怀,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感动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都为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高尚的人格、掷地有声的言语都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中。无论是战死沙场的革命英雄主义者,还是为民族兴旺而发奋读书、勤学苦练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的象征,更有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伟大形象,如孔繁森默默献身的平凡者形象,都是在极其高尚道德情操的勉励下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和人民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楷模。他们的光辉形象和博怀永远激励着青少年奋勇前进。虽然当今社会没有当年炮火硝烟的激烈战斗,但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同样涌现了许许多多奋进者,他们用生命的最强音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战歌,塑造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民族精神时刻激励着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高尚道德情操的火种,形成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作用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形象美,语言的生动形象使用本身就是美感的体验。我们曾指导学生做这样的尝试,把描写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语言任意换成同意词试试表达效果会有何变化。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

三、结束语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5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批注式 策略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32

就现代教育而言,批注式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既传统又新颖的教学方法。传统是指在古代这种阅读方法就已经被文人墨客和学子所使用,而且备受推崇。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朱熹就对批注式阅读情有独钟。他说:“学者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他把“涵泳”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他在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时又指出:“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相对比,指出涵泳方能全身心地浸润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阅读的乐趣。在《诗书之要》中他又指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进一步明确了涵泳的方式与过程。

说它新颖,是因为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很多教师都把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与此同时,教材也开始有意识地为批注式阅读提供平台,在编写和设计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就其现实意义来说,批注式的语文教学就是把传统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和语文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服务。批注式的语文教学注重阅读中学生对文章的深刻领悟和整体把握,这与新课标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批注式的阅读教学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重要的意义。批注式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文章脉络以及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其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应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应当作为重点来训练。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引经据典,了解批注阅读

对学生来说,批注式阅读方法他们也许用过,但是不一定听说过。教师在开展批注式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批注式阅读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引经据典,让学生认识到批注式阅读不但是我们现代人常用的一阅读方法,而且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对其情有独钟。教师可以通过朱熹、老舍等名人的批注来阐述批注式阅读的魅力所在。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的经典注释,让学生直接去感受批注式阅读的技巧。比如,特别重视批注阅读。他读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10万多字,在书的空白处的批注就有1.2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意,耐人寻味。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批注的意识。

(二)稳步开展,熟练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批注式的阅读离不开批注的技巧和方法。每个学生在阅读时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批注习惯,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普及批注式阅读的技巧,规范学生的批注式阅读。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符号批注,有针对性地展开批注阅读。批注时,用能代表某种理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帮助阅读。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要明确、固定,要前后保持一致,不随便更换。为了更加实用有效,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定一套符号系统,保证班级每个学生在圈点勾画时符号一致,便于交流。比如,在生字上加圈“O”,在难字上加“口”方框,关键词语下加着重号“・”。其次在文字批注技巧上,要注重学生对文章词汇的感悟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内容;要把重点、难点通过批注式的方法勾勒出来,便于重点进行思考探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汇的理解在空白处写下来,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修正。要让学生感受到批注式阅读对把握文章整体的重要性。在把握全文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对文章进行赏析,同时把自己的赏析和评价的内容也写下来。例如,学习《嫦娥奔月》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把自己难以理解的词汇、句子等用符号标注出来,并且在文章后面尝试用一两句话记下自己的读后感受。有的学生这样写下了对嫦娥的评价:“美丽善良,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忍受与心爱的丈夫分离之痛。”有的学生这样写下对后羿的评价:“力大无比,一心为民。”有的学生写下了对逢蒙的评价:“恶贯满盈,小人。”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在精讲之前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对难点、重点做到心里有数。教师在课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出来。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交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1世纪,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充斥着整个教学界。任何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都必须在教学实践和评价中得到验证,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后评价和考核,科学地考察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应用情况。同时,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谈谈自己对批注式阅读学习的看法和心得。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学习,构建学生的批注式阅读学习体系;以关注个体、统筹全局的眼光,努力培养每个学生的批注式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批注式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意义重大。每个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因地制宜,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别和能力,引导他们做好批注式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军.烟台市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 李颖翠.书中乾坤大,课外天地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方法指导[J].考试周刊.2013(67).

[3] 徐敏美.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9).

[4] 许龙梅.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介绍的探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7).

[5] 陈兴才.批注式阅读教学分析――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