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99-01

经过我们对现在高中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学校在体育课程安排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否认的是体育科教教学的对象是个体差异性很大的学生个体,在同一课程大背景下会出现个体学生学习效果不同的现象,有的学生在不感兴趣某种体育项目或者没有天赋时就会一次一次的体验着那种挫败的感觉,这样对学生的信心以及兴趣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做出以下论述

1. 学校开展体育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有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大多数的高中院校中,有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太大的兴趣,其中这种现象也存在与我国大中小学校中,并且非常普遍。这种现象一方面要归咎于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归咎于学生对体育项目没有太多的兴趣。然而在高中繁重的学习中,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学习,整日呆在教室,这对学生的身体来说会有很大的损害,并且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由此可见我们建立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并且非常急迫。其中体育分类教学方面在今天看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提倡发扬。

2. 具体如何构建体育分类教学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分类教学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并且依照一定的原则以及方法。下面我们详细做出论述。

2.1按实际情况分组教学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将学生们进行分组然后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不同的体质情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特点性格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考虑。这就需要老师对课上的每个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分组,体质较好的同学们在一组,体质较差的学生为另一组,之后在授学生一种体育项目,在讲解体育要领之后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的锻炼训练等内容。这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不同,安排不同的训练强度。这里要遵照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切的体育训练要建立在保证学生承受范围之内,并且不可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分组。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兴趣爱好,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更加让学生喜爱体育课,喜欢锻炼。

2.2班级组合式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阶段,有很多的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但是总是忽略体育课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在这部分学生中以女生为主。他们经常逃课,不去上体育课而是在教室里做别的事请,这样既浪费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老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为此体育教学老师针对学生喜爱交友的特定,制定出了这种教学模式,即为组织多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大型的体育教学活动,这样便可很好地解决学生不上体育课的现象。同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体育活动锻炼的开展。男同学可能对球类等体育活动感兴趣,这样可以安排学生在球场上进行锻炼玩耍,进行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而有的女生可能喜爱健美操、体操等活动,可以安排他们在宽阔的空地进行。有的同学不喜欢运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一些基础的体育项目的锻炼,可以进行慢跑、跳绳等运动量相对较小,较为容易的体育项目。使每一个学生及时抓住难得体育训练机会,这有助于学生的强身健体。

2.3个体的体育教学内容

我国目前体育教学事业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我国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其次就是教师资源匮乏,致使一名老师训练很多的学生。同时由于教学器械不足导致学生得不到更好地体育训练,例如在学习篮球运动时,老师仅仅是给学生讲解投篮要领以及一些呼吸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得不到及时的训练导致对体育运动丧失信心。而对一些平时不爱运动的同学来说,由于体育基础较差更加不能很好地掌握一门体育项目,往往在体育项目中由于对基本要领不理解或者忘记,导致身体上的损害,更加得不偿失。所以老师对这一类的学生要引导进行较为简单的体育活动,从基本的运动项目开始,逐步建立学生的体育基础能力。例如训练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时,首先要从起跑姿势开始进行训练,在逐步的进行冲刺等内容。

总之,我们对体育分类教学法的系统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质,更好地使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借助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以及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 龚卫兵.创新理念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2(31).

[2] 李海东.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困境及其解决措施[J].绥化学院学报.2012(05).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2

1.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体育课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偏重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体育最本质的健身功能。(2)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使得学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和厌恶体育,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3)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偏重基础知识的口头论述,对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使得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能力。

2.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支点

(1)体育课程的内容要落实“减负”措施。1)为教师“减负”。①由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转变,使得教师很难适应。②老师既要上课、辅

导,又要改作业等,对于多方面的工作,在时间上老师很难进行控制。③家长、教师、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现代家长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2)为学生“减负”。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为学生减去心理负担,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体育课程内容要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课程内容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意志、价值观念、习惯、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在体育教育中应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1.体育观念的改革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现代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为顺应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而提出来的,要使课程改革付诸于实践,必须提高体育的观念,把理论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教育规章制度、体育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规章制度,把学校的一些体育法规文件落实到位,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和公益劳动中,由于学生发生事故后,家长向法院提出控诉,体育规章制度和法规可以有效保护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确立完善的评价标准(1)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水平进行评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学术知识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评价,使得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促进自己身心健康。

(2)在教育评价标注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进行评级定分后,应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制定更好地办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国外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相比,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缺乏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规范要求,制定的课程主体地位不明确,因此,加大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中国体育课程已不能满足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开展体育课程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适应课程发展趋势,改革单一课程模式(1)综合性原则: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对原有学校课程中的分科课程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调整,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的综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运动形式,重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生活技能和人际间交往的能力。(2)均衡性原则:依照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相应的规范要求,使课程类型和内容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根据体育课程的标准规范,将学习内容有效的划分,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课程理念,使体育课程在注重知识与技术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和享受运动,学会相互协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选择性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差异、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提出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建议,规定详细的学习内容选取原则和范围,选择相应的课程类型和结构,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和文化特色,体现课程开发的思想;合理的增设选修课程,正确处理选修和必修的关系,合理正确的选择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有着推动作用

2.加强体育活动课程教学实验,探索多种体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理解是学科类课程多侧重于对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活动类课程多侧重于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的辅助形态。从课程的共性与个性关系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课程的主辅形态来看,两者也是互补的;从课程的优劣来看,两类课程又都有可以相互借鉴、吸收的长处。因此,只有实现两类体育课程的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当然,为了对活动课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看到它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时,也要看到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有它相对独立的方面。认清两类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是搞好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关键,体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与此同时,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对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总结语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职业中学 体育改革,教学目标

一、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弊端

1、体育教学目标不准确,难操作。

近几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不少学生对体育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连体育课的概念都模糊不清。这种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性,导致教师在执行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时无所适从。教师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重新审视与判断学生各方面的基础水平,甚至教导学生了解体育课堂常规。而且这种差异在同一个教学班级里往往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往往盲目地重复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法,必然无法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和任务,而忽视这种现实的存在,按部就班地实施既有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却不去探索和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的体育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其结果使得高职院体育课教学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

2、过于单一教学评价。

用统一标准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竞技体育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体育课的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忽略体育教育评价目标的多维性、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方法综合性、评价主体多源性等特征。忽略教育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发展性功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二、为什么要进行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者发令,学者响应,身顺而心违。”与现代教育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不一致的,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的功能不仅限于在学校期间身体健康状态得到改善,更重要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步得到认同,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都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运动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代新人。

三、职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1、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学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使生命的存在向着健康、和谐、乐观、完美的境界发展。这一新的观念,充分体现体育文化的内涵,是推动体育教育发展的精髓。

2、设计适合于职业中学教学内容。

就专业特点来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专业,其体育教学的内容可因专业制宜。如采用多种排课方式以解决学生多、场地少的矛盾;增加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项目和游戏的比重;增加室内教授的体育课程及健身内容的比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和要求,其体育教学除了满足一般学校体育的要求外,还有着与专业特点相联系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要有目的地增加相关的内容,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3、有效利用网上体育课程资源。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提升专业素养。网上体育课程资源库是以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为宗旨,形成网络化,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体育课程资源信息,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经验交流,一些相关信息。这能够极大地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共享渠道,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多功能的体育课程信息服务系统,成为体育工作者、大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4、设置适合于职业中学的教学模式。

当前职业中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适应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淑忠等.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导刊,2007(01).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中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改革,谋求新的发展。体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应该进行转变。为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体育游戏教学,体现快乐体育教学的宗旨。

1 高中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处于青春期,有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体育课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由于高中体育课以学习广播体操、球类教学为主,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较低,对体育教学没有认同感,高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体育游戏分析

2.1 体育游戏的特征分析

(1)教育性的特征:体育游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过程。(2)竞赛性的特征:游戏教学具有激烈的竞争特色,胜负观念强。(3)娱乐性、趣味性的特征:娱乐性、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首要特征。(4)大众性的特征: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各种教学对象和年龄特征、身体条件等特点。

2.2 体育游戏的分类分析

我们常见的体育游戏分为以下几类:按游戏进行的形式分类:有接力游戏、追逐游戏等;按身体素质进行分类:有奔跑速度游戏、力量游戏等;按基本活动技能进行分类:有奔跑游戏、跳跃游戏等;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有田径游戏、体操游戏等;按游戏参加者的年龄分类:有幼儿游戏、青年游戏等。

3 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分析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方面,体育游戏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体育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上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实现体育课教学目标。

3.1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当前体育教学当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体育教学课堂氛围不热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机械的重复动作学习很反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在课堂上教师教自己的,学生想自己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改变对体育课的态度。

3.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由于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缺少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较差。而学校在学生团队意识方面的教育也相对欠缺。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于体育游戏当中有很多的团队合作的项目,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通过体育游戏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3 培养学生的抗压精神

随着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越来越好,可相反的学生抗压能力却越来越差,学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欢,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使学生明白了胜不娇、败不馁的道理,成功是需要多次努力而获得的,通过体育课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4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择分析

4.1 游戏的选择要符合高中性的心理与生理特点

高中生学生的年龄在15到19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与心理的一个成长期,学生心理上并不成熟,心理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非常重要。游戏的选择既要满足男同学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女同学的情况,选择一些难度较低、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享受到体育游戏的快乐,改变对体育课的消极态度,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课学习当中。

4.2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符合课程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学习,并不是说要脱离教学大纲,任意使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开展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更紧密地与教学内容相连接。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篮球运球投篮接力的游戏,足球教学可以安排射门接力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教学很好地为教学内容进行铺垫,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连续性。

4.3 加强体育游戏的创新

体育游戏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当前高中生的需求。要不断创编新的游戏,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编排一些趣味性和智力性共存的游戏,使得体育游戏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通过体育游戏体会体育的快乐,又可以通过游戏开发智力,这样的游戏很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5 小结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重要的,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将体育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创编新的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在游戏中掌握技术、发展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爱菊.游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9(7).

[2] 冯永福.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31).

[3] 鲍俊杰.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1(14).

[4] 洪建荣.浅谈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

[5] 孟宪华.初中体育课堂上游戏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1(3).

[6] 赵述东.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5

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受多种元素影响的课程教学,其中包括了师生交流、场地硬件等,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高校体育课程新标准来看,新的时代条件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应教学管理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也就尤为重要了。下文论述中,笔者将着重从体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准则以及管理的具体特点入手,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出了深刻分析。

1.1从指导思想上来看

在建国初期,就曾经提出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揭开了新我国体育事业的崭新篇章,同时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及方向,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今后的蓬勃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体育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改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也开始面临新的发展课题,“终生体育”内涵的解读开始成为新时期我们重点研究的热题。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辅助学生综合全能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管理的改革的重心和重点,制定一套在管理形式创新、管理内容更新、管理办法多样化的体系的已经迫在眉睫。

1.2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来看

体育教育管理工作既要符合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要求,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也具有可操作性。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来看,体育教育管理既要体现出科学性,又要表现出“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思路;既要充分考虑管理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这一点来说,客观要求管理者既要能正确教学目标的选择以及目标实现路径的有效选择。

1.3从体育管理的基本特点来说

从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功能效用来看,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基本的管理办法等方面因素组成,并且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还应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入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监督和评估,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以及积极效用。体育部是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是主要的管理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而就体育教育管理工作来了说,是一项具有较强周期性以及动态平衡性的工作和过程,加上不定期课外体育课程及工作,导致其具有内容多、不定性强、注重细致等特点。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应从体育管理的基本特点入手,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和评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2现阶段高校体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从指导思想、开展要求以及基本特点三个方面入手,对新时期条件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说明。在就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策略进行论述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现阶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在结合新时期条件下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做到对症下药。

2.1管理内容过于繁杂,有限的管理人员难以胜任

从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来看,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内容过于繁杂,但是管理人员数量有限,难以胜任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进行,高校教育教学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即高校学生人数开始出现大量增长的趋势,小班教学已经难以实施。随着人数的不断上升和增加,然后教学信息档案管理方面却没有更上相应的步伐,面对档案信息的不断增多,教学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开始面临威胁。伴随学生人数上涨而来的还有设施不足、教学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2.2固定教学计划与变化性较强课程之间的矛盾

除了上述问题的存在之外,现阶段体育教学管理还面临着固定教学计划与变化性较强课程之间的矛盾。教学计划是从教学目的入手制定的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纲领性要求;就课程的具体安排来说,高校会从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入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教学课程,并且确定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规定教学时间的长短等,教学计划不仅是落实具体教学过程的指导,同时还是检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依据。但是从目前知识的更新速度来看,教学计划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以适应科学发展以及不同社会时期价值取的变化,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之间开始存在矛盾,并且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质量的下降。

2.3非自主性教学内容的设置

就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来说,还有教学内容的非自主设置的问题。高校体育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都是由代课老师及体育教师来完成,整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将会直接导致涣散的学习状态。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进行科学的把握,充分考虑进行学生的需求;此外,体育教育管理者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记录,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及时反馈,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争取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发挥教学管理应用的作用。

3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新策略

虽然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其开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结合新时期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局面的改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就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来说,已开展多年,各项制度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基础,并且在特定阶段的实践过程中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规章制度也需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其次,还应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尽可能建立起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违者必究、违章必罚约束体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成效的基础,同时也是稳定整个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

3.2提升教学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只有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者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教育管理者应树立自觉学习的意识,对各种先进管理策略及办法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结合高校本身的管理状况,对相应管理办法进行改良实践,创造出适合高校具体情况的科学管理手段;其次,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除了某一种狭义的体育项目或者专业技术外,还应具备一定体育管理的业务能力,缺一不可。

3、3用好现代化管理工具

体育部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体育教学活动是其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伴随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确立了淡化专业、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新的办学思想,由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转变成一种多层次、多因素、多形式的有机系统,要发挥这一系统的最大功效,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体育管理。比如就课程的评估工作来说,管理者除了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为标准外,还应综合考虑课程教学氛围、师生交流情况、学生合作情况等标准,促进考核评定的全面化,为今后教学计划的有效制定提供必要依据。再比如说,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是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记录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最为基础和原始的数据,因此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来说有着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精英教学过程中,管理人员面对的信息较少,工作量不大,因此能有效保证相应工作质量及效率,但是扩招后巨大的信息量与高校体育管理人员缺乏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很难保证信息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针对这一情况,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4总结

论述体育课程的特点范文6

摘 要 医学院校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医疗体育技能和专业素质的特色教学,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从医疗体育功能出发,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论述加强医疗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进一步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医学特色,完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发挥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 医疗体育 校本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统一的体育课程体系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一定冲击。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如何把体育教学与学生所学的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锻炼学生身体,又为将来所从事的医学事业服务,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专业特色的学校,这对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体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中,医疗体育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措施,日益受到重视。在医学院校正确合理地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有效地融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是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二是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在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条件和学校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理应挖掘、继承和弘扬医疗体育中的精髓,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与以往课程不同的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获得独立从事医疗体育的基本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将对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二、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依据

(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以培养高等医学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应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着偏差,受学科发展水平的限制,尚未进入稳定的、特色的、个性化的发展阶段,仍旧参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执行。通过对医学院校的必修课设置的项目调查中发现开设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三大球和田径项目上,在调查结果中都超过85%,这些项目都是我国学校体育领域比较传统的体育项目,且在高校开展的时间较长也比较广泛。为此,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体育学科,适应医学教育模式转变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整合资源,体现特色

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应充分利用医学资源,发挥其它院校所没有的教育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突出了医学院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这是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结合医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和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增设新课程内容,体现优势。如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健身处方教学,让学生学会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开健身处方,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护理等专业开设形体、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内容实现塑造优美的形体,培养优雅的气质,养成良好的礼仪,为从事未来职业奠定基础;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增设医疗保健体育。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体育进行医疗的国家,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就有了用舞蹈、导引、按摩治病的各种记载。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推出的“五禽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后发展的各种流派的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成套的医疗体育方法,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我国独特的风格。西方国家的医疗体育则是利用一些器械如肋木、体操凳、滑轮、重量及徒手体操等以专门锻炼身体各部,是以功能训练为特色。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使用医疗体育防治高血压、颈椎病和肩周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祖国医学不仅把体育锻炼运用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上,而且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也运用在治疗和康复上。医疗体育在健康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方面,医疗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体育应成为医学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打破现代体育教育标准单一化的模式,提倡多元文化体育教育。为了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向学生传授医疗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加深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防病治病的体疗方法,进一步拓宽医学专业学生医疗技能的知识面,研发医疗体育校本教材,建构起具有医学特色的医疗体育校本课程,开展医疗体育的教学在医学院校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

[2] 国伟,周利.某医学院开设医疗体育课程必要性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