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工作方案

课题工作方案范文1

为了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及教职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应急能力,全面做好开学复课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对学校和师生带来的损失,积极营造校园消防安全大环境,现将2021年度校园复课复学工作消防安全提示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抓好厨房消防安全管理

突出抓好油烟道清理、液化石油气储存管理工作,确保厨房内部设施安全运行.

二、加强锅炉房、燃气表间巡查工作,做到每日必查、每周抽查.

三、强化用电安全,加强配电室、用电器、电线使用管理工作.

四、严防化学事故,对化学实验室、实验品规范管理、规范教学、规范存放.

课题工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职业生涯发展;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成长规律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满足就业需要,还要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持久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课程体系方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最核心内容,是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被大众所认识。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和我国国情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式。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对其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较好地完成了课程体系的构建任务,对其他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以市场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前提是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为此,我们制定了行业企业问卷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面向三峡区域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回收整理34份企业调查表和大量毕业生调查表,提炼出了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和知识需求情况,形成了全面而准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报告,为后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及实践专家研讨会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和重要依据。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以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使用、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维护修理,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修理等工作。三峡区域有许多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机电设备,特别是宜化集团、安琪集团、稻花香酒业、娃哈哈饮料厂、三峡烟厂、红旗电缆厂等大型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中间层次的工作人员。另外外地需求量也很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还可以输送到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我院机电专业群的龙头专业,2007年成功申报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随着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省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专业也被确定按示范专业的目标进行建设。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三峡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三峡区域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于机电行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确定的职业岗位群是:

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装配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管理和检测维护;机械零件加工;机电产品的质量检测及售后服务;车间班组等基层部门的管理。

二、以职业生涯成长为背景寻找典型工作任务

每一种职业都对应着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人的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即经历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发展阶段。

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职业的某一行动领域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同时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是从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岗位工作任务中分析提炼出来的,它体现了一组难易程度相当、工作要素相近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共同特征,而不针对具体的企业和个人。因此,寻找典型工作任务首先要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人手。

岗位工作分析是对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分析的岗位既包括毕业生可直接上岗/就业的岗位,也包括经过5一10年的自主发展后能够适应的岗位。工作分析包括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和对岗位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我们制订了《企业实践专家个人职业历程调查表》,对宜昌周边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上来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一系列工作任务,比如:机械装配、电气仪表安装、数控机床操作、电气设备维护、自动线设备检修等等。

在上述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挑选出部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例如: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以及技术科等基层部门负责人。这些专家目前都从事着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工作任务,有着l 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有着中职或高职教育背景,且都服务于大中型企业、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的作用就是通过与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借鉴他们丰富的职业经历,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按照不同的阶段、重要的经历和变化对各自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了描述,列举了各阶段实际从事过、有代表性特别是有挑战性、能够提高工作能力的工作任务实例。将这些任务进行归类整理,我们寻找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

人的职业成长必须经历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发展阶段,为此必须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为后期设计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我们将6个典型工作任务依序排列为:室内综合布线、六角螺帽(钳工)制作、机械零件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维修、自动线运行调试和维护修理。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学习,必须找到能渗透学习内容的载体,让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最终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这些重要的载体就是典型工作任务。

常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有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课程以及学习领域课程等。“学习领域”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是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包括“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及工作要求等)。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习领域课程又需要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所以并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但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且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

项目课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课程也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强调对工作过程的规划,分析思考及反馈等,也可以反映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与项目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项目课程的随意性较大。学习领域的内容更庞大,经常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出现,但有时也有一些工作过程不完整的学习情景。

我们依据找出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出6个项目课程和3个学习领域课程。6个项目课程包括:室内综合布线、六角螺帽(钳工)制作、电机及电气控制、机械零件加工、机械零件数控加工、PLC应用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修以及自动线设备的运行调试和维护修理。

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开发成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特别是一些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课程。在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这两类课程可能长期并存。

由此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专业基础、专业实践、专业拓展和公共选修五大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模块主要有:形势与政策、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等,专业基础模块有:高等数学、机械识图与CAD绘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项目课程)、PLC应用技术(项目课程);专业实践模块主要由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余下的项目课程、顶岗实习等组成;专业拓展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将来的岗位迁移需要和再学习能力需要;公共选修课程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四、结束语

人的职业能力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体的学习环境。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研究必须将职业资格研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等结合在一起。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是一项新颖而又艰巨的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和实践环境都是巨大的挑战,后面还有大量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等工作需要继续完成。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改进,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课题工作方案范文3

一、规划编制安排

1、制定工作方案。7月23日,我县发改局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迅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省、州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草拟了《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7月25日,由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前期筹备会议,全县37个县直相关部门及驻县有关单位参加了会议。重点对《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9月18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该《方案》。9月23日,召开了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正式下发了《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2、明确规划重点。《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明确了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起草县委关于编制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专项规划、推进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五大任务”;重点明确了前期准备、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纲要框架》起草、《纲要》草案的撰写和审议“四个阶段”;并根据国家、省、州发改委提出的研究方向,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30个重大研究课题。在研究重大课题的基础上,形成21个专项规划。根据行业形成23类重点建设项目。当前,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即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截止今年底,需重点抓好重大政策建议和重大项目初步考虑、重大课题研究、规划思路起草三大任务。现已编制完成拟纳入州规划的重大项目摸底和政策建议收集。正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年底形成调研成果。

3、健全保障措施。一是成立县领导小组。为加强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主任、县发改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驻县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日常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联络员,以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开展工作并取得实效。二是设立专门办公室。为高质、高效地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县委、县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类保障要素上给予了重点支持。在县发改局设立专门办公室,安排好专项经费,配备了4间办公室及相应的办公设备,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5名高学历人才调配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办公室,负责“十三五”规划编制日常工作。三是建立建言献策平台。已在XX县政府门户网开辟“十三五”规划编制专栏,设立了政策参考、文件通知、工作动态、建言献策等栏目,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发展指标体系

根据安排,我县发展指标体系的设定和测算将在重大课题调研和规划基本思路完成后,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三阶段进行(2015年上半年)。为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当前,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积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对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重点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五大类24个小康指标进行了对接,同时,正认真研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六大类70个指标,为“十三五”规划发展指标的制定奠定基础。下一步,待全州“十三五”规划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后,我县一方面将加大与州发改委、州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为我县在“十三五”规划发展指标体系的制定中提供依据、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将加大与县统计、人社、民政、环保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突出约束性指标的研究,对指标参数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发展指标体系的科学和完善。

三、重大项目规划

1、2015年重大建设项目。按照州政重﹝2014﹞31号文件要求,我县编制了《2015年州重点项目申报表(初稿)》,初步收集16个项目,预计总投资60亿元,开累完成投资1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一是新开项目2个,2015年计划投资0.5亿元;二是续建项目12个,2015年计划投资4.7亿元;三是预备项目2个,总投资4.8亿元。另外,全州拟定的31个打捆项目,我县均有涉及。

2、2015年至2017年州庆项目。经与州发改委多次对接,我县进一步完善了《XX州建州60周年州庆项目表(送审稿)》,共计28个项目,总投资65.8亿元,2015年至2017年计划投资43.9亿元。一是基础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14.7亿元:包括张花高速花里、保古连接线(XX段)、S317迁清公路、夯吉公路(XX段)、三岔河水库烟基水源工程、竹子坪水利枢纽、农村“五小”水利;二是优势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9.5亿元:包括XX黄金茶产业开发、新中合公司光纤无源器件生产线建设、工业集中区城东组团(高新科技园)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椪柑标准园建设、茶叶生态园建设、吕洞山风景区保护开发;三是新型城镇项目7个,总投资10.7亿元:包括城镇供水、管道天然气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老城区提质改造、城市防洪排涝、迁清公路东延线、酉水大道二期建设;四是生态文明项目1个,总投资1亿元:酉溪公园开发;五是民生事业项目7个,总投资7.9亿元:包括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XX县小学建设、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及住院楼扩建、殡仪馆及公墓山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医院迁建。

课题工作方案范文4

根据粤府办〔*〕15号文“关于省政府重点抓好十件大事”的要求,省联审办及有关部门抓紧推进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目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整理省直有关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结果。根据省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通知(粤办会函〔*〕35号)要求,省联审办集中力量整理省直有关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结果,为省政府起草了《关于省政府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代拟稿),《通知》(代拟稿)于3月6日送省政府,并于3月20完成了省政府拟公布清理结果的清样校对工作。省政府于4月1日发出《关于印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项目目录的通知》(粤府〔*〕30号),要求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省府直属有关单位执行。

2、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国发〔*〕5号)精神。按照该文的要求,省联审办为省政府草拟了贯彻意见的代拟稿,在征求省监察厅、法制办、编办意见后于3月21日上报省政府。同时,省联审办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省直有关单位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调整的意见。省政府于6月2日召开常务会议对清理和调整的意见进行了审定,原则同意省联审办意见。7月1日省计委根据会议纪要精神,上报了省政府下发有关事项调整的代拟稿。

3、做好有关宣传工作。为配合做好《关于印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项目目录的通知》(粤府〔*〕30号)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宣传工作,省联审办为各大媒体提供了省政府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新闻宣传材料。5月27日,南方日报在头版头条中发表题为“603个审批项目取消或调整”的专题报道。同时,还发表了题为“实现制度创新规范政府行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6月4日,各大媒体又在重要版面报道了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国发〔*〕5号)精神,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情况。

4、提出*省*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根据《关于我省*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的通知》(粤责任制发[*]1号)要求,为省政府草拟*省*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省政府于4月21日发出《印发*省*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31号),要求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省府直属有关单位执行

5、对省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进行总结。为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改革工作,省联审办对一年多来省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意见。总结报告于5月14日上报省委、省政府(见附件)。

6、开展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情况检查。为了解省直各单位落实《关于印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项目目录的通知》(粤府〔*〕30号)的情况,以便下半年对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检查,省联审办5月14日印发了《关于报送对粤府〔*〕30号文落实情况的通知》,要求省直有关单位于6月10日前报送落实情况,目前,大部分单位已将落实情况上报省联审办。

7、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机构。为了继续做好今后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省计委草拟了《关于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机构的建议》,在征求省监察厅、法制办、编办的意见后,于4月29日上报省政府。省领导同意成立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计委。省计委在征求省监察厅、经贸委、财政厅、民政厅、外经贸厅、工商局、法制办、编办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向省编委上报《关于成立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请示》。

8、修改完善《*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今年一季度,省联审办完成了《*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初稿,并分别于4、5、6月份组织有关人员对该稿进行讨论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省联审办于6月23、24日分别将该稿送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征求意见。目前省直有关部门大部分已反馈意见。

9、开展“一站式”电子政务课题研究。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府办公厅、计委4月份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于5月份进行了有关写作、研究单位的比较选择,确定了课题参与单位。6月7日,省信息产业厅、计委共同主持召开了省直有关部门、各市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就目前我省“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6月30日省信息产业厅、计委与中大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课题写作大纲。

10、开展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根据黄华华省长、许德立副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督办小组《关于省工商局落实省政府十件大事的督办情况签报》上的批示,省计委同省工商局、编办对省直有关部门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三部门已于6月13日向省直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清理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的函》,要求各单位报送清理情况。目前部分单位已将情况报送。

二、*年下半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计划

1、加紧修改制订《*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简化手续、公开办事制度,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在征求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尽快上报省政府。

2、认真落实省政府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决定,对各地、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计划在将各部门落实情况汇总上报省政府的基础上,于三季度组织检查。

3、推进“一站式”电子政务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调研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上报省政府。

课题工作方案范文5

建立三级课程有效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如何有效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地方教材的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和课程的日益丰富,迫切需要对三级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为此,2010年,区教委成立了课程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区教科所,负责全区中小学的课程管理工作。

针对三级课程在落实中遇到的困惑,课程管理办公室出台了《怀柔区三级课程管理办法》,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校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二是引导校长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立足学校优势资源研发学校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三是激励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寻求自主发展,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课程管理办公室按照怀柔区课程开发规划对本区地方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力量编写《怀柔地理》、《怀柔历史》、《怀柔生物》、《怀柔经济》、《美丽的怀柔》等地方教材,目前已有四册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初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怀柔汤河流域人文历史与经济、九渡河人文与地理、怀柔旅游、怀柔影视等内容纳入其中,起到了引导学生爱家乡的作用。

在学校课程的落实方面,倡导以讲义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以选修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以选择方式体现因材施教,没有考试要求,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做的效果是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选择多样化,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励学生摆脱学习的盲目性,更加自主地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

聚焦课堂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学校校长如何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力?这是课程改革实施后不断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关乎学校的育人质量,课程实施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校长的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其领导力最终体现在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并转化为教学行为。

为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区教委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教委主任、主管主任、责任科室、学校校长的纵向结构,建立课程改革的直接垂直领导关系,强化各级管理者的课改领导力和执行力。区教委先后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地方课程开发建设规划》、《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监控与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一是课改先进理念的领导,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三维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强化课程实施的育人功能;三是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按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比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四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立足课堂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五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体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探索有效教学;六是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中,我区逐步形成了多个部门服务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局面。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配合行政部门负责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工作;教科所组建评价工作小组,制定学科教学的监控、测量、评价工作方案;进修学校办公室承担教师课程理念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电教馆深入学校与教师一起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校长教师的不断反思、自主发展。

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如何建立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学科教学指导机制。主要由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承担,其任务是对各学校、各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教师培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信息沟通与交流。具体包括“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辅导,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视导与情况汇总反馈,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评估。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科所科研人员承担。依据北京市课程改革质量监控标准,每月对区内各校进行全方位监控,了解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课改的反映,了解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发现典型经验与问题。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办公室负责。分学科、分学校类型组织教师听取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案例等方面的专家培训和专题研讨,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各职能部门均设专人承担课程改革信息沟通工作,并利用区内教育信息平台及时传送信息,内容包括经验体会、成功案例、重要活动、课改动态等。

课题工作方案范文6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名师是城市的名片,重视骨干教师团队建平设,必须加强其专业发展能力的引领.而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运用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很好的模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名师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引领骨干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支优秀骨干教师团队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为骨干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搭建平台。

湖北省武汉市长期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名师工作室,通过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人室学习,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近期参加武汉市关于名师建设的项目研究,为了解和把握武汉市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骨干教师培养,我们课题组对其中推荐参加名师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学骨干教师做了一份调查,对他们目前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做了一个了解,为制定下一步培养工作方案和实施效果考评提供了基础。

一、骨千教师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1.骨干教师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期。在对62名骨干教师所做的调查中,男教师46人,女教师16人。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49岁之间,占被调查对象的98%0(如表这是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团队。

在对职称状况的调查研究中,62名受调教师高级职称占到了79%0(如表2)

从对目前所取得的荣誉称号中调查所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项调查说明这是一支处在成熟期的教师,发展的潜力很大,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正处在专业发展关键时期。

2.关注各学科骨干教师协调发展。从所调研的对象看,语文学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学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优质资源,骨干教师相对集中,而在美术、政治、体育、历史学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学骨干教师颁调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师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师培养问题上,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发展不均衡值得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从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从农村选派进人名师工作室学习研究的已占到60%,这对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但进一步具体分析还是存在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的城区和重点学校,对偏远农村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关注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过的各类研修学习情况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62人中多数人参加过市级半月以上的高级研修班,一部分人参加过大型学术交流或考察的,但还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没参加过。制订分类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调查2008年以来骨干教师展示教学及研究成果情况时,有}8%只在区内交流,少数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师要走出学校、走出武汉、走出湖北,成为名师还有一段路程。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课题研究情况时,只有少数人主持了省级课题,多数人参加省级或主持和参加市、区级课题,也有相当部分人还没参加任何课题研究。在调查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有27人没有发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能物化为成果的能力还显得不足。

现状调查研究表明,我们骨干教师发展后劲不足,成员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探讨骨干教师发展规律,为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术能力的提升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组建名师工作室,有效引领骨千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调查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看法时,十分渴望和感到荣幸的超过100%。虽然有人是从服从组织安排角度上来考量,他们没有去考量事实上的大,但希望参加学习则是共同的愿望。通过调查,不少骨干教师认为,骨干教师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引领。

在目前工学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依托名师工作室无疑是解决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名师工作室可以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向名师学习,这种直接的学习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是名师工作室独特优势;能向同行学习,也是他们的渴望之一。总之,对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是深得骨干教师欢迎的。

1.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名师工作室通过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各个成员学习计划,通过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名师工作室活动时间表,使人室弟子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活动形式和地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仅能面对面向名师学习,还可以在名师指导下向理论学习,在名师工作室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将读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名师工作室内向同行学习,通过学习内化成果,丰富理论,提高专业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