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董明

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革命,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安全成为云计算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做了讲解,对云计算的安全技术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云计算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云计算 安全技术发展 应用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依靠自己经济、便利的特点得以迅速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成了其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要想更好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就必须合理的解决其面对的各种问题。

一、云计算的基本特征极其面临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主要有一下基本特征:

1.根据需要进行自动的服务。只需要用户方面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安排就能够自动的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不再需要人工服务。

2.资源地与地理位置没有联系。运用多用户模式的云计算服务商,能够按照用户的具体需要,进行资源费配置,例如:存储器、内存、虚拟机、处理器的配置。用户完全没必要知道这些资源在哪里。

3.灵活快速。利用云计算,供应商在对资源的分配和部署上变得更加灵活快速,对于用户来说,购买资源时不再受到时间和数量上的限制,更加快速方便,而且云计算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

4.服务计费。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服务进行计费工作,以此来使云计算系统对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优化并进行合理的自动控制。

正是由于云计算具有以上的鲜明的特点,云计算也具有很多的安全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用户失去了对环境和数据的完整控制权。云计算出现之后,位置和地域的概念变得模糊,此时数据时存在于服务商提供的存储空间之内,而不是存在于某个明确的位置上,存储空间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也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用户丧失了对数据的完整的管理权,对于用户来说,这使他们不能对现今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进行完全控制。

同时,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隐私难以得到完全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也较差。这是因为,与计算情况下各种云的应用不存在特定的安全边界,只是由云计算的提供商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护,相比于传统模式下利用物理边界保护数据的安全,这种提供商的服务还是不够安全的。

云计算中虚拟技术的大量应用,为虚拟平台的管理增添了很大的难度。此外,云计算中的服务模式也对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每个云服务商之间都存在着买卖的利益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二、云计算安全技术的发展

由于云计算是通过商业运作而形成的,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并不符合一般事物产生的规律。由于产生于实践,所以在理论方面基础必定缺乏,造成了目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操作的状况。越来越多的人么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通过各方的努力,目前云计算安全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关键技术的发展上:

1.可信云技术。

当今云计算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就是利用可信技术变云服务的方式为可信赖的方式。有国外学者提到,以TCCP这种可信云计算平台为基础,服务商为了确保客户虚拟机工作的保密性,可以为用户创造一个封闭式的环境,用户在每次使用虚拟机前都能够对服务商服务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他们认为,云计算中可信计算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信度,对于处理外包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虚拟安全技术。

作为完成云计算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使用虚拟安全技术时需要向用户提供必要的隔离保证和安全性保证。国内外学者对此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3.可问控制

处于无法对服务商的服务给予信赖,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关心的是怎样利用非传统手段进行对数据对象进行控制。

4.密文检索和处理

变成密文的数据会丢掉很多特性,致使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失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就行密文的检索非别是基于密文扫描的方法进而基于安全索引的方法。

5.数据存在和可使用性证明

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用户不能够验证数据下载之后的正确性。所以,只能借助较少的信息,利用某种固有的协议或手段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6.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生命中的每个时期都要注重对数据的隐私进行保护。加强对隐私的保护工作是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7.云资源访问控制

云计算环境中的每种云都有各自的安全域。安全域对本地的户口和资源进行管理,若想进行跨域访问,需要通过认真服务,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的身份管理。每个安全域都要制定各自的访问控制措施,对访问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云计算的应用

1资源池的建立

构建一个合理的资源池,是构建云计算基本框架的第一步。在传统的架构结构中,特定的资源和应用束缚在一起,在处理峰值负载问题时,常常会发生对计算资源过度配置的问题,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目前IT资源不足百分之二十利用率的情况发生。

所谓构建资源池,就是将各种资源用虚拟化的方式组建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这种资源池能够帮助云计算,通过固定的算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达到消除物理边界目的,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提高。作为云计算的第一步,资源池的构建在实现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云计算的根本目的,必须要严格构建资源池。资源池的构建,物理资源是首要的条件,之后才能完成资源池的构建。每个物理服务器都能虚拟出数十个虚拟机,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都可以进行不同的任务,同时资源池要有较强的兼容性。多样化的系统平台是迫切需要的,怎样才能让现有应用都能在资源池上良好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问题。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所需IT资源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对资源池的扩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添加。此外,当资源总量不够使,不能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时,资源池的扩展性问题被再一次提出。

云资源池中,要充分保护客户的隐私,注意对敏感数据加以特殊的保护,防止因遭到他人窃取而带来巨大的损失。必须充分落实云数据的备份工作,减少数据丢失引起的不便。

2.云计算的三种运营模式

云计算目前在商业中的应用主要由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私有云。是指在企业内部建构合适的云计算环境,对各种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云计算环境的自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课根据具体改进服务,并进行适当创新。第二,公共云。是指利用提供商的架构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可以对服务进行访问,但是实际上不拥有云计算资源。第三,是混合云。企业在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时又享受独有的云计算环境。

总 结:

作为新一代的计算模式,云计算以自己独有的特定,正在得到迅速地发展,但是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和目前云计算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引出了云计算中安全技术这一话题,接着介绍云计算安全技术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对云计算的具体应用和在企业中的运营模式做了简单的介绍。由于对本人知识的有限,只能对云计算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做简单的阐述,要想真正的解决云计算中的安全问题,还需更多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云计算安全性的提高,云计算将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也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参考文献:

[1]冯登国,张敏,张妍,徐震.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1)

[2]孙玮.云计算的安全性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2(8)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火炬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着重对火炬自动控制的工艺过程、火炬自动点火的信号采集、输出和执行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火炬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进行了利害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安全经济运行的解决方案,确保了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火炬安全经济运行。为其它石化企业火炬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参考依据。

 

关键词:火炬自动点火装置;控制系统;信号采集

中图分类号:tk3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火炬是不可缺失的瓦斯气排放设备。火炬气多为可燃的有毒和腐蚀性气体,火炬气通过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汽后等无害或毒性较小的物质,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石油化工装置正常生产情况下,火炬气是被回收利用至各装置的加热炉作为燃料,因此火炬是在装置紧急事故状态或开、停工情况下为确保环境不受污染而设置的燃烧尾气的设施。如何做到火炬在装置正常运行时的备用和装置在事故状态下紧急启动是火炬的关键技术。

 

2 茂名分公司火炬系统简介

茂名分公司火炬于2011异地重建,为了满足炼厂不同压力等级、介质燃烧控制的需要,新建火炬设施分为低压火炬系统、高压火炬系统、煤制氢火炬、酸性气火炬系统共四个捆绑式高架火炬。高低压火炬可互相备用,以满足火炬故障或检修的需要。火炬系统的关键设备是火炬头,技术核心就是火炬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采用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一一研究所的自卸式捆绑高架火炬专利技术,在火炬头内部设置多层锥形折流挡板所形成的气体密封型式的流体密封体器,在流体密封器入口前端连续通入一定量的吹扫气体,利用吹扫气体在锥形折流挡板出口处形成的速度动力封以有效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火炬筒体内,从而防止回火或内部爆炸。

 

茂名分公司炼油火炬设置了两套独立的点火系统,确保火炬点火的可靠性。一套是地面内传焰点火系统,其ups电源可维持30分钟,在装置停电时可实现点火操作,确保各火炬安全;另一套是高空电点火系统。高空电点火系统可实现自动、控制室遥操、现场手动三种点火方式。

 

3 自动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火炬系统装置dcs系统采用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的pcs7(pcs 7 - os process control)系统。系统平时处于监控状态,实时采集火炬各管道上的流量或压力、开关量及火炬火焰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当系统判断出有尾气排放且无火焰信号时,系统通过分析比较发出点火指令:火炬系统一直处于一种监控的状态,每时每刻都在监控着火炬管道中的气流量和气流压力,以及开关量和火炬的火焰,把所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当监测到尾气却没监测到火焰的时候,火炬系统就会在分析比较结束后做出点火的指令。发出的点火指令较为常见的有:打开燃料气等气源的电磁阀,把燃气输送到高空处的点火器内;燃气到达点火器后打开高压发生装置,使高空的点火器内有高强度的电弧,然后,点燃点火器内的燃气并引燃配对长明灯燃料气而点燃火炬气。火焰检测器把检测到的火炬火焰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经分析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停止点火。火炬停止燃烧时,系统就处于监控的状态,当高压发生装置停止运行工作时,系统自动关闭点火系统的燃料气电磁阀,停止燃气的供应,使点火器停止工作,进而整个系统便进入总监控状态。如果出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往往会造成火炬的熄灭,可保留火炬两条长明灯常燃,保证火炬气在任何时候都可被点燃。

 

4 熄灭长明灯的综合考虑因素分析

由于火炬是确保装置在非正常状态下燃烧火炬气达到安全环保排放的目的,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火炬气很少排放,基本都是熄灭的。但在火炬无火炬气排放时,火炬长明灯点与不点争议较大。点长明灯必然要浪费燃料,不点长明灯又需考虑安全系数。火炬气排放分为两种类型:确定性排放和非确定性排放。火炬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火炬气非确定性排放。对此火炬点火系统就必须具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在无火炬气排放时火炬长明灯的点与熄灭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4.1 企业类型与大小。规模小的炼化企业,一般可考虑不点火炬长明灯。但大型以上炬化企业由于装置多,且处理能力大,一旦出现火炬点不着或不能及时点燃,就有可能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安全风险高,可考虑至少长燃一条以上火炬长明灯。

 

4.2 气柜容量大小。如果企业的气柜容量大于最大排放量装置的最大排放量,又有可靠的高架火炬点火系统,可以考虑不点火炬长明灯。

4.3 有无地面火炬。如果企业既有一定容量的气柜,又有适当规模的地面火炬和可靠的高架火炬点火系统,可以考虑不用点高架火炬的长明灯。

4.4 高架火炬点火系统是否可靠。这是最为关健的因素,由前面所叙述火炬自动点火系统的点火原理可知,只有在检测仪表、控制设备、执行设备运行正常以及燃料气、电源、仪表气源供给完全正常的条件下,火炬自动点火系统才能有效工作。就点火系统本身的安全要求来说,比如高空点火器的燃料气电磁阀发生电源故障、高空点火器上打火电极接线故障,或者点火电极积碳而不能产生电火花等等,如果用的时候不能及时点燃,那么对人、对企业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是无法估量的,一般建议保留一条火炬长明长燃。

 

4.5 火炬所处位置也是考虑的方面。如炼化企业的火炬设置在无人区的海域,高架火炬的点火系统有日常管理和备用点火方式,当自动点火系统失效情况下,10分钟内能通过地面内传焰方式点燃火炬,那么火炬气能被扩散、稀释的情况,也可考虑不用点高架火炬的长明灯。

 

5 经济效益评价

火炬自动点火系统一经投入使用,就大大节约了总厂的能源消耗,而且实现了环保的要求,减少尾气的在大气中的存在量。从节能角度来说,长明灯每时每刻都要消耗很多的燃料气,一个火炬上有好几支长明灯,成年累月下来,消耗量是可观的。茂名分公司火炬因紧临居民区,为了确保安全,两条火炬系统共点4支长明灯,每支长明灯消耗燃料气3m3/h,合计12m3/h,一年消耗105120立方米燃料气。熄灭火炬长明灯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火炬自动点火系统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长明灯的点与不点,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茂名分公司自卸式捆绑高架火炬采用了先进的火炬自动控制专利技术,安全可操作性高,在地方政府完成附近居民迁移后,可考虑熄灭火炬长明灯,减少火炬燃料气的消耗。

 

参考文献

[1]李毅慧.tal9509火炬自动点火管理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6):30-33.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多风机联合运转;主扇;安全快速;更换风井防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coal and gas outburst mines united fan running main fan 10 minutes of cover replacement explosion-proof example, explores a kind of safety and rapid change explosion-proof cover method.

Keywords: coal and gas outburst; Fan joint operation; Main fan; Safety fast; Replace the wind Wells explosion-proof cov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井防爆盖往往因年久腐蚀或井壁变形等原因出现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就必须更换新防爆盖。对于多风机联合运转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更换防爆盖势必造成井下大范围停风和瓦斯超限现象,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探索一种安全而快速地更换防爆盖技术,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1矿井概况

平煤股份八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 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顶板全部垮落采煤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通风系统复杂,共有四个进风井和四个回风井,即在井田中央并列布置有主井、副井、新副井和丁一风回风井,在矿井东、西翼对角布置有西二进风井、东风井和西一回风井,井田西翼深部布置有北回风井,各回风井均安装有两台同型号主扇,主扇类型不同,运行参数相差较大。

2北回风井防爆盖倾斜处理方案

该矿北回风井出现表土层下陷,井壁上口倾斜,角度约为150,主扇时防爆盖会自动开启无法复位,四周采用螺栓固定,主扇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所以,必须对北回风井防爆盖进行矫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在井壁外施工新防爆盖基础,更换大直径防爆盖,防爆盖直径由原来的6.5m增加到8m,新基础内设200mm宽的油槽,确保新防爆盖一安装到位,即严密不漏风,投入正常运行,缩短矿井停产时间。

3更换防爆盖施工方案研究

方案一:北回风井主扇停止运转,其它风井主扇正常运转条件下更换防爆盖。

方案二:矿井所有风井主扇停止运转条件下更换防爆盖。

以上两个方案的优劣关键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矿井停风时间和瓦斯超限范围;二是更换防爆盖操作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

3.1 方案一可行性研究

(1)矿井通风情况

在北回风井主扇停止运转,矿井其它三个风井主扇正常运转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模拟解算,北回风井受自然风压和其它三个风井主扇负压的影响,井筒内风流方向发生改变,由回风变为进风,风量为2210m3/min,对其它风井主扇负压和风量影响较小。如果长时间停风,北回风井区域的采掘工作面涌出的高浓度瓦斯会沿大巷进入其它风井系统进风巷道,使瓦斯超限范围扩大。

(2)更换防爆盖时,吊机受力情况和安装难易程度分析

北回风井停止运转时,吊机受力等于防爆盖自身重力和其它主扇运转时产生的负压作用力之合减去由自然风压产生的向上的浮力,根据公式

f―吊机受力,N;

G―防爆盖重力,N;

p―防爆盖所受向下的静压,pa;

s―防爆盖面积,m2;

d―防爆盖直径,m;

h1―自然风压,pa;

h2―其它主扇作用于防爆盖上的静压,pa;

起吊时,旧防爆盖受其它风井主扇运行负压作用产生550pa向下的压力,自身重力3.5t,自然风压180pa,吊机受力4.8t。 起吊瞬间受力最大,起吊后静压作用消失,吊机受力突然发生变化,防爆盖会发生摆动,容易破坏新防爆盖基础和油槽。

安装过程中,一方面,当新防爆盖接近油槽时,受其它风井主扇运行负压作用,吊机受力最大,达到6.6t,会出现防爆盖突然下降的情况,对吊机产生冲击力,会破坏新防爆盖基础和油槽;另一方面,井筒为进风状态,受风流作用,防爆盖会出现摆动,很难准确安装到位。

3.2方案二可行性分析

(1)矿井通风情况

在矿井所有主扇停止运转条件下更换防爆盖,受自然风压作用,北回风井风量1120m3/min,虽然风量较小,但风流方向保持不变,如果主扇停风时间较长,不会引起井下风流紊乱,瓦斯超限范围扩大。

(2)防爆盖的受力和安装难易程度分析

在矿井所有主扇停止运转条件下,北回风井旧防爆盖起吊时,吊机受力等于防爆盖自身的重力减去由自然风压产生的向上的浮力,吊机受力2.6吨。

安装过程中,一方面,因下落过程中自然风压增加,防爆盖落到油槽瞬间受力最小,达到3.6t,吊机所受冲击力小,不容易破坏基础、油槽和防爆盖;另一方面,北回风井为出风状态,防爆盖受风流作用会出现摆动,但相对进风时风量小,摆动容易控制,便于防爆盖准确、快速安装到位。

3.3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认为方案二对于控制井下瓦斯超限范围和防爆盖更换操作都优于方案一,故采用方案二。

4 应用情况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一、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市安委会及市交通运输委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指示和《意见》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推进应急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二)工作目标。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期末,以重点行业为依托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多层次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建立;应急救援指挥网络的运作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防范、应对事故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根据交通行业应急工作的特点,我局成立由稽查站20人,客运所15人,汽管所5人,运管处5人,运输公司20人,旅游公司10人,机关5人共80人组成的专业应急队伍严阵以待,各单位要将以上人员的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到局安监科,以确保以上人员在突发公共事件后保证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各单位还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局安监科为我局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我局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后,能在第一时间上报到局安监科。同时,各单位也要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最后,要明确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职责分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救援快速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建立预警预测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做到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要实行牌板化管理。二是要全面掌握各类应急预案、队伍和资源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报备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数据库。各单位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到局安监科。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有专家、群众参与,同时要做到全民参与,使预案的制定过程成为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和全员应急知识培训教育的过程。三是局安监科负责对应急预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要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制定和管理,对于那些没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或预案未通过专家评审的或重大危险源没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的企业,局安监科有权责令其停业整改;重点监管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完成备案,并要作为该建设项目安全实施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四是要建立完善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每年都要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及本单位实际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各,各单位要针对易发生事故环节加强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功能性演练,并与每年年初将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上报到局安监科。演练要有针对性,要经常化、制度化。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开发和完善应急保障、模拟推演、检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应用系统;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和应急资源数据库。二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配备的应急装备、物资要做好日常维护管理。要针对本单位特点,加强关键工程、重要环节所需的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储备。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和紧急调用机制,确保储备到位、调运顺畅、及时有效、发挥作用,努力形成多层次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四是推进应急教育培训及技术进步。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要根据需要,加大投入,积极引进、采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提高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23-02

一、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随机性

影响道路运输事故的因素错综复杂,驾驶员违规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路况条件、天气状况、驾驶员心理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道路运输突发事件之所以难以事先预防,是因为事件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很多是瞬间发生,可供驾驶员防范的时间非常短,具有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征。据统计,2010―2014年五年间,扬州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由于车辆技术状况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到一成,由于路况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五成,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从事故调查结果来看,未发生因当事人主观愿意发生的交通事故,充分表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难以主观判断和预测。2014年扬州市7家专业客运企业和50家危险品运输企业的事故发生率不足0.01%,像2008年初因大雪引发的道路运输突发事件更是五十年不遇,说明道路运输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

(二)灾害影响的扩散性

随着我国道路网络体系的建立,任何小的路段都成为道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旦节点出现堵塞,将影响到大系统的运行。道路运输突发事故的发生,其危害后果具有传导性和扩散性,引发交通拥挤和次生事故,最终可能导致公路运输系统的局部甚至整体瘫痪。例如,2009年6月,宁通公路江都路段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上万辆车堵塞,堵塞时间长达5小时。堵塞时间较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危险品泄漏的救援比较复杂,需要参与的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比普通交通事故多得多,救援的步奏更加繁琐,二是驾驶员对长时间的等待容易失去耐心,一些驾驶员不听从交通指挥,将车辆开入应急车道,引发跟随效应,致使应急车道发生堵塞,影响救援的效率。城市内靠近汽车客运站的道路如果发生堵塞,将使得站内的班车延误或者停班,容易发生大量旅客滞留,直接影响到客运站的正常运转。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如果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可能会使事故的影响急剧扩散,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例如,“3・1”山西特大事故,由于发生在隧道内,很多人员来不及逃跑就窒息晕倒在隧道里,最终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 197万元。

(三)救援要求的迅捷性

由于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影响的扩散性以及三级以上突发事件潜在的巨大破坏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必须在事件发生后要立即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预警程序,上报相关情况,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为了能够快速地响应应急应急处置命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化,制定专项子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事件的类别、救援地的路网情况以及对救援物资的需求量等属性进行应急指挥决策,以便准确地预测应急交通需求,快速地选择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制定临时的应急组织方案。

二、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

2007年,我国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应急保障走向法制化的标志。《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尽管《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构架我国应急保障体系的框架性法典,但道路运输行业却一直没有出台与《突发事件应对法》配套的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在道路运输行业的最高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没有对道路运输突发事件进行相关的规定,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了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要求,一般是自行制定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申请在政府的网站上予以公布。管理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只能过分强调应急预案的作用,然而众多的应急预案也只是在越俎代庖地扮演着法制法规的角色,当突发事件真的发生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无法为突发事件的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权力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难以调动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倡导政府主导、交通为主、部门配合的反应模式。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这种模式虽然增强了交通部门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举全行业之力迅速调度救援物资,但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无法将责任分解到相关平行部门,难以形成全民一心共渡难关的局面。以2008年雪灾为例,大雪第一天,交通运输部门就迅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预设程序大力号召市区各单位和社会力量上路扫雪,但由于交通部门只是行业管理部门,无法调动公安、财政、卫生、通讯和宣传等部门资源,也难以整合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影响了救援的效率。

(三)应急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应急救援功能单一。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这些队伍局限于各自专业领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二是缺乏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应急救援队伍如何联动,联动后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应急救援队伍彼此在人事管理上互不隶属,联动响应乏力,不能有效实现联动应急,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三是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的针对性不够,道路危险品运输车型包括栏板车、箱式货车、罐车、挂车等多种类型,目前采用的教材缺乏专门关于罐车使用操作、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罐车的构造决定了其区别于他种类危险品车辆,事故救援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将其他车辆的事故救援方法套用在罐车上,就会影响救援的效果。四是应急演练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目前道路运输行业开展的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一般以开放式的场所为模拟环境,缺乏全面环境的演练,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发生安全事故时,经常不知所措。

三、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保障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客观上要求权力的相对集中,适宜采取“中央集权制”,即在政府设立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具有最高权威的指挥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道路运输应急管理系统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当服从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其他相关运输企业提供辅助,各自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系统运行要做到“四统一”: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配、统一协调。在发挥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平时要加强对行业和社会群众的应急宣传教育,营造“人人懂应急、人人愿意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应急法规体制

法律是人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根本性指导意见,具有强制性、确定性和普遍性。国家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框架下,出台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建议交通运输部在修订《道路运输条例》时,增加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内容,通过立法手段赋予运输管理部门充分的应急反应、应急征用、应急调度权力,为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等方面在应急状态下提供权变性选择空间,规定豁免决策者法律责任的条件和方式,减轻应急保障组织者的决策指挥、物资征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压力。

(三)建立资源共享、紧密衔接、沟通协作的应急指挥机制

建议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打破目前各自信息平台互不连通的局面,在不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专门设立数据交换渠道,实现重点数据的资源共享。要强化日常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综合运输应急协调机制,交通、交警、消防、城管、宣传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紧急情况下特事特办,为救援争取时间。

(四)建立科学合理、方式多样、全面高效的应急教育机制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员、押运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和录用、淘汰机制,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安全培训不合格和安全记录不良的人员驾驶危险货物机动车辆。深化典型案例教育,把事故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应急意识、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要发动媒体开展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公益宣传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厅运征[2009]1号)[Z].2009.

运输安全应急预案范文6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区内和单位内部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中心应对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社会安全事件服从政府统一指挥):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渔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渔业船舶安全、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动物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动物疫情。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具体标准根据各类事件详细划分。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l.5、专项应急预案

在本预案下,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包括:

(1)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是应对雷雨大风、冰雪等强对流天气,预防和减轻其对畜牧水产业造成危害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2)突发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应对单位内部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如车辆行驶安全、火灾、盗窃等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3)*区渔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4)*区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应急预案。

(5)*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区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的指挥机构由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武警部门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负责具体应对工作。突发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渔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和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应急预案的应急指挥部设在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由主任段有德任总指挥,成员由中心办公室、综合科、水产科、渔政站及有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组成。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区政府、各部门、中心及所属各单位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要按规定立即逐级向上报告,同时还要注意信息工作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区政府、区畜牧水产中心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发生区2级及其以上重大突发事件时或市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涉及本区时,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区级应急预案;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地的街乡或有关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和中心各单位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3.2.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上级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或指导本区、各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4、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要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3.3.3、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

4、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人力资源

畜牧水产(渔政)、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防洪抢险、环境监控,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4.2、财力保障

区政府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4.3、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4.4、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6、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7、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4.8、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9、科技支撑

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区政府、各部门及本单位内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培训和宣传

区畜牧水产中心及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宣传、教育、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配合区政府及业务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