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语文阅读;合作探究;具体策略
一、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首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发表自身的感受。记得有一个案例,文本内容说的是一位猎人打猎,老师上完课以后,让学生归纳中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猎人的机智勇敢。可是一位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质疑,说这位猎人残忍,对动物一点也不爱护。老师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鼓励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位同学的说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解开了学生的疑惑,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方向、主要内容,既要有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要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慢慢地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可以让学生明理,甚至可以让学生明白今后要如何做人,
三、合作探究的具体策略
1.培养爱心和友情。爱心和友情是合作的基石,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要让他们能够关心他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有独生子女的心理,不要自私、任性,要学会与人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2.培养理念和意识。小组是合作的实体,它是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可以根据教室座位的安排,组成四人一小组或六人一小组,让他们小组竞赛,然后老师对小组进行奖励和评价,激发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和集体意识,形成较强的小集体观念,让他们有这样一个理念:“小组因我而骄傲,我为小组而自豪”。
3.培养方式和方法。在小组的交流和讨论中教师要教育他们既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又要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和主张。在争论过程中不要个个面红耳赤,嗓门一个比一个大,而要能够心平气和,并做到取长补短,修正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后小组达到相对一致的观点。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安全隐患;对策分析
随着大学生就业能力日益受到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观念不断加强以及企业渴望借助高校扩大影响力等因素的驱动,校企合作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协调、互动关系的举措备受关注。而现在的校企合作仍然难于避免“单相思”的困境。这一问题除了与思想认识不到位、校企双方目标难于统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校企合作的安全隐患较多,双方责任较重大。如果能有效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将会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教学合作:毕业设计或毕业课题研究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协商指定毕业设计或研究生产技术的实习计划,内容应与企业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现主要以“双导师制”“校企合作办学”“六年制本硕连读”等形式落实。
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通过教师和学生在企业进行设计或研究实现成果共享,教师在学校的科研成果、专利在企业进行转化以实施科研合作。
社会实践合作:实践内容较广泛,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学生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为主,激发学生适应就业而自主创新学习的自觉性;三年级学生以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实践为主,加强就业实训,提高生产或研发能力。
校企合作办班:结合专业与企业的特点,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办专业培训班共同培养大学生。由高校推动就业工作转变为企业拉动就业工作,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校企文化融合[1]:大学生从高校到企业是一个跳跃式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对企业的不适应有多种因素,但文化因素是潜在的、主要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环境、融入企业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人身安全:人身安全狭义上是指作为自然人的身体本身的安全[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有路途上的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身体安全、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和运动安全、交流中的身心安全等。
财产安全:财产权分解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等[3]。在校企合作中,财产安全隐患主要有财物丢失、个人财产被诈骗、知识产权被侵占等。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的概念范围很广泛,从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浏览及个人信息泄露等[4]。在校企合作中,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有企业的人事和商业机密泄露、企业技术数据外泄、学生个人信息被利用等。
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区域内,自身发展及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特征[5]。企业和高校均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两种文化差异会导致一些矛盾的产生,影响各自文化的安全和稳定,例如企业严格的工作规范与高校学生的活动自由、企业的利润首位与高校学生的以人为本。
三、校企合作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1.提高思想意识,丰富安全知识,营造重视校企合作安全氛围
第一,学校和企业结合自身建设和发展使人人确立和强化安全理念,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第二,通过宣传标语、警示标志、安全展示等众多形式达到广泛宣传和警示的目的,引导教师、学生、企业领导和员工重视安全,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第三,将安全工作深入渗透到高校的课堂、实验、公寓、课余活动等校园学习生活中及企业的生产、研发、运输、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以丰富的安全知识内容,提高参与者的安全防范意识;第四,全面启动安全培训工作,在学校开设有针对性的企业安全、专业安全的课程,在企业要实行“经常的、不断的、反复的”安全教育;第五,依据心理学,用案例分析和心理指导等方式,激发大家担心安全隐患的心理状态,努力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6]。
2.规范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安全运转
高校和企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一是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安全负责人分工明确,沟通渠道畅通,通力合作。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条例》《实习学生安全事件处理预案》《校企合作安全责任分工》等,完善高校和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三是层层落实岗位责任。管理人员需以身作则,加大监督力度,形成校、企共管局面。四是注重“以人为本”,做到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手段并举,尽量避免学生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3.强化安全网络,明确责任分工,奠定校企合作安全基础
建立思想统一、行为规范、信息畅通、成效显著的全方位、立体化安全工作网络,实行全员参与、全岗建网,不留安全工作盲点。一是建立一套“个人工作组项目组安全责任人安全工作组”模式的信息流通网络,层层建立信息服务员,保证安全信息时时、处处畅通;二是建立校企共管、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网络,从项目组开始设立校、企双层管理,将管理、责任与权利统筹安排,避免空管无效、乱管无章的现象;三是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监管部门为主体、安全责任人为基础、信息服务员为补充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四是建立以服务为宗旨、预防为目的、人力物力投入齐全的安全保障系统,尤其是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两方面更需要较好的软、硬件建设作为可靠运行的保障。
4.依托社会力量,争取政府支持,提升校企合作安全服务水平
高校和企业仅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安全问题,不仅会因力不从心而影响安全工作效果,也会因压力过大而影响校企合作的发展。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可提高校企合作安全服务水平,实现“自力保护与他力保护”的有机结合。一是利用保险资源。在校企合作中,选择短期、费用低的保险项目,可以缓解突发事件处理压力,并帮助提高安全关注度;二是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在政府支持社会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大好环境下,学校和企业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利用适合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中安全管理工作,争得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谭?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7):160.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3
1、跨境电子商务人材的能力素质请求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国界或者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以及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投递商品$完成交易的1种国际商业流动,其/:请记住我站域名/被社会普遍认为是1种以电子数据交流以及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模式。当前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二B(Business to Business)、B二C(Business to Customer)、C二C(Customer to Customer)。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于的交易对于象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糊口风俗等等,加之电子商务自身触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因而,要成为1名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即要掌握外贸知识技巧,也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技巧。外贸技巧主要是外语口语以及函电能力、报关能力、报检能力、国际商务单证技巧、国际结算技巧、国际运输与货代技巧等,同时要了解销售区域习气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并随时关注国外政策的变化。在电商技巧方面,需要知道各大平台的不同运营规则。
2、跨境电子商务人材的几种培育模式
鉴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材请求知识技巧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特色,和目前需求缺口大的现实状态,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培训机构培训以及学校培育的培育模式。
(1)培训机构培育
目前1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树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人材,如阿里团体旗下淘宝大学,淘宝大学聚拢了一五00名讲师、八0家机构以及三00所院校的社会资源以及气力,为近五00万学员提供了电子商务相干的专业知识培训。 淘宝大学的培训对于象涵盖了电商企业的高层、中层及1些员工。1些地区为了解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材缺少的问题,都踊跃引入淘宝大学落户本地区,如二0一四年一一月二九日,陕西省引入淘宝大学,淘宝大学陕西分校沣西培训中心在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西部云谷成立。对于于解决短时间内跨境电子商务人材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运用像淘宝大学这样的培训机构培训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材是各地各企业较为有效的1种法子。从长远来看,培训机构主要应当承当跨境电商企业的中高档人材的培训以及培育。此外现有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数量仍是偏少,培训教师也不足,因而建议现有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应当与有前提的培训机构以及高校展开合作,扩展培训机构的数量。
(2)学校培育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4
当家庭和学校的携手合作成为时势之所趋,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这一教育新潮流。然而大多数人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解趋于表面化和狭隘化,甚至不少人将家校合作仅仅理解为家长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学习,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随着家校合作理论建设的日益完善,家长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权利,但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国的家校合作实践仍旧只是停留在家长配合教师、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这一层面。
事实上,家校合作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其合作方式丰富多样,很多理论研究者以不同的归类形式来概括家校合作,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Epstein的五种方式说:①家长的基本义务包括保证子女的健康和安全,为学生入学做好准备;②学校的基本义务包括在学生学习和学校教育计划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③家长参与学校教学,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志愿者,参与课堂教学、学校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④家长在家中参与子女的学习,家长通过与子女共同参加活动,或通过与子女共同解决学习问题来参与子女的教育;⑤家长作为政策制定者参与教育管理和支持。
一、学生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传统的家校合作研究中,学生在这一合作过程中的地位却鲜少有人提及,似乎合作当中并不需要学生的参与。从本质上来讲,学校和家庭都未将学生视为合作中的平等主体纳入其考虑范畴内。
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论不论建设得有多么完善,如果排除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过程中必将意味着做白用功。考虑将学生的主体性纳入家校合作的架构体系中,我认为是家校合作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有资料提及,对于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这一态度,学生通常反应冷漠。有学生说:“这段时间网上开始谈论‘家校合作’,近来爸爸也总说这件事,还说要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好好沟通沟通,研究一个使我‘浪子回头’的方案。我觉得好笑,我本人既然提不起兴趣,你们还合作什么啊?也不问问我究竟是怎么想的,似乎完全与我无关。你们这样不把我们的感受当一回事,就不怕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吗?”。由于家校合作只局限于成人之间的互动,被搁置在一旁的学生对于这种跟自己相关却又无从了解的合作行为会惴惴不安,猜测对自己是否有利。久而久之似乎便形成了某种错误的理解模式:家校合作就是家长和教师在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对于这样的合作学生自然不会认可,甚至充满敌意。这显然违背了家校合作的真正目的所在。
究其根本,在于家长和学校人员缺乏对学生主体资格的认同。家长和教师在角色认定中,总是将自我放在中心位置,一厢情愿地施以教育影响,从未考虑其教育对象的意愿和倾向。在他们的意识深处,总是坚信自己有足够的权力支配子女(学生)。而另一方面,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个体,其主体意识逐渐形成,使得学生有多方面的情感需要如成人感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强的需要、独立地位的需要等。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需要外界的关注,希望获得外界的肯定和尊重。然而,学生对于主体地位的强烈追求在现实中却经常得不到成人的回应;而成人单方面加诸于学生身上的所谓有利的影响,也并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赞同。学生和成人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便如同两条平行线,按照各自设想的轨迹运行,难以交融,这才是教育过程中的真正症结所在。
实际上,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育是需要内化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层面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离开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都将是不成功的。教育绝不只是一方施加给另一方的单向作用,学生也并非教育者手中的橡皮泥,不能说想怎么捏、捏成什么样子都由成人来决定。教育应当重视外界刺激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应当建立在形成人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能力的水平上。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自我选择能力的人。家校合作研究应该跳出研究家长和教师的传统领域,而将学生积极主动的选择利用放进自己的视野,能看到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的方式,能将正面的教育内容切实转化为学生自我形成的需要,让学生将外界的影响真正内化,进行自身建构和塑造,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二、审视家校合作误区,改善学生在合作中的地位
家校合作模型中的主要参与者(家长和教师)首先在心理上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我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通常“好”涉及到较为广泛的含义,可以将之理解为“完善”,它不光指习得较多的文化知识,还应当包括身体的健康、心情的愉快、心灵的自由、心智的成熟等等。而这里的“好”仅仅是由家长和教师单方面下的定义,被唯一地理解为学习成绩的良好,似乎学业上的成功便囊括了“好”的所有范围。因此他们认定的教育目标即是达到关于学习成绩的某项量化的标准,在行动上体现为要求学生将重心全部放在对于学业的追求上而忽略了对于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样的认知决定了家庭与学校方面在合作中通常以督导学生学习为主要内容。
对于家长与教师这样的“合作”,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爸爸妈妈和老师,我知道你们的所谓合作是什么。这种合作几乎从我上小学就开始了。就是你们的合作,使我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周末和闲暇时间。你们一直就合作得很紧密,特别是爸爸,不但天天守着我学习,还没事就往老师那里跑,数落我的种种不是,你们还要怎样更紧密地合作呢?如果家校合作仅仅是学校在家里的无限延长的话,我现在就声明‘我反对这样的合作’。”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5
1.构建班主任研修的多元绿色平台
发挥辐射作用,引领个性发展。在班主任中充分挖掘典型资源,形成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如以“建设班级文化,架起家校桥梁,成就孩子梦想”为主要内容的王瑜老师优秀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发挥班主任骨干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学习优秀班主任管理模式,树立了班主任身边的榜样。
注重研究室与学段沙龙的互补建设。学校在已有的班主任研修室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更接地气的班主任学段沙龙。班主任研修室注重专家引领的作用,及时发现班主任中的典型案例与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所有班主任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而班主任学段沙龙更注重班主任间的研究和交流,由班主任骨干作为沙龙负责人,分别组织低、中、高三个年段的班主任展开交流。
2.构建班主任工作的多元绿色课程
学校带领全体班主任一起进行课程研究,以课程研究促进班级管理。
以班主任为核心组织所有学科教师进行课程的研发工作,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多元课程研究。其中,PT课程――项目式学习很受学生喜爱。班主任们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微课程、学习屋、自由观察、长短课、连排课以及戏剧课程、主题课程应运而生,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班主任在课程研发和实践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提升。
3.构建家校工作的多元绿色通道
学校构建家校合作的“绿色通道”,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双赢,方法,途径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与困境,尤其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已成为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瓶颈。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必须是建立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需求的双赢基础上。高职院校不能坐等政府政策支持,不能只是呼吁或期望企业为社会履行培养人才的义务,而是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从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出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义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注重能力的培养是相符相承的。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岗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不但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缺乏应有的高度
校企双方对合作中各自的利益,着眼点更多集中在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多数学校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扩招后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渠道不畅的手段,而没有作为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不少企业也存在短期行为,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困难的手段,缺乏长期参与的动力。
2.职业院校对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学习宣传不够
一些职业院校对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不了解,学习、宣传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应当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只有职业院校先动起来,校企合作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3.职业院校存在自身的瓶颈,服务企业的能力亟待提高
一些职业院校存在管理水平落后、办学模式普教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学校也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失去了吸引企业的魅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上的变革。没有学校的变革,为校企合作做好准备,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不可能形成的。调查表明,好的学校合作企业门庭若市,好的企业合作学校也是趋之若鹜,反之就会门可罗雀。仅靠关系,没有办学实力,再好的政策也引不来合作伙伴。大量实力弱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合作企业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企业由于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顾虑较多
目前,我市企业对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性不高,认为劳动力现状是供大于求,不愿意承担义务,没有看到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重要的和长期的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一些企业对合作不热心,有的对优惠政策不了解,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合作培养的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等。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校企合作,特别是支持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具体政策,但企业方的反馈仍然是政策没有得到兑现。参与企业没有得到必要的成本补偿,也没有提高社会声誉的表彰。同时,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也有较高的期望,而现实情况存在明显差距。以上问题毕竟是参与合作的大中型企业的困难,而小微企业人才需求批量小、实习岗少,校企合作无疑有更大的困难。
5.落实校企合作缺乏有力措施,形不成有效机制
落实国务院校企合作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形成促进发展、保障发展并逐步制度化的机制。根据现有调查结果看,离此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两个方面。在学校与企业操作层面,存在签订合作协议缺乏规范文件,履行协议缺乏监督协调,合作成效缺乏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也缺乏对校企双方相应的奖罚措施。在管理层面,一些地方有重复国务院精神的原则要求,却没有衔接操作层的具体措施制度,如对校企合作协议文件的规范、对运行程序的规范、对校企合作的备案、认可、监督与协调服务。政策反馈是,缺乏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学校的支持政策,政策效果不明显。
三、深化改革实现校企双赢的方法和途径
1.校企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校企合作主要目的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这是一种教育行为,同时,其主要内容是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训练,也是一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行为,因此,要遵循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
(2)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商业活动,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因此,必须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3)校企合作是一种涉及不同社会主体的现代化、大规模、高成本的社会活动,要提高质量效益,不依靠社会化服务,仅仅靠自我服务,搞小而全、大而全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遵循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
(4)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一种涉及不同社会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合作,需要宏观调控,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因此,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
2.处理好合作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1)校企合作中的主体观念与利益关系。校企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式上基于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行为倾向。要区别对待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资差别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业界差别,前者只能协调,后者可以尽量缩小。职业教育是从学校学习向企业工作的过渡准备,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能力;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用前者替代后者,就丧失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用后者代替前者就降低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同样不可取。两者的目标和学习方式偏好需要兼顾与协调。
(2)学校要协调好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在教育观念的价值判断上,应形成建立在劳资平等、社会和谐基础上的共同认识。在教育规律认识上,在教学内容上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真知,在课程教学上要尊重学校的理性把握;在实习环节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在实训环节上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既要加强教育管理,使实习学生重视实践、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又要督促企业合理安排实习工作岗位,保证专业相关、技术含量等实习要素的落实,及必要的岗位轮换,避免让学生沦为旁观者和廉价劳动力。
3.注重政府的引导与激励
政府教育部门在对待上述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时,要注意采取怎样的立场和方式,避免成为“企业的传声筒”或“学生及家长的代言人”,关键在于坚持一种什么样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鉴于就业形势供过于求的现状,企业均会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要平衡校企合作中学生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学校调控“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必须伸出援手,使政策引导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适应合作的灵活调节机制
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中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和教育过程的特点上,包括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模式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多样化和适应性。职业教育不能一刀切,只能因地制宜。如建筑企业冬天不能施工,实习应安排在暑假前后等。尊重、鼓励灵活适应的调节机制,一定要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运行机制之一。
5.合作中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校企合作中一个学校至少要与几十个企业合作,一个企业也不止仅仅和几所学校合作,点对点的校企合作成本高、效益低,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契约合作,应有第三方进行监督、协调与服务,才能保障合作顺利进行。天津市几十所职业院校与上千家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会涉及每年几万名的学生在企业实习,规模如此宏大的社会实践需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唯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与服务体系才能实现优质服务。因此要鼓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合法介入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推动校企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产学研科技资源信息网和科技、就业服务大厅等打造专业化的产学研中介合作平台。
6.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1)从校企合作的体制角度切入,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2)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角度切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以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尽快出台《天津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4)以校企合作宣传为依托,让社会各界更加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四、校企合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适应校企合作要求的信息反馈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将就业率、企业满意度、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等社会化标准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做好毕业生监控工作,完善以“就业质量”为核心的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调查工作,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评价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导向,使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校企共同开展员工培训,共同开发“职业培训包”。学校利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备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为企业员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活动,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还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开发“职业培训包”项目,在内容设计上突出七个方面的标准:包括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方式、考核标准、师资标准、实训条件等。确保培训质量和培养效果,造就更多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天津各高职院校已承担57个职业247个“职业培训包”开发任务。其中我院正承担《砌筑工》、《燃气具安装维修工》和《汽车加气站操作工》等3个“职业培训包”开发任务。
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工学结合机制运行必须由文化来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的规范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工学结合“做人”与“做事”的全过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可以使二者相互交融,提升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品味和知名度,展示学校与企业的形象,为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沟通和融合架起一座桥梁。
结束语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的共同需要,这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校企合作双赢的创新机制依然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校企合作模式涉及实训基地、招生、教学、就业等多个环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当然,在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新模式的同时,还有很多课题值得研究,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推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加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新时期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田申.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思考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