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1
一、内部控制对于财政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是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是财政部门自我管理的基础,对财政部门的财政会计监督以及财务管理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行为也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对于财政会计监督来说,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政会计资料、规范的内部监督流程以及良好的内部监督环境,对于提高财政会计监督效率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是防范财政部门内部风险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风险防控、廉政建设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特别是在中央铁腕治腐高态势下,许多财政部门依然存在超标接待、随意挥霍、公款吃喝等现象,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政部门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权力失去监督。通过创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健全廉政风险防范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以及消除财政部门存在的各种内部风险,避免上述顶风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财政会计监督内部环境
为了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就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财政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特别是财政会计监督在财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财政会计监督的新任务、新特点以及新形势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反腐斗争、党风廉政建设的背景下,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财政会计监督意识,依托财政会计监督机构,对财政执行状况、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的监督,创建财政会计监督文化。同时,应该创建完善的财政会计监督机构,这对于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会计监督结构在选聘人员时,应该选聘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创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财政会计监督人才队伍,并实行盯人定岗定责,从重大项目、治理小金库、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规范财政会计监督机构的责任与智能,尽可能的做到分工明确和责任到岗、到人。
(二)创建完善的财政会计监督惩防体系
财政会计监督惩防体系的创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创建全过程财政会计监督机制,通过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能够全面的监督财政会计风险,并将各种财政会计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财政会计监督机构应该主动的参与到项目立项、预算编审等工作中,并由专业的监督联络员对业务活动的执行状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这样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风纠偏,同时采用绩效评价工具对财政业务活动进行绩效评估,充分的发挥绩效评价的监督职能,严格按照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惩;其二,创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财政会计监督队伍,通过乡镇借调、遴选以及公务员招考等多种方式,选拔政治作风过硬、业务能力提出、作风优良以及具有奉献精神与开拓精神的干部,不断的充实财政会计监督队伍,同时,还应该制定科学的干部培训计划,加强与专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联系,采用科学、创新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载体以及拓宽培训内容,不断的提高培训效果,进而创建一直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财政会计监督队伍,为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方向以及重点,创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对重大项目、业务台账、内控执行状况以及财政收支等进行全面的审计检查,细化审计意见、丰富审计内容,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断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体制建设,规范财政会计监督流程
首先,基于现有的财政会计政策与规范,并根据财政会计监督的实际需求,创建完善的财政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实施法制财政,不断的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在进行财政会计监督过程中应该创建监督人员回避机制,避免出现“关系案”、“人情案”;创建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如实、全面的向上级汇报;创建权力使用制衡机制,避免滥用监督职权出现的权力寻租与二次腐败事件,逐渐的推动财政会计监督向专职化、专业化以及专门化方向发展。其次,应该引入风险防控机制,实时的预测财政会计存在的风险,这就要求财政会计监督机构对会计活动中的关键风险点进行预警和应对,不断的提高财政会计监督质量。
(四)引入风险防控机制
通过创建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布设财政部门风险地点图,能够有效的提高财政会计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对于提高财政会计风险防控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风险防控机制,由财政监督机构对会计监督检查自身的风险点、财政部门的重大领域、流程以及岗位等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分级,如一般风险、重大风险以及特大风险,加强对各种财政会计风险的预测、识别和控制,显著的提高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
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2
关键词: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现状思考
一、我国企业财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现状
近些年来,在内控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方面,我国企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许多企业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些问题。
(一)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
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监督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在一些企业中,经营管理者还不了解财会内部控制机制,可想而知,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就更少了。在部分企业中,管理者甚至认为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一方面,在我国,即使一些企业建立了财会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但却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这些企业中,财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缺乏科学系统性,而且也十分不全面。不少企业的财会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也不到位,许多措施也尚未落实。而且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习惯于事后控制,而不是进行事前或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监督工作主要依靠内部的审计部门,但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受财务部门的管理,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使企业的内部的审计部门丧失了独立性。此外,在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很多企业仅仅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核,却不重视企业的内部稽查以及对企业内部各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评估和监督,没有发挥财会内部控制监督体制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目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中,缺乏内部约束激励机制,许多经营管理者享有很多的权利,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对经营管理者的个人利益没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少国有企业中,经营管理者并没有坚持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的原则,企业的亏损仍靠国家救助。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管理者不会重视企业内部财会控制的管理和完善。
二、完善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
大部分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发展制度的限制,企业内部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较慢,甚至不同的会计工作部门在内部还会出现了的现象。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审计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在内部建立审计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不受其他财务会计部门的干预,保证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只有审计部门独立于各个财务会计部门建立,才能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对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资金的安全性;2、企业要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审计部门要在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之前对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并在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严格监控,经济活动结束之后审计部门要对整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其工作职责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要不断完善审计部门工作系统的结构,从内部监管机制上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
多元化企业要在综合企业战略目标和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执行力度较高的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使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能落到实处。企业要将内部关于财务会计工作部门的工作进行系统合理地划分,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既具有独立性又能有效配合整体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在各部门正常运作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的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例如,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行为不符合制度规范的,企业要明确做出惩罚措施,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制约,实现对财会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并且企业要积极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通过给予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监督的权利,让工作人员规范本身的工作行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如果缺乏实效性,会使企业对整体工作的监管工作受到影响,并且会使相关制度的建立失去原本的意义。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重视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系统上保证监管机制实质作用的发挥,让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实现有效监管。例如,企业的经营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外贸,企业就必须针对这三者在实际发展中的运营状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使不同领域的财务活动受到专属监督机制的管控,通过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实施这些监督机制,提高个性化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3
据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每日吃80克豆瓣可增加血液中的抗癌分子。研究表明,从碾碎的豆瓣菜中摄取的物质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从这项研究来看,吃豆瓣菜可有效预防乳腺癌的生长,也能帮助乳腺癌患者恢复身体,防止乳腺癌卷土重来。
豆瓣菜最近被科学家们称为“超级食品”,对健康有诸多益处。南安普顿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格雷厄姆・派克汉教授表示,豆瓣菜中含有一种异硫氰酸盐,能够干扰癌细胞的增殖,而且这种干扰作用十分明显。
该研究以4名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志愿者首先要禁食,然后吃一份豆瓣菜。研究人员发现,她们摄入豆瓣菜6小时后,血液中的4E结合蛋白水平下降,这种蛋白参与到癌细胞的生长过程中。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食用豆瓣菜及含有异硫氰酸盐的蔬果,如卷心菜,也会降低患癌的几率。
(凌峰)
最新研究:婴儿也有明显的嫉妒心理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现有理论认为的两岁后才会有所显露。
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研究的玛丽亚・莱赫斯特率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显示,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时,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叫声。
莱赫斯特说,这项研究表明,3个月大的婴儿已对周围的人产生意识。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别于现有的一些理论。现有理论认为,年满两岁的孩子才会开始显露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
(凌峰)
研究人员发明新型 孤独症快速检测仪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医学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高度准确的脑部扫描仪,可在短时间(15分钟内)就能检测出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
来自伦敦国王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新的扫描设备测试了40名成年男子,他们20人为一组。一组为身体健康的人,而另一组则是已确诊的20名自闭症患者。新型扫描仪在其中找出自闭症患者的准确率高达90%。
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的疾病,它限制儿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能力。目前对儿童自闭症的检测手续费非常昂贵,给患者父母和他们的医生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压力。这种新型诊断方法将可以大量减少目前诊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4
一、管理、服务、监督职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建立了四项制度,强化了四项管理
⒈经费管理实行报审职能,进一步完善归口。
⒉大宗物品管理采取阳光采购、招标投标公示制。
⒊内部资产管理实行建帐建卡登记制。
⒋财务管理建立了公示制度。
(二)实现四个统一,初步规范管理行为
⒈统一了经费开支分类审批权限。
⒉统一了开支范围标准。
⒊统一了预算编制口径。
⒋统一了采购程序、方式。
(三)开展了四项监督活动,初步建立了内部初审
⒈事前监督(初审)。
⒉强化日常会计监督。
⒊专项监督检查活动。
⒋清理理顺往来业务。
二、今后时期财务工作的意见
⒈提高认识,不断增加使命感,开源与截流并用,过紧日子。
⒉财务工作是地税物质基础和保障。
⒊财会工作是整个税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⒋财会工作是处理各个方面的纽带。
⒌财会工作是廉政建设的“前哨”,要做到:
()坚持四个原则。即按章办事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正透明原则。
()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财务工作。转变观念,增强节俭意识,从三个侧面,即领导侧面;前勤人员过紧日子;相关部门层层理解、支持。
()目的要找准工作突破口,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水准上,固步自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财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要做到三坚持、三不
⒈坚持持之以恒,不做昙花一现。
⒉坚持公正、公平,不搞违规操作。
⒊坚持考核兑现,不搞平均主义。
四、加强学习,努力加强自身素质
××年是学习年,主要从三个方面:
⒈不断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增强个人文化底蕴。
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5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业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业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业、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业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这种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经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业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业,令其专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使企业内部各项专业管理形成闭环,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业,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经政策的制订,资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业培训和考核等;
2、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业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资金结算业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业务类型、地域和业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业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经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应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业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应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业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应敦促、指导有关业务部门开展业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业知识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应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资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资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资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业务问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经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资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业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经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业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业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
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6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业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业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业、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业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这种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经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业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业,令其专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使企业内部各项专业管理形成闭环,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业,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经政策的制订,资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业培训和考核等;
2、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业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资金结算业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业务类型、地域和业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业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经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应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业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应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业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应敦促、指导有关业务部门开展业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业知识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应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资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资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资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业务问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经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资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业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经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业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业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