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 欧盟;eCall;道路安全;交通突发事故;车联网
[中图分类号] tp391.4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道路安全的需求,全球各国政府纷纷着手于利用新型智能通信技术,建立快速应对全局道路突发事故的安全系统。
2013年7月,欧盟委员会已经通过提案,以确保在2015年10月前,欧盟地区的汽车在严重车祸的情况下会自动呼叫紧急服务号码。“紧急呼叫”系统会自动拨打112(欧洲的紧急电话号码)处理严重的事故。此系统配备的装置甚至可以在司机无意识或无法拨打电话的状况下,仍能向应急中心传达需要救护的车辆位置。预计它可以挽救每年高达2 500条生命。
在中国,类似的车辆嵌入式通信传感技术——车联网正蓬勃发展。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终端通过无线识别等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车辆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在道路安全方面,车联网侧重于利用技术实现车辆间的信息共享,让汽车拥有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在遇到障碍物或者行驶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迅速的调整,这种和其他车辆及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交换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车辆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主动安全性能。
2 中欧道路安全及应急系统开发的背景
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8万公里,车辆总数达到了2.17亿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21万起,共造成62 387人死亡,237 42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2012年在欧盟的道路上约有28 000人死亡,超过1.5万人受伤,交通事故发生110万起。除了人员伤亡损失的悲剧,道路交通事故也每年带来130亿欧元左右的社会成本,成为较大的经济负担。而目前在欧盟有2.24亿辆车,却只有约0.7%的车辆配备私人的eCall系统,这个数字只在缓慢上升,并且这种专业的系统却不能在欧盟范围内有良好的互通性。112eCall紧急呼叫系统可以加快应急响应,覆盖楼宇密集区40%区域和乡村的50%区域。一旦全面部署,这将挽回每年高达2 500人的生命,减轻道路交通伤害的严重程度。
3 欧盟的112eCall道路车辆应急系统
3.1 112eCall的作用与发展历程
在安置eCall系统的车辆发生严重事故时,车载装置自动拨打112紧急电话,呼叫欧洲事件紧急号码“112”,并传达车辆的位置给应急服务机构。对于拨打112,既可以自动通过车辆传感器,也可以手动激活,而这需要建立一组标准化的数据(特别是包含的类型和车辆的位置),并建立了一个音频通道之间,使得事故车辆和最近的紧急呼叫中心(又名公共安全应答点-PSAPs)通过公共移动网络进行通讯。如图1所示。
欧盟范围内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由委员会提到议程上,希望统一实施可互操作的紧急呼叫服务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道路安全措施,委员会在2012年11月提出推广eCall系统也是欧盟汽车业一个重点。
而委员会在2009年引入eCall系统的4年进展报告,并得出结论——项目推广初始,以企业和个人自愿的方式加入十分无效,因而必须考虑强制措施。2012年7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委员会提交一份提案——要求所有成员国新批准的汽车搭载112-eCall系统,在2015年之前确保强制部署于公众。同时eCall系统的立法决议要求欧盟成员国在2015年10月1日前在其领土上,部署必要的紧急呼叫“PSAP”(公共安全应答点)基础设施,保证正确接收和处理所有eCalls。
3.2 强制推广eCall与成本预计
关于在车载系统该规例生效后,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乘用车和轻型车辆新车型,将要配备嵌入式设备,兼容112eCall最小技术标准。当然,司机可以继续使用任何其他自己国家的车辆紧急服务,而112紧急呼叫提供有一个自动开关装置,以防其他系统无法运行。
这个泛欧汽车的紧急呼叫服务,基于112应急电话系统,是一个免费强制提供的公共服务。考虑一旦大量投入规模生产,预计每一辆新车安装eCall系统耗资远远低于100欧元。而且基于eCall系统技术平台的能力,如定位、处理和通信模块,可以利用在其他服务上,例如先进的保险计划,被盗车辆追踪等,提供新的效益回报。
3.3 车辆数据的隐私保护
有人会担忧参加这项计划,自己的车辆万一会被黑客入侵,就会被定为跟踪。不过,112eCall紧急呼叫是一种“冬眠”系统,即紧急呼叫车载系统仅在发生意外时活跃,或者它被手动触发。它无法溯源,当没有紧急情况(正常运行状态),它不受任何数据跟踪。因为它不会永久连接到移动网络中,所以黑客无法控制它。
基于负责的原因,车辆定位数据将存储在紧急呼叫中心(PSAPs)并保留一定的时间,然后按照欧盟法规和指令95/46/EC方面处理,保护个人数据和这些数据的安全传输。
4 我国利用车联网应对道路突发事故的现状
我国车联网针对道路安全方面上,侧重于车辆自身设备对周遭进行感知,以及侧重于指挥中心接受城市道路上的车辆浮动数据,从而进行调度来提前减少事故发生概率。而对于已经产生的突发事故,可以在车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的预案开发。
以出租车行业为例,出租车辆应用车联网技术,可保证司机的行车安全。当司机遇到车辆故障、车辆事故或特殊情况,需要救援中心救援时,可按住SOS按钮,此时车载终端立即向救援中心发起求救请求。救援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对车辆下发跟踪指令,对求救车辆进行定位,并监测其行踪,同时采用监听功能,实时监听车厢情况。救援指挥中心直接与110报警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道路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联动,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到达事故车辆现场的目的。
若想针对全路网全车辆进行突发应急研究,还需开发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决策指挥系统,构建统一的应急系统平台,制定一套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将相关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不同部门及联动单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并将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火、防震、救助等公共服务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联动指挥体系,从而达到对交通突发事件做出有序、快速、高效反应的目的。集成GPS车辆定位、定位桩定位、GIS电子地图、GSM数字通信、呼叫中心等技术进行建设,通过呼叫中心和GIS电子地图与车载GPS相结合,组成一个直观、灵活、高效、无缝融合的紧急救援系统,实现自动准确的车辆定位,快速、及时的救援事件处理,从而使救援过程传统的人工调度走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智能调度管理阶段。
5 对比与总结
根据上述的信息做对比,可知中国车联网的特点是:功能定位广而全,可以城市内的实时监控,利用调度来提前减少事故概率等。缺点是1)车联网技术开发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晚,2)各种技术标准及管理政策仍在摸索中,3)应用的对象与行业非常分散不统一,4)数据隐私安全问题没得到重视,5)关于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也没有充分研究。欧盟eCall的特点是:早期就已经开始摸索研究,对人性化方面较为注重,保护数据信息安全与隐私,研制的系统可以自动激发和手动联系,并经过欧盟委员会的统一规划及强制推广。缺点是欧盟成员国发展不平衡,对此类政策执行效率低,eCall功能相对单一。
中国与欧盟都是面积辽阔的地区,道路总长、车辆保有数、客货运输量非常庞大,所以建立统一的道路应急制度和车辆嵌入设备有助于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减少道路拥堵带来的经济成本。中国政府在发展车联网的过程中,要多参考西方先进地区的技术成果,并根据国情来形成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古丽萍.对我国车联网发展的思考[J].中国无线电,2011,6.
[2]陈凌霄,梁军,肖中文.基于GIS/GPS/GSM技术的交通应急联动指挥系统[Z].国家科技成果.
[3]http:// / topics / transport/e-call/.
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23-02
一、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随机性
影响道路运输事故的因素错综复杂,驾驶员违规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路况条件、天气状况、驾驶员心理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道路运输突发事件之所以难以事先预防,是因为事件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很多是瞬间发生,可供驾驶员防范的时间非常短,具有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征。据统计,2010―2014年五年间,扬州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由于车辆技术状况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到一成,由于路况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五成,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从事故调查结果来看,未发生因当事人主观愿意发生的交通事故,充分表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难以主观判断和预测。2014年扬州市7家专业客运企业和50家危险品运输企业的事故发生率不足0.01%,像2008年初因大雪引发的道路运输突发事件更是五十年不遇,说明道路运输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
(二)灾害影响的扩散性
随着我国道路网络体系的建立,任何小的路段都成为道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旦节点出现堵塞,将影响到大系统的运行。道路运输突发事故的发生,其危害后果具有传导性和扩散性,引发交通拥挤和次生事故,最终可能导致公路运输系统的局部甚至整体瘫痪。例如,2009年6月,宁通公路江都路段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上万辆车堵塞,堵塞时间长达5小时。堵塞时间较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危险品泄漏的救援比较复杂,需要参与的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比普通交通事故多得多,救援的步奏更加繁琐,二是驾驶员对长时间的等待容易失去耐心,一些驾驶员不听从交通指挥,将车辆开入应急车道,引发跟随效应,致使应急车道发生堵塞,影响救援的效率。城市内靠近汽车客运站的道路如果发生堵塞,将使得站内的班车延误或者停班,容易发生大量旅客滞留,直接影响到客运站的正常运转。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如果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可能会使事故的影响急剧扩散,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例如,“3・1”山西特大事故,由于发生在隧道内,很多人员来不及逃跑就窒息晕倒在隧道里,最终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 197万元。
(三)救援要求的迅捷性
由于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影响的扩散性以及三级以上突发事件潜在的巨大破坏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必须在事件发生后要立即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预警程序,上报相关情况,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为了能够快速地响应应急应急处置命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化,制定专项子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事件的类别、救援地的路网情况以及对救援物资的需求量等属性进行应急指挥决策,以便准确地预测应急交通需求,快速地选择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制定临时的应急组织方案。
二、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
2007年,我国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应急保障走向法制化的标志。《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尽管《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构架我国应急保障体系的框架性法典,但道路运输行业却一直没有出台与《突发事件应对法》配套的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在道路运输行业的最高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没有对道路运输突发事件进行相关的规定,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了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要求,一般是自行制定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申请在政府的网站上予以公布。管理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只能过分强调应急预案的作用,然而众多的应急预案也只是在越俎代庖地扮演着法制法规的角色,当突发事件真的发生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无法为突发事件的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权力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难以调动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倡导政府主导、交通为主、部门配合的反应模式。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这种模式虽然增强了交通部门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举全行业之力迅速调度救援物资,但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无法将责任分解到相关平行部门,难以形成全民一心共渡难关的局面。以2008年雪灾为例,大雪第一天,交通运输部门就迅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预设程序大力号召市区各单位和社会力量上路扫雪,但由于交通部门只是行业管理部门,无法调动公安、财政、卫生、通讯和宣传等部门资源,也难以整合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影响了救援的效率。
(三)应急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应急救援功能单一。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这些队伍局限于各自专业领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二是缺乏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应急救援队伍如何联动,联动后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应急救援队伍彼此在人事管理上互不隶属,联动响应乏力,不能有效实现联动应急,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三是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的针对性不够,道路危险品运输车型包括栏板车、箱式货车、罐车、挂车等多种类型,目前采用的教材缺乏专门关于罐车使用操作、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罐车的构造决定了其区别于他种类危险品车辆,事故救援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将其他车辆的事故救援方法套用在罐车上,就会影响救援的效果。四是应急演练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目前道路运输行业开展的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一般以开放式的场所为模拟环境,缺乏全面环境的演练,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发生安全事故时,经常不知所措。
三、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保障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客观上要求权力的相对集中,适宜采取“中央集权制”,即在政府设立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具有最高权威的指挥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道路运输应急管理系统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当服从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其他相关运输企业提供辅助,各自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系统运行要做到“四统一”: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配、统一协调。在发挥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平时要加强对行业和社会群众的应急宣传教育,营造“人人懂应急、人人愿意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应急法规体制
法律是人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根本性指导意见,具有强制性、确定性和普遍性。国家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框架下,出台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建议交通运输部在修订《道路运输条例》时,增加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内容,通过立法手段赋予运输管理部门充分的应急反应、应急征用、应急调度权力,为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等方面在应急状态下提供权变性选择空间,规定豁免决策者法律责任的条件和方式,减轻应急保障组织者的决策指挥、物资征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压力。
(三)建立资源共享、紧密衔接、沟通协作的应急指挥机制
建议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打破目前各自信息平台互不连通的局面,在不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专门设立数据交换渠道,实现重点数据的资源共享。要强化日常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综合运输应急协调机制,交通、交警、消防、城管、宣传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紧急情况下特事特办,为救援争取时间。
(四)建立科学合理、方式多样、全面高效的应急教育机制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员、押运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和录用、淘汰机制,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安全培训不合格和安全记录不良的人员驾驶危险货物机动车辆。深化典型案例教育,把事故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应急意识、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要发动媒体开展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公益宣传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厅运征[2009]1号)[Z].2009.
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一、培训目标
1、新招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实现率达到100%以上;
2、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100%;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5、广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复培复审完成率100%。
二、培训内容
1、基本知识:安全生产的概念、方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专业知识:各项应急预案,对应特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安全达标规范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培训计划
1.一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
春节期间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盗、抢事件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2.二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对象:加油站员工
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对象:管理人员
3.四月:消防安全学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4.五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设施种类及使用情况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识及应急预案。对象:餐厅、超市员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服务区。对象:全体员工
6.八月: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防雷击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7.十月:“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冬季道路安全保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8.十一月:冬季锅炉技能及防火培训。对象:锅炉工
除雪防滑应急预案
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 设计 施工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科学评价、合理规划、实施涉路工程项目,对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和行政许可管理,为公众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安全评价技术进行研究。
1 涉路工程对公路安全影响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多易破坏主路路面排水系统,接入道路与公路交叉接坡处易形成跳车,出现路面破损、结构破坏,影响主路使用寿命。同时交叉路口接入使得交通冲突点增多,影响主路交通通行能力,诱发交通事故[1]。
2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
2.1 设计方案评价
2.1.1 间距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为保障公路通行的安全、快速、便捷与安全,应避免公路过快街道化、市场化,减少视线障碍,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平行与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平面交叉间距应尽量拉大。
2.1.2 视距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出入口必须保证视距良好,在接入道路与主路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因此应修剪灌木、清除有碍通视的构筑物。
2.1.3 平纵线形
平纵线形主要是为了保证视距和排水,接入道路应满足以下要求:道口与公路的交叉不得小于45°,道口标高应小于路面设计标高,与公路边缘过渡段纵坡一般不大于3%,开口转角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道口设置应当保持公路路面、边沟、截水沟的排水顺畅,侵占公路边沟的应当设置盖板或管涵;相交公路共有部分应调顺接坡,达到横坡适度,以保证排水顺畅。
2.2 施工方案评价
2.2.1 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其间应设置至少3m长的过渡段。过渡段的路面采用两种路面呈阶梯状叠合布置。混凝土面层毗邻该接缝的1~2条横向接缝应设置胀缝。[2]
2.2.2 施工管理措施
涉路工程的施工和维护作业应按照国家和交通行业有关要求进行交通组织,尽量减少涉路工程作业对交通流和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
2.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2.3.1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在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施工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增设道口处设置施工作业区[3]。
2.3.2 正常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平交与接入式涉路工程接入主路时,应根据主路的等级、交通量及运行速度等因素和接入道路交通量确定交通管理方式。
2.4 应急救援预案评价
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应按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检查应急预案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施工期间是否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3 应用案例分析
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为方便周边政府机关、居民以及104 国道过往车辆的近距离加油,拟将进、出两条引道接入104国道左侧硬路肩。
3.1 设计符合性评价
(1)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紧邻104国道,距离下游规划交叉口(104国道与峨眉路交叉口)大于200m,距离上游交叉口(104国道与太行路交叉口)大于150m,符合规范要求。(2)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出入口分开设置,出入口引道宽度10m,与104国道搭接处宽度均为25m,外侧转弯半径9m,引道坡度5‰,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均符合规范要求。(3)104国道场区段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加油站出入口引道为水泥混凝土,二者在进行搭接时应遵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有关规程规范。(4)现状出入口引道之间绿化带内种植的是高大乔木,为保证安全视距和绿化带内种植树木的规整及美观,将出口引道至入口引道之间宽度为4.5m的区域改种,改种灌木的高度不得大于1m。
3.2 施工方案评价
(1)加油站出入口引道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中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各种路用材料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入口引道与104国道搭接处要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应的条款进行。(2)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以及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施工,要按照图纸施工,认真执行施工规范。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员,积极的接受监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3.3.1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为保证施工路段的交通顺畅,不发生堵车及交通安全事故,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增设道口处用彩旗进行围拉并用水马进行围挡。
3.3.2 正常运营期间交通管理设施设置
在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出入口引道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申请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以确保104国道的交通安全和出入徐州市市级机关加油站车辆的安全。
3.4 应急救援预案评价
(1)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在施工期间应将应急救援预案落到实处。(2)要经常检查应急预案设施、设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综合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可行。
参考文献:
[1]袁毓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技术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8,(05):28-31.
道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6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大”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核心,通过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提高安全管理本质水平,全力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努力把我局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上新台阶。
一、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它始终贯穿到城管各项业务工作之中
在开展每一项工作时,都要考虑到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在组织重大活动时,一定要首先认真做好安全评估。在开展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与监理方和施工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在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中,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二、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继续贯彻落实“天天巡查,一周一报,月月通报”的检查办法,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切实做到对一般安全隐患发现后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限期整改,做到整改责任、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隐患的跟踪督办力度,严格实行重大隐患逐项整改验收销号制度。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落实与市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与各单位签订新一轮责任书,层层抓好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落实。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实施考核奖惩。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安全生产年度考核量化指标,力求考核体系、方式创新,以发挥考核的科学管理作用,调动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行黄红牌警告制度,对辖区内发生伤人事故的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和责任倒查;对发生死人事故或较大事故的单位实行红牌警告和责任倒查,其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
四、进一步完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突破
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重点完善安全员制度、安全督查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流程。要完善应急预案。对《市城管局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城管局防汛、防风、防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城管局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城管局垃圾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进行修订。各单位也要根据形势发展的最新要求,并结合本身的实际进行修订。
五、突出重点,抓好专项安全工作
进一步抓好防汛工作,认真治理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对易涝路段、易滑坡路段加强检查和加固。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桥梁的检查、检测力度,继续狠抓道路桥梁安全管理,确保我局所管理的每一座桥梁的安全。继续狠抓所属物业的消防安全,防止发生各类消防事故。进一步强化对高压容器、填埋场、受纳场、游乐设施的安全防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运行。进一步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加强防疫病物资储备,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强疫情防控,切实提高应对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
六、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增加安全保障力度
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中要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对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做好安全物资储备和安全防护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及技术装备建设,消防器材该换的要换,防护栏、防护墙该建的要建,设备该添置的要添置。
七、建设覆盖全局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构筑安全管理电子政务、隐患排查整治、预案及应急管理、量化考核等综合信息平台,并能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三防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气象中心等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准确、快速传递和应急救援能够快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