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1

关键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隧道工程是一个有许多学科门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还具有资金投入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建筑安装实物量大、项目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隧道建设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多变、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的局限性和相关设计理论的不完善性,所以使得一些意外事故在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同时,地层、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都会由于工程施工的干扰造成直接影响,且由于工程施工避免不了要与环境发生关系,所以使得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不仅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内部因素,也有层次性、综合性的外部环境因素。此外,由于隧道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涉及到的人员多,也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的疏忽,工程风险也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隧道工程中施工过程风险的研究还很不完善。由于我国面积广阔,所以有着多元化和多山的地形。大量的隧道工程需要在交通建设工程过程中来进行。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需要加大建设,这也使得隧道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

一、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特征

在隧道施工中的地下作业、照明通风、岩爆塌方等问题都是地下施工中所具有的特有问题。此外,由于非常局限的地质勘探、复杂和多变的地质条件,它的好坏以及准确性直接影响隧道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既具有一般的风险特性外,并且还具有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隧道施工风险高度依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隧道施工风险的隐蔽性和随机性的风险发生。与此同时,隧道施工风险的后果非常严重,除了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增加风险性。此外,隧道施工现场的环境与其风险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隧道风险的各种特点,结合现成的研究和经验积累,得出包括施工风险(如可能造成重大风险事故的塌方、岩爆、突水等),技术风险(如施工技术不合理、爆破控制不当等 ),自然风险(如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管理风险(如管理人员不合格等)和设备风险(如设备安装事故等)在内的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由于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这些独特性,应该充分认识与了解这些特性在隧道施工过程风险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不同的隧道施工风险,以达到隧道施工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隧道工程是一个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的因素在建设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因而更多、更大的风险因素存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为使危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必须要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用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实施上。通过风险规划、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控,来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办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进行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以降至项目最低风险。

三、进行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前,应该组织专家对隧道不良地质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实施隧道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安全有效的计划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演练,并主动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措施,继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重大技术安全问题的隐患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发生,我们应该通过组织专家来进行研讨和咨询,建立专家研讨和协商制度,努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成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以及可靠的经验,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和施工风险系数。

四、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的措施

1、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工作

为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应对风险管理进行理念的树立,要进一步树立 “安全发展”的观念。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施工建设单位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定,监理单位要进行审查防范措施,并检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施工单位是隧道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我们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并且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危险源的监控,加强风险调查,特别是增加风险排查和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遏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要做好地质预报的工作,落实地质预报的责任

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指导,明确隧道地质预报的方案、预报的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设备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断、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要对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的有效性。

3、加强施工安全培训,落实施工安全责任

要增强安全的意识、教育和培训,根据各企业的情况来建设安全文化。负责隧道施工安全的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进行认真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做好安全生产的措施,并且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核备,并定期进行演练。隧道开挖、喷锚支护、衬砌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对地质超前预报、洞内通风、钻爆设计和爆破器材的管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堵漏、临电管理等工作作为主要控制点,通过巡检、专检、旁站、指令、专题会议等手段进行监控。对预防坍塌、漏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措施的落实以及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演练情况进行监控。

我们要把隧道施工安全作为重大课题,着力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机制,确保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投资、工期和环境控制。

结语

风险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涵盖范围广,问题复杂,工作量大等特点。如何使这个复杂的隧道工程的诸多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对我们来说有着很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有些晚,所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我们将继续加强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评估及相关技术措施实施。文中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隧道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且进一步的完善现有的施工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工程完成质量,为我国隧道工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峰. 嘉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应用 [J].现代隧道技术 ,2009.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2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桥梁隧道工程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桥梁隧道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桥梁隧道工程当中,通过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而且能够保证各项先进的施工工艺得到更好运用。鉴于此,本文深入研究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研究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与技术对策,不仅能够提升桥梁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有效减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出现。对于隧道桥梁工程中的管理者来讲,要结合工程结构特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为了保证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得以顺利进行,有关人员需要明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具体如下:

(1)较强的不可预测性。我国地域广阔,河流数量特别多,再加上地形地貌复杂,增加了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相应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也增加了,使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例如,在桥梁隧道工程设计环节,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勘察人员无法准确获取各项勘察数据,给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

(2)安全隐患较多。因为地质条件不同,很多桥梁隧道工程涉及到软土地基与地下溶洞施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面临较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很容易引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如地下水突涌与山体塌陷等等,使得桥梁隧道工程不能够如期完工。

2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难点

2.1钢筋锈蚀

在桥梁隧道施工环节,钢筋锈蚀现象时常发生,如果钢筋出现严重的锈蚀,特别容易发生漏水现象,受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在桥梁隧道施工环节,由于钢筋锈蚀严重,水文条件呈现多样性,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初期需要面临很多施工难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特别大。受当地地质环境的影响,桥梁隧道工程钢筋施工工序比较复杂,使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面临严峻挑战[1]。

2.2防排水问题

因为桥梁隧道工程中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隧道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加强地下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隧道防排水施工难度较大,特别容易发生地下水突涌现象。对于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者来讲,加强对隧道防排水安全控制力度特别重要,并引进先进的地下防排水施工工艺[2]。

2.3裂缝

桥梁隧道施工中所产生的裂缝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没有采用合理的预防对策,如果桥梁隧道出现大面积的裂缝,即使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案,效果甚微,使得工程的施工成本越来越高。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如下:

第一,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需要在施工场地进行搅拌,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施工单位需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泥,有效减少水化热现象的发生,并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加强混凝土养护,避免桥梁隧道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裂缝。

第二,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振捣,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规模特别大,施工作业人员在振捣混凝土时,态度不认真,没有按照有关规范与要求进行振捣,再加上管理者把控不严格,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裂缝[3]。

3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的技术对策

3.1涂层处理

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在部分工程项目当中,一些比较落后的钢筋施工工艺仍然在使用,使得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桥梁隧道工程中的每个施工作业人员均需要认识到合理运用先进钢筋施工工艺的重要性,并对既有的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改进,真正达到提升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结合现阶段桥梁隧道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施工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特点,采取涂层处理方法,有效提高钢筋的施工质量,减小外界环境对钢筋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4]。

通过采用涂层处理方法,能够保证桥梁隧道工程中的钢筋施工质量得到更好提升,有效减少钢筋腐蚀现象的发生。对于施工人员来讲,要按照具体的施工作业流程进行施工,并加强改进,在提高桥梁隧道工程钢筋施工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渗水现象的出现,保证隧道桥梁工程结构更为稳固。

3.2加大防排水控制力度

材料与施工安装是保证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内容,为了保证桥梁隧道工程防排水安全控制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施工单位在购买各项原材料时,要选择性能较好、质量较好的原材料,材料进入到隧道施工场地之前,要进行全面检验。在安装各项构件时,施工作业人员需要按照构件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避免气泡的产生。想要避免隧道围岩结构发生较大变形,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运用先进的隧道支护技术,不断减少隧道施工荷载,保证桥梁隧道工程结构更为稳固。

在桥梁隧道施工当中,锚喷支护方式的有效运用能够保证隧道支护结构更为稳定,施工作业人员要明确锚杆的安装位置进行有效安装。针对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要对防排水管道的质量进行有效检验,尤其是管道安装环节,作业人员要特别注意弹簧软管之间的安装缝隙,包括弹簧软管与围岩间的紧贴度,避免材料出现较大变形[5]。

除此之外,在浇筑防水混凝土时,作业人员需要使用防水性能较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而且要预留两组抗渗试件,保证混凝土振捣更为合理。在混凝土振捣环节,可以运用高频机械设备进行使用,施工时间在10~30s之间,禁止出现漏振、欠振与超振现象的发生。桥梁隧道工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刚性结构,施工作业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各类铺装结构的铺装厚度,尽可能使用防水性能较好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

3.3降低裂缝病害

桥梁隧道裂缝对工程产生的危害比较大,而且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影响特别大。基于此,施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合理控制施工裂缝的重要性,并运用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桥梁隧道工程出现裂缝的概率。通常来说,混凝土振捣不合理、温度变化与预应力作用均会引起裂缝。对于施工人员来讲,要结合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裂缝类型,运用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此外,桥梁隧道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对各项施工配件进行优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施工安全水平,工程中的各项结构构件要合理,满足工程项目施工规范标准要求。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如水泥与钢筋等,禁止进入到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场地。工程项目当中的各项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定期安排专人进行保养。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3

关键词隧道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安全事故增多,为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控制施工风险,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隧道工程的地址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入手,对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达到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超前策划、积极应对控制的目的。

2 评价流程

2.1编制依据

按照根据交通部文件《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结合国道324改线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2.2隧道概况

2.2.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寨仔山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隧道全长1875m(左线1852m),属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94m,单洞建筑限界:净高5.0m,隧道净宽10.25m,紧急停车带单洞建筑限界:净高5.0m,隧道净宽13.0m。隧道进洞口位于R=12000m的竖曲线上,隧道左右线洞内纵坡均为-0.8%的单向坡。

2.2.2、地形地貌概况

隧道区地貌属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隧道穿越北西走向的低山区,地表起伏较大,山体植被较发育,部分地段见有基岩出露。

2.2.3、地质情况

隧道区范围内地层岩性为素填土、填石、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散体状强风化、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花岗岩。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节理中,水量较贫乏,富水性不均。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形式向地势低洼及沟谷处迳流排泄。本隧道区地表水为大气降水,雨季时,水量丰富,对隧道施工和营运无影响,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基岩透水性弱,对隧道影响较小,隧道施工范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6.90~12.50m。

2.2.4、总体施工方案

本隧道以Ⅲ、Ⅳ级围岩为主,隧道正洞除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扁压段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外,其他均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开挖施工,按锚喷构筑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

开挖前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和支护方案,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全隧除洞口段采用斜切或斜切延伸衬砌外,其余段落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各工作面施工均采用无轨运输,仰拱全幅超前拱墙施工,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衬砌,压入式通风。

3、风险评估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

3.1、风险评估程序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影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2)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寨仔山隧道隧道风险等级。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专项施工方案并确定监控责任。

(4)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形成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

(5)国道324改线工程项目经理部各负其责,做好隧道风险过程管理。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

3.2、风险评估方法

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核对表法。

3.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原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 “1”~“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

(3)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1”~“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乘积为风险指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风险等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Ⅰ级)、高度(Ⅱ级)、中度(Ⅲ级)、低度(Ⅳ级)”四个等级。其事故发生概率、后果等级与风险等级(指数)关系如表5所示:

风险等级关系 表5

(4)风险接受准则

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如表6。

风险接受准则表6

4、风险评估内容

4.1、总体风险评估内容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7。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如下:

围岩情况:Ⅴ、Ⅵ级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的20%

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开挖断面: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隧道全长:左洞长1852m,右洞长1875m,累计单洞长3727m

洞口形式:水平洞

洞口特征: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G(A+L+S+C)=(1+0+0)(2+3+1+2)=8

属于等级Ⅱ(中度风险)。

4.2、总体风险评估结论

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8分,风险等级属于:等级Ⅱ(中度风险)。 虽然总体风险评估为Ⅱ,但根据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5、专项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5.1寨仔山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及危险源普查和辨识

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3个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辨识,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制定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5.2重大风险辨识

根据《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寨仔山隧道进行评估,主要侧重于施工安全,重点对塌方、涌水突泥、洞口塌方、瓦斯爆炸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1)围岩级别A:Ⅳ、Ⅴ级

2)断层破碎情况B:存在宽度20m以下小规模断层破碎带

3)渗水状态C:干—滴渗

4)地质符合性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5)施工方法E: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6)施工步距F:a,Ⅴ、Ⅵ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下或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120m以下。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下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为:P=1*(0.9*4+1+1+1+2)=9。等级为3,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瓦斯含量A:无瓦斯

洞内通风B:洞内掌子面最小风速达标

机械设备防爆情况C:采用防爆设备

瓦斯监测体系D:洞内瓦斯监测体系完备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为:

P=1*0*(1+2+1)=0,等级为0,不存在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岩溶发育程度A: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溶洞发育

断层破碎带B:施工区段不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

周围水体情况C:隧道周围不存在补给性水体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为:

P=1*1*(1+0)=1,等级为1 不可能发生涌水突泥事故。

6、对策措施及建议

6.1、 风险对策措施

按照评估的结果,寨仔山隧道涌水突泥分值为1,瓦斯爆炸分值为0,均为不可能发生的风险,属于可忽略的风险范围,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坍塌分值为9,风险等级为3,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属于高度(Ⅲ级)的风险类别为不期望风险,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6.2、隧道易坍塌对策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2)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3)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分别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

(4)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短台阶法、全断面法等开挖方法。上部预留核心土法分步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

(5)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6)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7)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6.3、洞口危石地段对策措施

洞口段施工遵循先防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边仰坡的监测,在异常时立即停止施工,对坡面危石进一步处理。施工顺序:清除坡面危石加固坡面评估加固措施防护施工。

7、 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寨仔山隧道的塌方、洞口失稳等属于高度风险(Ⅲ级)。为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按照本次评估的风险对策措施并制订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结束语:由于隧道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物的状态以及施工管理缺陷等等因素不断地改变,所以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评估需要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参考资料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4

关键词:公路隧道,开挖,安全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在当下是呈现逐步下滑趋势的,这说明当前的整体环境是对公路隧道工程质量的关注度不高所致。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上文提到过的拥有独立的质量监管部门,然而设立相关部门的单位却没有起到质量监管的职责,因为这些质量监管部门往往受到相关施工单位领导的独立领导,根本就不具有要求施工人员出现质量问题后停工、返工的权限,需要请示最高领导来决策,这样很可能就会因为进度和利润的原因,否定了质量监管部门人员的意见,因此很难保证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

1 公路工程隧道开挖常见安全事故

( 1) 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经过岩溶地带、地质断层或者是其他地质破碎带时,如果前期的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设计方案不合理,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选择不当或者是隧道开挖过程中临时支护不足,极易造成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释放,出现围岩失稳、隧道内部塌方、透水以及隧道突泥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2) 如果隧道开挖不是采用沉埋或者是明挖作业法,而是采用钻爆法或者是掘进机掘进作业方法时,容易由于钢架搭设不合理或者是凿岩、掘进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出现高空坠落或者是机械伤害。

( 3) 在隧道施工中,如果采用钻爆法施工掘进,爆炸物品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是爆破作业未能严格按照施工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开展,则容易导致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爆炸等安全事故。此外,如果在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穿过含瓦斯地段的岩层时,如果施工作业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也会造成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4) 由于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隧道内部的作业面积很小,而且空气质量较差,隧道内部施工的能见度也不高,机械驾驶人员以及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对车辆、机械的调度不当或者是作业衔接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指挥,容易造成隧道工程开挖施工出现交通以及机械安全事故。

2 公路工程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 1) 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概况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案。在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作业前,首要工作便是明确隧道工程施工作业区域的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隧道开挖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岩性、所处区域的地震烈度以及隧道工程施工区域的水文特征。对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以及隧道开挖洞口仰坡等对现有隧道山体稳定性影响较为严重的隧道开挖工程,应该做好隧道的洞门支护措施并对开挖区域的坡面采用骨架或者是喷锚等措施进行支护,确保隧道洞口开挖作业顺利开展。

( 2)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开挖作业的顺利开展,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作业方式上应该尽可能的选用全断面法,尽可能的避免使用部分开挖作业方法,减少部分开挖由于施工工序干扰所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对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较好的施工作业区域,应该优先考虑采用盾构机掘进作业,以加快施工效率,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此外,在隧道工程施工作业中,应该尽可能地选用技术成熟可靠的新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以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 3) 对于采用钻爆法开挖作业的情况,应该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区域的具体地质条件、施工作业技术要求以及出渣能力,合理的选用爆破材料以及爆破方式,并尽可能的避免由于钻爆法施工造成的隧道围岩的扰动,并减少隧道开挖的超挖以及欠挖工程量。

( 4) 如果隧道开挖作业需要瓦斯含量较高的底层,应该在开挖施工作业前将施工机械设备更换为防爆安全性的机械设备,并利用瓦斯浓度监测设备实施监测隧洞内部的瓦斯浓度,以便于决定是否开展施工作业,避免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5) 对于围岩破碎或者是节理发育的不良地质条件路段,隧道的开挖作业应该在提前支护的条件下开展,在隧道开挖后应该及时的喷射混凝土做好围岩的衬砌工作,对岩面形成良好的封闭。喷射混凝土应该分两次进行,在分布开挖后进行第一次的初喷,以便于及时的封闭暴露岩面,在完成锚杆、挂网以及钢架安装后应该进行混凝土复喷,通过两次喷射混凝土对围岩的变位进行控制。

( 6) 对于隧道开挖施工作业,应该尽可能实现各种施工作业的机械化,通过高度机械化减少人工作业,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 7) 在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各项检测数据不正常或者是出现突变,隧洞内部的地表位移值大于正常允许值,或者是隧洞内部出现裂缝以及混凝土喷层出现裂缝时,应该将其作为安全事故信号,并及时组织施工作业人员以及施工作业设备撤离现场,待查明危险源以及确定施工作业可以安全开展后,方可进入施工作业现场重新作业.

3 隧道开挖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 1) 做好隧道开挖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制定安全应急救援事故预案的目的在于当隧道开挖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是其他紧急情况时,可以按照应急救援计划进行应急救援,减小由于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或者财产损失,并安排施工作业人员积极开展救人以及自救行动。隧道开挖工程施工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应该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明确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制定。对于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流程,首先应该按照计划再为抢险人员配发安全防护用品后,组织开展救援行动,同时设立安全区域,组织疏散以及营救遇险人员进入安全区域避险。

( 2) 明确隧道开挖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岗位责任。为了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开展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制度管理,通过明确的制度以及清晰的责任界定,构建安全管理激励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3)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设计,提高施工安全技术现代公路工程的施工量极大、施工工艺也很复杂,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工程进行系统、客观的整体设计。公路工程的前期设计规划不仅要对工程的技术参数、施工质量要求、施工细节等作出详尽而充实的计划,还要对工程各个具体环节的施工要求、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等进行严谨而专业的论证,同时尽量优化每一道工序。

(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保证安全生产的人员组织措施通常包括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及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健全。过对施工人员多种途径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规范工人的操作行为,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使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规程的落实,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隧道开挖安全施工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上”的方针进行,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法规出版社,2002.06.

[2]交通部令2006年第1号,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人民交通出版,2007.03.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5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来说,在隧道洞口破土施工之前,需要对周围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包括地质条件、天气情况、地下水变化等,尤其需要对仰坡及周边的稳定情况进行调研,查看是否存在悬石、危石等安全隐患。如果该地区雨水较多,就需要针对洞口施工设置排水通道,从而避免雨水冲刷周围的坡体。与此同时,在隧道进洞施工之前,需要在沿拱部120°的范围之内施工自进式锚杆,然后才可以实施人工开挖进洞。通常情况下,明洞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明挖外边的施工方法对墙体,以及拱部开展施工,并采用暗挖的方式对内墙进行施工,同时需要利用混凝土喷涂的方法对内墙进行加固与防护。在明洞施工完成以后,就需要进行明洞钢筋的绑扎,并利用全断面的施工方法对明洞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提高明洞施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1]。

1.2钻爆施工技术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钻爆施工来说,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爆破器材,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硝铵炸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选择大中空孔型或者直眼型的掏槽进行施工。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并整体布局,依照隧道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钻爆施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隧道钻爆施工需要充分结合隧道围岩的各种性质开展与进行,同时需要做好支护工作,提高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固性。在高速公路隧道钻爆施工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并保证隧道的安全性。例如,对软围岩的施工需要将防治围岩松弛作为主要任务,而对硬围岩的施工主要以控制遗留岩体损伤为主[2]。

1.3锚杆施工技术

锚杆施工是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重要工作,因此需要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加以足够关注与重视。首先需要进行锚杆钻孔施工,该工序需要在预先设计的点位采用岩凿机进行施工,同时需要将杂质、铁锈、油污等污染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其次,需要针对具体的锚杆施工要求对岩屑进行清理,从而避免岩屑对锚杆施工造成影响。除此之外,需要预先准备药包,并对钻凿后的锚杆孔眼进行清洁,在其清洁度满足锚杆施工的标准后,将药包顶入孔内,并控制顶入的力度,使药包既可以固定在孔道内,又不会因外力过大而产生变形、泄露等问题。随后再将已经加工好的杆体插入到岩石孔道中,同时要保证其与钢筋网焊接成一体的形态,最后需要抽样检测,以保证锚杆的抗拔能力。

1.4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混凝土喷射技术包括2大类,即与湿喷。其中,施工技术可以对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并可以节约速凝剂的用量,从而将施工成本降低;而湿喷施工技术的优势主要可以提高混凝土喷射的支护性能与粘结性,其一次性的喷射厚度可以达到0.1m,并且回弹力比较低,可以提高支护的质量,并将围岩的自承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提高混凝土喷射的效果,需要对混凝土喷射的厚度、强度、附着、密实等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保证开挖断面的有效尺寸及清洁性;②混合料配合比应增大,并且提高岩石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将外加速凝剂掺量减少等;③混凝土的规格及性能需要符合工程施工的规定与标准;④依据具体的环境特点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喷射方法;⑤选择参数合理的喷射机,从而保证混凝土运输的均匀性、连续性及密封性。

2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2.1施工工艺的改进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不断的改进,并且学习与借鉴新型施工工艺,从而提高企业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其中,先拱后墙的施工方法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运用较多,大多是运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断层破碎带及地址复杂的区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隧道施工的要求,从而逐渐被台阶法施工所代替。台阶法施工不仅可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施工质量。诸如此类,需要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特别关注与重视。

2.2施工安全的控制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施工企业需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与原则,对施工安全加强控制。其中,隧道通风的控制是隧道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按照高速公路隧道内同时工作的人数进行计算,依照最多人的计算方法根据以下公式进行通风量的计算[3]。Q=q•m•k式中:Q为隧道施工洞内的通风量,m3/min;q为施工中每分钟每人呼吸需要的空气量,以q=3m3/min为标准值;m为隧道施工洞内同时工作人员的数量;k为风量备用系数,以k=1.15为标准。除此之外,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还需要对隧道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调研,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外界环境变化引发的安全事故,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避免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引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针对隧道施工布设安全监督系统,对隧道施工进行实时的安全监督,一旦发现安全问题需要立即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并协助处理。

3结语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范文6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动态设计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交通业的更快发展。 新奥法施工技术作为当前公路隧道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益。由于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复杂性及不确定性,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质工况,采用科学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动态设计,能够有效保障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

1.公路隧道及动态设计概述

公路隧道,通常是指为保障交通畅通而在山体岩层中或者地下、海底等围岩结构中开挖修建的狭长型工程通道。动态设计是在动态作用下,以结构构件动力状态反应为依据的优化设计。有时可采用动力系数方法简化为静态设计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动态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所反馈的各种相关信息,工程监测部门人员根据有关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数据、掌子面的地质描述以及实际存在的地质条件等反馈信息,采用类比法以及其它科学的分析方法,将反馈信息与施工前预设计的地质勘探资料相互比对,结合工程现场的地质变化工况,针对公路隧道的相关施工方法工艺技术、断面开挖施工步骤顺序、衬砌结构支护参数等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调整,然后依据相关现行规范规定要求,经原工程设计部门作出针对性设计方案的修改,上报隧道工程动态设计决策机构审定,最后由施工单位具体实施落实。以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支护施工的经济性,达到安全施工需求。

工程施工的动态设计,是一个不断优化动态循环的实施过程,相关工程管控、地质监测等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进行监理量测,再次获得变化信息并反馈,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为止。

2.公路隧道施工动态设计的技术要点

2.1 超前地质检测预报

2.1.1 TSP超前预报

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结构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判定并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的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测距离长、施工干扰小、资料反馈及时的技术优势。

2.1.2 断层参数预测

断层参数预测技术是利用围岩断层带内的特殊节理裂隙,根据其集中分布的规律性特点,经过系统编录得出计算,超前预报隧洞断层破碎带位置机规模的新技术。以便及时预测隧道中的如溶洞、暗河、岩溶陷落柱、淤泥带等不良地质。

2.1.3 超前钻探技术

超前钻探法是通过在隧道施工掌子面设置钻孔并取芯进行相关力学试验,通过信息比对探测地质岩性节理、围岩力学参数、溶洞空间构造分布以及地下水文特征等各项地质信息,以此判断前方围岩级别及各种地质病害类型及分布规律。

2.1.4 地质雷达预测

地质雷达技术是采用超高频电磁波针对隧道地下岩层介质界面进行扫描,检测地下岩层结构的地质特征,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技术,对于隧道开挖面前方20-30m的断裂破碎带、含水带等地层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报性能。

2.1.5 编录预测技术

编录预测技术通常又称掌子面地质素描法,主要通过对隧道施工掌子面的岩层地质体构造进行检测与编录,然后根据获取的相关岩层信息对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延伸情况进行科学推断。

2.2 施工过程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验证施工设计科学性的关键环节,是监测围岩力学性能的最直接手段。由于地质岩体构造的复杂性,隧道施工开挖技术和支护结构强度等对围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公路隧道施工的现场监控量测,旨在采集能够准确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结构信息,据以判定隧道围岩稳定状态,预测比对施工方案及支护结构参数的合理性。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隧道地质结构条件、开挖施工技术、支护类型参数等制定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技术等检测计划,明确量测任务和目的,掌握围岩支护动态,分析监测数据并在科学计算预测后进行及时反馈,提供动态设计参凭数据。

隧道工程的施工量测项目通常分为地质环境和支护状况观察、岩壁地表或拱顶下沉量等必测项目;岩移、围岩及支护压力、钢支撑受力分布、支护衬砌应力以及围岩裂缝、弹性波测试等选测项目,还有锚杆拉拔力检测抽检项目。

隧道工程反分析法是根据工程现场量测数据来反演初始地应力和岩体性态参数的技术措施,利用现场量测获取的来自工程施工引起的介质结构的位移、形变、或地层压力等扰动量,依据给定的材料模型,在施工前后反演工程介质材料的性状参数和初始荷载,并根据反演结果预测后续施工对岩体支护的影响,

2.3 动态信息反馈设计

动态设计是为保障隧道施工能够随时适应实际现场工况环境条件的重要管控措施。通常情况下,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岩层结构与原有地质勘测资料误差较大时,应根据实际工况重新确定支护类型结构和开挖施工方法。针对围岩位移总量监测接近临界值时,要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支护结构性能。要重视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作用,当工作面前方遇到不良地质状况时,通过反分析法确定围岩地层的初始应力以其特性参数的估计值,设计对策预案。

隧道施工中,由于采用的施工技术和开挖断面形式不同,围岩支护的应力状态也不一样,当施工信息反映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其形成原因,采取暂停开挖、及时锚喷、二次衬砌等改变施工工序,都可能促使围岩支护趋向稳定。当某种方法不能满足围岩稳定性要求时,应及时建议变更施工方法,选择有效的断面形式或辅施工措施。

工程施工前预设计的预留变形量和设计参数,通常是采用工程类比或理论计算确定的,与实际工况存在差异性变化。施工过程中,当预留变形量以及设计参数与现场量测结果不相符时,应及时修正未开挖地段的预留变形量,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信息,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修改或确认,使之满足工程施工的结构受力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