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1
摘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中过滤器理论来探讨认知心理学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2007版)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过滤器模型;口译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和使用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目的是揭示如何认识世界,人的大脑如何储存知识、解决问题。它以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面貌,在现今同领域研究中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本文选取其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浅谈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及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2007,3页),核心是揭示认识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实验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理论影响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1世纪50年代中期,是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1956年若干专家学者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些学者和专家包括: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的加工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分析,随后Goodnow、Bruner和Austins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例外还包括Newell 和Simon。等人。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认识心理学兴起以来,对许多心理学分支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在对心理过程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前在普通心理学忽略的如:表征、记忆结构、认知策略等得以恢复或体现。另外,认知心理学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影响。
三、过滤器理论及其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过滤器模型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 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因为自身信息容量有限,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后,首先完成信息过滤,部分信息得以保存并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则不过滤阻断在外,被人遗忘。Broadbent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另一部分则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也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这个模型后来被Welford(1959)称为单通道模型。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的。
2.过滤器模型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口译又名口头翻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的方式,以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通过分析该口译定义,不难发现口译过程是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的过程;信息通过 接收解码记录编码表达 这五个阶段完成交换目的。观察这一系列过程不难发现,Broadbent提出的过滤器模型理论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期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首先Broadbent认为,外界信息量大,加之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能否接收到有效信息而记录下来。下面是两段口译资料及笔记
举例1.
We know that there is a big deficit between France and England and between France and Canada.Would you explain whether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trade deficits,and what France policies towards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 deficits are? We think you are adopting double standards.
过滤并记录的notes: 赤 F & UK
F & CAN ? 区
?F pol
双标//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倩对信息进行记录的情况,面对信息量大且求在有限时间避免遗忘。为了记录到有效信息,译员首先在听的过程中滤掉发言人话语中的次重要词、重点记录下事件发生的主体,关键动词。然后过滤掉言语中重叠部分,以达到不重负记录以节省时间。其余被过滤掉的信息则部分属侧重要信息,
其次,以上通过笔记记录下来的信息处于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则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译员头脑中和重复笔记中,其他部分则被遗忘。因此口译的难度就体现在译员应在短时间内进行记录和复述,单复述过后信息则迅速衰退。另外在口译过程中过滤器的又一功能体现在语言的转换中。
举例2
“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公司及全体员工,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董事长先生和美国的同行们,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Notes:1st
公司
成员
个人
chair
从以上两个口译过程不难发现,译员采用中、英文和符号等方式记录,单最后呈现的则是目标语一种语言,这一过程译员仍使用了过滤器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陈述。这一过程近似等同于信息的贮存和识别。Broadbent认为: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这种过滤器类似于波段开关,信息存在不同的通道阶段。在口译的最后表达阶段,过滤器打开最后一个波段,译员完成语言识别和目标语的转换。
四、结论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对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期中报告“开窗”实验、相加因素法和本文中的过滤器模型理论。过滤器模型理论无论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对口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信口译实践在现今社会长足发展的今天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过滤器模型理论和其后来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1] 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育出版社,2006.
[2] 梅德明.通用口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汪安圣,王.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2
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早在17世纪心理素质的问题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意大利波伦王学派卓越的歌唱家和教师培特罗·托西在《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观点以及花腔唱法的见解》中写道:“教师应当使学生习惯于当着显赫要人和艺术家的面而演唱,使他们逐渐不再怯场并且获得勇气。”“勇气是幸福的首要条件,它能为歌唱者效很大的劳;反过来说,腼腆、怕羞的歌唱者是不幸的。”18世纪的声乐教授吉·曼契尼的卓越论著《关于花腔唱法的一些想法和实践体会》中提到他的老师对自己的忠告:当众表演的时候,永远不要胆怯、畏惧和软弱无力。
在这里,怯场、腼腆、怕羞都是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他们已经注意到歌唱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生理活动(即:歌唱的发声状态)。根据声乐表演艺术的特点,最佳发声状态是由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只要有一个部分欠佳,歌唱的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歌者的心理素质是能否进入最佳状态的关键。
随着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水平的提高,声乐比赛日趋激烈,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歌唱者之间,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的胜负也往往取决于歌者的心理素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声乐比赛,不仅是歌者艺术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及危害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歌唱欲望特别强,无论在台上或台下都充满了表现欲,甚至在台上比台下发挥得还要好。在表演艺术上像这样的“人来风”精神,也未尝不可;有的人却恰恰相反,缺乏表现欲、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不能正常发挥。以上两种情况就是优和劣的心理素质造成的不同结果。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情绪紧张,以致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在声乐表演艺术上俗称“怯场”。一些初次登台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紧张得不能自制;练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上场就接连“冒泡”。像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反映。
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压力过重造成的。客观环境是指表演场地,如:舞台、考场等;思想压力是指由观众、考官及演出的气氛对歌者造成的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心理和生理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常的反映。
不良心理素质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严重障碍,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但使歌者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不能正常发挥、教师教学成果不能正常的反映,更重要的是由于演唱的失败会使歌者本人蒙受自我破坏的委屈而难于言表,从而失去信心。因此不良的心理素质对歌者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不良心理素质的克服
一旦出现不良心理素质现象,千万不能气馁,不能让怯场这样的不良心理障碍在心中留下阴影。
第一,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治”。在意志性格上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和勇敢,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就可以战胜害怕和恐惧。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心理,不要对自己的表演作过分的企求,那样就会从心理上给自己造成超负荷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有想象不到的“威力”。培养歌者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多接触与声乐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表达作品,把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情感、艺术处理和优良的发声状态上。只有“心病”解除了,才能在声乐道路上阔步前进。
第二,习惯于在各种场合、环境演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凡优秀表演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就会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
第三,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须建立在良好的发声训练及歌唱表演较完善的基础上。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恰好就是治疗不良心理素质的良方。
第四,假如在表演进程中出现了纰漏也不要在意,要镇定自若地把演出坚持下去,把纰漏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既然出现了就泰然处之,把后面的演出作为一次新的演出,不要让这种失误影响你整个演出的精神和情绪,不然则会使你惊慌失措造成连锁反应。
实践证明,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歌唱艺术魅力,并能获得成功,是优良的技能技巧和艺术修养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之,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要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样就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技能技巧和艺术表演上获得协调、统一,达到声情并茂、唱表合一。
参考文献:
[1]孟昭兰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王福增著《声乐教学笔记》,人民音乐出版杜,1986年。
[3]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4]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5]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徐小懿著《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3
一、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符合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教材
目前,专门用于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很少。很多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是综合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基本是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编排章节,案例基本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经典案例,涉及医药学知识和医药营销的案例很少。这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将来的职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当前的消费心理学教材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符合市场营销这个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的培养模式。所以,对于医学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讲,找到一本适合消费心理学的教材比较困难。教材是教学的指南和依据,教材的适用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医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教材的选用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师资队伍薄弱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运用性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其中包括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广告学、商品学等。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主要应该探讨医药及健康相关的营销活动各因素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消费心理学的教师不但要熟悉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也应该熟知医药营销流通领域的知识。然而,在医学院校目前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单纯有心理学背景的,也有少数医药学背景的,对非本专业的知识不够精通,只能从某一学科角度阐释消费心理学的问题,不能将心理学和医药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影响了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很多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都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讲授无疑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习理论知识必要环节。但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就会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能动性。尽管很多院校也开展了案例教学,但由于教材和师资专业背景的限制,很多个案是传统的营销案例,而不是医药学的营销案例。或者个别有些医药学的案例,但分析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些都限制了这门学科在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很多医学院校开展的教学实践项目也都围绕着传统营销展开,没有展现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的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显著。
(四)考核方式不全面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一方面应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核学生是否可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消费心理学在医学院校中的考试形式仍以试卷问答为主。考题的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也有一些案例分析题。这些考题大多是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少有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考题。学生若想取得良好成绩,只需要背笔记,套用老师的标准答案就可以。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出来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即,成绩优异,但是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医学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选用和开发适合医学院校的专业教材
选用教材时,既要参照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课程要求,同时也要兼顾本专业培养目标。选取教材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兼顾,既不能只讲理论、过于生僻,也不能过于通俗,忽略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应结合与专业相关、与时代相符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教学更生动。任课教师也应该时刻收集与医药市场营销相关的消费心理学案例作为课程补充以丰富教学内容。鉴于当前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材缺乏,医学院校应组建囊括医药学、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协作编写具有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消费心理学教材。
(二)建设适合医学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
由于医学院校与普通综合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有差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医药学、心理学、营销学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着手——“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鼓励消费心理学教师深入医药营销企业挂职锻炼,亲身体验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去有经验的院校进行学习,从而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医药市场营销经验的职业人来学校为老师和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医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了解,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强化学习效果。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让学生接受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还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互动良好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案例中,有利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受和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具体案例的展现,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网络营销的消费心理的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选择网络营销情境中有关消费者心理学和行为的案例作为辅助,抛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和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和归纳总结的工作。此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考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也叫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种学科的教学中,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设定特定情景的角色模拟扮演,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所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一方面,学生可以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情景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效果良好。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需要注意,教师要善于组织和指导,情景模拟要设计科学、准确定位。
3.PBL教学法就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来看,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心理学原理在营销工作中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考虑,“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比传统的“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subject-basedlearning,SBL)”更偏向于学生的能力训练。PBL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案例为脚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搜集信息,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PBL教学法也对指导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四)实施多样化考核方式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4
“1+X”的职业技能
从初中毕业考上浙江师范大学的3+2学前教育专业后,我就走上了幼儿园教师“1+x”职业技能的修炼之路。在幼儿师范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像与普通中学学生一样要学习语数外之外,还要学习“1+X”的职业技能:1是为了成为合格教师的有关教育的课程,而X则是幼儿园教师独有的各项技能。
X项技能中,有关于艺术类的修炼――想要练好这X项技能得每天算着时间点抢琴房,为了练琴、练声。每个星期要在舞蹈课前把前一周学习的舞蹈组合练熟,以备老师抽查,而涉及的舞蹈种类从古典芭蕾的基础到蒙族、藏族等各类民族舞,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幼儿舞蹈的编排。每周至少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从基础素描到水彩,到儿童画……记忆中当时还学会了30多种动物的简笔画。
因为幼儿教育属于“全科教学”,所以在“1+X”的技能中,也有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技能修炼:幼儿教育在专业上称为学前教育,我们从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入手,在这五个方面分别学习如何撰写教案、如何组织幼儿活动;我们从普通心理学到儿童心理学再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等,由浅入深,学习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到了毕业季,我向一家公办幼儿园投了简历。通过了幼儿园对我的十八般武艺的层层考核,我终于顺利地进入了幼儿园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初入职场,我被分去带新一届的小班,就这样,我遇见了我的24位首席弟子。
超级变变变:我的“1+X”份职业
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时候像是魔法师,因为这份职业会幻化出各种各样的角色,你想在各种角色中自如切换,就要如同玩“超级变变变”般迅速利落。
签完了就业协议,恰逢幼儿园招生工作结束,幼儿园召开了新生家长会,我便和师傅一起,逐一与首席弟子们的爸爸妈妈们见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家访工作。杭城的七月酷暑难耐,在那一周里,我们每天起早摸黑,家长总希望你能在他们家多坐一会儿,多了解他们家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一天走下来,每到一户人家,家长都热情地“请老师吃西瓜”“请老师喝水”,胃撑得鼓鼓的,出了门就去找公共厕所,只因不想让家长认为老师“难亲近”。
2009年暑假的末尾,我接到了园领导的召唤――开学了!来到幼儿园后,我的第一份职业是清洁工:一个暑假过后,幼儿园里积满了灰尘,虽然有保育老师帮助打扫卫生,但是想要快速开展工作,还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擦地、拖地、扫厕所、清洗桌椅,经过一天的打扫,教室总算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我也有了开始工作的好心情。
接着面对的第二份工作便是设计师。在幼儿园里,你就是一名室内环境设计师,教室内的环境、公共区域的环境、植物角的环境,幼儿园大大小小的角落都需要你根据自己的艺术造诣来设计,要想让你的班级更富有童趣,更别具一格,更加彰显艺术美,那可要下不少功夫。你还需要成为一名“废品收集者”,家中有什么牛奶盒子、鞋盒子、奶粉罐子,都不能丢,你时时刻刻都可能会需要它们为你的创意增光添彩。设计完后,你就得立刻变身油漆匠、木工、裁缝,将设计变成现实!
正式开学后,我又开始当作家,我需要撰写周计划、教学计划、主题教学网络图、教养笔记、教学反思、观察笔记、幼儿成长档案、专题论文、活动记录、学期计划、学期总结、家园联系手册……年级组长是这些工作的“检查者”,为了保质保量准时上交,有一天我写到了凌晨3点。
和许多单位一样,“新人”就是用来“折腾”的。在幼儿园里,如果你能被经常“折腾”,说明你是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好手。于是,我又变成了演讲师。其实我本身是个有些内向的人,但来到幼儿园后,在不断地“锻炼”中,我也慢慢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在进入职场的第一年,需要参加区里的新教师学习班,学习班每个学期末都会有一次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每个幼儿园只有一个名额,而我有幸在那一年中,连续参加了两次比赛。第一次是讲故事比赛,这是我本身就比较擅长的,但也是大家都比较擅长的,在这一次比赛中,我小试牛刀抱了个二等奖回来。
第二次是演讲比赛,要求以“爱”为主题作5分钟演讲。当时,领导看到通知的时候已经晚了,急急忙忙跑来和我说:“就你去吧!明天就要比赛了,赶紧准备一下!”于是,匆忙地准备。我的演讲说了我们班一个“特殊儿童”的案例,感动了不少评委,结果抱着一等奖回来,皆大欢喜。
再后来,我是舞蹈家、道具师。2010年6月,幼儿园园庆,要求老师们排练节目。我和另一位老师共同排练一个儿童舞蹈《猫和老鼠》,起初排练得很不顺利,也受到了领导的质问。更因为重要道具――一口大缸制作失败,被领导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尽快搞定。我找园长请求帮助,可她却告诉我:“请你自己解决!”那一刻我觉得孤立无援。但即使是赶鸭子上架,也得解决问题,最后我找到了一家“红白喜事店”,请师傅按照我的要求“扎”出了一口缸,才把这事搞定。最后,舞蹈在园庆典礼中获得了好评。
有时,我是主持人。在幼儿园的大大小小活动中,都需要“主持人”,小到年级组里的自理能力比赛,大到幼儿园的运动会、园庆活动,等等。作为一名新人,自然是要常常被“试试”的,初入职场的3年里,我几乎包揽了幼儿园大大小小的所有主持任务,我的临场发挥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刚开始拿着主持稿还提心吊胆,到后来有活动拿起话筒就可以直接主持。
有时,我是新闻记者、编辑。幼儿园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活动,这时,我就将各种活动情况采写成新闻稿,到网站上,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传播出去,与大家分享。
有时我是钢琴师,在孩子们歌唱时,送上优美的伴奏;有时我是歌唱家,把好听的歌唱给孩子们听。在班级里,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们常常利用空闲时间举行“小歌星比赛”,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正好那时“爸爸去哪儿”特别流行,一个宝贝就上台演唱了“爸爸去哪儿”主题曲,结果最后,变成了全班大合唱,那场面,太有爱了!还有一次,我在孩子午睡前,给孩子们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过了几天,一位妈妈发短信给我说:“替孩子谢谢你,她能在家自己睡觉,有你的功劳,她说你在幼儿园给她们唱摇篮曲,她把音调都记住了,睡不着就哼几句。”
我有时会变身侦探,需要在班级里“破案”。每天上午孩子们都要喝牛奶或豆奶,那天正好轮到喝豆奶,班里的诺诺不太爱喝,悄悄把没喝过的豆奶扔到了别的喝完的小朋友的袋子下面,以为大家都没有发现。平时喝豆奶都拖拖拉拉的诺诺,今天早早喝完了豆奶,引起我的怀疑,迅速到“案发现场”,找出“证据”,接着开始“录口供”。起初诺诺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敢承认自己的行为,经过细心劝导,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再后来,经过对孩子长期持续并耐心地引导,诺诺慢慢地喜欢上了喝豆奶。这不,侦探又变身营养师了。
我有时是个演员,因为需要一会儿扮红脸,一会儿扮白脸;有时我变身“搬运工” “修理工”“钳工”,因为幼儿园里男教师少,我什么都要做;有时我变身保姆,掌管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更多的时候,我在学习如何当一个教育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得懂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里,让每个孩子都开出不同的花朵。
我们是用爱工作的人
虽然我们的工作需要各种技能,但这一切都只是装备,论本质,我们都是用爱工作的人。这是一份缺了爱就无法进行的工作,这也是一份能感受到爱的魔力的工作。我一直觉得,幼儿园老师之所以能无条件对孩子付出那么多的爱与关心,这其实是相互的,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也收获了孩子的爱。
有时,我是孩子们的妈妈。我把其中一份母爱,悄悄给了她,一个懂事的女孩。刚入园时,她不哭也不闹,吃饭睡觉都很棒,看见教室地上脏了,还会主动找扫把来打扫。可就是这样一个她,是我们班语言能力发展最缓慢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环境最不成熟的孩子,回想起小班上学期的她,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游戏,只能说单、双字的词汇,她总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却总是力不从心;想起她高烧病重却仍被家人送来幼儿园,坐在小椅子上就要昏睡过去的模样,我就止不住心疼,想给她更多更多的爱,更多更多的关注。可日常教学工作,我们不可能只关注个体而忽视班级整体的发展。我只有抓住极少的机会,单独教她说话。起初她说不出来,有些沮丧又不愿意见我们失望,就朝我们笑笑便走开了,也不想再努力。在我们的坚持下,终于有一天,当我听见她能自然地叫我一声“老师”;再有一天,她能在清晨对我说一声“早上好”……又过了几天,她会口齿不清地跟着小朋友们一起喊“豆豆三班集合了!”她的进步让我欣慰,也让我感动,更让我知道,只要用心,用爱,哪怕一点一滴,一字一词,也可以慢慢把孩子教好,最重要的是教给她爱心和耐心。我给她的每一个鼓励的微笑,每一次坚定的点头,每一回心疼的抚摸,每一个庆祝胜利的拥抱;她给了我:悄悄在我脸颊印上稚嫩的吻,轻轻从背后趴上我的肩膀寻找依靠,慢慢把小脑袋探进我的眼帘――这就是我们之间特殊的“母女情”。
有时,我是孩子们的孩子。每当我外出学习培训回来,这是最温暖的时刻。孩子们都会兴奋地扑进我的怀里,有的还更兴奋地直接扑上来“强吻”,然后关心地问我:“老师,你怎么才回来?”“老师,你去哪里了?”“老师,你怎么这么晚才来?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像小管家、小大人一样的孩子们,是我幸福的源泉。
因为有爱,虽然我们刚走出校园,尚未真正为人母,但我们把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因为有爱,在我们的工作单位,没有复杂的职场关系,幼儿园从上到下就是一家人,共同生活,也共同探讨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因为有爱,我关心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关心着我。当我心情郁闷、烦躁时,孩子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我的情绪,过来问问:“老师,你是不是不开心?”“老师,你是不是太累了,我帮你敲敲背吧!”受伤、烦躁的心,瞬间痊愈、平复!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5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培训质量 问题解决
专业化的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开发利用好教师资源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培训后作用发挥不力,严重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当前,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影响培训质量的培训目的功利化、培训对象消极化、培训内容同质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和培训跟进滞后化等五个主要问题。
1.培训目的功利化
受实用理性指导,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目的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有的是为了完成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评选先进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学到现成的“一招一式”参加培训等。这种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思想认识,在中小学教师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事实上,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更是促进教师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产生需要的基础,有了需要就会产生内驱力从而促使人们作出相应的行为。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下,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最高。[1]从主观方面来看,要使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最根本的办法是让教师自身产生专业发展的动机和热情。这种动机和热情的培养并非靠硬性的手段能够达成,而要通过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2]只有在自我基础上形成追求超我的主观意愿,才能激发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思维决定着人的行为。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参加培训看成是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积极引导教师把参加培训看成是及时“充电”,加强自我修炼,提高教育教学胜任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再一方面要扎实做好培训前教师需求分析这一首要环节的工作,保证教师培训需求信息的全面、真实、可靠,使需求分析为培训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及时调控教师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的需求,使培训成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培训对象消极化
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消极表现为“要我培训”,认为培训是上级组织安排或学校派遣的,带有行政指令性,不去不行,并非教师本人自愿参加。
培训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引导教师从“要我培训”的消极状态走向“我要培训”的积极状态,增强“我要培训”的强烈愿望。只有当教师感到需要、并确实适合教师已有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心理特点,只有培训项目和外在要求真正有实效,才能够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意愿,自觉进行学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实现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培训的转变,并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饱满的状态、虚心学习的心理,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和同伴的交流研讨,认真完成培训任务,使自己的专业情感得到激发,专业道德得以升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3.培训内容同质化
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同质化主要表现为用整齐划一、统一化的内容,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注重了教师群体统一性、标准化的共性需要,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的个体需求;注重了以谋生为特点的教师职业课程培训,忽视了以自我实现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生命课程培训。
在贴近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方面,要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
3.1 开展面向全员、突出重点的培训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让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卓越”的发展理念,遵循“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倾斜农村,共同发展”原则,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培,引领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成为成功和幸福的教师。建立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机制,以备课、上课、评课和班主任工作等实践操作为重点,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建立职初教师规范性培训机制,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培训、参与体验等方式,引导他们“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才”。建立中青年教师示范性培训机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国(境)外研修、菜单式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他们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发挥“领雁”作用。建立老教师榜样性培训机制,通过互动交流、集中研讨、案例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引导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
3.2 加强教师培训课程建设
一是建设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更新、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集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二是建设教育实践经验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德能力,主要形式是切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的各类教学研究课、主题班会等。三是建设教育科研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使教师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统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形式是以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为单位,开展小课题、小专题等研究。四是建设合作研究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学习共同体、伙伴合作,以实践、反思、实践为主要手段,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内容的一种创新,体现了"三个转变":培训课程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变;培训主体从“培训机构本位”向“学校本位”的转变;培训方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教师生命、发掘教师实践智慧的转变。[3]
4.培训形式单一化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讲座多、论坛少,理论多、实践少,大课多、小课少",参加培训的教师被动听,忙于记笔记,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也来不及消化专家讲授的内容。
培训形式的选择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自律、内控的自我意识,教师的学习主要是自主的学习。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普遍开展,特别是参加培训机会的逐渐增多,广大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发扬传统培训方式优势的同时,一定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教师培训新形式,引导教师对话式、参与式培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培训实效,加快自己成长步伐。
自主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之一,自主学习是当今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时得出结论,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新课程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培训现场为平台、以培训对象为主体、以民主平等对话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式培训可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参与式培训,教师才能真正领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带来的好处和真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方式来组织教学,并很好地引领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运用参与式培训,要正确处理好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新知识学习与智能提高的关系,智能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关系,接受培训者指导与主动自学的关系,培训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等。
5.培训跟进滞后化
对教师培训后的实践应用和作用发挥,以及在应用过程中新问题的解决的持续跟踪和后续支持,是教师培训最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和没有参加培训一个样,教育教学几乎没有改进变化,更没有发挥对同伴的示范影响作用。
由于教学实践的动态性,因此,教师培训也要动态延伸。教师获得实践性智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是探索,探索的源头在于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在培训后,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进而产生新的需求。要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教师在培训之后的应用状况,发现培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支持,同时又为后续培训提供依据,使整个培训过程成为总体稳定却局部始终处在“动态生成”状态的有效活动。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带着“作业”回到工作岗位,再学习再实践再研究,交回“作业”并反馈矫正,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迁移。
参考文献
[1] 彭 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27-331.
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范文6
[关键词]函授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111-02
一、引言
函授教育是一种开放的远程教育模式,它为那些渴望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提供了有效手段,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它们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函授教育已今非昔比,它真正突破了时空限制,正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凭借视频会议系统、双响卫星系统、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系统等各种载体,可以从容地走向每一个具有无限扩展空间的“网络课堂”,接受专业教育。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教师的授课,还可向著名的专家、学者请教和探讨学术问题。它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而且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就此而言,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学校作为推动全社会学习化进程的核心组织,要负担起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的职责和功能,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指导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学习者。就函授教育而言,要克服原来仅为掌握知识的狭隘性,而应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致力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研制的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尤其是网络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虚拟课堂、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自学是函授教育的关键
在函授教育中,自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学生学习成绩或效果的好坏。函授教育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疑难解答信函联系为手段。自学是函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的辅导是提纲契领性式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学对学生来说,从时间的安排、自学进度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作业的完成等学习环节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函授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学生是否能掌握教学要求的内容,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社会对培养的人才是否满意,都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自学,是指学生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其最本质的特点是自主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自学能力则是指个人能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
从函授教育的教学过程:自学―教学进度安排―疑难解答―集中面授教学等环节来看,自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整个函授教育的核心。
函授学生在自学中能否理解课程内容、完成作业、掌握课程重点、懂得如何在学习后应用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自学至关重要。
三、如何培养函授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个性特征,这种能力有先天素质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在后天知识的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思想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也就是说,学习能力是个人学会学习的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它是最主要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在学习能力中,有一般性学习能力和发展性学习能力。一般性学习能力是指记忆、思维、联想和模仿等,它是每个人自生以来就有且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发展性学习能力是指实践、综合、交流和发展等能力素质,它是一个人在后天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在函授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函授教育的特点而进行的。我们所说的培养函授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对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在函授教学中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
函授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尤其是现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的出现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高师函授教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如何指导学生自学作为学校开展函授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教学策略上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由于自学对函授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参加函授教育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他们在结束集中面授后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掌握教学内容、发现学习难点、完成作业、参加集中面授时与教师交流的关键所在。
在函授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即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变教学为导学。实际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函授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一主题,在函授教育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上的引导和启发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在函授教学开始时,介绍课程的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有无免修、免试等情况,为学生提供函授学习路线图,说明学习进度,介绍课程内容、章节安排和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确定课程学习进展指南。对学生给予学习方法建议,指导他们学会看书、找出要点、提出难点、发现疑点,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知识系统归类、写难点试析,学会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设置思考性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进行学习互动,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增加教与学双方的讨论,建立合作性学习模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提供让学生实践和培养其技能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其学习能力,消除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增加辅导(疑难解答)的机会,多提供自学辅导资料,教师可以在辅导或自学辅导资料中多介绍一些有关学习方法、疑难解答的办法。在集中面授期间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等活动,提供教学和学术信息,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获取学习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自学目标
制订每年函授自学计划和各课程学习计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矛盾,把自学目标放在工作需要之中,使个人愿望、爱好与客观需要紧密结合,适时调整学习目标。建立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过程,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首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学生在学习中要知道自己有哪些潜能,便于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再次,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善于安排时间,及时总结学习所得,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勤于动手的习惯;第四,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对所学的课程内容、基本概念系统理解,通过实际应用进行验证。
(四)培养学生树立成功的和强烈的责任感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自信心越大学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第二,提高学生对预想不到的新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强,遇到学习困难便会自觉地想办法解决;第三,发展心理适应能力,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第四,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懂得“学习为什么”,将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
函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师函授教育中一个核心问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函授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自学能力对函授教学的重要性,就是基于在已经到来的学习化社会中,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之必须。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肖川等.打破神话:解读《学习的革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余博.成人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