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消防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消防知识范文1
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开始来我院治疗肿瘤的45名患者,按照患者的意愿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中医组、西医组与结合组,每组有15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统计患者3年内的存活率。
结果:结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临床效果。结合组患者3年内有12例存活,而中医组和西医组的3年内存活的例数分别为7例、8例。
结论:通过对比后发现,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是最显著的,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法与西医治疗法的临床优势与劣势方面互相补足,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7-01
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具有千百年的历史,而西医是近现代出现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肿瘤的临床效果也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方面,中医与西医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现今临床治疗肿瘤常用的方法就是中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互相补足,保证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以下为具体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所有45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5~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女性患者中患乳腺癌9例,患子宫颈癌11例,患其他癌症8例;男性患者中患肝癌5例、肺癌4例、鼻咽癌3例,其他癌症5例。
1.2方法。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中医抗肿瘤法、西医抗肿瘤治疗和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方法,所有患者经过常规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除主要治疗方案不同外,所有辅助治疗方法完全相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判定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的程度,当数据符合标准之后,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年,随访三年后,统计患者中存活的例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1]。
1.3统计学分析。根据SPSSl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i±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主要分局X.2检验。所有数据相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长久以来,中药治疗肿瘤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减轻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肿瘤方法的并发症,减轻化疗等药物对身体各脏器功能的损害。中医在治疗时主要讲究的是对患者的病因进行根治,治疗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重要抑制肿瘤的生长或复发,同时固本培元等达到以毒攻毒、消灭肿瘤的作用[2]。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中医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控制瘤体的生长,还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起到预防、调养、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西医治疗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方法。西医治疗肿瘤不仅能够治愈,还可以良好的保护周围临近组织、器官等,这是中医治疗不能达到的效果,虽然西医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方法最为广泛的方式,但西医治疗肿瘤的合并症与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近些年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治疗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成为目前医学界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不仅补足西医的不足,更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加了临床治疗肿瘤的显著效果。中医和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的作用。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与存活时间明显增加。西医放射治疗肿瘤同时应用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不受侵袭,还能控制放射治疗的局部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后遗症,提高生存率。
应用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法在治疗乳腺癌时,不仅可以保留的基本形态,再配合根治放疗方法更能够很好的控制肿瘤,保持患者的形态近似正常,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3]。中医和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同样可以有效的治疗直肠癌,其临床效果也很好,在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者是由于癌症达到晚期不宜手术的患者,通过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都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甚至治愈直肠癌引起的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直肠癌最常用的方法。
综合来讲,中医和西医放射结合治疗方法对于肿瘤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控制癌症的进展,能很好的控制肿瘤的扩散,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症状。因此,目前中医和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在临床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人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金山.浅谈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6)79-80
医疗消防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防治;胆道术后结石;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88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胆道结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加之其方便、微创、疗效显著等特点,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胆道结石可以得到有效的手术治疗。但如何减少或避免胆道结石术后的复发,仍旧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胆道结石术后复发的原因复杂,除了与手术中胆道造影不当、探查不彻底等客观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病人的个人体质息息相关。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胆道结石被归为“胁痛”、“黄疸”一类,而中医认为,胆道结石的发病多由于肝阴不足,气失疏泄,血瘀生热,湿热蕴脾所致。故我院通过辨证论治,自拟利胆汤加减,用于防治胆道术后结石复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较之西医的手术取石和T管引流的治疗方式,具有痛苦小、费用少、疗效好等特点,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1]。现收集我院收治住院的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中西医对比治疗来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胆道术后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住院的胆道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42-67岁之间,所选患者均在我院择期进行了胆道取石手术。随机选取其中的40例为观察组,另40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行一般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开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外,通过中医辩证论治,予以我院的利胆汤加减,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各组年龄、性别、病情、术式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般的西医对症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6周进行取石,利用纤维胆道镜通过患者T管的瘘口进入体内,结合结石的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自身病情特点进行多次、分段取石,手术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术后予以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取石后,经过辩证论治,予以我院的利胆汤加减,一天三次,每次150ml,饭后服用,持续治疗一个月。对照组则仅进行西医的取石治疗,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期间医生应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所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支持治疗,维持两组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稳定,定期进行B超复查[2]。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黄疸、胁痛、发热、口苦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各项指标有所好转,结石减少,症状和体征都有所减轻,日常生活也基本恢复正常,影响较小;无效:患者病情未能得到明显的缓解,症状和体征未能得到明显改善,结石未消失,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以(χ±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P
2结果
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道结石的发病率也是逐年增高,现代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虽能有效地摘除胆囊结石,但随之产生的胆道术后结石复发问题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造成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原因很多,手术中的胆道造影不当、取石不彻底,病人的体质等等都可导致此类问题的发生。胆道术后的结石复发,在临床的处理中非常棘手。患者因为进行过胆道取石手术,对二次取石的治疗方式较为排斥,加之患者患病时间长,术后身体虚弱等原因,很多也不能耐受二次取石手术所造成的伤害,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求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新型治疗方法[3]。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胆道结石被归为“胁痛”、“黄疸”一类,中医认为,胆道结石的产生,主要病机是气失疏泄,血瘀生热,湿热蕴脾,肝阴不足。《灵枢・本输》云:“胆者,中精之府”,《东医宝鉴》云:“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肝之精气化生为胆汁,流溢入胆,储存于胆中,而肝主疏泄,肝气调达舒畅,胆汁就可通畅分泌,参与到体内水谷精微的化生过程。若肝气不舒,气机失调,推动无力,则可出现血瘀停滞,脾胃运化失司。脾虚而湿聚,气血瘀滞而化生火热,湿热相搏内蕴体内,则最终可导致胆汁外溢,搏结成石,临床变现为胁痛,黄疸,发热,口苦,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而患者手术取石,妄劫肝阴,术后采用T管引流,胆汁外泄,肝阴损耗更甚,精气受损从而肝气化生无源,从而恶性循环,这就易导致胆道术后结石的复发[4]。我院自拟的利胆方,主要由太子参、黄芪、白术、虎杖、郁金、陈皮、青皮、熟地黄、当归、白芍、制首乌等药组成,用于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防治效果显著。正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当固摄”,患者术后耗伤元气,气血亏虚,方中太子参性味甘而性平,益气养阴,黄芪甘而微温,升阳补气,二者合用为君,可使正气得以固护,元气得以恢复;熟地黄益精补血力专,为补血要药,当归补血兼以行血,制首乌补血又能填精,犹适于血虚、精血不足之证,白芍养阴而能柔肝,且引药直达病所,以上为臣,助君共奏气血双补之效;胆为“中正之官”,既是六腑之一,亦归属于“奇恒之腑”,所谓“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方中郁金行气解郁,陈皮青皮调畅气机,破气散结,顺六腑之性,使枢纽得调;白术健脾益气,以助运化,并能防止熟地、首乌的滋腻之弊,虎杖利胆退黄,以上为佐,使肝气调畅通达,胆道通调,病因得除。纵观全方,以上药物共奏舒肝理气,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之效,能针对病因,调理阴阳,有效防治患者胆道术后结石复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医疗法仍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患者体内结石较大,或者胆道狭窄,不利于药物排石,单纯中医治疗行之不通时,仍需要采用西医的手术取石进行配合治疗。总的来讲,单纯的西医治疗,病人负担重,痛苦大,也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而配合中医治疗,不仅便捷、有效、痛苦小,而且可以与西医治疗形成互补,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复发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庄时刚.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1,81(03):96-97.
[2]武尚武.胆道镜配合中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52(08):36-37.
医疗消防知识范文3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常规放疗;近期疗效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主要的致死性疾病。颅脑是晚期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放射疗法等,其中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综合治疗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晚期肺癌并发脑转移的患者,多数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适应征,为此多需要进行化疗与放疗治疗【2-3】。我们认为,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控制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由此应运而生,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中【4】。本文具体探讨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到2013年9月之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126例,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数各4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选标准:影像学或内镜及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有肿瘤脑转移;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预计生存期大约6个月;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小细胞肺癌、肺癌发生其他远处转移;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精神病史。其中男45例,女35例; 年龄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25±2.14岁;单个转移病灶者15例,两个转移病灶者55例,多个转移病灶者1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合并疾病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经典化疗,化疗周期为3个月。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三维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系统为大恒公司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6 Mv X线照射,大体肿瘤体积参考脑增强CT或者MRI图像在定位增强CT勾画,计划靶体积在大体肿瘤体积基础上三维外放2CM。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两组照射的剂量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病理、部位、体积和既往治疗个体化给出。
1.3 观察指标
1.3.1近期疗效
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疗效,根据临床症状与肿瘤变化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
1.3.2 生活质量调查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结束后3个月选择简化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调查,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为82.5%与55.0%。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x±s)
3 讨论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肺癌发病的大国。我国肺癌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当前已经增加了1.5倍,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5】。脑转移是肺癌病情进展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约30%左右的患者可以通过血行转移途径出现脑转移,在脑转移患者中,有50%左右来源于肺癌。随着肺癌诊疗技术的进步,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一定的程度的延长,存活期内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增多【6】。
肺癌患者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衰老呈退行性变化,表现为膈肌活动幅度减少、胸廓弹性降低、肺泡壁变薄、呼吸肌萎缩、收缩无力、肺泡弹性减退,以致肺容量和呼吸能力下降。此外很多肺癌患者大多数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肺组织弹力纤维层增生,气道黏膜功能下降,纤毛活动能力减弱【7】。在治疗中,化疗通过在全身血液中形成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助于抑制或消灭残余肿瘤细胞或亚临床病灶。不过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化疗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而在脑血流中形成有效的血药浓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在化疗方案中,第三代化疗药物与铂联合,其疗效优于第二代化疗药物与第一代化疗药物联合,可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较低。现代研究显示放化疗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其中血脑屏障功能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减弱,从而化疗药物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积累至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目的。而三维适形放疗可以精确定位靶区,剂量准确集中而均匀,多野等中心照射可使靶区剂量增高,并以此来杀灭更多的癌细胞,使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控制率上升【8】。本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为82.5%与55.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开始把提高生活质量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自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在常规放疗中,单纯提高放射剂量会增大放疗的毒副反应,甚至会出现放射损伤,如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和食管狭窄等,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三维适形放疗能够有效减轻这一情况。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有效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存期,毒副作用和常规放疗相近。
参考文献:
[1] 刘莲花,杨晓峰,贺方学,等.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方案比较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2):143-146.
[2] 冯连杰,张庆富.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8):112-114.
[3] Li H,Lee JI.Surgical 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isolated synchronous brain metastases[J].J Korean Med Sci,2006,21(2):236-241.
[4] 李代挑.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9):1805-1806.
[5] 陈章定.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9(11):2489-2490.
[6] Yoshinaga Y,Enatsu 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brain metastases[J].Kyobu Geka,2006,59(1):41-45.
医疗消防知识范文4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糖尿病;依从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84-01
近年来,糖尿病呈现高发趋势,据统计我国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5.5%以上[1],故如何有效控制好血糖水平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将综合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0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7例和人性化护理组(观察组)67例。对照组的67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41~66岁,平均(54.6±2.1)岁,病程1.8~8.9年,平均(6.3±1.2)年,餐后2 h血糖12.6~15.8 mmol/L,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7例,高中及中专25例,初中及以下15例。观察组的67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40~67岁,平均(53.8±2.2)岁,病程1.5~9.0年,平均(6.2±1.1)年,餐后2 h血糖12.3~15.7 mmol/L,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高中及中专27例,初中及以下1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患者饮食、锻炼、治疗等多方面的护理,告知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应该注意饮食的搭配,明确禁忌饮食,按时注射胰岛素,治疗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及个性等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安慰,采用人性化的告知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注意事项,使患者感受到温馨及受重视,从情感上相信医护人员,从而形成良性治疗循环。
1.3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优:血糖及尿糖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波动范围不大,较为稳定;良:血糖及尿糖虽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且呈稳定下降趋势;差:血糖及尿糖控制不佳,进一步上升或未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依从性,好:患者能按照糖尿病饮食严格进食,并且能按时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等;差:患者不能完全按照糖尿病饮食严格进食,并且不能按时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时不能完全按治疗方案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治疗、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加以研究分析,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好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3讨论
因为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所以其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意义较大[2-4]。本文中,笔者就不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比较,发现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效果优势较为明显,从而间接达到了提高治疗效果的的目的,从表1的数据中可充分体现出这一点。综上可见,在糖尿病的治疗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好,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明芬,杨蕾,车敏霞.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931-932.
[2]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1.
[3]谢彩芬.糖尿病足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4(11):144.
医疗消防知识范文5
【关键词】针刀治疗;针刺暴露;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7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47-01
近年来针刀治疗已经成为较普及的治疗软组织疾病的方法之一,我院针刀治疗室平均每日接待治疗患者50例以上,因针刀科室工作特殊性注射、针刺等操作频率较高,锐器使用较多(如针刀,注射器等)使针刀科成为了医护人员发生针刺暴露高危科室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3年~2008年五年间导致针刺暴露因素年平均值统计如下: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暴露3例、操作不当导致的暴露9例、意外伤害导致的暴露4例,防护意识淡薄导致暴露6例,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后2009年导致针刺暴露因素统计如下: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暴露1例、操作不当导致的暴露5例、意外伤害导致的暴露3例、防护意识淡薄导致暴露2例,暴露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 针刺暴露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暴露原因:未使用专用的医用锐器盒,导致装入的锐器有刺穿容器壁的机率。
2.2 操作不当导致的暴露原因:取安瓿内药液时未按要求进行操作,有回套针冒现象,使用后的针刀未及时放入锐器盒,铺设无菌盘时针刀未按要求平放,传递针刀时针尖正对操作者,针刀治疗过程中操作失误刺伤自己,使用后的注射器未及时毁型等。
2.3 意外伤害导致的暴露原因:由于各种不可遇见的因素而发生的暴露。
2.4 防护意识淡薄导致的暴露原因:新入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不足或未能完全掌握,医疗处置人员在收集或转运损伤性废物时未佩戴防护用具。
3 讨论
针刺暴露风险的防范
3.1 针刀室从硬件上改进达到损伤性废物防护要求:如购置符合标准的医用锐器盒以及购置防针刺暴露的防护用具等。
3.2 针刀科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要求每年对新老员工进行针刺职业暴露的培训,尤其是对新员工要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提高科内人员防护意识。
3.3 制定针刀室有创操作操作规程,规范针刀科医疗护理操作:加强“三基”培训,对有创操作规程组织学习,严格落实操作规范。
3.4 落实医院发生针刺暴露后的处置及上报流程:针刀室医护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针刺暴露后正确的处置方法和上报流程,积极采取进行暴露后的补救和监控措施,分析导致针刺暴露的原因科室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措施防范再次暴露发生。
4 结论
2009年通过以上防范措施的实施使针刀科针刺暴露的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正确的职业防护措施是预防针刺暴露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绍霞,CHKD期刊全文库《职业与健康》[j].2010,4
[2] 王绍玲等,CHKD期刊全文库《护理研究》[j].2010,1
医疗消防知识范文6
【关键词】针灸;失眠;脑力宝;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17-01
失眠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进入睡眠困难;睡眠质量较差。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方法。但是其疗效不够稳定,依赖性强,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1]。研究发现,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应用。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卫生服务中心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41例,应用药物治疗失眠症患者41例,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确诊为失眠症的82例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A组为治疗组(针灸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A组中男性15例,女26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1月-13年,平均病程67年。B组中男性17例,女24例;年龄30-63岁, 平均年龄447岁;病程1月-12年,平均病程72年。两组失眠症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病程均超过一个月。且已经排除因疾病、外界环境干扰以及服用安定类药物等因素引发的失眠。
13治疗方法
A组(针灸治疗组)[3-4]:①针法:首先,使患者安静俯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使用30号15寸针灸针,心俞、穴脾俞、三阴交分别直刺,得气后进行捻转,使用补法;留针20min,起针。然后,取穴神门、太冲、太溪、穴百会;患者改安静仰卧,常规消毒;神门、太冲、太溪、穴百会分别直刺,得气后施捻转使用泻法;留针20min。1次/d。②灸法:每晚入睡前,取一端点燃的艾条。对百会、四神聪穴行温和灸;各灸15min,1次/d。以上治疗方法,10次为1个疗程。
B组(常规治疗组) 口服药物治疗:脑力宝(吉林天强制药有限公司,02g/粒)4粒/次;3次/d。司唑仑片(山东省平原制药厂,1mg/片)1片/次;3次/d。连续口服10d。
14疗效观察
141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时间,失眠效率等。
142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完全消失;每天睡眠时间≥6小时;患者精力充沛。显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基本消失;每天睡眠时间在4-6小时;患者精神较好。有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有所缓解;睡眠时间≥3小时;精神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A组(针灸治疗组)41例患者:痊愈者有19例;显效者有11例;有效者有8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268%。B组(常规治疗组)41例患者:痊愈者有10例;显效者有12例;有效者有7例;无效者12例;总有效率为7073%。针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药物治疗组高,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A组治疗前PSQI总分为1350;B组治疗前总分为137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评分为325;B组治疗后评分为570;A、B两组比较,A组评分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压力随之逐渐增加;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从而导致失眠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由于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较差,直接导致患者在白天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神情恍惚,焦虑,抑郁等症状。失眠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甚至对其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提高人民的睡眠质量,从而有效治疗失眠症,是我国社会公共健康事业的重大问题。
药物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常用方法。但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副作用较大,依赖性较强,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不宜推广应用。失眠症的发生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中医认为,情志所伤,劳思太过,心气受损是失眠症的主要原因。其病位在心。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体内的阴阳失调。故其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养心安神,调理气血。据报道,针灸疗法可有效治疗失眠症。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而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73%。针灸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
参考文献
[1]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韩景献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05:466-468
[2]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S]3版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