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制度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会计信息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一些企业通过账外设账、会计信息假造等违法的会计行为: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产、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以达到种种非法目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而且也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针对当前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内部控制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新修订的《会计法》的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而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现在很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从而使企业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并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有一些企业人为地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
2.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3.企业内控制度的行为主体素质较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有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据调查,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个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个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后才能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帐员记帐;管钱、管物、管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明确企业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例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4.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加以控制。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3)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实行实物控制。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控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5)实行绩效考评制度。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通过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也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达到。
5.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这些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或形成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而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2)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要具有先进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玉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会计之友上,2008,(8).
[2]佟成生,梁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J].上海会计, 2003,(06).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2
一、财务集中管控的四大优势
(一)财务集中管控能降低企业运营风险。财务集中管控可以逐步解决保险公司资金使用权和投资决策权分散的问题,使财务管控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相结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二)财务集中管控能防范管理漏洞。财务数据的集中核算使保险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经济信息不再是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取得,而是从业务发生的源头直接采集,保证了初始数据录入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财务集中管控能强化资本控制。保险公司通过收支两条线管理和严格的资金计划控制,加快资金回笼,管住资金源头。再通过网点损益核算和绩效考核等措施,合理配置公司资源,从根本上保证有限的财务资源紧紧围绕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来配置。
(四)财务集中管控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险公司通过加快资金融通和资产周转,实现公司资金的余缺调剂,盘活闲置资金,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将资金投放到更具有发展潜力、预期收益更高的优势业务和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保险公司推行财务大集中的重要意义
引入财务大集中模式,实现财务转型,可以有效避免简单复制扩张带来的弊病。不但能节约人力成本,更能将财务人员从日常的填单、签字和记账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其在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方面中的作用。同时,公司管理层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财务数据,使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和严谨。
(一)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在处理报销和结算业务时,在审核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干预,而且大多数款项是直接到达单位,避免了恶意财务处理现象的发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地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二)有利于企业控制费用。在企业内部统一核算标准,避免企业随意操纵会计信息,随意处置资产。财务核算中心可在发现机构成本超支的情况下拒绝办理结算和核销业务,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更好地维护,有利于企业整体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由于企业能够根据轻重缓急对外统一进行有选择地付款,财务集中核算后,企业都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快了资金回笼,减少了资金的沉淀,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
(四)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会计人员结构优化,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以及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普及,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实行统一的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使会计科目归类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提高了核算水平。
(五)有利于企业成本最小化。原来分散在各地的财会核算工作,统一集中到公司财务部门核算,把原来大致相同的财会核算业务交由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办理,减少了财会核算的岗位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构和人员的维持费用。
三、保险公司财务大集中面临的内部控制问题
(一)会计天然地具有管理的职能,而管理天然是一项机构的内部活动,不可能从机构内部分离出来。许多机构误认为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交由核算中心,机构不需要再对财务进行管理了,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脱节,会计管理职能弱化,机构财务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管理水平,而会计集中核算恰恰忽略了核算机构自身的管理。
(二)财务集中管理中,会计责任的对象难以落实,权责的划分比较模糊。机构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权限与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对称,机构负责人难以真正履行会计法规定的职责。而《会计法》的重要特点是突出强调了机构财务负责人对本机构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对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现的会计违法行为谁来负责,是以一方为主,还是共同负责,《会计法》并没有规定。
(三)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促使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原来在手工环境下一些不相容的职责可以由一个程序模块来执行,但职责分离和员工的相互检查的控制活动则难以执行。而在网络环境下,过去分散的交易数据被集中存储于中央服务器,记录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信息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等,皆受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影响,数据安全性风险徒增。
四、解决财务大集中面临的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优化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运行秩序,建立和强化统一的内部控制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权威体系,对各级经营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在职权范围内对其业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监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大内部审计稽核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力度,提高防范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保险公司应当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全公司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依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等原则,形成内在的横向和纵向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架构,确保对社会大众负责,资产得到充分保护,各项业务得到良性发展,真正达到内控制约监督有效的目的。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3
关键词:内部会计 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而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立足于会计,又不限于会计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及其动态改进过程。因此建立一整套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变化而能够随之适时改进和完善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对于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具体分析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门诊收款员既负责医保患者的门诊收费工作又负责医保急诊急救患者报销的录入和付款工作,而且性质截然不同的收支两种业务在一个收费界面进行操作。既将经医保科审核批准的符合急诊急救报销条件的医保患者已经先行全额支付的急救车及在我院发生的门诊收据收回,但并不能将其作废。(因为急救车收据为手工书写,并未输入微机,而医保患者的门诊收据,由于需按月到医保公司结算,所以并不能随便作废。)然后将收回收据的全部收费项目按医保急诊急救患者收费系统的要求重新录入,这样操作后重新打印出的医保急诊急救患者的收据就自动生成其特有的格式。既应支付给患者多少报销金额。由于正常门诊医保患者所发生的费用也由同一人在同一界面混合操作,所以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既该部分收入为重复收入。会计制单时,先按照混入急诊急救患者报销的重复收入的收入汇总表确认收入,然后再依据附其后面的收回的原始收据以及据此重新录入的新收据作冲减收入处理。特别需要提出的是:①收款员缴款时提交的收入汇总表中只提供作废收据张数,而不提供作废收据号码。②由于该业务为新增业务,有关财务人员并未就此进行过认真研究。会计制单时,未认真核对有关项目的勾稽关系。③由于医保公司费用结算日期与该单位的结账日期不同,该业务期末未进行对帐。④该收款员原为财务科出纳员,转岗到收款处从事医保门诊收费、医保急诊急救患者费用录入及付款,所以熟悉此项工作的整个操作流程。从以上叙述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该单位该项业务,从操作流程的设计到日常财务监管都存在严重漏洞,最终导致该收款员利用财务监管漏洞,采取先录入后作废,将已经作废的收据混入正常收据中上交到财务科,作冲减收入处理,来套取现金,共计贪污公款将近5万元。
我们通过以上叙述来具体分析该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改进、改进的依据。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4
2012年以来,从外部环境来看,欧洲陷入欧债危机,美国经济负债率太高,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出口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国内市场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增长停滞、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确定因素。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已进入一个比2008年还要残酷的寒冬。
目前,内部控制的实施在制造型企业中始终落不到实处,特别是在众多中小制造型企业当中内部控制的实施更是流于表面,财务舞弊和造假的现象屡禁不止,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如果解决了内部控制中成本和效益不匹配的问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如何使内部控制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让内部控制在中小制造型企业中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明确对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因内部控制而产生的成本到底是什么,如何量化?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如何计量?如何解决中小制造型企业因内部控制而产生过多的成本支出却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预期的效益的问题?如何利用最低的内部控制实施成本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本文要探究的最根本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调查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进行,问卷发放范围覆盖江门、广州、珠海、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大部分珠三角地区,问卷主要面向上述地区各类企业的管理当局、财务部门负责人发放,前后历时6个月(2015.04―2015.11),主要通过邮寄和现场填写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向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08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63.33%。被调查对象的企业规模中、小、微型各占比例约为2∶5∶3(见表1),本次调查涵盖了珠三角地区11个不同类型的制造型企业,其中比重最高的是绿色光源产业(17.69%),其次是装修及建筑材料业(13.85%)等(见表2)。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被调查对象所处的职位,还是就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类型、行业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对本研究问题而言都具有较强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从样本统计资料来看,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容乐观,部分小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但流于形式,另外少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在部分工作上有选择地进行了内部控制;各中小制造型企业财务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能在企业起到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作用不太看好。
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执行,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调整和加强。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要占用企业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不能有效地找寻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造成企业花费了大量成本在不必要的内部控制环节上;部分部门(比如:内部审计机构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却占用企业的大量资源;过于强调惩罚而忽视激励措施,使得内控执行的积极性缺失。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制造型企业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成本过高,而收益却无法体现。
(二)内部控制执行不佳原因分析。
1.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严重不足。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可知,中小制造型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实践活动中,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问题十分突出,被调查企业对内部控制比较重视的只占23.85%,许多中小制造型企业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都非常模糊,严重阻碍了中小制造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十分淡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业务和生产的相关管理,而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在企业业务经营方面的投入,这源于企业管理者在思想里认为业务经营的投入产出率相对于内部控制的投入产出率更高。这就使得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对内部控制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少,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中小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由于管理水平的限制往往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去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缺乏现代管理技术的监督。由于内部失控而使得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账务不清、成本不准,采购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低下,甚至最终走向倒闭。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成本过高。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企业管理层无法真正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甚至将内部控制视为增加负担,内部控制被动实施,得不到管理层的全力支持,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己经花费的实施成本和费用得到的收益也是微乎其微。这样企业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余的,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却不能找到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漏洞。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成本过高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实行的根本原因。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节约成本的观念,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评估就盲目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实质上是极大的浪费。
3.内控监督不到位或监督成本的分配不够合理。内部监督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小制造型企业存在重控制轻监督,同时在监督成本分配上,中小制造型企业主要把成本费用安排在具体监督上,而在激励上却少有下功夫。如果能将总体成本费用分配一部分到激励成本中,同样的成本费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4.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认识不足导致效益隐形化。内部控制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检查程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在社会上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带来良好的声誉,让各相关利益团体(比如:银行、客户、供应商)认同,从而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社会性的认识误区导致内部控制社会效益隐性化。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漠视态度造成了整个社会对于内部控制的狭隘认识。这就需要在社会上建立有效的“声誉机制”,促使内部控制的社会效益凸显出来,让企业获得这部分潜在收益,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四、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分析
(一)内部控制实施成本分析。一般来说,中小制造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设计成本。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之前,首先需要调研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调研费用、咨询费用、人工费用和其他管理费用等。
2.实施成本。在制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后,更关键的是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人员工资费用。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上设定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控制,在大部分情况下相关人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所以人员工资是以间接成本的方式显现。其次,职工培训费用。对于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广大职工来说,内部控制还是一个不熟悉的事物,为了能够让员工尽快了解并且掌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必须花费一定的培训费用。再次,监督费用。在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整个过程都需要有监督措施。监督的成本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成本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监督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监督制度,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做出奖罚判断。最后,咨询费用。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完成风险的识别和化解,在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求助中介机构提供帮助。
3.审计成本。企业要对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花费的内部和外部的审计费用。
4.其他成本。中小制造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运行过程中,还会有部分因内控运行而造成资源占用带来的成本,这也属于内部控制成本的一部分。
(二)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通过成本分析可以看到,内控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可能花销不菲,中小制造型企业的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对遵从内部控制条款产生的成本倍加关注。从短期来看,只有当内控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所产生的成本时,内控似乎才具有存在价值。若要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做到遵守成本效益原则,首先就要降低成本,但又不能盲目缩减。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着重要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相结合的思想方针,内部控制应该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避免死角或者漏洞,同时,在内部控制中针对重要性不同的环节,应该有着不同的关注程度,抓住重点防止铺张浪费。如果投入成本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回报,这种投入本质上就是在降低成本。所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成本的分析和比较。从长远看,中小制造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效益是显著的,可以促使中小制造型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规范,保护中小制造型企业的财产物资完整、安全,提高中小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找到企业发展瓶颈,找到成本较高的原因,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管理者利用可靠且及时的信息作出明智的决策。
五、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中小制造型企业所有者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由人来设计并由人来执行、监督、考核和评价,人是控制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应注重加强中小制造型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对控制功能的认知程度。对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所有者及管理层是否重视密切相关,提高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不仅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中小制造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还要树立全员参与内控的思想。由于中小制造型企业组织结构层级较少,各级沟通影响比较直接和简便,因此所有者和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能够影响到每一个员工,如果管理层能够以身作则、把自己树立成榜样,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规范基础信息数据,加强成本分析。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基础管理的完善,导致中小制造型企业的成本计量不准确,从而使决策者做出有误的决策。由于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基础数据系统不健全,基础数据的取得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从而使得企业会计数据失真,后续的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开端,没有准确的企业基础数据,内部控制应用就成为无本之木。为了汇聚企业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和准确性,通常将企业基础数据分为初始静态数据和日常动态数据两类。初始静态数据是项目实施初始所需要规范的公共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各种物料编码、制造产品的物料清单(BOM)、工艺数据三大部分;日常动态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及信息,如车间订单、采购订单、生产数据、销售订单等。企业基础数据的质量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石,数据的准备工作也是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一项工作。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5
企业的内部控制从广义上来讲,它是企业管理措施的之一。确保企业的经济正常运转。具体来讲,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采取的一系列的调整、评价、控制等措施和制度,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信和真实性,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企业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推动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总体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公司所有者以及广大员工的利益,确保公司的开支项目清晰,检验项目投资收益的准确无误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经验,为企业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作用。统计上,一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的会计系统,是管理企业经济业务往来的记录以及汇总报告的一个部门;2.控制环境,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从而制定的企业内部条款和管理条例;3.控制的程序,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流程。
总体而言,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否。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中,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起主导作用。
二、目前我国广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广电企业目前发展良好,但是广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广电企业一些领导对内部管理不够重视,他们在企业管理中认为内部控制是某一部门的责任,没有把握全局观念。加上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可能跟不上广电企业的发展,很多的广电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混乱,内部控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效果。
(二)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一些企业就存在内部的职能混乱,没有实现真正的权力制衡。其次,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为了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而建立,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就匆匆制定了一下内部控制的管理规则。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在实际的运行中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最终的结果是制定的管理规则形同虚文,毫无作用。更有甚者造成了员工的抵触情绪。这就不能充分展现内部控制的作用,可能还会影响企业自身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可。有的企业没有合理完整的内部管理系统和专业部门设立,职能分配不明确。很多广电企业关注的是公司的业绩,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估不够,审计制度的建立也不是很完善,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不高。
(三)会计控制作用发挥不好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我国广电企业的普遍情况来看,会计控制还没有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这就大大影响了内部控制的作用。现实中,一些广电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虚假信息,很少涉及到坏账的内容。同时,企业的管理层的能力不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干涉会计的工作,降低了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四)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广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监督广电企业的日常活动是否合理合规,同时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现阶段,一些广电企业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很多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附属于财会部门, 仅履行会计监督、复核职能, 审计机制独立性不强,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加之一些内审人员素质不高,未经过专门培训, 缺乏审计专业知识,这也使得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更使得内部控制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广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应该由管理层负责,而是独立出来,直接对最高层管理者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条例、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是目前我国广电企业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三、完善广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管理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程度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企业要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权力制衡制度。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挑选高素质的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效率和更新观念,以利于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对于广电企业来说,在企业中进行内部控制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适应与内部控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内部制度的影响。所以企业要重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并且保证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内部控制责任制,确保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每个环节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努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三)强化内部审计力度,加强内部监督
首先要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来看,第一步要加强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其次要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具体做法为:内部审计不只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业绩进法审计,更需要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支持,并且监督与审计决策实行情况。其次是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其作为企业的独立的一个机构,直接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
要完善广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做好监督工作。一些广电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内部有很多亲属关系,企业内部人员关系复杂,给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造成一定困难。所以要加强监督,客观和公平的评价,发现违规违纪现象一定严格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同时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奖惩合理才能推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员工素质
要完善广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过硬,才能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首先,在人员任用上要选用专业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其次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例如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全面了解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广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该关注广电收费问题的会计计量。会计人员应该把握实际情况,了解新模式,研究挑选适合的会计计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此外,领导还应及时掌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沟通,避免会计工作人员因为自身原因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对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 有效制度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导向,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也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危机,甚至破产倒闭,使得人们开始反思中小企业存在着制约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中小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首先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
一 制定中小企业内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别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但这些规范和文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或者大型非上市公司的,并未专门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根据已有的规范,并不能使得中小企业据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于国外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而言,我国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以政府和高校等为主导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发展特点和需求市场,从而制定一套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指引和规范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二 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优化内部组织功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强化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保障。一般而言,在创办初期的中小企业内部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经营规模和经营性质,根据“权利、责任、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企业发展的阶段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在设置组织结构时,不能一味照搬大型企业正式的报告线条和职责分工,而要根据自身管理的需求,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配置重要的职能部门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和有效,同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来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
2.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受管理者行动的影响非常大,管理当局如何通过授权批准、计划制定与落实、执行情况检查、信息反馈、业绩考评、奖惩措施等办法对其下属人员的授权使用情况、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公司的整体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和控制,都将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提高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认知程度和对会计法律政策的掌握程度,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自律程度,通过科学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树立现代风险管理意识和更新管理理念,促使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发挥。
3.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以利为本而认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投入大而成效小的一件事情,忽视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不仅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它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也绝不能低估。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强化员工的凝聚力,使得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并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去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懈努力。
4.改善人事管理的政策
人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的政策、方法等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中小企业的人事管理政策是营造良好控制环境的基础。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在聘用员工时要坚持“适才”、“适能”和“任人唯贤”的原则,根据岗位选择合适的人选,根据表现提拔能力突出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还应当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养机制,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得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都得到全面的提升,正面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自觉地遵守企业规章,规范自身的行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良好的人事管理政策和科学的员工培训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促使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三 建立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
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充满着各种风险因素,中小企业一般而言应对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所以更应该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从而规避风险或防范风险。中小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管理,就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中小企业可以根据COSO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的内容来设立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时刻关注外界环境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威胁,准确把握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风险事项的识别,分辨清楚是由于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的评估,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而采取风险应对的措施,决定是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嫁风险或者接受风险。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来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一切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判断风险的性质和严重性,准确控制和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 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
中小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来完善内部控制程序能够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内控程序的设计与执行上,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从而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财务的安全。首先,应当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及其员工的工作职责,依据岗位的设置情况和财务控制的薄弱环节重点实行不相容职位的分离;其次,应当建立授权批准程序,根据业务活动的重要性程度来进行不同级别的批准和审核,防止员工越级授权;再次,应当实施预算控制程序,遵行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进行内控程序的设计,分析每项业务活动的预算执行和控制情况;最后,还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防止内部人员的串通和舞弊。此外,完善内部控制程序是一项动态、发展的措施要求,需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身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内控程序,实现企业内控的目标。
五 构建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企业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十分不重视内部审计在内控过程中发挥的管理咨询作用,认为内部审计是浪费人力物力来找自己麻烦的事情。中小企业为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要使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直接对中小企业的最高层领导负责,保证其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受其他限制。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有限,内部审计的职责既要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从而防止或发现错误、舞弊等现象;也要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针对企业内控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有效与否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作出评价和报告,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够促使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六 改进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是连接其他控制因素的重要枢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运行必须基于全面的信息提供和顺畅的信息沟通。中小企业应当改进信息沟通的渠道,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沟通的准确定性。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部门设置来保证信息下行、上行以及横向的准确传达,各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好信息传递的途径。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是上级下达指令,下级应当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而自下而上的沟通是下级员工向上级领导反映问题,往往控制制度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通过这些信息反映出来的,管理层应当重视这种沟通方式,培养可以让员工畅所欲言的企业氛围,建立特定的上报渠道,或者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来上报真正想反映的实质信息。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和相沟通可以促进同级之间的协调,有利于避免工作中的误解,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此外,还要注重企业与外部各有关方面包括政府机关、供应商和客户等的信息沟通,有助于中小企业即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把握经济环境变化和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信息,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改进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有利于提高工作管理的效率,能够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实现其他控制要素的有效运行,保障内部控制的效果。
七 健全中小企业内控的监控机制
除了内部审计制度以外,中小企业还应当健全内部控制的持续监控机制,从而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控制”。由于很多中小企业都是由个别管理者一个人来进行重要的决策,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这样即使是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完善而毫无执行力度。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当以身作则地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和制约,并健全监控机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控。监督人或监督部门应当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各个事项进行分级监控,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程序来监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活动和内部控制过程,充分听取和考虑内审机构和基层员工所反映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依据客观事实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积极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保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地运行。
八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制定相关法规、营造良好环境和加强风险管理等有效措施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参考文献
[1]魏萍.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1)
[2]赵文秀、胡淑娟.对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J].财会月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