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舞弊出现的原因;舞弊方法;对策

近几年我国利用计算机的漏洞造成的舞弊案件越来越多,其危害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重视。如何将现有的法律法规完善健全,降低舞弊案件的发生,减少因舞弊造成的损失,成为了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数据的方法

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本会计人员全手工计算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根本上并没有将会计工作的职能改变。在没有将计算机引用到会计工作前,通常会计的工作都是由多人同时工作一起完成的,既浪费人员又浪费时间,消耗很多资源。而在使用了计算机后,只需要输入一张原始凭证,电脑就会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节省很多资源。

(二)改变了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

在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前,以往的会计档案是使用单一的纸质档案填写数据、管理数据的,现在使用了电算化改变了这一惯例,只需要小小的一片光碟,就可以存储大量的会计数据档案,保存方式也比较的简单省地方,对于历史资料的翻查整理也很便捷,只需要简单地输入查询条件,就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呼之欲出、省时省力。但是由于电子数据容易被人为的破坏、篡改、删除等等,所以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还是需要同时进行保管的,这样方便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调查和弥补。

(三)改变了会计数据库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在使用了计算机,对于其的使用权限、数据的管理发生了改变,可以使用加密的形式,限制别人随意的进入数据库。使用计算机可以降低对数据处理出错的概率,加快数据存储的速度,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节省人员和资源。

(四)提高会计人员合算的水平和质量

1、减轻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

2、缩短了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

3、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二、会计电算化舞弊出现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舞弊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会计应用软件存在缺陷

由于市场上出现了数百种的会计应用软件,还有一些是由公司的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其软件的技术水平各不相同,也就无法保证这些软件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由于这些问题和缺陷,使得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出现了舞弊行为。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对做出的会计数据库不会进行加密,这就使得舞弊者可以趁虚而入,随意的打开修改。更有甚者为了增加自己的软件的销量,为使用者提供帮助修改创建账目等等功能,这就给了舞弊者有机可乘的机会。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后,应该出台一系列相配套的制度规范,约束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技能水平,很好的进行计算机的操作,防止因为计算机的失误操作,造成了内部系统数据出错丢失,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果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谁都可以进入企业的会计数据库,随意的销毁数据,复制数据,泄漏企业的内部密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度不够

很多地方对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是比较局限,开展的速度比较慢,主要是很多从业人员还是引用老旧的会计计算方式,也缺乏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掌握不了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记账和资金管理。很多的老板也比较重视从业人员的自身技能,不看重会计软件,总觉得电脑不如人脑。

(四)会计从业人员的审计力度不够

当前的会计电算化需要从业人员掌握专业的财会知识,还需要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可以自行的对数据进行健全和维护;但是现在的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会电算化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全面,技能不熟练,对于运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无法处理;突然有人闯入数据库系统,也发现不了,没办法及时的排除,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舞弊的主要方法

电算化舞弊者为了其个人目的利用自身的技能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高科技手法,对会计数据造成破坏,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对会计数据随意篡改输入

通常都是在通过数据录入前或录入过程中做些手脚达到个人目的。多数是随意虚构、修改、删除数据。这是一种舞弊造假最简单、用得最多,也是最难防范的方法。

(二)篡改计算机的程序文件

篡改计算机的程序文件是指通过一些非法软件或者非法程序,对计算机的文件进行非法修改,造成程序上的瘫痪使之崩溃,达到个人目的。这种方法需要很高的技能知识,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但是存在的危害性很大,我国现有的因篡改文件而出现的舞弊现象层出不穷。2009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某银行,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计算机的会计程序漏洞修改账目私吞了五百八十一万元,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银行内部整顿了一个月,对所有银行职员进行了调查,耽误工作。

(三)对数据文件非法操作

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或非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改变数据文件的执行路径,来实现个人目的。

(四)其他的非法手段

如通过电子窃听、拍照、拷贝、改变程序输出、盗取密码或磁卡非待进入等。

四、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虽然隐蔽且智能化较高,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舞弊者还是无孔可入,无机可乘。具体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健全;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75-03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过程。会计数据处理的工具也从算盘等发展到计算机单机和计算机网络。中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中期会计电算化工作及会计软件开发多为单位自行组织进行,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不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且盲目上马又下马,带来很大浪费。1986年至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阶段。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如《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补充规定》等,以后又陆续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电算化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进程。最近,财政部又颁布了《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文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Z施。”

一、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经济信息,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和决策的职能;才能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才能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素质;才能利于审计及其他部门开展工作,推动现代审计的发展;才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增强各种信息输出和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可靠性;才能使诸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得以贯彻执行;也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各单位经济活动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进行。所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不仅是对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还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会计工作的职能划分、责权关系、稽核关系及会计文档的管理形式等会计业务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影响最为明显。

1.控制范围发生改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是职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和审查制度,如必须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以及必须由各级主管审查、签字、盖章等制度和措施,其主要针对的是会计业务处理过程。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集中化处理, 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依会计程序制定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等。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形成,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使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来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由一个人完成。由于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范围也相应扩大。除在手工环境下会计系统控制的范围外,还包括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2.控制对象发生改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人是所有会计业务组织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所以人是控制实施的主体。在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不仅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而且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别痕迹。而且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的签章,层层复核、道道把关。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面对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这种环境下, 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大部分是由计算机完成,其成败和效率不仅取决于“人”的因素,还取决于“机”的因素。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原来纸质的会计原始凭证数据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是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留下痕迹。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是账本、报表、凭证而且更多的介质都将电子化,还会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原来在会计业务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核对、审核等工作将大部分由计算机及网络完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给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变化。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对象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由此可见,从传统的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系统,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并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没有变,发生了大变化的是系统控制的范围与对象,其系统风险问题也主要由此产生。

三、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1.不适当的系统设计带来的风险。由于在手工会计环境下,对于一项经济业务处理的每个环节必须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目前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十分周密,很容易产生风险。会计人员可能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例如会计人员被人收买,非法取得他人口令,利用他人权限,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等等案例数不胜数。

2.数据与责任的高度统一带来的风险。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的多项业务资料,如“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均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并保管,未经授权,任何人都难以浏览到全部的会计资料。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是全部责任高度集中于同一电脑系统(或网络系统),高度集中于同一电算化软件系统。这种特点使系统数据和信息处理资料面临被不留痕迹非法浏览、修改、拷贝乃至毁灭的巨大系统问题风险。因而数据与责任高度统一所带来风险问题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3.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带来的风险。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具有制度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果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未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风险较大。例如,由于所有数据都源于凭证库,当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错误。因而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将是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所面临的关键的控制问题。

4.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带来的风险。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纸张上书面数据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原来的纸质的会计原始凭证的数据通过电子信息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磁性存储介质的主要特点是阅读分析直观性差,数据修改不留痕迹、忌受潮、忌磁化、忌受热和不能弯曲等,这些特点和要求对会计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产生新的风险。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保险箱”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了,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网络传递,各种计算机病毒乘虚而入,其会计资料有着被截取、篡改、泄露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原来手工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将失去作用,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

四、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健全与完善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而不易留下痕迹。健全的管理制度、职能分割制度、授权的控制制度等都是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计算机文档及时的备份维护、防止病毒的侵害,都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操作密码设置必须健全,达到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出现意外。建立一整套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应遵循以下原则A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B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系统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C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各种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D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1.要加强对系统环境的常规控制。是对电算会计中组织、制度、开发、安全等系统环境方面进行的控制。它包括组织与操作控制、开发与维护控制、硬件与应用软件控制、系统安全控制。

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的职责制度、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舞弊发生的目的。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系统操作与管理控制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而制定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个方面。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控制措施,它贯穿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系统维护控制指针对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而实施的控制。系统维护控制包括硬件维护控制和软件维护控制。

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会计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而实施的一种控制制度。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还应单独设立计算机室。因此,财务会计部门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制定硬件和软件的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制度。

2.加强应用控制建设,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性。应用控制是为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应用系统的特殊控制要求,保证数据处理完整、准确而建立的内部控制。一般控制是系统控制的核心和重点,是应用控制的基础。应用控制以一般控制的基本原则为依据,重点控制那些关键性操作运行功能。

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除了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外,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程序,以防止会计科目输入错误等。处理控制是指为保证数据处理正确设置的控制。处理控制的重点在于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数据有效性检测、预留审计线索控制、错误纠正控制等。输出控制是为保证合法、正确的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输出控制的重点在于数据审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和打印程序控制等。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改革和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合法、健康、高效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1]万希宁.会计电算化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5-200

[2]张忠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研究[J].河北财会,2001,(1):20-22.

[3]黄明亮,周斌,杨文俊.关于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管理问题[J].电算化实务,2000,(5):10- 13.

[4]许江川,李锋.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J].广西会计,2000,(10):36- 39.

[5]高锦东.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5)22-24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环境;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审计内容

1.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

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由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构成。一般控制系统是对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应用控制系统是指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功能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应用程序审计

应用程序的审计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中比较困难复杂的任务。对应用程序的审计,可以对程序直接进行审查,借助于流程图,用标准的符号和图形等反映处理的逻辑;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间接测试。

3.数据文件审计

对数据文件的审计,可以将文件的数据打印出来检查,也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进行审查,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4.系统审计

系统审计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的审计,它是一种事前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审计人员可以借此熟悉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系统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审计方法

1.操作日志审计法

操作日志是指对进入会计软件中的所有操作进行实时跟踪记录,从而确保所有经授权或未经授权的接触和修改活动都留有痕迹,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为以后的电算化审计留下线索。其内容应包括操作人员工号、操作人员姓名、操作日期、进入时间,退出时间、使用模块名称、运行状态等。操作日志文件的作用是通过真实记录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各种操作,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便于加强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内部监督、控制和审计;方法系统进行维护;同时也为以后的审计工作留下线索。

2.用友审易软件审计法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给审计、税务、事务所、等部门的审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审计工具如算盘、计算器、手工记录、审计档案纸介质化等已很难适应会计数据电子化的需要,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人海战术工作方式下的低效率、高成本。二是传统的审计查账方法(顺查、逆查或抽查),主要适用于手工记账方式即绕过计算机审计方式。三是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因此,必须有与会计电算化和审计工作规范化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工具。目前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方法。用友审易软件是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工作的审计工具,帮助审计部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风险、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创新审计工作手段,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该软件,能真正做到有效记录审计轨迹,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

3.突击审计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审计工作都会在事前拟订好审计计划,然后送达一份审计通知书到被审计单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前准备各项资料。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缺陷是被审计单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账务调整,使得审计人员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看到被审计单位真实的财务资料,会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也难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这种做法只适用于手工会计,因为在手工操作下,要大幅度调整账簿,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而且往往会留下痕迹;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因此,审计部门可以尝试采用突击审计法,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实施审计前,不预先把审计的目的、内容和日期通知被审计单位,直接对其实施审计。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可以借助于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将该单位的电脑原始账务数据下载下来,再按审计计划的要求,对其实施有效审计。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现象的发生。

4.两头审计法

两头审计法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只是对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加以审核,并且将两者结果加以核对。该方法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对当前出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采取的一种手工审计的方法。因为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不够,所以,审计人员根本无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直接的审计,只能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两头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在确认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是否可靠、可信赖的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时,采用两头审计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审计方法,与原来手工审计的方法没有多大的区别,即使没有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或不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进行。因此,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两头审,也是审计人员乐于接受和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两头审计法忽视了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本身的审计,有些不合格的电算化会计程序和不法分子在电算化会计程序里作弊、弄虚作假,也给审计人员造成假象,无法真正地了解经济业务的各种处理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对电算化会计系统采用两头审计法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被动方法,要真正担负起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任务,只有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直接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 会计信息系统 互联网 内部控制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对会计电算化造成的利弊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力求使我国会计电算化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1、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后存在的风险

1.1 信息安全风险

在这个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下,在理论上任何信息均可以被访问,除非切断互联网之间的链接。因此,企业的网络系统很有可能遭到病毒或黑客的攻击,造成信息丢失或被篡改。信息丢失或被篡改所造成的损失时巨大且难以估计的,所以在这种开放式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无法得到完全的保证,并使会计电算化工作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1.2 内部控制的难度加大

传统的手工记账,会计人员若是篡改会计信息并然会留下痕迹,而且重要的会计信息还必须有相关管理人员的审核签字,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安全。相对来说,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严重威胁了会计信息的安全,会计信息可能被恶意窃取或篡改。同时电子数据处理过程难免会存在人员操作失误或恶意篡改、窃取等行为,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为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风险。

1.3 内部控制内容增加,急需新的档案管理措施

会计工作中增加了会计电算化新内容,这就使档案管理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文件管理,同时也增加了电子介质的保存与保管。相对传统的手工会计而言,会计工作又增加了计算机病毒防治、操作管理和编程、维护人员,这时会计档案就需要实施更加妥善的档案保管措施。

2、网络环境的积极影响

2.1 使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可以分析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使企业的决策信息更加丰富全面,便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灵活应用,并将决策权放宽至中层管理人员,进一步实现了集思广益的决策方案,优化了企业管理,减少了较为繁琐的审核步骤,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2 使内部控制方法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账务处理更加的集中,简化了各种会计表格的核算,降低了会计工作量。并将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促进了内部控制方法发生了转变。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的会计信息不存在交易痕迹,它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从人的控制转为人机相结合的控制。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改进了传统内部控制针对性过强的特点,打破原有的企业封闭式的环境系统,使现今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分散性、开放性和共享性三大特点。扩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其扩展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的内部控制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优势来实现宏观的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

2.3 增强了会计核算效率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会计人员不仅依靠计算机进行基本的会计数据处理,同时许多繁琐的数据计算、校对等复杂的工作也是依靠计算机来完成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减低了会计工作量,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

3、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完善措施

3.1 防范和控制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严重威胁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它会造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破坏,会计数据丢失,造成难以预计的企业损失。部分会计人员存在天真的想法,认为杀毒软件是万能的,有了这个防护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需了解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是远超杀毒软件的更新速度。对计算机病毒药防范于未然,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的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将病毒隔绝于企业之外。

3.2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设施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存储介质的温度湿度及防火防磁,使这些存储媒介不被自然因素所影响,确保不会因此造成会计信息丢失;定期维修、检测计算机的设备安装使用环境,如发现病毒,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杀灭病毒,保证会计信息安全;预备完善的电力备用设施,避免因电力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并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极热状况,做好事前准备,当一台服务器故障时将会有另一台机器代替。

3.3 强化内部人员与组织控制

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时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必然要求,企业可以通过划分岗位的权责和岗位设置来实现企业的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减少会计人员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并按照相关职责设置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位,精简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设置更加合理。

3.4 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

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由内部审计构成,内部审计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定期实行会计资料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的账务进行审查,检查其正确与否、检查其是否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核查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纸质材料是否吻合;审核的费用是否在内部控制容许的范围之内,是否保证了凭证附件的完整与规范;保证会计监督数据的合法与安全性,预防肆意篡改历史数据的行为,进行各个环节的审查,争取做到查缺补漏,杜绝不良的企业管理漏洞。

4、结语

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存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使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更加完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员和组织机构,加强企业的网络防范措施,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化规范化,建立切实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恩岳.计算机会计信息失真风险防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5

摘要:本文针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展开分析,阐释了会计基础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政府各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视。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会计电算化成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是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秩序和会计电算化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不断提高单位各层面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手脑功能的延伸,具体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其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由财会专业人士运用财务软件,向计算机发挥指令去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层次,它将电子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技术融为一体,使人们分享了通过全球网络传递的会计信息资源,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数据储存形式和处理程序,增强了信息化与会计环境的互动,将会计数据覆盖的范围扩大,并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更新,使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深化了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操作的改革。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于1996年,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大规模的普及运用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任何一门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广都有其两面性,虽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但也带来了让人不悦的负面问题,过去,财务人员通过重复的手工操作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计算机对数据的快速处理使会计人员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以致于忽略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不同程度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混乱的会计工作秩序并影响了会计监督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者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以认真而审慎的工作态度,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避免和减少会计差错,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

二、电算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根本条件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统称为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如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审核,会计档案的归档,计算机的软、硬件兼容、资料保管、数据安全和保存,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会计监督的程序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完整都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决定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得规范,就能保证单位内部会计事务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使用者获悉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权益。

(二)规范的会计核算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首要层次

混乱的会计基础工作会造成信息无用、数据不准确、财产不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扰乱单位内部正常的管理秩序,造成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要建立并严格遵守良好的会计工作制度,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数字与相关实物资产、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款项的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提供的各项会计资料进行逐一落实,务必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使各项会计工作符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进行数据计量、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告,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

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起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在电算化环境中,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保证获得高质量会计信息、减少甚至杜绝国家财产的流失、实现各单位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使单位领导的分析决策能力得以提高,并有效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政府部门的各个单元都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尤其要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会计信息获取渠道,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每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欠缺,迫切需制定出台一系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使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四)系统、规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是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的需要

会计的重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手工记账时期会计人员埋头于繁琐复杂的数据计算而无暇顾及会计监督,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效开展,政府各部门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严格的会计监督。行政事业的每项事务都需要消耗财政性资金,中央要求各单位执行“八项规定”,做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因此,决策层必须适应和利用新的网络环境,制定并遵守新的会计监督制度,接受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会计人员要恪守职业操守,做到清正廉洁,不屈从迎合领导的错误决定,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财政体系及市场运行秩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运用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内部职工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位领导在对各项工作授权的同时明确责任,一经发现违规问题,及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将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纵深发展,确保单位各项社会公共事务正常、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会计电算化的前景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也有很多中小企业正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许多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经营方式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实际上,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二)缺乏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会计电算化制度

由于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和人才的匮乏,一些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中小型企业仍然沿用原来手工会计管理制度。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同手工会计在记账处理、报表计算、内部稽核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这必然造成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需要。如有的单位,在岗位分工上沿用手工会计的分工方式、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也未根据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状况进行修订;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一些与会计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规定。在没有完善合适的会计电算制度的情况下,必然制约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重要的发挥。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

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一直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财务人员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他们只能机械性地使用财务软件,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如果出现误操作,可能就会使自己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严重的可导致财务数据丢失、系统崩溃。人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四)会计软件的设计难以满足需要

由于软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服务的要求特别高,第一次购买后,还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投入,如维护、升级等,才能保证顺利的应用,所以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显得很重要。作为通用的商业化软件,其通用性和专用性总是有矛盾的,尤其中小企业存在形式特色,使得软件的设计更加难以满足需要。

(五)重视账务不重视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普遍存在重数据输入,轻数据分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大致可以分为数据输入和数据分析两步。对数据输入来说,由于现行的会计软件界面都比较友好,加之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悉,所以一般的会计人员都能适应;而数据的分析则需要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并需要某些专门的计算机技术,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当前的中小企业电算化,大多都只停留在了数据输入及核算阶段,对于财务管理、经营预测、决策等功能分析的不够,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功能,将数据转换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信息并没有发挥。

(六)软件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会计软件中,有些未对数据库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有些虽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比较薄弱形同虚设。更有一些会计软件的数据库文件往往能通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打开,可以进行直接读写操作,不管是授权用户还是非授权用户都可以直接更改甚至删除数据库文件中的数据,这就为使用这些软件的单位财务核算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我们在选购会计电算化软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应用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的重视是顺利实现电算化的前提

会计电算化是财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领导的重视,加大组织与实施的力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企业领导亲自抓,才能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才能保证所需资金,确保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才能有效协调单位内各个方面,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的领导由于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不能在资金、人员上给实施电算化予以保证,使企业在实施的开始就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最后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

(二)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实现电算化的重要保障

在从手工账过渡到电算化后,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电算化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当对原有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重新考虑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为此,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务软件规范要求,通用财务软件操作规程,计算机设备及机房管理制度,人员分工职责和操作权限制度,电算化数据档案的备份、稽核、保管制度等等,改进和完善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保障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现。

(三)组织好岗位培训和人员的合理分工是实现电算化的重要条件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职能要发生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实施的开始阶段,由于需要做一套手工账,一套电脑账,人员会非常紧张,工作量相对也很大,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相对差一些,因此在实施电算化前更要作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离岗轮训、在岗培训和参观学习等,目的是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运用财务软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在人机并行阶段,保持电脑账与手工账同步。一定要建立以财务科长或主管会计为主的会计电算化小组,对上机操作人员进行合理有效明确的分工,以保证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另外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不法操作的侵害。

(四)选择适合自身规模和经营特点的财务软件是实现电算化的基础

中小企业由于人、财、物的限制,自己开发财务软件显然不是好办法,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就至关重要。中小企业选择财务软件时要以实用、够用为出发点,要根据自身规模和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购买成本,还要考虑财务软件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型财务软件一般都针对大型企业的需要来设计,虽然有网络化设计、功能强大、界面华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成本过高、操作复杂、缺少灵活性等弊端。中小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可以选择有名气的大公司的财务软件,因为那些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售后服务比较好,也能够保证软件以后的升级。

(五)发展软件咨询服务业,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中小企业实现电算化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一般不具有内部的技术支持部门和充足的技术支持人员,因此,寻求外部支持,建立稳固的外部支持联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常用的方式是在购买软件时就与软件供应商约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但在安装调试过程中要有技术人员在场,在软件运行几个星期后,还要请技术人员来进行检测。在软件运行出现问题时、实现软件升级时都需要软件供应商纠正软件中潜在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软件在最新的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系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也会危及数据的安全和影响日常的工作,及时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也是取得技术支持的重要方面。所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呼唤软件咨询服务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尤其是从数量上早已远远超过大型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其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很少,数量与质量不能成正比。其中财务部门的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健全会计管理系统,就能真正的发挥会计监督、控制、决策等职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臧瑞英.会计电算化研究[J].现代贸业工业,2010,22:199-200.

[2]顾颖.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与发展[J].国际商务财会,2010:85-86.

[3]饶振宇,廉师友.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计算机教育,2008:1736-1737.

[4]李银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景展望[J].财务管理,2006,4:22-27.

[5]王冬梅.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5:92.

[6]石秀梅.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21.

[7]孙艺梦,刘新宇.实现会计电算化意义重大[J].林区教学,2009,7:120-121.

[8]韩佳佳.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问题分析和前景瞻望[J].2010,7:33-34.

[9]丛彪,宋秀芬.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5,2:77-78.

[10]刘卓凡.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及相关问题浅析[J].科学管理,2008,2:43-44.

[11]张仁花.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其改进[J].管理方略,2009,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