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1
对技术创新过程机制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是企业内外各种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提出了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交互作用技术创新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等五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创新过程的非线性特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第四代“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开始把技术创新看作是同时涉及R&D、原型开发、制造、营销等因素的并行的过程,技术创新管理上强调R&D与制造、营销和领先用户之间的界面联结,标志着人们对技术创新过程的观念从线性过程向非线性过程的根本转变。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第五代“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是“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的理想化发展,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代表了技术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协助开发工作,利用虚拟技术部分代替实物原型,通过信息网络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一部分,强调密切的电子化产品设计制造联系(实际是CAD等CAX技术向CIMS技术的发展),并且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更加重视企业与外部的合作创新等。
可见,从非线性演化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思想
从技术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历程中,各种理论都或多或少的蕴涵着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的思想。政府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只是为技术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环境要素输入,而非以政府的行政命令或强制安排操纵技术创新系统如何有效运行,技术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内在动力来自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活力与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彼此之间复杂的网络化相互作用,即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等在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通过竞争与合作的网络互动来促进技术创新系统良性运行。政府对各个子系统的越位或越俎代庖,往往是阻碍技术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根本原因。
从各种社会系统来看,人们己经无形中遵循自组织规律来运行系统。所谓自组织指的是系统不需要外部指令,而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特定有序结构的过程。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对自组织的定义是:“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外界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的”。如美国“硅谷”的技术创新系统良性运行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的联合与竞争,以及高科技人才和各种服务机构和设施的聚集,不是靠政府的计划或强行捏合,而是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组织形成的,政府只是为技术创新系统提供各种政策优惠,而不去干涉这个系统。相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的组建靠的是政府从中捏合,应用开发型研究机构硬性归并某个企业,这种政府介入方式,往往是导致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能导致资源的更大浪费。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非线性表现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在不同技术创新系统的竞争与协同上。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竞争存在的基础,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诸要素或不同技术创新系统之间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适应与反应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同,获取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质量也存在差异,因而必然造成竞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消费者生活需求出现多样化和新潮化的格局。广大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以赶上消费变化的快节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新取胜,才能抢占市场竞争先机,注重强化独创性,注重提高时效,并以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实现质优价廉。这种竞争一方面造就了技术创新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的条件,另一方面推动了技术创新系统向有序结构的演化。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反映的是不同技术创新系统之间、或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保持合作性、集体性的状态和趋势。系统是要素的统一体,同时也就是说要素处于相互合作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首先表现在创新决策者、创新管理者与创新实施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创新决策者即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企业家自身创新素质和决策胆识决定着企业创新能否兴起和创新的方向是否正确。创新管理者上传下达,对技术创新高效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创新实施者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上技术机会的主要发现者,同时其知识更新水平和思维创造能力对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作用;营销人员则直接与市场打交道,是企业技术创新上市场经营机会的主要发现者;工人(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规模实施有直接影响,其创新意识与责任感则是企业寻求更多创新机会以及分解缓和创新活动中矛盾冲突的重要保证。三者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才能使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处于最优化运行状态,从而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还表现在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技术工人与营销人员之间的相干效应,亦即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市场销售诸要素之间的相干效应。技术创新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既面临技术设计与试验方面的难题,也涉及到具体的生产操作和市场销售,必须多方严格分工协作、配合默契。除了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应当让一线工人中的技术骨干与市场销售人员尽早更多地了解、参与创新活动,这能极大地提高创新活动后期阶段的实现效率。一线技术工人及时了解参与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技术知识从技术人员到工人的传播扩散,加快创新常规化生产的形成;而销售人员的参与则能使创新活动时刻与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反馈。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获得创新的迅速成功实现。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还表现在资金、劳动力与技术之间的反馈作用。如前所述,维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有序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金的充裕与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在资金、人力投入强度不太大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往往无多大起色,技术的成熟程度不高,这时候如果匆匆把产品推向市场,不但不会赢利,还会亏本。只有继续增大投入,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样,创新技术才会越来越成熟,产品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强,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丰厚的利润又会促使企业继续追加创新资金投入,同时增加对职工的培训,使职工的科技意识、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利润的增长会增加职工的收入,使职工安心工作且工作热情更高,从而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2
关键词:有线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求新创新是新闻的共性要求。当前有线电视新闻在各地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中属于“动手术”最大的范畴,纵向要与上下有线系统联网,横向要与本地无线电视台合并明确各自的频道分工、定位,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把突出个性特色的文章做大做好?结合我们伊通有线电视节目播出的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升华新闻节目的质量。
1.强化以观众为中心的传播意识,在宣传报道的内容和立意上力求创新。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媒体逐步产业化,观众成为电视节目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又是决定广告商资金流向、判断节目质量的上帝。“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导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由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这一点上说,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要求,尽量获取较高的收视率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有线电视新闻实行频道分工定位后,减少了行政干与,我们可以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特色、自己策划报道内容,可以从无休止的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中解脱出来;在宣传报道的立意上,在遵循坚持政治原则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受众感兴趣、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方式去立意。尽量营造“这一方水土”的荧屏氛围。一句话,可以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但在宣传内容上不能偏离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宣传中心,在报道中不能追奇逐异,忽视舆论导向。“由于电视是每日定时的播出,具有与人们生活同在的伴随状态,与人们在一种生命的互动中存在。”有线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众多电视新闻节目的挑战与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有丰富的节目内容和信息容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调查研究,随时掌握、了解、研究受众需要什么,了解社会生活中涌现的新闻源。
2.不断研究观众的欣赏心理,在宣传报道的角度、时效和传播方式上寻求创新。观众对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欣赏要求是:在宣传报道的角度上要平视、不要高台教化。在报道的时效上要快捷:传播方式上要多样,在报道选材上要事关群众痛痒。有线电视新闻报道要以百姓为主体、让百姓唱主角,以平视的角度和目光,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尽力使题材“软化”,眼睛向下,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新闻事实,由于选择报道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对新闻快速感知、判断和及时表现的能力,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现在有不少有线电视台加大了新闻直播的含量,并提出要逐步做到新闻直播日常化。新闻直播随时能把重大新闻事件的感染力和突发事件中“未知性”的魅力,其奥妙在于它能增强观众“亲眼目睹”的和亲眼探求“未知”的新奇感及满足感。新闻直播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既增强了新闻的时效,又是新闻传播方式创新的体现。
“电视具有把公众和个人融合起来的力量。”有线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传输手段,在走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将更先进,更快捷的传播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普及,我们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更加精彩的空间和更多的信息量。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方式的表现形式说到底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不违背电视新闻基本法则,在传播方式上应该倡导大胆尝试,勇于求新求异,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3.“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内容的电视新闻形态”,增强新闻报道的故事性,用新闻事实的细节震撼观众。“电视新闻是电视台赖以生存的基石”有线电视新闻如何增强表现力,吸引受众的目光,做到精彩、好看?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增强新闻报道的故事性,着力在捕捉生动、感人的细节上下功夫。这是因为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一天忙碌下来,许多人晚上看电视新闻的首选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接下来是当地省、市电视台和无线台的新闻,再下来是有线新闻节目,如果还是那么凝重、严肃,大多是会议消息或无情节性新闻,势必会不太感兴趣。这时,人民需要了解一些轻松、活泼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新闻事实。因此,有线电视新闻要树立“讲述老百姓故事”的报道理念,用生动、活泼的真实故事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或者用故事介入新闻消息和新闻典型。加强有线新闻报道的故事性,首先要精心选择好典型,通过富有情节的典型人物和实践,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扩展新闻报道的内涵与外延,达到增加新闻可看性的目的;其次要讲究故事介入新闻报道的技巧与手法。报道人物和事件必须真实无误,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有虚构情节。应力求通过跟踪报道直接反映故事;力求让报道中的人物或周围的知情者来述说故事报道中有故事不代表就能感动人,还必须细心观察、精心选择,捕捉故事中的细节、以语言、动作或特写镜头对细节画面进行展现,让观众通过细节透视到事物深层的本质。
4.讲究包装科学化和个性化,力求做到引人入胜。时下,不少地方有线电视台对自身新闻节目的包装不太重视,片名、片头与配乐缺乏个性化,有的模仿无线台新闻包装;有的随意挂牌,一档节目五六个栏目小片头;也有的对主持人形象和演播室设计不讲究;还有的无节制地在新闻节目中插播广告。笔者认为,包装是对频道形象的美化,它能使节目形象统一、和谐、增强美观。包装怎么创新?应该注重目标受众的市场调查,考虑地方经济与人文景观,从节目色调、节目节奏、节目标志、牌面用字、音乐配置直至背景图案、主持人服饰、语言形象等,设计与栏目定位、风格一致的包装,使有线电视新闻栏目包装逐步科学化、个性化、进而使节目给人以一种统一整齐、规范醒目而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吴曼,曹潞.广播新闻业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孙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新华出版社.
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3
【关键词】陶瓷首饰;材料;制作;创新
追随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勤劳和智慧制造出陶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陶瓷不在是简单的陶瓷器皿,陶瓷在不停的发展,不断的演变,随着绿色环保、古朴、民族风潮的兴起,陶瓷正经历着从器皿到饰品的飞跃,而首饰也经历着从金银器到陶瓷的回归——陶瓷首饰成为首饰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目前,国内的陶瓷首饰制作工艺还处在初级阶段,以“陶吧”模式及院校学生的个人作坊为主。虽然这种DIY的方式能发展人们的自我兴趣,满足自身的成就感,但这样的模式弊端过于“个人”主义,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同时,目前国内陶瓷首饰仍处在手工制作阶段,其首饰个性未能尽致发挥,精细度也不够,也必然影响到与其他饰品的有机结合。因此,陶瓷首饰的制作工艺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亦之必然。
一、陶瓷首饰的种类及制作
1、陶、瓷质首饰
陶瓷首饰制作大致与陶瓷的制作工艺一样,可分为原材料加工、泥坯塑制、施釉及焙烧四大工序。原材料配制后,开始泥胚成型,主要采用手工捏塑。如果陶瓷首饰形体较大、可采用轮制法。坯体修整后就可焙烧,烧制温度和原材料选择决定了“陶”与“瓷”的特点。陶质首饰烧制温度大致在摄氏700℃~800℃左右,而使用一定高岭土的硬质陶土和紫砂土的烧成温度可达摄氏1100℃以上,但瓷质首饰的烧成温度一般在摄氏1200℃以上,高于陶质首饰。同时陶质首饰质地颗粒较粗;而瓷质首饰质地颗粒相对精细,瓷质首饰大多施高温釉,其使用强度也优于陶质首饰。
2、软陶首饰
软陶制作首饰大致与橡皮泥、陶土等制作方式相近,待造型修整后,将软陶首饰放进烤箱低温烧制。烘烤软陶必须把时间和温度控制在理想的状态之下,才能烘烤出完美的软陶作品。软陶土颜色丰富,色彩之间可以混合揉搓,搭配出丰富多彩色泽。软陶土还可以和燃点较高的材料混合运用,例如木材、玻璃、金属等金属、创造出质地各异的陶瓷首饰作品。
3、珐琅首饰
珐琅首饰是在金属胎体表面覆盖类似玻璃质釉彩的陶瓷首饰,是陶瓷与金属结合制成的首饰。珐琅首饰具有金属的光泽和质感,坚硬固实,又有陶瓷的光滑细腻,不老化不变质,既美观又实用。历经千万年光彩依旧,佩戴在身上豪华而又不失个性。
二、陶瓷首饰的工艺创新
1、设计创新
(1)注重构思,反复推敲。
构思是一款陶瓷首饰概念产生的前提。然而很多设计师并不注重构思这个环节,在后期设计中不断调整,最后甚至改变了原始的设计初衷,不是迁就造型的可能性就是迁就烧成与装饰的可能性,因此构思在陶瓷首饰的制作前期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就要全面了解材料、创意造型与装饰的预完成环节。首先是选择和创造造型元素,构思草图,反复推敲首饰造型与美感,打开系列创意设计的思路;其次能全方面考虑首饰在装饰、造型、意境等综合诠释,同时可以通过绘制三维造型图稿、着色的效果图来固定构思的细节。
(2)丰富造型,大胆尝试。
每一款陶瓷首饰的造型都应蕴含着它自身独特的视觉效果,都应具有独立的设计方理念和特有的表现形式。它不同于陶瓷制品,绘画图案,其自身的造型特征将对欣赏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丰富陶瓷首饰造型就必须从陶瓷首饰面的变化、边线设计以及表面装饰的设计中去不断创新,取得突破。
首先是增加面设计内容。造型往往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印象,加上通过光线的照射,使得作品将更加丰富多变,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在作品面的不同表现手法中去得以体现。将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等设计构成手法灵活地运用到陶瓷首饰面的设计中去,将会使陶瓷首饰的造型千变万化。
最后利用形式各异的材料,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让手工与天然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想象,让陶瓷首饰的美感充满自由。
(3)创意施釉,突破传统。
陶瓷首饰施釉的方法很多样,有通体施釉、局部施釉、喷釉、蘸釉、刷釉、多种色釉的结合、釉水流动、人为缩釉等。在坯体表面雕刻出图案、纹饰,或用釉色绘制图案,以达到人们需求的效果。然而我们最常用的是喷釉,因为喷釉能保障陶瓷首饰作色均匀,特别是影青等单色透明釉。同时喷釉也可以进行多种釉色的喷制,具有一种过渡自然的渐变之美。同时画釉形式也比较活泼,可以在喷釉的基础上增加首饰色彩的变化。也可以先点彩之后在表面整体罩上一层透明釉,统一釉色装饰。另外陶瓷生产中所用的釉料颜色十分丰富,主要有颜色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等多种种类。通过上述不同的施釉方法,使釉色在陶瓷首饰表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4
【关键词】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14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闻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容量的练习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只有富于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习兴趣,这样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类型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制成三角形不同角度的卡片,让学生们来区分各类三角形的不同形状,并进行归类,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并亲自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研究,并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鼓励质疑,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_始。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质疑,发表新见解。例如,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太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使学生产生疑问。
三、培养有利于创新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看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仍以“小统计”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过程,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母亲生日的数据,课上在模拟给妈妈庆贺生日的情境中,认识各月份母亲生日人数的统计图。既使学生初步知道怎样收集、整理、解释数据,又进行了爱长辈的情感教育。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5
一、激发参与性,体现民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对学会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让学生享有充分的民利。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活跃,不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二、连接情感线,体现主体性
教学信息流向不应该是单线型的师与生,而应是师与生、生与师。课堂上,尽量不批评学生,更不能打击学生。对学习差的同学要体现出足够的耐心,甚至偏爱:对有独立见解的学生,要用勇气承认他比老师高明;学生之间的争论也要既充满友爱,又针锋相对,因为争论是对题不对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学生的真诚友好。彼此之间心理相融,感情相同,关系融洽,从而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协调合理,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应氛围,为教学活动“活”起来创造最佳环境。
三、选准动情点,体现创造性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本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选准动情点,藉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学生的心与作品发生共振共鸣状态。这样,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参与教学活动。动情点的切入可借助与人物形象,可借助名言警句,使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再创造。
四、用活激情法,体现活动性
根据职业学校语文课本中读写听说的训练过程的特点,激情必用活导、读、讲、演四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最重要一点就是,好的导入必须动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或煽情动容,或神思飞跃,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听课状态。常用的导入法有写作背景的介绍法、故事导入法、诗歌导入法等等。读,表情朗读。首先是教师的范读要融入以情创造氛围。根据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的基调。要读出感情,读出真谛。讲,要语重心长地讲,教师要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文中无声含情的语言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使课文的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讲课的语言语调、语速要因文而异,随文而变,高声快讲,这样才能使学生入耳入脑,产生情感共鸣。演,形象可感的演示,即用直观形式把课文提供的具体的、生动的语言环境再现出来,如幻灯片、课文挂图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强化感染,产生共鸣。
五、让眼、耳、手、口、脑动起来,体现实践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个基本训练过程,我们要让眼、耳、手、口、脑都动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用,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多渠道输入信息,使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积极活跃提高感知的精确度,思维的灵敏度。
创新的现实意义范文6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也在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国际贸易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的风险无处不在,在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中,物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国际贸易中,物流的风险是贸易活动中的重要风险点。本文重点研究风险管理视角下国际贸易物流的创新。
关键词:
风险管理;国际贸易;物流;创新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物流,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也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我国国际物流已经初具规模。虽然不能与发达国家跨国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但是在世界物流业中取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国际贸易物流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物流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找出物流风险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国际贸易物流的创新来做好物流的风险管理,这些都是当今国际物流企业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国家对国际贸易物流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国际贸易物流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
1、经济风险下的国际贸易物流现状
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由于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经济危机过后,西方国家吸取了经济危机的教训,建立起了绿色经济贸易物流机制,以此来强化其自身的物流行业发展。这种机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使我国贸易商品很难打入西方市场中去,严重影响着我国贸易商品的运作能力和增加了我国资本投资的难度。西方国家对其国际贸易物流的保护政策严重阻止了我国贸易商品和服务进入西方市场的能力,同时也使我国国际贸易物流造成了严重的阻塞,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产生了很大的风险。
2、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风险国际物流的中转安全和成本对国际贸易的成功进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物流成本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物流成本越高造成的国际贸易风险就越高,关系着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是否能够盈利。目前,根据我国的数据显示,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成本占到商品价格的一半,而蔬菜、水果等产品更高占到价格的70%;而国外的发达国家的物流占到比例约为8%。国际贸易中物流作为国际贸易中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要降低其成本运营来增强国际贸易的竞争力。物流成本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到这个风险的影响更大,所以迫切的需求解决方法。
3、与其他国家合作造成的风险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加入wto后,我国与多个国家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在国际中还有部门国家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商品和国际贸易物流非常抵制,甚至有些贸易商品在其他国家得不到很好的流通,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严重的资金风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目前国际商品均资金涨浮率较高,而国内目前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远远低于国际经济中的标准水平,因此就造成了我国商品贸易进出品经济收益资金相差较大的情况,使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政府的支持对于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虽然我国目前是国际第一大贸易国,但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力度远远跟不上有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力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主持国际贸易物理的发展,政府支持的力度不足使我国贸易物流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是国内贸易发展的眼神,也是代表着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健全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着很多地方性政法的问题,使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长期处于一个恶性的政策环境中,造成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十分艰难。
二、在风险管理下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创新措施
1、建立完善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目标及任务要想提高我国国际贸易风险管理能力,就要建立完善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目标及任务。我们要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就必须对国际贸易中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顺利发展。另外,建立风险管理目标可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国际贸易往来活动中形形的风险因素。我们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1)要健全的完善国际贸易物流对外贸易往来活动中的风险制度管理和体制的创新改革。(2)控制国际贸易物流的风险,让其止步于萌芽。(3)加强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处理能力,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2、加速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在国际贸易物流的风险防范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很多企业由于缺少高素质和专业的物流人才,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物流环境。要积极引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网络化、专业化的特点,来应对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物流风险。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在职物流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想办法留住高级物流人才。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管理队伍对国际贸易物流的风险防范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
3、提高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国际贸易风险识别能力是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中最为基础的保证,也是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的两大主要问题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哪个环节中会出现风险问题和对所识别出来的风险问题进行属性的定位。总之,提高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识别能力可以为国际贸易中所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发生该风险时对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判断与识别,从而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中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物流风险因素非常多,只有不断加强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对风险管理加以防范,把风险带来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我们要先对国际贸易中的物流风险做出准确的定位分析,并快速的寻找风险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结合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出有效合理的防范风险措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效率,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基于物流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13,(8)105-106.
[2]戴小芳.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8,(1):60.
[3]戴小芳.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科技与管理,2008(01)
[4]侯方淼.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J].财经科学,2008.
[5]于成学.大连保税区区港联动的交通压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