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1

1.1课程内容不一

教材上:纵观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是天壤之别。举例,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涵盖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有的没有;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涵盖了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有的没有;笔者认为对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很有用的知识,却很少有教材能编制进去,比如成本管理模块等。软件上: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用的会计软件越来越多,即使同类型的软件又有多个版本。正是由于这种软件选择的多样性,也使得本课程的内容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1.3课程设计华而不实

很多高职院校再针对课程设计的时候却容易犯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把这门课程的设计生搬硬套到另外一门课程,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也是如此。换个角度去看,有的课程设计方案看起来真的很不错,然而在实施起来却很难,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与认可。像这样的课程设计方案即使体现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但由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情况,不能落实,像这样的课程设计只能是华而不实。

1.4课程保障不到位

一些院校鉴于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一是由于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二是师资薄弱;三是课时安排不合理。很多院校都面临着这方面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实训时间远远不够。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发展必经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院校设置已经有若干年了,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课程设计上

应该更多的从务实的角度去分析,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比如:有些院校会计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时间,那在课程设计上就要想到用别的方法去弥补。好的课程设计应该是以目前的条件最大限度的教会学生。

(2)课程保障条件往往受制于客观因素

有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器材完备,而有的院校则相反。课程保障条件的限制,也往往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各院校尽量完善课程的实训条件。

3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2

[关键词]高职 会计电算化 “项目化”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曲焕波(1967- ),男,吉林永吉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教研室主任,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及会计电算化教学;李鹰(1963- ),男,吉林长岭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孙凯(1979- ),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会计教学。(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34-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在岗会计从业人员的不适应性主要有二:一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软件的大量开发应用,单位的会计核算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传统记账式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二是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财会人员严重不足。企业等用人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职会计教育的一些旧理念、旧方法已经明显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高职会计教育者应正视现实,对会计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在现实的会计实践活动中进行组织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严峻的形势以及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高职 会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出有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财会人才,是高职会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成因

1.职教理念。从高职院校和财经类本科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对比看,主要优势体现在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去处理工作岗位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然而,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在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这无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是在教学大纲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但大多数教师还未找到适合高职院教学的方式、方法,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这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训环境。“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性很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一是硬件配置与实际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二是实训用数据大多与教材上习题相类似,没有完备的贴近实际的仿真会计模拟数据,无法满足实验实训需求。其实训效果是可想而知。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所以大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非常少。

3.教师能力。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本身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现象。

4.教学方式。现今高职教学手段虽越来越先进,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实质的突破,课件内容大多来自教材,缺少可用于对学生进行实训的教学项目的安排。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侧重点

传统手工会计更侧重于会计的核算程序、会计记账、算账的过程;而会计电算化是把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软件来实现,所以会计电算化更侧重于系统的初始化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初始确认、计量过程及会计信息的分析使用等,而记账、算账、费用结转、报表数据的产生及月末工作都是借助电脑自动完成。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是一个显见的事实。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成本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工作通过计算机系统并行进行,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使会计信息在企业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计划、控制等工作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弄清传统手工核算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侧重点,可以使“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更清楚、中心更突出,能够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合理设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情境和任务,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更多地在高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并最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复合型 会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88-01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工作进行处理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基本原理,掌握主要功能等实务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财政部在1994年5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0年,力争达到40%~6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达到10%~30%。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根据这一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放在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技能这一层次上。

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教学目的达成不理想;学制短,中职学校学制总共三年,课堂学习时间为两年,企业实践为一年,理论学习时间不足;按照会计理论体系学习时,专业课程多,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习任务重。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及时修订教学目标,按照“应知”、“应会”的要求,照顾大多数学生。立足于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同时兼顾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达到更高层次。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其中,理论部分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实践教学部分包括:(1)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2)掌握包括系统初始化模块、日常账务处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工资核算管理模块、报表编制模块等用友财务软件模块的操作。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商品化财务软件,了解通用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基本数据流程,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进行财务软件日常操作和基本的维护工作,以及财务软件的种类及发展方向等。

通过近十年来的实践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对电算化会计这门课的教学过程有五点想法:

一 要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

电算化会计的基础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上机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很多计算机操作问题,而并不是电算化会计问题,如文件的保存、文件的复制、菜单命令的操作、录入数据速度慢等问题,所以,中职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初,应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

二 掌握好会计理论课程

实训中常有一些学生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懂原始凭证,不知如何做会计分录,对会计工作的日常业务流程不熟悉,不知道期末业务有哪些结转工作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基础理论课程没有掌握好,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

三 学习会计理解课程要注意手工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由于不熟悉手工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在软件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不能深切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的真正意义。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中,我加入了手工会计的业务处理实训,让学生先在教室里对会计业务进行手工处理,然后再将手工核算的过程融入到财务软件中,这样学生在上机时就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在越来越多的业务处理中发现会计电算化的实用性、重要性。

四 会计电算化实训最好是选择连续两个月的会计业务作为录入数据

现在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实训教材中,一般都是选取企业某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学习账务处理及报表系统的数据。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用连续两个月的业务处理来进行学习,对学生熟悉,熟练会计软件的操作有更清晰、更深切的体会。第一个月的业务会让他们熟悉软件的各个功能,而第二个月的业务处理会让他们找出软件操作的原理和技巧,更加熟练的应用财务软件,并且能够真实地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带来的重大意义。另外,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会自觉地寻找软件维护的方法,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给学生明确的实效目标

组织学生参加财政部门主办的会计电算化证书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能获得今后上岗必需的相关证书,为学生今后就业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总之,按照“应知”、“应会”的要求,中职学生在学完本专业课后,应该能达到以下技能水平:(1)能够独立操作通用的财务软件;(2)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单位的财务软件;(3)掌握会计软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判断;(4)对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维护。

当今世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市场瞬息万变,竞争不断,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从加强管理入手,提高应变能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实现企业财务方面的现代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4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JJ1388)的研究成果。

财务会计专业是我校经济管理类主干专业,也是我校开办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与积淀,培养了一支财会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并拥有了一定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条件。会计电算化作为该类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会计理论扎实、会计电算化操作技术娴熟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必须率先进行观念更新和方法改革,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研究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市场竞争激烈,只有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刻不容缓。

我校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通过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按照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重新构建专业的培养教育方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改革,按照素质教育、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重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也在改进之中,会计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更新。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为了搞好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对内容体系大胆做出相应调整,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组合,边学边练。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素质为本、能力为主”的原则。

1、必须以培育职业基本素质为基础

电算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会计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企事业一线的会计、出纳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包括现金的收入、支出,各种票据的管理,凭证填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审计核算、信贷审查等等。这些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素质能力:

(1)基本素质。主要有:基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忠诚、守信、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等;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还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 ,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国际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发展,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已成为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必备条件,因此是不可忽视的。

(2)专业能力。这主要包括五种能力。首先是会计核算能力,如能够科学建帐,熟练运用会计方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组织财产清查,合理报税等。其次是财务管理能力,如能够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正确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分析,具有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的能力等。第三,财务决策能力,指具有财务预测和参与财务决策的能力。第四,电算会计能力,指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有关的财务软件,并能维护处理财务软件应用中常见的数据故障。

2、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财会人员,因而不可能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数上也有了回旋的余地。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合适的项目,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了前面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思路与目标的设定,就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任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注重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基本模型等基本理论。其次,要使学生掌握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作为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可以将总账、报表模块作为重点任务,对于往来款项、职工薪酬、固定资产等模块的功能也要设置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再次,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需要工作人员能解决此类问题,设置系统日常维护任务,让学生学习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最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锻炼,设置任务模块,锻炼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优化能力。

具体实施时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并指明每个任务的主要目标,囊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UFO)系统这三个基本模块,而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作为不同项目设想的可选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提出每个项目都应与每个模块相对应的会计岗位职责与业务能力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确定各任务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

2、教学任务设计的重点。教学任务的设计需体现综合性、适应性、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设计的任务应涵盖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大部分知识技能,并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收能力分层次、分岗位设计,使其更适合学生要求。任务设计时候还需考虑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岗位需求,体现实践性特点,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要把握好任务设计的难度,以学生基本能自主或协助完成为宜。

3、教学任务实施计划。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有较高的讲解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协作,使教学任务实施效果得到保证与提升。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各项目的具体内容、难易结合程度、项目成员组合搭配等关键问题。通过讨论,由学生结合明确每一预设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再分组确定本组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与责权划分。之后,学生分组制订难易程度不一的任务实施计划,教师修改把关。

4、跟踪任务执行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效果。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各小组的执行情况,开展组内业绩考评。对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小组,及时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鼓励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就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最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5、任务教学的实施保障。会计电算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一定的重要物质条件作为保障。计算机、桌椅等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局域网、office、金蝶、用友等软件是必不可少的。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软件安装、系统管理模块初始设置(包括账套、年度账、操作员、会计科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往来单位、辅助核算项目、凭证类别、收付结算等)、总账系统模块初始设置(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数据与金额权限分配、期初余额录入等)。

3 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1、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教授时数,提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强化学生的求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2、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和新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本校、本系实际出发,修订和重新制定切合我系实际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重视教学管理研究,随时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创新。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开发网络远程教学内容和课外互动环节,提高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质量。

3、完善会计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做到活动有规划和记载,加强备、教、辅、改,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好会计专业课程监控是保证教育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例调整为1:2。同时, 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仿真性,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发挥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贴近。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 应增加企业使用比较多的应收、应付款、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模块,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5、加强电算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定岗实习,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向学校争取人、财、物的大力支持。

4、加强教材建设。要结合我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教参和讲议。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适应专业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42-146.

[2]马云平,邵华清.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贸易.2012(1)

[3]王宇,谭广平等.关于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4]崔杰.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的重新思考[J].商业会计.2011(23)

[5]程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06(15)

[6]陈雪娟.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4)

[7]何玉英.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上).2007(04)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课程 一体化 教学模式

笔者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亲历从计算机黑白界面到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ERP全方面会计信息化进步的点点滴滴,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教授的班级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考证、ERP沙盘演练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总结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方面,本文提出几点看法。

一、课程性质及一体化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结合在一起,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过程的简称。简而言之,就是将会计业务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传递、运算、输出和存贮的加工处理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于一体的学科。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由《会计电算化》和《电算化会计》的课程名称引发的教学目标不统一的问题普遍存在。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融会贯通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职业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分单元来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其实,《会计电算化》是针对具备会计基本理论的学生开设的一门技能化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则安排针对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进行比较、任务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

二、在课堂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

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由此,构建一个符合职业教育目标、可以体现职业教育实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体化教学体系则可以实现以下两点转变:

(一)教学的组织形式由“集体传授”向“个别指点”转变

课程可以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在这个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利用教师机端口来控制学生机(如远程命令、广播教学、屏幕监视、学生演示、文件分发、作业提交等),学生机端口则可以进行自动接收文件、演示、电子举手等操作。同时,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堂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让学生在学习中彼此帮助,有利于教学相长。

(二)学生由“被动受教”向“自觉思考、积极操作”转变

教师从“单一讲授”向“行为引导”转变;教学过程则从单纯的“传递知识”向“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学手段由“黑板、口授”向“多媒体、投影、网络教室”转变。教室内可以采用角色定位、广播教学、逆向思维查错、手工作业电算化、多蓝本多行业账套以及分组竞赛法等多教学方法。

“角色定位教学法”是指让学生以财务主管的角色,对一个准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要求学生综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自行假设所供职的单位性质及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硬件、软件、人员及制度建设,提出系统规划方案,这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广播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广播教学这一形式,在教师机上演示给每台学生机观看,重点演示一些容易出错或容易忽视的软件功能。不断地强调及演示可以让学生对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一个较深的印象。

“逆向思维查错教学法”是沿着软件常规操作相反的方向来进行,比如“报表初始化是否有错账簿的处理是否有错凭证处理是否有错账套系统初始化是否有错”等逐一分析、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这一教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是巩固会计核算七种专门方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手工作业电算化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之前手工做出的实训资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的会计软件处理方式,通过上机实验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纸质打印文稿以及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达到人机并行的目的。

“多蓝本多行业账套教学法”则是要求每个学生分别用用友、金碟、浪潮等多个社会上通用的会计软件来完成工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的账套资料,让学生们多对比,多探讨,找出软件的共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会计软件市场。

“分组竞赛法”是将学生分成多个任务小组,每个小组的工作内容按电算化人员岗位来设置,最后的考核以小组的总体水平来评定,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电算化教学的时长一般为90学时(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及内容的延伸可能会相应增加),2/3的时间用于学生操作,通过这种边学边练及课后练习的灵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拓展了对理论知识在广度、深度、难度上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与学生共同探讨出的“麻烦解决心得”,完成论文《会计软件运行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方法》发表于《消费导刊》。论文中提到,在会计软件基础设置时,如遇到科目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三个原因:原因之一,可能有相同的科目编码存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新建科目要先上级后下级,删除科目要先下级后上级;原因之二,查看当前界面是否在“全部”标签下,如果只是显示了部分科目,就会出错;原因之三,与编码方案不相符,比如应收账款中二级科目编码应该为“113101”,如果设置为“11301”,系统则会提示“与编码方案不符”。一体化教学方法下归纳总结出的心得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配套环境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

“双师型”是近年来一直鼓励教师成长的方向,“双师型”师资标准可以按一体化的理论来设定:

适应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胜任专业实训及毕业设计工作。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课,领导检验等方面加权评定。

适应本专业的教研能力,包括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课程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等;教研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解决问题的概率、开发校本教材及论文写作来评定。

适应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提供的产能效益来受评确定。

(二)一体化教学评价系统

采用一体化教学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我们运用了发展性评价方案。通过课堂的表现、实训情况、操作技能的表现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减轻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的负担。目前,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评价有三个标准:取得电算化证书的无纸化考试成绩;用会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堂课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

结合考证的内容,电算化教学内容还要涵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测试题来考核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辅导。另外,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水平分为初级和中级,初级水平一般包括账务和报表系统,而中级水平则要涉及很多专用子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一个层次的概念,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指明方向。

此外,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传统式的教学往往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差,所以学得差。实行一体化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了,于是,教师更加重视自己的教学质量,通过考核、问卷、座谈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教师教学中的缺点,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了解教学所需。

通过构建《会计电算化》一体化教学体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考证通过率上升,操作也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经过一体化操作训练的学生,在实务操作中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对的评价一直都非常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是财务系统,而只是一个账务系统,其产生的不是财务信息,而是会计信息,在满足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过程中,引入具备了价值链管理功能的ERP 管理软件是发展趋势,这也渐渐融入我们的学习当中。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财务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IT化、自动化,特别是当XBRL进入我们的视野之后,财务人员更多的时间将用于对企业内部的业务进行管理分析,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要实现这一点,财务人员需要在专业和心理上都有所准备。这也是我们今后一体化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6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