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端 校企合作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31-01

1 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困惑

高职毕业生一直是以掌握实用技能,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从而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双高的群体,但是,在长三角,尤其苏南地区,随着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进一步推进,这种传统优势,正在悄悄转变。

从毕业生的视角来看,“自己看上的岗位企业不满意,企业满意的岗位自己看不上”的现象越发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现代化生产管理理论和技术,对普通的技术管理人才需求,又进一步削减;符合各自企业、行业需求的专业性更高的人才需求加大,加大部分的需求基本排除了高职应届毕业生。毕业生除了从比预想的更低的起点开始别无选择,作为学校,必须有新的思考。

2 只有真正抓住企业需求才能打开招聘大门

如果企业一方面员工紧缺,频繁招聘;另一方面毕业生理想的岗位不向毕业生开放;就说明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院校的培养不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院校必须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并抓住需求改变自身人才培养计划,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够切实就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

真正贴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培养,需要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加入许多企业个性化定制元素和加深部分通用性技能的培养,随之带来办学成本急剧提升、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由于强调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求职适用面变窄等问题逐一暴露,学校光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路还远远不够,需要学校运用智慧,整合各方力量,搭建平台,实现各方利益。

3 坚持“高端培训,忠诚服务”、“谁受益、谁买单”等基本合作原则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莱尼公司(德国)、立达公司(瑞士)建立了面向该两家企业内高端技术岗位的合作培养机制,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从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中遴选组班,命名为“欧盟企业双元制定向培养班”,单独设定培养计划。

定向班的定位较高,是上述两家企业现役外籍技师的后备力量,将逐步替换人力成本较高的外籍技师;培养过程分学校单元和企业单元,8周一个单元;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大胆课程改革,学校学理论,企业学技术;学校按照企业要求新开多门课程,企业按照培养要求,建立全新实训基地;企业部分由德国技师用英语教学,外籍技师均经历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有扎实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全英语教学更是加速提升了学生在外企的职业竞争力。

为留住优秀的学生为企业服务,企业与学生在培养前就签订毕业后三年的服务约定,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月提供学费补贴,毕业前总计可获22000元;毕业后服务三年可获25000元的留任奖励。

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也必须诚实守信,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常进行忠诚感恩教育,稳定推进校企合作培养。

随着两家企业的合作培养推向深入,成效初显,企业内的各用人岗位对学生的各方面进步颇为满意,在培养环节结束前一年就预定完所有学生,并要求紧接着开办第二期合作培养班。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精品课程 三关键 三步走

教育部2003年4月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即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全国各高校以此为始相继开始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实践略谈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精品课程

1.1 所谓“课程”:①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②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③某学科的教学进程;④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和“课程”其意义是不同的。“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形象的说“课”是建筑用砖,那么“课程”就是用砖砌之建筑,“精品课程”则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建筑。

1.2 精品课程的内涵。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2 精品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有什么要求;评价标准是什么;建设精品课程需要哪些材料。并召开精品课程探讨会,印发学习精品课程的相关文件、评价标准等相关资料。其次,了解同类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对比分析专业相对优势,明细精品课程建设差距。再次,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具体实施精品课程系统工程。制定建设精品课程计划并逐级分步骤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谋划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评价标准、监督考评机制。

3 精品课程建设“三关键”认识

笔者认为建设精品课程要具备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要有优秀的人才,二是要有特色专业的支撑,三是要有机制的保障。

3.1 精品课程建设关键之一:依托优秀专业师资队伍。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有一批严于教学、精于教学并且能够深入企业一线研究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的深入和广泛参与。大多高等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是专业不强,人才不专,校企合作经验匮乏,这样就使得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不牢,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规范的教学流程、以及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弱项,必须加强专业教学研究,凝聚专业人才队伍。以加强教学秩序管理为导向,以探究专业课程建设为依托,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方面来。

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外引内培”力度,增加人才培养投入。系部主任和专业负责人要定期沟通本系部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时间路线图,各系部每学年要至少建成一到两门“优质课程”(关于优质课程后面再述)。以上措施在于逐渐培养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强化责任意识,为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服务。

3.2 精品课程的建设关键之二:需要特色专业的支撑。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或者比较优势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和选择。一个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能被企业所用,为市场所需要,或者更直接的是否能够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是检验专业生存壮大的关键。因此,只有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也将成为培育精品课程的沃土。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或者比较优势专业应该是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区域特色明显(或者目标市场对人才需求量较大)、实习实训条件优越、专业教学内容技术性含量高,毕业学生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专业。

选择建设特色专业的特色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3.3 精品课程建设关键之三: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是适量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人员培训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必备条件。其次是筹划精品课程专门网站建设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就是规范严谨的教学秩序,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外部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保障条件之一。第四,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组建及高效运作。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从组建专业团队、研讨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建设课程、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建设思路、制定建设规划、实施实践教学、整理完善相关材料、制作课程网页、上传网络课程等具体事务做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院校决策层充分重视和政策的鼎力支持。

4 精品课程建设“三步走”过程

建设精品课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通过科学的论证评价,逐步建设、筛选出一批“达标课程”,进而提炼“优质课程”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开展专业教学研究,启动“达标课程”建设活动。规范专业教学行为,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建议在系部学期教学计划中布置落实。此活动在于为精品课程建设“造势”,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吸引到学科研究上来。是否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完整的电子教案、完成的教学课件、最新的校企合作案例,是评价达标课程的主要指标。第二步,开展遴选“优质课程”活动。在深入研究专业教学、市场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建议在系部年度教学计划中布置落实。优质课程的标准应该是介于“达标课程”和“精品课程”之间。是否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的电子教案、系统的教学课件、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试题库)等是评价的主要指标。第三步,选择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课程”。教务处规划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各系部(专业教师、学科负责人)利用一到二学年时间至少建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参加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高职)》相关指导精神组织专家论证评审。最后,集全校之力,申报建设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5 建设精品课程程序

①制定科学的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②开展预选建设课程的研讨、评估;③遴选建设课程,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作用等;④组建专业团队,确定负责人、带头人;⑤明细建设任务,明确个人责任;⑥制定建设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培养目标,细化教学内容;⑦结合就业和学生实际,确定相应高职教材或自编教材;⑧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⑨实施理论、实践教学:a准备格式规范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完整的电子教案、课件。b进行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研究。c编制习题库、测试案例或实践考核项目等。习题库、案例等要有参考答案或评价标准等。d录制视频教学。e收集教学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⑩实施精品课程上网工程;■综合评估。

6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把握“三关键”思想,实施“三步走”的过程。把教师的教学着力点引导到课堂上,引导到专业教学研究上,形成系部专业教学研究长效机制,开展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努力实现精品课程“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洪山,于雷.以深化改革为基础强化高职精品课程建设[J].课程改革,2006.

[2]郑家茂,张胤.“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3

关键词:中职;90后女生;安全教育

近来,据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书》反馈,个别女学生由于年幼无知,被犯罪分子通过哄骗、引诱或软硬兼施的方式,遭受犯罪分子的侵犯,人身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情节严重的有骗、拐、奸、辱、杀,给女生身心及其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给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女生比普通高中的同龄女生早接触社会,社交圈子比较复杂。且90后女生相对早熟,个性张扬,特立独行,价值观念更加西化,较早地与异往。然而,诸多案例表明,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低。因此,90后的中职女生的安全教育是中职德育的重要部分,必须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德育任务,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使广大女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及措施,提高安全自护能力。下文就围绕90后中职女生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一、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应有统一的大纲,由德育处工作人员、校医务人员、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共同对女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尽量全面、实用。

1. 加强对女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教育女生自尊自爱,引导学生衣着不要太暴露,以免刺激不法分子实施侵犯。女生要慎重交友,注意交友的方式和地点,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礼物,未经家长同意不要与网友见面,外出活动须结伴而行,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游玩,不随便跟陌生人搭腔,不索取他人财物等,努力确保自身安全。教育女生树立强烈的纪律观念,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实践工作单位,都自觉遵守宿舍管理制度,不晚归、不带异性进入宿舍、也不进入异性宿舍。

2. 学校要定期安排卫生和心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女生讲授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特别是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及安全防范知识;加强学生的性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观念、性意识、性卫生、性保健、性道德等有关的性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引导学生建构健康的性心理、性价值观念,增强女生的性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部分中职生18岁左右就业,可能较早地面对婚恋问题,所以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婚后的性道德也是教育内容之一。学校教育者还需向学生宣传晚婚、晚育等有关婚姻和计划生育政策,为学生今后的婚姻生活作正确的价值导向。

3. 开设女子防身术的选修课程,集强身、健体、自卫于一体。90后的中职女生特立独行,但自卫自救能力低,且比同龄人早进入复杂的社会大环境;扒窃、抢劫、害等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女中职生常常是作案对象。且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所述,达到运动技能的第六层水平的学生将能够“学会一种自卫防身术”。因此,她们需要加入这种不亚于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培训。

4. 建立家校合作,督促家长履行监督子女的职责。针对具体问题,对家庭教育给予建设性支持。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但可能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常常事与愿违。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必要给家长予适时的指导。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醒家长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交友教育和性卫生教育,密切留意子女的言行举止,切实履行监护职责。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班主任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共同维护女生的合法权益。

二、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的形式

女生安全教育是一项持续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以空洞乏味的说教形式敷衍了事。班主任应利用班会课,循序渐进,精心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确保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同时,学校的其他教育力量和家长也要共同协作,提高中职女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1. 讲授法。班主任运用讲授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女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同时要注意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2. 案例分析法。班主任把女生遭遇的安全事故作为案例,让女生们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景表演法。班主任让女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取向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它的核心是情景体验,让学生表演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视频呈现法。班主任整合符合90后中职女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的视频资源,让她们在观看过程中理解、感悟和升华。例如,英国电影《成长教育》(PG-13)是关于一名16岁女尖子生被一个世故的已婚中年男人欺骗感情整整两年,荒废学业,付出早熟的沉重代价。这些视频资源非常适合作为反面教材来诠释女孩要自尊、自爱。

5. 读书指导法。中职女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班主任要适时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读书习惯,要特别向她们推荐与女生安全教育有关的优秀书籍,如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自我性教育:花蕾悄悄绽放(女生篇)》。身处青春期的女学生能够从书中获得她们成长中最关心的问题的答案。

6. 知识竞答法。班主任对女生进行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后,开展有奖知识竞答,可以检测她们的学习质量,转变其思维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班主任可以及时地查漏补缺,加强和改善90后中职女生的安全教育。

7. 开设女子防身术的体育选修课。女子防身术课程采用选修形式就不会制约学生兴趣,还可以采用社团的形式,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能增强学习氛围。授课人员必须是体育教师或武术教练。女子防身术是一种针对歹徒的要害部位进攻而设计的一种独特的身体活动,动作强度大,对抗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减少运动损伤。

8. 特邀讲座。每学期举行1-2次“女生讲座”,由医生、警官或心理专家主讲,深入地阐述相关安全问题,很有教育价值。

9. 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来访的女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让她们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正确处理男女交往问题。

三、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的原则

对90后中职女生进行安全教育要遵循她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坚持以下原则。

1. 安全知识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道德与安全行为教育。

2. 正面说服教育与丰富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耐心细致地引导女生形成自觉的安全防范意识。

3. 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中的“性”是敏感的话题,对女生进行性教育要确定恰当的时机,不可拖延推迟,也不可提前超越。

4. 群体普及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原则。女生安全教育要“点”“面”结合,既把知识的普及教育、共性问题的防治与个别特殊问题的咨询与解决结合起来,又要防与治相结合,一面做好“预防第一”的宣传,一面积极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

5. 家校合作的原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女生在青春期健康、安全地成长。

四、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90后中职女生安全教育要有步骤、审慎地进行,正视敏感问题,要针对这一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实践中,许多细节不可能在课堂里全部讲授和解答,而且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要根据她们的心理发展需求和社会准则要求,以安全知识为基础,以道德和行为习惯为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安全教育。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凯文·瑞安,卡伦·博林.在学校中培养品德:将德育引入生活的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网易女人频道.我知女人心-70后、80后、90后女性情感大调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黄艳芳.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曾钦泉.自主体验型德育模式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选编(1)[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4

公司(中心)办公场地同时设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内和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公司(中心)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及技术股权资本运作等提供服务。公司(中心)主要业务是:科技项目的策划、培育及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共性技术的推广扩散;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校技术成果所形成的股权;提供科技成果信息,建立校企长期合作关系;风险投资资金的筹措与运作;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咨询;企业家、管理人才培训;国际技术创新与合作。

加强管理,做好技术转移服务

技术转移及服务的模式

公司(中心)依靠学校,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小型企业,联合专家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做好双向服务,同时当好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技术转移及服务的管理方法

1、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是公司(中心)业务开展的源泉,中心通过学校各院系征集大量的科技项目,项目征集的原则首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尤其对国家、地方政府定期的重点科技技术或项目予以关注。对具有市场空间大、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形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性大、现有的基础条件较强,经过短期努力可以完成确定目标、技术团队稳定的项目优先考虑入选。

通过查阅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网络,走访企业,到企业中去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对选定的项目心中有数,做好初选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

做好市场调研的项目由项目部提供项目调研报告,通过中心主任办公会,必要时邀请有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对中心筛选后的项目按技术成熟程度、所处的产业化、市场化阶段进行分类,有选择有目的向企业推荐项目,与企业共担风险。

2、严格筛选,择优选择,确定合作单位和个人

指定专门的责任人,对拟设立公司的其他法人、个人或技术的合作企业进行资产负债、投融资、公司管理层、经营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掌握法人单位的资信情况,避免后期损害本公司(中心)或学校利益。

3、为企业做好全程服务

改变以往单一的信息搭桥服务为整体的综合持续服务,包括:联合企业与学校共同申报政府各类计划项目,协助企业进行二次融资,给企业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或可行性报告,为企业明确行业及市场情况、技术与产品的定位、公司运行方案、资金需求、经济效益预测和风险对策等发展战略,达到整体持续服务的目标。

4、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政、产、学、研的结合

为提高成果转移的效果,在合作前期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将企业的需求和难题与学校的资源结合起来,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教授与当地企业接洽,中心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学校专家、企业及各级政府的肯定。

5、对技术项目执行情况做好跟踪服务

由中心牵头,对合作的项目从技术、产品、使用效果等方面征询企业意见,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沟通、了解,做好跟踪企业的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中心)的服务质量。

综合服务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技术转让服务

近两年技术合同数93项,技术转让费1832万元。为学校及企业提供申报项目服务

近两年为企业申报国家、地方科技计划项目2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立项5项,省市科技计划立项8项。股权分红和股权转让

“中心”通过对学校科技成果的筛选、孵化和转化(产业化),实现技术成果的资本化运作,使学校22项成果实现在企业的技术入股和实现产业化,为学校取得了收益。同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有入股公司22家,股权原值3821.75万元,近二年实现股权分红64.53万元、2家股权退出获得转让款4387.45万元。

举办讲座与培训

2006年~2007年“中心”组织和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讲座共计9次,参加人数共计850人(次)。其中与山东广饶经济开发区联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3人,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综合服务

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单位24个推广共性技术项目62项;宣传科技成果项目信息1000余项(次);建立300余名专家的信息库;推广项目400余项;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30余项。

近年来中心加大了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力度,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参加全国各地的技术交流、成果信息和项目合作洽谈(近两年参加了江苏省丹阳市、昆山市、江阴市科技洽谈会,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科技项目洽谈会,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日照市、博山区科技项目洽谈会,浙江省杭州市、慈溪市科技成果信息会,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安徽省马鞍山市科技项目洽谈会,四川省绵阳市科技项目对接会和陕西省西安市国际高新技术博览会等)。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300余家,为其联系单位参观考察、组织交流洽谈等活动,得到这些企业的赞誉,充分发挥了“转移中心”作为学校和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经济与科技、政府与企业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心与江苏省江阴市政府、浙江省慈溪市建立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与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江阴市创业园管委会、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广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产权交易所共建技术转移平台和服务中心,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搭建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桥梁。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获得浙江省技术交易贡献奖。

西安高校众多,科技实力雄厚,鉴于中心具备良好的技术转移服务队伍和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为学校技术转移工作和西安市技术市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中心)于2007年10月荣获西安市政府颁发的“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奖”。

2007年西安市科技局将西安高校技术转移市场设在中心,其目的是进一步将中心在技术市场运作中的成功经验辐射西安高校,带动西安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专门服务。

2007年中心在科技统计工作中认真负责,荣获陕西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共性技术推广案例

推进校企合作,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转移。“磨机寻优节能计算机控制系统”为节能降耗技术,该项目为中心重点推广项目,经中心的大力推广、现场示范、交易洽谈,目前该项目已在陕西、辽宁、河南、新疆、广东、四川等10个省市的三十多家发电厂、水泥厂推广投入运行,技术合同600多万元,截至2004年12月底,在现场实际投运的磨机负荷控制系统已达68台,应用企业产生的效益累计约1.4亿元。该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仍在继续推广之中。

技术资本运作案例

2000年公司(中心)成功将学校“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作价500万元入股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2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底学校该项股权从上交所转让退出,转让费4027.45万元,实现了学校技术作为资本的一次完整运作,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未来发展规划

1、充分利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平台,与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挖掘校内科技资源,筛选、集成、包装和推广可进行转化和转移的科技成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成果转移公司机制灵活、队伍精干的特点,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形成转移中心与转移公司一体化运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技术转移的模式。

2、积极申报国家及省市相关平台建设项目,利用转移公司(中心)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大力加强技术转移的服务基础和能力建设。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旅游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19-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转型,以大规划、大产业、大投入、大效益为重要特征的大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与研究。现在人们不仅仅提高了旅游的意识,旅游的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过渡到休闲度假,出行方式由过去的参团向自行出游变化,现代旅游业已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征。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2月18日颁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3〕10号)已正式实施。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确定了旅游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意见》中更是明确了“人才强旅,科教兴旅”的战略,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

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旅行社要为旅游者提供量身定做的行程和服务。酒店业的国际化、品牌化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形成旅游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旅游人才过剩,不能适应大旅游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严重不足,旅游企业求贤若渴。旅游教育和研究已经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了决定旅游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似乎也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不可能开办众多的专业,也没有必要为每个小众市场都开办课程,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探索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整合旅游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校企双方的潜力

旅游职业教育资源是指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投入到旅游职业教育领域,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旅游业人才的各类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总和。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各地一些办学效益不高的旅游学校要走规模发展之路,创立名牌。另外同一地区不同层次的旅游类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行业之间在专业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进行区域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达到资源共享。

例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早在2007年就牵头苏州地区的旅游院校成立了苏州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吸收了4所本科院校中的旅游学院、9所大专类旅游学校和7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由20所学校参加,覆盖各个办学层次,目前已经在实训设施设备共享、旅游教育信息共享、师资相互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同时该专业委员会又挂靠在苏州市旅游协会下面,与地区的行业协会紧密相连,参与所有行业的各项活动,及时了解各项最新行业发展动态。2013年在旅游协会指导下,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国际酒店高峰论坛”,探讨国际化酒店业人才的培养话题,在苏州的各大国际酒店的外籍老总在峰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对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又召开了以“大旅游时代的人才保障”为主题的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还邀请了政府、企业、学校代表进行对话,对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校企之间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旅行社、酒店、旅游电商与学校合作办学,苏州文化国旅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旅行社,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向学校提供营业执照、网络销售平台、有经验的计调等资源,学校定计划安排学生在旅行社进行工学交替的实训,将课堂已经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提前完成了企业的岗前培训。

二、探索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融入企业职业标准

大旅游时代旅游职业院校培养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必须是符合旅游企业的岗位标准的。院校与旅游企业相互合作,将岗位职业标准整合为专业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主要是课程设置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如旅游企业设置哪一些岗位,这些岗位的职业岗位标准有哪些,都在旅游职业教育中体现出来,做到课程设置企业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接轨。

旅行社需要的专业人才,以往就是构成旅行社需要的三个方面:旅游外联,导游,旅游计调。但是目前还要学会网络营销,因为现在的旅游电商平台发展极为迅速,旅游者不必要都去旅行社选择旅游项目,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网络去选择。所以苏州文化国旅一直要求学生能学一点平面设计。旅行社在这个转型升级的时代,对网络的要求,对平面设计的要求,是十分迫切的。现在的旅游合同都在电子化,旅游产业更是全面进入到智能化。酒店管理也是如此,酒店的预定基本进入网络化,酒店的服务也将逐步实现网络化,对服务的评价、对客户信息的分析,标准化的服务都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容。

三、强化实训技能训练,突出专业热情和专业认知教育

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 “技能+素养”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促进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强化实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像一个“检阅场”,不仅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了高水准技能竞技与切磋的平台,也把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向社会进行了展示。教育部自2009年举办大赛7年来,对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引领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推动技能精湛、不唯学历凭能力等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技能大赛已成为切磋技能、展现职教魅力的窗口。旅游院校利用每年教育部举办旅游类、酒店类技能大赛的机会,学校层层选拔技能选手,鼓励学生勤学苦练。技能大赛项目一般包括现场实操、专业理论、仪容仪表三大竞赛内容,其设置紧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要求,直接与旅游行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接轨,旨在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现代旅游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旅游企业倍感困惑的是人才的流动性特别大,企业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认知教育放在首位,旅游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要求高,具有挑战性。学生的职业兴趣的保持度事关职业的发展,所以面对大旅游时代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技能和素养两者不可偏颇。现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平台是旅游从业者的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期,如苏州八爪鱼在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几年的实践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他们是一个B2B的旅行社企业,直接的服务对家是几千家旅行社,特别希望引入优秀的人才,该企业从2011年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成立了“八爪鱼在线”旅游管理班,师生的教学活动会经常安排到公司参与一些数据的维护,把在企业中的一些运营包括平台系统,包括旅行社的计调和一些实际的操作案例已经把这些内容融入到整个课程中去了,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认知提早介入,让学生可以实际地去第一时间去操作B2B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毕业后的上升的速度和整个工作的效率就大不一样的。如苏州洲际酒店是一个国际化品牌酒店,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学校合作,提前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学生职业教育中,洲际酒店的理念是提供24小时全面服务。洲际集团有一个项目计划叫“梦想之梯”, 是一条梦想10年之后、20年之后成为酒店总经理的人才打造之路。对许多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快速成长的通道,酒店的这一项目对学生的专业成长积极的作用。

大旅游时代必须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步伐,谋求旅游职业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建立政府、行业、院校、企业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达到以人才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目的。为旅游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小艳.旅游高等院校基于产教研合作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优秀家校合作案例范文6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的产物,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西方,职业指导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要用到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比较普遍的对职业指导的理解有以下几种:一是选择论或称之为,“人职匹配论”,即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心理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的科学匹配。二是就业服务论,比如高校的就业指导等,该观点认为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帮助的服务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把优秀人才推荐或介绍到好的岗位工作。在高校中这些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将近毕业的阶段,这也基本上把职业指导等同于择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三是过程发展论,也称教育发展成就论。该观点认为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是通过课程即实践活动慢慢渗透进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帮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了解自己,最终合理现则自己的职业,并坚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成就自己。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重理论,轻实操

职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由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学校政工干部构成,授课基本上是理论知识教授,有些学校会邀请部分的企业人事讲解或采取讲座,报告形式进行择业理论知识的灌输,但是基本上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职业指导的实战性要求。所以必然造成在指导过程中缺少职业指导的实际操作,因此,学生得到的大部分是对职业指导理论知识感性的一般性了解,没有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学生把这门课程等同于其他一般理论课程的认识从而无法感受到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就造成了对课程不够重视的普遍现象,这是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上课欲望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教师的职业指导形式不丰富,比较单一。就目前来讲很多高校已经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正常教学授课计划,采用的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教学和课下理论的研讨。但有调查发现学生感觉就业指导太过注重理论,纸上谈兵式的就业指导效果当然就不不理想。课堂上课形式也比较多地沿用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教师一言堂的说教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分析也想相对不足,联系实际的个性化指导更加缺乏,任课教师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职业指导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二)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上文提到大部分高校已经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入了高校日常的教学方案中,但是课程实施的效果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不是很合理,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间职业指导课程量不尽相同,有些多有些少,总体上讲关于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也都比较单一。二是课程质量不高,忽视了创业方面的指导教育。有些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仅仅只包含了职业生涯以及就业指导的相关简单介绍,学生接受的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并没有包含针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内容,所以普遍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以及动手能力的指导教学,这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不利。三是职业指导课程的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某些院校因排课等原因将职业指导的课程安排在晚上,众所周知晚上的上课效率比白天更低,而且上课时间也比较短,不仅占用了学生晚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全面的向学生讲授关于职业指导的内容。四是职业指导课程反馈机制不足,学校往往很少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了解和反馈,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学习状况。应付式地排课和授课是职业指导课程的表面工作,不能深入的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也就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三)职业指导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偏低

职业指导师资是高校中职业指导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决定着职业指导所采用的方法和内容,也决定着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当前职业指导效果开展总体上讲欠佳,其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可以从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的构成来找原因:一是职业指导教师以行政人员和学生管理政工干部居多,专业职业指导师较少;二是任课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事务性工作繁忙,对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较少,相关课题钻研不足,因此造成理论研究薄弱,研究层次不高;三是欠缺师资力量的后续培训,缺乏学习提高的途径。

三、提升高校职业指导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加强职能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要正常运转必须依赖于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常设职业指导机构,而且该机构的职能要全面,一般包括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职业指导咨询室及职业拓展中心等等。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职能或是工作任务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招考政策、创业补贴政策等。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招聘会,加强供求双方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三是要加强高校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建立学生就业择业档案,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择业,这种量身定做的职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加明显。

(二)提高职业指导师资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多是半路出家,提高师资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势在必行。解决的方式有:一是加强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可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市场的培训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持证上岗。二是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案例讨论,定期组织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对典型案例要汇编成册宣传学习。三是高校职业指导师可到企业调研,到用工一线获取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等各方面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指导学生时自然就胸有成竹。总之职业指导师这支队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教育,才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三)规范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学生学习职业指导知识作重要的载体,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相关方针政策、正确择业就业的有效手段。上文已经列举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之处,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主要涉及到机构设置、师资和学生态度等几方面。就该课程而言,因开设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可借鉴的经验较少,理论研究也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全程性和实效性,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多集中在解读国家就业政策、讲解就业程序及职场专家讲座等形式上,缺少对大学生的个案指导、全程指导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适配性的高低,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