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积金的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积金的条件范文1
(1)购买自住住房的、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未重新就业满五年的、出境定居的、户口迁出本省区域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支付房租的、进城务工人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
(2)在上列中就有租房可以申请提取公积了。要提取的话,如果你的住房公积金的银行卡还没有激活,要拿身份证去相应的银行去激活。要不无法转账到你的账户。
(3)去房管所开无房证明:拿夫妻双方的身份证及复印件去当地的房管那里,先写好无房申请表,再把身份证及复印件和申请表,让房管所出一个无房证明。
(4)租房额度:一般情况下租住公租房的,按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租住商品房的,根据当地市场租金水平和租住住房面积,确定提取额度。如果没有证明的话就按据当地市场租金水平来算。
公积金的条件范文2
(2)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自行募集并管理或者受其他机构委托管理的产品中,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证券及衍生品种的规模累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2)有两名符合条件的持牌负责人及一名合规风控负责人;
(4)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违规记录,在金融监管、工商、税务等行政机关以及商业银行、自律管理等机构无不良诚信记录。
【法律依据】
公积金的条件范文3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探索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和市场机制的牵动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但是,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县畜牧业还存在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县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双轮驱动促统筹、破解难题惠民生”的活动主题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快规模健康养殖发展,特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推广工作的发展应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设想和建议,通过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扶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结构可进一步优化,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新技术进一步普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基金”有两个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来解决当今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出现推广工作中的不适应问题,加强壮大推广体系建设。二是促进推广项目的转化,抓好推广典型鼓励农民提高饲养业中的科技含量。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
畜牧推广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它将畜牧新成果、新技术介绍给农民,使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从而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素质、追求社会效益,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畜牧推广的这一属性不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改变,而应继续强化。
但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具体推广部门和个人,又不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努力增加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因此,也都在探索通过有偿服务和经营来创收。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但是面对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面对非常分散的服务对象,面对相对低下的农业效益,面对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制约因素很多的农牧业,推广工作不可能多是有偿服务,有偿服务的领域是很小的,况且服务收费的标准也很难确定。
围绕推广工作开展经营服务,不失为一种创收手段,也有不少好的事例证明这一手段的作用。但是,开展经营势必牵扯推广部门的精力,弄不好也易使推广偏离其正常轨道。要解决好推广部门自身效益与推广对象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使其自身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进行,笔者认为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基金由国家投入专款,由畜牧推广部门掌握使用,主要用于:(1)畜牧推广自身开展有偿服务项目的投入,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增强自身活力,促进推广事业的发展。对于好的项目要集中投入。(2)有发展前途的大型农牧场户的科技项目。(3)专业户或科技示范户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提高科技含量的可使用“基金”。实施上述计划必须有以下两个条件的保证。一是制定具体法规和政策,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落实。要以法律形式保证国家和集体对推广工作资金投放而不以某位领导和某级政府对推广工作好恶确定投入量。二是政府要保证畜牧推广的计划性投入,计划和市场,这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两种手段,有各自服务与经济建设的不同目标和适用范围。对于社会公益性非常显著的农技推广工作,其经费还应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即使在实行市场经济多年的国家,也多是这样做的。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期待于市场的只能是辅助作用。所以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保证,还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知识更新,新项目的引进更需政府的扶持。
必须说明的是:利用畜牧推广基金只能用于农技推广部门开展适当的经营服务,但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只是作为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的手段。对好的项目一时效益又上不来的可给予少部分的无偿投入,以此来强化推广部门自身的建设,好的推广项目能顺利推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公积金的条件范文4
一、坚持思想政治管理理念,拓展科学发展新思路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企业行为,有着坚定和谐的政治导向思想作保证,努力发挥企业科学发展新思路是企业不断创新管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为此,从公司的角度反映出,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的环境下,在加大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力度,尤其是在承接生产任务上加强公司总体资源的运筹和利用,努力承接企业基本的运营任务,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利用宣传、教育阵地,广泛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灌输新观念,拓展新思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挖掘企业潜力,整合资源充分体现职工在企业工作、学习、成长的优质平台作用,让其身心和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开展党建组织建设充实新生力量,保持企业正确思想导向,使思想政治建设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更趋向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在人才接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越是艰难环节,越为历练育才,注意让广大年轻干部通过压担子,给予工作条件,掌握成长的轨迹,并及时指导与帮辅,最大程度地展示“企业需要你,你也关爱企业”的共双赢良好局面,思想政治工作紧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形势,让青年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有施展的舞台,从而在突显优秀的青年骨干源自于优秀的党员队伍,有力的影响引领和思想管理工作,是企业战胜困难的有效举措。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争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改进,但党性和基本原则不变,并应为其效果不断地创新管理手段,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适时、适合国情的实际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其作用在不断充实和体现,因为人们的思想受到外界的影响,使注意力、工作能力、执行力等都受到不同程序的削弱,因此对统一思想认识,协调企业经济管理和促进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等起到积极及有效的作用。这就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策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工作,同时也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力量之一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作用还在于,让广大员工的品德、公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确立起到关键的作用,并能使广大在职员工在本职工作中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让企业总体工作能在同行业中不落伍和有长远的发展,并不断适应发展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人才接续工作中起到统领作用。我们企业有着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见证广州城市建设的骨干企业。思想政治是指导队伍建设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思想管理体系的重要工作。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而思想体系的确立有利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又是一直以来不可松懈的工作,尤其是当今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人才都在其所在的领域中垂练和成长。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才培训接续工作有着实质的作用;对于部分偏离企业正确思路的人员起到约束和督导的作用;对于入职人员和接续人员养成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意识作用;对于各专人材的个性历练,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作用。
因此,有力的和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能令生产经营取得优异的效果,更能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创新时期和谐环境
公积金的条件范文5
[关键词]公司治理;圣经;易经;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07-02
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的《周易》,二者与《古兰经》、《吠陀经》并称世界四大经典。《周易》和《圣经》在万物生成和天人关系等方面运用的隐喻反映着两种文化传统迥异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很好地诠释了金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中两种不同的治理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和理解现代公司治理。
一、股东地位:“股东中心主义”与“利益相关者主义”
《圣经》中将人与万物的起源描述为一个“制造”的过程,如同人完成一个工程;《周易》则将这一过程解读为一个与人的产生类似的生成过程。在公司治理中相应地体现为“股东中心主义”和“利益相关者主义”。
《圣经·创世纪》的描述中,上帝在六天里创建了世界,逐步创造了光明和黑暗、天体、地球以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并最后以一双全能的手创造了统领万物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这暗示万物包括人,与上帝从一开始就处于创造与被创造的绝对不平等地位,被创造出的“产品”是为了“创造者”的利益而建造的,因此也理所当然地为其奴役和消费。相应的理念在公司治理中即体现为“股东中心主义”。股东出资建立了公司,公司作为私法上的组织是由股东组成的,股东是公司的“最终所有者”和公司利益的惟一享有者,拥有绝对的权势和地位,公司组成和运作的目的仅仅在于为股东赚钱,实行的是实行资本多数决。
《周易》以太极(世界的混沌之气)为宇宙的肇始,而以“太极生两仪(天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来解释宇宙的发生因此,《周易》将自然的形成视为与人一样,由两性(阴阳)产生的,万物的形成隐喻成人或动物的出生过程。这种理念下,就不会产生“被创造者”为“创造者”的利益而存在的推论。相反,人是万物的产物,人需要尊重自然,通过观察自然来善处自身,追求的应该是“天人合一”。相应的理念体现在公司的治理中是“利益相关者主义”。公司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益关系人组成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有所区别,但是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分工协作,因此股东的身份性减弱,公司的经营者在以公司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时,除了考虑股东的利益外,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受其治理,即公司的治理需要遵从社会本位,追求的是整体利益。为此,“19世纪末期,公司的诚信责任由原来只面向公司的股东而转向范围更广的利益相关者,以达到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及职工保护之间的平衡。”
二、制度安排:“私权自治”与“平衡协调”
《圣经》中有着原罪的人是有着“自治”的思想的,而《周易》中的人顺应天地阴阳。在公司治理中相应地体现为“私权自治”和“平衡协调”。
《圣经》从《旧约》发展到《新约》,从亚伯拉罕、摩西将律法作为上帝与以色列民族订立的契约,发展到耶稣将“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作为“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这表明,契约关系决定群体族类的时代已经过去,个体自我决定契约关系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意味着私权自治。私权自治原则,在公司法中的具体体现为公司的成立、组织形式、经营方针和策略、人员任免和调动都是由其自主决定,因为公司实质上是私法上的组织,其拥有独立的意思决策权力,具有自己独立的意思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其治理目标是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诸如公司章程优于法定、公司上市、股票发行、企业合并收购、破产清算等制度设计都是公司自治的体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中顺应天道,继承天地阴阳运行之理,与天合而为一是天人关系的核心,强调的是综合阴阳之理,平衡协调。平衡协调原则,在公司法中具体体现为尽管公司治理涵盖了不同形式的制度安排(法律、经济、文化等),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制度结构(外部市场和内部组织结构等),各种要素(资本、董事、经理、雇员等),不同的手段和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公司法的制定和执行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的公司法律关系,协调集合于其之上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与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诸如累积投票制、企业社会责任、股东的股票回购请求权、邀约收购制度等都是具体制度设计的体现。公司法追求“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实质公平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民主与经济集中的统一”等。
三、价值取向:“分工输赢观”与“协作共赢观”
律法与阴阳都是关系的范畴。《圣经》讲求律法,《周易》强调阴阳。在公司治理中相应地体现为“分工输赢观”和“协作共赢观”。
公积金的条件范文6
一、入世对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主要影响与冲击
对于我国金融业而言,入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入世的机遇是潜在的,而挑战却是现实存在的。这种挑战,除了加剧国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之外,还在于给金融监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冲击。
(一)在监管理念上,要求逐步向国际惯例进行靠拢。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三大监管主体作为国务院下属的行政部门,自成立之日起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目前金融监管基本上停留在政府管制和保护阶段。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家抛弃由政府直接管理和提供隐性保证的行政管制,更多地注重金融监管的安全与竞争、成本与效率的研究,由原来监管机构对监管对象的严格监管走向二者的协调配合,由行政命令式的限制性监管走向鼓励金融创新,体现的是市场主导和自担风险这两大重心,金融监管也越来越借助于市场参与者约束、金融机构内部约束和社会外部监督约束。可以预见,5年的金融对外开放缓冲期,也正是我国金融监管理念不断更新并逐步向国际惯例进行接轨的过程。
(二)在制度安排上,要求正确处理分业与创新的矛盾。在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下的分业监管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各司其职,分别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实施监管。这一体制尽管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国外银行、保险、证券三业的界线逐渐模糊,金融创新日益多元化、综合化,外资金融机构全方位一揽子业务服务制度将对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单一服务方式带来强烈冲击。在此背景下,要求金融监管当局转变观念,加强协调与合作,在现有的体制下适时调整监管方法和思路,积极寻求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支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以监管创新促进金融创新,正确好处理分业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三)在手段运用上,要求朝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从国外来看,西方国家监管当局越来越注重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目前基本实现了多种监管手段的互补和统一。同时,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和实时监控、处置风险的需要,监管当局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以网络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金融监管手段单一,电子化水平不高,不能做到监管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之间、监管对象和监管对象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陆续进入和金融创新的纵深推进,监管当局面临着监管对象复杂化和监管范围扩大化两大现实问题,因此在监管手段上必须尽快向多元化、现代化目标迈进。
(四)在队伍建设上,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职业监管队伍。一方面,基层监管机构中监管人员占比过低,且现有监管人员大多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缺乏系统的、专业的金融理论基础,加之难以得到充分的再深造机会,对新的金融监管理论和技术普遍缺少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及时地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复合型监管人才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入世后,具有丰富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的外资金融机构在将目光瞄准国内金融机构的同时,也会积极争取监管人才的加盟。在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培训机会,诱人的升职条件面前,现有监管人才的流失将不可避免。面对压力,只有走国外发达国家的精英监管、专家监管之路,培养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职业监管队伍,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对改正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更新监管理念,突出风险监管。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必须要有先进的监管理念作铺垫。毕竟,理念是起引导作用的,理念决定观念,观念主导思路,思路形成对策。目前,监管当局实施的基本上是限制性监管、合规性监管,风险性监管没有实质性进展,普遍缺乏的是安全、效率观念,这就导致金融业整体运行效率不高,风险问题屡控难禁,层出不穷。因此,在入世的背景下,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监管理念问题,树立起安全与竞争、效率与成本并重的思想,在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彻底抛弃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式的限制性监管,改进现有的合规性监管方式,进一步突出风险性监管这一重心。在制定和实施监管政策、措施的过程中,监管当局要充分考虑到其对竞争、效率和金融创新产生的影响,进而采取更加灵活的的监管政策和手段,并不断进行监管创新,创造有利于竞争和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达到安全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与限制性监管、合规性监管不同的是,风险监管主要参照《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有关规定,关注的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强调的是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审慎评估,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监管的能动性,提高其自身风险监控水平。在具体监管实践中,通过实施系统性、连续性的风险监管,使监管当局能够站在一个整体、历史的高度,对金融机构做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真正体现出监管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进而实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这一终极目标。
(二)强化人本管理,坚持依法监管。应对入世,关键的问题在于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问题解决了,工作效率也就上去了。金融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决策到传达再到执行,监管效率的提高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监管人才。为此,监管当局必须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对现有的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大胆进行改革,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求稳怕乱、瞻前顾后”的思想,树立“任人唯贤、用人之长、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观念,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培训网络,以吸引人才、发现人才、用好人才,迅速提高金融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建立一支以精英监管、专家监管为主导的精干、高效的职业监管队伍,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形势,应对入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5年缓冲期之后,我国将取消市场准入中的非审慎性的限制措施,实行透明度原则,外资金融机构充分实现国民 待遇,这对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监管当局来讲,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组织监管人员集中学习新的监管法规和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与标准等内容,增强监管人员的法治意识,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依法监管思想。另一方面,要加快金融立法。对于与国际惯例相悖的金融法律、法规文件,或者法律、法规之间相互抵触的,要毫不犹豫地清理、修订、废止;对于金融监管中的一些具体操作若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者只是以部门行政文件来进行明确的,要抓紧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对已出台的金融法律、法规,抓紧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解决当前金融监管中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的问题,避免出现金融监管的法律真空和法律风险。
(三)改进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加入WTO后,金融政策、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监管当局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切实提升监管效率。首先,在监管手段上,由单一走向多元。即从过去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过渡到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不断丰富和创新监管手段。其次,在监管层次上,走科技监管之路。要加大对监管的科技投入,提高金融监管的网络化、电子化水平,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实现监管机构内部之间、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之间、监管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避免监管时滞和高成本,确保监管质量和效率。再次,在成效检验 上,建立监管指标的考评机制。要根据各金融机构的不同特点,制定银行、保险、证券业量化指标,从风险监控、效益性管理、经营业绩等多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量化指标与考评机制,并将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布,提高金融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此外,在监管方式上,注重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的协调统一。在改进和提高现场监管的效能上,以合规性检查为前提,以风险性监管为主题,同时借助外部审计师、外部会计师、律师和外部评级机构等中介力量,对有问题的机构进行重点监管,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完善非现场监督体系方面,既要坚持审慎性会计原则,更要做到谨慎原则与弹性原则、合规性指标与风险性指标相结合,通过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大额单笔贷款风险、外汇风险等重要指标设置一个合理的监管指导线(最低比率),对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管、资本控制与风险处置等措施,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的早期风险监测、识别和预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