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矿井地质;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分类号】:TD163.1

“安全第一,预防为先”,这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据统计,我国煤矿发生较多的事故主要是顶板事故,占我国煤矿事故四成以上,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事故中,以瓦斯为主体,其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事故的近一半左右。而这些事故中,都与矿井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以保护建设单位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1.预防瓦斯事故

2013年11月2日2时6分,贵州省金沙县黄水坝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7人死亡。该事故地点为+816m水平K8煤层108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该事故的发生,暴露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工作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矿井瓦斯不助燃,但在空气中具有一定浓度(5~16%)并遇到高温(650~750oC)火源时,能引起爆炸。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它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抑制和消灭瓦斯事故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

1.1预防与处理矿井瓦斯喷出工作,首先要用科学方法管理矿井瓦斯,应建立矿井瓦斯灾害事故数据库、知识库和专家系统,对矿井瓦斯灾害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掌握矿井瓦斯动态,正确识别和评价瓦斯事故灾情,及时提出抗灾对策。其次要摸清采掘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对瓦斯进行有效处理。

1.2探明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在瓦斯喷出可能性大的地区勘探,可在掘进巷道的前方和两侧打钻孔,探测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成分和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等指标。

1.3抽放瓦斯,先抽后采。当瓦斯量不多时,则可让它自然排放;如瓦斯量大、喷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则可插管进行抽放。掘进过程中,在巷道上、下两帮每间隔30~50m布置钻场,并在钻场内向巷道前方布置钻孔来抽放瓦斯,解决掘进工作面的瓦斯问题。可以在主采煤层相邻煤层的适当位置,布置一条走向高位巷,解决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当然高位巷道的位置要根据煤层的采高和垮落情况而定,最佳是布置在裂隙发育带上。

1.4疏导瓦斯到回风道。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回风系统。采区回风巷应为专用回风巷。喷出瓦斯的裂隙范围较小且瓦斯喷出量不大时,可用风筒将瓦斯引到回风道,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1.5堵塞裂隙。突出孔洞应当及时充填、封闭严实或者进行支护;当恢复采掘作业时,应当在其附近30m范围内加强支护,以保证掘进工作面的安全。

2.预防顶板事故

2013年4月21日9时30分,重庆阳北煤炭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阳北井+735m水平南二采区K4-2煤层采煤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21万元。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要有效的预防顶板事故,可从如下几点做起。

2.1 根据断层的类型,合理地布置巷道。尽量采用沿空留巷,即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将运输顺槽保留下来,并加以难住,代下区段工作面开采时作为回风顺槽,这样可大幅度降低采区巷道掘进率,减少区段平巷的掘进工程量。

2.2 支架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足以抗衡围岩压力;支架所能承受的变形量,应与巷道使用期间围岩可能的变形量相适应;尽可能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并特别注意顶与帮的背严背实问题,杜绝支架与围岩间的空顶与空帮现象。 在地质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区掘进巷道时要缩小支架间距,放炮崩倒的支架及时扶正背牢。

2.3 掘进头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在打眼放炮前后均应敲帮问顶,当迎头掘进中空顶面积超出规定的要求,要控制空顶距,背顶封帮要严实,切忌虚设。事先要探明顶板冒落矸石的压实情况,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3.除此之外,矿井地质工作,还包括矿井水灾事故的预防,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的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矿井地质工作是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需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矿井地质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从地质角度保证了矿井生产建设的正常安全进行和高速度发展。因此,矿井地质工作,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的症结之所在。矿井地质工作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对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和秋,卢昕,石玉山. 影响煤矿采掘生产安全的地质因素分析[J]. 地球,2012.05

[2] 于景苑 金阳:《煤矿安全治理规范与强制性措施实务全书》,吉林科技出版社,2004.1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森林调查;生产工艺;利弊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3302

1 引言

在我国林业的发展中,森林调查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主要是针对林业用地的自然属性、非自然属性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其中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验历史、条件与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林业生产中,生产工艺的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国内林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将森林调查与生产工艺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结合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国内林业经济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2 国内森林调查现状

在国内现阶段的森林调查中,主要是采取抽样调查方法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我国区域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建立,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的定期清查,以及森林资源消长规律、经营管理成效、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内的森林调查尚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调查、检测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与林业管理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今后发展中必须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的。

(1)森林调查新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由于现行的森林调查方法多是采取小班调查的方法,并且在原则上特别要求对于抽样的控制,小班调查的相关数据必须落实在抽样控制区间范围内方为有效,否则需要对于各小班的调查结果进行修正,甚至是全部返工。因此,在国内现阶段的森林调查中,GPS、GIS等先进的技术尚难以得到全面的应用,调查区域运用卫片、智能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的限制性因素较多,很多地区仍然延用原始的、以大量野外调查为主的调查方法,对于森林调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难以体现分类经营的思想。在我国林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中,对于森林调查工作的技术标准、调查方法等进行了大幅的修改与调整,但是与以往的相关规程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总体指导思想方法,则仍然是延用传统森林调查的理念,调查工作中仍然强调以“面积”、“蓄积”为主。虽然在部分地区的森林调查中提出了“在开展森林资源的规划与设计调查时,应根据区域森林资源的特点、调查目的等,对于调查内容、详细程度有所侧重”,但是在森林调查工作的实际开展中,难以体现分类经营的思想,即调查工作以服务于林业管理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为促进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也是阻碍国内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3 林业生产工艺的利弊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我国的林业生产中,适时加快了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人为因素、指导思想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林业生产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国内林业生产工艺的应用中,其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促进了林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而且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基本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但是林业生产工艺应用中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国内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下,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

3.1 林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近年木材产量逐年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林业相关企业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只有靠自身的努力,从内部节约挖潜,降低成本,才能增加收益。同时要对木材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制定相关成本利润的核算方法、考核指标。

3.2 林业生产工艺结构简单

林业生产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到的项目与内容相对较多,对于生产工艺结构的要求也较高。而在国内现阶段的林业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中,各地区所构建的工艺结构普遍存在较为简单的问题,即无法满足大规模林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各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各自为战的局面。

3.3 造林绿化标准低,分布不均

在国内现阶段的造林生产中,普遍存在标准较低、分布不均的问题,个别地区不注重先进造林绿化工艺的合理应用,而只是片面追求造林数量与绿化率,很多地区出现了造林绿化面积较大,而实际成活率则不是十分理想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生产工艺的研究与落实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

3.4 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对于一些基层林业部门而言,不具备进行林业生产工艺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构建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体系,从而制约了区域林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另外,林业生产工艺是林业建设中科技含量高低的重要检验指标,对于其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发展趋势。

4 林业生产的发展策略

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的林业生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我国林业生产的发展中,必须注重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森林调查、生产工艺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利弊,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高效、稳定发展。

4.1 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在我国林业生产的发展中,林业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这也是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管理基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尽量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的权益。在林业产权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还要注重各种管理制度、模式、方法的改进,为林业生产的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提升各地区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

4.2 出台优惠政策,推进生产工艺研究

在国内现阶段的林业发展中,各地区缺乏研究林业生产工艺的必要条件,其中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研究条件较差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今后的林业生产工艺研究中,各地区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在政策方面加强对于生产工艺研究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林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的地区,加大财政资金、科研力量、试验基地等方面的支持,使得各地区的林业生产工艺研究迈入正轨,并且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研究体系,为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必需的条件。

4.3 加强林业技术人员培养

在国内现阶段的林业生产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森林调查、生产工艺研究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今后的林业发展中,各高校应加强林业生产相关专业的教育研究,各地区也要积极开展林业技术人员在岗培训或教育,使得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林业生产第一线,为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安林海.对目前森林调查设计质量一问题的讨论[J].林业勘察设计,2005(3):17~18.

[2] 张景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展林业森调工作[J].林业科技情报,2009(41):127~128.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肾安平胶囊;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正交实验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1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best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volatile oil from Chuanxiong Rhizoma in Shen Anping capsule. Methods With the index of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from Chuanxiong Rhizoma by using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s. Results The best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to soak Chuanxiong Rhizoma for 3 h,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for 40 min, then steam distillation for 4h. Conclusion The the technology was stability and feasible.

Keywords:Shen Anping Capsule;Volatile Oil;Chuanxiong Rhizoma;Extraction Process;Orthogonal Design

肾安平胶囊为徐州市中医院制剂,主要由黄芪、党参、川芎、大黄等8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预防和阻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1]。其中,川芎挥发油为肾安平胶囊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据文献报道[2-6],川芎挥发油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及解热镇静,调节心血管功能,抗凝血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而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异常是慢性肾炎主要的病理特征。但其原生产工艺中仅将处方中诸药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混合水煎提取,导致挥发性成分损失过多,成品中川芎挥发油的含量极低。为了改进该制剂的生产工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现报道如下。

1仪器和仪器

1.1仪器电热套(巩义英峪宁华仪器厂);E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波提取器(武汉嘉鹏电子有限公司);挥发油提取器(上海建强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1.2仪器川芎饮片来源于徐州市中医院草药库,由张桂芝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及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与纯化将川芎饮片粉碎成粗粉(过二至三号筛),备用。按正交表的排序安排实验,分别称取粗粉5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400ml浸泡数小时后,超声处理,根据药典中[7]中的甲法提取,收集挥发油用乙醚萃取2次,合并乙醚液,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于40 ℃水浴上挥尽乙醚,得纯挥发油,称重。

2.2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工艺及结果分析根据肾安平胶囊的实际生产情况和预试验结果,选择浸泡时间(A)、超声时间(B)、蒸馏时间(C)作为影响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三个主要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结合文献[8-10],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因素水平表见表1,正交实验表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3。

由表2中极差R值作为指标直观分析,影响川芎挥发油提取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超声时间(B)>浸泡时间(A)>蒸馏时间(C)。其中,A因素中A3>A2>A1 ;B因素中B3>B2>B1;C因素中C2>C3>C1,所以最优提取工艺为A3B3C2。

表3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A、B两因素对提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C因素无显著性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2。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最佳生产工艺为A3B3C1,即川芎粗粉加水浸泡3h,超声提取40min,蒸馏提取4h。

2.3验证实验三次试验研究表明,优选的工艺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合理可行。

3讨论

戚志华等[8]报道,浸泡中药的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这类因素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均无显著影响。而本实验表明超声时间和浸泡时间对川芎挥发油的提取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该研究所优选出最佳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能为改进肾安平胶囊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德光,张基栋.肾安平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5):13-15.

[2]谢秀琼,詹珂,尹蓉莉,等.川芎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08-1510.

[3]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64-2265.

[4]杨金蓉,宋军,胡荣,等.川芎挥发油的解热作用及对下丘脑PGE2含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4):34-36.

[5]忻志鸣,周晓明.川芎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J].河北医药,1999,21(1):41-42.

[6]金蓉,李胡荣,宋军.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其对家兔下丘脑52-HT、DA含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2):17-18.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4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附录2204.

[8]戚志华,徐媛,张琰,等.归辛胶囊中当归、川芎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1):1811-1813.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4

【摘要】返工现象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非常普遍且较为严重,其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返工问题的研究,对中小制造企业重视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小制造企业返工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返工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返工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质量管理

一、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概述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同时,自身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其表现在技术落后、管理紊乱、资金不足等方面,致使其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返工。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返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产工段,对一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加工,一次或多次重复以往的加工工艺,使产品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质量问题导致车间生产的返工及重复生产,严重浪费企业的资源,因此研究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对中小型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企业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生产返工分类及其影响分析

企业可以按产生生产返工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工序上的返工进行一个分类。本文以广东佛山一家中小制造企业A为例,论述生产返工的分类及其影响。这是一家从事文具生产20多年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各种笔记本、盒类产品、风琴袋,产品主要通过出口销往美国、英国、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运用工时利用情况来反映返工问题的严重程度。据初步估算,车间由返工造成的额外工时占总工时的比率达到了5%左右,可见由于返工问题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不小。以下就是企业四月份的返工数据统计得到一张表格,其中第一列是工序及车间,而车间基本上就是按照表格第一列中(除去车间)从上到下的工序顺序来进行产品生产的。

把各工序及车间四月的返工工时占其工序和车间总工时的比率列成折线图,并统计五六月份数据列折线图,可得到图1。从实际数据中了解到:一车间四月份的返工总工时占生产总工时的的百分比达到了6.6%,五月份是5.6%,六月份达到了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前两段工序备料和啤料生产返工不是很严重,返工出现最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折页锁线和排序这两段工序;排序虽然总工时不会很大,但是其返工的工时占排序的总工时比率较大;压部—三切的生产返工也较多。二车间返工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盒类工段的返工,其返工工时占其工段总工时的百分比接近10%;风琴袋这段工序的返工也较为严重。

返工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半成品在车间堆积积压和产生工序瓶颈,造成工时、原材料、机器设备产能的浪费,导致生产计划的变动,进而扰乱车间正常的生产活动,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生产的计划。

三、中小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不重视。返工现象在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非常常见,甚至在有些企业还特别严重,但是却没有引起这些企业管理层对返工问题的重视。因为企业管理层对生产返工现象见多不怪,许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返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使得管理层忽视了返工的严重程度和解决生产返工问题的重要性。从A企业的统计数据及其背后原因分析发现:仅仅损失的工时就占到企业工时总和5%左右;原材料规格与质量不稳定;与客户沟通不够,客户改单导致返工的发生。

2、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以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只是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不够完善,而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检测方法,使得质监人员在很多时候很难界定产品是否合格和能否投入到下道工序继续生产。发现质量问题后,往往不能责任到人,即使某些质量问题能够责任到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严厉惩罚,表现为执行力度不够。

3、生产工艺落后且不规范。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但很多到现在还没有进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尤其是面对目前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如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没有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更多的是购买西方国家企业淘汰的廉价的机器设备。这样,由于机器设备陈旧而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故障,产品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另外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不规范,使得产品达不到客户的质量要求,返工就经常发生。A企业的一些重大的机器设备都比较陈旧,有些甚至还是60年代的,而新购买的机器设备也多是从国外购买的廉价二手设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不规范而造成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材料、能源和工时的严重浪费。

4、员工操作不熟练,责任不到位。由于中小制造企业的人员流失比较严重,使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平。新员工相比老员工技术不够熟练,其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率也就较高;企业生产岗位权责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不能责任到人,员工没有压力去提高质量减少返工,这样车间生产返工现象也就较为严重。如A企业压部机工序的操作需要员工工作细致认真而又熟练,如果操作不好就会把快要完成的部肉压斜压坏。车间压部生产过程中由于新人较多,对工序操作不够熟练,造成部肉压皱压斜现象经常发生。

四、解决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对策

1、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重视度。质量问题引起车间生产的返工,返工会造成企业生成成本的增加,而生产成本增加将会削弱中小制造企业产品竞争力。若能很好地关注质量问题并控制好生产质量,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就会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利润。因此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应该对返工问题高度重视,并找出返工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好返工问题,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损失。如A企业返工现象比较严重,若能把握好生产过程的质量关,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其利润直接因为工时减少就会提高不少,还不包括原料的节省、产能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增加。

2、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是企业生产的依据,产品的制造要依据工艺设计的流程来进行,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可制造性、质量及成本。英国宇航局的研究报告称,制造成本的85%由设计方案早期阶段的选择决定;麦肯锡公司对汽车车身面板的研究发现,相互竞争的面板之间制造成本差异的75%是由设计选择造成的。因此,中小型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在工艺设计要符合车间实际制造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如A企业经常会出现工艺设计与车间实际生产的矛盾,有少部分产品的工艺设计拿到车间不能生产,而车间有些产品不按照工艺设计要求的流程也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的管理,激励工艺技术部不断优化工艺设计,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优化选择合理的制造工艺技术、原材料零件及装配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而有些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执行力不够,使得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实际上,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作用于产品质量本身,它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也有着非常本质的影响。要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现有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对质量管理有据可依并按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考核。比如在企业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把质量这一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去,这样单从质量这一指标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都知道自己有提高质量的目标并努力减少返工,因为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就会减少。

4、加强生产统计,重点整治关键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序都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有些工序质量问题比较严重,而有些则不那么严重。要解决整个企业的质量问题、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加强生产统计,了解车间生产的实际客观数据,从企业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工序抓起,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对其他工序的质量进行应有的控制。对于A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折页锁线、排序及盒类的操作技术指导,强化操作规范,严格质量监督,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把握好这几段工序的质量关,当然其他几个工段的质量问题也不应该忽视。返工现象的发生源于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可以因任何一段工序的操作不规范或机器设备的原因而发生,企业应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尤其要注重靠前工序的质量管理,实行上段工序对下段工序负责的制度。

5、加强一线员工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新员工相对于老员工工作效率要低,而且会因为操作不熟练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较多,返工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一线员工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同时强调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心,注重对一线员工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职责感。对一线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可以使员工上岗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会自觉遵守产品生产的操作规范,提高其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颛孙燕、刘伟强等:国内制药企业返工和尾料回收情况的调研及探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7).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5

1.1二次成型的理论基础

引起一次造粒时造粒盐的强度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造粒盐过程中颗粒间存在大量的空气,细盐在造粒过程中由于空气排出困难,需要部分力克服成型时的空气阻力,所以同样大小的作用力下,物料成型所受到的作用力相应减少,造成造粒盐的成型强度较低。若再经过一次造粒成型,成型模具中“大颗粒”间堆积填充的空隙被较细小的颗粒盐填充,空气被部分排出,使堆积密度变大,成型的容重得意增大;同时,成型模具中料盐粒径分布中“大颗粒”的粒径变大,又因“大颗粒”盐容重较大,当受到对辊的外力作用时,颗粒间挤压成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相应提高,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较一次造粒时精制细盐时受到的相互作用力大得多,颗粒成型时获得作用力得以提高,其次也利于空气排出,降低了二次成型时的成型阻力。因而,在二次成型时只需稍加一定作用力和增大容重,二次成型时造粒盐的强度就会明显提高,这就是二次造粒成型的基本原理。

1.2添加新盐的影响研究

新添加精制盐量0%为经过一次压制低强度造粒盐直接进行二次造粒实验的产品,其平均强度达到了近100N/cm2,成型率也到了97%,该性能值大大超过工艺设计要求。产品的外观美观,颗粒规则均匀,强度较均匀,再次破碎率低。随着添加新盐比例的逐渐增大,所得到的造粒盐的破碎强度和成型率都在逐渐减小,当新盐增加到90%时,造粒盐的平均强度和成型率分别只有29.8N/cm2、65.2%,该性能值略高于一次造粒后的实验产品值,显然,该新盐添加比例不能满足工艺的基本要求。当性能值满足:破碎强度≥45N/cm2,成型率≥85%的基本工艺设计要求时,新盐添加比例为50%,其造粒盐的强度和成型率分别为46.5N/cm2、91.6%,成型率比要求值还多5%,说明该比例下所生产的新型造粒盐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当新盐添加比例≤50%时,造粒盐的性能值都大于工艺设计要求值,都能满足工艺设计要求,且比例越小其性能值越高。小结:盐造粒过程中控制成型容重的疏密度,是提高盐造粒成型时产品破碎强度和成型率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还发现,在低比例造粒时,造粒机的工作电流值较大,装置发热量大,造粒机的运载负荷较大,不利于造粒机的长时间工作,会导致造粒机的正常使用周期缩短,严重时会导致造粒机被损坏。因此,当采用二次造粒技术提高造粒盐破碎强度和成型率时,新盐的添加范围为40~50%时效果最理想,造粒盐的产品也最优越;同时也可有效的减少原盐成本的投入,减少造粒机负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能耗。

2容重的影响研究

粉体的容重即粉体的单位容积下的质量密实度,与粉体自身的性质、以及“假密度”和颗粒体积大小有关。为了便于理解,用破碎强度大小来表征造粒盐密度,即造粒盐产品破碎强度越强则造粒盐产品的密度越大,反之则造粒盐密度越小。为了验证造粒盐假密度和颗粒大小对成型容重的影响,一次造粒的强度和颗粒大小的实验分别通过调整造粒机转速和调整整粒机转速完成实验,达到实验目的。第一组实验,整粒机转速定为:18r/min,结论:调节造粒机转速,转速越快,一次造粒颗粒的容重越低,有利于提高二次造粒时产品的破碎强度和成型率,降低、稳定了二次造粒时造粒机的工作负荷,其值均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第二组实验,造粒机转速定为:24r/min,结论:调节当整粒机转速,减小了一次造粒颗粒的颗粒尺寸大小,增强了二次成型时的填充容重,也实现提高二次造粒时产品的破碎强度和成型率,降低、稳定二次造粒时造粒机的工作负荷,其值均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通过两组实验得知减少一造粒盐的容重,加强了对辊模具中有足够的原料盐填充,增强了造粒盐成型胚体的密实,可以提高造粒盐的破碎强度和成型率,达到了采用二次造粒技术直接生产新型造粒盐,而不再采取补加原料的方式,优化了工艺;同时也减轻造粒机的运载负荷,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3优化后工艺流程

通过上述研究后,在不增设强制给料和不改变设备结构的基础上,在现有的生产线上对图1中的工艺流程进行增加二次造粒工艺的改进,得到新工艺流程图图2中的生产基本控制参数不变,经过上述流程的优化改进后,该套工艺流程可生产两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图2中生产工艺通过一次造粒时,所生产的为S型产品;通过二次造粒技术工艺流程时,生产出L型产品。通过二次造粒机技术的研究,上述图2中所示工艺流程能自由切换生产S、L型两种产品,其操作参数需满足:加水量为0.5~2.0%(重量比),生产S型时,造粒机转速控制24r/min;生产L型时:S型造粒机转速为30r/min,L型造粒机转速破碎强度分别达到了30N/cm2和45N/cm2以上,两种产品的成型率都分别达到了93%和90%以上,生产的效果非常理想。经对两种新型造粒盐包装产品进行性能检测,S、L型产品10min时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钠含量分别为15g/L和25g/L,包装产品中规则颗粒都≥85%。经测算S型的产能达到了1.2t/h,L型产能达到了2.0t/h,该条中试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万t/年,新型造粒盐的生产实现了高效生产。同时该条生产线具有能耗低,产量高生产特点。实现了新型造粒盐产品的多样化生产,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造粒盐的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4新型造粒盐技术的产业化生产研究

近几年,由于造粒盐的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安全健康不断被重视,以及造粒盐的高附加值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久大盐业于2011年再投资建设了一条产业化生产新型造粒盐生产线。该条生产线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图2的基础上,在原料盐处理系统、造粒配料系统,筛分系统、包装系统,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使生产线更加合理、简单,系统的产业化生产,使造粒盐产品的品质得以较大提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整条生产线是按照食品生产级别进行设计优化,系统优化的措施及效果见表7。通过对上述工艺环节的产业化改进,解决了从造粒盐原料投入到造粒,直至产品的产出的工艺系统化问题,实现了新型造粒盐技术的产业化。该生产线的特点为: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少、成型率较高、粉盐率低、产能较高、耗能少、工艺参数控制少、易控制、产品多样化、生产调节灵活性高,生产环境优越,占地面积小,一次投入较少,见效快等。

5综述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PLC;灌装线;拆垛机;葡萄酒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17

目前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竞争异常激烈。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各生产企业不但对葡萄原料和酿酒工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且要求葡萄酒灌装设备更加先进,能够满足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灌装需求,并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特点。这就要求灌装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装置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设备,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具有简单易学、灵活通用、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1-2]。PLC在灌装线拆垛机上的应用很好地满足了葡萄酒灌装生产工艺的要求。

1 PLC的概念

2.5 变频器与PLC接线图

PLC输入和输出信号通过控制电缆将现场的安全光栅、传感器、急停开关、电磁阀、继电器等直接连接到输入输出模块上,PLC控制执行工作的所有电机变频器。该系统采用了丹弗斯VLT2800系列变频器,其调速采用了简单的开环控制,PLC将根据输入信号的状态经过逻辑运算后,输出模块信号直接输出到变频器特定功能端子上,使变频器的正转和反转、高速和低速达到相应的功能。变频器与PLC的接线图如图3所示。

3 小 结

参考文献:

[1] 殷洪义.可编程序控制器选择设计与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维君,索世文,牛军.PLC在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2):54-56.

[3] 李会,刘恒新.优质酿酒葡萄新品种及引进的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125-127.

[4] 沈传进.对乌海市葡萄产业发展的再认识[J].华北农学报,2006(S3):133-136.

[5] 贺晋瑜.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10):1 118-1 120.

[6] 白智生,火兴三,陈兴忠,等.高档干化葡萄酒产区和品种的选择[J].天津农业科学,2012(2):126-129.

[7] 郭永贵,李润波,王丽新,等.乌海市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10,25.

[8] 左秀霞,霍庆贞.阜新市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50-51.

[9] 沈传进.发展优质葡萄生产,推进葡萄产业化进程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