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设计;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具体的设计质量直接对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对市政道路设计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发展进行精心规划,推动城市建设向前发展。

一、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

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设计要满足一定的原则,在设计时要对平面线形设计原则进行重视,要保证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对道路视觉效果进行感受,保证道路交叉口以及停车出入口和公交停靠站都非常合理。要保证道路的线路尽量的顺直,这样在设计中要尽量做到直线通行。市政道路设计要避免出现在居民区,同时,也要避免对耕地、水利以及电力设施进行破坏。

2.灵活设计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规范城市市政道路交通设计,国家出台了很多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以及发展情况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只能进行参考,在市政道路设计方面要灵活应对,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的道路。

3.自主创新

设计人员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对出现的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新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这样能够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节能低碳以及环保要求,在市政道路设计方面要做到创新,这样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市政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的重视的程度也变地越来越高,市政道路的建设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渐渐的向城市网状的方向发展,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工程项目施工的难度,导致了设计项目的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存在了很大的问题。

1.对道路功能没有进行充足分析

目前,我国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没有对道路功能进行仔细分析,另外,缺少对道路交通流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只是套用简单的固定模式,在道路建设中使横断面在形式与使用功能方面不能有效匹配。所以,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对道路做好整体的全面的分析,对其交通组织以及功能还有机动车具体的交通特点与周围用地特性与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并做好合理规划。

2.对于交叉口,设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上是不同交通进行汇合以及转换和通过的地方,同时也是对交通进行管理和组织的控制点。因为受到机动车以及行人还有非机动车等的相互干扰与交通信号的影响,在交叉口处的车速比较低,通行能力也比较小,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比较高。在对交叉口进行设计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待行车道数量太少,设施并不完善,渠化也不合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能和路段的具体通行能力匹配。②排水不通畅,下雨天,比较突出的就是积水问题。③道路沿线的相关交叉口数量太多,且间距也比较小。④为了避免在某个点或者是某个路段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随意建设立交,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路网系统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就使得立交虽然规模比较大,投资也很高,但是综合交通效果却并不好。

3.忽视了道路网络结构

道路设计者往往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只重视眼前设计工作,没有对整体道路网络给以足够的重视,导致设计的道路不能和道路网络结构相匹配,对道路交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时,都对贯通性的立交以及主干道加以重视,但是却没有对支路系统建设与规划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于贯通性支路的具体建设。在城市中,机动车辆以及非机动车辆还有行人都被集中在主干道上,给道路交通带来一定的负担,不仅不能起到交通分流的效果,还给行人过街带来一定的危险。

4.交通安全问题

在对道路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对交通进行分析。需要进行考虑的主要有:①车流量;②流向;③车速;④车辆情况;⑤周围路网。交通分析工作在设计前期就要完成。在做好调查以及分析之后,结合道路的等级对项目进行统筹,使道路设计能满足实际通车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5.对特殊的道路缺乏考虑

这里提到的特殊道路主要是指盲道。相对正常人来讲,盲人对道路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然而现代化的市政道路在设计时,常常忽略了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不够重视对盲道的设计,布局不够合理,管理也不到位,盲道上缺少能够为盲人明确地提示方向的东西,并且在居民的出入口处或者道路的两端存在着盲道突然中断的现象,这就进一步地加大了这一特殊群体出行的难度。

6.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道路工程方面,在交通工程方面却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正是由于此种问题的存在,造成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特别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更是问题突出。

三、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1.注重横断面设计

注重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①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②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③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④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调整。

2.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

随着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伴随产生的道路相关问题也逐渐凸显,城市大陆的扩建以及改建情况无疑成为当前城市市政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的人本特性。更多的在道路设计中融入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但是由于很多工程由于工期比较紧张,时间紧迫导致很多设计人员都不能够进行精密的设计,有时候会忽略缘石坡道和一些盲道的设计。我们认为,道路在人行道上设计缘石的同时,还应该在重要路口设计声控人行横道提示灯,并且要在停车场中最方便的位置设置残疾人停车位,保证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顺利出行。所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设计工程师要更加注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原则,保证城市道路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

3.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

4.城市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

根据以往的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法总结,一般柔性路面的交叉口的设计就用设计等高线法,相反刚性路面的简单交叉口设计用方格网法,结合两者之间的优点就用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了。所以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法就归纳有:方格法、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不过在这三点设计方法中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运用的最广泛。

5.道路的排水设计

1)车行道的排水设计

在进行车行道排水设计时要采用双坡排水的方法,在道路的两侧按照实际情况分阶段设置雨水口。遇到路面较窄的路段时,一般设置单坡的排水线路,以便于施工和保证路面完整性。

2)人行道的排水设计

对人行道进行排水设计时,要注意将坡度朝向车行道,同时在道路两侧根据实地情况设置挡土墙和截水沟以拦截雨水。在设计透水人行道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加强道路结构的坚固性,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变化、降雨强度、水文变化等情况,铺设排水系统的碎石盲沟,提高道路基层的积水下渗能力,以便减轻道路的损毁,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

3)绿化带的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系统也是道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大多采用混凝土将其四周及底部封闭,在其中间部分设置积水下渗沟道,并以40m为间距标准设置集水井,同时用管道将其与道路总排水管道系统连接。

6.做好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工作

城市道路整体格局对城市整体的交通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市政道路整体格局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尤其是道路的横断面因素更是不可忽略。市政道路设计主要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道路边缘带等,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同时,道路规划要根据城市人口密度高低区域、城市车辆类型等进行综合的设计,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区域在设计道路断面时,要将整体面扩宽,避免该区域经常出现交通拥挤对其他区域的交通也造成影响;对于机动车辆较少、非机动车辆较多的区域,在该区的道路规划要尽量缩小机动车辆道路的断面,拓宽非机动车辆道路的断面,通过对城市发展水平对道路进行适当的设计。另外,要考虑到后期维修和整改的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有了提升,而家用驾车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同时也增加的道路行车负担,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车辆通顺行驶的要求,因此,要适当的对道路进行整改,要结合道路行车情况对各个断面进行设计,确定好相互之间的比例并通过先进的仪器进行虚拟测试,然后再进行施工。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与城市的居民切身的利益紧密相关,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能忽略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郑述刘.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江西建材,2014,10:148.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常见问题;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的设计将影响着城市的规划、交通等各个方面,无论城市是大是小,发展程度如何,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在满足其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对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这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要能够突出城市的特点以及相关历史,将城市的特色全面的展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废水、污水,同时还有天然降雨在地面产生的积水,这些不仅会影响到环境的污染,还会影响交通的运行。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时,一定要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出行路况。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熟知道路专业的相关知识,充分考虑到污水、雨水的排放方向等因素。

一、市政道路设计应遵循的几点要求分析

1、道路运输尽可能的经济性

实际上道路运输的经济性就是指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经济性和其它的运输费用时间的节省等多方面,那么需要在实践的设计中要考虑到道路的现状、公用的设施等方面的布置情况,之后在设计中在根据交通的性质、流向、车辆的流量特点、相应的结合道路的地形来布置合理的线路和断面,要尽量的使整条线路的主干道和流量大、车速要求比较高的干线平稳,另外要是对承担交通运输的次要线路,如果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必须高标准的建设,可以周中地形来进行充分利用支线的道路,可以起到合理的疏导交通的作用,最终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即可。

2、做到确保交通流畅、保证安全与行驶速度

整个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道路的质量和交通组织的技术水平都是通过车速的高低来反映的,那么在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道路的性质、要适当的放大交叉口的间距、妥善组织平交道通、布置必要的立体交叉,力求速差较大的快、慢车分流,人流和车流之间的分隔,最终实现车辆、行人能够各行其道,确保交通车辆顺利畅通。

3、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机动车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运行,这样的话事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影响的,那么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之后要紧密的结合道路性质和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并且要做到市政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区与交通干道有足够的消音距离。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思路及设计要点

1、设计思路

在我国国内很多市政在道路设计时并不注重对路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没有从全市的路网能够均衡的角度来设计道路的等级、结构、宽度标准,而是注重在未来发展后市政的道路不够宽度,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表面上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都是各行其道,看上去是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但是实际上确并不这样认为,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会集资修建道路的主干道和立交,是会忽视贯通性支路的规划的,这样就会形成支路不成网络不成系统的,尤其会在市政中心的商业区和中心区所有交通参与者都会集中在贯通性的干路上来的,而这种情况是会导致非机动和机动车辆、行人之间互相通行干扰,直接给交通运行状况形成威胁的,因此,必须要重新的考虑传统的交通道路设计的思路,再将连接主次干路的断头支路打通、重视快速路辅路的建设等方面,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很重要的。

2、设计要点

2.1 市政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件、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市政道路功能与分类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城市道路空间应充分考虑地面、地下以及高架立体空间的综合使用,以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功能,还应承担生活功能、管线载体功能及景观功能,统筹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各种设施。

2.2 道路设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行人的行车安全,以及合理安排公共交通、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合理配置各种交通设施资源,以此来更好地保障交通交通安全的主体,从而更好地体现路权资源的公正合理性。市政道路设计还应当充分体现出交通设计的使用功能,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方案,为后续的道路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据。

2.3 城市中的景观设计要与市政道路相和谐,凸显出城市独有的特点,根据城市规划的目标对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针对城市空间资源、建筑特点、城市景观特色对市政道路进行合理化建设,设计之时要体现出其特色以及人文关怀,将城市景观与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更为舒适健康的城居环境,同时注重细部构造物设计,如挡土墙、台阶、树池等,体现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三、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探讨

1、纵断面设计的问题

在整个道路的设计中纵断面就是其中的主要点和难点,这也是体现道路设计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首先的问题就是再设计时必须要注意道路的标高和底面的排水、地下的使用管线等方面的配合情况,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到现场只是匆匆的了事,等到真正的设计时就会无从下手了,然后的问题就是真个设计道路的关键控制点,必须要认真的、反复的计算出特殊点的高程,这样才能确保道路设计的安全性能,因此,在设计还要注意以下阐述的问题:

对于相同等级的道路相交时,在一般的情况下必须要维持各自干路的纵坡不变,要将干路的横坡度改变;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排水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通过纵断面设计找出整条道路的汇水点处并在平面上布设出合理的雨水井位置。雨水井应与已有检查井位置相近,以便于过街管与地下排水管线相接。

2、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的问题

对于道路周边地形复杂、横断面型式多样的特殊路段,只标示出一个标准横断面是远远不能反映出道路断面的真实情况的,另外就是非机动车道宽度确定的问题。首先,设计规范中规定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宽度为1米,实践中会发现通常行驶速度较慢的车辆一般都是有运载的,而且还会存在超车现象,传统端,断面上的超车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自行车在狭窄空间中行驶前方遇到阻碍无法超车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导致整个行车道的阻滞,因此务必要将行人与车辆分隔开来,从而更好地保障安全。由此看来在设计上自行车道的宽度应适当加大,并设置不小于2条车道的自行车道,每条宽度不应小于1米。

3、行人和非机动车共板的问题

人非共板断面即表示着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共面。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得其在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对断面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使其充分体现出生态设计的理念。但是,与此同时会给自行车和行人带来了矛盾,造成自行车借道时容易发生相撞。因此,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对这个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如采取设置分边石,并辅以点式分隔,即用间隔的花箱或盆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隔离的措施,进而使得景观效果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充分保证行车安全。此外,在路口或单位出入口,进行人非共板衔接设计时,应当针对自行车行驶的连续性的影响进行考虑,使得自行车从共板面通过过渡段下到相交路口的地面,同时也要避让出入的车辆。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市政建设需要对环保出行进行大力发展,市民在短途出行方面逐渐向自行车方式转变,同时,远途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的逐渐转变。总体来说,人非共板断面在很大程度上利大于弊,如果在后续实施中不断优化改良,相信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可以看出,市政道路设计是一项好系统性、很复杂的工作,这是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眼界开阔、眼光具有前瞻性的,还要不断的分析和钻研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后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因此,怎样做好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是所有专业的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乔华.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371-373.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道路建设中,市政道路设计是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和市民出行的环境,只有做好相关设计工作,才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工程。下面将进一步对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措施分析。

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

由于道路设计者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设计,而忽略城市的整体道路网络,使得设计出的道路无法与整体的道路网结构匹配起来,从而造成了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严重地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紊乱。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都集中于几条贯通性的主干道、立交方面,而忽视支路系统的建设和规划,特别是贯通性支路的建设。城市中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都集中于贯通的几条主干道上,加重道路的交通负担,在不利于交通分流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危险性。

2.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大。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在大力拓宽机动车道的同时,大幅度压缩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宽度,拆除机非隔离设施等,许多道路相隔500~600m乃至近千米,其间没有考虑行人过街的通道;机动车右转弯大量侵占非机动车空间,致使行人过街不便,随意横穿街道现象极其普遍。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加大,其结果是机动车道数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速度与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加。在无障碍通道设计中,通道弯弯曲曲,沿线障碍林立,交叉口上下通道处积水现象普遍,平时正常人都难以通行,更别说身体有缺陷的人了。基于此,许多城市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基本上成了面子工程,实际应用价值较小。

3.城市道路缺少历史特色、人文气息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在换取现代化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道路建设在这个城市中原有的历史、人文气息。城市道路在拟建初期主要考虑了道路建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考虑和表达原有城市道路所应具有的风格与特色,反而在改造中破坏了原有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性,使得改变后的风貌与原有历史、人文气息格格不入,这种现象在那些历史文化底蕴较深的城市表现得最为突出。

4.城市道路缺少生态、低碳的绿色出行环境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成倍增长,以广东某城市为例,2010年,该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57000辆;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净增103000辆;截至2012年5月,机动车保有量净增59373辆,机车总量已逼近50万辆。由此可见,机动车保有量净增均是成倍增长。各大城市随着车辆的增长,城市道路建设也随着交通量饱和迅速扩容。道路建设一味追求“平、直、宽”,道路建设范围内大量的动迁、原有绿化植被的砍伐以及大填大挖造成地形变化,都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这就需要道路的后期设计在兼顾道路通达性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持生态环境,满足绿色低碳出行的需求。

三.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1.横断面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是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通常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以及排水设施和各种管线等。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综合确定市政道路的组成部分,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置。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的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有利于合理安排车流,防止交叉口负荷过大而降低道路的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交通秩序的管理;若车流过大、8车道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

对于目前我国的交通情况,非机动车是很多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时,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应尽量遵循非机动车车道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有条件时应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并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方便交叉口车道数的调整,从而提高充分发挥道路的潜能。

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各种情况,保证交通行驶的速度和安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应按照城市道路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两侧商业发达的道路,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但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一般可以采用人车分隔的双向四车道的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对于景观性道路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留有较宽的人行道,突出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

2.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3.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设计

无论城市是大是小,发展的程度如何,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逐渐的得到了提高,在满足其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充实其精神生活。其中,对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这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的时候,一定要能够突出城市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以及地形状况,将城市的特色全面的展现出来,创建出人们能够认可,并且城市形象足够完整与和谐。

4.体现城市生态环保的道路设计

由车辆增长产生的蝴蝶效应体现在汽车产生的尾气、噪声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道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道路设计时可以利用播种一定面积的草坪、种植可吸收尾气的植被、路灯或灯杆上安装消音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物链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在新科技新能源的运用上,有章可循,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节能环保,例如,在风能光能充裕地区利用风电能解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科学合理的雨水管道收集雨水资源,用作道路绿化用水;道路两侧尽可能利用街头空地创造绿化设施,而不是将设计局限于道路红线范围内,开辟的绿地不仅净化空气,也为居民休憩提供了适宜场所。很多城市就适时提出,新建道路等级为主干路的市政道路两侧,应设置不小于50m的街坊绿地,这就是提升市民居住质量,创造美化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需要从道路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各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措施,使市政道路建设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绿色化、实用化,从而为城市建设增色。

参考文献:

[1]周小群,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探讨[J].科技信息,2010(7).

[2]王峰.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不足及改善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1(5).

[3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

[4]王叡.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建筑与规划设计,2011.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4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路为何物?民生之气口也,邦国之血脉也。”要想城市能够道路顺畅,我们需要对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进行加强与完善,进而设计出合理的市政道路,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保证了运输的正常也提高了城市道路的效率,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 关于年限设计

1.1 参数取值

参考市政道路设计规范,在市政道路设计中为了更大的追求经济效益,设计时安全问题俨然已经变成了最低的要求。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设计参数在取用时,保证行驶车辆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最低的参数。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这就使得道路的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例如,现在我们新建道路使用寿命一般应该大于15 年,而现在我们会发现一些道路刚刚建好几年内就会出现损坏,出现损坏的原因有很多,设计时没有进行合理的参数选择也是加速道路损坏的原因之一。

1.2 合理规划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进行年限设计时应该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例如,在大中城市,交通运输问题始终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有些城市在交通达到饱和,需要进行扩建时,会遇到无地扩建的尴尬境地,这样即使道路扩建成功所耗费的资金也是巨大的。这就是在道路设计初期没有合理的进行远期规划,对交通运输的增长没有进行良好的评估的结果。

1.3 参数设计

进行参数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行驶车辆的类型。如道路主要通行的是重型机动车,则需要将重型机动车对道路的影响深入分析,将设计参数选取为最佳数值。

2 关于路线设计

2.1 平曲线半径的选择

选取平曲线半径值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保证机动车可以平稳安全的行驶。所以在设计时,要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线性关系,充分考虑车辆在曲线附近行驶时的速度,做好曲线之间的连接运行流畅。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行驶类型、行驶速度等条件下规定了不同的曲线半径,当然半径的取用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 圆曲线的选择

在对道路进行改造设计时,过多的考虑两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会增加工程改造成本。

2.3 超高设计

车辆在曲线型路面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超高设计不当容易发生侧翻事故。而产生的离心力需要横向力系数和超高横坡共同承担。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设计时要正确的选择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式中:R:曲线半径(m)

V:设计速度(km/h)

μ: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i: 路面超高横坡度,以小数表示,反超高时用负值。

在安全行驶的条件下,μ 的取值范围如下:μ<0.10很平稳,无转弯感觉;μ<0.15行驶平稳,略有转弯感觉;μ<0.20行驶不稳定,以感觉到曲线的存在。由此可知μ 值不超过0.15 即可保证行车安全。

2.4 平纵组合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一场暴雨就死伤几十人,交通瘫痪,这样的结果引人深思。排水系统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一部分,也应需要着力建设。暴雨来袭,道路积水、甚至反灌的情况,都应在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尽量加以避免,使纵断面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道路排水方案相协调。道路纵断面设计时本着“相互对应,且平包竖”的原则,但在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建设时,则不必一味的要求“平包竖”的原则,保证道路排水及时通畅即可。

2.5 改进建议

平曲线选择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等级、行车速度、地形条件、水利给输、路型美观等因素。进行圆曲线半径的选择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应进行全面的考虑,道路两边绿化带,如需扩建,扩建是否占地等应长远的考虑,尤其重点考虑城市道路的排水问题。在必须设计超高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横向力系数不超过0.15。

3 关于路基、路面设计

3.1 路基拼接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已建道路进行扩建势在必行。新老路基的拼接常用方法有三种。

(1)在地质条件好,不需要进行特殊路基处理的道路,采用挖台阶的方法。先将地表、路坡边松散腐土清除,再进行路基填筑将地基压实到满足要求,最后在原有的道路坡边开挖台阶。

(2)在地质条件一般,沉降量不大但又不满足规定的路基,可以采用碎石垫层加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处理。

(3)当沉降量较大,已经影响到老路基的使用时,这时就需要采用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量。

3.2 路面设计

为提升道路景观,笔者所在厦门、泉州两地现新建道路多为高等级沥青路面,其下基层一般选用半刚性结构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水稳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道路表面特别是柔性路面的质量,一般为反射裂缝。在路面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新颁布的《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提出的“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与7d 龄期抗压强度”控制水稳层质量,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3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是使用过程中的通病。桥头跳车引起的台阶或纵坡突变,会使车辆磨损。这样的问题如不及时处理,桥体本身处于长期荷载的状态下,会引发更大的桥梁安全问题。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基本有三种,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合格、和材料不符合要求。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1)设计时大沟壑大河面应采取大跨径,桥头路基设置桥梁过度段,水稳层与沥青路面进行合理的连接设计,减少雨水和车辆对路面产生的影响。

(2)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设计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能为了赶工期、节约施工时间,而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时首先应保证路基充分沉降的时间,必须保证规范所要求的压实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行施工。

(3)在施工时,受土质限制,如没有使用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会导致路基、路面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选取材料时应选用承载力大的,以尽量减小道路路基沉降。在易积水的地质施工时,材料应选择透水性好的,保证路基排水通畅。在选择时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合理选择。

3.4 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时要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路面是直接与行驶车辆接触的部分,通常使用水泥或沥青的路面,使用年限大约为10到30年。在进行路基设计时,为了满足行车需要,路基宽度通常根据道路等级、行车类型和车道类型确定。

4 关于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设计中应重视排水系统的设计,城市道路积水会降低城市的运输条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在进行道路排水设计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在汛期来临时的应急方案。在暴雨来袭时,不会使路面出现积水的情况发生。

市政排水建设中常见问题:道路排水系统与城市用地规划冲突,在建设中不按规划的排水出口进行排水,市政排水规划中不确定因素多。对市政建设排水规划的改进建议:

4.1 根据实际情况在建设前做好调查研究

4.2 在规划时应注意水文系统的协调规划

4.3 因尽量避免不确定因素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4.4 从改善环境的目的出发,严肃的进行排水工程的规划

总结

道路规划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市政道路建设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所以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要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要根据科学理论,根据城市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雅琪,蒋灵翰. 道路工程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9(01)。

[2] 何飞. 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J]. 科技创业家,2012,07(01).

[3] 汪江.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及注意问题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10).

[4] 余德毅.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J]. 科学之友,2011,06(25)

.

[5] 蒲永刚. 浅议城市市政道路的优化设计[J]. 科技创业家,2012,08(01)

.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5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城市道路主要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类别。不同类别道路的设计建设在城市中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其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要想正常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还必须建设一个各类道路有机结合、各司其职的有机协调的道路网络系统。发现道路网络系统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将道路功能发挥到最大值。

一、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道路使用的经济性

道路使用的经济性,主要是道路建设的综合费用的经济效益以及在道路投入使用后运输费用及时间等综合效益。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对于道路周围的公共设施、建筑设施以及原有街道路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然后根据此地的交通情况(包括车流量、动向等),对于道路设计的情况有一个粗略的想法。对于交通干线,其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能够以最大流量和较高车速通过。虽然满足这样要求的道路建设费用会很高,但考虑到道路在运行后的实际作用,其性价比才是道路设计者在经济方面考虑的问题。对于次级道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一定能够同时保证车流量和车速。在设计时,只要能够根据道路的地质情况,利用分支道路进行车辆分流,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就可以保证工程费用的节省。

2、交通安全和迅速

道路工程水平的高低,是在道路建成后通过交通组织管理后,由车辆整体运行速度来判断的。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道路自身性质,确定车辆流量和车辆行驶方向,通过适当调整交叉路口的间距、进行立体交叉式设计、将车辆根据其大小和速度进行分流、明确车辆行驶线路等方式,保证车辆能够以安全、快速的方式通过。

3、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随着快步向前。车辆数目逐年增加,不仅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压力,还由于车辆行驶带来的空气和噪音污染破坏了城市整体环境。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除了保证道路必须的交通能力外,还要考虑通过有效途径(例如:修建绿化带、估算道网密度、消音隔离措施)减少车辆对于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于道路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交叉口设计不合理,随意性较大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也是交通管理与组织的控制点。由于机动车、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及交通信号等设施的影响,交叉口范围内的运行车速低、通行能力小、交通事故率高,是道路的“瓶颈”。在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待行车道数不足、设施不完善、渠化不合理,其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不相匹配;排水不畅,雨天积水现象比较突出;道路沿线交叉口数量多、间距小;为防止某个点或某个路段的交通堵塞,盲目建造立交,在立交具体设计中,由于缺乏路网系统考虑,尽管建造的立交规模大、投资高,但综合交通效果并不理想等。

2、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

由于道路设计者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设计,而忽略城市的整体道路网络,使得设计出的道路无法与整体的道路网结构匹配起来,从而造成了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严重地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紊乱。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都集中于几条贯通性的主干道、立交方面,而忽视支路系统的建设和规划,特别是贯通性支路的建设。城市中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都集中于贯通的几条主干道上,加重道路的交通负担,在不利于交通分流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危险性。

3、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大。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在大力拓宽机动车道的同时,大幅度压缩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宽度,拆除机非隔离设施等,许多道路相隔500~600m乃至近千米,其间没有考虑行人过街的通道;机动车右转弯大量侵占非机动车空间,致使行人过街不便,随意横穿街道现象极其普遍。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加大,其结果是机动车道数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速度与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加。在无障碍通道设计中,通道弯弯曲曲,沿线障碍林立,交叉口上下通道处积水现象普遍,平时正常人都难以通行,更别说身体有缺陷的人了。基于此,许多城市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基本上成了面子工程,实际应用价值较小。

三、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1、道路节点的设计

道路节点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快速路中的集散节点和路径转换节点、干路之间的相交节点和特殊道路与支路相交节点。按照以下原则对不同道路的节点进行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道路功能。(1)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设计者在设计交叉口方案时,可以对现有的交通政策研究成果、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加以利用,从而让方案能符合目前城市的实际情况。(2)设计具有协调性:渠化规划设计干路交叉口,在交叉口增加进口处的车道数,扩大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从而让路口也具有与路段一样的通行能力。(3)综合考虑进行设计:综合相交道路的类别、流量、公交站点设置、管线布置、周围环境等方面要求后,才能对道路节点的用地范围及形式做出正确的判断。(4)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应当根据红线宽度来设置,绿化交通岛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5)从长远考虑进行设计:道路交叉口近期的设计实施,还必须立足于远期的交通需求,让建成的道路节点不仅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还能满足以后的交通需求。(6)秉持节约原则:对于现有设施,要挖掘其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在能不建立交的情况下,尽量不建,保留现有环形交叉口,使用“信号灯+环交”的方式进行控制。立交的设计应当灵活运用当地地形,节约用地和资金,做出既简洁又美观的设计。

2、横断面的设计

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中央/机非隔离带和路缘带等都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关键。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将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作为考虑标准,在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下,合理制定机动车道宽度。(2)在对于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原有的车道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3)优化隔离带及各种车道的分配比例。(4)考虑环保和行人、车辆的安全问题,调整中央隔离带以及绿化带的布置形式。(5)对于道路现状的改造,可以分期进行。

3、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作为从事市政道路设计的一员,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积累和总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叡.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建筑与规划设计,2011.

市政道路设计总结范文6

1.现代城市公路需求分析

了解城市市政公路需求是现代市政公路设计的基础,是实现公路建设目标、满足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关键。我国城市市政公路的设计多为上世纪的设计方式。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也依据原有公路网络设计情况进行。这样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利用公路网络,造成了城市公共交通压力难以缓解。随着现代市政公路设计理论的更新与发展那,市政公路设计工作也应根据设计理念的变化进行改变。从城市公路需求入手进行市政公路设计,以此,满足市政公路需求,实现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笔者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政策、有关调研结果出发,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其结果表明,现代市政公路的基本需求是公路交通能力的提升、公路环境的改善。公路交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城市公路交通压力,公路环境的改善在有效缓解驾驶人员视觉疲劳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城市道路环境,以绿色植物、植被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因此,现代市政公路设计工作中应从城市公路需求入手,以公路交通能力的提升、环境的改善为重点进行设计。以此就现代市政公路设计现状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2.市政公路设计现状与对策分析

2.1市政公路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市政公路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新建、扩建城区的公路设计,其次是老城区的市政公路改造,另外还存在原有公路的单双行规划。在我国市政公路设计中,市政设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公路通行能力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城市的交通能力。以新建城区的公路设计为例,由于新建城区规划中忽略了规划住宅小区主门及车辆通行通道与道路的规划,造成了住宅小区车辆进入与出行对主干道交通能力的影响。而在老城区市政道路改造中,受开发面积影响,开发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土地面积的利用上。这样的情况使得开发商在进行住宅小区出入口的设计时缺乏足够的调研与分析,进而使出入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收到了影响。针对上述因素,现代市政公路设计中应通过对新建城区区域的总体规划,满足新城区建设与公路交通的需求。通过对周边道路通行能力的调研、分析科学的规划住宅小区出入口位置,以此实现城市市政交通通行能力的提高。上述设计工作中,新建、扩建城区的公路设计较为简单,可以根据新城区规划进行全面的设计。而老城区原有公路的改造需要考虑原有道路宽度、周边商业与住宅的实际情况,相对新建成区的公路设计较为复杂。最为复杂的公路设计是城区原有道路的重新规划。这类规划主要是在原有公路基础上进行单行、双向通行的重新规划设计。这类设计工作需要较大的调研工作量、需要科学的分析与计算。受传统公路设计理念影响,我国城市市政公路设计中对公路交通的综合考虑较少。多数公路设计工作以原有公路线路为基础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极易造成规划设计线路不合理、难以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等问题。

另外,道路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理论的指导。城市市政公路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城市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忽略了市政道路绿化环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上述问题对城市市政公路交通通行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水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各省市公路规划设计部门也进行了改进与分析。笔者从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先进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简要论述了市政公路设计现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2针对市政公路设计现状的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市政公路设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市政公路设计部门应从问题的解决入手,以现代市政公路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工作。以此,实现科学的市政公路设计工作。

首先,在市政公路设计前,应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了解城市交通压力较大区域的周边环境、了解新建城区不同区域的功能。通过对区域功能的了解,对其周边交通流量进行基础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以此实现市政公路满通需求的目的。在进行新建城区公路设计时,应考虑区域环境对公路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宽度与公路交通走向。

在进行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中,应首先加强对原有交通流量的调研。熟悉老城区周边商业、住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道路扩建或改建。在设计过程中,除注重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外,还应考虑老城区绿化面积小、道路绿化对道路影响等问题。从道路扩建、绿化强化等方面着手进行老城区道路的设计。通过路旁绿化、人行道路绿化等,增加老城区绿化面积。通过绿化面积的增加,实现利用绿化带隔离噪音、吸附灰尘的目的,实现老城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改善老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在进行老城区市政市政公路设计时还应加强对老城区住宅小区出行路口的设计。通过住宅小区出行路口的规划,有效避免小区进出车辆过程对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

针对现代老城区改造中住宅小区改造造成的通行压力,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现代车辆承载力对道路的影响。在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老城区改造大吨位运输车辆对道路的影响。改造设计中,以提高市政公路承载力、提高市政公路设计标准等方式满足现代城市市政公路高承载力、高速行驶的需求。

3.科学规划市政公路的通行流向,促进城市公路交通能力的提升

作为市政公路设计与规划的重要内容,老城区道路规划对市政道路通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除需要考虑现代道路设计标准提高需求外,还应注重道路通行流向对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科学规划市政道路实现公路交通通行能力的提高。以城市高架桥引桥分流为例。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高架桥建设不断增加,但是高架桥的实际通行改善能力有限。就其原因是由于高架桥下桥引桥分流限制了高架桥的通行运输能力。因此,现代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道路拓宽缓解通行压力。应从综合因素考虑入手,有效利用原有道路。通过对道路交通单行、流向的科学规划设计实现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现代市政公路设计不仅仅是对道路结构的设计,更是道路规划的设计。在对我国市政道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可以看出,限制我国城市市政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是道路的规划。因此,现代市政公路设计部门应根据公路区域的特点进行道路设计。可根据老城区、新城区市政公路设计的不同要点及性质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注重道路周边环境对公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加强道路周边出入口规划、道路规划等方式实现城市市政公路通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