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范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范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范围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1

关键词: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57-03

作者简介:黄燕青(1988-),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资源开发。

0引言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人在给小孩巩固功课的时候,为了方便,将视频传到网上供他们自主学习,随着点击率的提升,他开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逐步创立了他的可汗学院。在可汗学院视频教学影片的启发下,许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这种方式的教学便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翻转课堂由此形成。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秋季首创了“微课程”的概念,也就是运用建构主义形成的、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1翻转课堂意义

翻转课堂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开始了翻转课堂的研究,近日ClassroomWindow了一项翻转课堂应用调查报告:1.88%受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2.67%的受访者声称学生的成绩有了适当的提高;3.80%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态度得到了适当的改善;4.99%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年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贝格曼在多个演讲和Youtube视频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以下3个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1.1“翻转”课堂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时,不需要像在课堂上一样集中精力,担心遗漏重点内容与教学片断,也不需要担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掌握节奏的快慢来分配每个视频片断的观看时间,理解的快进跳过,没明白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做笔记或仔细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寻求帮助。翻转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视频,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步调与节奏,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主要放在了课堂上,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习的互动性。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学生的互动,如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现个别化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当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因为相同的问题而困扰时,便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辅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协作进行交流,也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学生也逐步成立属于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借鉴,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来传递知识。

1.3“翻转”课堂增强了与家长的互动性

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是依托家长会以及现在的“家校通”,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勇于发言,是否开小差,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指导作用;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这些都离不开与教师的交流。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渐兴起,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如何保证视频传递大量的学习资源,如何让资源与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交互课堂中又如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附加值”。此时,专题化、片段化的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2.1教学设计模式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2]。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3]。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加入微课程的同时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2.2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多个要素之间的组织化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其中几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沿用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颠倒课堂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今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本文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微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学习策略的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习者先行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组成。

2.2.1学习者分析与学习情境分析

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学习主要依靠自我建构来学习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分析除了包括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起点水平分析外,还须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的技术环境(如网络、DVD、U盘、电子书包等)进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分析,学习者是否能顺利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讨论区或者交谈软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2.2.2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如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如课堂讨论、协同和伙伴等)、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的设计(如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这些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2.2.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目标单一、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所以微课程设计时要深挖细节,设计主题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目标准确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必须重视细节上的钻研,设计开发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规划,构建微课程,倘若是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内容相关的片断组成小专题,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重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们不妨参照戴维·彭罗斯的五个步骤来设计开发自己的微课程,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1)罗列在60min的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写出一个15~30min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3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在1~3min之间。

(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4]。

2.2.4学习者先行学习

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程,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交互软件以及平台和师生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

2.2.5教学策略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一般采用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分配好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增强课堂中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便于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2.6教学活动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协作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会自制学习资源,通过共享、动态的测量与评价,追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同时,他们还会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2.2.7学习结果评价与反馈

在完成一个单元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给予及时的评测和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以及学生知识的内化,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协调、安排,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编制质量、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3结语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翻转课堂有效、高效地运行与发展,微课程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以微课程为基础的颠倒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引言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人在给小孩巩固功课的时候,为了方便,将视频传到网上供他们自主学习,随着点击率的提升,他开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逐步创立了他的可汗学院。在可汗学院视频教学影片的启发下,许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这种方式的教学便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翻转课堂由此形成。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一般以5~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某个专题的内容。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以其时间短、授课形式丰富、跨越领域广而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专题的内容,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它必然与传统的各种教学形式会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学设计的独特之处,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不断的受到冲击,数字故事、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层出不穷,这些基于数字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和变革。而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一直走在变革之中。微课因为符合学生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老外则叫“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从去年开始,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翻转课堂的意义

翻转课堂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开始了翻转课堂的研究,近 日ClassroomWindow了一项翻转课堂应用调查报告:1.88%受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2.67%的受访者声称学生的成绩有了适当的提高;3.80%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态度得到了适当的改善;4.99%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年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贝格曼在多个演讲和You-tube视频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以下3个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一)翻转课堂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时,不需要像在课堂上一样集中精力,担心遗漏重点内容与教学片断,也不需要担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掌握节奏的快慢来分配每个视频片断的观看时间,理解的快进跳过,没明白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做笔记或仔细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寻求帮助。翻转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视频,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步调与节奏,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主要放在了课堂上,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习的互动性。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学生的互动,如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现个别化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当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因为相同的问题而困扰时,便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辅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协作进行交流,也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也逐步成立属于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借鉴,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来传递知识。

(三)翻转课堂增强了与家长的互动性

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是依托家长会以及现在的“家校通”,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勇于发言,是否开小差,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指导作用;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这些都离不开与教师的交流。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渐兴起,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在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如何保证视频传递大量的学习资源,如何让资源与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交互课堂中又如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附加值”。此时,专题化、片段化的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三、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微课程的概念梳理

关于微课有各种定义,我通过网络搜索后结合我的认识归纳整理如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美国微课做得最好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微课。可汗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通过在线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该项目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现在国内很多微课制做都以可汗学院的微课为范例。国内以李玉平的微课最有影响,李玉平老师是内蒙古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国内微课程创始人之一,他制做了大量的微课放到网上交流。在广东,在微课推广方面以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最有影响。

一般人对微课的误解是易把它理解为课堂实录片断,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用黎教授的话来说,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没有创新的微课完全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不断的受到冲击,数字故事、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层出不穷,这些基于数字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和变革。而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一直走在变革之中。微课因为符合学生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老外则叫“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从去年开始,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大家知道在传统授课时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模式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2]。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3] 。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加入微课程的同时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三)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多个要素之间的组织化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其中几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沿用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颠倒课堂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今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本文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微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学习策略的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习者先行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组成,如图1所示。

1.学习者分析与学习情境分析

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学习,主要依靠自我建构来学习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分析除了包括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起点水平分析外,还须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的技术环境(如网络、DVD、U盘、电子书包等)进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分析,学习者是否能顺利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讨论区或者交谈软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2.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如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如课堂讨论、协同和伙伴等)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的设计(如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这些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目标单一、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所以微课程设计时要深挖细节,设计主题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目标准确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必须重视细节上的钻研,设计开发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规划,构建微课程,倘若是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内容相关的片断组成小专题,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重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4.学习者先行学习

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程,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交互软件以及平台和师生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

5.教学策略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一般采用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分配好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增强课堂中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便于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6.教学活动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协作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会自制学习资源通,过共享、动态的测量与评价,追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同时,他们还会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7.学习结果评价与反馈

在完成一个单元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给予及时的评测和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以及学生知识的内化,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协调、安排,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编制质量、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四、微课程的使用有利于分层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一直使这样的教学模式:“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演示、学生交流合作等方法根据学情来选择)――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差别很大而苦恼:有一小部分学生总能很快的完成课堂任务,但慢的学生可能才做了一点。这一现像在学习flas、ps图像处理,这些软件时更为明显。如果按照操作快学生的进度,操作慢的学生势必是什么都学不到的,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但如果按照慢学生度,这对快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又似乎不太公平。这时微课程闯入了我的视线。制作几个小的微课程,让学生自己对照学习操作。即可以使用暂停边看边操作,还可以一边边不停的观察,直到掌握了为止。几节课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flash软件中《制作引导线动画》一课中,我设计了蝴蝶沿引导线飞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本课的操作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这一任务分解:制作了煽动翅膀的蝴蝶元件微课和沿引导线飞行蝴蝶微课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又录制了拓展任务――蝴蝶飞行的场景由远及近的微课。在上课时田横濮、徐敬尧等同学大约用了其他同学的三分之一时间就掌握了目标任务――创建引导线动画,之后他们又根据拓展任务的微课完成了场景的设置,而操作慢的同学还在完成第一个任务中。这样几位操作比较快的同学又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分别对场景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有的在场景中利用形状动画加入了太阳;有的利用帧帧动画加入了文字说明;有的利用运动动画加入了其他的小动物。经过几位同学的设计操作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小故事。而慢的同学也差不多完成了本课的目标任务――创建引导线动画。

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能行快掌握播放微课的技术,并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把教师从一遍遍的演示解读中解放出来。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因此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微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

五、微课+翻转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翻转课堂类似于我们之前所说的课前预习。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这门课几乎不会布置学生课下的作业,课前预习也就无从谈起。而学生对于这门课有着很高的热情,几乎每节课学生都会提前很多时间到微机室准备上课。那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并通过观看微课基本掌握的操作技能。这样就把课堂中的自主学习部分拿到了课前进行,对于能力较好学生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他掌握本课的操作了,对于接受较慢的同学,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课上再花少许时间也能较快的掌握。在高二学生学习vb编程《变量》一课时,我分别用以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演示、学生交流合作等方法根据学情来选择)――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上了一节;用“了解目标――自主学习――情景导入――任务驱动――学生演示(教师精讲)――评价反馈”模式上了一节。通过对两节课对比发现,后者比前者节约出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的课堂时间完成由教师设计更有难度的任务。第一个模式学生完成了两个编程的设计和调试,第二个模式学生可以完成三至四个编程设计和调试,几名同学不但完成了全部的编程设计,还对程序的界面进行了个性的设计,让程序看起更美观。如果说使用微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翻转课堂又让这分满足,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六、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使用及意义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三)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七、微课的制作

(一)录像

用摄像机录下,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作为“微课”展示。

(二)用手机录像

智能手机普及率高,摄录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捷。可以用手机录下教学活动中的“火花”,制成“微课”。

(三)现场录制

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下讲课过程中PPT、语音等内容。

(四)创意无限的其他方法――心有多大,梦有多

八、结语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翻转课堂有效、高效地运行与发展,微课程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以微课程为基础的颠倒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世美.邹霞.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0).

[4]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平台[OL].http://.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6]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95-96.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3

【关键词】意象化思维 造型基础 教学范式 效果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3-01

一、教学范式和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理解或基本看法。从当代西方教学范式研究的主要成果来看,主要有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能技范式和反思范式等五种,我国较为成型的教学范式主要是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自学/交流、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系统、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以及五环大课堂等。

二、意象化思维理论研究

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优点是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够严密、精确,缺乏科学性。从这种思维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人长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乏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鉴于西方后现代的实验性理念和人文化精神,我国当代的很多艺术教育家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化,将造型基础分化出研究性素描、表现性素描、印象性素描、实验性素描、设计色彩、装饰色彩、归纳性色彩等多个概念,呈现出各种纷繁的样式。

三、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的建立

1.构建“物象――心象”观察体验模式。从“物象”到“心象”的过程主要体现的是科学的观察方式和逻辑思维理解方式。科学观察是对事物外在与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和概念加工,遵循理性逻辑,力图达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这是感知层面,教师通过鉴赏、解读、示范等方法让学生体验造型的魅力,并形成对较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判断与体味;逻辑理解是以推理为表征的形象表达,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主张。

2.构建“心象――意象”思维表现模式。从“心象”到“意象”的过程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思维方式和意象化表达手段。心理思维所包含的思维形式集中在直觉、顿悟、灵感方面,可以说心象是散乱的、无序的,必须进行提炼及概括,通过演绎、归纳、类比等方式来梳理和表达。因此学生们平时对于哲学、文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了。

四、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效果评价体系建立

1.建立多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造型基础》强调实践技能的同时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比较自由的,互动的过程,太多的约束会扼杀教师的教学激情,创造力与个性发挥,艺术设计领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教师与学生的观点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因此,教学评价指标设定不宜过度细化,应该以定性评价为主,给予教师充分的包容和教学自。

2.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科发展

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并且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允许犯错误,不怕犯错误,尽可能让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尽可能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3.学生作品的互动性评价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互动的。教师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者,而只在评价过程中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做到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师评做到既重视结果的评价,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绘画表现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自评是学生挖掘自己设计思维的过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给予更符合个人风格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

综上所述,高职《造型基础》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需要重视学生阅历、文化和眼界的积累。其宗旨意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认识、组构、创想、表现形体,在这种思维模式定位下,立足于传统审美情结,以个体感知为主体,意象化审美为依托,创造性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把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以求改变被误读了近百年的学院式造型基础理念。在此基础上的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4

一、引言

翻转课堂独特新颖,学生可以坐在家中或者利用课外时间来观看教师精心创建的视频,来学习各种知识,做好笔记,回到课堂的时候,老师再答疑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消化所学知识,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各种知识点,学生可以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翻转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翻转课堂随着教学的深入,也暴露了它自身的一些缺陷,它为教学选取的教学视频促使学生们自主学习,但是怎么能延续视频的目的性、怎么能把现有课程和现有资源有利相结合、怎么能在这种模式下确保教师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加以重视。与此同时,微课程所特有的课程属性、资源属性恰恰可以解决翻转课堂自身的弊端,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可以互相弥补自身的不足,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学习模式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中高职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设计模式

探究高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过程,可以发现该教学设计模式包含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媒体等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的教学要素构建了一个完全的高职语文教育设计模式体系。微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以该文参照以学为主的高职语文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构建主义学习为理论,从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微课程设计的原则、等等这些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翻转课堂提出一个得体的教学设计模式。

1.高职语文教学目标

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前提,接下来还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探究。归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ISM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是教学目标分析的最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对教学目标的深刻分析,可以使教师制作规范的微课程标准、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促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和睦相处和交流。

2.高职语文学习者特征

翻转课堂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知能力特征、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计算机技能、网络环境,从以上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能够使微课程更加贴合教学,更能促进翻转课堂的发展。

3.高职语文学习内容

设计和开发微课程要重点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定位学习的难度和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掌握学习方法,选择的内容要有特色,把学习内容微型细化,设计一个内容少但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内容吸收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该充分重视选用的媒体类型,这对微课程的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高职语文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含义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的总和,提高学习的效果,它有三种层次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答理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是翻转课堂的目的,因此,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是学生自动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5.高职语文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翻转课堂迅速发展的前提是要设计和制作一个好的微课程。设计好的微课程的必要元素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主题鲜明要用系统的方法和观点进行整体设计,质量高的微课程要从选题、时间、教学过程结构、资源、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多方面设计。微课程制作具有难度大、技术高的特点,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体,翻转课堂快速发展的前提要有高质量的微课程。

6.高职语文微课程设计的原则

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程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新颖的教学原则,它是和翻转课堂相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课程简单易懂,以整体设计和问题设计为原则。

7.高职语文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是微课程教学效果的评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成为了知识意义建构的主体。在上完微课程以后,教师就会在翻转课堂中,和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对学生不理解的进行答疑解惑,进行全班辅导或者对个别几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充分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老师就会对接下来的课程进行客观地修改,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5

近年来,高科技信息化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课程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Flappin}u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是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构建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了传统“课上传授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和课下活动完全翻转。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的应用在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它可以通过公众号平台、朋友圈、群聊等方式接收推送信息,实现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的传播,用户可开设公众号,建设公众平台,且微信具有可开发性川。截至2017年4月,腾讯微信宣布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到8. 89亿,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信的使用率极高川。笔者对教学班级的调查显示,100%的学生手机都安装了微信软件,并把它作为主要的交流通讯工具。因此,笔者试图将微信平台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将其用于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达到共享资源,并且可以进行实时有效的交互活动.

1基于微信平台的设施专业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将微信公众平台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用于基础生物化学教学,笔者选取 2015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共61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1创建微信公众号,搭建学习平台任课教师首先申请一个用于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的微信公众账号,名称为“农大基础生物化学”,利用公众号推送学习任务,并将教师制作的课程学习资源按教学进度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上,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同步练习题、案例讲解、精彩视频等,并定期更新资源库,供学生使用。同时创建了“生物化学”微信班级群,打造一个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可以随时与教师互动互享的网络平台。

1. 2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口标设计单元学习任务,通过收集整理学习资源并设计制作微课。根据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口标,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其中静态生物化学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和酶;动态生物化学包括生物氧化、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和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对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并设计任务单,包括教学口标、教学重l从难l从、教学课件、预习任务单、同步练习题等。教师根据教学案例录制10 min内教学视频,将关键知识ii讲解到位,并且设置一定的互动环节,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上课前通过微信平台相关学习和视频资料,让学生预习。教师同时利用微信平台推送主题博文、实时新闻、科学研究成果、前沿资讯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1. 3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后,在课前自己选择时间和地l从,根据教师的预习任务单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通过观看相关学习主题的课件和视频结合教材,对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并将疑难从记录下来;通过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微信群聊进行交流讨论,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可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1. 4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并对重l从和难l从部分进行课上讨论。学生在课前根据预习任务单要求已经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性听课,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完成练习、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将个性化指导和集体性辅导2个方面相结合。

1. 5课后总结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后强调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的方式取代了传统教学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用于课堂知识l从的巩固学习。学生通过微信群在线跟任课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微信聊天功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结果反馈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并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基于微信平台的设施专业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基础生物化学微信教学系统的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共有50名学生参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在线调查,收回调查结果50份。调查结果显,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学生欢迎,其中有4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0%的学生觉得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好,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75%的学生愿意继续这种教学模式,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具有可实施性。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6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空间形态;控制

城市设计导则又称为城市设计指引或城市设计准则,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城市设计导则都有不少定义,总体来说,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设计分析以及比较后的结果,经过了全面评价和确认。城市设计导则是控制城市设计的重要方法,也是将城市设计落实的工具,所以应该包括那些抽象化的文字条款来表述城市设计构想和意图,同时也应该有相对具体的具象技术性语言和图片。这样的话城市设计导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对于设计者的设计行为所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为后续的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工作的指导依据发挥出更高的成效。

1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内容

1.1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城市设计导则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形成、改善并更新城市个体环境了,而是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并且具有层次的目标框架,它建立在社会各种建设需求之间,代表着公众的期望和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基础来指导充满了创造性的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功能作用发生了改变,所以设计师以及城市管理人员也应该将目光投向更多的领域,不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美学控制中,还包括城市的空间形态活力、经济开发利益等。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操作手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扩展,来努力实现城市设计目标。

1.2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特点

首先城市设计导则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一份优秀的城市设计导则对于自身表达的分寸肯定是掌握得非常到位的,不至于过于详细让设计师感觉有很大拘束,难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也不会过于抽象和概略,让设计师找不到重点而无从下手。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环境,包括街道、广场、高度、色彩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也在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以城市设计导则的实际出发点是形成良好的城市整体环境,需要把握的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非某个具体的要素。在城市设计导则出现的初期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各种要素规定过于严格,连道路宽度、沿街屋顶的坡度等都有详细的尺寸样式,并强制人们执行,这种严格的控制使得城市设计风格单一且乏味,在今后漫长的发展中,城市设计导则逐渐转为对总体空间环境进行宏观控制,而不再去控制那些构件尺寸等,建筑师摆脱了繁琐的束缚后,也有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创作。

其次是绩效管制和规定管制,其中绩效管制主要是告诉设计者“该如何达到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具体的设计以及达到该目标的途径并不严格控制;而规定管制则相对具体,为了达到控制目的往往使用限定具体对象的形式或是具体手段的方式,比如对某建筑物的高度、色彩和材质等进行规定。绩效管制和规定管制往往会同时出现在一份城市设计导则中,所以绩效管制为“导”,它为项目开发规划出一个设计范围并提供指引,而规定管制为“则”,它对重要元素进行强化,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设计元素。

2城市设计导则对空间形态的控制

2.1空间形态的控制对象

⑴建筑物要素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实体单元,建筑的形态对于城市结构肌理形态景观特征的影响是最大的,反之,城市的不断发展也会给建筑带来影响,城市的变迁会使建筑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城市的人口密度的增减和改变会对建筑的规模以及集合方式带来影响,城市生活方式的不同会对建筑的空间构成等产生影响。我们可以从各种微观角度来更深入的了解城市,比如建筑类型、布局规划、形态特征、高度、色彩、材质等,让城市更加适合人类的需要,因为城市设计就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产生新的设计,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单是设计这个物体本身,还有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⑵开放空间要素

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和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在国内外也有不同的定义,不过在城市设计导则中关注的主要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比如街道、广场、建筑之间的空地、公共绿地等等,导则对这些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划,进行功能布局、形态设计、尺寸控制和系统组织等一系列的规范,形成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准则。

2.2空间形态的控制依据

⑴审美需求

传统的城市设计对于审美经验较为看重,强调城市的建筑和空间视觉质量,而现代城市涉及的范围已经扩展了许多,像文化、政治和经济等众多内容都已融于其中,但是不变的是其美学属性。很多历史城市的城市设计导则会控制周边建筑物的高度,以便新建的建筑物不会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通过保存历史场景的方式来延续历史感和归属感,这就是从审美角度出发的控制方式。同时在按照审美需求进行城市设计时要注意普通大众的喜好,而不是只考虑设计师自己的品味。

⑵空间体验

建筑和城市从形态构成上来说都具有两个要素,即实体和空间,只有将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实现城市设计的目标,处理好建筑物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积极城市空间的创造,在城市设计中我们要尽量创造积极的城市空间,比如那些内容丰富、有安全感并且气候适宜的地方,对于那些难以完全避免的消极空间比如机动车道等,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或是借助交通政策等来让道路设置更为合理,对于那些可以避免的消极空间则更可以依靠城市设计导则的规范控制作用来消除。其次是重视城市建筑的尺度关系,在城市格局中各种建筑都存在着自身的尺度模数,如果某一区域内的建筑物尺度模数较为接近,那么城市肌理较为细致,反之亦然。为了保持城市肌理的和谐,在实际操作中会用容积率与建筑物最大高度管制相配合。

⑶功能需要

城市设计不仅要为居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最重要的是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满足土地的价值诉求,在不损害城市后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设计来提高其利用价值,比如立体化利用土地,通过复合开发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土地混合使用等等,都可以让土地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次是考虑使用这也就是城市居民的需求,令人感到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才是成功的,在现代城市设计导则中要考虑到这个方面。

结束语:

在城市设计中,审美需求、功能需求以及空间体验这三种需求往往是混合交杂在一起的,但是最终都是为了创造出更加环境优美、结构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设计导则正是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对城市空间环境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共同控制,从而完成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韦希. 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系统研究――武夷新区城市设计导则的思考[J]. 四川建材,2014,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