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1

[关键词]电工实习;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21-01

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注重实践,提倡创新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1]。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展了实习课程,尤其在电工实习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新的创新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轨,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内容,也能以所学内容为基础来大胆发表和实现自己新的理念[2]。

1 电工实习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存在缺乏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薄弱等现象,因为很多教师认为理论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分数决定一切,只把实践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或补充[3]。另一方面由于实习设备的不足,指导人员匮乏,也致使实践教学条件处于尴尬的局面。还有就是理论教材与现今国情不相符,内容更新太慢,学生难以进步,实践和理论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学生无法成为主体的时期。

工科院校的学生在电工实习的理论教学中,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理论目的,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能力缺乏,能动性差,实践实施效果不佳,独立分析能力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都非常弱,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衔接,培养出更多的有人才,首先是要先针对我们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具体特点,特意找来相关专业,相关技术的学家和学者进行重新编写实习教学大纲和适用于高校使用的电工实习教材,也要根据如今新型的人才特点进行分批分类培养。重新编写的教材出来包括了电工的所有基层知识、仪表仪器的使用、低压高压电器的原理、电机的拆装和使用等基本内容知识,还更加强理论与现代工艺实践技术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电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工程应变能力等等为主要目的[4]。

另外就是在教学配置方面,引进最先进的设备(电工考核实训装置和网孔训练板)。电工考核实训装置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有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验证学习最终能力。网孔训练板与实际操作非常接近,适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实际操作,为学生除了巩固教学理论提纲知识外,也能与实际结合进行实操,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最后就是教学师资的招聘培养上,除了多引进专职的专业教师外,还要多储备一些兼职的专业教师、实习导师。为了适应今年来我国对新型师资要求的提高,实习导师也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学习更多我国新型经济时代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技术。

3 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校电工的整改实习教学过程中,大一的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大二开始的学生会根据专业的不一样开始设定实习时间[5]。大二学生的基础理论指导都是在表面的理解阶段,因此必须要为其选择一些比较简单而且在生活生产中常用的基础性的实习内容。照明、电机拆装和电气控制等三个部分中尤以电机的拆装最为主要也是实习的重点内容。照明和电气控制基本内容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低压电路的原理和安装,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到低压电器的线路安装、电度表配电电路、三相电机点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电机顺序控制电路、三相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以及三相电机反接制动等几大基本安装项目内容,这些低压电器电路的实习内容囊括了家用、工业用电等基本常识和安装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会在实习中不觉得枯燥无味,培养起学生对电器安装的兴趣和对这门知识的基础理论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内容的认知。

电工技术实习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课程[6]。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老师主要是以电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讲解为主,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辅以实际的操作来让学生明白电路的安装、电器开关的种类、安装位置和操作方式等等,只有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才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照明的实习内容主要就是将低压电路、电路板的安装和接线等内容。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动手能力,着重进行工具使用、导线和接线柱之间的连接以及线路基本的安装技能等处进行详细的讲解。电气控制实习在每个实习项目安装前,都需要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操作方式和安装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对电路中的各个构造都非常熟悉后才能够保证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规范的完成安装工作,保证安装后电路能够合格达到试验的标准[7]。

4 结束语

随着学校对电工实习的重视,电工实习基地也在不断的增多,学生的实习成绩也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实习成绩也能够证明电工实习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头脑思路、问题分析和问题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效果也非常显著。然而在实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的地方,实际实习内容的创新性和重点性有所欠缺,应该相应的提高电工实习内容的技术含量,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这样就需要学校领导和实习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努力去实现,深化电工实习的改革制定更加合理和创新的实习方案,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超技术能力的电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电工实习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6):26-28.

[2] 何庆领.高校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信息收集与利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91-93.

[3] 何望云,胡明星.注重实践推进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4-6.

[4] 杨跃海.探究教学在中职电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5] 张学铭.电工教学中激发兴趣及探究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2

关键词 电气控制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2

0 引言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作为电气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教授,作为初学者,掌握电路的读图、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改造电路等方面,对以后的学习、实践及具体的工程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

本文首先介绍课程的关联引申,在此基础上介绍课程改革的内容,再结合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后进行小结。

1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关联课程引申

在学习“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综合电子技术,电路等基础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为以后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做好铺垫。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适当的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很有必要的。

1.1 基础课程安排

“电工实习”课程作为学生在专业课程开始前的基础,具体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视频介绍电工学相关应用场合;其次讲解日常生活中电路的基本构成;第三介绍基本电路元件,通过各种电阻、电感、电容及电位器等元件的实物,引入元件的测量及基本电路检修方法;第四介绍烙铁的焊接工艺,通过实际焊接练习,对基本工艺要求进行考核;第五通过合适的电路连接,验证单刀双掷开关控制的两地及多地灯具控制电路;第六总结前五部分,让学生在完成以上内容后,总结个人实践后的体会。

1.2 专业课程安排

在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后,“电路”、“综合电子技术――模拟电子”、“综合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等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电机学”也同样作为专业课的入门级课程,在二年级上展开,这门课程为将来学习“电气控制”、“运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及“现代调速系统与拖动”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在将来的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机,如何根据工业现场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

1.3 后续课程引申

在学完以上专业课程后,“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电器及其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现代运动控制系统”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随之展开,这些课程对前期的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如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在结合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很容易出问题。

2 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本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分于普通本科自身的特点,它更加强调的是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门课程,对于其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操作、知识巩固、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等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课程教学内容。

2.1 教学学时问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该课程分48学时(主要上课课时)与32学时(试行调整课时)两种教学进度。

在48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后16学时是进行PLC相关内容教学,此部分与接下来学期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内容有重复,同时在有限的16学时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编程、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及顺序功能图编程等内容,显得非常紧凑,教学效果一般。

在32学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低压电器内容,实践基本电工工艺操作;对正反转及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详细讲解电路图组成及原理后,进行实操练习,再结合8至10种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的对4到5种典型电路,进行元件检测、网孔板安装、线路连接、检测调试、通电测试、考核评分,这种少学时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

2.2 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原先48教学学时环境下,除了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外,安排4次综合实训课程,占16课时,紧接著进行PLC方面的课程教学,在所学内容上没有交集,学生在理解上会一时接受不了,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什么是语句表等等,前半段的学习情况才有所成效,又引申出一个不懂的新内容,在教学效果上不尽如人意。

在32学时的教学环境下,尽可能的少讲多做,16+16构成基本的学时,讲课实践对半分,但侧重点在于实践能力培养,前期讲解低压电器,接着讲解基本控制电路,随后讲解基本故障的检查及排除方法,最后通过几个实际安装电路,检验前期所学内容,进行实践考核,这样一来不会出现新的无交集内容,对之前所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自查,得出相应结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老师也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引学生通过看、听、摸、测、排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2.3 教改后的基本情况

通过近两年的实际教学,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不单单是进行理论教学,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对于电路图的识图与读图、实际控制电路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的实际测试等问题,都需要花时间进行巩固,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提高了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懂低压电器原理的过程中,穿行控制电路的讲解,讲完后随即进行阶段实操,自己的电路自己测,最后通电测试,一次通过就有取得优秀的可能,再通过平时的考勤、作业及平时小测试的内容,给出综合评定成绩,学生对于这种做法非常认同。

对于教学的老师来说,除了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外,实操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解答,也是十分考验教师教学艺术的。问题的出现各种各样,指导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会给出各种引导学生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答案渐渐明了。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问题如何一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很考验指导教师。

2.4 结合课程教学,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安排,对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学校还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应用型本科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申报了建成了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有力支撑。

电气信息综合实验中心整合了三江学院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它包含“SIEMENS自动化示范实验室”、“飞思卡尔MCU/DSP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六个重点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如: PLC自动化实验室、高频信号实验室、EDA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电气实训基地、ASEA测试中心、西门子示范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等,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学院通过与南京市劳动局的积极联系与合作,建立了南京市劳动局三江职业技能鉴定站,该鉴定站可以对电子、电气、机械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中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近几年,还与南京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省市级的技能竞赛,与南京地铁公司、中烟南京卷烟厂等单位合作开展了相关行业技能竞赛,目前具有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12人,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000多人次,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96%以上。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教学计划会根据不同学期,适时安排基础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与签署生产实习的相关企业,结合产、学、研组织参观实习、定岗实习等实践环节。

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实践能力的同时,学院适时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三菱自动化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楼宇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恩智浦”竞赛等,技能竞赛的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学校在每年也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能使参与的学生,在电路设计、电子CAD、机械加工、PLC编程及应用、电气控制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以团队完成具体的创新训练项目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各自分工完成任务,相互沟通修改完成项目的分歧,最终通过现场测试验收的方式,完成项目的结题工作。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加强了学生在具体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思维的养成,为其以后走上相应对口工作岗位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3 结束语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及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其所W内容应用广泛,实践性及应用性强,如何教好对应专业的学生,是我们每位实践教师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我校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就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及课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采用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叶莹.浅谈电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才智,2013.2.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3

关键词:电力拖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力拖动课程是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笔者在电力拖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法,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旨在使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衔接,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能。其具体实施是由一位一体化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安排在一体化教室中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1.有利于教材内容的优化整合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电力拖动》教材大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优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前提。笔者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需要,以实践为主线,将内容相近的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组合。笔者学校选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该教材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常用低压电器》,第二章为《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第三章为《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第四章为《变频调速系统》。如果按照上述顺序,先学习各类低压电器的原理、特点及其用途,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若把常用低压电器融入到各类基本控制线路里讲解,则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时,笔者就先讲解按钮、接触器、熔断器等,再采用流程图讲解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原理等。所有模块的学习训练都按如此安排进行。教学实践证明,优化整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也会不断督促教师及时根据实际需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第一节课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成功了30%。能不能够吸引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要看教师能否有效、合理地安排好第一节课。

在一体化教室环境中教学,学生身临其境,容易被激发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过程中,教师每讲一个元器件的符号时,都用实物进行演示,一边讲解它的外形、结构、原理等,一边教学生检测、维修,学生一边看电路图,一边动手接电路。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区别各元器件符号,而且在接线时还能够看懂电路图自己接线,每接完一个电路,还能对新电路进行原理分析。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中丰富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听得明白,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要具备实操教学的条件。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必须考虑专业教学内容,要有足够的设备及相应的工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能将教、学、做充分结合起来,保障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笔者学校对电力拖动实训室进行了改造,把照明实训台、电力拖动实训台、电动机、万用表及各种辅助工量具、元器件陈列橱柜、电脑模拟室、多媒体影像播放等设备与理论课室融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师生双方教、学、做以及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

4.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能教理论又能指导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采用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促使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新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先进工艺,并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还能督促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相应专业各类技能竞赛和教研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化解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初、中级维修电工考核,为学生进入企业迅速适应岗位或进行高层次学习打下了牢固基础。笔者以电力拖动课程中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为例进行介绍,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突出技能训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现场参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电力拖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根据制定好的参观计划,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学校机加工实训室,现场观摩车床、磨床、数控车床及数控铣床等设备的操作过程和工件加工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构造及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以便于将来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通过合理、灵活地使用现场参观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即将要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的密切联系,还能真正了解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预期的参观效果,为后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好了铺垫。

2.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元器件,掌握线路原理图

(1)认识元器件。讲解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时,笔者将电路图板书在黑板上,对照示教电路板,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分析电路图中涉及到的按钮、熔断器、接触器等低压电器的符号、结构、原理及其作用,尽力营造“有声、有色、有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视、听觉兴奋,更好地学习相关元器件的知识。

(2)掌握线路原理图。在认识元器件之后,应该采用何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法,引导学生学习线路原理呢?流程图法就是学生学习分析控制线路原理的最佳方法。因为流程图是把线路图的动作顺序、过程用箭头连接排列的图,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根据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流程图的顺序,只要分清按钮、主触头、线圈的符号和所在的位置,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线路图的动作过程,进而理解整个线路图原理。

3.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衔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再转入实习教学,即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再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电力拖动实训台上动手接线路图,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通过动手实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实训操作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产生触觉兴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4.考核评价——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采用科学化、多样化、合理性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因此,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通过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来分析学生的优点,并指出问题的所在。例如:总评成绩=理论课占30%(包括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实习操作占30%(包括接线准确性、安全意识等)+期末考试占40%。通过全面、丰富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考察,也可通过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进行一体化教学后,笔者学校学生考证通过率每年都超过95%。同时,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快了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达到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目的,能够使理论学习的内容及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目前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文贵.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法[J].成才与就业,2008(18).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4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电机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58-02

《电机控制实训》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伴随着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教师对《电机控制实训》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和创新,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个阶段。

第一阶段: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项目。《电机控制实训》在我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理论为主,或者是理论和实践互不相关。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很厌恶,对于实践课程还是比较喜欢,但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学生感觉实践操作根本和理论知识没有关系。为此,我校组织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删减了一些较难的内容,同时在理论课程中,按照理论相关内容,插入实践操作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看似结合一起。

第二阶段:确定以实践为中心,理论课程为辅。通过第一阶段的改革,我们发现学生能够把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但是大部分的课程内容学生是没有掌握的,而且由于理论与实践穿行,受教学时间限制,学生的技能训练强度也没有达到要求。此时,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又对《电机控制实训》课程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我们确定以实践为中心,理论课程为辅,理论知识够用就行。整个课程设置以实践为主,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实践操作,遇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再予以讲解。通过这种改革,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机控制实训》课程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技能训练的强度,使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结合。

第三阶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电机控制实训》课程在我校经历第二阶段课程改革后,理论与实践依然是互不相关,没有太大的改观,教师和学生只注重如何实现课堂内的实操内容,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内容,没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学生只学到技能而没有学到能力。此时,国内有很多学校都在学习德国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正好解决上上述问题,我们将《电机控制实训》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集成起来,兼顾学生的其他能力,打包到一个工作过程,同时确定7个典型的工作过程。

一、确定工作过程参考系,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但又有所区别,它选择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旨在培养人的综合能力。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原则,我们重新设计《电机控制实训》课程教学情境,课程设计选取了六个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

这六个工作过程,都有着相同的工作范畴,都是对某一功能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的实施步骤也都是一样的。另外,考虑培养学生的能力,情境一内容设计简单,由老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做;情境二难度稍微增加一点,老师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做;第三个情境内容设计是前两个情境内容的叠加,同时增加一些原理难度,老师将原理讲解清楚,由学生独立做;情境四中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变换了功能和电路,学生和教师探讨后,独立完成;情境五中内容的量增大,但内容难度较前面情境只增加一点,师生探讨,学生地独立做。第六个情境中,教师将电路原理中的难点讲解后,剩下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从第七到第十个情境都有学生自由发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充分放手培养学生检修设计能力。

从整体上看,这六个情境都是以实现某个功能的电路为参考系的,情境之间相对独立,具有平行关系,情境一到情境六的电路难度是逐步提高的,而且后面情境的内容包含了前面情境的内容,情境之间具有包容关系。

二、教学内容系统优化,侧重递进关系

由于招收的基本都是理论学习较差的学生,存在文化素养比较低的缺陷。所以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进行课程设计和改革。另外,对于学生来说,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策略层面的能力更重要。技能的学习是个逐渐的过程,策略层面的能力也是逐渐培养出来的,所以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时,我们也特别加以注意。

1.理论知识内容有机有序释放。在原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教师有意将一类问题设置成一个工作过程,如在《电机控制实训》课程中,将低压电气课程设置为一个工作过程,让学生自己研究每种低压电气,然后完成教师设置的一些问题。这种工作过程是一种人为的假设,和实际生产工作过程无法对接,即使从学生学习角度考虑,学生只是学生一种器件,而没有学到如何应用,这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学生只会用一种厂家的接触器,另外一种厂家的就不会用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将理论知识内容有机有序的安排在六个情境中,首先按照每个工作过程的需要,讲解知识,尽量少讲,而且要讲究策略,为后面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打下基础。

2.技能工艺要求逐渐增加。在《电机控制实训》课程中的工艺要求上,我们也进行了系y化设计,工艺要求不是从第一个情境中,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而是从简单要求上升到完美要求。在情境一中,要求学生实现电路功能为主,对于工艺不做过高要求,情境二中加入导线颜色、螺丝旋向和走线方向灯要求,情境三中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前,要先进行布局布线设计,这个设计由教师引导完成。

三、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系统化设计

相对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设计在以前的课程设计时,地位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重视技能,而忽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能力,所以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过程和评价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需要与教学内容结合,系统化设计。

1.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和教学评价中,我们的理念是能放手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但要给学生建立活动形式和规则,设计好操作步骤,这些形式、规则和步骤在每个情境中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情境一中,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建立规则和活动形式,比重甚至超过教学内容,在后五个情境中强化建立起的规则、形式和步骤。

2.将课程评价内容与技能鉴定要求对接。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中包含的内容很多都是与《电机控制实训》课程相关的,而且技能鉴定中的实操考核就是《电机控制实训》的实操内容。受条件限制,我们无法与企业完全对接,培养的标准就不好掌握,而技能鉴定的评价标准正好可以作为教学标准。在前面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将技能鉴定的标准引入课程,只是在操作时,简单的将要求下发给学生,或者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没有系统的将技能鉴定要求系统化的融入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的“递进”原则,在前三个教学情境中,不给学生明确技能鉴定要求,但我们将教学内容向技能鉴定要求的内容靠拢。在第四个情境中给学生明确技能鉴定要求,并按照技能鉴定要求考核学生,但去掉了技能鉴定中的时间要求。在第五个情境中,完全按照技能鉴定要求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第六个情境中,将技能鉴定评价要求稍微做了提高,学生需要在各个方面都保证良好才能达到要求。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参加技能鉴定时非常从容,鉴定通过率较以前有大幅提高。

总之,从目前来看,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和实验实训条件虽有较大改善,但远不能满足课程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很y保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对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才能设计出适合市场和学生需要的课程,进而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7-9.

[2]胡铁,汪正利.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论坛,2012,(06):55-58.

[3]叶青.中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改革中的问题对策[J].职业技术,2014,(01):55-56.

[4]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2012,(09):5-7.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5

(大连海洋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电动机正反转”是电工基础中比较重要的一堂课。以往教学主要采用课堂上讲工作原理,实验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占用学时较多,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后,发现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理论基础学得牢固,操作技能也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0-03

作者简介:王心红(1964—),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海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船舶电气、船舶自动化。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中,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直到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2007年,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后,一方面很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2011年起,在美国学校里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顾名思义,是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转换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知识传授,二是知识内化。知识传授是利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示范操作等,知识内化是学生课后进行练习、理解。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颠覆,它改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适应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构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课前教学活动。教师: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PPT+音频、仿真操作等多媒体课件、课前练习等。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微视频、PPT、仿真操作或完成课前练习。

第二,课中教学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课中理论测评、实践操作指导,进行成果展示,组织学生交流等活动。学生:确定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独立或协作探究完成理论测试、实践操作。翻转课堂中的课前活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需要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运用现有的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自主学习,并且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包括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中活动也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讲授为课堂指导,教师充当教练的角色,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尝试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模式。笔者首先对这种教学理念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运用和尝试。笔者选择了“电动机正反转”这一课进行翻转课堂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总体教学设计

“电动机正反转”是一堂实践教学课。要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了四个步骤,分为课前、课中、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中职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视频短片的制作上要结合工作场景,突出短、趣、悬。

其次,针对操作实践课,要以任务为引领,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一步步引领学生独立完成仿真模拟操作。

再次,要通过简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可精选5道有代表性的习题,由浅入深,尽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可以建立学习群,进行网络沟通,答疑解惑,确定共性问题,放到课上解决。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引领,在学生模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实操。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接线和试运行,同时对学生掌握的理论和实操技术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学活动以教师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包为重点。教师根据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制定授课内容,将授课内容存放在课程资源包内。资源包由微视频制作、文本、PPT、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课件以及仿真模拟软件等组成。制作微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讲解电动机正反转工作原理及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展示船舶上应用电动机的工作场景,如锚机、绞缆机等。

视频中一定要体现安全教育,提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文本、PPT等多媒体交互课件应包括课前理论讲解及练习题,帮助学生知识内化,比如自锁和互锁、机械自锁和电气互锁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最后的模拟接线和仿真运行在10~15分钟左右,让学生在玩游戏式的操作中加深对电路的理解,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

这些资源包的开发制作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以电动机正反转的接线任务为核心,引领学生完成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三)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课前学习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为主。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一起下载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小组为单位用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一起看视频,做习题,模拟接线。遇到问题可以互相探讨、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通过QQ等聊天工具咨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不自觉地4个小组就比赛起来,由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对不懂的问题反复看视频和PPT,一起讨论,一起探究,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组长统领,组员分工协作,可极大地增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通过课前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并有了很大的收获。

(四)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课中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点在于指导和检查。教师根据学生课中的学习活动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组汇报、测评及任务布置等。考评方式可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师生综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问题,如学生将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搞混或接错、将按钮的触点接错、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接线次序颠倒等,一旦发现这种问题就要及时纠正。首先让学生自查、互查,当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再给予指导。

在课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后续任务提出要求,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设定任务。

(五)课中学习活动设计

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着任务进行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课前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电动机正反转原理、电路组成及模拟接线仿真运行等,所以课中学习活动主要就是任务的具体实施,让学生根据接线图纸,按照正确的接线方法,正确快速地接通电路,并试运行成功。虽然学生已经对正反转电路比较熟悉了,但实物操作和模拟操作还是有区别的。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答题的方式加强对操作安全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种低压电器,如继电器、熔断器、热继电器及按钮的使用。

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完成任务。

(六)尝试效果及总结

翻转课堂是一个融合直接教学与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把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同时也需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教学设计上采用逆向式教学,颠倒课堂以课前和课中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主。课前,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集中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针对学生课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

从这堂课的尝试来看,由于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很感兴趣,也很配合。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合作精神。从教学效果来看,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增加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了学习。不足之处在于,现在的无线网络还不能实现全覆盖,学生下载教学资源比较困难。另外,学生的电脑拥有率不是很高,部分学生使用手机,而手机的功能相应地会受到限制,速度慢,占用时间较多。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不是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信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甚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EB/OL].[2013-07-09].http://wenku.baidu.com/view/9d30c53f10661ed9ad51f32d.html.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3]王盛峰.逆向式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4]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低压电工实操理论范文6

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与时代要求脱节,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发展,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我校一直以来都提倡以技能为本的办学方针,实训室建设虽然达不到生产线水平,但实训类教学仪器基本一应俱全,可以满足该专业的绝大多数实训操作。并且为了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目的,在实训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然而我们这个专业,虽然对于某些课程,如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测量等,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些课程是以实际元件和实际测量工具为载体的课程,通过实物演练和教师指导学生能很快掌握元件的使用方法并逐步掌握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但是对于电子专业的其他课程,单从实物角度掌握这门课程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解决理论课中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问题,或者说单纯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只能达到本专业的中职教学水平。因为电子专业的课程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运用较多的高等数学外,器件及电路图的原理分析至关重要,对于夹杂在其中的高职教学来说也要兼顾理论教学,如果在理论不通的情况下做实训,只能是走走形式,熟悉熟悉实训过程,换一种工作要求,学生就无从下手或者不能独立完成。这也是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困难所在,正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笔者认为突破理论教学的难关应该是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以及难点。对于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理论中的抽象问题单靠实物是无法完全解释的,需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这些抽象的事物被人们具体化就形成了电路。所以,多画电路图是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理论知识操作化的一种方法,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但是单纯的手绘图对于当代高职学生来说不是非常容易,而且学生也不是非常感兴趣,要多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以本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及改革前后效果对比来具体说明。

二、以往单片机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加单片机实训的形式

这次单片机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学生上课时的操作项目,力求达到每节课学生都有事可做。过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讲授部分到实训的时候很多内容还得重新讲一遍,费时费力,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其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C语言的程序编写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单片机课改的具体做法是将授课地点改为机房,包括实训器材也都拿到机房,在课程安排上,先从C语言上机实训开始学习C语言基础,本着以C语言够用为原则试着编写一些单片机程序下载到单片机集成电路板当中完成单片机实训,实现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总的来说,以C语言为载体的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要好于以硬件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并且从教学条件角度,这样做更容易实现教学做一体式教学。单片机课程改革前后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得以锻炼。

三、电机与PLC控制是本专业的一门强电类课程。

本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在理论部分增加操作项目,并且加入PLC实训部分。以往电机与PLC控制课程采用的是多媒体理论教学加电机实训的形式,电机理论部分和PLC控制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机实训部分在实训室进行。改革之后上课地点选在机房和实训室进行,机房增加一款电气设计软件和一款PLC编程软件及其仿真软件。由于强电课程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实训设备配备上还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PLC实训方面缺少相关设备。多媒体教室上电气原理图的课程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学习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学生手绘图困难与原理图分析之间的矛盾,梯形图程序学习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在机房利用已学过的AutoCAD软件平台教学生使用SuperWorks软件载入低压电器符号及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然后到实训室对熟悉的控制环节进行电机实训演练,进一步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PLC部分在机房使用STEP7软件和S7-200仿真软件进行梯形图的程序编写及仿真实训。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利用软件熟悉器件的符号、型号及工作原理,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及控制方法和控制环节,进一步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潜力和创造力,再通过实物接线实操,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了之前的学习成果。利用软件辅助教学要好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通过仿真软件做实训弥补了设备不足的缺陷。对于本专业的弱电类课程也可以采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用Protel99SE软件可以辅助电子技术类课程的进行。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