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转课堂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转课堂特征

翻转课堂特征范文1

摘要:本文提出了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动态选择自主学习模块的翻转课堂,将新型翻转课堂分为知识层、能力层和素质层,并从观念更新及评价指标等软环境和教学设备及反馈系统等硬环境两方面提出了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动态选择;翻转课堂;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95-02

一、翻转课堂遇到的挑战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翻转,即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课前通过学习教师制作的视频等教学材料,课上通过互动交流来答疑解惑,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翻转课堂在美国一些学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被迅速引进到国内,但最终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导致对于翻转课堂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甚至认为翻转课堂对于中国的教育未必适合[1-2]。翻转课堂从长远角度讲是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但是短期内要想大范围地推广还不够现实,简而言之是因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1.学生思想准备不够充分。国内的学生从小到大早已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习习惯,所有的知识都是老师嚼碎了喂给同学,唯恐学生消化不了,而翻转课堂无异于“乾坤大挪移”,将学生课上活动完全转移到课前,学生若不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深入认真的学习与思考,根本无法参加课堂的互动与讨论,因此学生对这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可能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情绪上极有可能遭到学生的抵触。因此要想学生在观念上接受和欢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能还需假以时日。

2.老师的教学技能亟待提高。由于翻转课堂难以实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的师生互动,通常会使得学生个性化学习程度降低,有研究表明网络学习是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3]。如何针对不同特性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视频材料,这无疑给教师制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制作界面友好的、因材施教的、能够激发同学兴趣的视频资料,既让学生能够深度学习,并能够使得学生充满热情,这完全是对教师教学资料制作水平的现实挑战,而战胜这种挑战显然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以全新的途径加以培训和提高。

3.学校的挑战。翻转课堂是舶来品,其成功经验来源于西方国家,是否适应我国的教育水土是学校首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有学者研究认为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学生更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普通班有较多的学生更喜欢传统教学模式[4]。就目前我国学情来讲,并非所有的学生均适合翻转课堂。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成绩优秀者并非均适合翻转课堂,因为传统概念上的优等生是在传统课堂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而非学生通过自主深层学习取得的成绩,学校需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将学生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分类指导与教学,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不同类别学生成绩的指标体系,达到横向比较的目的,而这一系列工作可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二、具涠态选择特征的翻转课堂的概念

以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及学校层面遇到的挑战与限制,这也决定了同等内容的翻转课堂难以对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及不同特性的学生开展,而是应该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动态选择特征的翻转课堂的概念: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资料有机分为知识层、能力层、素质层三个模块,三个模块按照次序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可根据其当下学习状况自主学习其中的一个及多个模块,教师根据学生选择模块情况安排课堂活动。

三、翻转课堂体系构建

按照动态选择翻转课堂的定义,可将整个自主学习体系的架构分为知识层、能力层和素质层三个层次,层次逐渐提高。

1.知识层。知识层主要介绍新的知识点,包括一些新的概念、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学生在该层面学习时需掌握这些新概念的定义和内涵。这些概念主要以点状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该层面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知识层学习是最为基本的学习。

2.能力层。能力层主要完成新学知识点与原有知识点的纵横向比较,构建知识架构,形成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提供本层面学习资料时,需将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有助于完成学生从点状知识到线状及面状体系的构建,这部分学习需要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并且需将新知识与原有架构进行有机融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和比较能力,难度较知识层有所提高。

3.素质层。素质层旨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提供相关知识的经典应用案例,剖析这些知识点是如何运用到实际案例中的,阐述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关键要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另外教师还需提供相关知识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前沿与创新动态和成果,以及近远期将要达到的水平,敦促学生在该层面学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学习难度最大。

4.实施策略。由于不同的学生其自身兴趣和个体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上三个层次的一个或多个模块进行学习。当然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对于能顺利完成某个知识体系三个层次学习的学生不一定能完成其他知识体系所有层次的学习,因此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选择的模块数量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情形而言,所有同学均需选择知识层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在此基础上可选择能力层的学习,而能力较强或者兴趣较大的同学可进一步选择素质层的学习。

四、保障机制

翻转课堂若想顺利向前推进,除了本身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之外,离不开有效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是提高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推动力,以下主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加以阐述。

1.软环境的构建。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因此要想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离不开有效的宣传与培训。由于翻转课堂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就相关要求做出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开展与实施。翻转课堂重视对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的考试评价机制和方案已不能完全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能够切实反映翻转课堂本质特性的评价体系有待建立[5]。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建构有效可行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反映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也应反映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是保障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对于学生而言,如何能够同时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试成绩是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由于翻转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表现,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引入用人单位的后评价和社会评价也是评价体系建构过程中值得考虑的课题。

2.硬环境的构建。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重要工具,因此硬件的建设是翻转课堂的实施基础。传统课堂仅在开设实验实践课程或者计算机相关课程时才会运用到信息技术,一般课程仅需要在教室配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即可。但翻转课堂需保证每位同学均有学习的终端,如何大范围地建设学习环境可能是每个学校必须解决的难题。另外学习系统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汇总与整理,并且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让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动态调整课上学习的方案与内容,保证课上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是整个硬环境建设时所需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翻转课堂要想在国内大范围地推行,目前诸多条件还不够成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观念的翻转、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硬环境的建设,这些都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翻转课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动态选择自主学习内容是实现教育之因材施教目的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不同规格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尹华东.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1):25-30.

[2]陈洋,胡凡刚,刘永琪,刘家良.翻转课堂引发的矛盾关系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2):71-76.

[3]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翻转课堂特征范文2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是目前全球教育界前沿的教学理念。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变革传统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为高校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翻转课堂起步早发展成熟的现状相比较,我国的翻转课堂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阶段。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科学性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实践主体地位得以突出,由原来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由原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导学者、助学者、督学者和评学者。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在教师有步骤的逐级引导下,高效地甄别和利用资源,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较好结合。

其次,教学流程更为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模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将理论知识讲解过程放在课下,把学生对知识深度理解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学习小组的交流研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等。

最后,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教师精心编排、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捷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对理论难点和重点可以实现回放和重放。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及巩固。而且,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学习氛围也更为轻松。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寻求帮助,与同学进行研讨和交流。

二、高校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的“翻转”型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翻转课堂的特征与理念和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标相融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准备多种类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原理概论的电子教案、相关微视频、参考书籍、相关专题的学习网站等,并将采用专业件制作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课程上传,方便学生随时下载观看。此外,教师还需设计包括主题任务、活动指南、评价规则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并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或通过组内研讨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2.课中理解应用阶段。课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教学过程起始于教学目标的导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课件,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选择、分组讨论辩论等,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课程内容。教师综合采用个性化指导、总结点评、参与小组合作等方法,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之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小组项目等学习活动,做到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

3.课后综合评价阶段。课后,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特点,学生可通过学习笔记、实践报告、小组辩论、组内互评等形式,展示学习效果。通过综合评价既能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评价的结果表明既定教学目标已经实现,则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评估的结果不甚理想,则需要重新回到原来的教学目标导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邵霞.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0-121.

翻转课堂特征范文3

本文在阐述翻转课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国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培计划培训中的适切性;基于适切性的视角,研究了国培计划培训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以及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国培;适切性

一、翻转课堂及其特征

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Classroom翻译而来,也被译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近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翻转或颠倒。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翻转课堂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围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资源环境与运行机制。翻转课堂不是为“翻转”而“翻转”,是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而翻转,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思维、高阶能力而“翻转”,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翻转”,主要是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翻转。翻转课堂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主体,教师的主导是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为中心,并为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服务。“教学”中“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翻转课堂可以把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内外。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以及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无不体现着学生的深度参与。翻转课堂可以完成教育界多年的夙愿,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照顾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国培计划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国培(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有时也称为“国培计划”。以下简称“国培”,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是国家对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培训的重大工程。从2010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但是不可否认,国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培训内容方面,几乎所有被调查教师都反映当前教师研训内容中理论色彩过重。大部分教师接受的学习内容中,“教育理论”占的比例较大,教育技术类内容相对较少,而“最迫切需要的学习内容”分别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科知识两项。在培训模式方面,当前我国教师研训方式上过于注重讲座报告式。调查表明,除了内容空泛、过于理论知识化、缺乏信息技术内容和课堂教学实战技能外,目前各地教师反映较强烈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形式单一过于依赖讲授制或讲座制,缺少互动活动。总的来说,目前国培的问题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错位;二是培训模式与学员的要求错位。国培中,学员需求的是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真正有帮助的实践榜样和信息技术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国培中不但要有教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交流互动上给他们作出榜样。因此,需要从适切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适切于学员需要、适切于学员特征的培训模式。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切于国培的学理分析

(一)适切及适切性

“适切”中的“适”是“适当、恰好”“切”是“切合、符合”。我国学者张铁道认为,“适切性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符合环境和环境中诸多要素需要等方面的特征”。适切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只有与所处的环境适切,才能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物学上所讲的“适者生存”。作为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的教育,也存在适切性的问题。“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发展适宜性”等论述和原则,均含有适切性的意蕴。适切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任何教育教学资源、任何教育教学方式等都要遵循适切性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或者课程形式或者教育教学的MOOC,理应遵循也必须遵循适切性的原则,关注其适切性问题。

(二)翻转课堂适切于国培的适切性分析

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集理论与实践,教师教授与师生互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学习专业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1.翻转课堂是适切社会和国培学员需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适应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要。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半衰期不断缩减。非常规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通过信息技术为个体学习提供工具支持。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研究者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不高、程度差异较大。翻转课堂强调和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国培计划培训中,既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适切社会和教师需要的、一举多得的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国培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学习经历、个体需求、接受能力等存在诸多差异,他们期盼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他们特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一刀切”的,是能够适切他们个性差异、体现他们特点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允许学生不同步调的教学模式,与学员的需求不谋而合。

3.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目标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度低,知识的巩固率低(只达到5%),因此,效果并不甚理想。翻转课堂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习得,能够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高效性。总之,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兼顾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师传授与师生互动,是适切国培需要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引入“国培”中可以让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加学员学习参与度,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四、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受建构主义的影响,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主动参与、技术支持。基于适切性视角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强调适切性,重视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学员带着真实的任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的把握和运用。

1.前端分析

主要包括学员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员特征分析等三个方面。我们要了解和把握国培学员的学习需要,洞悉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培计划内容的要求,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学员的整体状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状况、认知风格等,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做准备。

2.目标分析

设计者要结合培训目标以及前端分析的结果,提出既适切培训目标又适切前端分析结果的适切性目标。同时需要对目标进行细化,使每一次的培训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对于提出的目标,要尽量涵盖“三维”目标的内容。要结合布鲁姆的目标理论,提出有层次的、以“最高层次目标”为追求的终极目标。

3.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设计的方法、手段和过程要适切于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需要等。翻转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不同的教师还要结合不同的学员、内容和目标,提出更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环节等。

4.教学评价设计

以设定的目标为依据,设计适切性的评价方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既要重视形成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要重视学员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学员的基础对学员进行适切性的评价。当然,在评价的时候,要参考“同侪评价”的结果以及重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

(二)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结合我校开展幼儿教师国培教学的机会,针对国培学员开展了基于适切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详见图1)。

1.建立群组

培训学员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或QQ群,全班学员加入群中。可以指定或者选举优秀的学员作为群主,并监督其管理微信群或者QQ群。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培训的经验,我们一般选择中学一线名师或者教研员作为管理员。

2.学情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员的需求和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通过QQ或微信等技术方式收集,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学员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状况等。当然,在分析学员需求的时候,要注意国家的应然需求与教师个体的实然需求的结合。然后,结合学情分析以及培训目标,确定具体的培训目标,选择适切的培训内容等,并选择集中的问题作为翻转课堂中视频材料需要呈现的内容。

3.制作资料

我们可以聘请高校教师或者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调查发现:国培学员对中学一线名师及教研员需求最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回答,并制作成录像、录音、PPT或文字教案的形式,然后把相关的视频材料放到微信或者QQ群中。

4.课堂互动

老师对上一环节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讲解,并在课堂与学员探讨互动,引领学员的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提升。

5.个别指导

学员之间有个体差异是正常现象,应该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并对个别仍然不甚明白的学员进行帮助指导,这种指导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从而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在一期培训班教学中的实施,学员普遍反映,该模式对于提升培训效果、适应学习者的个体需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意义。

五、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国培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从教学内容上,选择适切于学员的学习内容。国培学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学员对学习资料形式的需求,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第二,从教学活动上,设计与开展适切于学员的学习活动。不同程度水平的国培学员,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上,如何实现国家的应然需求与学员的实然需求相结合。课堂互动环节,采取什么方式提高学员学习参与度,提升学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这些需要深入思考。第三,从教学效果上,兼顾适切与目标的关系。我们强调适切,并不是一味的适应和纵容。我们要围绕培训的目标,以目标为准绳,选择适切的内容、方式等开展适切的培训活动。当前,国培要注意学科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两方面的协调,既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学员学习风格特点,完成培训的计划和任务。

六、结语

本文结合国培项目,基于适切性视角,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国家的应然需求与教师的实然需求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共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能力、对课堂互动的整体把握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我们强调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并不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反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要高很多。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容中逵.国培背景下农村教师研训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3]周建华.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4(2).

翻转课堂特征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及教学顺序。翻转课堂由课前和课上两部分组成:一是在课前时间,教师为学生准备视频课程,以便学生在课外学习知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也可以重复观看视频。二是在课堂中,学生完成作业,对作业中的疑惑、不解,可以互相讨论,或者直接向老师提问。翻转课堂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和集中讲授中解脱出来,有充分时间和精力一对一指导每个学生。与传统课堂相比较,翻转课堂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过程重新分配

教学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阶段。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上进行集中讲授,对知识进行初步的讲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作业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翻转课堂中,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前,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初步理解知识的目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上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业时可以相互交流,小组协作讨论,师生深度交流,个性化指导[1]。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拥有者、演员,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教练”和学习活动的导演。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而是教学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的知识,自己决定学习时间、地点、进度。总之,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2]。

(三)微课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中,短小的微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把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制作成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接受能力进行观看并做笔记,也可以暂停思考,不用担心遗漏知识点。阶段性复习时,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制作教学视频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以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讲解知识,其中,视频效果、时长、讲授方式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视频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最佳,并伴有交互性环节,抛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不是简单地述说知识点,而是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记忆内容包括三类: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利用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元认知知识,即如何理解抽象的概念。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为例,概念性知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程序性知识是利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社会的导向作用,或者新形势下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创新层出不穷等社会现状。元认知知识是把社会意识分解成思想、道德、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不同的形式。记忆是低水平的学习结果。理解是在记忆基础上转化、解释和推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与“物质与意识”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二)设计课堂活动

1.独立探索

课堂上,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学习活动,对视频中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分析。所以,课堂活动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从开始时逐步指导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探究学习,把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贯穿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建构知识体系。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发展规律”为例,在课前知识理解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独立探索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协作学习课堂活动中,小组协作是学生完成作业、解决疑问的关键。小组人员在2~5人之间,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在小组协作中检查自己想法是否正确,可以吸收别人优异的想法。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也不能太有争议性,很难实现协作目标[3]。

3.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协作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成果展示等。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基本矛盾”为例,在课前学习阶段,有学生提出疑问,宏观调控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是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是高水平的学习结果。

三、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视频制作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拍摄、后期剪辑和添加字幕等多项技能,拍摄出情感丰富、互动性十足、生动的视频,避免单调、平铺直叙地讲授知识。教师在网络平台上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并与学生交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翻转课堂中有很多互动活动,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疑问时,学生更多地会在乎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将问题表达出来,促进良性循环和互动。实施翻转课堂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激励又是挑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教师应抓住机遇采用合理方式,使“翻转课堂”的内涵和教育理念得以倡导,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单小雪 单位:大连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3(02).

翻转课堂特征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1-02

1.前言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具有一定设计与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无论是从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直是高职教学方法探索的问题。要培养走出校园能上岗高职学生,就应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完全地掌握,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使掌握学习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传统“课堂知识传授”教学法是无法让学生实现掌握学习,今天,“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利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通过微课程形式的学习内容以及课前微视频,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实现掌握学习。

2.翻转课堂的内涵

2.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是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高职教学过程目前有两个主要个部分,一是通过实训过程(包括具体岗位顶岗)来实进行技能的培养,这一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优势。另一部分是通过课堂中进行行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在这一部分中,长期以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即使是采用具有高度场景化的虚拟仿真的课堂教学,常常也是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虚拟仿真教学”。这就导致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协作的课堂,也是在学生“被动接受”,由于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下的“自我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和同伴的帮助极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表现在新生入学时满怀希望,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无法从根本上被学生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一学期下来,学习热情大大降低。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它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课前任务中提供的具有强烈行业特色的虚拟仿真课件和微视频,在教师有目的的课前任务设计的指引下,完成知识的建构。接下来在师生共在一起的课堂学习中又获得了教师的一对一的辅导,在同学间探讨问题浓烈的氛围中得到知识进一步的内化。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表一是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形式到内容的比较。

表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结构比较

2.2翻转课堂的教学法表现形态

1)课下“知识获取”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给出引导性的课前任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同时对部份内容制作相应的虚拟仿真课件以供学生模拟操作。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观看视频的侧重点、次数和速度等,或通过虚拟课件掌握相关操作,从而完成信息的主动加工。当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后退、反复观看视频和操控虚拟仿真课件,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2)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评价过程。学生完成“知识获取”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完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修正自已的教学设计,以便创立对应的问题情境在课上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3)课上“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在学习提问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①通过自主探索,培养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3探索具有行业特征的高职形态的“翻转课堂”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高职化改进,寻找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实际的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形态的“翻转课堂”的成败,取决于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理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要明确的是“翻转课堂”不能取代学生的实训过程,只是在教学与学习方式上发生变革。能不能将高职课堂翻转过来,重点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每一堂课要想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提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因此,必须对其传统的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其核心就是“翻转”。

高职的“翻转课堂”应当有如下特征:

1)课前任务以虚拟仿真课件和微视频为主。最好的是组建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进行适合于行业特征的虚拟仿真软件的开发,以及行业特征的微视频的制作。

2)完善的课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学习视频后完成,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如学习平台中的测试系统、微信、论坛、QQ等交互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具体分值的判断,以检测学生知识内化和掌握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引导学生互动探索讨论的导向依据。

3)精心对课堂探究情境进行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反馈情况,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课堂中根据知识内容,可在课堂内进行师生互动探索问题,求解问题,也可以将此环节移到实训环境(实训室或真实岗位如工厂等)。

4)通过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实现学生团队精神的提升,实现学生自信力的提升。以小组团队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写出小型报告提交(最好不要超过300字,不要占用学生过多课外时间,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前任务学习)。学生个体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写成小论文提交(最好不要超过200字)。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翻转课堂应用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教育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其优秀的一面,也存在许多不足。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的具有针对性的虚拟仿真课件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严重不足,二是教师很难监督学生学习,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使教师课上不能高效地利用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第一个问题,我们主要是以专业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组合组建团队开发应用翻转课堂的微型虚拟仿真软件和录制高质量的微视频。对第二个问题,是加强学生的课前任务考评,特别是将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靠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必须完成课前任务才行。同时定期对能按时完成课前任务的同学给予表彰。以激励全体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4.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高等职业院校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Ⅱ[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翻转课堂特征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16-04

教与学认知体系的重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活动,而且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传统学习环境,教师在有限课堂时间传授新知识,学生没有机会表达疑惑或陈述其理解情况,教师也难顾及每位学生的质疑或提问,这些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了一股课堂教学改革潮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型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仍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教与学模式不匹配。目前教师普遍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从教师“教”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程序以及师生活动,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忽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学”,因此是一种“教”模式。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兼顾“教”与“学”,使“教”模式与“学”模式匹配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并掌控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发挥自主性,学习潜能受到严重压制,学习兴趣薄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低;同时,整齐划一的教学导致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深受束缚,而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即使同一程度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上的学习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造成学生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被捆绑。近年来,信息技术带给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建设了一批网络课程、课件等学习资源,然而这些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极低,有些更是成了项目评估材料,与现实的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关系;缺乏对信息技术背景下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仅仅是被捆绑上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够。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结构、引领现代课堂转型、革新教与学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资源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参加互动活动并完成作业训练的一种教学形态[1]。翻转课堂从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成为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契机,信息技术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变革进程。

1.翻转课堂国内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增多,曾贞探讨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实践及问题,认为翻转课堂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探索个别化教学的成功范例[2];张金磊、王颖等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3]指导课堂教学改革;马秀麟、赵国庆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4]。张金磊、张宝辉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教学模式 [5]。目前融入了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探索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实践,特别是工程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对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2.翻转课堂内涵及要素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通过如学习视频、网络学习社区资源、网络教室直播、电子教材等形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内,通过课堂交互研讨与训练实践“吸收内化”知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下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完全不同,其教学要素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三、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工程型课程形态特征

工程型课程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其最显著特征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二是工程实践课程,实践独立于理论教学;三是专业技术课程,实践融合于理论教学。针对工程型课程的三种实践教学形态,目前推行的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好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需结合翻转课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工程型翻转课程教学流程

依据工程型课程的实践特性,工程型课程翻转课堂由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学活动等组成(如图1)。自主学习平台由教师搭建符合工程教育的个性化协作式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视频、课件、在线测试等学习资源。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分成“学”与“教”两个环节。“学”环节借助自主学习平台课前先学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教”环节借助课堂活动开展符合工程教育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探究、讨论自主学习中对工程基础知识的困惑,或者通过科学实验解惑,教师重心工作是设疑、点拨、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内化知识。翻转课堂包括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其中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提供,教师按工程教育理念创建学习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

3.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学习视频、课件、学习记录、课前诊断和课后测试等学习资源,其中教师课前精制学习视频。学习视频承载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因此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将转化为两部分,一是自主学习视频的教学设计,建议借助概念图[6]呈现互动教学资源,二是基于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学习视频。一是设计学习视频时长。翻转课堂的学习视频以“短视频+交互式练习”为基本教学单元,时长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便于碎片化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记忆与理解。二是设计学习视频内容。依据学生学习规律、教学规律和工程型课程实践性特征,结合三种不同实践教学形态、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裁剪教学知识、教学项目或教学实践任务,设计学习视频呈现核心知识内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选择符合人体认知思维的概念图,它作为课程知识表达,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科学设立知识网络的结点以及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工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其次创建学习视频。学习视频应该包括课件、声音和板书,课件是学习视频呈现课程知识的载体。概念图在学习视频中作为课程知识表达的组织工具,按知识结构将课程划分为单元,抽取单元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对概念知识间的异同及内在联系进行整理,以层次或图等方式表达知识点隶属关系或关联关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梳理课程知识脉络,易于突出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概念图的理解和讨论,逐步吸收和内化课程知识,最终达到迁移和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使用概念图设计每堂课的工程理论知识点和测试训练题,让学生观看了学习视频能够重构知识和内化知识。

再次创建其它教学资源。如课前诊断、课后测试、电子书等作为学习视频补充,课前诊断根据教师学习内容设惑,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答;课后测试诊断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电子书侧重学习重难点以及课堂互动讨论中有深度达成目标的知识。

4.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1)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翻转课堂运用于工程型课程尚无借鉴的成熟模型,我们针对三种不同实践教学形态的工程型课程,构建“工程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2)。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为主线,课前学习视频偏重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由知识导引、知识学习、自我诊断和疑问提出等环节组成;课堂活动偏重知识内化,由问题导向、知识固化、科学实验、知识拓展和点拨总结等环节构成。实践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课程重视工程实践任务,以学生完成任务成果提升工程能力为主线,课前学习视频偏重技能学习,由任务导引、技能学习、整理收获和疑问提出等环节构成;课堂活动偏重工程训练探究,由任务分解、工程实践、协作探究、作品展示和成果总结等环节构成。实践融合于理论教学的专业技术课程重视知识与技术融合,以完整商用项目分解为知识点后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为主线,课前学习视频偏重技术知识学习,由项目导引、技术学习、整理收获和疑问提出等环节构成;课堂活动偏重项目技术能力训练,由项目分解、项目训练、引领创新、项目展示和技术总结等环节构成。

(2)课前视频学习

学习视频将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课前观看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研讨观看是消化知识和促进思考,课后观看是巩固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视频,按照教师以概念图形式呈现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需要自定进度、节奏、速度与方式,在课前进行深度的自主学习。深度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之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学习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在每个知识点讲解播放结束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题,测验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通过概念图载体呈现的知识关键点,标识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知识,然后学生运用概念图自我整理知识和疑问,带进课堂向教师提出质疑。学生课前深度自主学习是将课堂活动互动引向更高层次的基础,是学生内化知识的前提,也是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根本。

(3)课堂训练内化

课堂活动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是翻转课堂最具价值的环节,学生能充分运用自主学习知识,因此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首先,用结构化方式呈现的概念图作为学生课前的基础学习评价、师生课堂讨论和交互的载体。教师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或者根据自主学习知识的测试反馈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微型讲座。其次,根据工程型课程的三种不同实践教学形态开展课堂训练内化(如图2)。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概念图为脉络,教师设疑、解惑、知识固化与拓展、引导科学实验,最后教师点拨总结。融入了商用项目的专业技术课程可设计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其中课程目标是贯穿于一门完整课程的课程项目目标,能覆盖该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才能实现;单元目标是一个完整项目中的子项目目标;课时目标是子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任务,也是每次课堂活动应该达成的教学任务,通过学生结对训练、学生项目展示或讨论、学生提问,最后教师知识技术总结。实践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课程可按照一个完整工程实践任务需要的技术逻辑进行建构课堂活动,通过搭建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工程能力训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主动探究知识,完成部署的工程任务,展示实现作品,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与评价。然后,师生深入交互讨论和探究。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结对训练、展示成果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疑惑逐个释疑,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内化知识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而且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活动的再次备课,为课堂后续活动的“引导”做铺垫。最后,教师运用概念图梳理知识和技术进行课堂归纳总结,利于学生课堂内化知识和拓展延伸。

(4)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评价关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评价焦点是学生学习效果与表现,关注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训练内化知识的效果,最后才是学生课程成绩;其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将课程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结果,同时从多维视角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可以使用概念图作为其掌握知识情况的评价工具,通过为每个概念设置问答和小测验,能够了解每个学生自学学习阶段对概念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

四、总结

翻转课堂颠倒了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流程,真正解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匹配问题。依据工程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三种不同教学形态,将概念图融于教学全过程,工程型课程翻转课堂通过设计学习视频、创建学习视频和其它教学资源等环节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堂训练内化等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了工程型课堂翻转。

参考文献:

[1]Gregory S. Mason,Teodora Rutar Shuman, and Kathleen E.Cook.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 Upper-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3(4):430-435.

[2]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6(7):114-117.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