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1

民俗文化是一国基础文化。

梁启超说过,“民俗乃一国文化的基础”。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并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京津冀地区;植物配置;选择

[引言]:为了提高城市的质量和品质,近些年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了对于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应用了众多的绿化植物,提高了城市道路绿化的质量和水平,极大净化了城市的空气,提高了城市的软实力。但是,一些城市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于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现状、京津冀地区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和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工作,应用合理化的植物和设计方式全面提高我国京津冀地区道路绿化质量,更好的促进这些城市对于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提高城市品质,保障人们更好的生活。

1、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的设计方式为在道路的分隔带、人行道的两侧、道路的两边应用各种类型的植物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隔绝噪音、保障人们具有良好生活环境的目的。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对于植物的配置和选择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分析,最终使得绿化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最佳。当前,我国一般的城市主要是应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做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主要应用的植物,与其它道路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的搭配。但是,有的城市没有充分的结合自身特点,选择的植物没有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品质的目的,即应用的绿化植物不合理,最终没有达到有效的防尘、降噪、美化环境的目标[1]。

2、 京津冀地区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和选择

2.1植被的配置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植物的科学配置。第一,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我们针对京津冀地区的高速公路需要在道路的中心隔离带和道路的两边进行植物配置工作,强调整齐划一、形式简洁、具有非常丰富的视觉美感。其中,节奏感不要太强、重复率不要太高、色彩搭配不要太艳,即配置的方式需要具有层次感、具有丰富性和变化性。第二,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防护型干道的存在和道路两边的高层建筑使得它们组成了一个狭长的低谷,使得众多车辆排放出的尾气无法有效扩散,对于周边住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配置高效率吸收有害气体和进行隔离噪音功能的绿化植被,提高防护型干道的绿化质量和水平。第三,景观休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这类的道路绿化我们需要应用兼顾观赏和绿化为一体类型的植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极佳的观赏效果,充分的使得地被植物、灌木植物、乔木植物进行有效搭配[2]。

2.2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第一,应用高品质、耐干旱类型的地被植物和花卉,有效提高京津冀地区城市的质量和品质,使得它们充分发挥出作用达到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具体来讲,针对京津冀地区城市严重的雾霾空气,我们需要应用有效的、可以吸收大量有害污染物的植物和花卉。比如:无异味、无毒害、具有极强抗干旱能力、繁殖容易、覆盖率强的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管理,使得它们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而不是城市中的一道景观摆设[3]。第二,灌木植物的有效选择。我们需要将这种类型的植被主要应用在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的两侧绿化带中,一方面起到净化空气、吸收汽车尾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有效的观赏效果。具体来讲,我们选择应用抗旱性强、耐贫瘠、较容易种植、可以进行粗放型管理、植株无刺、枝叶繁茂、株形完好的绿色灌木植被,起到良好的美化周边空气和环境的功能[4]。第三,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乔木植被的选择应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选择应用一定的乡土植被,充分的达到净化空气、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和品质的作用。具体来讲,我们需要依据乡土植物特点进行科学化城市绿化道路景观的营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乡土植物的适应力、使其更好的与周围的植物群落进行搭配,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城市特色文化景观群落得到突出,展示出城市独特的美观度与绿化度,挖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内在价值,全面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挖掘城市的绿化价值。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应用种类众多、生命力旺盛、极少有病虫害侵袭、吸收有害气体和观赏性极高的植被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群落的科学布置。虽然乡土植物在我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营造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无论是就应用的面积与水平、应用的效果与价值、从中体F出的文化内涵等等方面,乡土植物的应用情况还不容乐观。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乡土植物的特点与优势,也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与周边环境的绿化需求,我们都需要充分加大乡土植物应用的程度,提高其在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应用的质量。比如:提升乡土植物价值的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的知识文化水平、积极转变人们对于乡土植物众多错误的观念等等方面,使得乡土植物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营造中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价值与潜力,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水平,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美化周边的环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5]。

结论:对于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有效的应用各种类型的植被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水平和品质,更好的净化周边空气和环境,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正华. 浅谈北方平原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 科技资讯,2008,33:83.

[2]梁瑞明,禹兰景. 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J]. 河北林业科技,2009,04:71-72.

[3]滕丽娜. 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J]. 中国林业产业,2016,09:242.

[4]王悦.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 林业科技情报,2010,02:94-95.

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3

除尘抽风由罐内产生的原始烟气和抽吸引流的周围空气组成。

1.1原始烟气

罐内产生的原始烟气主要来源于燃气、氧气燃烧生成的废气,氧气与残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以及剩余的氧气。这3类气体及粉尘的基本信息由化罐装置的工艺设计专业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几项:Ly0为原始烟气产量,Nm3/h;ty为原始烟气温度,℃;cpy为原始烟气定压比热,kJ/(kg•k);ρy0为原始烟气密度,kg/Nm3;d为罐口内直径,m;f为罐口面积,m2。

1.2周围空气

上悬罩采用上悬罩时,周围空气在抽吸负压作用下通过罩口与罐口间的敞面被吸入罩内。通过计算等效高差h,与罩口与罐口间的设计高差H进行对比,判定上悬罩是高/低悬罩。

1.3除尘设计风量

周围空气通过罩口与罐口间的敞面进入罩内或通过大容积罩的罩口进入封闭空间后,与原始烟气混合,前者温度升高,后者温度下降。

2混合烟气冷却

据前文所述,混合烟气由罐内原始烟气、周围空气混合而成,其温度与后两者各自的数量、特性相关。混合烟气温度因工艺设计差异会出现较大变化。收集烟气或含尘气体中粉尘通常采用袋式除尘器,利用过滤阻留机理将粉尘与气体分离。在使用过程中,滤袋与流通气体持续接触,故滤袋耐受温度与烟气温度的关系也将影响材质和降温措施的选择。

2.1混风空冷

化罐装置附近其它工位有常温除尘抽风时,例如铁罐拆衬位或中间罐倾翻位,可合设除尘系统,或并入附近更大型的除尘系统,如屋顶或出铁场除尘系统。利用已有的常温或较低温气体与化罐烟气进行混合,将终温控制在普通滤袋材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2.2介质冷却

受作业制度差异或工程分期建设的影响,化罐装置或需独立设置除尘系统。在混合烟气温度较高时(例如表1中示例2或3),若使用普通滤袋,需通过间接水冷或空冷[2]将烟气的部分热量带走以保护滤袋。1)间接水冷(1)水冷套管(罩)。水冷套管(罩)是双层嵌套的钢制管道(吸风罩),混合烟气经内壁将热量传给内外壁间层内的冷却水并带走。套管通常按3~5m分段,间层厚度80~120mm,采用普通净环水,内外壁之间需布设拉筋以防止内壁因水压而鼓胀。冷却水流向应遵循下进上出的原则,水的温升控制在15℃以内。内管直径按烟气工况流量下16~22m/s流速计算。(2)水冷密排管。水冷密排管是由多根无缝钢管(常用Φ57~Φ83)按圆周分布焊合而成。混合烟气在密排管围成的圆截面内流动,经无缝钢管壁面将热量传给管内的冷却水并带走。为使无缝钢管内冷却水达到紊流状态,水流速通常取0.5~1.0m/s,水温升控制在15℃以内。圆截面直径按烟气工况流量下14~18m/s流速计算。

3滤袋材质选择

若对混合烟气不做进一步冷却处理而选用高温滤袋,理论上可以接受,但使用高温滤袋成本较高,且粉尘呈现较高温度会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并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在通常设计中,应对混合烟气采取降温措施,以便选用普通材质滤袋,规避前述各方面问题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是25mg/m3[3],滤袋滤速宜为1.05~1.15m/min,表面覆膜可选,克重500g/m2;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工程,滤速宜为0.85~0.95m/min,表面覆膜处理,克重550g/m2。

4关联措施探讨

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一体化 德育模式 客观基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1

On the Objective Ba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ed Moral Education Mode

BAO Yijing, LV Cangfu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advancement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can be smooth realization, the author embark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teaching colleges, simpl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basis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moral education mode; objective basis

当前,我国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攻坚阶段,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时展,必然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德育课是思想导向的领头军,所以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时变革,力争逐步迈向新阶段。

由于各所高校大力扩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略低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另外,受各种就业观念的影响,相对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德才问题是当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热门话题。因而,培养积极向上、具有高尚道德的劳动者,是教师和家长对高职学生发展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社会各界达成的共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1 高职院校的基本概况

1.1 一体化德育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的科学内涵,即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遵循大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征,遵循德育规律,坚持德育目标。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共同以教、学、做、用为流程的运行模式,在三边的支持和配合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和应用性人才。而这一模式的实现主要以各大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和主阵地;因地制宜的发挥学校团委、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及校内心理健康中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接;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提前培养等统一行为,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1.2 高职院校的现状

现阶段,教育部对全国各所高校设立单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科学、合理的师生比例,规定固定的学时并划分足额的经费,从一定意义上看,这是推进一体化德育模式的有力保障平台。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改革,使得高职院校大部分基础课程被大力削减,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学时所剩寥寥无几,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课时能够保障,但总体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势单力薄,所以推行高职一体化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纵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生源情况的复杂,学生年龄尚小,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仅仅依靠学校课堂50分钟的教化远远不够,亟需来自全方位的引导和培养。与此同时,从社会方面来看,高职学生的社会反响声誉不佳。所以,以课改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把握时机大力推进一体化德育模式也会给思政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2 实现德育模式一体化的客观条件

2.1 阵地基础

本论文研究主要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之中。以笔者所从教院校为例,在硬件条件上:《基础》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统一规划教材,共72学时,适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是本校精品课程,正在冲刺省级精品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和PPT;在学时分布上,新生入校第一年分两学期开设。教材内容共分八章,每一章节紧贴学生的现状和心理,几乎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在人力资源上,思政课专任教师定期校内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寒暑假定期参加陕西省的培训,及时更新理念,掌握新动态;在物力上,单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设立主管领导,下设办公室,统一部署思政课教学中相关事宜;另外,思政部有单独的教学实践基地,足够的经费,支持学生外出参观。实践基地的实际参观,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会让学生有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实地参观教学是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最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与此同时,笔者所在院校紧跟时代,要求思政课“三跟进”教学法,即:“跟进形势”、“跟进事件”、“跟进实践”。“跟进形势” 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天下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有利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跟进事件”有利于结合教材,在事实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学以致用的进行讲解,既增强了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形之中增强了思政课程的实效性;“跟进实践”紧跟“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真心喜欢上思政课,从中获益。

2.2 后盾力量

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学生,学生在学业成绩上都不拔尖;从地域录取来上,很多学生处于城乡交接地带,思想比较活跃,而且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学生个性强,比较任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管教力不从心,对学校寄予的希望比较大。温馨、幸福的家庭既是当代大学生经济和物质的最终港湾。如果学校主动邀请和家庭教育的对接,双管齐下进行管理,学生家长必然乐于参与。所以,学校和家长及时互通有无,携手合作,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和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职责。

2.3 堡垒优势

当前,我们看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和学习风气等多方面的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和各大高校德育工作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如果从一体化的视觉来认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以构建一体化德育体制机制为核心,实现思政课教学与辅导员、班主任专职管理相对接,能积极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这对创新高职德育理论,促进高职德育实践的现展,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等院校现在是辅导员专职化,但是鉴于高职学生,阅历尚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目前,笔者所在院校,配有班主任,旨在进一步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仅仅集中在课堂短短的50分钟中,而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相对比较频繁,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政治素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笔者认为每一学年应该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核和集中培训,这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和后盾保障。

与此同时,学校团委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应该积极、有效的配合,各类机构既然存在,就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推进德育工作。

2.4 监督保障

当前,高职院校现有的代培方式有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德育一体化模式的推进,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这一特点,形成相应的、独具高职特色的运行方式。我们知道,用人单位在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的工作场所的同时,也提前检验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检验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前的相互了解和磨合,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学生个人都有益无害。

用人单位虽然在聘用工作人员中属于主动方,但直接在招聘会上聘用的大学生,很多细节方面也颇为不满,招聘后还要花一定人力和财力对其培训。所以将企业的理念提前渗透学校教育中,利用学校资源,提前培养自己的员工,何乐而不为。对于学生而言,那就是更百益无害了,学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硬性条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好的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为以后顺利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况且,从上小学开始,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几乎都是纯理论的学习,对这一学习方式比较厌烦,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方式,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之中,学生对这一培养模式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愿意接受的学习状态中,快乐的学习,反过来,通过实践操作,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3 结论

一体化德育模式的硬件条件极其成熟,高职院校用一体化德育模式推进校内的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提高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在践行道德规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SGH13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化;差异化教学;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34-03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层次的生源构成也使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及素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造成了高职生源差异性与培养目标统一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针对上述矛盾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其中应用较多的方式是“分层式教学”,也相应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是“分层式教学”模式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层次的划分标准、层次之间的度量该如何把握,并没有科学的标准,仍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其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心理落差应该怎样弥补,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措施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为此,本文试图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对高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进行探讨,为实现岗位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差异化高职教学的概念

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最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实施差异化高职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指,在对不同特征的学习者设定较为同一预期结果的前提下,教师针对不同个体实施具有不同目标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是完全迥异的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某些维度上存在着相对的差异。其中,高职差异化教学过程就是建立起不同学习者与同一化的教学目标之间不同途径的多维度映射过程。(见图1)

高职学生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同一性形成。为此,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定义:华国栋等以学生为出发点,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在以班级为基础的集体教学中,再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学习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W。而汤姆・林森等则以教师为出发点,认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已经基本具备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过程的基础。加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较大,会使同一性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在实施之后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十分必要,寻找适合高职生最优发展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化教学在实施差异式高职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网络化的教学方法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手段更丰富,实施过程也更契合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化教学灵活的组织性

网络化教学具有空间、时间上的灵活性。网络化教学不需要将师生固定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只要有网络和终端就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在时间上,课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及云存储等技术网络化,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料也可以通过共享的形式进行分发,无需学习者的时间统一,并且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将学习过程提前或延后的支持。

2.网络化教学较高的互动性

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网络平台教学的教学过程有较大的互动性优势。传统的高职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多限于口头的表达上。但在网络化教学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通过文字或音、视频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享与沟通。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P2P的方式进行私密性问题的交流,避免将隐私公之于众的尴尬。

3.网络化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网络化教学过程必然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过程,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在对教学内容的表达上更丰富,对具体知识点的展示上也更具趣味性。同时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出现,使学生的多信息载体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行课程学习。

计算机网络是实施差异化高职教学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载体,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以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方式将学习过程前移,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先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则通过前移化的差异学习得以缩小。

三、基于网络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是由传授和内化两个子过程组成的,学习者是以一种在心动中反思的方式发现问题,从而形成假设并采取对策。差异化教学的根本是制定以学习者特征为基础的教学模型。其中,学习者特征包括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刘俊英等学者将高职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综合目标、拓展目标三种不同层面。为此,差异化高职教学模型要立足于高职学生的基础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设立多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以设计与其对应的不同教学方法来构建差异化的高职教学模型。

画画的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苗木移植;栽植

1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移植技术的综述

1.1 苗木移植的影响因素

根据苗木移植成活的原理,决定其成活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本因和外因,本因方面包括树种的选择,苗木的包装、运输及其管理养护等方面,外因方面包括阳光、土壤、水分、气候等环境因素。结合苗木移植的影响因素,必须保证满足所有苗木移植的条件才能降低园林施工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

1.2.苗木移植成活的原理

一般来说,一株正常生长的苗木,其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并能够保持地上部分(干、枝、叶)与地下部分的生理代谢平衡,保持地上部水分和营养物质尽量少蒸腾和消耗,可以在地上部不修剪或少修剪枝叶,苗木仍可以移植成活,特别是长期树种的移植维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但是由于在移植时,首先在起苗的环节中,破坏了根系与土壤的原有密切结合关系,因此生理平衡也遭到了破坏。此时,树木最容易因根系受伤失水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入不敷出)而死亡 。因此,如何使移植的苗木与环境迅速建立密切联系,并及时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平衡成为移植成活的关键之所在。同时,这种新平衡关系建立快慢与树种习性、移植苗龄、移植季节、移植技术和移植人员的责任心均有关系。一般来说,苗木易成活的条件包括发根能力和再生能力强;苗龄小或处于休眠期;水分充足并气候适宜。此外,科学的移植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容易使移植的苗木成活。

归纳起来,苗木移植成活的原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移植苗木的根系与栽培基质(多为土壤或培养土)密切结合;二是移植苗木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水分代谢必须平衡。

1.3 苗木移植的优势

第一,苗木移植可以通过截断苗木主根,促进侧根和须根的生长,防止树体生长过高,从而苗木的茎根比降低,成活率及质量提高;第二,移植后,苗木的平均受光面积改善,且土壤营养均匀,水分均和,有利于苗木生长,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以及木质质量;第三、对于珍贵稀少的苗木,可以通过芽苗移植和幼苗移栽节约种子,提高苗木的生长率,管理方便。因此,苗木移植在苗本生产及园林绿化施工上是极为关键的措施之一。

2 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移植技术的应用

2.1 移植前准备。苗木移植一般以春季为宜。移植前,必须对种植区土壤进行深翻、平整,从而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要求排水通畅,否则树木周围水分积压,不利于苗木成长。同时种植土壤不能含有沙子、建筑废弃材料; 回填土尽量采用疏松、有机物含量丰富的冲积土。选择树木以根系发达、枝条健壮、无病虫害苗木为佳,最好能带土球移栽。

2.2 起苗方法。起苗是要尽量避免苗木根系受到损伤,由于苗木起苗后,会出现大量脱水现象,因此在起苗前要充分浇水。常用苗木起苗方法有裸根起苗法和带土球起苗法,裸根起苗法优点是能确保苗木根系完整性,起苗操作比较简单,能节省大量物力、人力,这种方法常用于休眠期阔叶树移植; 带土球起苗法成活率较高,但施工费用较高,因此施工中,要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起苗方法。

2.3 苗木处理。对苗木进行必要处理能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起苗后,通常会对苗木进行修根、修枝、截干、埋土等处理。苗木起苗后,要将根系受损部位及病虫害部位剪去,并将起苗时断根后不整齐根部剪去,从而加快根系伤口愈合; 修枝是据实际情况将苗木枝条剪短,从而减少苗木蒸腾作用; 修根、修枝结束后,要将苗木根系浸泡在水中或者埋入土中,确保苗木生理代谢平衡。

2.4 苗木的运输。吊装前先撤除支撑,捆拢树冠,软材料包装易用钢丝绳(外套橡皮管) 围于土球下面,并垫以木板,起吊大树后,吊装机械受力后,拆除绳索和戗木支撑,另用粗麻绳系在树干的适当位置,使吊起的树略呈倾斜,树冠较大的还应在分枝处系一根牵引绳,便于牵引树冠方向,装车时,土球向前,树冠向后,土球两侧垫木板加土踏实保持土球稳定,树干与卡车接触部位用软材料垫起,防止擦伤树皮。运输要慢行,卸车时的解绳方法与吊起相同,按编号将树木吊卸在栽植穴内,长途运输树干与树身要加覆盖以防风吹日晒,并适当喷水保湿。

2.5 栽植。在进行苗木栽植时,要保证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为保证苗木根系的发育,在栽植过程中,要边栽边取苗。种植过程中,需要两人一组配合进行,其中一个人扶苗,一个人填土,在回填土过程中,要边回填边踩实。带土球的苗木放入种植坑后,首先要将包扎土球的物体取下来,然后在土球的填土,在进行回填土时,要将表面做成圆丘形,从而保证苗木根系能够完全舒展开,不会出现窝根、卷曲等现象。填土结束后,要将筑一个土堰,方便浇水。在种植苗木时,要注意前后对齐,不要损伤树干。

3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养护管理工作。养护管理对园林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进行良好的养护管理,才能够实现园林的良好发展,下面针对具体的养护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3.1 乔灌木的修剪。在园林的养护管理中,首先需要做好乔灌木的修剪工作。由于乔灌木的生长较快,如果不及时的进行修剪,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园林的美观,因此,应该制订科学的计划,按照相应的时间,派专门的人员做好乔灌木的修剪工作,修剪的时间应该固定,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修剪一次。另外,在进行乔灌木修剪的过程中,应该派专门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给确保乔灌木修剪的质量,做好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

3.2 做好乔灌木补植和防风的工作。在园林的养护管理中,还需要做好乔灌木的补植和防风的工作。所谓的补植主要就是指园林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栽种一些乔灌木来实现相应的绿化,但是,在乔灌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病虫害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乔灌木的死亡,需要在后期的养护中进行补植,在补植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将死亡的树木清理,并且应该补回原来的种类,在补植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补植的树木进行良好的养护,提高成活率。另外,在园林的养护管理中,还需要做好防风的相关工作,具体主要就是需要在每年的风季来临之前,应该做好树木的修理工作,并且应该加固护树桩,同时每年应将护树绑带放松1~2 次,防止绑线嵌入树皮内。进而通过对乔灌木采取相应的补植和防风的措施,能够实现对乔灌木良好的养护工作,有助于提高园林的美观性和实现园林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