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建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2-126-02

油田建设工程作为油气田开采和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周期长、工艺技术复杂等特点,是安全风险较高且现场事故频发的施工项目,因而提高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业已成为贯穿于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核心工作,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乃至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识别油田建设工程危险源,据此改进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及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物质和能量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便可以转化为事故发生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岗位及位置,是工程建设项目中引发危险、伤害或损害的潜在因素,在未被触发前只有通过分析和识别才能发现这些潜在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则是在一次性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全过程中,在辨识上述两类危险源基础上,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和施工事故应急管理,消除建设过程中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各因素或者将潜在的危害、伤害及损失控制在建设安全监管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标准要求范围内,以确保建设任务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 建设工程项目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

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定》等国家建筑施工相关规定同油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特点相结合,可将油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风险概括为起重伤害、管线破坏、地面沉降、土体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爆炸十大方面。据此对油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风险源进行分析,并以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中的“写风险”形式汇总如下。

2.1 机械伤害

工程建设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伤害是指油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是施工现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危险之一,且大都由违章操作引起,例如2007年1月某钢管厂工人在对工程项目焊缝质量问题的钢管进行补焊时违反“有转动钢管时禁止作业”的操作规定。

2.2 高处坠落和起重伤害

地下管道的铺设和厂区各化工设备的安置是油田工程建设项目最为常见的施工环节,经常需要用到吊车、起重机或者竖井龙门吊和竖井电动葫芦等天吊设备,而各类型天吊的运用则存在吊装钢丝绳断裂和机械故障的风险,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那么吊装钢丝绳断裂后引发的吊物坠落和机械运行时的突然损坏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机械伤害以及设备和财产受损等事故。例如2007年3月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钻机拆卸作业时,就发生了钢丝绳套从吊卸物吊装耳板上脱出,吊卸物坠落造成1名施工人员被砸当场死亡的事故。

2.3 管线破坏、地面沉降和土体坍塌

油田工程项目建设离不开基坑施工且基坑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倘若缺失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致使在基坑施工时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操作,极易发生因悬臂式围护结构过大产生内倾位移或者内撑或锚杆围护结构失衡而发生较大的向内变形等工程事故,造成井下结构倾斜开裂、基底隆起、管线破坏渗流、坑底突泥突涌,导致周围地面沉降,既给工程项目施工带来阻碍,又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不仅如此,油田工程项目在选型、组装与调试和掘进施工的过程中都存在施工风险,例如地质条件错误、选型失误、超宽超高运输都可能引起管线破坏、地面沉降和土体坍塌,是不可忽视的危险源。

2.4 触电、火灾和爆炸

触电、火灾和爆炸都是油田工程建设项目中常见的危险,且一旦发生事故均会产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触电通常是由于在油田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的临时线和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或者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等引起的伤害。例如,2008年6月某油站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私自爬上操作台安装膨胀螺丝时触电身亡。

火灾和爆炸大都是由于汽油、煤油、原油、甲醇、轻烃等石化产品或者天然气、甲烷、煤气等气体燃烧所引起的。例如2008年9月某含油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可燃气体串入管线导致1号回收水罐闪爆,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

3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从上述分析可知,油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采取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上述危险源带来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和损害。尽管目前油田公司制定了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且都会针对具体项目采取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为油田安全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有效保障,但仍然存在如下几点不足之处。

3.1 施工安全培训效果不佳

虽然在现行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下,油田建设工程各项目部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但培训并未能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这是因为参与油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外部劳务队伍大都是流动的民工,一方面民工极大的流动性致使培训难以完全实现入场1人就教育1人,另一方面民工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入场施工的民工不愿意参加教育学习,培训的签到也是找别人代签,致使安全教育培训对这部分人来说变得有形无实。

3.2 施工安全书面交底不全

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书面交底不充分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油田建设工程既有地面工程又有地下施工,施工工序和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在安全交底时偶有漏交底情况发生且该种情况难以在日常的检查中被察觉,尤其是一小部分人员力图省事,大都采用口头交底而不愿进行书面交底,这些都给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3.3 施工安全现场监督不力

目前许多油田建设工程项目现场监督仍有漏洞。尽管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均配有专兼职安全员,但由于油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序复杂,安全员通常要兼顾众多工作面,经常要求安全员要对每个工作面进行持续盯守,但小部分安全员尤其是外部劳务队伍中的兼职安全员由于责任心不强,临时脱岗现象时有发生。

3.4 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不足

油田建设工程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尽管目前绝大多数油田建设工程项目都建立了相应的施工应急预案,但大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演练,施工人员能熟知预案内容,但是发生情况却不知如何启动实施应急预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胡乱对付,从而导致演练浮皮潦草。

4 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4.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

着重加强于一线施工操作人员尤其是外部劳务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特殊工种安全技能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严格落实安全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严禁其在相关岗位工作,保证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到位。

4.2 落实技术交底。确保安全技术交底无遗漏

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交底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交底可以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首先由总工组织各部门领导,对值班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和劳务队伍队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再由值班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等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使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掌子面作业人员了解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并严格按交底内容施工。

4.3 排查安全隐患,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监督

建立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监理项目部“三位一体”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负责人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专职安全员必须每日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相关施工班组发整改通知书,并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上报并备案记录;监理项目部每日要对施工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及特殊工种在岗情况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查,每周至少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排查记录。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2

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成功案例赏析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四川省绵阳市城市照明规划编制

照明设计单位: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

主设计师:周梁燕

参与设计师:殷小燕、潘如兰、刘传龙

项目整体设想

照明规划以“重点提升”、“特色推动”、“建设同步”为整体战略,“重点提升”中心城区的重点部位,“特色推动”绵阳城区特有景点和地域文化,夜景照明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综合考虑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构建突出绵阳地域特色的城市夜景观。

结合绵阳的地域文化,照明规划主题为“蜀光流韵、科技明珠”,用光重新照亮蜀文化昔日的辉煌,以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照明手法打造活力科技城。

城市景观照明规划

规划范围为《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

通过现场调研,对绵阳中心城区景观照明现状做出以下分析:中心老城区及涪江两岸照明现状相对完善,部分景观照明手法单一,灯具有损坏,广场、公园等重要节点缺少景观照明。其他片区景观照明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绵阳中心城区景观照明规划为“一主四副、一轴两带”、“四横、七纵、两环”的整体格局。

根据景观载体的功能,把中心城区主要划分为中心片区、科创园区、高新区、游仙区、经开区五个片区,包括道路沿线、出入口节点、框架节点和独立节点。综合考虑城市照明控制要素,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四级照明,一级照明以商业、公共设施为主,二级照明以行政、科教、医疗建筑为主,三级照明以居住建筑为主,四级照明为工业建筑。

根据区域功能布局、环保要求,确定景观照明光色分布,商业性建筑、人流密集的集散广场为动态彩光,市民活动的休闲广场为静态彩光,行政办公、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等以白光为主,综合性居民住宅以黄光为主。通过对市民夜间活动路线,规划设计滨水景观线及环城景观线两条旅游夜景线路。根据绵阳市景观载体的不同,景观照明种类分为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绿地及滨水景观带照明。

城市功能照明规划

现状调研分析

城区内目前主要道路均以完成相关功能照明,次干路以上级别道路基本达到了有路就有灯,道路的亮灯率和覆盖率相对较好。大部分使用高能耗

老城区道路照明基本满足,由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因素等原因造成部分道路采用不同照明那个形式,影响道路整体性,不够统一协调。显色性较差,部分路段树木遮挡严重,功能照明受到一定的影响。

广场、公园现有的功能照明设施单一,整体照明强度较低,大部分区域暗区较大,甚至缺乏基本的功能照明设施。

桥梁大部分路灯为钠灯光源,显色性较差,基本满足安全功能,部分桥梁以景观灯为主,亮度不足。

滨水走廊作为城市的重要旅游景观带,沿河道路整体照度较低,照明设施单一,不利于行人观光旅游,现有灯具出现老化损坏现象,周边绿地园路缺少功能性照明。

道路照明分缎体系

根据绵阳市道路功能的分级,功能照明规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照明,道路功能照明建设中应科学合理的选择光源,尤应重点考虑光通量、效率、光衰减、寿命、光谱特性以及经济指标等。光色应符合下表规定。生活景观性主干道为高色温,光色显白色,交通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为低色温、光色显橙色。

在满足功能性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效率高,造型美观的灯具。

城市形象窗口照明景观

通过依靠特有灯光载体打造地标性照明景观或创造地标性照明景观来直接提升城市的夜间形象。城市出入口、过城高速、汽车站、道路交叉口以及人口聚集广场。

城市重要照明景观轴线夜景打造,重点提升景观主轴以及滨水景观带,城市重要街道、特色街道沿线建筑夜景照明。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入口

1引言

随着社会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们目前正面临着各种压力,在各种压力之下,人们渴望放松,试图寻找各种方式去排解生活当中带来的烦恼.随之促使城市公园的大力建设,而城市公园的入口设计为关键所在.城市公园入口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园是否吸引市民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城市公园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联系公园与城市的纽带,同时又和城市道路、城市街区等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是城市靓丽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入口不断发展的同时,矛盾也在不断的激化.环境心理学是以人为主体分析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人在各种环境下的行为规律.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刘滨谊说过:人类的户外行为规律及其需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依据.所以在环境心理学下对城市空间入口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相关理论阐述

2.1城市公园、入口概念及现状

我国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J2172002)把公园定义为: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游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19世纪工业革命,人们对其有着很高的评价,它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但从生态视角来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规模最大的环境污染.这也为城市公园的出现奠定基础.城市公园的出现,试图缓解城市恶化的环境,通过将生态自然引入人口集中的城市空间.最初,城市公园用地与城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相互独立.随着城市化运动的发展,城市美化逐渐得到人们重视,城市公园逐渐与城市建筑、居民生活等相融合存在于城市当中.目前其可分为五小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公园.城市公园在其功能上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为城市的绿化做出贡献,同时还是居民提供娱乐交流放松的场所.本文中“城市公园”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的综合性公园,是经过规划后建成的供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休闲的场所.在建筑的角度,入口即存在于建筑当中供人进出的一个空间,相当于“门”的概念.入口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纽带作用和具有独立空间的性质.其联系的是建筑内部与外部,但作为过渡的且有其独立的空间存在与建筑之中.城市公园的入口则是联系城市空间与公园内部空间的场所,它既属于公园内部空间,也属于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公园的作用,同时它具备引导人流、作为城市公园的标志、隔离城市公园内部与外部、供人交流的场所等功能.我国城市公园入口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整体感、尺度感、人性化设计都较为缺乏.城市公园入口分区不明确导致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混乱.尺度感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入口空间过小或入口空间不完整.主要因为城市用地紧张和规划者忽视了对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设计.城市公园的设计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应考虑人的因素.但在商业人士的眼中,他们无法完全的接收这一理念,仍本着只顾及经济效益去对待这片神圣的土地.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试图探讨出一套系统的方法去解决相关问题.

2.2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人的行为活动.而景观设计师的任务是通过对景观空间的设计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马克思任务心理需求是人对科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他们对自己的发展的不倦的要求.当休憩游览者处在公园入口处之时,公园入口的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会在短时间内通过人的各种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传达到使用者.而当入园游览者在享受这一系列感受的同时,他们将会潜移默化的对此公园进行思考、评价分析,由此产生了人的心理活动.游览者在公园入口的一系列行为也就是这种心理活动的外部显现.一个好的公园入口设计应该不仅仅是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而是满足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吸引游览者进入园内.如此可以通过研究游览者在入口空间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的行为表现来研究公园入口人性化设计.

3心理行为与城市公园入口的空间构成形式

3.1公园入口平面布局与心理行为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平面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轴线型、递进型、并列型和自由型四种.轴线型布置是景观设计中一种常见的设计手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视线和强调主题.主要表现在能给人带来整体的序列感,使人感受到严肃端庄,能很好的增强空间氛围.其次,当公园处于整体自由的环境中,轴线式入口景观能使其中一部分要素组织成一个有序列感的整体,使大空间形成有松有紧的节奏感.一般情况下,公园入口的轴线型布置可延伸至整个公园的布局,如此整个公园将能给人带来宏伟壮观的感受.如上海世纪公园入口空间就运用了轴线式布局,轴线连接广场两侧小品与中心花坛,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递进型公园入口的设计通常用于主题公园之中,以层层递进的空间关系和环境关系、采用紧密结合的手法,分别表现不同功能空间.此种表现手法能使空间环境产生对比、层层推进走向空间环境的以引入主题公园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其也与轴线式布局相结合.并列型公园入口即将除主体空间元素外的其他元素按照某种序列并列布局,而主体空间元素隐藏于别处自成一体的设计方法.此种设计方式会给人一番别有洞天之感.自由型公园入口常见于依山傍水的公园景观之中,因地形复杂增加施工难度,设计者通常采用自由型布局的手法,巧妙的与现状结合打造出不失特色的环境景观.

3.2公园入口竖向形式与心理行为

公园入口空间竖向形式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水平式公园入口,上升式公园入口和下沉式公园入口.水平式公园入口即公园入口处标高与公园内部与外部基本一致,此种形式最为常见.人流基本以水平的方式进入到院内,流线一目了解.这种方式简洁自然,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适合于人流量大、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园.虽然在竖向高差上变化较少,但可以丰富入口空间环境如景观小品的设计、平面布局形状的变化等.上升式公园入口设计即公园内部标高高于园外,是通过提升园内标高以区分园内与园外空间的一种设计方法.因其标高不同自然将园外空间与园内空间隔离开来,人可以在被抬高的入口处自由活动而不被园外车辆人群等干扰.这种手法易表现园内建筑高大宏伟的气势,但其标高相差太大时,过长的台阶会给老人与小孩的入园造成困扰.下沉式公园入口指公园内部标高低于园外标高.这种入口空间能给人带来较强的私密感,即使公园处于闹市之中,亦能给公园内部人群创造安静的休憩空间.标高高差越大,私密感越强.但高差过大反而会给人带来阴郁感,故设计者采用此种设计手法时需注意高差的适度性.

3.3公园不同形式入口与其给人的心理感觉

公园入口空间平面布局或竖向形式的不同给人群的感受亦不同.因此我们在公园入口设计之时,需充分考虑公园周边环境,分析公园的使用人群类别及公园所需的空间环境.如表3.3.

4心理行为与实体要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由多个实体要素组成,大致分为两大类: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其中硬质元素包括建筑、小品、雕塑、广场铺地、墙与屏障.软质元素可分为地形、水体、绿化等.各要素均与人的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4.1心理行为与硬质元素(小品、雕塑、铺地)

随着专业的发展,公园入口设计已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建筑与绿化的搭配,而是充分运用了景观小品、雕塑、景观墙等.尤其是在较为大型的公园设计之中,入口的设计要求亦更为严格.若无景观小品如花坛、坐凳、花架等等一系列硬质元素的设计,则无法使人在入口停留.人与环境成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如此失去了景观设计的意义.景观小品不仅仅体现其装饰性或者功能性,而是二者兼具.景观小品除满足其功能外,设计者可以根据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来考虑景观小品的色彩、质感、肌理、造型、尺度等.创意抽象小品能带给人新鲜刺激的感受,具象一般的小品能增添空间氛围,丰富空间环境.人的心理即是通过外在感官反馈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因此景观小品的色彩肌理等这些元素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公园入口处带给人的心理效应.雕塑按功能分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类.雕塑常常以其独特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富有活力,是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雕塑的不同材质、造型等结合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给人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如南京系列雕塑在环境中给人沉重哀思之感.而某小区公园内的蚂蚁搬家雕塑则给人轻松愉悦之感.铺地最普遍且必不可少,其不仅具有防滑、防尘等基本功能,同时具有装饰作用.即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能通过色彩、肌理、质感的对比从横向上划分空间,给人方向感,指引人进入不同性质的空间.

4.2心理行为与软质元素(地形、水体、绿化)

城市公园入口地形主要分为平地与坡地两大类.其中平地在地形中略显简洁、平缓,形成的景观较开阔,私密空间较少.人在这样的空间之中,视线不受阻,有安全舒适之感.但由于其在竖向上缺乏变化,易使人感觉视觉疲乏.所以在平地空间中,设计者应当充分运用景观小品雕塑等,加强空间变化.坡地相对于平地而言,竖向上具有丰富变化,更能凸显其个性.不同的坡地带给人的空间感受不同,坡地的起伏和流动性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凸起空间具有开放感,而凹地形具有隐蔽神秘之感.所以在地形运用上,我们应结合周围建筑及空间功能去定位所需的地形.水作为生命的源泉,一直都是景观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任何景观环境中因为水的存在而具有勃勃生机.水体在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分为动水与静水.动水中水体通常与音乐、灯光、雕塑、绿化等结合.尤其在夜间,色彩斑斓璀璨的灯光与水的波纹或水柱结合,给人带来奇妙神秘的感受.动态的水体使空间更富趣味性,易吸引人聚集.相对于动水景观,静态水景观与周围环境结合,带给人的是安详朴实、老练沉重.故设计者应根据公园性质等来决定用动态水或是静态水.人生来就有亲近自然的本性,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人都愿意接近自然,因此绿化设计在公园入口处亦很重要.绿化除了物理生态的功效之外,还能满足人视觉和心理需求.植物的质感、色彩、形态如阔叶乔木和细叶乔木,四季常绿树种与赏花树,乔木与花卉等的区别,都能引起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绿化除此功能外还具有分割空间、限定空间的功能.植物围台的高低给人的私密感也不同,如绿篱限定的空间相对开放,花灌木限定的空间私密性较强.因此设计师应根据空间环境特点,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绿化效果,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4.3各实体要素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实体要素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特征,直接作用于公园入口处的环境氛围.因此整个公园入口处各实体要素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4.3实体要素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5结论及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城市公园的规划已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从目前国内的形式来看,我们公园的规划设计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已建成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公园的宏观规划设计中,许多设计师仍然忽视了公园入口的设计,尤其是与人紧密联系的心理行为的分析.城市公园入口是体现整个公园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整体设计的开始.城市公园入口的设计决定公园主题特色的体现.城市公园入口的人性化设计是整体设计的关键.人的心理行为是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根本依据,本文根据人心理行为相关理论,分别从城市公园入口各组成要素研究,探讨出了公园入口各要素在几种情况下人的心理行为表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探究,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理感受为主的设计宗旨.针对心理学与公园入口的关系,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只做了初步研究.笔者算是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该课题,为景观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汪赛群 王利利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干峙.论城市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俞孔坚.城市里的丰产稻田-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J].园林,2007(09).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景观; 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系统

Abstract: City Park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 includes more and more broad, how the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n the many of the functions of content that needs to be integrated together, the decision will become city park pattern and experience is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takes Taohua Island sports leisure park design as the example, proposed to meet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park, the comprehensive layout, the city of commercial leisure Street, sports venue design, city design and so on complex functions to blend together, to landscape urbanism theory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running through them, using a variety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introduc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complex system to solve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city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ity park; system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公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宽泛,不仅要面对人们对场所诸多功能的要求,还包含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作为城市中心或大众集中的区域,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也会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比如商业的介入、体育场所的介入、休闲生活的场所、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或重建、甚至城市标志性建构筑物的建设等等,如何从景观的角度来思考这诸多的、或许并不相关的功能内容需要整合在一起,将成为决定城市公园形态和体验的重要手段。

1997年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副教授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正式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一词,得到众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今天这一学说已经发展到“生态都市主义”,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景观作为未来组织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当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适应性模型。而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詹姆斯.科纳更多的是将景观都市主义视为“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生态”到“设计生态”,以“设计”城市中的人工生态来主动寻求城市发展的机会。这套理论在当今的城市公园设计中也非常实用和贴切。结合目前的实际工程,如何使建成后的公园在发挥游憩功能的同时,起到经济启动引擎的作用,带动人气的大量集中,从而达到设计目的--重塑商业场景,新增休闲运动空间,新建能吸引人群聚集的焦点。桃花岛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这样复杂功能整合要求下产生的代表案例。以下就以桃花岛为例,浅议如何通过景观手段解决功能复杂系统问题

一.项目概述

桃花岛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江汇合处下游,四面环水,顺江远望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两岸是绿树成荫的江边景观大道,是绵阳城市边上非常稀有的自然岛资源。该岛因是涪江水中孤岛,规划有两桥分别连接涪城和游仙两区, 岛上由四川富临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整个岛规划用地面积27万平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米,公园规划用地7.3万平米。桃花岛总体规划为一个集高星酒店、高层住宅、休闲商业、休闲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带度假性质的岛屿。目前岛中部偏北面已建有部分高层住宅楼,岛西头规划的高星酒店正在设计阶段,岛南部的休闲南亚风情商业街已经建成,中部预留城市公园,看似这一系列功能多样的建筑并不太相关,如何整合绵阳唯一的水岛资源,将目前互不关联的住宅、酒店、南亚风情餐馆商业,再引入国际最为先进的体育运动休闲公园概念,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将桃花岛设计成一流的休闲运动公园,就成为公园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二、设计目标

根据桃花岛独有的居家、旅游休闲资源、通过运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将桃花岛设计成:

·四川乃至国内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提升整个绵阳和桃花岛的城市形象。

·形成绵阳的“名片”。形成集体育运动、生态健身、文化休闲、生态岛居、高科技森林氧吧商业休闲、城市庆典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公园。

·形成多层次、亲水性、高技术声光结合的商业休闲公园。

·改变一般城市公园目的性导向规划,及维护成本高的弱点,形成低维护,高人气、活动自由的新型公园。

三、设计目标分析

·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建设

针对桃花岛是绵阳稀缺的岛资源,高星酒店、南亚风情商业街的存在、再引入休闲体育概念,加上用景观手段设计有超高吸引能力的公园,把桃花岛建成四川乃至国内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应该成为可能。

·休闲体育运动公园概念的引入

体育休闲公园的概念出现,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它将绿色景观与运动、趣味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绿色中创造了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活动区,引导居民投入积极的健身活动,它强调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以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发展,使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趋协调和谐。它符合了人们崇尚自然,关注生命的诉求,对于提高城市生活品位功不可没。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5

丁一巨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中国。而穿梭于不同城市的“工地”,则是他在中国的工作常态。近来他在苏州、昆山、上海三地之间往返时,不免感慨:城市之间都没有空地了,城市怎么透气?

作为德国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中国地区首席代表,他参与了不少项目的设计,其中包括上海三座郊野公园。

城市生态敏感带需要保护

《t望东方周刊》:对城市来说,郊野公园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城市为什么需要郊野公园?

丁一巨:对城市来说,郊野公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生态型的保护用地,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土地。

郊野公园的所在地基本上属于城市的生态敏感区,也就是那些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特殊敏感性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响而产生生态负面效应的地区。它们处于城市的通风口,更需要保护好。

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在城郊地区,不留下这些空白地,城市没有生命力了。可以说,郊野公园是给城市保留了一个生态安全的底线。

早在1933年,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雅典》中明确“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现代城市四大基本功能”,其中指出,“城市附近的海滩、河流、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应加以保护,供居民游憩之用”。

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界不断扩展。即便站在城市的最高处,看见的都是高楼大厦,看不到城市的自然空间。

就欧洲来说,一些中世纪形成的城市实际上都比较小,工业化之后,城市要发展,城墙要拆掉,成为城市的第一个内环。拆除后空出的地方不是一味地变成工厂和住宅,比如科隆形成绿环,维也纳也在内环形成了非常优美的都市林荫道。不少城市在工业发展时,就留出结构型的绿色空间来发展城市,并提出一些概念,如汉堡提出“绿手指的城市发展轴”。预留绿化的土地之后,再慢慢完成,科隆的绿环,历时近百年才完善好。

有的城市早就“固定”了城市的边界。比如,1830年前后柏林实施的城市大规划就已将城市边界划定,城市不能再外扩,这条线至今都没被突破。而作为防护,在边界线上必须预留一定的生态绿色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摊大饼的情形,一环套一环地向外扩张。

没有预留空地,就没有了城市的透气空间。上海此次的“郊野公园规划”在全国非常超前,在一些结构性的通风口、自然河流等生态敏感区域,预留了绿色用地,这对未来城市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什么是好的郊野公园

《t望东方周刊》:那城市公园呢,现在不是也有城市公园吗?

丁一巨:对,我们有城市公园。以上海为例,早就存在的共青森林公园、长风公园等,都是不错的城市公园。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也做了徐家汇公园,扩展人民广场等项目,当时也是大手笔。

但遗憾的是,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没有很好地持续建设城市公园。换句话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没有留出相应的绿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人群对自然的需求。之所以会出现十多万人一涌而出去某个公园看樱花的情况,就是说明城市里大的公共绿地不够,供不应求。

老百姓需要透气的地方。就此来说,郊野公园算是一种弥补吧。郊野公园更强调自然地的属性,包括对果园、河流、作物等自然的保护。

一个城市在做规划的时候,要预留城市通风道,有的沿着河流,有的是道路。符合这个特性的,在城乡结合部要提前为城市发展预留边界。可以说,这是城市的一道“防土墙”,意味着它不会成为城市建设用地。而在城市结构中,预留这道绿色屏障,在战略上非常重要。

所以,对城市来说,一个城市郊野公园比建设十个迪斯尼公园都重要。这是对于城市未来的隐形保护,是城市生命力的边界。

《t望东方周刊》: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郊野公园呢?

丁一巨:美国著名的公园设计大师奥姆斯特德曾经提出:设计一座好的郊野公园不能破坏其本身的地貌特征,保持山体和水系的完整;尽量选择本地的植物体现当地的传统和风貌。

我认为,好的郊野公园也该是这样的标准。比如,慕尼黑的英国公园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郊野公园之一。

英国公园面积比纽约的中央公园还要大,但在普通人眼里,这个著名的“花园”根本没有奇花异草,除了一两处楼塔建筑外,基本上是半野生状态的小溪、树林加大片绿地。

但这种随意自然的风格正是欧洲各种花园流派中“英式”花园的精髓。所谓“英式”是针对17世纪很盛行的讲求人工修剪、精心布局的“法式”花园而言的。从野生态的无序修剪出人为的有序,又从推崇几何般的简单秩序到能够欣赏与领会天然的复杂无序,这就是欧洲花园风格的演变过程。

英国公园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从城市的市中心(相当于上海人民广场的地理位置)呈梯形一直向郊区扩展开去,所以,这是一个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相结合的特别案例。

郊野公园会成为城市生命力的指标

《t望东方周刊》:郊野公园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吗?

丁一巨:国际经验显示,以生态保育、自然保护、休闲游乐、健身康体等为主导功能的郊野公园是提升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呈现进一步复兴、发展的趋势。

2009年萨科齐在任法国总统时提出了“大巴黎”计划。按照他的规划蓝图,在未来十几年时间里,巴黎及周边地区将建成“模范创新城市”,绿色环保、安逸舒适、交通便利等将成为“大巴黎”的城市标签。

“大巴黎”将成为一个“多元中心化”的城市,既有无轨与地铁贯通的自动交通网络,还有屋顶花园和错落有致的农产园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周边,将会建立一片植有上百万棵树的森林,主要用于吸收机场飞机起降产生的噪音。预留的郊野公园用地,将种满了树木、蔬菜、农作物和花卉,它们在城市中产出氧气,成为城市的造氧场所,这是郊野公园产出的生态贡献。

我觉得郊野公园会成为城市生命力的指标。在国际上,原本就有这样的传统,也是工业化的一个教训,针对城市病提出的药方,社会各界对此达成共识,即建立城市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在西方这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来保护绿色空间。

像科隆绿环自提出到实施、建成等花了近百年,这个战略设想是城市的绿色遗产。也许一百年后,上海的情况也是如此。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6

关键词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8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34-0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并重新组构产业价值,使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址

所谓遗址(Sites)即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1]。套用上述概念,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遗迹,其中包含2层含义:一是工业遗产[2](Industrial Heritage),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属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土地资源。

1.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设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其内涵不仅仅是将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艺术处理,延续场地的工业文化特色。

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

2.1 发展历程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兴起,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国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4]: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的更新实践,矿区更新运动与大地艺术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标志着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成熟;21世纪初,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美学思想的普及,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繁荣。

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历程中,德国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废弃工业设施的循环利用和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成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容纳和集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实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5,6]。

2.2 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相继出现了工业遗址观设计实践,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德国的鲁尔区是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对于鲁尔区的复兴与其中的景观设计案例是国内关注的重点。王向荣[7]最早介绍了鲁尔区中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和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含蓄地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大胆探索并使用能“体现当代文化的设计语言”。丁一巨[8]多次介绍了欧洲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实例,特别是对德国做了丰富的研究,提出了“工业化的花园王国”概念。刘抚英等[9]结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公园设计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整体布局、生态对策、尊重自然演化进程等方面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张艳锋[10]介绍了杜伊斯堡钢铁厂的改造,以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的开发模式。李建斌等[11]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2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罗萍嘉等[12]则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2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手法。

此外,张杰[13]从政策、规划思想和开发实践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伦敦码头区改造的发展过程,深入探讨了这一改造与英国总体经济结构变化尤其是伦敦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孙晓春[14]则对理查德・哈格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一划时代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他“在利用中合理保护”的做法值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类似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学习和借鉴。虞莳君等[15]认为菲尔德设计事务所为纽约市清泉公园设计竞赛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工业遗址再生的新范例。张健健[16]认为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竞赛获奖方案“树城”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和重建方面,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中国最早改造工业遗址最成功的范例,其设计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等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表现出人们在生态学更新设计思想、美学和艺术思想、多元化思想3个方面的追求,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简圣贤[17]分析了歧江公园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设计师对于场地的认识与解读存在不足,过多地强调改造和再生而忽略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张艳锋[18]从建筑、文化和产业等不同角度对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振兴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手法。朱建宁等[19]介绍了改建日照市银河公园的指导思想,以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俞孔坚等[20]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的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体现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新思路。于雪梅[21]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探讨了在旧厂房与旧仓库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并对如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思考。李飞[22]把欧美出现的大多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成果归为后工业景观的园林,认为这种园林流派立于功能主义之外而继承了文化。

对工业遗址的改造是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影响从“环境生态原型”生发出来的[23]。包志毅等[24]对土壤基质改良、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种植技术3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生态特别是植被恢复角度探索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不同的着眼点和理论背景。周曦等[25]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对当前设计领域的所谓“生态设计”等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3 结语

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景观设计领域,而更多的属于城市及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学术领域和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更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中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工业遗址景观价值的认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造成目前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再利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人们在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45-49.

[2]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Paris:TICCIH,2003.

[3] 牛慧恩.美国对“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1(2):30-33.

[4]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5] 蔡海燕,彭震伟.德国埃姆歇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从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1989-1999)到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2000-2010)[J].现代城市研究,2007(4):82-88.

[6] 迪特・哈森普鲁格(德Dieter Hassenpflug).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刘崇,译.建筑学报,2005(12):6-8.

[7] 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2.

[8] 丁一巨,罗华.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J].花园与设计,2003(10):11-13.

[9]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11):77-85.

[10]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1] 李建斌,王重亮.德国工业景观建设[J].工业建筑,2008,38(1):45-49.

[12] 罗萍嘉,钱丽竹,井渌.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J].装饰,2008(9):67-69.

[13] 张杰.伦敦码头区改造――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再生[J].国外城市规划,2000(2):32-36.

[14] 孙晓春,刘晓明.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中国园林,2004(3):11-15.

[15] 虞莳君,丁绍刚.生命景观 从垃圾填埋场到清泉公园[J].风景园林,2006(6):26-31.

[16] 张健健.从废弃军事基地到城市公园――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3):94 -96.

[17] 简圣贤,何志华.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J].园林,2006(11):14-15.

[18]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9] 朱建宁,郑光霞.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7,23(1):18-24.

[20] 俞孔坚,凌世红,方琬丽.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J].建筑学报,2007(2):27-29.

[21] 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2006(1):55-80.

[22]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J].城市规划学刊,2005(3):95-102.

[23] 苏龙,金云峰.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J].规划师,2005(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