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1
Abstract: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i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is inadequate before the internship, the monitor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e inter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is not timely after the internship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ship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example, build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of internship to achieve the smooth internship.
关键词: 过程管理;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internship;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6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将专业指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顶岗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在管理制度中形成有层次、多环节、相呼应的管理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框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 过程管理理论基本内涵及顶岗实习中的作用阐述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企业管理中,过程管理对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节点进行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关于顶岗实习环节要求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践时间。具备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细化实习节点,有效监控实习环节,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化,也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质量,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实现人才储备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2 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实习前期缺乏充分准备
2.1.1 缺乏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学生对于集中的顶岗实习安排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以院系安排为主,学生思想被动、态度消极,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薪酬、岗位、住宿等诸多挑剔;二是在校学生将顶岗实习认定为学校作业,对于顶岗实习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与承接性没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安全事项没有接受相应的辅导,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2.1.2 缺乏充分的信息准备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准备前期如果缺乏充分与细致的安排,容易造成院方对于企业与学生双方信息的忽视,从而导致院方安排的各项实习单位宣讲会、交流会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实习人员招聘不足或是实习人员与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产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2.2 实习中期缺乏有效监控
2.2.1 缺乏有效管理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容易形成监管真空状态,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监督不力与实习单位的监管不力。首先,顶岗实习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于不同的实习单位造成管理的疏离,不利于校方及时、有效解决诸多实习管理问题;其次,实习单位对于校企合作中自身的义务认识不清,体现在重视企业利益多过于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学生在实习单位被定位为待遇低、轻度大、无保障的零时工,校方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无法获得保证。
2.2.2 缺乏相应指导
院校与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的参与度不足,考核制度注重形式性,缺乏实效性。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非见面形式,无法获得真实与有效的在岗信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具体的实习指导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2.2.3 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较为疏远,院方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流于形式,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学生一旦与实习单位在薪酬待遇、加班加点、安全保障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解决,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重的打击,引感上的失落,造成的产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实习后期缺乏及时改进
2.3.1 缺乏及时交流
顶岗实习后的及时交流对于新一轮的实习方案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浮于表面,多数以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作为存档材料,考核标准不明确,对于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交流,无法为新一轮顶岗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3.2 缺乏及时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时间与学生毕业离校时间间隔较短,院系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情况的汇总与总结缺乏相应的重视。学生对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法获得陈述的渠道;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与岗位要求也无法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与总结。
3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管理与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细致的管理规定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行为与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全程监控实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周密、规范与合理的工作构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强化
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构架如图1所示。新一轮的实习方案的确定由去年实结所获得的修正意见结合当年实习新需求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与行业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在方案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中,依靠教研室、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个人得到细化。教研室通过企业恳谈会、专题研究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细化实习方案;指导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与文件学习夯实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指导教师与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恳谈,帮助学生清晰自身优缺点,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面试指导;校企合作单位与院方确定实习宣讲的具体安排与面试安排,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无障碍传达招聘信息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学生在前期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填写实习志愿表与确认表,增加实习活动的自主性。最终通过两次面试,最大化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监控
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中期的监控工作是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具体的管理工作构架如图2所示。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学生将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蜕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实习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及时跟进实习情况、有效安抚波动情绪、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才能保障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实习学生定期汇报、指导教师定期家监督的双向工作机制,以定期座谈会为主要形式,以实习中期总结与检查为有效手段,以实习情况佐证材料为有效补充,实现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应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岗位定职、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同时采取不定期寻访的方式把控实习过程与实习情况,最终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形成高效、规范、互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局面。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后期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评价、对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三方面构成(图3所示),多层面、多角度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专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后期评价通过三方评价来实现,以自评与他评实现对实习学生的立体评价;以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以及院方评价形成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三方的总结形成对于专业的评价,最终三方的评价应用校企合作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改进。
通过顶岗实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架构,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不开拓新局面。由于管理框架合理、监督层次分明、管理环节明确,截止至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已增至11家五星级酒店,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满意,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指导教师被投诉0次数。学生对于职业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实现较好过渡,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管开阔自身视野,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真正的成为学生步入职场、锻炼能力的平台。
4 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强化,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环节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谢霖,杜祥军.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过程管理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90-93.
[4]朱红兵,张静.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J].劳动经济,2016(15):90-91.
[5]姚静娟.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4-166.
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2
20日上午,首先由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我省课题研究中三方面不足:
一、教育科研理论支撑不够,主要是学风不实,只做文字游戏。列举了唐山某小学三年识千字和寄宿学校在小学推广的利与弊的例子进行分析。
二、指导实践不深,不能提高理论高度;
三、与现实联系不紧,只做理论性、概念化的东西。
并且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些提倡:提倡人人搞科研;提倡面向一线搞科研,尽量为教育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提倡推广校本教研工作,抓制度,努力提高教师水平。
接着全国教育规划研究常务副主任、规划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天山教授为我们做了重要的培训。
一、首先曾教授对“关于教育科研本质的认识”进行了讲解: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是对一个问题持久的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本领,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研究是看问题、讲教训,讲不断改进的,要不满足于现实,还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服从的是真理,崇尚的是进步”。要不为书,不为上,只为真理,永不满足、不断创新。
他还指出:研究不讲门槛,但要有研究的素质,即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如原来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改成是学生看看,教师讲讲,或是小组讨论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二、教育科研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由问题意识理论者和与有理论素质的实践工作者的结合;
2、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是文理结合;
3、学科和事业的结合
4、可信与可行的结合
5、教育内外的结合
6、历史、未来、现实的结合:要立足于现实,要有时代感。
三、最终达到的目的----科研产品
1、思想观念的革新
2、体制机制的创建:如评估自助体系、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体系。
3、标准的创建:办学标准、教育评价标准、投入标准
4、教学模式的创建:如秦晋教学法、疯狂英语、洋思中学模式。
总之是抓规律性的,研究是对规律性的揭示。要注意做研究的人是喜欢、是兴趣,不带有功利性。
四、教育科研的管理
管理很重要,要形成持久的、稳定性的发展,要培养队伍,培养人才。
1、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改变:不要重立项轻结项,忽视间接影响,长期影响,要作精品意识。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只有标准统一了,才能形成规范的成果。
2、管理规范化:开题解决什么问题,不是讲重要性,而是讲可行性,是把蓝图变成施工。开题应采用倒计时的方法,不要说的过大,研究是有阶段性的工作,是有缺憾性的工作。
3、要有团队的成果:我们现在搞科研总是重复的路走的过多,出现的问题是数据不共享,每次做同一个研究总要从头开始,都站不高,都走不远。所以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专门讨论,专门写报告,问卷调查,要专业化,要分工合作。大家要清楚研究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正因为掌握真理的人很少,所以要你讲给大家听,所以要有团队意识,要相互合作。
4、要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经费(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专门的项目、专门的奖励机制、专门的网站、网页、专门的规划。
总之要有质量、要有管理、要有团队。要先君子后小人,先讲清楚,分工明确,要共建共享,鼓励合作。要出精品,培养管理经验的人才,管理不好是不会长远的。
五、研究上怎样做出精品
1、创新为主,要超越自己,应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要敢于承担失败,要以服务社会,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2、要有使命感,开题前要做好准备,不开无准备的会,不做无结论的会,不做聊天会;一旦立题其他人员只能做补充,不能出颠覆性的问题。
3、对题目要细化、分解、研究,找出核心概念,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对假设的确立,找出方向。
六、注意事项:
1、做课题时,开题、中期的档案一定要有,要整理,要归类,要注明日期,要加强过程研究,要尽量责任到人。
2、开题时就要明确:形成什么样的报告,哪些是分散做的,哪些是自主做的,哪些是集中处理的,三个时期要有不同的成果 。
七、中期研究接近一大半,基本定性,基本告一段落,后期只是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不能做颠覆性的判断,要相信第一感觉。
三个阶段三个意义:
1开题讲可行性;
2中期讲可持续性;
3鉴定讲可运用性,也就是其价值。
曾天山教授此次培训主要是从大处着眼,给我们讲了“教育科研的本质”和“怎样培养管理科研的人才”。
2010年9月20日星期六,我到石家庄参加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课题培训。下面我将继续总结此次培训的内容,希望对各位教师在课题研究上有所帮助。
曾天山教授指出:研究是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技术,所以要讲研究方法。下面我就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大家讲一讲: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抽样的科学性都关系到你的结论的科学性。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如大推数据不进行分析或是大推理论没有数据支持都是不可取的。定性管大局,定量管细节,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调查不了面就调查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道听途说就是图书管理员。可调查自己班、别人班、其他学校,要结合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点。
2、文献研究法:
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新论据,找到新视角,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要注意文献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的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培训心得体会】的同主题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3、个案研究法:
是对个别的、典型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可以与典型调查结合进行。其步骤为:进行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分析报告。
个案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
2做好材料的积累,必须较全面地记录关于研究对象的个案材料。
3对获得的资料做出分析和解释,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4、行动研究法:
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各课题组可以采用柯雷的五步骤行动研究法,即明确问题,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按设计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关系之间的一些一般原则,在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也可以采用凯米斯四环节法: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5、实验研究法:
通过人为的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验方法。采用此方法进行课题实验,要注意教育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三个变量的确定,科学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观测项目与指标,研究过程要求规范、严谨,因变量的检测需按照实验法的“数理统计”要求呈现。
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有兴趣的教师可以买一些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曾教授再三强调,在课题报告中不要只为了好看罗列很多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或者是根本不实用,研究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了哪些就写哪些,不要弄巧成拙。
九、课题的呈现方式:
1、第一页目录
2、立项课题、通知书
3、立项申请书
4、鉴定申请书
5、成果的研究报告
6、成果副件、发表的文章等、社会影响或被报刊转发,或学校适用、评奖、或被新闻媒体采访其中要注意开始要有收集意识,结尾才好整理;开始要目标明确、有方向,一定要避免两头热,中间闲。
十、成果问题
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有固定格式,简化后三段论:
1、内容与方法
2、结论与对策(给有关部门提意见,是运用性的、操作性的)
3、成果与影响:可以是论文、教材、教学模式。
概括为:“我发现了……怎样发现……怎样解决……有什么用。”写三千、六千字就可以了,要通俗易懂,要深入浅出。
培训的第二天上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霞教授为我们进行了指导,我主要选择了她向我们推荐的几本专业书籍,供爱好科研的人学习:
1、比较简单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依娜
2、《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震国 97年出版
3、北京大学 陈向民 《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叶澜老师的研究报告
5、中国学术期刊网,包括各种刊物的最新成果。
(2)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培训心得体会】的同主题文章:
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3
摘要:亚琛工业大学是德国顶级的工科类大学,其本科教育可以作为德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代表。本文从学分与淘汰制、考试、毕业设计、学术与工业界的结合四个方面对其本科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比分析了我国工科院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37-02
德国洪堡大学作为现代大学之母,创造了目前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办学形式。大教育家先生也是按照德国的大学模式开展了“五四”后中国近现代大学的建设。怀着对德国高等教育辉煌成果的敬意,带着对其高等教育如何具体实施的疑问,结合本人留学访问单位――亚琛工业大学的理论信息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RWTH)的实际教学情况,近距离地对亚琛工业大学这所欧洲知名工科大学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考察,并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一些对比和思考。
一、亚琛工业大学简介
亚琛工业大学(简称RWTH Aachen)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顶尖理工科大学之一。学校现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4所欧洲顶尖理工类大学的战略联盟(IDEA联盟)、9所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联盟)之一[1]。
亚琛工业大学自1870年成立以来,不断开拓理工科目新领域。学校理工科实力强劲,电子、机械制造、冶金工程方面排名一直名列德国第一,计算机、建筑、物理等学科也在德国大学排行榜上位列前三。2015年,在德国权威大学排名――《德国经济周刊》的大学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蝉联德国工科大学排名首位。其中,机械工程、经济工程、自然科学位居德国第1,电气工程位居德国第2,信息学位居德国第3。同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更是高居德国第1,世界第12[1]。
亚琛工业大学校友出众,学术界有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工业界有西门子、保时捷、奥迪、宾利等知名企业的总裁。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也毕业于该校。该校累计培养了六名诺贝尔奖得主[1]。该学校的校训为“思考未来(德语:Zukunft denken)”,明确阐述了学校是以创新为核心来实施教育。2015年,学校有超过43000名注册学生,国际学生占16%。学校设有十大学院,工程类学生占57%,数学,计算机科学和自然科学占23%,其余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学等专业。
二、亚琛工业大学本科教育的四个方面
(一)学分与淘汰制
以亚琛工业大学信息学科本科专业为例,本科生在校学习共6个学期,三年时间学分总数180。其中,前4个学期主修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为120,本科阶段全部德文教学。在这4个学期中学生将接受密集的基础课程,如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并且要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在第4个学期开始分课程模块,学生根据方向选择所需的课程模块,共有四个方向,分别是微电子和纳米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电力工程和计算机工程[2]。
根据学分及考试情况,学生每年都可能面临淘汰,淘汰一般有转专业和转学校两种。机械专业的淘汰率最高,本科本专业的毕业率仅占约40%。转专业即在本专业已被淘汰,转为另一个专业,如从机械专业转为计算机专业。转学则转到其他大学或者?蒲校。这种严格的淘汰制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毕业生的水平不会存在太大差异,保障了毕业生找工作时的竞争力。另外使得能力不够或者兴趣发生转移的学生有机会在中途选择其他专业或者学校继续学习。
(二)考试
亚琛工业大学的考试制度也是其独特的办学特点。不像中国的大学存在寒暑假,德国的两个学期(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之间是连续的。但是每学期最后两个月基本为考试季,大部分课程在这个时间已经结束,学生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考试。考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笔试和口试。具体采取什么形式完全取决于教授。笔试主要通过非常大的题量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与国内非常不同的是对于熟练度的考查,也就是说一般在90分钟内,即使所有题目都会做,依然需要快速地答卷才能及格。试卷考察内容一般是教授提供的讲义上的内容都会涉及,因此不会有重难点的划分,学生需要全面地复习所有出现过的知识点。另外一种是口试,教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题目,一般时间为15―30分钟,每次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
亚琛工业大学的考试及格率在德国是出了名的低,有的课程考试及格率仅为20%,不及格的课程还有补考机会,每门课三次机会,如果仍然不过,还有一次最后的口试机会,对于重要的专业课程没有通过的话只能转专业或者转学。需要指出的是补考并不是在下个学期开学时进行,而是在这个课重开的时候,相当于第二次重修。这种考试制度导致了不少本科生不能在8个学期毕业。尤其是热门专业,如机械工程,11―12个学期甚至更多学期才能毕业都是很正常现象。
(三)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和硕士毕业设计其实是类似的,作为毕业前的一个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六个月。项目由所里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人员大部分是博士生。项目会提前一段时间在所里的公告栏和网站上显示,一般为一页纸,对项目的内容、学生需要的基础知识、最终的成果等进行描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主动联系项目负责人,双方进行详细沟通后即可以执行。另外毕业设计也可以选择在合作企业中完成。信息所本科毕业设计的主要考核方式为两次学术报告,一次为中期报告(有的专业不要求本科生做中期报告),一次为最终报告,时间一般为半小时。中期报告会有一位教授及若干学生参加,最终报告是一位教授和所里所有人员参加。教授根据学生报告的水平来给予相应的成绩。报告的时间、题目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在所里的主页上提前公示,这样所有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参加并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四)学术与工业界的结合
德国的科研创新体制主要有三个来源:高等院校、独立研究单位以及企业。作为德国顶尖的工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在学术与工业界的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学校内部现在有许多外国著名公司的分部或研究中心,如爱立信、福特、飞利浦、联合科技等都在亚琛建立了分部,三菱也在亚琛附近建立了它的欧洲半导体中心,欧洲机电一体化研究中心、联合科技等也在亚琛建立了分部,微软的德国研究院也设在亚琛[1]。许多厂商也纷纷资助学校各项研究,仅机械系的材料系下属塑料研究所就有320余家企业资助,如奔驰、宝马、福特等。航空航天所独领德国航空界。汽车研究所拥有庞大的实验车间和试车场,和宝马等大公司常年有密切联系。加工机械所(WZL)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研究所。通讯网络所、无线电所及其他几个电子所更是享誉德国[1]。亚琛工业大学由于拥有多个研究中心与科研院所,并且多个高科技企业的研发部门和技术中心均设立在学校内部,产学研做到了真正的紧密结合。一些专业的重要课程一般会安排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一些实习项目,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项目工程实践机会。
三、思考及结束语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亚琛工业大学在本科教学方面的一些特色及优势。相对而言,我国工科类学校的本科教育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教学本身的水平,还需要引入更加科学、客观的淘汰制,真正做到宽进严出。学校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合作,大力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投入,引入行业知名企业,并形成培养优秀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环境。另外在考试制度的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还需要进行更加合理地设计及严格地落实。
总之,亚琛工业大学作为德国最知名的工科类大学,有着独特的本科教育机制,其中的不少制度和措施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及借鉴。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4
1.过度偏重理论,轻视相关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在强调掌握理解基本国贸相关理论的同时,也要求懂得怎样去进行相关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仍是以学科为中心,主要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等基础理论,而涉及到诸如外贸综合实验、货运实验等这些实践活动却太少。虽然教师在理论上花了很大精力,学生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理论不能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于外贸工作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根据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的反映,现在虽然学习国贸的大学生很多,但许多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贸人才紧缺的原因。
2.必修课比例大,而选修课相对较少。国贸专业以培养外向型经济外贸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除了有人做国贸理论研究外,还需要许多外贸人才在外贸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外贸业务、管理和调研等工作。现在许多开设国贸专业的院校还是以专业基础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和专业共性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等为主,这些必修课比例太大,使得学生没有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社会岗位需求来培养自己的特长,大家都在学同样的东西。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却极少,这不仅不能根据社会岗位需求来进行差异化培养,也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减弱。像针对外贸管理方向的课程如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针对外贸实务方向的国际商务谈判等,很多学校都未能系统地考虑到,就算是开设了也是课时很少,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帮助甚微。
3.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经济管理学科是动态的学科,其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新和改变。当前我国制度改革和政策方针不断调整,国内外局势风云变化,国贸专业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重要高地,其课程体系的内容要紧跟时展需求。但目前国贸专业课程内容并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像海关、税收和外汇政策等的变化,都需要相关课程内容的及时同步。另外一些国际贸易专业理论和实务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也是少之又少,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无法与时俱进。现在许多高校的教材都是长时间不更新,教师也不能及时引进相关的最新知识,所以课程内容已相对陈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式单一、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全面的监督与考核。当前,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除了上课点名签到这些环节外,主要的成绩还是由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较单一,会使学生养成前松后紧的“突击式”学习方法,在考试前不积极主动学习,最后再临时抱佛脚。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工作以后的发展。国贸专业除了理论学习,还有许多操作性的东西,仅凭一张试卷是无法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对于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学习态度,还有其他诸如创新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衡量,这种考核方式是极其单一不合理的。
二、PBL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国贸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核心课(必修)和专业个性课(选修),还有关于贸易实务的实验教学,涵盖理论与实践知识。在PBL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带着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学生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等,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经过多年在国贸专业的教学探索,针对PBL教学总结了四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讨论报告、提交中期汇报和课程报告。
1.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些具体的经济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甚至进行创新的动力。学生们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愿意积极地参与解答讨论。
2.小组讨论: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独立的小课室进行讨论,一起协作和分工,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和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个问题中,学生们会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最新发展状况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指出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3.完成小组讨论报告,教师点评:小组经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在综合各成员的想法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讨论报告,形式为PPT,含文字和图片。在集体课上,各小组将展示讨论成果,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作为指导者和激励者,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讨论过程进行总结点评,对讨论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逻辑,拓展相关理论。
4.提交PBL报告:在完成所有的讨论之后,学期末要提交一份课程报告,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课程报告是最能体现各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形式,需要小组在长时间内团结合作与不断思考,是对学生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检验。
三、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建立公正合理的多样化考核体系。如何掌握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综合能力,对于PBL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考核学生的方法一般是除了把上课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外,都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命题,期末的时候统一进行考试,按照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加权求和得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实际并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于国贸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而且要求内容紧跟时势,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和突击复习的习惯,不能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因而,应根据小组讨论情况、中期报告、课程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四方面的情况,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考核,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考核体系。这样,教师对于教学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监督与管理。
2.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比例。国贸专业应在强调专业共性的同时,从社会外贸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多开设一些选修课,给学生多一些选择。目前国贸专业主要是必修课,对于一些个性化的课程开设很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应在强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国际经贸形势,开设一些诸如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报关实务和英文资刊选读等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课程,增加了学习主动性。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师讲解的内容也会跟着做出一些改变,在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提出一些当下热点国际贸易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些改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动性会得到提升。
3.拓展PBL教师国际视野,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经验。PBL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师要求也很高。PBL作为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涉及到多课程甚至跨学科的融合,因而教师的知识量、理论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影响重大。为了开阔教师国际视野,学校应尽量安排优秀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加深PBL教学交流,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知识。另外,国贸专业是重视实践的一门学科。一些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学校应通过多方式安排教师到企业相关岗位获得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在工作中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现实问题,从而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5
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上课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所以要转换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角色转换为组织者、启发指导者、协助合作者。促使教师、学生更新教学观念,更好的实现高素质、创新性优秀人才的培养。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因材施教,改革传统上课模式,以“精讲多练”为主,精讲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精讲典型例题。采取指导启发式、内容提纲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在课堂内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例如,有关质点力学中的动量定理的推导: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归纳和消化理解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能力。又例如,质心概念、转动惯量概念的引入,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堂通过推导有关公式、自然而然地引出质心概念,转动惯量概念,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物理内涵,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不是中学简单的背概念、套公式。
课堂教学部分采取目标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需要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不断地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能卓有成效地学习。
2 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和物理表达能力
物理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特殊语言,不同于日常用语。在物理学的学习中必须充分理解和运用物理语言解决物理问题。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三种语言形式互为补充,相互转化,更准确地描述物理世界。文字语言具有十分严谨的科学性,准确地描述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条件、对象及结论,是说明物理现象、表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呈现物理问题的常用形式;符号语言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语言形式,是用符号、数学式的推算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物理问题的演算;用几何图象来表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的图象语言,在表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方面比其他两种语言更形象直观,更简单明了。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字语言、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培养及训练学生物理阅读能力与物理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 改革传统中期闭卷考试形式,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
改革传统中期考试的闭卷形式,其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方面,改变学生原先的用眼睛看书,背概念,套公式,缺少思考和归纳的状况。我们先后采取了堂内开卷中期考试和堂外开卷讨论式中期考试。堂内开卷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我们没有给学生限定考试时间(一般是多于2小时),时间上的延长,消除了学生做题的不假思索以及因考试紧张而可能忘记已学知识的状况,并且减少了学生考试前的死记硬背。另外,考试可以在堂内参考自带书籍,学生一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道题,整个考试过程变成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培养了学生在科学研究上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堂外讨论式中期考试形式以小组为单元,堂外一周时间对考试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给出小组讨论报告,最后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规定题目。堂外开卷、讨论式中期考试使学生有机会借鉴他人之优点,并且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这些正是21世纪对和谐人才的更高要求。
4 改革传统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家校合作中期报告范文6
今年9月,英国电信(BT)位于上海的中国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张杰被任命为该中心的总监。
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研究中心的使命是将研发与中国本地的需求相结合,帮助BT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同时,中国研发中心将仿效BT的海外研发模式,与国内一流大学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研发与需求结合
BT中国研究中心目前的实际情况如何?
张杰:BT的中国研究中心还在创建阶段,目前只有三名员工。这三人都来自英国总部,都在BT工作了6-7年,从产品开发、设计到运营都有丰富的经验,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和优秀的项目管理者。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课题,再从英国选派人手,也可以在中国本地招人,吸引供应商和高等学府的科研人员进入,共同组成一个虚拟团队进行研发。具体人数将根据课题的情况确定,可能会从三、五个人到上百人不等。目前,我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拜会BT在中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希望找到合作的落脚点。
BT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重点是什么,制定了哪些具体规划?
张杰:BT在英国设有8个研发中心,在马来西亚也有1个研发中心,加上新近在上海设立的中国研究中心,总数达到了10个。其中,英国的8个研发中心分别侧重于8个不同的技术领域,比如宽带应用、网络安全管理等。马来西亚的研发中心更侧重移动通信方面的研发,而上海研发中心的研究领域将非常宽广,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他9个研发中心已有的成果。
目前,我们正在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技术,然后把已有的技术模块化。换言之,中国研究中心是一个中转站,可以把BT的技术与中国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然后实现产品化。
在BT看来,中国市场非常庞大,即使是一个校园网的实验,其规模也不可小觑。我们希望把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经验学到手,然后应用于英国本土。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中国对新技术的跟踪很快,我们也想在这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开发。
BT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其技术上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张杰:BT正在努力将国外好的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也可能开创一个新的合作模式。总之,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优势,同时与中国的现状结合。
我最近去考察了北邮和清华,了解到这些学校的研发能力也很强,他们与BT合作的兴趣也很大。我们与北邮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由北邮推荐学生到BT的英国研发中心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由我们进行指导,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到BT工作。合作的方式会非常多,但具体操作还在进行探讨。
此外,我们也正计划在中国的一些高校设立奖学金,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得到了英国总部的批准。
与优秀大学“结盟”
BT是如何进行研发的,有哪些特色?
张杰:BT的研发根据时间长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短期研发,时间是半年到一年,主要是针对产品进行研发;第二类是中期研发,时间大约为2-3年,主要也是针对产品,但和新技术有一些结合;第三类是长期研发,时间在5年以上,主要针对刚推出还尚未应用的新技术。
BT在长期研发方面,有一个很有特色的计划――长期战略性大学合作伙伴项目。BT与全球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外,英国的前19名大学中的13个与BT都有项目合作,另外6个也有非正式和小项目合作。
在中期研发方面,BT与欧洲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并参与了许多技术标准的制定,这使得我们的新产品推出后就是符合欧洲标准的,从而为商用扫清了障碍。BT的资源投入主要在短期和长期研发,中期研发主要是针对已有技术进行模块化开发,这可以快速将新技术产品化,并吸引客户对其进行投入。
另外,BT还有新技术孵化器。这些孵化器会将一些很好但对BT用处不大的技术分离出来,成立一家新公司并上市,BT也可以从中得到回报。目前,这样的孵化器大约有6-7个。
BT与合作伙伴是如何分配研发资金的?
张杰:BT与合作伙伴在研发方面有许多合作方式。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技术俱乐部”,加入的公司按照赞助金额的多少,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客户。BT是他们的金牌客户,可以参与他们下一年研究方向的制定;银牌客户可以阅读学院的研究报告;而铜牌客户只能得到一些相应的研究信息了。
BT对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中心进行了投资。此外,我们还对该学院的一些教授给予奖教金,让他们的学生可以到BT进行假期实习,由BT的专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研发。而BT的研发人员也会进入学校,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共同研发。
您目前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张杰:我现在的工作是两头并重。一是与中国的优秀大学建立联系。二是拜访BT在当地的客户和中国本地运营商,比如华为、中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今后我们也会与中国的移动运营商进行接触,发挥我们自身的融合优势。
总之,中国研究中心的使命就是帮助BT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再有就是在研发创新方面,为BT和中国做贡献。
向ICT转型
作为转型较早的运营商,BT在中国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张杰:谈起BT,大家都觉得是一个电信运营商,但实际上,BT只是在英国本土是个运营商,而且只拥有固网。BT在中国不是运营商,而是服务提供商,即定位于ICT业务。今后,BT转型的重点也是ICT,并已经转型为以软件为基础的运营公司。
BT的研发是模块化的,每一个研发单元都自成一体,而把不同的单元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新产品,同时会大幅降低成本。BT的计费管理系统研发做得很成熟,也是可以单独出售的。BT可以帮助别的运营商改进计费系统,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
BT在中国怎样了解客户需求?
张杰:BT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就是为了与中国客户进行更紧密地接触,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困难,以及今后几年的发展计划,然后共同研发攻坚。比如,我们与中国网通是合作伙伴,可以参与2008年奥运会的一些项目研发,即使时间来不及,也可以为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积累经验。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对上海文广的电视信息播放项目很感兴趣,也与上海文广进行了接触,发现他们存在一些技术难题,而BT可以帮他们解决。今后如果进展顺利,我们会继续在中国的其他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BT的中国研究中心和位于大连的服务软件研发中心都是9月成立的,今后二者是否会进行研发方面的合作?
张杰: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连研发中心的进度快一些,成立的时候就达到了60多人。大连研发中心侧重软件开发,同时借助地理优势服务BT在日韩的客户。而上海的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将BT在全球的技术成果拿来进行应用,相信与大连的同事将有合作的机会。
现在进入中国的海外运营商也很多,BT如何应对来自他们的竞争?
张杰:BT是以创新型网络平台为基础,然后加入ICT服务。就此而言,全球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与我们的模式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虽然也有竞争对手,但角度是不一样的。BT已经转型到了ICT上,这是最显著的变化。
目前,BT在全球有400多家大客户让我们帮助运营网络,这就有很大的空间开展增值服务。客户原先可能有不同的外包服务,但网络外包给我们,这就是市场提供的机遇。如果客户将外包业务都给我们,就可以做到融合,降低整体成本。这也将成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一个切入点。
链接张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