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化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化规划

商业化规划范文1

崇文区结合传统规划模型及规划分析方法,对信息技术在商业网点规划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初步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商圈分析

随着崇文区商业业态的快速发展,如何依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结合现有商业网点的实际分布情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城市商业网点框架体系,引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向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便民利民方向发展,成为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重点。

商圈分析是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中心。区域内商圈分析可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同时也为商业网点的定位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借助GIS、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商圈规划。正确合理的商圈分析,对区域商业网点、商业体系整体格局十分重要。对于具体的商业网点和商业聚集区域而言,商圈分析有助于评价和确定服务的空间范围、市场潜力、目标客户分布等,为商业网点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商业企业制定商业计划。

崇文区的数据资源由资源中心的商业监管服务信息资源库和各商业网点的前置数据库组成,为保证各部门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各部门建立了交换数据库,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共享给商业资源交换中心。各个企业的数据信息,按照特定的时间频率进行更新。同时,通过同步更新机制,实现资源中心的信息资源库的更新,保证商业网点数据的现实可用。

基于GIS可实现对崇文区商务局的商业网点数据进行管理,为商务局提供全面、直观的商贸企业信息,提供宏观商业管理和产业规划决策的数字服务,同时为商务局经济运行调度、应急指挥提供基础数据服务,节省企业单位的办事时间和办事路程,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更好促进经济运行发展。

基于GIS的数据库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商业网点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还可以辅助商业网点规划决策,提供商业网点监测和商业信息等服务。

监测服务

将GIS、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引进商业网点监测领域,在国内也属于摸索探讨阶段。通过视频可视化识别技术,借助GIS技术,可实现对商业网点安全生产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根据需要,可快速定位到安全隐患所在的位置,查看相应信息; 同时实现安全报警,将安全事故转入到监控业务处理流程中,方便及时地解决问题,为商业网点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系统对商业网点进行动态可视化安全监控,以网络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综合利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具有快速处理、数字信息抗干扰、便于快速查询记录的优点。系统依托IP宽带网络,可把监控中心和崇文区内的监控目标组合成一个系统,实现对商业网点的远程、实时、集中监控。

系统可实现对辖区内各个商业网点的安全设施等进行实时可视化动态监控,同时对出现的安全隐患自动报警,上报到区级监督平台。基于安全监控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商业网点安全事件、部件等城管案件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监督手段,构建商业网点综合监督评价体系。

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建立全监管处理机制 崇文区城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各个监控对象的监控历史记录,方便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实时监测通过设置在各个商业网点的摄像头,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可以随时查看任一商业网点位置的监控情况。

实时动态预警通过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监控情况,提供监控报告;同时对违反安全标准的商业网点,进行安全预警,在空间专题地图上以动态闪烁的方式进行预警。

实时动态案件处理如果监测对象出现安全隐患,系统可以提供案卷上报机制,对监控视频进行上报,协助完成商业网点案卷的立案、处理等工作。另外,在商业网点安全隐患排除以后,可以对商业网点案卷的处理结果进行检查。

商业信息服务

崇文区商业在快速发展,商业网点众多、商业服务内容各种各样。一方面,崇文区政府需要将商业网点方面的规划信息、商业相关规章制度和其他与商业相关的信息公布给商家和公众; 同时商业网点方面需要把商业网点、商品、服务促销等信息及时给公众,方便公众了解商业服务信息,从而吸引潜在的消费者,把消费者吸引到商业网点来。另一方面,消费者去商业网点进行消费,需要了解相关的商业信息,进行选择、消费; 而且还需要有如何到达消费地点等信息。

借助网络和GIS等信息技术,实现政府、商业网点和公众三方互动,方便政府或商家根据公众实际需求,制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商业空间布局; 商家也可及时调整商业结构及商业定位,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从而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信息服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行政区域专题图 用户可以通过行政区域图,查看各个行政区内的社区空间分布情况。

商业发展版块 以商业网点主题分类,查看各类商业网点分布情况,具体可以查看: 整体概况分布、特色产业升级板块、商旅文化融合板块、主题商务中心板块和商贸产业孵化板块。用户可以查看每一个板块的空间分布状况,通过地图显示,了解相应板块现状可视化的空间。

生活助手服务 为公众提供崇文区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信息: 出行指南、天气预报、出租等信息服务。

地名搜索服务 公众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查询崇文区内地名,结果在地图上以高亮方式显示,系统为用户提供兴趣点定位服务,可以查看其周围的商业网点信息及其他信息。

法律法规服务 公众可以查看崇文区商业网点相关的法律法规,方便商业网点和及时了解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 市场管理法规、外商投资法规、对外贸易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该功能可指导商业网点规范化经营,保证商业经营的质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商业环境。

商业化规划范文2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中国商业设计协会对全国商业地产的设计机构和设计项目做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反映了中国商业地产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现状,就是大多数没有前期定位,或者前期定位是虚拟化的。在当今的中国,几个人就可以开一家策划公司,因为开发商对这一块的知识几乎没有,所以这样的结果只是一个策划性的东西,而不是实际可操作的。所以,即使做了这样的前期策划,后续的也是无法落实的。

一、国内目前商业项目规划设计的整体现状

中国的商业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不专业的设计,这里说的不专业不是说设计院不专业,设计院对于规范和空间的引导都很专业,但是由于不清楚商业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项目都是这种情况: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最终招商的时候商铺进不来,物业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后期改建改造大;最重要的就是运营成本的加大。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建立这样的理念和概念,就是不能够用建筑规划设计来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灵魂,而是一定要引入商业设计的灵魂。商业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的运营提出的专业性的考虑和要求。所以我认为商业设计是规划设计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指导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

二、做好商业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那如何做好商业规划设计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主力店及次主力店

在商业综合体当中,通常包括超市、百货、影院、餐饮、健身、酒店等多种业态,不同业态对物业要求和标准不同,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不同业态的需要。这与一开始讲的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载、高度、卸货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与主力店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掌握好这些东西。

第二点:内部动线设计

商业综合体好的动线设计能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良好的人流动线也能延长消费者在店铺的停留时间,带动品牌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并能让消费者体验一种品牌所倡导的购物感觉。如果把商业综合体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动线就好像人身体内的血管一样重要,无论上、下、左、右都必须保持通畅,不能有任何阻塞的地方。所以,商业综合体在规划的初期往往重点放在动线规划上,为配合各楼层不同业种的定位,商家往往要花费很大心思和时间来研讨和修复动线设计图,直到满足商场使用的最佳状态为止。

商业的动线设计,必须先来看看到购物中心内的顾客都是什么样的目的,我们一般把顾客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有购买目的主动顾客,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第二种是无购物目的的顾客;第三种是随机购买,以逛为目的,在“逛”中发现商品,激发购买欲望,主要以女性为主,属感性消费。那么,要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不仅需要在商品自身设计上下工夫,提高商品的色泽、款式等方面的视觉效果,还需要着重研究商业空间的内部布置、空间的分割和联系,创造特定的购物氛围,让顾客心情舒畅,从而达到激发其购买欲望的目的。

一个好的垂直、平面交通设计是可以决定内部人流动向的。垂直交通将促使人流从低楼层向高楼层运动,而平面交通则能使消费者沿着商家事先设计好的交通流线进行消费。好的动线规划的作用包括:合理的动线使顾客很方便地进入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顾客很容易地走完整个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商品很容易导入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店员服务更加方便。

商业综合体的动线分四种,有给客人使用的卖场的动线,也有给后勤补给和员工上下班的后场动线,还有水平动线及垂直动线。

后场动线: 从停车卸货开始经过商品管理,接着上升降货梯,到进入卖场仓库的这个过程是后勤补给动线,

员工动线: 员工每天上下班进出的动线,从经过警卫到商业综合体,打卡完毕至员工更衣间换制服、再进到个人工作岗位的这条动线就是员工动线。这条动线通常会和消防逃生动线相连贯,也会有某一段会和货物的补给动线重叠,这都是合理的设计。

水平动线: 水平动线在内部交通设计上,对于引导人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综合体每一层商业以电扶梯为中心来做引导客人走向的通道成为水平动线,水平动线设计最重要的是主通道动线与次通道动线,一般要求在进入商场之后要有一条明显的主通道,宽度在6~8米保证购物人群能够拥有舒适的步行空间,使顾客在穿行主通道时,能清楚地看到商场平层的业态划分。除主通道之外,还应该有与之相连的次级通道,使人流有效分流到各个业态分区。根据不同的商业种类,次级通道的宽度各不相同。商场内部的次级通道应在2米左右,以保证顾客在不拥挤的条件下,选购合适商品。此外,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可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避免因占用黄金铺面而造成的损失。

垂直动线: 从地面层借助自动扶梯,电梯,步梯来运送消费者上下到每一个营业楼层的过程称作垂直动线,主要的功能是自下而上引导客流。

购物中心层数越多,营业面积和租金就越多,购物中心的利润和投资回报就越大。但要把购物者引导高层并不容易,因而投资者往往不愿意租用较高层的商铺。此时,中庭空间和垂直交通工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庭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也是步行空间的序列,这里人流集中、流量大,最有可能鼓励人流上行。富有趣味的垂直交通工具,玻璃观景电梯等,能在中庭空间创造活力和动感,常常会激发购物者登高的欲望。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高层商铺时,评价垂直交通能否促使人流向上运动,将成为考核重点。

在对商业做动线设计的时候应该避免以下问题的发生:

1、我们在做商业动线设计时一般要注意避免在同一平面动线交叉(车流、人流、货流);避免因动线设计不合理而改用厕所做诱饵,来指引顾客在商场内转来转去,达到吸引人流的效果。

2、做商业规划时要考虑设置必要的停车设施;还要注意不同业态卸货平台的设置不同。

3、尺度合理的主副通道设计宽度2.8米、4米、8米甚至12米、16米。

对于不同商业定位的商业综合体来讲,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商业功能和业种布局,只有将项目分析透彻,才能在动线设计上满足它们的发展特点。

三、结语

商业化规划范文3

一、项目名称:电商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

二、项目计划投资规模: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贰仟伍佰万元整(小写:¥25000000.00)。

三、战略定位:

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

构建最大的特品产业链供应平台;

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平台。

四、产业园基地建设规模

项目地址:中国.XX西部国际商贸城二期;

总用地面积:20亩

规划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可容纳商家:1200户

可容纳个体创业人数:8000人

共设计车位:500余个

周边配套公共交通:XX市公交总站

周边配套生活服务区域:XX市美食特色街

五、电商产业园战略定位及价值:

(一)产业园战略定位

(1)、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

(2)、构建最大的特品产业链供应平台;

(3)、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平台。

(二)产业园战略价值

(1)、建设XX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电商孵化园。产业园将为XX市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第一个落地的实体基地。园区将汇集XX本土网商、吸纳外来力量,建立适合于XX自己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为XX市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带。

(2)、构筑XX市互联网+战略高地。创业园的建设,实际上是XX市培育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硕果。2015年年5月18日,XX市人民政府印发《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意见》(巴府发[2015]9号),将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手段。,计划在未来3年内培育10家电商骨干企业,全是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让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园将促进XX市经济机构转型,汇集XX本土网商、吸纳外来力量,建立适合于XX自己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为XX市建立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带。产业园将在良好的大环境下构筑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高地。

(3)、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将倾力打造集供应链整合、电商运营、网络交易、物流配送、创业孵化、多元化服务等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互联网+产业中心。成为带动XX全市乃至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4)、促进XX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载体。产业园的建成,将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就电子商务各项政策的落地与受惠的直接媒介。政府可以通过产业园将各项扶持鼓励政策、指导意见办法落地到实处,为政府政策的执行打通落地出口。利用电子商务互联网+为发展手段的企业、商户及创业者可以通过园区寻找到政策支持的入口。“一出一入”不仅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对接形成快速通道,更可成为政府统计互联网+产业发展数据的接口。

(三)产业园职能

(1)、电商培训中心。依托XX市职业技术学院、阿里学院、淘宝大学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以产业园为基地的XX市电商培训中心。搭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电商人才输出平台。

(2)、网商创业中心。产业园将搭建三种不同规模的创业平台:

企业:面积为50-200平米的大中小办公区域100个以上;

商户:面积为20-50平米的微型办公区域500个以上;

个体创业者:可容纳100-200人、面积300平方的集中创业区域10个以上;

(3)、网货供应链中心。产业园将规划10000平米的农特产品O2O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将具备线上供货、线下展示的功能。交易中心职能如下:为XX本地网商解决供应链问题。产业园将选择优质农产品供应商(生产厂家、专合社)入驻,建立统一的供货标准、质检标准、包装标准、数据提供标准。拓展XX市农产品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大宗跨境供货的渠道和能力。产业园集本地政策资源优势及供应商产品整合优势,对外集中宣传推广。为建立XX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渠道的拓展,倒逼XX市农产品企业、专合社转型升级、扩容增产。

(4)、电商服务中心。产业园的建设,将汇集本地及外来电商服务型企业及人才。为企业、专合社、个体的电商发展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品牌服务、人才服务、公共服务等。

(5)、仓储物流配送基地。产业园将规划仓储物流区域,汇集现有主流物流服务商入驻,建立适合于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6)、生活服务中心。产业园未来将汇集常驻办公人口5000人以上,日均流动人口2万人以上。这将带动园区商务生活配套发展,园区将逐步配套招引餐饮、超市、医疗、教育、娱乐、租赁等商户的入驻,建立园区生活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

(7)、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将建立为企业服务的综合平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企业项目输出服务: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高新科技企业。并协助其完成相关专利、品牌、版权的申请;

金融服务:园区将立足自己的基地优势,积极衔接政府资源、银行资源、天使投资、项目投资等,对接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为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的创业者解决初创启动资金的问题,为企业解决担保融资问题。

跨境交易服务:与中国邮政建立合作示范区,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物流示范基地。

六、产业园运作流程:

1、吸纳优质生产商家、专合社、物流服务商、TP服务商入驻:通过对甄选入驻的商家提供优惠租赁期来吸纳XX本地的优质农特产品厂家、专合社入驻。争取一年之内吸纳100户-200户优质商家入驻。

商业化规划范文4

杨毅 330327198008230011

摘要:从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开发来说,社区商业规划意识还没有成立,只做了规范要求的配套商业规划,大部分的设计师和开发商都把它当作满足规划要求的一个模式。所以一般都不考虑到它本身的功能要求和业态分布,这对社区商业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社区;社区商业规划;现状

一 社区、社区商业的概念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商业则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的,其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种类、服务的范围等方面都介于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社区商业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有关原理和关注社区居民消费趋向的多元化、主题化、个性化有关。同时,社区商业是扩大消费的新的重要形式,社区商业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商业实际上更是这个细胞的灵魂,现在我们不仅需要城市的大型综合体、购物中心代表城市规模的大商业,实际上更需要贴近这些社区,为社区真正服务的有品质的社区商业,所以这个社区商业的品质提升才是一个城市的商业真正品质提升的一个标志。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关系百姓生活便利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商业的功能,主要是集购物、休闲、综合服务为一体,它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当地和周边人群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现代服务业的门类,发挥“家的延伸”作用,满足现代人个性发展,创造自由生存空间的需求。

社区商业规划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布局在居住区最外边,二是布局在居住区中心部位。社区商业按等级规模分三种,也就是居住区社区商业、居住小区社区商业、居住组团社区商业,分别对应于大型社区商业中心、中型社区商业中心、小型社区商业中心。

二 我国社区商业规划的总体情况

社区商业规划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的要求。而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建筑形态是由社区商业业态形势和社区商业建筑的产权所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社区商业中心内不仅有百货、超市、便利店、仓储店、农贸市场等,还有餐饮、健身、旅行社、美容美发店等休闲娱乐商店,这种综合性、多元化的商业业态,不仅满要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这种布局科学合理的社区商业规划,推动了对脏乱差的“马路市场”的有效治理以及对假冒伪劣的打击,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房地产业和零售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规划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等众多社区商业规划项目,但我国的社区商业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社区商业规划将是未来地产开发商商业投资的重要部分,也是设计师应该重视的。目前很多城市都已认识到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城市社区商业建设,把城市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发展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 我国社区商业的现状

1、社区商业规划的商业业态相对单一

社区商业规划多数位于小区的最外位置,这样相对来说对小区生活的影响较小。但也局限了社区商业规划的单一性,没有太多变化的可能性,同时建筑形态也普遍相似的单调,最常见的社区商业规划形态为沿街两层的小商铺。这是开发商在利益驱使和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小区规划,而不太重视社区商业规划,共同的作用的结果。社区商业规划形态的单一造就了社区商业业态单一,只适合小便利店、小超市、洗衣店、美容店等日常生活中一部分需求的零售业发展,而无法引入类似成规模的一些餐饮酒店、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无法入驻,使得社区商业规划无法满足小区生活的正常需求。

2、社区商业规划规模跟不上小区配套的需求

尽管我国社区商业规划逐渐受到开发商、设计师、规划部门等的重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商业规划的能力与水平距离欧美国家的还有很大的差距,社区商业规划的远跟不上小区配套的要求。

虽然国家有政策规定相应的居住社区应该配对相应的社区商业规模与社区服务配套,虽然规定的要求远不及国外发达国家的要求,但也算能有一部的配套商业与服务,但由于前些年住宅开发销售与商铺开发销售的利益驱使,很多开发商并没有足够多的重视与经营社区商业。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造成规划设计时,对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不肯动心思,结果是建成以后的建筑形态满足不了社区商业业态的要求,就造就了社区商业业态的无法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

3、社区商业规划与小区规划档次和特色相比严重不符

“人以群分”,我国社区发展正在呈现白领、富豪、教师、工薪、外国人等特色鲜明的社区,但社区商业规划却千店一面,呈雷同化趋势,与小区的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很多的开发商将社区商业作为商业地产的重要形式和投资品种,追逐利润最大化,由于租金税费等问题,导致许多低利润的商业服务项目无法进入。特别是生鲜蔬菜、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在社区内得不到满足。

4、社区商业规划受商业产权私有化与社区商业无法统一安排与管理的制约

开发商重视社区的人居规划,缺乏对社区商业建筑、交通、规模等科学的规划。为了尽快回收资本,开发商要求将社区商业规划成单间的商铺,以独立的产权销售,使得社区商业后期自由发展,无法统筹规划安排与规划,这样社区商业规划时,就不得不将就开发商的要求,不能合理的规划社区商业。

5、社区商业规划的安全隐患有待消除

商业化规划范文5

关键词:小额信贷;商业化;金融化;正规化;普惠性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129-03

1. 引言

小额信贷是一种特殊的信贷制度,它以农村低收入人口为对象,提供小额度无资产抵押和担保的贷款及其相关服务,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开发式扶贫模式。1994年小额信贷被引入中国农村,实践证明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特殊的贫困瞄准机制,使扶贫信贷资金有效地传递到贫困农户手中,一定程度填补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有效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约束和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是适应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技术。2000年开始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农村信用社以自身存款和央行低息再贷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2005年12月,为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批准成立商业化小额贷款公司。2007年又进一步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相继批准成立中国邮政银行,乡镇银行、农村基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中国小额信贷步入新阶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农村金融服务应达到“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并将其作为普惠性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金融体系发展框架。在此背景下,小额信贷已不能只停留在扶贫领域,其社会效应以外的金融和经济功能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经济建设中应发挥重大作用,因此积极发展健康可持续小额信贷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小额信贷的发展和演变,研究其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商业化、金融化和正规化趋势,从国际视角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发展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相关建议。

2.小额信贷的发展和演变

从世界范围看,小额信贷的历史虽不长,但发展很快,已从公益性向商业可持续发展,又逐步向金融化和正规化发展,其内涵、形式和功能随之不断拓展和丰富。

2.1公益性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孟加拉国产生,初期的小额信贷被视为单纯的扶贫工具,以公益和慈善为目的,是“向穷人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穷的特殊信贷方式”(国务院扶贫办),或“高利率无担保的小额贷款”(micro-credit)。小额信贷服务多由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以下简称NGOs)承担,资金来源依赖各类捐赠资金及国际组织的低息或无息贷款,以有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尤其贫困妇女)为贷款对象,以特定项目形式进行操作和运营(项目到期后,小额信贷及相关服务随即终止),追求社会效应。

2.2商业化小额信贷

随着实践的深入,小额信贷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市场需求和前景的产业,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商业化的运作与管理,追求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商业化包括商业融资,产品定价等丰富内涵,以及建立组织架构、治理结构,业务管理与考核体系等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基础和关键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小额信贷机构能够进行商业融资,吸收私人商业资本,从银行等机构获得商业贷款甚至可以从社会吸收低成本的储蓄,从而扩大规模和覆盖面;二是能够根据小额贷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和风险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并获得一定利润,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

2.3小额信贷金融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额信贷的金融功能日益强化,能够向客户提供多种额度较小的综合金融服务(焦俊璞、杨骏,2006)。小额信贷已逐渐发展成为涵盖存贷款、汇兑、支付结算、保险、住房金融、小额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micro-Finance),成为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与金融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小额信贷机构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微观操作技术更多地采取金融业的技术,如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方面,对传统联保贷款模式进行替代的等级评分技术。中观层次上构建了类似银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建立征信信息系统、支付结算系统等。宏观层次上监管机构逐渐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如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行骆驼评级等。

2.4小额信贷正规化

小额信贷正规化指在小额信贷领域中出现的从NGOs经营为主向以正规金融中介经营转变的过程(何广文,2003)。小额信贷正规化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参股、购并或重组等方式将非正式小额信贷机构(主要是NGOs)转制为获准经营和受到监管的专门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正规金融机构;二是现有的商业银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子公司降低贷款规模直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三是专门新成立一家专业小额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如2001年1月欧洲开发与复兴银行(EBRD)、美国西部NIS企业基金等6个国际机构共同投资1 000万欧元,成立乌克兰小额信贷银行,专门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我国也新近成立了乡村银行等专业正规机构。

3.小额信贷商业化、金融化与正规化的原因及相互关系

公益性小额信贷以NGOs为主,利用贫困群体在狭小地域内相互之间具有信息对称优势以联保、信用联盟或小组贷款的形式开展信贷业务,并辅以定期例会,整贷零还,小额短期,向守约农户提供后续递增贷款等方法解决放款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筛选客户并互相监督,避免放贷中的逆向选择,减少用款中的道德风险和农户还款中的信用风险,同时还产生按时履约还款的动态激励机制。复杂的贷款程序及较高的交易成本可以防止寻租现象,保证非贫困人口不会挤占有限的贷款资源,具有自动贫困瞄准机制,不但使因缺少抵押资产而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贫困农户获得生产资金,也能够顺利收回本息,保持较高的还贷率。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利用独特的信贷技术,小额信贷可以做到操作可持续性,但小额信贷组织一般不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清晰的产权关系, 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人员主要来自于志愿者和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产品开发能力有限;规模小,分布狭窄,对贫困人口的覆盖率非常不足;资金来源受到严格的限制,运作成本较高,利息收入不能够覆盖全部资金成本和非资金成本。因此NGOs小额信贷虽在扶贫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却不具有财务持续性和机构持续性,小额信贷商业化是必然趋势。

商业化小额信贷能够使机构的产权明晰,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完备的治理结构,以及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明确资金来源,有效监督资金的使用,有效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并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从而扩大覆盖面。近年不乏小额信贷机构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成功筹资的案例,如墨西哥的Financiera Compartamos于2002~2004年先后4次发行国内债券共筹资3 700万美元,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于2003年11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获得16倍超额认购,40%的股份被外国投资者持有,并被《亚洲货币》评为当年最佳上市公司(王君,2005)。与此同时,遵循商业原则的小额信贷机构可以利用持续的财务盈余为扶贫提供巨大的能力。

小额信贷创始人尤努斯教授领导的格莱珉银行(GB)强调如何让贫困和低收入人群享受贷款的权利,更多追求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但业务开展过程中完全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市场规则贯穿于业务的各个方面。它依靠不断增长的商业储蓄,于1998年停止接受国际援助,并于2001年开始向格莱珉二代转型,全面引进现代化管理,利率更灵活,贷款更个性化和多样化。2004年格莱珉银行完成转型后,盈利状况连续翻番,2004年底盈利700万美元,2005年底盈利1 500万美元。服务人群由2001年的230万增加到2006年的650万,贷款累计总额从30亿美元增至50亿美元,最令人惊叹的是,迄今已有79 000个乞丐成为该银行的会员并得到近77万美元的贷款。格莱珉二代商业转型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义利兼顾的小额信贷是完全可以存在的。

在小额信贷商业化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金融化趋势,同时正规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非盈利性的NGOs为获得合法地位和突破资金瓶颈谋求向金融机构转变或合作,同时政府为有效监管日益金融化的小额信贷的运行,也将运行良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纳入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例如玻利维亚政府就颁布了“私募金融基金法”(Private Financial Funds, FFPs),准许对符合条件的小额信贷机构逐步发放银行经营许可证;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断加剧的竞争使正规金融体系中传统零售业务的边际收益逐渐收缩,而小额信贷却存在持续盈利和发展的机会,如根据世界银行王君2005年提供的资料,效益最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权益回报率(FOE)在2003年超过了全球前10名商业银行16.2%的平均水平,一些拉美地区小额信贷机构的权益回报率甚至超过40%~50%的水平。这些因素吸引一些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小额信贷市场,在小额信贷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lobal Resource Centre 2004年小额信贷调查报告指出全球有225家从事小额信贷的商业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 (包括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其中有些已经获得较高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小额信贷商业化、金融化与正规化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面。商业化是基础,金融化是手段,正规化是一种特定形式。小额信贷商业化、金融化和正规化是相伴而生、紧密相连的动态演变过程,商业化的运作、金融技术的运用和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必然促进小额信贷向正规金融体系融合和转变。

4.中国如何面对和适应小额信贷商业化、金融化、正规化趋势

4.1我国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考察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目前上述几种形式并存,其中公益性小额信贷占比例较大,商业化在政府支持下正在大力促进,金融化和正规化已初见端倪,但都存在诸多问题。如广大NGOs由于不能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导致贷款质量下降,规模萎缩,运行困难,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创新发展,但其参与商业化和正规化却受到政府的限制。2007年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二条规定,村镇银行的股东必须是境内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或者境内自然人,事实上把社团法人性质的NGOs排除在正规金融安排之外;其次,小额信贷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混乱,发展不可持续,它虽增加了农村地区的资金供给,但与标准小额信贷在操作方法、经营理念及服务对象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对小额信贷商业化发展并无实质性影响;作为农村金融生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行政激励远远大于经济动力,存在政策属性和商业经营的体制性矛盾,责、权、利关系模糊,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资产质量普遍不高,效率低下;最后,乡镇银行等小额信贷机构的实力还非常弱,即使央行赋予其其他银行业务,如结算、中间业务、存款等,但由于技术、人才的原因,无法正常或有效开展,且其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弱,监管成本也非常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4.2完善我国小额信贷的思路

中国小额信贷已进入关键时期,关乎农村金融改革成效甚至农村经济发展,应顺势而为,大力加强,不断突破。

第一,突破传统观念,促进小额信贷向微型金融转变,开发各种适应农村市场需要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如由于农业存在先天的弱质性和较大的风险,创新小额保险业务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意义,又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打工收入要流入农村,会对安全快捷的汇款服务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小额信贷除传统业务外,还应提供包括储蓄、小额保险、担保、汇款和租赁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扩大产品线,减少金融风险,降低操作成本,增加盈利空间。

第二,小额信贷作为普惠制金融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应大力发展,并以覆盖面和商业可持续为标准重新定位。在我国暂不具备放开利率和吸储业务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扩大利率区间和建立多层次农村资金批发零售机制加以解决。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天津妇女创业发展协会按照商业原则已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小额信贷项目支持资金。这样不仅解决了小额信贷资金问题,还可形成批发性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市场监管机制,利于其规范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监管制度,探索适当的监管方法,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鉴于根植于当地的NGOs已在长期小额信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更能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在低端信贷市场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应加强小额信贷方面的立法与修订,重视NGOs等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化、金融化和正规化要求,允许他们和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参股、购并、重组等形式相互结合,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对于能够吸储的乡村银行、邮储银行及农村基金会等机构要坚持审慎性监管原则,应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及其他有效监管措施,要求其改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发展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小额信贷登记系统,加强信息共享,实现财务报表、业务发展的透明化,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改进服务和产品。

第四,在加强小额信贷的同时应防止两种倾向,保证其良性发展。一是防止有些国内和国际机构以小额信贷为跳板,在政策和利率适当的情况下挤入金融业,拿到金融牌照,从事商业金融活动,防止集资、变相吸储等非法行为(白澄宇,2006)。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小额信贷机构迅速增加,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政府应加以甄别和限制,强调小额和无抵押性质;二是过度依赖小额信贷解决扶贫问题。小额信贷的商业化、金融化与正规化虽可以增加农户收入,但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小额信贷即使不偏离扶贫目标,也无法实现以最贫困户为主要瞄准区间(孙若梅,2006),对于这部分人群,尤其缺乏生产能力的贫困农户,需要专门的扶贫手段,如财政转移支付等。因此要加强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加以配合才能实现总体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程恩江,刘西川.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焦俊璞,杨骏.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何广文,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钱水土,乐 韵.中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2).

商业化规划范文6

作为我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决策链短、业务创新灵活,其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国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但随着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限制和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产质量的历史包袱和高额运营费用的压力,面向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风险,以及来自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是国际银行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

信息化是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就必须采取适合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呼叫中心以及其他中间业务系统。目前,综合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发展迅猛,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已经建成或在建中;中间业务系统发展缓慢,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网上银行系统建设同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要缓慢很多,仅有个别城市商业银行正在尝试中;呼叫中心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应用加速,功能也在不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其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系统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市场升温,金融信息化的大环境促使整体IT水平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开始与领先的银行接近,在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转换的大趋势下,不论国有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功能都很相似,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市场逐渐升温。

二、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4年5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推动信息化发展进程,促进金融改革步伐”为主题,共同就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战略、构建善治的IT治理机制、信息资源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充分调研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与会专家提出应本着“以安全可靠为前提,融合先进有效的管理思想,兼顾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制定出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城市商业银行应重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步骤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要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与信息孤岛,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支撑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未来信息化的重要着手段。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要兼具管理与业务功能,既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响应能力,还能进行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等统计决策分析。

(三)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架构,信息化必须支持大会计及综合柜员制。也就是说,在一本会计总账的指导思想下,对系统业务进行统一之下的多级核算和跨系统清算,同时由单独柜员综合处理会计、出纳、储蓄、信用卡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契机,采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实现区域范围的大集中处理模式,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信息共享就成为必要。总行负责系统管理和维护,支行专职业务数据录入,总、支行权责明确,促使银行的经营方式从分散走向集约化。信息化还必须支持银行实行全面管理会计。全面管理会计包括预算、核算、结账和报告,一个完整统一的银行财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并为解决银行管理和战略两个层面的信息化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基础支持。

(四)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对信息化投入有严格的要求,对保护投资有着先天的敏感。因此,适应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集成性与拓展性必须相辅相成,也就是说,能够利用银行全面集成的、标准的应用平台,避免多次数据输入、多个接口和多次开发,并具有极强的扩展性,支持未来混业、跨国、多渠道、增值及联合经营模式。

(五)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城市商业银行IT信息化必须适应多访问渠道的集成服务标准的信息分类,并参照国外经验及人民银行的标准设计出相应的信息分类体系,实现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分离。

(六)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专业咨询公司实现信息化发展。目前,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差别较大,信息化建设状况参差不齐,加之人才匮乏,借助专业金融IT咨询公司为自己规划,信息化建设会大大降低成本。

(七)银行信息安全工作必须继续升级与强化。从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状况看,大多信息安全工作不成体系。对网络安全存在认识与投资上的偏差,错误认为信息安全就是网络安全,仅重视安全工具投资而忽视管理投资。随着高科技犯罪的不断发生,信息安全工作正逐渐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由于自身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信息化的路线图也会不尽相同,这是银行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实现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渝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趋势.2004.8.

[2]张学陶,陈辉民.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发展研究.2004.2.

[3]白雪峰.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2003.10.

[4]周正平.试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的重新定位――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战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