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城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生态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但随之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可持续性发展进程,这就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保护环境必须作为规划设计的前提,从而完成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打造宜居、绿色的城市。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经济取得更好的成绩,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同时,实现持续高效的发展形式,使得生态城市建设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要求城市发展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和周边的地区进入统一、协调的步伐,生态城市系统性决定了其建设的全面性。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促进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同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改善,要合理加强资源方面的利用,不仅要更好的完善社会经济,也要更好的处理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整合,加强环境质量的重视,同时,更加重视实现整体的效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期目标,能够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手段。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一)生态性

生态城市规划的调剂,还需要确保经济的生态化,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重视经济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加快生态农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清洁的原料,加快工业的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能源结构的主体。加快推广生态化交通、生态化旅游及生态化居住小区,充分的利用清洁能源,打造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二)科学性

生态城市规划不是单纯地进行绿化设计,认识通过对城市整体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生态城市。科学性还表现在注重建筑美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满足人们的生理、精神需求。

(三)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主要指在规划过程中要有长远眼光,把历史、现在、未来三者结合起来。既注重原城市本来的生态系统,不能因为现在的城市建设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还要考虑到现在整个城市生态的完整性,不能以点带面,过分突出城市个性而忽视了整体城市规划需求。

(四)生态环境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时,需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确保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间的协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在适当的区域内建立良好的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配置,使植被的结成和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实现对大气、水及噪声等环境的有效的控制,对固体废弃物实现利用及回收,打造出来的人工环境要与自然环境能够良好的衔接和融合。

三、城市规划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一)城市规划学科生态指向不明

现代城市规划中对于生态的规划大多来源于生态学,和实际工程应用还存在一定则距离。现代空间和土地改造本来就属于人力干预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现代城市规划师很难将改造自然和保证自然和谐的两种内容统一起来。我国坚持生态城市的开拓。可持续道路的开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生态环境变化多样,单一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引起的建设效果会有很大不同。规划师们提出了各种生态城市意向和控制手段,但是因为范围广泛,生态概念模糊,指向不明。

(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适应性

一直以来,城市交通规划交通信息的采集以手工为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居民的出行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交通规划中没有出现新的信息采集方式。目前,交通规划的信息的采集仍以手工为主,这使得居民在出行中不能及时获得实时有效的信息,不利于出行方式与路径的选择。

(三)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性不强

在国外,规划工作已经慢慢由政府行为转向为市民,有下至上的参与了,相比较国外的这种管理体制来讲,我国在规划管理方面,公众参与的程度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只是由领导专家组成的小组进行决策,虽然相关的法律把公众参与纳入了法律内容,但是真正的决策者还是有关单位的领导,公众只是执行者而已。这样公众的监督就失去了意义,也会导致城市规划不能实现城市原有的目标,使个人利益代替公众利益,给人民带来损失。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大事业,以上的两大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从而才能促进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规划的局限性问题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城市的发展目标要始终保持一定年限内完成,同时还要针对城市未来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提前进行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城市建筑规划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由于城市原建筑或者一些基础设施等原因,使得规划不能够按照实际的内容执行,导致建筑规划实施困难,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达不到规划的理想目标,有力而无处施展。

(五)城市建筑规划缺乏法制保障

法制保证是城市建筑规划实施的依赖和证据,通过法律手段实施规划说明规划的真实性和必要性。而在规划过程中,城市规划的处罚和违法行为不符,不能正确的进行违法建筑制裁。还有就是在规划中,有些关系户,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规划信息,乱建私建建筑,好在规划中谋取最大利益,这也给城市建筑规划带来困难,缺乏法律保障。我国新闻或者报纸中可以看到,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受到最大伤害的就是普通百姓,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政府职能运用法律力度不够,从而城市建筑规划就不能相应的按照要求去实施。有的规划项目甚至被搁浅停止。

三、城市设计中城市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风格。生态景观设计需要把握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把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念都融为一体,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生态景观设计着重点是江河湖两岸林带、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还包括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以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还包括对城市的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规划。

(二)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人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媒体向社会公示。

(三)建立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涉及生态技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人文基底等多方面,内容广泛,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也比较巨大。而我国区域辽阔,每个区域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也迥然不同。因此在规划初期,应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区域发展情况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该体系应以该城市的生态本底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文化,定位来确定,指标涉及面广,甚至可设置指标明细,以及各种发展措施和路径,引导城市分阶段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规划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五)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

人类和环境是有机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现如今我国要求的是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兼顾经济和环境是管理的原则。有关单位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污染严重的建设要及时治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不能使城市失去人文景观。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方式必须摒弃,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将城市规划做到最好,从而达到城市和环境共同发展。

(六)建设“生态文明”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历史机遇

1.加强城市生态文明理念形象塑造

理念形象是城市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高度浓缩与集中展现,是城市形象的核心与原动力。在城市内部,对城市居民具有价值引导、思想凝聚、精神激励、行为塑造与规范的作用。对外具有形象展示、价值推广、聚集吸纳的作用。加强城市生态文明的理念形象塑造,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水平,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市民生态文明道德的养成,强化生态文明的法治自觉,促进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树立。

2.强化城市生态文明行为形象塑造

城市形象不仅体现在城市理念上,更重要的是落实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于城市建设具体的社会行为过程中,这个过程既包括城市建设的行为过程,也包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主体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过程。在城市规划上,要坚持科学布局,优化城市结构,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列入目标体系,切实做到“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让城市真正“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七)切实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从现有的发展水平来看,公众参与意识还比较薄弱,公众参与形式也相对简单,多为一般性的问卷调查,这会相应的降低城市规划的工作效率。研究表明,公众参与能够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降低城市规划的阻力,为了能够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采用不同形式的宣传载体,比如网络、报纸、杂志等,向公众传达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改善公众城市规划知识匮乏的局面;2.构建城市规划信息平台,公众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到信息平台中,以便优化城市规划的相关决策;3.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提出科学合理建议的公众,可以给予相应奖励。

结束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以后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选择。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的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人与自然以及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勇.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J].建筑节能,2014,06:71.74.

[2]乐淞.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17:17.

[3]魏乐宇.关于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214.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2

结合相应的设计理念,对规划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促进生态开放空间与城市建设空间的协调发展,在城市中倡导水文化,利用规划区域内存在的大小水脉,营造出“近水、亲水、赏水、嬉水”的城市环境,打造具有浓郁水环境的亲水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该城市新区的设计目标为:对特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结合先进的规划理念,将该城区定位为信息、服务、交流、设计、文化等综合性商务平台,创造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中心区域,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环境,集商业、娱乐、休闲、居住等为一体,打造出新的城市中心。在该城区的设计过程中,遵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均衡、人地和谐的设计规划理念,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指导,结合相应的设计目标,创造出高品质的生活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2)要建处“六个结合”,保证城市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六个结合”主要包括:①中心城区建设与郊区城镇建设的结合;②城市景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结合;③重点标志性建设与普适性环境质量建设的有机结合;④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的结合;⑤质量效益与开发成本的结合;⑥近期建设与长远规划的结合。(3)做好城市要素的规划。从城市整体方面考虑,对城市环境、文化、经济等因素进行规范和策划,树立精品意识,强化城市品牌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4)对新城区良好的生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景观的建设有机结合,塑造出优美的环境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统一。(5)对于中心城区的设计,要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城市的开发设计成本,对有效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实现紧凑型城市布局,尽可能做到低投入、高收益。

二、设计规划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资源规划该新城区的设计规划,一方面需要满足城市的综合,另一方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体现出社会化、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生活化等发展趋势,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城市的居住、服务、工业、娱乐等活提供充足的空间。2.城市整体布局结合人地和谐和生态的城市设计理念,在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时,要以自然、生态、和谐等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运用“先底后图”的规划路径,对规划区域内的水体、植被等自然因素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构筑“X”型生态内核以及东部生态区为重点,以生态屏障的建设为辅助,形成符合城市设计理念的生态格局,对旧城区的经济、功能、景观等进行有机延伸,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措施,形成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做好居住区域、生态区域、亲水区域等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3.空间系统设计城市中的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城市生态空间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确定有效的发展目标,对规划区域的水环境和绿地空间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管理措施。(1)水环境的规划:对规划区域内的水体环境进行充分设计和规划,对水体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升城区的开发和改造速度,减少陆上交通运输的压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亲水空间,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2)绿地环境的规划:绿地环境的规划,主要是在该城区自然体征的前提下,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结构体系,形成安全合理的生态格局。4.空间景观设计在该城区的规划设计中,中心湖区作为整个城区的重要景观空间,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区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帮部分,属于综合性的城市开放空间,集观景、休闲、运动、娱乐功能于一体,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形成带状绿色网络的景观结构,最大限度地创造出良好的绿色生态空间,实现人地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5.核心区功能设计城市核心区不仅是指城市用地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城市功能的集结点,是城市服务行业和公共建筑的集中区域。在该城区的规划设计中,核心区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功能区:(1)综合商业区:综合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生机的区域,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要采取集约化的策略,设置丰富的立面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创造出合理有序的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通过与居民私密空间的结合,确保城区功能的有效实现。(2)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主要是城市行政单位的办公场所,在该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要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扩大公共空间的范围,强化亲民氛围,切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三、结语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3

关键词:生态城市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风格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该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

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者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各产业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规模化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比例、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等。

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反恐与治安、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弃物处置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等。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优先考虑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

社会的发展使得生态破坏严重,为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实行城市化建设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但人类始终生存与自然环境之中,不仅能源资源离不开自然界,就连人类社会造成的污染也需要大自然的净化力量来进行改善。可见,人类是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生存的。人类对自然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依赖性,这也就注定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最终结果将是自食恶果。因此,需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化城市。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应用生态学原则,多方位、全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方案,完成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美好构想。

1 生态城市规划及其当前发展状态

1.1 生态城市设计概述

生态城市设计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循环经济、良好生态的现代城市,形成人与自然有机融合,互取所需、共促增长、同生共存的和谐生态模式。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切合实际又要讲求科学,必须从较高的起点出发,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元素,又必须符合生态学的要求,是按原则发展城市的结果。构建生态城市需要一定的技术,是人的创造性和能力的最大发挥,人们的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最好发挥。

1.2 现今社会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下,在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呈下降趋势,只有在极少地区小范围改善,但是总体上说来,治理的速度远远大于生态破坏的速度,已经到了生态濒危的程度。许多山区盆地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曾经丰富的地区,现如今,水土流失严重,沙化严重,耕地状况变得恶劣,草原急剧减少,森林植被大面积砍伐,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亏空,江河湖泊污染严重与面积缩小。大范围出现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年雾霾天数攀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平台显示,2013年冬,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甚至一度逼近1000。工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排放量,以上环境破坏造成了生态大范围的恶化,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经济受到了损失,健康带来了威胁,幸福指数锐减,俗话说破坏易治理难,生态破坏的警钟已经长鸣,我们必须从现在紧紧抓住最后的时刻,努力改造生态环境,争取早日构建生态城市。

2 在城市发展中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整体支配、决定着部分的同时又能够协调各部分进行统一发展。各部分虽然独立,但既能为整体提供支撑,又能轻易的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彼此控制又彼此支撑的。在进行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有整体观念,立足于整体,同时又要注意独立部分的作用,做到统筹兼顾,在整体发展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同时,保证经济、环境与人文等部分的发展。

(1)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环境的要求尤其重要,环境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评判的,所以能源的获取和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非常重要的。(2)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保证引入自然元素。在自然元素能够有效的体现生态发展的需求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发展。(3)生态环境的建设要保证所规划区域布局合理,要保证规划地区的布局合理,低能耗,污染小。规划过程中,保证区域建设布局能够合理,对城市的水源、供气都能有较远的规划和发展眼光。(4)城市的生态发展要拥有整体的效果。进行科学的配置和整套的生态类型和发展布局,在生态总量上保持最大幅度的提高。对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生态城市建设的表现

在现代化城市中,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离不开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交通规划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生态产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远景规划则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

3.1 城市基质、廊道和斑块

城市和其它功能性地域不一样的就是其承载的功能性,城市里有很多的建筑和城市交通,错综复杂的交通接连起来就形成了城市交通网,为人们出行和城市的规模都有积极的作用。城市的楼房建筑与街道形成了城市硬度很高的建筑基底。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的交通网需要绿色的点缀,在交通网上增加绿化,就能使城市多出一条条绿化带,既能改善城市的环境又能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同时需要进行绿化的还有城市内部的公园,公共设施用地等斑块,这些地方一旦绿化,都能成就城市的生态循环系统。

3.2 城市功能区划分和布局

每个城市的功能区都有详细的划分,并产生于空间结构,为了使环境满足于生态系统,并与周围的空间格局相联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能力的增强。城市空间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居民提供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和自然氛围,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在生态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功能区所需条件、居民的心理生理要求等,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比如居民区附近应安排相应的学校、商场等以满足人们的配套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及物流、能流的高效流通,同时展现一定的城市文脉及满足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3.3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中的绿地是城市的养吧,是一个城市生态良好的重要信号,但是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发展,绿地和发展用途功能性用地就产生了矛盾,所以城市内绿化空间面积必须充分的规划,可以从平面绿化改为空间绿化,实现多种作物结合栽种,垂直绿化,使绿化有意义又不占用有效的功能用地。在城市中建设绿化景观,因拥挤的人流以及车辆所引起的噪音以及空气污染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和削弱,净化了空气,美化了城市环境,城市空间更加的干净无污染了,真正的改善了城市气候。在设计城市绿化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纵断面的形式,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气温气候,土壤植被,风俗历史等多方面综合了解城市建设的条件,使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直接客观的反映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恰如其分的展示城市形象。与此同时,要对土地的使用性质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地内的地下设施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提供有力的前提。

3.4 文化生态建设

城市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内在价值,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

3.5 社会生态规划

首先是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其次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4 结论

生态质量的下降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加速进行,要让城市化和生态化同步推进,只有打造生态城市才是城市长久生存发展的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一、生态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概念依据197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规划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绿色城市、健康城市、永续城市等概念,虽与生态城市概念部分相通,但仍有差别,会议中建立城市生态规划原则,包括生态保护策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保存以及将自然融入城市等五项原则。此后生态城市的发展构想与理念逐渐引起讨论,并且后续的研究发展均依循这些原则进?。

生态城市需符合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等社会永续性挑战,包括适当技术、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绿色活动、地区性生态、永续发展,其范畴非常广泛,而?仅是绿色生态部分。在生态城市一系?领域范畴中,领域与生态城市间,或各领域间并无附属关系,而生态城市须靠各领域课题完成方得以建构成功。

二、生态城市规划缘由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已成为新的城市规划方向

动?交通运具带来城市的扩张,增加人及货物移动,导致能源耗费且带来大?的气体排放及污染,并且由于城市扩张阻断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另外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迁,?定时的?雨,使得原有公共建设基盘无法负荷,是故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所提出的策略及作法均试图在解决这些议题,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也成为未来新的城市理论方向,世界各地也将此一议题做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全方位以交通及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城市策略

经过整理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多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城市内的自然景观以及建筑与能源四个部分,在第二章及第三章对于相关策略及7个城市策略进?分析后,归纳出较常被提出的议题并非仅绿化及景观的议题,主要围绕在交通所带来能源耗费及自然环境断?所衍生包含能源节约与再生、绿色交通运输、废弃物减少与循环、城市发展与管理、自然环境修复、水资源与?域管理、永续建筑;其次则为社会??与健康、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教育。

3、生态城市设计是全面的执?及全体市民的责任

各城市皆对于前述项目均提出具体策略及规划,虽然各城市特色?同,但气候变迁带来的问题必竟是全球性的,因此各城市面对的问题相似,交通耗能、热岛效应,几乎都是必定面对的问题。各个城市也有其独特的策略,?仅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的处理,还包含市民?与、政府合作、财务平衡、政策控制及公私合作,做重要的是公部门及首长的决心及贯彻?。当然其他城市的经验?一定完全就能运用在中国,?过几乎所有城市目前最为重视应为绿色交通及绿色能源的推动,而中国尚在绿化及绿建筑阶段,需加紧脚步才能跟上世界潮?。

4、中国目前所面临生态城市执?的课题?仅是执?机制议题

目前规划将生态城市控制主要以城市设计来做为主要操作,在中国各城市所执?的机制在城市设计方面必须重新检讨城市设计准则,将生态城市指标?实于城市设计准则外,另外应加强对于建筑物及能源部份,必须加紧脚步逐步纳入建筑法规来全面要求绿建筑设置,并且对于既有建筑部分也需研拟改善对策,开发相关节能设施技术。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导方针

1.生态城市发展区位的选定

(1)基地必须与现有的大众运输系统(包含火车、地铁、轻轨、公交系统)结合,或可变更或延伸现有大众运输系统与基地衔接,而大众运输车站须设置在步?或自?车可到的距离范围内。

(2)市民基本日常功能必须在这个发展范围内提供,而这些功能必须在人?或自?车可到的距离范围内被设置。

(3)基地必须座?在距离较大的城市或市中心区域内,以自?车可??到达的范围,而且必须整合到具吸引?的、直接和完整的,且?用引擎动?的交通网络内。这些有关更新基地的选定的准则和将城市缩小的结构重组的决策,已变成欧洲城市的再生议题。因应这些准则,地区规划规则和土地使用规划也将作为指导城市发展。

2.高开发密度和规模

开发密?跟规模将决定城市发展的居住及使用(工作、学生、购物)人口,这是城市规划很重要的议题,?只是在开发单元内?低土地消耗,也提供市民大?的功能,而且允许较多的永续交通系统设置。因此着重在相对的交通需求、?用太阳光的建筑以及生活议题品质的开发单元内最有效地进?开发密?是需要的。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城市规划区目前已近90%大致已开发完成,对于前述建议对策,针对城市规划区特性及立即执?成效,建议以短期两?、中期五?以及长期十五?的?动规划,来达到生态城市环境改善成效。

1.短期执?策略

由于城市规划区人?环境、空桥系统及自?车初期?网经市政府及私人建筑基地开发完成,于短期??内主要分为交通措施、基地绿化及公共设施改善来执?。

(1)由于城市规划区初期人?及自?车?网已建立,应着重于减少汽、机车的进入,主要以扩大?人徒步区及建立大众运输系统,于假日封闭中心商业区部分道?作为?人徒步区,并且选定部分住?区试办宁静区,让市民及居民体认到减少对于汽、机车的依赖。

(2)于既有建筑物开发基地及企业鼓励增加绿化植栽,特别是于屋顶及建筑墙面设置绿屋顶及垂直绿墙设置,达到?低城市热岛的效应。

(3)在公共设施部分,短期内着重于对于重新检讨直栽植穴设置方式,增加基地内及道?的地表水直接渗入土壤,改善地区微气候。

2.中期执?策略

评估短期所进?的执?策略成效,再加以扩大或并纳入一般日常执?机制。扩大并确定?人徒步区及宁静区范围,另外以高收费、减少汽、机车停车费的设置并且建立区内大众接驳系统来直接抑制汽、机车使用的??,并且对于新建筑开发案逐步减少汽车停车位的设置。对于新开发建筑案以绿建筑标准,对于既有建筑物着重于?能设备的

运用及改善,减少能源消耗及气体排放。对于既有公共设施改善,重新检讨逐步减少人工铺面,增加绿地设置,并扩大单独植穴设置?连成植栽带的设置,增加绿化及地表水渗?的面积。

3.长期执?策略

长期则全面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并重新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检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准则并纳入建筑技术相关规范,纳入法制面执?。

(1)除?建立以人?、自?车及大众运输作为区内主要交通运具之环境外,并配合于相关法?对于新建及既有建筑内减少汽车停车位的供给。

(2)对于既有建筑全面奖励?能设备更置,并且对于既有建筑逐?推动绿建筑改善纳入法令执?。

结论

未来城市整体规划及城市设计,以生态城市概念做为规划主轴,检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准则纳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念,进?区内土地使用及公共设施改善,积极改善既有公共基础设施,?低交通能源消耗,透过整体城市设计构想中将绿地、人?步道、立体空桥、广场及开放空间等公共设施重新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来改造,另外结合既有建筑物以绿建筑手法改善,再加上交通策略的控制,重新以可步?社区城市规划设计方式检讨,进而达到重塑生态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忠航.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研究[D]. 同济大学 2007

[2]郑金.节约型社会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对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色理念;生态

一、绿色城市的特征

绿色城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宜居的城市:城市结构的规划设计满足宜居、社会安全、宽容和包容性,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2)创新的城市:生态城混合各种城市功能和城市密度,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环境。城市节点创造了开放的氛围,为各种商业活动提供机会。(3)交通便利的城市:由城市节点强化的紧凑型混合使用的城市结构是人们出行畅通的基础,并通过优先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4)绿色和蓝色的城市:公园是作为公共和社交空间来设计的,它与周边的建筑环境紧密结合,便于从各个街区方便到达。这些空间由河道和绿色通廊形成的网络相互连接。(5)气候中性的城市:一个气候中性的城市,可再生能源使用率95%以上,CO2和其他温室气体零排放。不仅最低限度地使用化石燃料,城市还将向其他地区出口绿色能源。(6)节能城市:生态循环模式提出一套关于水、能源、垃圾和材料的综合管理方案。(7)灵活的城市:生态城的结构使得城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灵活的发展策略。(8)美丽的城市:总体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具有无限的可能。城市的基本组织有利于城市街道的方向定位,并将视线导向周围的城市森林、农业区和河流等美景。整个城市的混合使用结构促进了城市生机勃勃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这对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一个健康的城市能降低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并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提供丰富的服务设施,如幼儿园、老人院、健康康复中心和医院。(9)健康的城市:生态循环模型与能源和交通系统相结合,促进了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使用角度、理论层面的要求以及操作的有效性,同时与国际、国内、地区、城市的层面都能够衔接。各种指标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规划类指标和管理类指标。在项目的城市设计阶段,规划指标是首要的。

指标体系遵循着“一体化网络”模式建立,是基于综合性和多学科的方法基础之上,其概念模型如前面章节所述,这一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在设计中确立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原则。

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确定了一些最重要的指标和适用于本项目的合理的目标数值。这些数值是经过了中国与国外的法规和最佳实例经验的对比选择,此后又用一体化网络的综合方法,集中并逐个评估这些指标。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各种有关的技术方面,以及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其他因素上的合理性。目标应确定为实现主要的目的和总体期望需要达到的数值标准。目标应具有可度量性;避免重叠的指标;以及与项目可持续目标的很好的相关度。

三、城市规划中绿色生态设计措施

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许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弊病。因而后一种逐步被人们理解并付诸实施,如长沙市的规划建设,已将城市核心从河东密集区迁至河西高新区与南郊开发区,并与星沙工业区共同形成分散的四个重点城区,沿湘江大道和潇湘大道再发展一些新城区,以环形路相接组成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群,这样分散式的城市发展,使得长沙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并缓解了旧城的矛盾。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长沙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了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长沙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长沙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长沙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

四、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

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研究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1)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2)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3)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建成环境绿化的一个最主要措施就是引入植物。将绿色容积率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或设计中去有希望成为迈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