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体育教师;途径;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往往包括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第二种以及是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就当前我国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往往都被局限在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宏观层面研究,并且对体育教师资格制度、体育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了着重的探讨,然而,体育教师个体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研究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同样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化进行深入研究中在一定时期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以及产生背景
自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伴随着我国将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十分正式的学科初始,人们已经对教师不仅仅应该对他们自身所教授的科目知识进行掌握,同样要对教师自身进行教学艺术进行了解这一重要的原则产生了共鸣。因此,教育学知识已经成为了教师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之一,但是,这一种专业化的改革并没有带来让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大量教育学知识以及学科知识掌握以后,自身教育教学的水平仍然比较低,学科与教师的科学家、专家以及其他知识分子这几者之间仍然没有实质性区别。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名教授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对于教师教育以及教学教育的相关研究都忽略了某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重要的程度都已经超出了教师必须要掌握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教师学科知识究竟如何进行发展和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科知识究竟如何对其教学产生影响,教师知识基础所涵盖的范畴包括什么,教师知识来源于哪里,新任教师和专家教师、学科专家知识和教师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都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等等。这位教授明确指出一般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科内容知识都不能够对具体教学进行支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一类型的知识进行清晰整合,因此,他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
(一)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内容的增设
目前为止,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教育十分普通化,拟任教不同学段未来教师以及不同科目教师所接受的教师专业教育基本相同,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所接受的大量知识都是普通普遍的,也就导致了教师不能够对于具体教学问题进行很好的准备。
在当前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内容进行增设,这也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在课程中,往往有一些方法能够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容明显的突出,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增加学科教学知识这一门课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系列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增设这些课程往往能够将其安排到教学计划之中去,还可以将学生早操等等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能够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在不同体育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相关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穿去,这也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种方法就是我们要将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地位和内容进行改革,将操作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
(二)对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
体育教师这一个个体专业化要求必须要拥有一支专业化教师教育的队伍,本着将自身体育教师教育内部专业化加快这一重要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将参与到教师教育四种师资力量进行协调,这四种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和教师专业教育息息相关教育
科学教师,有基础教育经验和兴趣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论教师以及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如果想要将专门组织的机构建立起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这四种学术人员力量进行资助、整合和引导,并且使这四种师资力量和基础教育密切关系,能够促使教师教育迈向实质上的专门化。
(三)实现体育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进行体育师范生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对技能、知识掌握程度过分的重视,这已经成为了对他们学习评价重点内容,然而,作为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仅要对技能和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对技能和知识传授方式进行了解和应用。所以,笔者主张在体育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技能和知识传授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且时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要敢于尝试。
参考文献:
[1] 胡青,刘小强. 分离还是融合:教师教育专业化中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兼谈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1) .
[2] 毛有文. 体操单杠骑撑前回环教法新探——“前位保帮法”与“后位保帮法”之对比实验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3] 柴娇, 郑风家, 李林鹏, 陆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职 专业课教学 学生参与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2-02
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指的是学生基于本人的学情基础上,根据自身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求知欲、学习愿望与责任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不断地知识探索与能力挑战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功与快乐的程度。因此,学生的参与度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不仅贯彻在课堂学习的始终,还体现在课外的专业实践学习活动中,并与学生的行为情感成正比,积极、热情、兴致高、好奇等情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反之一些负面情绪会使学生的参与度随之降低。基于中职生的特点与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兴趣导入,以快乐为钥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是全部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专业课的课堂兴趣导入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利用学生的兴趣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动性,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开启了学生的心扉,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例如:《日光灯电路及其连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五分钟课件视频,视频内容:晚上的灯光就像是白天的阳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看!明明家乔迁新居了,新买的日光灯好漂亮!明明家请来的电工师傅忙碌起来,突然出现了日光灯的灯管两头发红,中间却不亮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应该怎样连接才是正确的呢?同学们,你们都是未来的电工专业技术人员,是光明的创造者。我们今天来学一下日光灯的电路与连接,接着板书标题。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身边的同时,在身临其境的兴趣导入中产生了求知欲,生动的故事和美丽的画面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启了快乐的学习之旅。
二、分层教学,以适学为核心
针对中职生生源良莠不齐的差异化特点,中职教师应因材施教,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分组,以学生最近发展区论为原则,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案。形成“分层+分组+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不但都可以拥有平等的参与机会,而且在参与活动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会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电子专业(家用电器方向)课程中,按照功能性的分类可将课程分为:电视机原理与维修、通信设备维修、可编程控制器三个模块。将三个模块再进行细分,找出适合于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教师再根据不同知识与能力基础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即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各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共同研究、讨论、解决相关问题,最终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基础差一点的小组可以分派简单的“根据电器故障分析电路原理”,基础好一些的制定“比较、分析电路以及元器件维修”等难度高一些的故障处理任务,基础最好的小组要设置具有挑战性、拓展性的“设计电路与编程”等学习任务。这样的分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发展知识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度的提高。
三、多元评价,以鼓励为动力
在《中职学生质量多元评价制度》中指出:针对文化课、理论课、技能课有所不同,使用的各种评价可以细化为学生自评制度、学生互评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督导评价、实习评价等等。主要目的是以鼓励评价为纽带,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进学生职业水平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元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相互鼓励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深刻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与企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例如: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课考核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求学生以手脑并用的方式将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电工电子的技术试验考核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命题或者由学生自行选题后,针对学生设计制作出的相应电路电子作品以及设计报告演示,进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电工电子专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与评论,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参与度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专业类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了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成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将需要教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是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并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积极努力,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只有学习的参与度提高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才会随之提高。事实证明,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打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金、蓝、领人才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文胜.实施课堂管理的创新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05).
[2] 富丽磊.浅谈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方略[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2).
[3] 王晓成.浅论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导[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1) .
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3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体育教学;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1-0094-04
An analysis of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curriculum setup in China
——Tak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rea for example
LI Wei-dong1,YANG Jun-we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 Business School of Zhuhai Colleg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 519085,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curriculum setup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demand and supply were out of balance in terms of total number of courses; students’ course selection right was missing; course contents were obsolete; the proportion of cross-major courses was small; course practicability was inadequate. Based on the problems revealed,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djust public basic courses appropriately;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core courses for the major;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s; open various elective courses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full-tim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curriculum setup;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China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学术型为主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大力发展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把招生对象从以往的在职人员拓展至应届毕业生。2009年3月,教育部决定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是为了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1]。2010年2月,教育部调整研究生招生计划,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整个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比例达到24.67%[2]。教育部逐年缩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到2015年,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将达到1︰1。可以看出,着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未来的趋势。
近年来,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建设已引起各培养单位的广泛关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4个领域,本研究以体育教学领域为例,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比较和对研究生调查问卷的分析,检讨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建议。
1 指导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析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发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全日制方案》)(见表1),并要求各个单位根据指导性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实施细则。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日制方案》课程设置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教学实践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教学,总学分不得少于36学分,与2006年制订的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非全日制方案》)相比要多出4个学分。公共课未设置科研方法课程,说明《全日制方案》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课学分也有所减少,由《非全日制方案》占总学分的46.9%降到27.8%。《全日制方案》与《非全日制方案》对应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门类没有变化,但由《非全日制方案》占总学分的37.5%降到33.3%。教学实践课是《非全日制方案》没有的,其比例占总学分的22.2%,《全日制方案》重视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至少1年。《全日制方案》和《非全日制方案》在选修课学分设置上差别不大,《全日制方案》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16.7%,《非全日制方案》为15.6%[3]。
2 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2.1 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我国从2005年开始在高校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从最初的21所到2013年的68所,除竞赛组织专业领域外,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3个专业2009年后主要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实行全日制教学。本研究从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全日制体育教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包括单科体育院校5所,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5所(见第96页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0所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总学分、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等,基本上依据 2009年《全日制方案》(课程设置部分)设置,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当然,少数高校在个别方面也有所变化,如成都体育学院将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教学实践课。选修课(限于篇幅,不一一列出)由各个学校自行设置,但是不难发现各高校多数选修课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缺少符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及专业特点的课程,在课程中所占比例也较小。另外,10所院校中有7所对教学实践课的具体内容未作具体说明或比较模糊。
2.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编制了关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上述10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对10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综合学生的反馈意见,认为目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供给不到位。
课程供给不到位体现在:一方面,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够大,这在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没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学生课程选择权缺失。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作为课程的享用主体,其选择权是不够充分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有的学校的选修课实际上成为必修课,学生不选也要上;有些学校开选修课不征求学生意见,开课随意,学生为了完成学分,不得不“选修”。其次,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使学生无法行使选修权。
教学实践课 实习1年,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担任本科课程部分项目的技术教学;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技术辅导;参加教研室业务进修学习;协助导师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积极参与教研室建设工作;参加校内外裁判工作和参加社会调查工作等
3)课程内容陈旧。
政治课程是各校公共必修课,但政治课内容陈旧,没有把政治理论和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结合不够。专业领域核心课相同率达90%,失去了办学特色。
4)跨专业课程比例偏小。
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由于很多学校学分制建设不够完善,还不能允许学生跨院系选择课程,学分无法互换;或者有些可以跨院系选择,学生却要为此付出课时费,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一般都不会再去选修。
5)课程实用性不强。
大部分学生认为培养方案中大多为理论型、学术性课程,方法类课程和技能类实践性课程比较少,专业学位的特色不突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之一在于实践性,但由于目前专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参与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大多是从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教师,因此,在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中,沿用传统的学术学位课程设置的基本做法。
3 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1)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
首先,增加政治课的类型,改良政治课的内容。开发多种政治课类型,融入适合专业研究生特点的、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同时,赋予学生选修的权利,让学生在多种类型的政治课中挑选。其次,适当调整外语课的教学内容,拿出一部分学时开设专业外语,提高学生运用专业外语解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专业领域核心课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专业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中尤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专业领域核心课中理论类与实践类课程的比例,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
3)注重教学实践课的开发。
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或实践提出了总体要求,要求时间不低于1年,实习或实践的形式可以集中与分段相结合。调查中发现,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很多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感觉教学实践课与之前本科的教学实习没有太大的区别。事实上,培养单位可以实施多种类型的教学实践,并不一定要半年或全年都在学校实习。高校要重视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发,要建立类型多样的实践基地,注重开发社会资源,合作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实践环节以校外导师为主,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同时,要建立全日制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体系。
4)开设多样的选修课程。
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就是个性化教育和差异性教育,所以在选修课上要体现课程“宽”的特点,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提供给硕士生足够多的、内容广泛的选修课程。选修课应品种多样,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师资缺乏,应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聘请文化名人、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开设一些人文和科技融合的讲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3类选修课程的开设:教学类,管理类和创业教育类[4]。这与当前硕士生就业情景密切相关。目前学生就业主要有3种流向:大中小学教师、学校或公司从事管理工作、自主创业。因此,针对要在学校当老师的人应该开设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等。而针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则应设置一些管理学、政策学等课程。另外也可开设一些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因为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各高校也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也是一条出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Z]. 教发[2009]6号,2009-03-11.
[2]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下达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Z]. 教发[2010]1号,2010-2-11.
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汽修专业 ; 中职学校 ; 职业实用性 ;
体育课程大部分中职生的年龄处于15-17岁之间,正是一个生理及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且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及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心理特点有缺陷,与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刻不容缓,加之体育课教学的特有环境与方式,决定在这方面可大有作为。同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我们体育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好的施展平台!
1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教学发展滞后,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目前中职学校中专业技能培养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较大,而体育作为基础科目课时基本能够得到保证,还有不少学校在体育课程课时安排上受到压缩,再加在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随意性,没能很好因材施教和创新教学,易造成学生技能高、体质弱,使得中职体育教学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1.2中职体育教学手段较单一,投入不足,无法适应教学需要。随着中职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快,学校生源也随之增多,而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体育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1.3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处于无序状态,缺乏规范性、针对性、职业性、实效性,易造成学生职前不懂体育,职后不会健身的后果,无延续性,达不到终身体育目的。
1.4教学观念与方法滞后,不能体现学生特点。
1.5教材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
2中职体育教学汽修专业中体现专业特色的途径
2.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兴趣。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厌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今中职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性格各异、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勇于表现自己,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明确教学目标,“学校体育”与“生活体育”相结合。教师必须明确中职体育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效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两到三年的体育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开展一些能够终身享用的项目,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锻炼。
2.3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师选择或编写教材。由于职业学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不同,体育教师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各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这有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有意图地设置运动项目,根据专业特点加强相关体质锻炼,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的工种要求。
3中职汽修专业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想法
3.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学生体能要求比较高,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外形整修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在教学中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耐力练习和上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腿部力量、灵敏性练习。通过这种对体能素质、拓展训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专项训练,学生在以后的从业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
3.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长期站立型工作者,容易下肢肿胀酸痛、静脉曲张、腰肌劳损,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下蹲起立、按摩、健身跑、跳绳等运动缓解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我们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选择或编写教材,有意识地设置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适应专业工种要求,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3.3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体育的教学项目内容较单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很小,有的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跑步,短距离速度跑、长距离耐久跑、往返折回跑,显得陈旧而缺乏活力,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上课缺乏激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教学结构上可以采用必修加选修的模式。必修课以专业需求为主进行专项职业技能运动保障训练,选修课以“课外体育小组”的形式开展,这样既保障了各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也激发了体育专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必将有很大提升。 汽修学生进行职业工作时,如果是长时间的收缩肌肉方面的工作,则应该选择拉伸项目练习,如旋腕、臂上举,各种踢、摆腿的练习。如果是局部关节,肌肉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则应选择对称部位练习。如弯腰时间长了要做伸展操,仰头时间长了应低头放松。长时间不活动的部位应进行幅度大的练习。另外,汽修专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积极地休息,及时消除身心疲劳。
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5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领域的信息化知识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体系,在我国从企业实施到引入会计专业的教学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20多年来,各级院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育的教师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的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实习软件体系和实验室体系,为培养我国成千上万的具有信息化背景的会计人才,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或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很少,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作为师资本身,由于其知识的复合深度参次不齐,因此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各校建立的信息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千差万别。其结果是:许多院校当前沿用的课程体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程设置显得有点落后和陈旧。例如,有的学校至今还在开设COBOL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基础,这实在是有点误人子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建立适应21世纪会计人才要求的信息化教育的知识和课程体系,对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确定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面对信息社会,究竟应当掌握哪些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珠江三角洲的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或经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3份。问卷的项目比较简单,共3栏,详见表1。第1栏是序号;第2栏是作为财务总监(经理),你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仅要求答卷者在同意的序号的第3栏打勾;第3栏列出了统计结果;第4栏是笔者统计后加上的,是所要求的信息技术所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的名称。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信息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它远远超过了笔者发出问卷前的估计。笔者认为它肯定也超过了会计学领域的教育界对这一要求的估计。笔者之所以选择大型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是因为他们的要求与现代信息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接近。以此为出发点,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制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计划和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满足这一需要的学生肯定也能满足其他类型企业的需要。
表1所列的1-16项信息领域的知识体系可以分成3个板块:
一是办公自动化知识和技术,即序号1-6的知识;二是信息系统理论和基础应用技术,即序号7-11的相关知识;三是企业ERP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即12-16的相关知识。
对于这3个板块的知识,表1的统计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社会和市场经济对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提出的要求。据此,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除了原来的会计系列课程和英语,数学之外,信息化教育的知识体系当前可以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建设。
第一,必修课的课程设置
知识体系的必修课包括以下课程:
(1)计算机软件工具(或称办公自动化技术)。它应包括MICROSOFT-OFFICE中的WORD,EXCEL,OUTLOOK,POWERPOINT等4大部分内容。(2)电子商务概论。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电子支付系统、网络营销和物流管理。(3)网站规划与设计。主要介绍企业网站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建设。(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某个子系统的开发、编程和实现。(5)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各校可以在VB,C语言,Java语言中任选一种开设。(6)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选修课可以包括以下课程:
(1)企业资源计划――ERP概论。(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3)物流信息化。(4)网络与数据库营销。(5)财务决策支持系统。(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电子商务解决方案。(8)电子货币与网络金融。(9)计算机网络和安全。
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与会计业务密切相关的ERP、CRM、SCM等业务在转化为信息系统处理时的流程及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更有助于财务人员规划和设计相应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可以提高财务人员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地位。
选修课的课时不宜太多,一般可以在16-32(1-2学分)课时之间选择。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
体育科学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渗透 职业价值观教育 做法
课 题: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A04。主持人:曾俊香。
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基本途径。在以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文化互融为主要内容的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积极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动机、兴趣与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奋斗,把学业与劳作做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探讨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现与有效做法。
一、主要步骤
1.提高认识,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种职业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的择业观,是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两大作用:一是奠定职业人生的基础,引导职业人生的方向;二是提供精神动力,激发职业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之自觉行动。
劳动者个人素养和品质以价值观为核心,素质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育人教书,培养有见识、负责任的公民和职业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现实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以下现象:重组织价值,轻个人价值;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近期功利,轻长远人性。这就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职业价值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深入研修,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2.明确目标,落实“渗透”任务
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以专业知识与智慧和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出知识技能背后的那些东西,那种理性的精神、专业的意义与价值,那种待人处事对物友善、积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的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兴趣和热情,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劳作,并且落实以下任务。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生而平等”“社会分工,人无贵贱”“勤劳致富”“劳动光荣”“人人有才,个个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确认识自我,理解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热爱专业学习与劳作,具有一定的职业价值评价和选择能力。
(2)要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交往、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管理”,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相处,懂得诚信、敬业和负责任,具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伦理价值取向。
(3)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学会关心自我与他人,关心专业学习与劳作,关心自然环境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和经济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经济价值取向。
(4)要使学生正确看待“智力刺激、独立性、创新性、成就感和美感”,学会学习与劳作,发挥智能优势、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探索能力和劳作创造力,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与成就感和审美价值取向。
(5)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安全感、变动性和工作环境”,学会选择职业、制订生涯规划和学习工作计划,具有一定的就业或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形成积极的安全价值取向。
3.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
教师要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规格、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积极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精心预设“渗透”学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策划、预设、组织、引导、示范、鼓励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2)突出专业课教学的职业情境性、综合实践性、实际应用性和时代特性。
(3)体现“渗透”方法的自然渗透性和参与体验性。
(4)使学案具有自主建构、情境学习、合作探究、适合学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等特征。
4.全情投入,生成“渗透”过程
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是关键的一步,而师生全情投入,互教共学,实践体验,生成“渗透”过程,即师生“生命在场”, 产生、分享“精彩”的观念和多元的职业价值,是更为重要的一步。理想的专业课教学根植于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尊严与欢乐,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
(2)深入思考,多作自我反思:一是我们所教的专业课如何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并且促进他们的智慧、道德、精神和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与更多的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四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立、自强和职业责任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提高其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
(3)更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现场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我评估、他人评估、小组评估等教学方式方法。一般不主张教学鼓励竞争,评估应不涉及比较;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鼓励负责任的自我评价,学会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与劳作,并智慧地吸取同学和老师评估的意见。
二、基本方略
职业价值认识与知识技能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学习可进行客观的专业知识考评或职业技能鉴定,而职业价值认识是无法在一个短时间内被普遍实证的,需要个体在知识技能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过程中甚至是在今后劳作或人生经历中才能逐步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认识不能教会,只能靠个体参与实践,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慧和心灵、思维和情感,引导人自己去设计,去实践,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
围绕“尊严与责任”这一中心价值观而展开的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榜样、实践、反思和认可。即通过职业人的言行、师生或师徒关系显示人格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责任的内涵与形象。二是所有学生参与学校或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和教学、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等。三是在活动或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中唤醒学生的自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激励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职业价值目标的构建。四是对学生中值得赞扬或接受的专业学习与劳作事务多方面表示认可,鼓励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提供可自我发挥的条件和环境,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与劳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确立职业价值目标,发展职业价值评价能力,形成职业价值取向。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可采取以下四种方略。
1.榜样与示范
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偶像情结”。在教学中,教师或师傅应重视利用那些最有可能被学生记住的语言和行为,包括人们期望行为及其理由,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说服力的、鲜活的职业榜样;介绍一些描述正面或反面职业范例的文字材料及媒介资料,如中职学生成才案例、行业企业中先进模范。
教师或师傅给予学生关爱与尊重,帮助学生在校企学习中获得成功,建立自尊自信,感受职业的价值,体验到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或师傅以道德的方式对待他们。
职业榜样显示出有见识、有道德的人的敬业心、责任感,他对校企生活和国内外大事的反应,成为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关注和行业企业精神的示范。
教师或师傅通过实操、演示、讲解、讨论、讲故事、个别谈话和鼓励等方式来提供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做出正确反应。
2.实践中体悟
学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和环境熏陶,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外因;个体在实践中的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因和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和文化互融,真实的专业教学与劳作,为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的优势,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发现、提问、讨论、反思、合作和锻炼,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职业的价值。
其方法有参观见习体悟法、模拟仿真体悟法、实验实操体悟法、社区服务体悟法、社会调查体悟法、企业实习体悟法等。
3.反思与交流
在多元价值观、多种多样的信息选择面前,要让正在成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提供榜样示范、实践体悟的同时,教师还要深掘专业课教学中所蕴含的职业智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反思,进行对话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职业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美德故事,提供有关职业生涯先进或落后的人、事物的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观察,对照反思,展开对话交流,以提高其职业价值认知、评价能力。
(2)合作探究。通过若干拥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共同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合作交往和探究能力。
(3)重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进行对话交流,分析解决问题。
(4)两难道德。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案例,每个案例都提出了学校或企业工作场所中遇到的两难困境,让学生反思、评论、争论或辩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5)价值澄清。要引导学生对职业价值进行审慎思考、自己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完成选择;珍爱、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根据选择行动,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地重复行动。
(6)评估反馈。学生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要求或项目任务评估表对学习活动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形式有自评、他评和互评,或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小组评估和集体评估等。
4.多方面认可
学校的师生员工、家庭的亲友以及行业、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等各组织、各方面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行为的优点进行确认和鼓励,对其所为所思所感的正向动机加以确认,形式有两种。
(1)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强化和传播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奖励,对从小较少获得表扬奖励的中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有时其作用不可估量。方法有外在奖励,如表扬、其他同伴的掌声鼓励,设立光荣榜或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览展示,以及通讯表彰、特定的优先权、证书或奖品等;还有内在奖励,如合作交往满足感、探究乐趣、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感、成就感等。内在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持久更强大,教师应加以培养运用之。
(2)批评惩罚。批评惩罚是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中出现差错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估或处理,也是教育另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对于帮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而不仅是在别人控制下才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劳作负责,培养学生对规则、对他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理性尊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具有较大的负强化作用。
当然,要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批评惩罚也要建立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与提高。
三、案例列举
1.体悟导游价值
旅游专业的一位老师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认真钻研导游游览服务实训项目内容,采用模拟实训、角色扮演等方法,精心预设了“六步”教案。一是以优秀导游视频导入。二是创设教学情景,即接待来自区内职校的近百名师生前来学校参观游览,作为学校“溜哪儿”旅行社的导游,学生为游客们提供学校景点游览导游服务。三是布置工作任务。全班30个学生分成5大组,每位学生按要求掌握导游游览服务工作的五大环节,并完成《导游游览服务工作表格》;各组分别推选出一名导游,五名导游分别完成游览服务中的五个环节;其他学生以组员形式进行协助配合。四是引导学生做好导游服务,并全程抓拍记录:出发前的导游服务,抵达景点途中的导游、讲解服务,抵达景点后游览前的游览服务,游览中的导游服务,返程中的导游服务。五是请学生观看实录、谈感受,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六是评选最受欢迎导游。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独立给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根据景点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导游讲解,知道怎样处理在带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掌握游览服务的程序和内容。通过实录回放,学生发现优点,分析问题,互相学习提高。师生互动互评,引导、调动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工作岗位,根据导游教学特点,融合现代行业文化,学生体悟到了职业的价值。
2.59比60差几
汽车专业的老师教“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把教学设为:集合点名,检查按指纹,布置任务―提问复习―安全教育―分组操作―现场考核―集中小结―进厂实习―总结。要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考核后,再到汽修厂实习。在考核中某学生初考59分,再考60分。老师严肃认真地说,“59比60差几?”让学生反思、议论,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差“1”,更是差认真、严谨、安全和忠诚的问题。教学要由实训室到汽修厂,按校企管理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学用结合,现场考评,规范操作。
3.从模仿到创作
在烹饪实训室里,老师给一年级学生创设了“王浩同学考证和备赛,在西园饭店进行教学见习,跟从冷菜制作师傅学冷菜制作,为泰国代表团用餐而临时受命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一个冷拼菜品”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学生,尝试完成考证和备赛当中的双拼项目,要求学生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冷拼菜品。各组学生分工协作,模仿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出寿桃、太极、灯笼等蕴含传统文化的冷拼菜品,自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体验到了共同创作、服务他人的快乐。
参考文献: